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自動駕駛“幻滅論”甚囂塵上。許多從業者指出,快速發展的行業是可取的,但仍有幾籃子問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全面來襲。與此同時,自動駕駛的正常測試也陷入了停滯。
地獄般的開始并沒有持續多久。
不久之后,選手們的測試車就可以重新上路了,Robocar的冬天也在迅速回暖。
接下來,我們將共同回顧2020年自動駕駛行業的10件大事,以期復盤今年跌宕起伏的行業征程。
1.一些明星公司風光不再。
去年年初,兩家備受關注的自動駕駛創業公司已經風光不再:一家是Starsky Trucking,從而徹底告別;另一個是驅動。AI,被蘋果接手了。
▲上圖左邊是Stefan Seltz-Axmacher。
先說Starsky Trucking。
2015年,出于對自動駕駛卡車的癡迷,Stefan Seltz-Axmacher創立了Starsky Robotics。
2016年,Starsky開創了行業先例,合法完成了公路上的運輸工作,并獲得了相應的報酬。
2018年,他們在封閉的道路環境中測試了第一輛真正的自動駕駛卡車。
2019年,這輛自動駕駛卡車在高速公路上實戰行駛。
2020年,看似前途光明的Starsky走到了盡頭。
2020年3月19日,Starsky創始人兼CEO Stefan Seltz-ax macher通過Medium發表了一篇名為《Starsky Robotics的終結》的文章,宣布Starsky的關閉,并披露了背后的辛酸故事。
新智家在不改變初衷的情況下,編了Starsky Robotics的結局。
再來說說開車。又是AI。
Drive.ai成立于2016年,脫胎于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
為這家小公司代言的是Drive.ai的總裁卡羅爾·萊莉(Carol Reiley),她也是人工智能丹尼爾·吳恩達(Daniel Schmidt)的妻子。
后來,吳恩達加入了Drive.ai的董事會
Drive.ai一直試圖打造自己的自動駕駛平臺,利用深度學習和人工智能打造高性價比的自動駕駛軟件,追隨自動駕駛“老大哥”Waymo的腳步,瞄準高水平的L4/L5自動駕駛,開發自動駕駛車隊運營服務。
2018年7月,Drive.ai首批3-4輛自動駕駛面包車(高峰期4輛)開始在霍爾帕克公園(Hall Park Park)和德克薩斯州弗里斯科(frisco)的明星商業區之間開展試點服務,并開始運營6個月,為園區數萬名員工提供最后一公里免費出行服務。
三個月后,Drive.ai宣布正式在德克薩斯州阿靈頓市,向居民、員工和游客推送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這也是德州第一個真正對公眾開放的自動駕駛乘車服務。
這家小公司半年內完成了兩次商用部署,速度一度驚人。
2019年2月開始內部動蕩。據新智家透露,吳恩達和他的妻子CarolReiley已經相繼退出了公司的運營。這家公司是由幾名吳恩達學生經營的。這些人也有內斗,一些核心成員一度尋求回國的機會。
Drive.ai尋求“自我推銷”的消息在2019年3月被曝光。2019年6月,蘋果確認收購Drive.ai
一個結束了,另一個被接管了,悲觀情緒開始在自動駕駛創業公司中蔓延。
與此同時,很多在全自動駕駛上立場堅定的汽車主機廠開始動搖,將自動駕駛項目的資源拉回ADAS系統。
對于創業公司來說,這個消息絕對是個壞消息,因為想要購買他們創新理念的巨頭們似乎都在退出。
2、自動駕駛“交給安全員”
Cruise、Yandex、AutoX、Nuro和Waymo。2020年,這五家新銳公司都嘗試了一種吃螃蟹的方式:直接把安全員撤了。
想必以后會有越來越多的玩家效仿這個動作。畢竟這才是自動駕駛應有的面目,也是說服公眾和監管部門最有力的證據。
在深圳,AutoX直接拋棄了安全司機,雖然他們的車選擇了相對簡單的街道。
去年12月初,AutoX正式公布了國內首批RoboTaxi車隊,完全無人駕駛,無遙控。
這意味著,在行駛過程中,AutoX自動駕駛汽車沒有司機和安全員,全程沒有人工接管和遠程控制,完全由其無人駕駛系統“AutoX Driver”駕駛。
在AutoX發布的深圳公共道路完全無人駕駛的視頻中,AutoX的25輛無人車在深圳街頭自主行駛,繞過路障和斑馬線,為行人讓路。
據悉,AutoX發布的首批無人駕駛RoboTaxi車隊共有25輛,均采用FCA克萊斯勒Grand Jetron車型,與Waymo在美國的大規模無人駕駛公共運營相同。
Nuro是專門做無人送貨的,所以Ben進不了保險柜司機。
與其他無人駕駛公司不同的是,Nuro一開始并沒有在自己的車上給人類司機留空間。
Nuro的主要任務是開發一種小型無人運載工具,專門用于s……“最后一英里”的交貨問題。
目前Nuro設計的車型比普通家用車窄一半,長度更短。車內沒有窗戶,只有兩個車廂用來放存貨,每個車廂最多可以放6個大購物袋。
Nuro無人車配備了激光雷達和傳感器,可以感知路況和前來取貨的用戶。用戶可以通過Nuro開發的配套應用軟件,憑驗證碼開門取貨。
Waymo也已經向安全官“開刀”。
2020年10月初,Waymo在一篇博文中表示:“第一個享受全自動駕駛服務的人是現有的Waymo One用戶。未來幾周,我們將通過該應用歡迎更多新用戶。”
新之家了解到,去年10月初Waymo One的服務仍然受到限制,其運營僅限于鳳凰城郊區錢德勒、坦普爾和梅薩的50平方英里土地。換句話說,在幾周內,至少50平方英里內的用戶將能夠坐上全自動汽車。
既然Waymo敢于向公眾開放全自動駕駛服務,就說明它對服務的安全性有足夠的信心。
現在的問題是Waymone能否迅速擴大規模,離開鳳凰城進入美國其他城市乃至世界,因為這關系到這項服務能否賺到真金白銀。
畢竟現在的Waymo One還是一個純省錢的項目,公司每個季度可能要燒幾千萬甚至上億美元。
Yandex的安保人員沒有下車,而是坐在副駕駛座上。一旦車輛出現問題,他們可以一鍵立即停車。雖然看起來不夠大膽,但這是一大進步。
Cruise類似于Yandex,副駕駛座位有安全員。雖然示威地點是在晚上的舊金山,但街道上已經空無一人。
3.巡航釋放原點。
目前Cruise測試團隊的主力是母公司通用的雪佛蘭Bolt,但這款“魔改”車型并不能滿足他們的胃口:一是車身小,二是不符合Cruise對未來Robotaxi的要求。
于是,就有了Cruise Origin,一個看起來像方盒子的共享模型。
去年年初,Cruise在舊金山發布了首款全自動駕駛產品。
這款產品在設計上相當激進,完全去掉了方向盤、油門和剎車踏板,沒有明顯的車頭或車尾,沒有引擎蓋,沒有后視鏡。
當人們普遍對自動駕駛持懷疑態度時,Cruise大幅切斷了所有手動控制的機會。
在Cruise的聲明中,這是一款超越傳統乘用車的車型,所以它值得被聚光燈包圍。
克魯斯將其命名為“Origin”(起源的意思)。只要按一個按鈕,汽車的側滑門就會像太空艙一樣打開。坐進車里,你會看到兩排相對的座位和兩個大屏幕,其他什么都沒有。
"傳統汽車通常設計為前部有發動機罩,后部有儲物空間."Cruise聯合創始人兼CTO凱爾·沃格特(Kyle Vogt)說。“但如果你不再需要這些東西,我們可以建造一個寬敞的駕駛艙,車輛整體不會太大。”
Cruise還信誓旦旦地說Origin不是概念車,以后肯定會走一般的生產線。
4.Zoox向亞馬遜“推銷”自己
去年6月,亞馬遜以超過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Zoox。
早在去年5月初,Zoox就大方承認正在與獨立投資銀行Qatalyst合作,評估潛在戰略投資者和買家的興趣。
去年5月底,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亞馬遜正在與自動駕駛初創公司Zoox進行談判。
當時,汽車行業和芯片行業的一些重要參與者與Zoox進行了相關談判,至少有一家公司(亞馬遜除外)提出收購Zoox。
據知情人士透露,Zoox的許多投資者希望在交易最終達成后,Zoox能夠保持其獨立性。
資料顯示,在這筆交易中,Zoox擁有的近千名員工將被納入亞馬遜。而且Zoox的大部分投資人基本都能“蒙混過關”,至少能收回投資成本。此前,Zoox通過融資、股權稀釋和可轉換債券融資10億美元。
至于這筆交易的價格,與Zoox的上一輪估值(32億美元)相比,Pitchbook的分析師阿薩德·侯賽因(Asad Hussain)表示:
財務系統……初創公司在密集開發自動駕駛技術時,其運營是脆弱的。當它們被大型科技公司收購后,其市場價值往往需要重新評估。
當然,很多業內人士擔心,世界首富只是想拿走Zoox的開發團隊,然后在亞馬遜的物流帝國中使用該技術。
不過去年底Zoox新車的出現,讓人稍微松了一口氣。至少他們還沒有放棄Robotaxi業務。
5、傳感器(激光雷達)公司借殼上市。
如果要問自動駕駛行業復蘇的標志是什么,就不得不提激光雷達已經借殼上市了。
先是威力登和Luminar雙雙IPO,接著是Innoviz、Aeva和Ouster。
除了進入黃金時代的激光雷達公司,各種深度傳感器也應運而生。比如圖像雷達(傳聞特斯拉可能使用ARBE的圖像雷達芯片)和Light公司的新多視角相機深度系統(軟銀投資)。
說到這里,未來幾年肯定會出現一個很大的問題:隨著激光雷達價格的降低和性能的提升,以前固守自己一畝三分地的公司會在競爭中撞頭嗎?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威力登可能受害最深。他們主導了這個市場幾十年,但現在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
科技行業的歷史告訴我們,一個高性能高價格的廠商很難應對廉價競爭對手的沖擊。對于被趕下臺的人來說,持續改進業績可能比威力登與新人討價還價容易得多。
Ouster首席執行官安格斯·帕卡拉(Angus Pacala)也表示,他的公司將受益于半導體行業的進步。如果一切順利,Ouster的固態激光器和傳感器將像過去50年的計算機芯片一樣,在價格繼續下降的同時,性能繼續提高。
威力登也感受到了背后的寒意,他們也想出了Velarray,便宜到可以進攻汽車市場,但是誰也不能保證他們的便宜產品能不能得到用戶的認可。
另外,Ouster和Luminar的市場策略也不盡相同。Luminar胃口很大,主要目標是代工巨頭。uster直接避開了這個市場,集中精力向更獨立的客戶銷售激光雷達。
如果Luminar和沃爾沃合作順利,拿下其他大客戶,在數量上不是問題。之后,Luminar可以通過量產降低價格,對抗像Ouster這樣的廠商,贏得激光雷達市場的全面勝利。
但是給代工巨頭供貨并不容易,他們一般要求很高,也很小氣。如果Luminar不能打開更多的市場,可能很難在利潤上有所作為。
當然,激光雷達不是三駕馬車的戰斗。2019年,自動駕駛“幻滅論”甚囂塵上。許多從業者指出,快速發展的行業是可取的,但仍有幾籃子問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全面來襲。與此同時,自動駕駛的正常測試也陷入了停滯。
地獄般的開始并沒有持續多久。
不久之后,選手們的測試車就可以重新上路了,Robocar的冬天也在迅速回暖。
接下來,我們將共同回顧2020年自動駕駛行業的10件大事,以期復盤今年跌宕起伏的行業征程。
1.一些明星公司風光不再。
去年年初,兩家備受關注的自動駕駛創業公司已經風光不再:一家是Starsky Trucking,從而徹底告別;另一個是驅動。AI,被蘋果接手了。
▲上圖左邊是Stefan Seltz-Axmacher。
先說Starsky Trucking。
2015年,出于對自動駕駛卡車的癡迷,Stefan Seltz-Axmacher創立了Starsky Robotics。
2016年,Starsky開創了行業先例,合法完成了公路上的運輸工作,并獲得了相應的報酬。
2018年,他們在封閉的道路環境中測試了第一輛真正的自動駕駛卡車。
2019年,這輛自動駕駛卡車在高速公路上實戰行駛。
2020年,看似前途光明的Starsky走到了盡頭。
2020年3月19日,Starsky創始人兼CEO Stefan Seltz-ax macher通過Medium發表了一篇名為《Starsky Robotics的終結》的文章,宣布Starsky的關閉,并披露了背后的辛酸故事。
新智家在不改變初衷的情況下,編了Starsky Robotics的結局。
再來說說開車。又是AI。
Drive.ai成立于2016年,脫胎于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
為這家小公司代言的是Drive.ai的總裁卡羅爾·萊莉(Carol Reiley),她也是人工智能丹尼爾·吳恩達(Daniel Schmidt)的妻子。
后來,吳恩達加入了Drive.ai的董事會
Drive.ai一直試圖打造自己的自動駕駛平臺,利用深度學習和人工智能打造高性價比的自動駕駛軟件,追隨自動駕駛“老大哥”Waymo的腳步,瞄準高水平的L4/L5自動駕駛,開發自動駕駛車隊運營服務。
2018年7月,Drive.ai首批3-4輛自動駕駛面包車(高峰期4輛)開始在霍爾帕克公園(Hall Park Park)和德克薩斯州弗里斯科(frisco)的明星商業區之間開展試點服務,并開始運營6個月,為園區數萬名員工提供最后一公里免費出行服務。
三個月后,Drive.ai宣布正式在德克薩斯州阿靈頓市,向居民、員工和游客推送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這也是德州第一個真正對公眾開放的自動駕駛乘車服務。
這家小公司半年內完成了兩次商用部署,速度一度驚人。
2019年2月開始內部動蕩。據新智家透露,吳恩達和他的妻子CarolReiley已經相繼退出了公司的運營。這家公司是由幾名吳恩達學生經營的。這些人也有內斗,一些核心成員一度尋求回國的機會。
Drive.ai尋求“自我推銷”的消息在2019年3月被曝光。2019年6月,蘋果確認收購Drive.ai
一個結束了,另一個被接管了,悲觀情緒開始在自動駕駛創業公司中蔓延。
與此同時,很多在全自動駕駛上立場堅定的汽車主機廠開始動搖,將自動駕駛項目的資源拉回ADAS系統。
對于創業公司來說,這個消息絕對是個壞消息,因為想要購買他們創新理念的巨頭們似乎都在退出。
2、自動駕駛“交給安全員”
Cruise、Yandex、AutoX、Nuro和Waymo。2020年,這五家新銳公司都嘗試了一種吃螃蟹的方式:直接把安全員撤了。
想必以后會有越來越多的玩家效仿這個動作。畢竟這才是自動駕駛應有的面目,也是說服公眾和監管部門最有力的證據。
在深圳,AutoX直接拋棄了安全司機,雖然他們的車選擇了相對簡單的街道。
去年12月初,AutoX正式公布了國內首批RoboTaxi車隊,完全無人駕駛,無遙控。
這意味著,在行駛過程中,AutoX自動駕駛汽車沒有司機和安全員,全程沒有人工接管和遠程控制,完全由其無人駕駛系統“AutoX Driver”駕駛。
在AutoX發布的深圳公共道路完全無人駕駛的視頻中,AutoX的25輛無人車在深圳街頭自主行駛,繞過路障和斑馬線,為行人讓路。
據悉,AutoX發布的首批無人駕駛RoboTaxi車隊共有25輛,均采用FCA克萊斯勒Grand Jetron車型,與Waymo在美國的大規模無人駕駛公共運營相同。
Nuro是專門做無人送貨的,所以Ben進不了保險柜司機。
與其他無人駕駛公司不同的是,Nuro一開始并沒有在自己的車上給人類司機留空間。
Nuro的主要任務是開發一種小型無人運載工具,專門用于s……“最后一英里”的交貨問題。
目前Nuro設計的車型比普通家用車窄一半,長度更短。車內沒有窗戶,只有兩個車廂用來放存貨,每個車廂最多可以放6個大購物袋。
Nuro無人車配備了激光雷達和傳感器,可以感知路況和前來取貨的用戶。用戶可以通過Nuro開發的配套應用軟件,憑驗證碼開門取貨。
Waymo也已經向安全官“開刀”。
2020年10月初,Waymo在一篇博文中表示:“第一個享受全自動駕駛服務的人是現有的Waymo One用戶。未來幾周,我們將通過該應用歡迎更多新用戶。”
新之家了解到,去年10月初Waymo One的服務仍然受到限制,其運營僅限于鳳凰城郊區錢德勒、坦普爾和梅薩的50平方英里土地。換句話說,在幾周內,至少50平方英里內的用戶將能夠坐上全自動汽車。
既然Waymo敢于向公眾開放全自動駕駛服務,就說明它對服務的安全性有足夠的信心。
現在的問題是Waymone能否迅速擴大規模,離開鳳凰城進入美國其他城市乃至世界,因為這關系到這項服務能否賺到真金白銀。
畢竟現在的Waymo One還是一個純省錢的項目,公司每個季度可能要燒幾千萬甚至上億美元。
Yandex的安保人員沒有下車,而是坐在副駕駛座上。一旦車輛出現問題,他們可以一鍵立即停車。雖然看起來不夠大膽,但這是一大進步。
Cruise類似于Yandex,副駕駛座位有安全員。雖然示威地點是在晚上的舊金山,但街道上已經空無一人。
3.巡航釋放原點。
目前Cruise測試團隊的主力是母公司通用的雪佛蘭Bolt,但這款“魔改”車型并不能滿足他們的胃口:一是車身小,二是不符合Cruise對未來Robotaxi的要求。
于是,就有了Cruise Origin,一個看起來像方盒子的共享模型。
去年年初,Cruise在舊金山發布了首款全自動駕駛產品。
這款產品在設計上相當激進,完全去掉了方向盤、油門和剎車踏板,沒有明顯的車頭或車尾,沒有引擎蓋,沒有后視鏡。
當人們普遍對自動駕駛持懷疑態度時,Cruise大幅切斷了所有手動控制的機會。
在Cruise的聲明中,這是一款超越傳統乘用車的車型,所以它值得被聚光燈包圍。
克魯斯將其命名為“Origin”(起源的意思)。只要按一個按鈕,汽車的側滑門就會像太空艙一樣打開。坐進車里,你會看到兩排相對的座位和兩個大屏幕,其他什么都沒有。
"傳統汽車通常設計為前部有發動機罩,后部有儲物空間."Cruise聯合創始人兼CTO凱爾·沃格特(Kyle Vogt)說。“但如果你不再需要這些東西,我們可以建造一個寬敞的駕駛艙,車輛整體不會太大。”
Cruise還信誓旦旦地說Origin不是概念車,以后肯定會走一般的生產線。
4.Zoox向亞馬遜“推銷”自己
去年6月,亞馬遜以超過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Zoox。
早在去年5月初,Zoox就大方承認正在與獨立投資銀行Qatalyst合作,評估潛在戰略投資者和買家的興趣。
去年5月底,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亞馬遜正在與自動駕駛初創公司Zoox進行談判。
當時,汽車行業和芯片行業的一些重要參與者與Zoox進行了相關談判,至少有一家公司(亞馬遜除外)提出收購Zoox。
據知情人士透露,Zoox的許多投資者希望在交易最終達成后,Zoox能夠保持其獨立性。
資料顯示,在這筆交易中,Zoox擁有的近千名員工將被納入亞馬遜。而且Zoox的大部分投資人基本都能“蒙混過關”,至少能收回投資成本。此前,Zoox通過融資、股權稀釋和可轉換債券融資10億美元。
至于這筆交易的價格,與Zoox的上一輪估值(32億美元)相比,Pitchbook的分析師阿薩德·侯賽因(Asad Hussain)表示:
財務系統……初創公司在密集開發自動駕駛技術時,其運營是脆弱的。當它們被大型科技公司收購后,其市場價值往往需要重新評估。
當然,很多業內人士擔心,世界首富只是想拿走Zoox的開發團隊,然后在亞馬遜的物流帝國中使用該技術。
不過去年底Zoox新車的出現,讓人稍微松了一口氣。至少他們還沒有放棄Robotaxi業務。
5、傳感器(激光雷達)公司借殼上市。
如果要問自動駕駛行業復蘇的標志是什么,就不得不提激光雷達已經借殼上市了。
先是威力登和Luminar雙雙IPO,接著是Innoviz、Aeva和Ouster。
除了進入黃金時代的激光雷達公司,各種深度傳感器也應運而生。比如圖像雷達(傳聞特斯拉可能使用ARBE的圖像雷達芯片)和Light公司的新多視角相機深度系統(軟銀投資)。
說到這里,未來幾年肯定會出現一個很大的問題:隨著激光雷達價格的降低和性能的提升,以前固守自己一畝三分地的公司會在競爭中撞頭嗎?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威力登可能受害最深。他們主導了這個市場幾十年,但現在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
科技行業的歷史告訴我們,一個高性能高價格的廠商很難應對廉價競爭對手的沖擊。對于被趕下臺的人來說,持續改進業績可能比威力登與新人討價還價容易得多。
Ouster首席執行官安格斯·帕卡拉(Angus Pacala)也表示,他的公司將受益于半導體行業的進步。如果一切順利,Ouster的固態激光器和傳感器將像過去50年的計算機芯片一樣,在價格繼續下降的同時,性能繼續提高。
威力登也感受到了背后的寒意,他們也想出了Velarray,便宜到可以進攻汽車市場,但是誰也不能保證他們的便宜產品能不能得到用戶的認可。
另外,Ouster和Luminar的市場策略也不盡相同。Luminar胃口很大,主要目標是代工巨頭。uster直接避開了這個市場,集中精力向更獨立的客戶銷售激光雷達。
如果Luminar和沃爾沃合作順利,拿下其他大客戶,在數量上不是問題。之后,Luminar可以通過量產降低價格,對抗像Ouster這樣的廠商,贏得激光雷達市場的全面勝利。
但是給代工巨頭供貨并不容易,他們一般要求很高,也很小氣。如果Luminar不能打開更多的市場,可能很難在利潤上有所作為。
當然,激光雷達不是三駕馬車的戰斗。威力登還得對付來自中國的狼,比如沃賽和速騰聚創。Luminar在前進的道路上也需要競爭對手,比如博世。至于其他獨立的激光雷達公司,他們也可能在未來發揮重要作用。
6.Zoox的意外驚喜
亞馬遜的獨立子公司Zoox去年年底宣布完成了一款專為城市環境設計的無人駕駛電動汽車的開發。
他們帶來了全新的車輛設計。毫不夸張地說,這款車不僅代表了車輛的未來,甚至有可能完全取代現有的車輛形式。
自動駕駛軟件開發團隊使用的車型(無論是改造私家車還是走Robotaxi的路)大多都是市售產品。
Zoox不一樣。
從一開始,Zoox就立志要從零開始設計未來的車輛,仿佛這才是未來真正的殺手锏。
去年年底,Zoox新車諜照流出,讓大家腦洞大開。沒想到,僅僅一個星期,人們就等來了正式發布。
從外觀上看,Zoox的新車與其他共享出行定位的車型沒有太大區別。更像是擺渡車,比如郵輪始發。
這類車的特點是車頂較高,呈方箱形(或梯形),有側拉門和較低的站臺(方便乘客上下車),還有更社交化的“對坐”形式。
7.北京首批無人駕駛路測通知,百度Apollo拿了5份。
去年12月4日,北京自動駕駛測試管理聯合工作組向百度Apollo發出首批5輛無人駕駛路測(一期)通知——這是第一次……北京允許測試對象在開放道路上進行無人駕駛自動駕駛測試。
2020年11月12日,北京發布《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試行)》4.0版,明確了無人駕駛測試的申請要求,重點要求測試主體應具備T3及以上測試能力,開放道路安全測試里程達到3萬公里,并通過封閉場地無人駕駛測試測評。
如今,北京的自動駕駛發展已經進入大規模測試和小規模試運營階段。
從自動駕駛技術的演進路徑來看,前期技術測試驗證主要分為場地測試、道路測試、無人駕駛道路測試(車上有安全員)和車內無人駕駛道路測試四個階段,最終形成適合實際道路運行的安全技術體系。
其中,無人駕駛道路測試大大提高了自動駕駛系統的可靠性要求,同時為自動駕駛汽車的運營降低了成本,是國際上推動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和大規模落地的突破方向。
在無人駕駛方面,今年9月,百度和央視首次公開展示了完全無人駕駛的無安全員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Apollo在京推出的無人駕駛自動駕駛測試車此前已獲得T4開放道路測試資質認證,此次又通過了無人駕駛專項測試。
無人駕駛自動駕駛系統涉及復雜的車輛軟硬件技術,任何單點故障最終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自動駕駛測試過程中的駕駛安全。
8.優步into并入了奧羅拉。
在輸掉與Waymo的法律戰并在2018年造成一場災難后,優步自動駕駛部門ATG從未放緩腳步。
所以,他們把這個不賺錢的部門賣給了極光。
美國當地時間2020年12月7日,優步宣布旗下從事自動駕駛業務的優步先進技術集團(簡稱優步ATG)被自動駕駛初創公司Aurora正式收購。
極光收購優步·ATG后,新公司估值100億美元,成為自動駕駛領域的第三只超級獨角獸,其中優步及其投資者將持有新極光40%的股份,僅優步一人就將持有新極光26%的股份。
極光成立于2017年,主要目標是建立全自動駕駛棧。有了三位創始人的金字招牌,極光吸引了大量投資。
從零開始的Aurora現在有600名員工。2019年,它還收購了布萊克摩爾激光雷達公司。據Linkedln稱,12%的Aurora員工以前在優步工作過。
一年半前,優步自動駕駛部門ATG估值72.5億美元,成功獲得豐田、德姆索和軟銀10億美元的聯合投資。
不幸的是,命運多舛的ATG終于走到了出賣自己的地步。
在放棄ATG部門之前,優步最近幾個月進行了一系列分拆或其他交易,這些交易大大降低了優步在出租車和送貨等核心領域的業務重點和成本。
兩年前,優步的商業模式本質上是“無所不包”,比如打車、微旅行、物流、包裹和送餐。只要和流量有關聯,能產生收入,就不得不涉足。
但優步上市后,開始調整策略,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在過去的11個月里,優步不僅放棄了微旅行的嘗試,還賣掉了一直不賺錢的物流部門的股票,收購了Postmates。
9.蘋果計劃Titan的新一輪整合
去年12月9日,有消息稱,該部門的領導權已經分配給了蘋果負責AI的老板約翰·詹南德雷亞(John Giannandrea)。
未來,Giannandrea將全面負責蘋果自動駕駛系統的后續開發,最終可能會用于蘋果自己的汽車。
蘋果的自動駕駛項目Project Titan真的是命運多舛。從最初的大規模投資到后來的裁員曝光,管理工作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關于蘋果自動駕駛的新聞僅限于日發生的測試車……路,幾項無害的專利和加州車管所“接管報告”中的墊底分數。
消息人士指出,新一輪整合后,數百名工程師將被并入Giannandrea的AI和機器學習團隊。然而,蘋果發言人選擇不對該消息發表評論。
在此之前,泰坦項目的負責人菲爾德直接向蘋果前硬件工程高級副總裁鮑勃·曼斯菲爾德匯報。事實上,曼斯菲爾德本應在2012年退休,但后來被任命負責蘋果芯片技術的管理。
2013年,他離開了高級副總裁的職位,但他一直在蘋果公司擔任顧問。現在,他已經完全從蘋果退休,工作轉移到了Giannandrea。
Giannandrea于2018年正式加入蘋果公司,擔任AI戰略和機器學習副總裁,現在她已經晉升為蘋果公司的高級管理層,擔任高級副總裁。在加入蘋果之前,Giannandrea領導著谷歌的機器學習和搜索團隊。在蘋果,除了管理自動駕駛項目,Siri和機器學習技術也是他的主要業務。
2014年,為了追趕特斯拉等公司,蘋果推出了自動駕駛項目Project Titan,但在2016年遭遇了挫折,公司在研發方向、領導者和技術方面出現了分歧。于是蘋果召回曼斯菲爾德接手這個項目。
然而,蘋果的目標也從造車收縮到只開發自動駕駛系統。
2017年,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告訴彭博,自動駕駛系統是“人工智能之母”,在蘋果看來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技術”。然而,蒂姆·庫克也承認,自動駕駛“可能是他們遇到過的最困難的AI項目之一。”
之后,雖然Project Titan經歷了裁員,但是自動駕駛的研發并沒有中斷。不幸的是,僅此而已。
10.馬驍智行與中國一汽合作,在安裝前建造了一個量產的自動駕駛系統。
去年11月3日下午,國內自動駕駛初創公司馬驍智行宣布,已于2020年10月與中國一汽達成協議,雙方將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馬驍智行表示,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在車輛設計制造、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移動出行等領域的技術和產品優勢,整合先進的自動駕駛系統和先進的車輛平臺,共同探索L4級自動駕駛系統的預組裝量產和商業化運營模式。逐步深化雙方的合作關系,共同加速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和落地。
據了解,馬驍智行此前已在一汽解放搭建了基于J7線控平臺商用車的全棧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這款自動駕駛商用車將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首次展出。
除了中國一汽的戰略投資,馬驍之星還在今年2月獲得了豐田汽車公司的戰略投資。與中國一汽一起,馬驍之星今年獲得了大型車輛的資本加持,涵蓋了乘用車和商用車。
期待2021年
2021年,頭部公司一定會借勢擴張,重要玩家一定會走向一個又一個里程碑。
2021年,自動駕駛卡車的勢頭可能會更猛,第一個真正走向商用的自動駕駛產品很可能會實現。
2021年,特斯拉可能會向更多用戶推送FSD功能,馬斯克甚至可能會將其打造成包月收費模式。
2021年,中國關于自動駕駛的新聞會越來越多。
最重要的是,寒冬過去了,春天來了。雷鋒網雷鋒網(微信官方賬號:雷鋒網)雷鋒網
雷鋒的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見轉載說明。威力登還得對付來自中國的狼,比如沃賽和速騰聚創。Luminar在前進的道路上也需要競爭對手,比如博世。至于其他獨立的激光雷達公司,他們也可能在未來發揮重要作用。
6.Zoox的意外驚喜
亞馬遜的獨立子公司Zoox宣布完成無人駕駛電動汽車的開發……去年年底為城市環境設計的ic車。
他們帶來了全新的車輛設計。毫不夸張地說,這款車不僅代表了車輛的未來,甚至有可能完全取代現有的車輛形式。
自動駕駛軟件開發團隊使用的車型(無論是改造私家車還是走Robotaxi的路)大多都是市售產品。
Zoox不一樣。
從一開始,Zoox就立志要從零開始設計未來的車輛,仿佛這才是未來真正的殺手锏。
去年年底,Zoox新車諜照流出,讓大家腦洞大開。沒想到,僅僅一個星期,人們就等來了正式發布。
從外觀上看,Zoox的新車與其他共享出行定位的車型沒有太大區別。更像是擺渡車,比如郵輪始發。
這類車的特點是車頂較高,呈方箱形(或梯形),有側拉門和較低的站臺(方便乘客上下車),還有更社交化的“對坐”形式。
7.北京首批無人駕駛路測通知,百度Apollo拿了5份。
去年12月4日,北京市自動駕駛測試管理聯合工作組向百度Apollo發出首批5輛無人駕駛道路測試(一期)通知——這是北京首次允許測試主體在開放道路上進行無人駕駛測試。
2020年11月12日,北京發布《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試行)》4.0版,明確了無人駕駛測試的申請要求,重點要求測試主體應具備T3及以上測試能力,開放道路安全測試里程達到3萬公里,并通過封閉場地無人駕駛測試測評。
如今,北京的自動駕駛發展已經進入大規模測試和小規模試運營階段。
從自動駕駛技術的演進路徑來看,前期技術測試驗證主要分為場地測試、道路測試、無人駕駛道路測試(車上有安全員)和車內無人駕駛道路測試四個階段,最終形成適合實際道路運行的安全技術體系。
其中,無人駕駛道路測試大大提高了自動駕駛系統的可靠性要求,同時為自動駕駛汽車的運營降低了成本,是國際上推動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和大規模落地的突破方向。
在無人駕駛方面,今年9月,百度和央視首次公開展示了完全無人駕駛的無安全員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Apollo在京推出的無人駕駛自動駕駛測試車此前已獲得T4開放道路測試資質認證,此次又通過了無人駕駛專項測試。
無人駕駛自動駕駛系統涉及復雜的車輛軟硬件技術,任何單點故障最終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自動駕駛測試過程中的駕駛安全。
8.優步into并入了奧羅拉。
在輸掉與Waymo的法律戰并在2018年造成一場災難后,優步自動駕駛部門ATG從未放緩腳步。
所以,他們把這個不賺錢的部門賣給了極光。
美國當地時間2020年12月7日,優步宣布旗下從事自動駕駛業務的優步先進技術集團(簡稱優步ATG)被自動駕駛初創公司Aurora正式收購。
極光收購優步·ATG后,新公司估值100億美元,成為自動駕駛領域的第三只超級獨角獸,其中優步及其投資者將持有新極光40%的股份,僅優步一人就將持有新極光26%的股份。
極光成立于2017年,主要目標是建立全自動駕駛棧。有了三位創始人的金字招牌,極光吸引了大量投資。
從零開始的Aurora現在有600名員工。2019年,它還收購了布萊克摩爾激光雷達公司。據Linkedln稱,12%的Aurora員工以前在優步工作過。
一年半前,優步自動駕駛部門ATG估值72.5億美元,成功獲得豐田、德姆索和軟銀10億美元的聯合投資。
不幸的是,命運多舛的ATG終于走到了se的地步……她自己。
在放棄ATG部門之前,優步最近幾個月進行了一系列分拆或其他交易,這些交易大大降低了優步在出租車和送貨等核心領域的業務重點和成本。
兩年前,優步的商業模式本質上是“無所不包”,比如打車、微旅行、物流、包裹和送餐。只要和流量有關聯,能產生收入,就不得不涉足。
但優步上市后,開始調整策略,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在過去的11個月里,優步不僅放棄了微旅行的嘗試,還賣掉了一直不賺錢的物流部門的股票,收購了Postmates。
9.蘋果計劃Titan的新一輪整合
去年12月9日,有消息稱,該部門的領導權已經分配給了蘋果負責AI的老板約翰·詹南德雷亞(John Giannandrea)。
未來,Giannandrea將全面負責蘋果自動駕駛系統的后續開發,最終可能會用于蘋果自己的汽車。
蘋果的自動駕駛項目Project Titan真的是命運多舛。從最初的大規模投資到后來的裁員曝光,管理工作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關于蘋果自動駕駛的新聞僅限于發生在路上的測試車、幾項無害的專利以及加州車管所“接管報告”中的墊底分數。
消息人士指出,新一輪整合后,數百名工程師將被并入Giannandrea的AI和機器學習團隊。然而,蘋果發言人選擇不對該消息發表評論。
在此之前,泰坦項目的負責人菲爾德直接向蘋果前硬件工程高級副總裁鮑勃·曼斯菲爾德匯報。事實上,曼斯菲爾德本應在2012年退休,但后來被任命負責蘋果芯片技術的管理。
2013年,他離開了高級副總裁的職位,但他一直在蘋果公司擔任顧問。現在,他已經完全從蘋果退休,工作轉移到了Giannandrea。
Giannandrea于2018年正式加入蘋果公司,擔任AI戰略和機器學習副總裁,現在她已經晉升為蘋果公司的高級管理層,擔任高級副總裁。在加入蘋果之前,Giannandrea領導著谷歌的機器學習和搜索團隊。在蘋果,除了管理自動駕駛項目,Siri和機器學習技術也是他的主要業務。
2014年,為了追趕特斯拉等公司,蘋果推出了自動駕駛項目Project Titan,但在2016年遭遇了挫折,公司在研發方向、領導者和技術方面出現了分歧。于是蘋果召回曼斯菲爾德接手這個項目。
然而,蘋果的目標也從造車收縮到只開發自動駕駛系統。
2017年,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告訴彭博,自動駕駛系統是“人工智能之母”,在蘋果看來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技術”。然而,蒂姆·庫克也承認,自動駕駛“可能是他們遇到過的最困難的AI項目之一。”
之后,雖然Project Titan經歷了裁員,但是自動駕駛的研發并沒有中斷。不幸的是,僅此而已。
10.馬驍智行與中國一汽合作,在安裝前建造了一個量產的自動駕駛系統。
去年11月3日下午,國內自動駕駛初創公司馬驍智行宣布,已于2020年10月與中國一汽達成協議,雙方將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馬驍智行表示,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在車輛設計制造、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移動出行等領域的技術和產品優勢,整合先進的自動駕駛系統和先進的車輛平臺,共同探索L4級自動駕駛系統的預組裝量產和商業化運營模式。逐步深化雙方的合作關系,共同加速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和落地。
據了解,馬驍智行此前已在一汽解放搭建了基于J7線控平臺商用車的全棧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這款自動駕駛商用車將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首次展出。
除了中國一汽的戰略投資,馬驍之星還獲得了……d今年2月對豐田汽車公司的戰略投資。與中國一汽一起,馬驍之星今年獲得了大型車輛的資本加持,涵蓋了乘用車和商用車。
期待2021年
2021年,頭部公司一定會借勢擴張,重要玩家一定會走向一個又一個里程碑。
2021年,自動駕駛卡車的勢頭可能會更猛,第一個真正走向商用的自動駕駛產品很可能會實現。
2021年,特斯拉可能會向更多用戶推送FSD功能,馬斯克甚至可能會將其打造成包月收費模式。
2021年,中國關于自動駕駛的新聞會越來越多。
最重要的是,寒冬過去了,春天來了。雷鋒網雷鋒網(微信官方賬號:雷鋒網)雷鋒網
雷鋒的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見轉載說明。
法國當地時間4日,標致雪鐵龍(PSA)與菲亞特克萊斯勒(FCA)宣布,雙方公司已分別召開股東大會,均高票通過了FCA和PSA集團合并并創建Stellantis的議案,
1900/1/1 0:00:00據財聯社消息,FaradayFuture(法拉第未來,FF)宣布任命ZviGlasman為其首席財務官。
1900/1/1 0:00:00一向低調的長城汽車對于自己的自動駕駛戰略很少大張旗鼓地對外界公開討論,這也讓大家對其有很多問號。
1900/1/1 0:00:001月4日,拜騰汽車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拜騰聯席CEO丁清芬等人出席了本次簽約儀式。拜騰官方表示,富士康注資拜騰后,將有助于推進首款車型MByte的量產進度。
1900/1/1 0:00:002021年工作日的第一天,上汽通用交出了自己2020年度的大考答卷。
1900/1/1 0:00:00近年來,智能網聯逐步發展成為汽車行業的新潮流,越來越多的新車把數字、科技這樣的關鍵詞掛在嘴邊。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