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汽車被重新定義:冰層之下,暗流涌動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新華網北京8月17日電近日,“2020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舉行。本次論壇以“新變化、新挑戰、新理念——引領中國汽車新征程”為主題,緊緊圍繞“十四五”規劃,掌控宏觀產業形勢,分析全球汽車產業發展趨勢。論壇期間,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FISITA總裁趙福全就品牌建設、汽車市場未來預測、十五發展預期等話題接受了媒體采訪。

Volkswagen, Hongqi, Toyota, Mercedes-Benz and BMW

品牌建設三步走戰略,發展新能源汽車不能急于求成。

問:剛才,我在聽品牌會場的演講。你對中國的品牌推廣有什么想法或創意,你該怎么做?現在新能源汽車處于大家非常關注的時期,我們預計什么時候能讓它更加市場化?

答:關于品牌,首先要明確,品牌不是一種特定的技術,也不是一種產品,而是企業通過產品作為媒介與消費者產生的情感共鳴。叫品牌的不是奢侈品,是低端品牌,所有企業的投入最終都是為了品牌,為了在消費者心中建立根深蒂固的印象。

企業之所以努力發展品牌,是因為品牌有溢價能力。假設同樣的投入,那么低端的品牌肯定性價比差,而高端的品牌收益更大,那么企業投入到品牌提升中去是很自然的。建立品牌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首先,品牌要有知名度,要家喻戶曉。但是知名度不夠,不一定受歡迎,所以品牌必須有好的產品支撐才能實現口碑;有了好的口碑,還要繼續建立信任,這是品牌發展必須經歷的三個過程。這三個過程要做好,必須是明確的品牌定位,不斷的讓大家知道,不斷的嘗試你的產品,感覺你的產品在不斷的提升,所以品牌一定是一點一點提升的。雖然我們都知道品牌很重要,也知道如何打造品牌,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卻很難,因為企業的運營隨時都面臨著市場的挑戰。便宜肯定不是高端。一旦貴了就不賣量了,賣不出量就降價,就成了低端品牌。一次又一次,中國企業在這里舉步維艱。

我個人覺得打造品牌就像培養孩子一樣。你一定要有耐心,眼光要長遠,不能單純為了眼前。道理雖懂,但很多人理解不深,有些人理解不牢,所以不堅持。打造一個品牌,很可能需要五年的時間達到知名度,五年達到美譽度,五到十年達到信譽度。

打造爆款產品可能會降低成本,但不是真正的品牌。品牌是什么?要有明確的定位,做大眾品牌是針對大眾消費者的,做高端品牌不能追求數量。做低端產品,不能單純追求單一產品的利潤,企業必須追求綜合利潤。高端產品是單個產品的利潤,低端產品是整體利潤。

如何前進?品牌要有產品,產品要有技術,技術要不斷提高,產品要體現品牌的定位,這些肯定不是貴的就是好的品牌。沒有人能否認紅旗的受歡迎程度。但是10年前由于我們供應商短缺等方面的原因,紅旗投入很大,去年賣了10萬輛。憑著良好的信譽,這個產品保證是正品。這種幾代人的持續使用,形成了一種信任,下次再買,自然相信紅旗是個好產品。

未來,產品光有技術先進和質量可靠是不夠的。經過互聯網思維,產品講究體驗,很多高科技的東西講究“好玩”。消費者在關注“好玩”的時候,并不關注細節。這個時候中國的品牌如果能抓住這個機會,所謂經驗帶來的機會,我認為打造品牌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不要急于求成。只有經過這些才能一點一點的塑造。摧毀一個品牌很容易,但建立一個品牌很難。這樣的例子很多,有的在某個國家做的很好,但是在中國做的不好,有的在中國做的很好,但是在其他地方做的不好,也就是在那個國家的消費者心目中形成的情感定位,所以這個就不進行了。

在新能源的問題上,我認為新能源面臨著很多挑戰,包括技術的不成熟,以及推出新產品和新技術的過程。電動車在市場上面臨的所謂高成本、續航里程、安全等問題,是新產品推出過程中很多東西交織在一起的正常發展階段。

新能源行業現在遇到的問題是太急于求成,反過來對國家不利,對企業更不利。對于新能源來說,它不是新產品,而是全新的技術,整個社會的發展要跟上,很多體驗不好是因為基礎設施跟不上。這些問題不是一兩家企業能解決的,現在行業也解決不了,所以能源、電網行業一定要跟上。但是,這個過程一定是春江水暖鴨先知。消費者買了體驗不好,企業直接覺得消費者不認可。最后,國家和行業能不能跟上一點。企業要想長期發展新能源,就必須堅持。從國家的角度來說,也是正確的發展方向,未來一定會形成大氣候。

新能源現在的困難就是痛苦,而且還會有一段時間!是三年還是五年,要看消費者的環保意識,國家非財稅政策的推動,企業把它做成一個長期有競爭力的事情。現在應該加大投入。想投資汽車賺錢,沒有一個企業能成功,因為有一個培育的過程。

軟件定義汽車,車企的話語權被削弱了嗎?

問:我覺得更多的是因為國外企業有先發優勢,所以中國企業跟進有點困難。你認為全新的定位是什么?最近有個熱詞:軟件定義汽車。在叫車軟件的趨勢下,車企的話語權是否被削弱了?

答:第一個問題和品牌有關。品牌不一定高端,這本身就是錯誤的。也就是說,我們只是盯著奔馳、寶馬這些高端品牌,認為他們有優勢,但也有豐田、大眾、現代。其實企業應該根據自己的客戶群體來定義自己的品牌,然后根據什么樣的人群來打造產品,讓他們消費。所以高端也對,中端也對,就是大眾品牌不便宜,但高端品牌不一定對,因為畢竟要考慮到奢侈品牌占10%,大眾品牌占80%,低端品牌占10% ~ 20%。所以作為奢侈品品牌,我個人認為外企是有優勢的,因為它是幾百年的積累,形成了長期固有的品牌形象,這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企業一直堅持這個定位,從不降價,也從不在質量上投機取巧才能發展到今天。中國的品牌推廣是基于我們現有的產品如何實現更好的物有所值。現在我們在超物有所值,但沒有實現物有所值。豐田和大眾已經實現了物有所值,但他們還想做得更好。

第二個問題是關于汽車的軟件定義,整車企業的定位,汽車的內容發生了變化。硬件定義汽車時,機械系是主要部分,發動機和變速箱是核心競爭力。軟件定義汽車的時候,只是汽車的能力發生了變化,根本不存在品牌歸屬變化的問題。至于品牌的內涵,品牌的技術由誰來定義和支撐,實施什么產品,我覺得這個綜合問題是整車企業要搞清楚的。

以前我們都是先買發動機和變速箱,然后逐步自己造發動機和變速箱。現在,我們變得電動化了。必須先買電池,然后自己造電池組和模塊。我覺得這和發動機的過程完全一樣。最核心的問題是,未來軟件定義汽車之后,所有企業都要思考自己應該掌握什么,不應該掌握什么。軟件定義汽車其實是一個企業對現在和未來的判斷,核心技術是什么。如果是核心技術,現在沒有,就要向別人學習,掌握。如果從來不是核心,就不要認為軟件定義汽車一定要自己寫原代碼。

我覺得這和做硬件一模一樣,就像白盒、灰盒、黑盒的概念一樣。買黑盒子就行了,白盒是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術,灰盒是懂的,定義了但不一定自己做。軟件也是如此,企業的能力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調整的。原廠發動機可以買,當時是黑匣子,但是稍微合作就變成灰匣子了。最后所有自主品牌都可以造引擎,這就成了白盒,軟件也是。關鍵是你得明確現在軟件定義的汽車的白盒、灰盒、黑盒是什么,未來的白盒、灰盒、黑盒是什么,未來和現在怎么打通。如果未來是一個必須掌握的白盒,那么現在可能就是一個黑盒,所以你要一點一點積累能力,把這個盒子從黑色變成灰色,最后變成白色。但是對于一個具體的事情,不同的企業,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夢想,戰略選擇必然會不一樣。當定義好了,你開始投資,那就叫走對了路。即使你現在做的是黑盒,你存儲的是白盒,你做的是正確的小步驟……。另一方面,它將永遠是一個黑盒,現在你已經掌握了這一切。這叫正確地走在錯誤的路上。

十五持續創新:在生存中求發展

問:能否對今年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做一個預測,比如產銷,特別是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領域,今年競爭格局會加速嗎?現在各大車企都在做“十四五”。對“十四五”有什么建議?哪些方面是必須的?

答:今年的行情誰也無法預測,因為現在的變數太多了,比如疫情會不會復發,誰也不敢保證,還有前段時間的消費會帶來后續的就業形勢和消費者信心問題。

不過如果疫情能維持現在這樣,我覺得下半年會比上半年好很多。上半年整個市場下跌22%左右,商用車幫了大忙。下半年應該會比這好很多。樂觀估計整體降幅在10%左右。如果考慮到很多負面因素,我個人認為悲觀情況會比去年下降15%。指望下半年把上半年虧損的20%全部補回來是不現實的。這不僅是消費者信心的問題,也是消費能力的問題。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的角度去預測,但總體來說,準確預測的難度更大。但按照這種情況,下半年應該會比上半年好很多,全年跌幅應該在10 ~ 15%的區間,剩下的都是變數。

新能源,大家都覺得,包括我都覺得下半年肯定是正增長。去年下半年不好,不是上半年,因為去年上半年是提前透支消費的問題,很多人提前買了,但下半年回歸理性。目前來看,今年下半年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的比例會比去年下半年好一些。但是要說年銷量恢復多少,還是面臨很大的挑戰。因為很多人都是搖擺不定的,所以很多消費者的關注點并不完全是動力,更多的是性價比。下半年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傳統汽車有很大的挖掘空間,因為很多企業保生存保銷售。這部分對新能源影響很大,所以很難說新能源已經是了。這個時候如果整個市場都在高歌猛進,也許會有很多人買。我看好下半年新能源市場的發展,但挑戰還是有的。這是我的基本判斷。

第十四個五年計劃對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非常重要,因為這是國際形勢、工業發展、新四化改造和市場調整。尤其是在疫情的影響下,企業在“十四五”期間必須是優質的,發展強勁的。我覺得很多企業如果單純看生存,會面臨很大的挑戰。所有企業都應該思考如何高質量發展。這是第一點。

第二,要不斷創新,因為消費者對智能產品和新技術的偏好超乎想象。所以“十四五”期間,企業不要因為現在沒錢就踩剎車。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覺得會很難。相反,他們應該接受轉變,并有一些新的玩法。很多企業不能走老路,真的要想想消費者真正關心的是什么。十四五計劃的基本基調,我認為是在生存的條件下爭取發展。單純的生存是無法生存的。必須建立在生存發展的基礎上,生存下來的企業本身發展了,但如果什么都不做,必然會被加速淘汰。如果真的要創新,這種創新就是真的要講效率。其實這不是汽車行業的問題,而是改革開放40年后,整個中國都要往前走。此外,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許多技術人員……s后發優勢沒了,未來是靠真本事競爭。汽車更是如此,因為它是大眾消費品,在新四化的趨勢下有很多讓消費者眼前一亮的造車新勢力,具有性價比和品牌號召力的優勢。所有車企都要立足于生存發展的理念,都要有高質量的發展舉措。新四化,在投資有限的情況下,達到最高水平,我們必須合作。合作絕對不是買產能,而是抱團取暖。抱團取暖是優勢互補,是把你的優勢和別人的優勢相加,不是1+0.8=1.8,而是1+1 & gt;2.最后,挑戰創業者的智慧。

我仍然對中國的整體市場充滿信心,因為它的巨大容量和購買力。只要經濟以兩位數增長400萬,銷量就會上升,短期內可能會有波動,但我對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充滿信心。一般來說,市場會有一個調整期,一個儲備期,還有一個攀升的機會。但是我覺得這個市場,畢竟中國總人口都在。如果你相信經濟從長遠來看是有希望的,你應該看好汽車市場。這是我的基本判斷。至于每個企業自己估算多少,真的很重要。這個數字增加多少,企業要根據目前的情況來估計。新華網北京8月17日電近日,“2020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舉行。本次論壇以“新變化、新挑戰、新理念——引領中國汽車新征程”為主題,緊緊圍繞“十四五”規劃,掌控宏觀產業形勢,分析全球汽車產業發展趨勢。論壇期間,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FISITA總裁趙福全就品牌建設、汽車市場未來預測、十五發展預期等話題接受了媒體采訪。

Volkswagen, Hongqi, Toyota, Mercedes-Benz and BMW

品牌建設三步走戰略,發展新能源汽車不能急于求成。

問:剛才,我在聽品牌會場的演講。你對中國的品牌推廣有什么想法或創意,你該怎么做?現在新能源汽車處于大家非常關注的時期,我們預計什么時候能讓它更加市場化?

答:關于品牌,首先要明確,品牌不是一種特定的技術,也不是一種產品,而是企業通過產品作為媒介與消費者產生的情感共鳴。叫品牌的不是奢侈品,是低端品牌,所有企業的投入最終都是為了品牌,為了在消費者心中建立根深蒂固的印象。

企業之所以努力發展品牌,是因為品牌有溢價能力。假設同樣的投入,那么低端的品牌肯定性價比差,而高端的品牌收益更大,那么企業投入到品牌提升中去是很自然的。建立品牌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首先,品牌要有知名度,要家喻戶曉。但是知名度不夠,不一定受歡迎,所以品牌必須有好的產品支撐才能實現口碑;有了好的口碑,還要繼續建立信任,這是品牌發展必須經歷的三個過程。這三個過程要做好,必須是明確的品牌定位,不斷的讓大家知道,不斷的嘗試你的產品,感覺你的產品在不斷的提升,所以品牌一定是一點一點提升的。雖然我們都知道品牌很重要,也知道如何打造品牌,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卻很難,因為企業的運營隨時都面臨著市場的挑戰。便宜肯定不是高端。一旦貴了就不賣量了,賣不出量就降價,就成了低端品牌。一次又一次,中國企業在這里舉步維艱。

我個人覺得打造品牌就像培養孩子一樣。你一定要有耐心,眼光要長遠,不能單純為了眼前。道理雖懂,但很多人理解不深,有些人理解不牢,所以不堅持。打造一個品牌,很可能需要五年的時間達到知名度,五年達到美譽度,五到十年達到信譽度。

打造爆款產品可能會降低成本,但不是真正的品牌。品牌是什么?要有明確的定位,做大眾品牌是針對大眾消費者的,做高端品牌不能追求數量。做低端產品,不能單純追求單一產品的利潤,企業必須追求綜合利潤。高端產品是單個產品的利潤,低端產品是整體利潤。

如何前進?品牌要有產品,產品要有技術,技術要不斷提高,產品要體現品牌的定位,這些肯定不是貴的就是好的品牌。沒有人能否認紅旗的受歡迎程度。但是10年前由于我們供應商短缺等方面的原因,紅旗投入很大,去年賣了10萬輛。憑著良好的信譽,這個產品保證是正品。這種幾代人的持續使用,形成了一種信任,下次再買,自然相信紅旗是個好產品。

未來,產品光有技術先進和質量可靠是不夠的。經過互聯網思維,產品講究體驗,很多高科技的東西講究“好玩”。消費者在關注“好玩”的時候,并不關注細節。這個時候中國的品牌如果能抓住這個機會,所謂經驗帶來的機會,我認為打造品牌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不要急于求成。只有經過這些才能一點一點的塑造。摧毀一個品牌很容易,但建立一個品牌很難。這樣的例子很多,有的在某個國家做的很好,但是在中國做的不好,有的在中國做的很好,但是在其他地方做的不好,也就是在那個國家的消費者心目中形成的情感定位,所以這個就不進行了。

在新能源的問題上,我認為新能源面臨著很多挑戰,包括技術的不成熟,以及推出新產品和新技術的過程。電動車在市場上面臨的所謂高成本、續航里程、安全等問題,是新產品推出過程中很多東西交織在一起的正常發展階段。

新能源行業現在遇到的問題是太急于求成,反過來對國家不利,對企業更不利。對于新能源來說,它不是新產品,而是全新的技術,整個社會的發展要跟上,很多體驗不好是因為基礎設施跟不上。這些問題不是一兩家企業能解決的,現在行業也解決不了,所以能源、電網行業一定要跟上。但是,這個過程一定是春江水暖鴨先知。消費者買了體驗不好,企業直接覺得消費者不認可。最后,國家和行業能不能跟上一點。企業要想長期發展新能源,就必須堅持。從國家的角度來說,也是正確的發展方向,未來一定會形成大氣候。

新能源現在的困難就是痛苦,而且還會有一段時間!是三年還是五年,要看消費者的環保意識,國家非財稅政策的推動,企業把它做成一個長期有競爭力的事情。現在應該加大投入。想投資汽車賺錢,沒有一個企業能成功,因為有一個培育的過程。

軟件定義汽車,車企的話語權被削弱了嗎?

問:我覺得更多的是因為國外企業有先發優勢,所以中國企業跟進有點困難。你認為全新的定位是什么?最近有個熱詞:軟件定義汽車。在叫車軟件的趨勢下,車企的話語權是否被削弱了?

答:第一個問題和品牌有關。品牌不一定高端,這本身就是錯誤的。也就是說,我們只是盯著奔馳、寶馬這些高端品牌,認為他們有優勢,但也有豐田、大眾、現代。其實企業應該根據自己的客戶群體來定義自己的品牌,然后根據什么樣的人群來打造產品,讓他們消費。所以高端也對,中端也對,就是大眾品牌不便宜,但高端品牌不一定對,因為畢竟要考慮到奢侈品牌占10%,大眾品牌占80%,低端品牌占10% ~ 20%。所以作為奢侈品品牌,我個人認為外企是有優勢的,因為它是幾百年的積累,形成了長期固有的品牌形象,這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企業一直堅持這個定位,從不降價,也從不在質量上投機取巧才能發展到今天。中國的品牌推廣是基于我們現有的產品如何實現更好的物有所值。現在我們在超物有所值,但沒有實現物有所值。豐田和大眾已經實現了物有所值,但他們還想做得更好。

第二個問題是關于汽車的軟件定義,整車企業的定位,汽車的內容發生了變化。硬件定義汽車時,機械系是主要部分,發動機和變速箱是核心競爭力。軟件定義汽車的時候,只是汽車的能力發生了變化,根本不存在品牌歸屬變化的問題。至于品牌的內涵,品牌的技術由誰來定義和支撐,實施什么產品,我覺得這個綜合問題是整車企業要搞清楚的。

以前我們都是先買發動機和變速箱,然后逐步自己造發動機和變速箱。現在,我們變得電動化了。必須先買電池,然后自己造電池組和模塊。我覺得這和發動機的過程完全一樣。最核心的問題是,未來軟件定義汽車之后,所有企業都要思考自己應該掌握什么,不應該掌握什么。軟件定義汽車其實是一個企業對現在和未來的判斷,核心技術是什么。如果是核心技術,現在沒有,就要向別人學習,掌握。如果從來不是核心,就不要認為軟件定義汽車一定要自己寫原代碼。

我覺得這和做硬件一模一樣,就像白盒、灰盒、黑盒的概念一樣。買黑盒子就行了,白盒是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術,灰盒是懂的,定義了但不一定自己做。軟件也是如此,企業的能力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調整的。原廠發動機可以買,當時是黑匣子,但是稍微合作就變成灰匣子了。最后所有自主品牌都可以造引擎,這就成了白盒,軟件也是。關鍵是你得明確現在軟件定義的汽車的白盒、灰盒、黑盒是什么,未來的白盒、灰盒、黑盒是什么,未來和現在怎么打通。如果未來是一個必須掌握的白盒,那么現在可能就是一個黑盒,所以你要一點一點積累能力,把這個盒子從黑色變成灰色,最后變成白色。但是對于一個具體的事情,不同的企業,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夢想,戰略選擇必然會不一樣。當定義好了,你開始投資,那就叫走對了路。即使你現在做的是黑盒,你存儲的是白盒,你做的是正確的小步驟……。另一方面,它將永遠是一個黑盒,現在你已經掌握了這一切。這叫正確地走在錯誤的路上。

十五持續創新:在生存中求發展

問:能否對今年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做一個預測,比如產銷,特別是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領域,今年競爭格局會加速嗎?現在各大車企都在做“十四五”。對“十四五”有什么建議?哪些方面是必須的?

答:今年的行情誰也無法預測,因為現在的變數太多了,比如疫情會不會復發,誰也不敢保證,還有前段時間的消費會帶來后續的就業形勢和消費者信心問題。

不過如果疫情能維持現在這樣,我覺得下半年會比上半年好很多。上半年整個市場下跌22%左右,商用車幫了大忙。下半年應該會比這好很多。樂觀估計整體降幅在10%左右。如果考慮到很多負面因素,我個人認為悲觀情況會比去年下降15%。指望下半年把上半年虧損的20%全部補回來是不現實的。這不僅是消費者信心的問題,也是消費能力的問題。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的角度去預測,但總體來說,準確預測的難度更大。但按照這種情況,下半年應該會比上半年好很多,全年跌幅應該在10 ~ 15%的區間,剩下的都是變數。

新能源,大家都覺得,包括我都覺得下半年肯定是正增長。去年下半年不好,不是上半年,因為去年上半年是提前透支消費的問題,很多人提前買了,但下半年回歸理性。目前來看,今年下半年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的比例會比去年下半年好一些。但是要說年銷量恢復多少,還是面臨很大的挑戰。因為很多人都是搖擺不定的,所以很多消費者的關注點并不完全是動力,更多的是性價比。下半年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傳統汽車有很大的挖掘空間,因為很多企業保生存保銷售。這部分對新能源影響很大,所以很難說新能源已經是了。這個時候如果整個市場都在高歌猛進,也許會有很多人買。我看好下半年新能源市場的發展,但挑戰還是有的。這是我的基本判斷。

第十四個五年計劃對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非常重要,因為這是國際形勢、工業發展、新四化改造和市場調整。尤其是在疫情的影響下,企業在“十四五”期間必須是優質的,發展強勁的。我覺得很多企業如果單純看生存,會面臨很大的挑戰。所有企業都應該思考如何高質量發展。這是第一點。

第二,要不斷創新,因為消費者對智能產品和新技術的偏好超乎想象。所以“十四五”期間,企業不要因為現在沒錢就踩剎車。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覺得會很難。相反,他們應該接受轉變,并有一些新的玩法。很多企業不能走老路,真的要想想消費者真正關心的是什么。十四五計劃的基本基調,我認為是在生存的條件下爭取發展。單純的生存是無法生存的。必須建立在生存發展的基礎上,生存下來的企業本身發展了,但如果什么都不做,必然會被加速淘汰。如果真的要創新,這種創新就是真的要講效率。其實這不是汽車行業的問題,而是改革開放40年后,整個中國都要往前走。此外,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許多技術人員……s后發優勢沒了,未來是靠真本事競爭。汽車更是如此,因為它是大眾消費品,在新四化的趨勢下有很多讓消費者眼前一亮的造車新勢力,具有性價比和品牌號召力的優勢。所有車企都要立足于生存發展的理念,都要有高質量的發展舉措。新四化,在投資有限的情況下,達到最高水平,我們必須合作。合作絕對不是買產能,而是抱團取暖。抱團取暖是優勢互補,是把你的優勢和別人的優勢相加,不是1+0.8=1.8,而是1+1 & gt;2.最后,挑戰創業者的智慧。

我仍然對中國的整體市場充滿信心,因為它的巨大容量和購買力。只要經濟以兩位數增長400萬,銷量就會上升,短期內可能會有波動,但我對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充滿信心。一般來說,市場會有一個調整期,一個儲備期,還有一個攀升的機會。但是我覺得這個市場,畢竟中國總人口都在。如果你相信經濟從長遠來看是有希望的,你應該看好汽車市場。這是我的基本判斷。至于每個企業自己估算多少,真的很重要。這個數字增加多少,企業要根據目前的情況來估計。

標簽:長城一汽大眾東風小鵬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車主將起訴特斯拉 特斯拉:支持車主向拼多多維權

8月17日,因參加拼多多團購特斯拉活動而被特斯拉拒絕交車并取消訂單的武漢準車主,作出了起訴特斯拉的決定。

1900/1/1 0:00:00
尹明善造車夢斷 吉利成力帆“接盤俠”?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王琳攝A股市場首家民營上市車企即將放棄造車。

1900/1/1 0:00:00
趙福全:發展新能源不能急于求成 要持續創新

新華網北京8月17日電近日,“2020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召開。

1900/1/1 0:00:00
數據探秘:這些年紅旗到底賣給了誰?

紅旗車對于國人來說是一種特別的情愫,老早以前,坐紅旗的可都不是一般人兒。

1900/1/1 0:00:00
特斯拉堅決不要拼多多的錢:網友一針見血!

特斯拉硬剛拼多多一事有了新劇情。

1900/1/1 0:00:00
吉利回應收購力帆傳聞稱:不知道此事

早在今年6月,吉利收購力帆的傳聞就已經出現。當時的傳聞顯示,吉利控股計劃向力帆股份的控股股東力帆控股注資,成為后者最大股東。但當時吉利和力帆雙方均否認該傳聞。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