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20日電(王耔)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修訂后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刪除了包括第五條和《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審查要求》等附件在內的“設計開發能力”相關內容;將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停產時間由12個月調整為24個月;刪除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申請準入暫行規定》。該規定將于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工信部產業政策法規司負責人提出,為更好地激發企業活力,降低企業準入門檻,應刪除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的“設計開發能力”要求。《道路機動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辦法》(工信部令第50號)第三十四條第三款規定,生產企業連續兩年不能維持正常生產經營的,需要進行專項公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停產時間由12個月調整為24個月,有所放寬。刪除《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申請準入過渡期暫行規定》,主要適用于《準入條例》實施前已獲得準入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產品,要求其在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間遵守相關過渡期規定。目前,過渡期已經結束。
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原文
(2017年1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令第39號公布,根據2020年7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令第54號公布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修改〈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的決定》修訂。)
第一條為實施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戰略,規范新能源汽車生產活動,保障公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公共安全,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新能源汽車的企業(以下簡稱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其在中國境內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活動。
第三條本規定所稱汽車是指國家標準《汽車及掛車類型術語和定義》(GB/T3730.1-2001)第2.1款規定的整車(整車)和底盤(非整車),不包括整備質量400千克以上的三輪汽車。
本規定所稱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新型動力系統、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能源的汽車,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含增程式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
第四條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全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的準入和監督管理。
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產品的日常監督管理,配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實施準入管理。
第五條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符合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章、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和宏觀調控政策的要求。
(二)申請人是取得道路機動車生產企業準入的汽車生產企業,或者是按照國家有關投資管理規定完成投資項目手續的新建汽車生產企業。
如果一個汽車生產企業……跨產品類別生產新能源汽車的,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投資管理規定辦理投資項目手續。
(三)具備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所必需的生產能力、產品一致性保證能力、售后服務和產品安全保障能力,符合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審查要求(見附件1,以下簡稱準入審查要求)。
對符合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定條件的大型汽車企業集團,在企業集團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和承擔相應監管責任的前提下,簡化其下屬企業(包括其子公司和分支機構)的準入條件,適用企業集團下屬企業的準入審查要求(見附件2)。
(四)符合同類別常規汽車生產企業準入管理規則。
第六條汽車生產企業在已列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以下簡稱《公告》)的新能源汽車整車或底盤基礎上改裝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無需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改裝不影響底盤、車載能源系統、驅動系統和控制系統。
第七條申請準入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符合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
(二)符合《新能源汽車產品專項檢驗項目和標準》(見附件3),以及同類別常規汽車產品相關標準。
(三)經國家認可的檢測機構(以下簡稱檢測機構)檢測合格。
(四)符合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定的安全技術條件。
工業和信息化部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和相關標準修訂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新能源汽車產品專項檢驗項目和標準的相關內容,并在實施前向社會公布。
第八條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應當向工業和信息化部提交下列材料:
(一)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申請審查文件。
(2)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申請書(見附件4)及相關證明材料。
(三)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以及按國家有關投資管理規定辦理投資項目手續的文件。中外合資經營企業還應當提交中外股東持股比例的證明。
第九條申請新能源汽車產品準入,應當向工業和信息化部提交下列材料:
(1)新能源汽車產品主要技術參數清單(見附件5)。
(二)檢測機構出具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檢測報告。
(3)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
第十條工業和信息化部收到接入申請后,應當當場或者在5日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作出批準或者不批準的決定。20個工作日內不能作出決定的,經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10個工作日,并告知申請人延長期限的理由。
第十一條工業和信息化部委托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組織專家對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準入申請進行技術審查,包括現場審查和資料審查。
工業和信息化部建立了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專家庫……cles,從中挑選專家組成評審小組。
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進行技術審查所需時間不計算在本規定第十條規定的期限內。
第十二條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的,按照同類別常規汽車生產企業準入管理規則通過審查的,免于審查準入審查要求中的相關要求。
第十三條檢測機構應當嚴格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有關規定開展新能源汽車產品檢測,不得擅自改變檢測要求。
第十四條通過審查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產品,由工業和信息化部通過公告發布。
工業和信息化部不會將不符合本規定條件和標準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產品列入公告。
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應當按照公告規定的許可要求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
第十五條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應當加強管理,規范使用新能源汽車產品出廠合格證,確保出廠合格證及其信息唯一且與實際產品一致。
第十六條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應當建立新能源汽車產品售后服務承諾制度。售后服務承諾應當包括新能源汽車產品質量保證的承諾、售后服務項目和內容、零配件的提供和質保期、售后服務過程中發現問題的反饋、零配件(如電池)的回收、產品質量、安全、環保等嚴重問題的處理措施、理賠等內容。,并在本企業網站上向社會公布。
第十七條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應當建立新能源汽車產品運營安全狀況監控平臺,按照與新能源汽車產品用戶的約定,對已銷售的所有新能源汽車產品的運營安全狀況進行監控。企業監測平臺應當與地方和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監測平臺相銜接。
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其工作人員應當妥善保管新能源汽車產品運行安全狀況信息,不得泄露、篡改、損毀、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不得監測與產品運行安全狀況無關的信息。
第十八條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應當對每個新能源汽車產品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內建立檔案,跟蹤記錄車輛的使用、維護和修理情況,實施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可追溯信息管理,跟蹤記錄動力電池回收情況。
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應當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技術狀況、故障和主要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并編制年度報告(見附件6)。年度報告應當在新能源汽車產品全生命周期內存檔備查。
第十九條凡產品類別或動力系統(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等。)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申請準入與公告所列新能源汽車產品不同,或者生產地址增加、變更的,應當向工業和信息化部提交本規定第八條所列材料,原則上應當進行現場審查。
已獲得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或燃料電池汽車準入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只有申請同類別純電動汽車的準入,才會進行數據審核。
第二十條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應當持續滿足《準入審查》和生產一致性等相關規定的要求,確保新能源汽車產品安全保障體系正常運行。
第二十一條如果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發現新能源汽車產品在安全、環保、節能等方面存在嚴重問題的,應當立即停止相關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采取措施進行整改,并及時向工業和信息化部及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報告。
第二十二條工業和信息化部對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審查要求的維護、生產一致性和監控平臺運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包括數據審核、現場核查、市場抽檢和性能測試。
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生產情況和監控平臺運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發現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在準入審查要求中所列要求發生重大變化、生產管理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產品不符合安全技術標準、存在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向工業和信息化部報告。
第二十三條工業和信息化部對停止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24個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進行專項公告。
工業和信息化部對已專項公示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恢復生產前的“準入審查要求”的維護情況進行核查。
第二十四條工業和信息化部應當建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信用數據庫,納入違反生產一致性要求、申報材料弄虛作假、行政處罰等內容。在信用數據庫里。
第二十五條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不能保持《準入審查要求》,存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隱患的,工業和信息化部應當責令其停止生產和銷售活動,并責令其立即改正。
第二十六條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破產或者主動終止新能源汽車產品生產的,工業和信息化部應當注銷并取消其相應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產品準入。
第二十七條隱瞞有關情況或者提供虛假材料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新能源汽車產品準入的,工業和信息化部不予受理或者拒絕準入,并給予警告,申請人一年內不得再次申請準入。
以、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新能源汽車產品準入的,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撤銷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產品的準入,申請人三年內不得再次申請準入。
第二十八條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擅自生產銷售未列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的,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九條本規定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2009年6月1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頒布《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工信部[2009]44號),同時廢止。本規定實施前頒布的有關規定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準。人民網北京8月20日電(王耔)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修訂后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刪除了“設計和開發能力”的相關內容,包括第五條和“R……《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審查要求》等附件;將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停產時間由12個月調整為24個月;刪除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申請準入暫行規定》。該規定將于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工信部產業政策法規司負責人提出,為更好地激發企業活力,降低企業準入門檻,應刪除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的“設計開發能力”要求。《道路機動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辦法》(工信部令第50號)第三十四條第三款規定,生產企業連續兩年不能維持正常生產經營的,需要進行專項公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停產時間由12個月調整為24個月,有所放寬。刪除《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申請準入過渡期暫行規定》,主要適用于《準入條例》實施前已獲得準入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產品,要求其在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間遵守相關過渡期規定。目前,過渡期已經結束。
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原文
(2017年1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令第39號公布,根據2020年7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令第54號公布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修改〈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的決定》修訂。)
第一條為實施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戰略,規范新能源汽車生產活動,保障公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公共安全,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新能源汽車的企業(以下簡稱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其在中國境內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活動。
第三條本規定所稱汽車是指國家標準《汽車及掛車類型術語和定義》(GB/T3730.1-2001)第2.1款規定的整車(整車)和底盤(非整車),不包括整備質量400千克以上的三輪汽車。
本規定所稱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新型動力系統、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能源的汽車,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含增程式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
第四條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全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的準入和監督管理。
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產品的日常監督管理,配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實施準入管理。
第五條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符合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章、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和宏觀調控政策的要求。
(二)申請人是取得道路機動車生產企業準入的汽車生產企業,或者是按照國家有關投資管理規定完成投資項目手續的新建汽車生產企業。
如果一個汽車生產企業……跨產品類別生產新能源汽車的,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投資管理規定辦理投資項目手續。
(三)具備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所必需的生產能力、產品一致性保證能力、售后服務和產品安全保障能力,符合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審查要求(見附件1,以下簡稱準入審查要求)。
對符合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定條件的大型汽車企業集團,在企業集團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和承擔相應監管責任的前提下,簡化其下屬企業(包括其子公司和分支機構)的準入條件,適用企業集團下屬企業的準入審查要求(見附件2)。
(四)符合同類別常規汽車生產企業準入管理規則。
第六條汽車生產企業在已列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以下簡稱《公告》)的新能源汽車整車或底盤基礎上改裝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無需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改裝不影響底盤、車載能源系統、驅動系統和控制系統。
第七條申請準入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符合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
(二)符合《新能源汽車產品專項檢驗項目和標準》(見附件3),以及同類別常規汽車產品相關標準。
(三)經國家認可的檢測機構(以下簡稱檢測機構)檢測合格。
(四)符合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定的安全技術條件。
工業和信息化部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和相關標準修訂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新能源汽車產品專項檢驗項目和標準的相關內容,并在實施前向社會公布。
第八條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應當向工業和信息化部提交下列材料:
(一)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申請審查文件。
(2)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申請書(見附件4)及相關證明材料。
(三)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以及按國家有關投資管理規定辦理投資項目手續的文件。中外合資經營企業還應當提交中外股東持股比例的證明。
第九條申請新能源汽車產品準入,應當向工業和信息化部提交下列材料:
(1)新能源汽車產品主要技術參數清單(見附件5)。
(二)檢測機構出具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檢測報告。
(3)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
第十條工業和信息化部收到接入申請后,應當當場或者在5日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作出批準或者不批準的決定。20個工作日內不能作出決定的,經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10個工作日,并告知申請人延長期限的理由。
第十一條工業和信息化部委托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組織專家對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準入申請進行技術審查,包括現場審查和資料審查。
工業和信息化部建立了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專家庫……cles,從中挑選專家組成評審小組。
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進行技術審查所需時間不計算在本規定第十條規定的期限內。
第十二條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的,按照同類別常規汽車生產企業準入管理規則通過審查的,免于審查準入審查要求中的相關要求。
第十三條檢測機構應當嚴格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有關規定開展新能源汽車產品檢測,不得擅自改變檢測要求。
第十四條通過審查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產品,由工業和信息化部通過公告發布。
工業和信息化部不會將不符合本規定條件和標準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產品列入公告。
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應當按照公告規定的許可要求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
第十五條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應當加強管理,規范使用新能源汽車產品出廠合格證,確保出廠合格證及其信息唯一且與實際產品一致。
第十六條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應當建立新能源汽車產品售后服務承諾制度。售后服務承諾應當包括新能源汽車產品質量保證的承諾、售后服務項目和內容、零配件的提供和質保期、售后服務過程中發現問題的反饋、零配件(如電池)的回收、產品質量、安全、環保等嚴重問題的處理措施、理賠等內容。,并在本企業網站上向社會公布。
第十七條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應當建立新能源汽車產品運營安全狀況監控平臺,按照與新能源汽車產品用戶的約定,對已銷售的所有新能源汽車產品的運營安全狀況進行監控。企業監測平臺應當與地方和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監測平臺相銜接。
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其工作人員應當妥善保管新能源汽車產品運行安全狀況信息,不得泄露、篡改、損毀、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不得監測與產品運行安全狀況無關的信息。
第十八條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應當對每個新能源汽車產品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內建立檔案,跟蹤記錄車輛的使用、維護和修理情況,實施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可追溯信息管理,跟蹤記錄動力電池回收情況。
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應當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技術狀況、故障和主要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并編制年度報告(見附件6)。年度報告應當在新能源汽車產品全生命周期內存檔備查。
第十九條凡產品類別或動力系統(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等。)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申請準入與公告所列新能源汽車產品不同,或者生產地址增加、變更的,應當向工業和信息化部提交本規定第八條所列材料,原則上應當進行現場審查。
已獲得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或燃料電池汽車準入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只有申請同類別純電動汽車的準入,才會進行數據審核。
第二十條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應當持續滿足《準入審查》和生產一致性等相關規定的要求,確保新能源汽車產品安全保障體系正常運行。
第二十一條如果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發現新能源汽車產品在安全、環保、節能等方面存在嚴重問題的,應當立即停止相關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采取措施進行整改,并及時向工業和信息化部及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報告。
第二十二條工業和信息化部對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審查要求的維護、生產一致性和監控平臺運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包括數據審核、現場核查、市場抽檢和性能測試。
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生產情況和監控平臺運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發現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在準入審查要求中所列要求發生重大變化、生產管理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產品不符合安全技術標準、存在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向工業和信息化部報告。
第二十三條工業和信息化部對停止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24個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進行專項公告。
工業和信息化部對已專項公示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恢復生產前的“準入審查要求”的維護情況進行核查。
第二十四條工業和信息化部應當建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信用數據庫,納入違反生產一致性要求、申報材料弄虛作假、行政處罰等內容。在信用數據庫里。
第二十五條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不能保持《準入審查要求》,存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隱患的,工業和信息化部應當責令其停止生產和銷售活動,并責令立即改正。
第二十六條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破產或者主動終止新能源汽車產品生產的,工業和信息化部應當注銷并取消其相應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產品準入。
第二十七條隱瞞有關情況或者提供虛假材料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新能源汽車產品準入的,工業和信息化部不予受理或者拒絕準入,并給予警告,申請人一年內不得再次申請準入。
以、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新能源汽車產品準入的,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撤銷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產品的準入,申請人三年內不得再次申請準入。
第二十八條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擅自生產銷售未列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的,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九條本規定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2009年6月1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頒布《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工信部[2009]44號),同時廢止。本規定實施前頒布的有關規定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準。
對于Xpeng汽車來說,雖然上半年綜合毛利率仍為-3.6%,沒有像蔚來一樣轉正,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公司毛利率提升了34.6個百分點,毛利率提升……甚至超過蔚來。因此,隨著Xpeng Motors新車型的推出和產品力的提升,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在重磅銷售后將進一步提升,毛利率轉正只是時間問題。
整體盈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自身造血能力已經開始顯現。雖然蔚來汽車和李上半年都交出了優異的銷售數據,公司在整車銷售端的毛利也已轉正,但要實現公司真正的綜合利潤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上半年,蔚來、理想、小鵬三家新造車企業虧損分別為28.69億元、1.52億元、7.96億元。除去李依靠插電式混動系統的成本優勢,虧損較小,蔚來和作為純電車的代表,仍然虧損較大。但不可否認的是,各公司在虧損區間上較前幾年實現了大幅改善。
作為傳統的“斷金怪”,蔚來汽車今年上半年虧損率已收窄至-56.3%,去年同期為-188.2%,2019年全年虧損率也為-144.4%,公司虧損大幅收窄。
在虧損收窄的同時,蔚來汽車在今年第二季度首次實現經營活動現金流為正,這也標志著蔚來汽車正向造血能力,單純依靠“融資延續生命”的時代也宣告結束。
對李來說,本著“一扣到底”的精神,公司也是幾個新造車企業中最接近實現盈利的。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凈虧損分別僅為7710萬元和7520萬元,距離扭虧為盈僅一步之遙。與蔚來一樣,李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在第二季度也轉為正值,達到4.52億元。
相比蔚來和理想,Xpeng汽車雖然實現了虧損范圍的大幅縮減,但公司自身造血能力依然不足。2020年上半年,Xpeng Motors經營活動凈流出12.13億元,高于其凈虧損,意味著Xpeng Motors仍在燒錢。但考慮到公司5月份交付新車型,生產、R&D、渠道、銷售等方面的整體費用較高,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經營活動現金流出。
在資金儲備方面,受國家和地方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產業支持的影響,今年上半年新車行業的融資情況與去年相比可謂天壤之別。新車三巨頭也紛紛“借東風”,全額完成巨額融資。蔚來汽車與合肥政府相關的融資已于今年上半年逐步落地。到今年6月底,公司賬面現金儲備達112億元,短期內不存在現金流風險。不過,李在7月底成功完成了美股IPO,成功融資逾11億美元。加上6月底完成的超過5億美元的融資,該公司的資本儲備同樣強勁。就連經營狀況暫時落后的Xpeng Motors,最近也宣布完成近8億美元的C+融資,其中卡塔爾主權基金3億美元,Aspex、Coatue、高郵資本、紅杉中國5億美元。再加上公司未來IPO完成后將獲得的融資,Xpeng Motors短期內也沒有資金壓力。今年無論是政策、市場還是資本環境,對新能源汽車都有一定的優勢。第……新車e巨頭們順勢而為,無論是自身盈利還是外部融資都步入了新的發展節點。然而,挑戰依然存在。自8月11日特斯拉宣布拆股以來,股價再創新高,總市值超過3400億美元。特斯拉的高口碑,一方面重燃了投資者對新能源汽車的熱情,但同時也一再擠壓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牌的生存空間。正如李創始人李想所說,與特斯拉相比,國內新能源車企“三者皆勝,比續航、比智能、比價格,沒有改變任何結果。”另外,威馬一直沒有放棄對新建的TOP 3的沖擊。據公開報道,威馬也已啟動IPO進程,最快將于年底登陸科技創新板,有望成為第四家上市的造車新勢力。對于蔚來、理想和小鵬來說,內部排名和外部競爭仍將面臨持久戰。
對于Xpeng汽車來說,雖然上半年綜合毛利率仍為-3.6%,沒有像蔚來一樣轉正,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公司毛利率增長了34.6個百分點,毛利率增幅甚至超過蔚來。因此,隨著Xpeng Motors新車型的推出和產品力的提升,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在重磅銷售后將進一步提升,毛利率轉正只是時間問題。
整體盈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自身造血能力已經開始顯現。雖然蔚來汽車和李上半年都交出了優異的銷售數據,公司在整車銷售端的毛利也已轉正,但要實現公司真正的綜合利潤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上半年,蔚來、理想、小鵬三家新造車企業虧損分別為28.69億元、1.52億元、7.96億元。除去李依靠插電式混動系統的成本優勢,虧損較小,蔚來和作為純電車的代表,仍然虧損較大。但不可否認的是,各公司在虧損區間上較前幾年實現了大幅改善。
作為傳統的“斷金怪”,蔚來汽車今年上半年虧損率已收窄至-56.3%,去年同期為-188.2%,2019年全年虧損率也為-144.4%,公司虧損大幅收窄。
在虧損收窄的同時,蔚來汽車在今年第二季度首次實現經營活動現金流為正,這也標志著蔚來汽車正向造血能力,單純依靠“融資延續生命”的時代也宣告結束。
對李來說,本著“一扣到底”的精神,公司也是幾個新造車企業中最接近實現盈利的。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凈虧損分別僅為7710萬元和7520萬元,距離扭虧為盈僅一步之遙。與蔚來一樣,李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在第二季度也轉為正值,達到4.52億元。
相比蔚來和理想,Xpeng汽車雖然實現了虧損范圍的大幅縮減,但公司自身造血能力依然不足。2020年上半年,Xpeng Motors經營活動凈流出12.13億元,高于其凈虧損,意味著Xpeng Motors仍在燒錢。但是,考慮到公司5月份交付新車型,生產、R&D、渠道和銷售的總體費用相對較高,這將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出推高至一定程度……帳篷。
在資金儲備方面,受國家和地方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產業支持的影響,今年上半年新車行業的融資情況與去年相比可謂天壤之別。新車三巨頭也紛紛“借東風”,全額完成巨額融資。蔚來汽車與合肥政府相關的融資已于今年上半年逐步落地。到今年6月底,公司賬面現金儲備達112億元,短期內不存在現金流風險。不過,李在7月底成功完成了美股IPO,成功融資逾11億美元。加上6月底完成的超過5億美元的融資,該公司的資本儲備同樣強勁。就連經營狀況暫時落后的Xpeng Motors,最近也宣布完成近8億美元的C+融資,其中卡塔爾主權基金3億美元,Aspex、Coatue、高郵資本、紅杉中國5億美元。再加上公司未來IPO完成后將獲得的融資,Xpeng Motors短期內也沒有資金壓力。今年無論是政策、市場還是資本環境,對新能源汽車都有一定的優勢。新車三巨頭順勢而為,無論是自身盈利還是外部融資,都步入了新的發展節點。然而,挑戰依然存在。自8月11日特斯拉宣布拆股以來,股價再創新高,總市值超過3400億美元。特斯拉的高口碑,一方面重燃了投資者對新能源汽車的熱情,但同時也一再擠壓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牌的生存空間。正如李創始人李想所說,與特斯拉相比,國內新能源車企“三者皆勝,比續航、比智能、比價格,沒有改變任何結果。”另外,威馬一直沒有放棄對新建的TOP 3的沖擊。據公開報道,威馬也已啟動IPO進程,最快將于年底登陸科技創新板,有望成為第四家上市的造車新勢力。對于蔚來、理想和小鵬來說,內部排名和外部競爭仍將面臨持久戰。
早上7點半的北京街頭,一輛電動滑板車騎手站于踏板上,游走于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間;
1900/1/1 0:00:00圖片來源:福特官方作者蘇鵬編輯王妍8月21日,長安福特全國銷售機構在近日發布人事通告:長安福特全國銷售服務機構副總裁兼市場總監熊毅不再擔任其當前職位,
1900/1/1 0:00:00人民網北京8月20日電(王紫)19日,工信部正式發布了修改后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
1900/1/1 0:00:00摘要為避免兒童被遺忘在高溫車內而死亡的情況發生,特斯拉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申請批準一種短程運動傳感器。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正在此要求征求公眾意見,截止時間到9月21日。
1900/1/1 0:00:008月20日下午2點,蔚來汽車發布BaaS電池租用服務,這讓換電業務再受關注。
1900/1/1 0:00:00特斯拉用連續四個季度盈利的事實告訴我們,電動汽車也是可以盈利的。問題在于怎么將費錢又費時的高新技術轉化為規模經濟效應,而且還要創造出讓用戶持續購買的需求。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