時代的一粒灰,有時候掉下來是不堪的。2020年,正當全國上下都在歡度春節的時候,一場疫情讓中國經濟徹底進入寒冬。然而,令許多經濟學家驚訝的是,中國是第一個走出疫情陰影的國家。到年底,中國八大港口都將進入“無箱可用”的局面。原因是中國產品出口速度太快,船公司來不及調度集裝箱。12月28日,飛向月球返回的返回艙因其代表意義成為2020年中國的亮點。這個返回艙里裝著人們夢寐以求的月球土壤和一個特殊的芯片。芯片里是一首抗擊疫情的歌。返回艙著陸時,北京航天城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無言以對。老人唯一能表達自己情緒的,是眼角微微的皺紋和不停跳動的手。幾乎在同一天,上海微電子被曝正在制造中國28 nm光刻機。此前,在接受中央媒體采訪時,上海微電子副總經理陳永輝曾表示:“這么多年我們一直在默默研發光刻機,但之前沒人關注。”.....這些事件只是2020年中國擺脫疫情的一個縮影,而在這一切事件的背后,無一例外都是科技推動了中國的經濟,科技成為一種巨大的力量,其中“新基礎設施”被寫入政策文件,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的大方向。當然,圍繞新基礎設施的技術似乎離普通人很遠。此前,國內科技巨頭提出的“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概念也很難理解,但如果仔細數一數,其實2020年每個人都會被自己從未體驗過的技術包圍,都會看到新技術帶來的不一樣的改變。或許在不久的將來,2020會因為年初和年末的兩個“變化”,以兩種極端的形式載入史冊。而那些科技巨頭帶來的基于企業生產、營銷、管理的新技術,正在深刻改變這個時代。重新想象2020年的騰訊。提起騰訊,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不再是微信,而是另一個幾乎是職場人必備的App,那就是幾乎可以稱之為“2020年互聯網奇跡”的騰訊大會,而這恰恰是騰訊“產業互聯網戰略”的一個實際體現。2018年,馬提出“產業互聯網”這個新名詞的時候,人們質疑最多的就是騰訊的業務和實體產業有什么關系?由于當時進展緩慢,戰略和決策層面對產業互聯網的定義比較“抽象”,讓很多人無法理解或想象。所以2019年有媒體總結騰訊的產業互聯網是to-B業務,應該是遠離普通大眾的。誰能想到,2020年爆發后,幾乎是一夜之間,騰訊大會讓這個概念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騰訊最早的會議可以追溯到2018年7月。騰訊負責人吳祖榮在接受騰訊新聞采訪時表示,當時項目前景并不明朗,部門配備的團隊規模最小,剛開始只有7.5人。“我們就是想把核心功能模塊做出來,看看內部能不能得到公司支持。”說實話,一直做to-C業務的騰訊,對這種純to-B的線上產品并沒有那么重視。直到2019年5月,騰訊大會發布了0.94測試版,技術人員只有10.5人。當時騰訊云只投入了1.5個后端開發者,搭建整個后端系統用了兩個月。這幾乎是騰訊會議前期投入的全部資源。2019年12月25日,騰訊發布會正式發布。當時,吳祖榮給團隊定了一個小目標:希望到2020年底,騰訊大會的DAU(日活躍用戶)能達到5萬。“我們認為這是我們最好的結果。”但誰也沒想到,一場危機突襲徹底改變了局勢的發展軌跡。騰訊發布會正式發布一個月后,五哈……被關閉,疫情日益嚴峻。武漢封城后的第二天,騰訊大會發布公告,為用戶免費開放100人不限時會議功能。此后繼續擴建,免費開放增加到300人。大量用戶陸續涌入平臺,讓騰訊大會在短時間內迎來了用戶的爆發式增長。“我們整個系統的設計是應對5萬DAU的容量,但我們的DAU在短短幾天內就突破了1000萬,然后幾個月后又突破了1億。”吳祖榮曾對媒體回憶說。騰訊大會的爆發式增長,其實是用戶在特定時期實現其價值后,騰訊產業互聯網戰略的一種反應。畢竟,當人們習慣了線下會議和面對面交流的效率后,像騰訊會議這種純線上的工具和手段,只能通過長期的培訓和教育來拓展。然而,在疫情期間,人們突然發現,利用好這些在線工具,即使所有員工都在千里之外,他們仍然可以協調一致,共同完成必要的工作。“騰訊大會+企業微信”成為很多中小企業老板在抗擊疫情期間的首選。疫情逐漸穩定后,這些老板們也發現,通過這種方式,還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節省成本,尤其是辦公費用。這就造成了一個現象:一方面,北上廣深等核心城市的商業地產,尤其是寫字樓的空置率不斷攀升,甚至很多公司干脆把寫字樓退了;另一方面,2019年在國際市場已經被“判了死刑”的共享辦公,在2020年奇跡般的重生了。原因是,依托騰訊的在線辦公系統,中小企業的老板們突然發現自己可以靈活使用辦公空間,最大程度降低人力成本。現在看來,騰訊大會的成功體現了騰訊產業互聯網戰略的精髓,也讓外界重新認識了騰訊的TO B能力。正如在2020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馬通過一封信闡述了騰訊對數字經濟本質的理解——騰訊的未來在于“借助數據這一新的生產要素改造傳統產業,將產業鏈和供應鏈逐步嵌入開放的產業互聯網,從而打通,實現從‘消費服務’到‘制造’的智能連接。。所以這兩年,在很多人看不到的地方,騰訊投入了巨大的資源和能力,打造互聯網服務行業的基礎設施和能力。據媒體報道,近兩年來,騰訊與合作伙伴從數字技術供給、解決方案構建、企業成長三個維度,逐步構建起產業互聯網開放生態。通過這個行業開放聯盟,騰訊與8000多家合作伙伴共建了300多個聯合解決方案,市場收入達到100億。此外,騰訊還通過“千帆計劃”構建并連接了SaaS生態系統。目前,騰訊已與魏夢、金蝶、法大、Saleseasy等50余家頭部SaaS廠商合作,推出涵蓋辦公協同、人事管理、工商財稅、生產研發、供應鏈管理、精準營銷等多場景解決方案。總之,在產業數字生態平臺建設上,騰訊目前已經實現了集群化發展,加強了多個產業的生態協同。這也是為什么2020年底,馬提出騰訊的“產業互聯網”要轉型為“全真互聯網”的原因。畢竟服務全行業的基礎架構框架已經完成,騰訊即將探索如何將自身龐大的TO C營銷能力與已建立的服務企業的技術基礎相結合,實現從生產到銷售一體化的數字化鏈接。如果這個想法能夠實現,騰訊的未來將與中國互聯網的下一個演進階段息息相關。阿里在企業互聯網服務市場加速“智造”。說到騰訊,就必須說到阿里。與騰訊為工業化互聯網搭建基礎設施的策略不同,阿里更側重于企業互聯網服務的定位。在阿里內部,他們把這種工作稱為“工業互聯網”,其核心是“工業”模塊的數字化智能轉型升級,即通過制造端的設備管理服務、生產流程管理、企業運營管理的互聯網升級,打造適應新形勢的工業集團生產技術。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阿里在2020年9月推出的“犀牛智慧。”犀牛智能”是阿里繼“新零售”戰略后提出的“新制造”戰略的一個載體。所謂“新制造”,就是通過消費洞察,實現從“需求”到“供給”的“按需生產”,借助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柔性快速生產。犀牛智能CEO吳對《油輪》表示,犀牛智能的終極目標是具備“五分鐘生產2000個相同產品,五分鐘生產2000個不同產品”的能力。事實上,“犀牛智能”是淘寶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必然產物,也符合阿里的產業互聯網戰略。目前服裝行業有兩大痛點:一是提前生產就賣不出去,庫存帶來的浪費占年銷售額的20%到30%,一不小心就流失到庫存里了;第二,沒有工廠愿意做臨時生產的小訂單和急訂單。這種情況在原來以線下消費為主流的市場體系中并沒有反映出太多的危險。但是,在電商平臺已經成為服裝企業主要銷售渠道的當下,如果沒有辦法處理小訂單和急訂單,庫存高企,一定會把一個服裝企業搞死。"沒有一家工廠愿意接受低于1000件的訂單."“誰能保證一萬塊提前兩個月賣出去?”“我看到買賣爆炸了,卻沒能及時追單。”這些困難時不時出現在淘寶中小商家面前。這也是阿里要上線的重要原因。我們來看看“犀牛智造”是如何改造傳統服裝工廠的:在需求端,我們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從電商平臺的數據中分析消費者需求,在生產前為品牌商提供產品設計建議和銷售預測,從而大規模實施“按需生產”;在供應端,通過工廠“智能大腦”的調度和物聯網的布局,生產線具備了極其靈活的制造能力,一條生產線可以生產不同的衣服,快速變換款式。“我們犀牛智造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先從服裝行業切入新制造,做到‘訂單100件,7天發貨’,實現‘定制服裝量產’。”吳對《油輪》表示,他認為這其實是阿里產業互聯網戰略第一階段的體現。當然,所謂的產業互聯網戰略并不僅僅是阿里應用在服裝生產上。2020年6月9日,阿里云在2020云峰大會上正式發布“云上春雷”計劃,升級阿里云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阿里云將在未來三年內增加100萬家企業上云,培養1000家行業服務商,幫助10000家工廠完成數字化轉型。2020年7月17日,阿里云宣布與機械工業第九研究所達成戰略合作,將共同開發首個自主研發的汽車工廠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據介紹,雙方首期合作開發的車間智能管控平臺具備毫秒級生產設備數據采集能力,借助阿里云數據中心打造真正的“數字化雙胞胎工廠”。2020年11月13日,運動休閑品牌SKECHERS宣布與阿里云達成合作,加速數字化升級。阿里云將幫助斯凱建立更加靈活的渠道策略,使庫存處于動態平衡,從而提高各渠道的周轉率和售罄率,減少缺貨帶來的損失,保證最大限度的銷售。.....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曾表示,工業互聯網的核心是“如何升級企業的生產流程,發生本質的化學反應”。“過去十年,我們一起擁抱了互聯網。今天擁抱是不夠的。擁抱是身體接觸。今天,我們需要完全融入互聯網和數字世界。”張勇表示,在他的愿景中,阿里的商業操作系統將為企業輸出一套數字化能力,而不是提供單一的工具。“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是馬云的初衷,也是整個阿里的信條。或許產業互聯網戰略的逐步落地,會讓這句話最終成為現實。百度的造車之路,不同于阿里和騰訊為企業打造的泛基礎設施和平臺。BAT中最后一家公司百度,在企業互聯網服務方面遵循“定點深耕”的策略。2020年,圍繞核心優勢,百度重點在兩個方面提升服務企業和客戶的能力。一方面,百度圍繞搜索引擎進行了產業化服務升級。在這些年完成內容生態布局的完善后,從信息連接到服務和商品連接,百度將走向下一個發展階段,即幫助其他企業更好的鏈接。所謂“更好的鏈接”,是基于用戶搜索場景的不同。百度不僅可以提供基本的圖文信息,還可以提供相應的營銷服務。2020年,由于龐大的用戶數據、廣泛的企業連接、便捷完備的營銷連接工具,百度將成為“超級公眾營銷平臺”。數據顯示,百度App用戶規模超過10億,智能小程序月活躍用戶超過5億,好看視頻日均播放量超過30億...百度可以廣泛接觸到更多的數字“人”,可以信任和依賴。同時可以深度留住用戶,與用戶建立緊密聯系。其中,知識直播是百度精心構建的吸引用戶停留、提升企業連接性的重要工具。疫情期間,百度推出的“武漢賞櫻直播”是最出彩的直播。由于百度有搜索場景,當用戶去百度搜索武大櫻花及相關景點時,自然被引入直播,使得“武大櫻花”的搜索熱度環比增長76%。與此同時,百度地圖已經放置了一個櫻桃b……ssom觀看入口,與用戶導航場景相結合。試想一下,未來你在百度地圖上搜索一個景區或企業,就可以“云觀”或云訪。如果能將企業的服務形象地展示在互聯網上,必然會使從種草到決策的環節最短。百度企業服務的另一個方面是其一直專注的車聯網。在這個領域,百度的步伐是所有平臺中最快的。時代的一粒灰,有時候掉下來是不堪的。2020年,正當全國上下都在歡度春節的時候,一場疫情讓中國經濟徹底進入寒冬。然而,令許多經濟學家驚訝的是,中國是第一個走出疫情陰影的國家。到年底,中國八大港口都將進入“無箱可用”的局面。原因是中國產品出口速度太快,船公司來不及調度集裝箱。12月28日,飛向月球返回的返回艙因其代表意義成為2020年中國的亮點。這個返回艙里裝著人們夢寐以求的月球土壤和一個特殊的芯片。芯片里是一首抗擊疫情的歌。返回艙著陸時,北京航天城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無言以對。老人唯一能表達自己情緒的,是眼角微微的皺紋和不停跳動的手。幾乎在同一天,上海微電子被曝正在制造中國28 nm光刻機。此前,在接受中央媒體采訪時,上海微電子副總經理陳永輝曾表示:“這么多年我們一直在默默研發光刻機,但之前沒人關注。”.....這些事件只是2020年中國擺脫疫情的一個縮影,而在這一切事件的背后,無一例外都是科技推動了中國的經濟,科技成為一種巨大的力量,其中“新基礎設施”被寫入政策文件,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的大方向。當然,圍繞新基礎設施的技術似乎離普通人很遠。此前,國內科技巨頭提出的“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概念也很難理解,但如果仔細數一數,其實2020年每個人都會被自己從未體驗過的技術包圍,都會看到新技術帶來的不一樣的改變。或許在不久的將來,2020會因為年初和年末的兩個“變化”,以兩種極端的形式載入史冊。而那些科技巨頭帶來的基于企業生產、營銷、管理的新技術,正在深刻改變這個時代。重新想象2020年的騰訊。提起騰訊,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不再是微信,而是另一個幾乎是職場人必備的App,那就是幾乎可以稱之為“2020年互聯網奇跡”的騰訊大會,而這恰恰是騰訊“產業互聯網戰略”的一個實際體現。2018年,馬提出“產業互聯網”這個新名詞的時候,人們質疑最多的就是騰訊的業務和實體產業有什么關系?由于當時進展緩慢,戰略和決策層面對產業互聯網的定義比較“抽象”,讓很多人無法理解或想象。所以2019年有媒體總結騰訊的產業互聯網是to-B業務,應該是遠離普通大眾的。誰能想到,2020年爆發后,幾乎是一夜之間,騰訊大會讓這個概念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騰訊最早的會議可以追溯到2018年7月。騰訊負責人吳祖榮在接受騰訊新聞采訪時表示,當時項目前景并不明朗,部門配備的團隊規模最小,剛開始只有7.5人。“我們就是想把核心功能模塊做出來,看看內部能不能得到公司支持。”說實話,一直做to-C業務的騰訊,對這種純to-B的線上產品并沒有那么重視。直到2019年5月,騰訊大會發布了0.94測試版,技術人員只有10.5人。當時騰訊云只投入了1.5個后端開發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搭建了……孔后端系統。這幾乎是騰訊會議前期投入的全部資源。2019年12月25日,騰訊發布會正式發布。當時,吳祖榮給團隊定了一個小目標:希望到2020年底,騰訊大會的DAU(日活躍用戶)能達到5萬。“我們認為這是我們最好的結果。”但誰也沒想到,一場危機突襲徹底改變了局勢的發展軌跡。騰訊發布會正式發布一個月后,武漢封閉,疫情日益嚴峻。武漢封城后的第二天,騰訊大會發布公告,為用戶免費開放100人不限時會議功能。此后繼續擴建,免費開放增加到300人。大量用戶陸續涌入平臺,讓騰訊大會在短時間內迎來了用戶的爆發式增長。“我們整個系統的設計是應對5萬DAU的容量,但我們的DAU在短短幾天內就突破了1000萬,然后幾個月后又突破了1億。”吳祖榮曾對媒體回憶說。騰訊大會的爆發式增長,其實是用戶在特定時期實現其價值后,騰訊產業互聯網戰略的一種反應。畢竟,當人們習慣了線下會議和面對面交流的效率后,像騰訊會議這種純線上的工具和手段,只能通過長期的培訓和教育來拓展。然而,在疫情期間,人們突然發現,利用好這些在線工具,即使所有員工都在千里之外,他們仍然可以協調一致,共同完成必要的工作。“騰訊大會+企業微信”成為很多中小企業老板在抗擊疫情期間的首選。疫情逐漸穩定后,這些老板們也發現,通過這種方式,還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節省成本,尤其是辦公費用。這就造成了一個現象:一方面,北上廣深等核心城市的商業地產,尤其是寫字樓的空置率不斷攀升,甚至很多公司干脆把寫字樓退了;另一方面,2019年在國際市場已經被“判了死刑”的共享辦公,在2020年奇跡般的重生了。原因是,依托騰訊的在線辦公系統,中小企業的老板們突然發現自己可以靈活使用辦公空間,最大程度降低人力成本。現在看來,騰訊大會的成功體現了騰訊產業互聯網戰略的精髓,也讓外界重新認識了騰訊的TO B能力。正如在2020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馬通過一封信闡述了騰訊對數字經濟本質的理解——騰訊的未來在于“借助數據這一新的生產要素改造傳統產業,將產業鏈和供應鏈逐步嵌入開放的產業互聯網,從而打通,實現從‘消費服務’到‘制造’的智能連接。。所以這兩年,在很多人看不到的地方,騰訊投入了巨大的資源和能力,打造互聯網服務行業的基礎設施和能力。據媒體報道,近兩年來,騰訊與合作伙伴從數字技術供給、解決方案構建、企業成長三個維度,逐步構建起產業互聯網開放生態。通過這個行業開放聯盟,騰訊與8000多家合作伙伴共建了300多個聯合解決方案,市場收入達到100億。此外,騰訊還通過“千帆計劃”構建并連接了SaaS生態系統。目前,騰訊已與魏夢、金蝶、法大、Saleseasy等50余家頭部SaaS廠商合作,推出涵蓋辦公協同、人事管理、工商財稅、生產研發、供應鏈管理、精準營銷等多場景解決方案。總之,在產業數字生態平臺建設上,騰訊目前已經實現了集群化發展,加強了多個產業的生態協同。這也是為什么2020年底,馬提出騰訊的“產業互聯網”要轉型為“全真互聯網”的原因。畢竟服務全行業的基礎架構框架已經完成,騰訊即將探索如何將自身龐大的TO C營銷能力與已建立的服務企業的技術基礎相結合,實現從生產到銷售一體化的數字化鏈接。如果這個想法能夠實現,騰訊的未來將與中國互聯網的下一個演進階段息息相關。阿里在企業互聯網服務市場加速“智造”。說到騰訊,就必須說到阿里。與騰訊為工業化互聯網搭建基礎設施的策略不同,阿里更側重于企業互聯網服務的定位。在阿里內部,他們把這種工作稱為“工業互聯網”,其核心是“工業”模塊的數字化智能轉型升級,即通過制造端的設備管理服務、生產流程管理、企業運營管理的互聯網升級,打造適應新形勢的工業集團生產技術。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阿里在2020年9月推出的“犀牛智慧。”犀牛智能”是阿里繼“新零售”戰略后提出的“新制造”戰略的一個載體。所謂“新制造”,就是通過消費洞察,實現從“需求”到“供給”的“按需生產”,借助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柔性快速生產。犀牛智能CEO吳對《油輪》表示,犀牛智能的終極目標是具備“五分鐘生產2000個相同產品,五分鐘生產2000個不同產品”的能力。事實上,“犀牛智能”是淘寶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必然產物,也符合阿里的產業互聯網戰略。目前服裝行業有兩大痛點:一是提前生產就賣不出去,庫存帶來的浪費占年銷售額的20%到30%,一不小心就流失到庫存里了;第二,沒有工廠愿意做臨時生產的小訂單和急訂單。這種情況在原來以線下消費為主流的市場體系中并沒有反映出太多的危險。但是,在電商平臺已經成為服裝企業主要銷售渠道的當下,如果沒有辦法處理小訂單和急訂單,庫存高企,一定會把一個服裝企業搞死。"沒有一家工廠愿意接受低于1000件的訂單."“誰能保證一萬塊提前兩個月賣出去?”“我看到買賣爆炸了,卻沒能及時追單。”這些困難時不時出現在淘寶中小商家面前。這也是阿里要上線的重要原因。我們來看看“犀牛智造”是如何改造傳統服裝工廠的:在需求端,我們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從電商平臺的數據中分析消費者需求,在生產前為品牌商提供產品設計建議和銷售預測,從而大規模實施“按需生產”;在供應端,通過工廠“智能大腦”的調度和物聯網的布局,生產線具備了極其靈活的制造能力,一條生產線可以生產不同的衣服,快速變換款式。“我們犀牛智造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先從服裝行業切入新制造,做到‘訂單100件,7天發貨’,實現‘定制服裝量產’。”吳對《油輪》表示,他認為這其實是阿里產業互聯網戰略第一階段的體現。當然,所謂的產業互聯網戰略并不僅僅是阿里應用在服裝生產上。2020年6月9日,阿里云在2020云峰大會上正式發布“云上春雷”計劃,升級阿里云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阿里云將在未來三年內增加100萬家企業上云,培養1000家行業服務商,幫助10000家工廠完成數字化轉型。2020年7月17日,阿里云宣布與機械工業第九研究所達成戰略合作,將共同開發首個自主研發的汽車工廠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據介紹,雙方首期合作開發的車間智能管控平臺具備毫秒級生產設備數據采集能力,借助阿里云數據中心打造真正的“數字化雙胞胎工廠”。2020年11月13日,運動休閑品牌SKECHERS宣布與阿里云達成合作,加速數字化升級。阿里云將幫助斯凱建立更加靈活的渠道策略,使庫存處于動態平衡,從而提高各渠道的周轉率和售罄率,減少缺貨帶來的損失,保證最大限度的銷售。.....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曾表示,工業互聯網的核心是“如何升級企業的生產流程,發生本質的化學反應”。“過去十年,我們一起擁抱了互聯網。今天擁抱是不夠的。擁抱是身體接觸。今天,我們需要完全融入互聯網和數字世界。”張勇表示,在他的愿景中,阿里的商業操作系統將為企業輸出一套數字化能力,而不是提供單一的工具。“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是馬云的初衷,也是整個阿里的信條。或許產業互聯網戰略的逐步落地,會讓這句話最終成為現實。百度的造車之路,不同于阿里和騰訊為企業打造的泛基礎設施和平臺。BAT中最后一家公司百度,在企業互聯網服務方面遵循“定點深耕”的策略。2020年,圍繞核心優勢,百度重點在兩個方面提升服務企業和客戶的能力。一方面,百度圍繞搜索引擎進行了產業化服務升級。在這些年完成內容生態布局的完善后,從信息連接到服務和商品連接,百度將走向下一個發展階段,即幫助其他企業更好的鏈接。所謂“更好的鏈接”,是基于用戶搜索場景的不同。百度不僅可以提供基本的圖文信息,還可以提供相應的營銷服務。2020年,由于龐大的用戶數據、廣泛的企業連接、便捷完備的營銷連接工具,百度將成為“超級公眾營銷平臺”。數據顯示,百度App用戶規模超過10億,智能小程序月活躍用戶超過5億,好看視頻日均播放量超過30億...百度可以廣泛接觸到更多的數字“人”,可以信任和依賴。同時可以深度留住用戶,與用戶建立緊密聯系。其中,知識直播是百度精心構建的吸引用戶停留、提升企業連接性的重要工具。疫情期間,百度推出的“武漢賞櫻直播”是最出彩的直播。由于百度有搜索場景,當用戶去百度搜索武大櫻花及相關景點時,自然被引入直播,使得“武大櫻花”的搜索熱度環比增長76%。與此同時,百度地圖已經放置了一個櫻桃b……ssom觀看入口,與用戶導航場景相結合。試想一下,未來你在百度地圖上搜索一個景區或企業,就可以“云觀”或云訪。如果能將企業的服務形象地展示在互聯網上,必然會使從種草到決策的環節最短。百度企業服務的另一個方面是其一直專注的車聯網。在這個領域,百度的步伐是所有平臺中最快的。
標簽:豐田
每周一更,不見不散,新能源周刊匯集本周精彩內容,一次看過癮本周《電動真體驗》冬日特輯來襲看看之前創下21世紀以來的最低氣溫記錄那天電動車主們都有什么樣的體驗吧,
1900/1/1 0:00:00站在2021年的深冬里回望刻苦銘心的2020,本田在驚愕中駛向未知,在忐忑里創造奇跡。根據本田中國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本田在中國終端汽車累計銷量為1627萬輛,同比增長47。
1900/1/1 0:00:00時代的一粒灰,有時候掉下來卻是不可承受之重。2020年開年,正當舉國共度春節的時候,一場疫情徹底把中國的經濟帶入了冰冷的寒冬。然而出乎很多經濟學家的意料,疫情之下第一個走出陰影的居然還是中國。
1900/1/1 0:00:00汽車在發展進程中越來越跟科技分不開,甚至很多尚未被真正使用到的需求均被安裝到車上,成為智能汽車的標配,其實,這就是新生一代對體驗的需求,科技帶給人類心理上的改變。
1900/1/1 0:00:00在全球汽車行業朝向電動化發展的大背景下,車企試圖通過加速布局新能源車型搶占先機,早已成了不爭的事實。
1900/1/1 0:00:00當廣汽、蔚來等車企陸續宣布將研發續航1000公里的汽車時,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兜頭澆了一盆冷水。“如果主流的車型都用1000公里續航的電池,對社會資源將形成巨大的浪費。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