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經濟觀察報甘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繼江淮大眾、大眾投資郭萱高科、蔚來中國之后,合肥市政府開始在自動駕駛領域攻城略地。據安徽省當地媒體報道,合肥首條5G示范道路將于9月3日進入公測階段,近期有望發放多張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牌照。
合肥的節奏并不快。早在2015年,中國首個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就在上海落地。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自動駕駛的戰略地位不斷提升,各大城市開始組局搶占高地,數量成倍增長。深港證券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包括國家、地方、高速公路在內的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64個。今年,隨著2月24日《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的發布和新基礎設施的落地,相信建設示范區的熱情會繼續高漲。
但在狂熱之下,也有專家指出這個行業已經“過熱”。“雖然很多城市對自動駕駛非常積極,但出發點不同,落地方式也不同。有的只想做一個招商廣告,企業參與不了,因為這樣的城市并不是真的想做自動駕駛;還有一些城市不知道怎么做。因為這個行業太新,太大,操作上有很多盲目性。“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秘書長、首席專家張永偉近日表示,當然,雖然有些城市還在探索,但從最初的頂層設計到實施的步驟已經比較清晰了。
對于普通大眾來說,越來越密集的自動駕駛宣傳似乎在宣告,那些只出現在大片里的炫酷鏡頭,很快就會在現實生活中普及。事實上,自動駕駛還遠未真正上路并得到廣泛推廣。為了實現這種跨越式的出行技術,除了自行車的智能化,還需要汽車和道路的配合,這種配合對道路基礎設施的依賴程度很高,需要很多行業的配合,需要大量的數據訓練。目前,路測示范區被認為是幫助車企和自動駕駛公司補齊短板,而一個示范園區除了政府之外,還需要車企、通信運營商、自動駕駛零部件供應商等各方的參與。
“政府基本上希望產業落地。其實現在單純的廣告對城市發展意義不大。但是你沒有看到正確的方向嗎?合作伙伴能給政府好的建議嗎?另當別論。”一家新造車企業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的多位投資人表示,自動駕駛的投資在過去五年經歷了極度膨脹,從今年開始將回歸理性。
自動駕駛救“虛火”?
層層政策推動著自動駕駛產業向前發展。在《中國制造2025》對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明確要求下,從2015年開始,工信部開始在全國建立智能網聯汽車和智能交通應用示范區。2018年4月,工信部、部、交通運輸部聯合發布《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試行)》,進一步明確了測試主體、測試駕駛員和測試車輛、測試申請和審核等細節,也為地方政府指明了方向,2018年和2019年示范區域數量連續翻番。
為了吸引優質的自動駕駛企業,各地政府提供了股權投資、現金補貼、減稅降租等諸多優惠政策。例如,今年5月,深圳發布《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4大領域16項推進措施,其中10項涉及資金支持,并設定核心環節突破最高2億元。重慶還提出,智能化水平達到L2水平且年產銷量超過1萬輛的,將獲得不超過1000萬元的研發獎勵。
由于入駐城市的基礎不同,發展自動駕駛的目的和力度也會有所不同。賽迪顧問汽車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魯文亮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發展自動駕駛的城市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是整體發展較好、產業基礎較好、相關企業較多的地區,政府在道路基礎設施改造方面投入較大,在當地形成產業鏈集聚;第二類是政府把自動駕駛作為規劃重點,出臺相關政策,在道路改造上也投入很多,但是企業發展不是很好,沒有形成產業集聚。
與此同時,一些城市將自動駕駛作為發展方向之一,是因為當地有幾家自動駕駛企業,但企業規模相對較小,政府的配套投入也不大;最后一類是政府想在未來發展自動駕駛,吸引這個方向的投資,但是自己什么都沒有,在這方面投入不多。讓我們一步一步來,吸引企業。“交通部批準的國家示范區都是有效的,那些地區自封的示范區發展不平衡。”魯文亮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
“有些盲目,吹噓的成分更多。因為技術成熟度不是很高,而且中國的道路場景是最復雜多變的。”一位主流自動駕駛專家告訴經濟觀察報,在政策引導下,除了一些地方政府“瞎折騰”,自動駕駛企業發展自動駕駛也存在“虛火”。按照之前的規劃,包括長城、吉利、奇瑞、東風等多家自主車企都計劃在2020年實現L3量產,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
“2020年快過去了,L3是什么還沒有明確定義。”一位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研究員告訴記者。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的自動駕駛技術分級標準,自動駕駛都分為五個級別,L0-L5,其中車輛負責L3的外圍監控。當系統正常運行時,人類駕駛員通常不需要干預,只有當系統提示人類需要接管時,才需要干預,并且很難確定接管需要多少過渡時間。“你為什么提到L2.9,L2.99……...只是不能自稱是真正的L3。因為真正的L3,責任在車廠。L3真正落地保守估計至少要2到3年。”上述車企內部人士表示。
事實上,一些國際車企已經放棄了L3級自動駕駛路線,比如奧迪已經率先量產應用L3級自動駕駛技術,而沃爾沃、豐田、Waymo也已經表示將跳過L3,直接做L4。另一方面,在國內市場,車企一直熱衷于量產L3作為新車上市的宣傳點。雖然L3的真正應用更有可能發生在測試道路上,但畢竟測試道路的駕駛員時刻準備著接管車輛。“推廣L3可以免稅。”上述車企人士告訴記者,以此作為營銷噱頭,被認為是車企高調推廣L3的原因之一。
爭奪標準制定權沒有意義?
車企以此作為營銷賣點無可厚非,但自動駕駛真正的大規模應用,最終還是要落到整個智慧城市的建設中。雖然地方政府在推廣過程中不乏盲目性,但作為新生事物發展的初級階段,他們的做法被認為是可以理解的。“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是個新生事物,技術很復雜,影響范圍很廣。同時要考慮生態建設。沒有以前的經驗可以借鑒,需要一段時間不斷嘗試,所以肯定會走彎路,但這種嘗試對以后的發展是有好處的,否則創新是不可能的。”一家新造車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
從世界范圍來看,國外的自動駕駛起步比中國早,但近年來在中國一直在快速追趕。而且由于交通環境不同,能學到的經驗被認為是有限的。“我們國家的汽車史一直在追歷史,也經常提到‘標桿’這個詞。但是,在智能聯網階段,我認為應該取消“標桿管理”。這是我們有機會超越或領先的領域,尤其是道路和汽車的結合。這是其他國家沒有的國家優勢。”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工程研究所教授姚告訴《經濟觀察報》。
張永偉表示,成為自動駕駛城市有五個要素,包括建設支持智能駕駛和智能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測試環境,展示各種應用,建設數據和云控制平臺,以及根據車輛/道路協作者的要求建立一套推進機制……ion /5G應用場景。在這些要素的推廣上,張永偉認為有五大挑戰:一是重建設輕運營,不僅投資模式不清晰,運營模式也不清晰;二是重數據缺乏應用;三是缺乏頂層設計,不同的參與者給出了不同的方案,難以形成有效的合力;第四,過于注重短期利益,缺乏戰略眼光;第五,政府與企業的關系和促進機制沒有理順。
雖然各地都有自動駕駛示范區,但各地應用技術的標準存在差異。針對標準統一的趨勢,地方政府和企業都想在自動駕駛標準的未來發展中搶占話語權,這樣才能在商業化的時候擁有競爭優勢。“其實每個地方出臺自己的考試規則的時候,都是基于當地的需求。比如東北是天氣問題,北京(強調)安全。我覺得沒必要先統一。很多東西在大家還不確定的時候會統一,但是會制約這個行業的發展。先走一步,統一前達成共識。”姚對說道。
“必須先嘗試,才能制定標準,但我們現在最需要的不是標準,而是頂層設計,針對交通痛點提出智能化發展目標,比如能否降低高速公路事故率,提高通行效率,讓這些客觀需求帶動技術的發展,而不是定一個技術方案讓大家先做。”上述新造車企業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國家在全國很多地方建設示范區肯定希望看到頭腦風暴,但要引導行業在正確的范圍內思考。
“肯定會有泡沫。不可能有那么多公司掌握前沿技術。但任何一個的崛起,都會伴隨著投資熱情的高漲,然后迅速降溫,然后理性成長。這基本上是客觀規律。”上述新造車企業分析認為,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是全新的技術,會帶來生態的改變,具有實用和長遠的客觀價值。所以,只要投資回歸理性,過去無序投資等問題自然會消除。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經濟觀察報甘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繼江淮大眾、大眾投資郭萱高科、蔚來中國之后,合肥市政府開始在自動駕駛領域攻城略地。據安徽省當地媒體報道,合肥首條5G示范道路將于9月3日進入公測階段,近期有望發放多張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牌照。
合肥的節奏并不快。早在2015年,中國首個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就在上海落地。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自動駕駛的戰略地位不斷提升,各大城市開始組局搶占高地,數量成倍增長。深港證券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包括國家、地方、高速公路在內的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64個。今年,隨著2月24日《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的發布和新基礎設施的落地,相信建設示范區的熱情會繼續高漲。
但在狂熱之下,也有專家指出這個行業已經“過熱”。“雖然很多城市對自動駕駛非常積極,但出發點不同,落地方式也不同。有的只想做一個招商廣告,企業參與不了,因為這樣的城市并不是真的想做自動駕駛;還有一些城市不知道怎么做。因為這個行業太新,太大,操作上有很多盲目性。“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秘書長、首席專家張永偉近日表示,當然,雖然有些城市還在探索,但從最初的頂層設計到實施的步驟已經比較清晰了。
對于普通大眾來說,越來越密集的自動駕駛宣傳似乎在宣告,那些只出現在大片里的炫酷鏡頭,很快就會在現實生活中普及。事實上,自動駕駛還遠未真正上路并得到廣泛推廣。為了實現這種跨越式的出行技術,除了自行車的智能化,還需要汽車和道路的配合,這種配合對道路基礎設施的依賴程度很高,需要很多行業的配合,需要大量的數據訓練。目前,路測示范區被認為是幫助車企和自動駕駛公司補齊短板,而一個示范園區除了政府之外,還需要車企、通信運營商、自動駕駛零部件供應商等各方的參與。
“政府基本上希望產業落地。其實現在單純的廣告對城市發展意義不大。但是你沒有看到正確的方向嗎?合作伙伴能給政府好的建議嗎?另當別論。”一家新造車企業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的多位投資人表示,自動駕駛的投資在過去五年經歷了極度膨脹,從今年開始將回歸理性。
自動駕駛救“虛火”?
層層政策推動著自動駕駛產業向前發展。在《中國制造2025》對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明確要求下,從2015年開始,工信部開始在全國建立智能網聯汽車和智能交通應用示范區。2018年4月,工信部、部、交通運輸部聯合發布《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試行)》,進一步明確了測試主體、測試駕駛員和測試車輛、測試申請和審核等細節,也為地方政府指明了方向,2018年和2019年示范區域數量連續翻番。
為了吸引優質的自動駕駛企業,各地政府提供了股權投資、現金補貼、減稅降租等諸多優惠政策。例如,今年5月,深圳發布《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4大領域16項推進措施,其中10項涉及資金支持,并設定核心環節突破最高2億元。重慶還提出,智能化水平達到L2水平且年產銷量超過1萬輛的,將獲得不超過1000萬元的研發獎勵。
由于入駐城市的基礎不同,發展自動駕駛的目的和力度也會有所不同。賽迪顧問汽車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魯文亮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發展自動駕駛的城市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是整體發展較好、產業基礎較好、相關企業較多的地區,政府在道路基礎設施改造方面投入較大,在當地形成產業鏈集聚;第二類是政府把自動駕駛作為規劃重點,出臺相關政策,在道路改造上也投入很多,但是企業發展不是很好,沒有形成產業集聚。
與此同時,一些城市將自動駕駛作為發展方向之一,是因為當地有幾家自動駕駛企業,但企業規模相對較小,政府的配套投入也不大;最后一類是政府想在未來發展自動駕駛,吸引這個方向的投資,但是自己什么都沒有,在這方面投入不多。讓我們一步一步來,吸引企業。“交通部批準的國家示范區都是有效的,那些地區自封的示范區發展不平衡。”魯文亮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
“有些盲目,吹噓的成分更多。因為技術成熟度不是很高,而且中國的道路場景是最復雜多變的。”一位主流自動駕駛專家告訴經濟觀察報,在政策引導下,除了一些地方政府“瞎折騰”,自動駕駛企業發展自動駕駛也存在“虛火”。按照之前的規劃,包括長城、吉利、奇瑞、東風等多家自主車企都計劃在2020年實現L3量產,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
“2020年快過去了,L3是什么還沒有明確定義。”一位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研究員告訴記者。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的自動駕駛技術分級標準,自動駕駛都分為五個級別,L0-L5,其中車輛負責L3的外圍監控。當系統正常運行時,人類駕駛員通常不需要干預,只有當系統提示人類需要接管時,才需要干預,并且很難確定接管需要多少過渡時間。“你為什么提到L2.9,L2.99……...只是不能自稱是真正的L3。因為真正的L3,責任在車廠。L3真正落地保守估計至少要2到3年。”上述車企內部人士表示。
事實上,一些國際車企已經放棄了L3級自動駕駛路線,比如奧迪已經率先量產應用L3級自動駕駛技術,而沃爾沃、豐田、Waymo也已經表示將跳過L3,直接做L4。另一方面,在國內市場,車企一直熱衷于量產L3作為新車上市的宣傳點。雖然L3的真正應用更有可能發生在測試道路上,但畢竟測試道路的駕駛員時刻準備著接管車輛。“推廣L3可以免稅。”上述車企人士告訴記者,以此作為營銷噱頭,被認為是車企高調推廣L3的原因之一。
爭奪標準制定權沒有意義?
車企以此作為營銷賣點無可厚非,但自動駕駛真正的大規模應用,最終還是要落到整個智慧城市的建設中。雖然地方政府在推廣過程中不乏盲目性,但作為新生事物發展的初級階段,他們的做法被認為是可以理解的。“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是個新生事物,技術很復雜,影響范圍很廣。同時要考慮生態建設。沒有以前的經驗可以借鑒,需要一段時間不斷嘗試,所以肯定會走彎路,但這種嘗試對以后的發展是有好處的,否則創新是不可能的。”一家新造車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
從世界范圍來看,國外的自動駕駛起步比中國早,但近年來在中國一直在快速追趕。而且由于交通環境不同,能學到的經驗被認為是有限的。“我們國家的汽車史一直在追歷史,也經常提到‘標桿’這個詞。但是,在智能聯網階段,我認為應該取消“標桿管理”。這是我們有機會超越或領先的領域,尤其是道路和汽車的結合。這是其他國家沒有的國家優勢。”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工程研究所教授姚告訴《經濟觀察報》。
張永偉表示,成為自動駕駛城市有五個要素,包括建設支持智能駕駛和智能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測試環境,展示各種應用,建設數據和云控制平臺,以及根據車輛/道路協作者的要求建立一套推進機制……ion /5G應用場景。在這些要素的推廣上,張永偉認為有五大挑戰:一是重建設輕運營,不僅投資模式不清晰,運營模式也不清晰;二是重數據缺乏應用;三是缺乏頂層設計,不同的參與者給出了不同的方案,難以形成有效的合力;第四,過于注重短期利益,缺乏戰略眼光;第五,政府與企業的關系和促進機制沒有理順。
雖然各地都有自動駕駛示范區,但各地應用技術的標準存在差異。針對標準統一的趨勢,地方政府和企業都想在自動駕駛標準的未來發展中搶占話語權,這樣才能在商業化的時候擁有競爭優勢。“其實每個地方出臺自己的考試規則的時候,都是基于當地的需求。比如東北是天氣問題,北京(強調)安全。我覺得沒必要先統一。很多東西在大家還不確定的時候會統一,但是會制約這個行業的發展。先走一步,統一前達成共識。”姚對說道。
“必須先嘗試,才能制定標準,但我們現在最需要的不是標準,而是頂層設計,針對交通痛點提出智能化發展目標,比如能否降低高速公路事故率,提高通行效率,讓這些客觀需求帶動技術的發展,而不是定一個技術方案讓大家先做。”上述新造車企業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國家在全國很多地方建設示范區肯定希望看到頭腦風暴,但要引導行業在正確的范圍內思考。
“肯定會有泡沫。不可能有那么多公司掌握前沿技術。但任何一個的崛起,都會伴隨著投資熱情的高漲,然后迅速降溫,然后理性成長。這基本上是客觀規律。”上述新造車企業分析認為,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是全新的技術,會帶來生態的改變,具有實用和長遠的客觀價值。所以,只要投資回歸理性,過去無序投資等問題自然會消除。
《科創板日報》(杭州,記者羅祎辰)訊,8月28日,吉利汽車(00175HK)宣告完成上市輔導,此時距離公司遞交輔導申請僅過去2個月。
1900/1/1 0:00:00北汽藍谷發布2020年上半年財報。
1900/1/1 0:00:00金龍汽車(600686)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金龍汽車實現營業收入571億元,同比下滑219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18億元,同比去年同期的0
1900/1/1 0:00:00當地時間2020年8月25日,日本愛知縣豐田市,SkyDrive公司向媒體展示了一架載人飛行汽車。
1900/1/1 0:00:008月30日消息最新航拍畫面顯示,上海工廠ModelY生產線建設已進入尾聲。上海工廠內部ModelY生產線的建設看起來基本完工,建筑活動處于數月來的最低水平,新的廠房建筑幾乎完工。
1900/1/1 0:00:00針對邢臺市區為降低大氣中的揮發性物質,邢臺市生態環境局的相關部門要求邢臺市區加油站錯時加油一事,邢臺市環境保護局官方公眾號“邢臺生態環境發布”29日晚間通報稱,針對這一情況,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