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年8月7日,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 2020)正式開幕。CCF-GAIR 2020峰會由中國計算機聯合會(CCF)主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和雷鋒網(微信官方賬號:雷鋒網)聯合承辦,鵬程實驗室和深圳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所協辦。從2016年的學產結合、2017年的產業落地、2018年的垂直細分、2019年的人工智能四十周年,峰會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規模最大、規格最高、跨界最廣的學術、產業、投資平臺。
本次大會第二天,法雷奧中國區CTO顧建民發表了題為《自動駕駛之路》的演講。在本次論壇上,顧建民表示,未來的自動駕駛可以細分為兩條路線。一種是基于私家車,自動駕駛系統可以作為可選配置,歸車主私人所有;第二條基于出行服務提供者,乘客不直接擁有車輛的所有權,但擁有在一定時間/區域內的使用權。不管是哪條路線,未來都會朝著自動駕駛方向前進。
同時,他也指出,在自動駕駛領域做Demo并不難。難點在于真正的商業化。進入一個新興市場最好的方法是從小做起,也就是從簡單、低成本的自動駕駛技術入手,吸引一些愿意付費的客戶,然后逐步將產品推向市場。所以自動泊車、停車服務等相對低速(30-40公里每小時)、結構化的場景都是可以盡快實現自動駕駛的場景。
以下是顧建民現場演講的內容,由雷鋒網編輯整理。com的新智家不改初衷:
目前,自動駕駛的話題非常火熱。但是,自動駕駛要從Demo測試到量產,再到真正走進千家萬戶;從低級輔助駕駛到高級自動駕駛再到全自動駕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條路怎么走?這正是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
首先,請允許我用兩分鐘介紹一下法雷奧。法雷奧是一家汽車零部件和系統集成供應商,總部位于法國巴黎。中國總部位于上海,在中國有12個R&D中心和35家工廠。2019年,中國市場為本集團貢獻了13%的銷售額和16%的訂單。此外,中國市場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從R&D層面來看,去年法雷奧在R&D投入了12.6%的OEM配套銷售,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數字。我們專注于三大領域,即電氣化、自動駕駛和數字出行。最后兩項也是我們今天的話題。
回到自動駕駛,我們再細分這條路,你會發現它有兩大商業模式:
基于私家車,車輛所有權歸個人,自動駕駛系統可以作為可選系統;對于私人擁有的汽車,自動駕駛的發展路線大多是漸進的,從L1和L2到L3和L4。私人擁有的車輛在未來肯定會由OEM生產,并直接銷售給最終客戶。
基于旅行的服務車輛。使用汽車的人并不擁有汽車,而是在一定的時間/區域內使用汽車,享受出行服務。出行服務車輛自動駕駛的發展路線更為跳躍,從L1、L2直接到L4、L5;旅行服務車輛由旅行服務提供商從OEM購買,然后經過重組/改裝后投入使用。
第二條路線是全新的模式,所以代工會有顧慮,擔心以后可能會變成代工廠。不過不管是哪條路線,未來都會走向更高級的自動駕駛。
除了自動駕駛的路線,我們還經常討論自動駕駛的落地。對于出行服務,尤其是貨運領域,自動駕駛技術可以替代司機,這在發達國家是巨大的人力成本,占運營成本的60%以上。
理論上,除了維護、加油或充電之外,用于旅行服務的車輛可以全天24小時運行。運營效率隨著使用時間和里程的增加而不斷提高。因此,無論是載人還是載貨,出行服務車輛的運營效率都會高于私家車。
正因為如此,麥肯錫等咨詢公司認為,到2030年或2040年,當許多自動駕駛車輛上市時,這些自動駕駛車輛80%以上的里程將由所謂的出行服務貢獻。
所以我們相信,出行服務領域的自動駕駛會更容易,更早。那么,如何真正實現自動駕駛的商業化呢?
我們進入一個新興市場的最佳方式是從最簡單和低成本的自動駕駛技術開始,然后吸引一些愿意付費的客戶,然后逐步將產品推向市場。因為大家都習慣性的認為免費是最好的,所以要努力讓大多數客戶自愿付費,這樣才有可能盈利。如果客戶不愿意付費,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落地。
這里有幾個想法與你分享:
首先,從自動泊車和泊車服務開始。這是一個相對低速可控的環境,是一個可以盡快實現的自動駕駛場景。
第二,從低速自動駕駛開始。比如速度好控制,低于每小時三四十公里。
第三,從具體場景和用途入手。我們有時候會爭論L4什么時候出現,L3是否應該量產。但是我覺得沒有場景和目的來討論自動駕駛的水平是沒有意義的。例如,在一個空曠的場景中,L2、L3和L4都是一樣的,車輛不會撞到任何障礙物。所以自動駕駛一定要結合功能和場景來討論,這是最容易幫助用戶理解自動駕駛概念的方法。
我們認為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撤換安全員。目前大部分自動駕駛車輛都有安全員隨時準備接管車輛,本質上是SAE定義的L3,而不是L4。幸運的是,Waymo和文遠智行等公司已經邁出了第一步,開始移除安全人員來演示和測試自動駕駛。
最后,運送貨物可能比運送人和乘客更直接、更實用。目前我們已經能夠看到很多研發無人物流車的初創企業都在進行相關的測試,包括Waymo。不難看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應用場景。
接下來,請允許我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法雷奧在自動駕駛的道路上開發了哪些新技術和新產品。
第一,遠程自動泊車。眾所周知,一般的自動泊車功能都是靠客戶根據車內的語音提示來換擋和控制油門剎車。在遠程自動泊車的功能下,客戶可以選擇由汽車自動停在車外(當然也可以留在車內)。2016年,法雷奧率先在奔馳E系列上量產了這項技術,隨后在S系列和長安汽車上也進行了量產。
第二,AVP沒有停車服務。從遠程自動泊車到最后一公里自動泊車,人也在車外。不同的是,AVP的自動駕駛距離比較長,而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只有在停車場端感知的支持下,借助車端和停車場端的V2X互聯,才能實現有效停車。
另外,我們發現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場景是自動泊車或者無人泊車服務。目前路上的電動車越來越多,所以充電的問題也很重要。JD Power在德國的研究……d如果我們的汽車可以無線充電,三分之二的客戶更愿意考慮電動汽車。
那么,自動泊車如何幫助我們完成無線充電呢?
眾所周知,無線充電對停車位置的精度要求非常高,甚至達到厘米級精度。所以法雷奧推出了一項技術。當駕駛員完成一次停車時,系統會用SLAM技術比對第一次停車的相對地理位置,重現駕駛員之前的停車操作,完成全自動停車,精度高,誤差在10 cm以內。
高精度的定位對于停車非常重要,動態自動駕駛也是如此。法雷奧的激光雷達除了GNSS RTK、慣性導航等成熟的定位技術外,還可以通過SLAM技術實現厘米級的實時高精度定位,誤差小于12厘米。
我們在今年的消費電子展上展出了一個車隊。第一輛車配備了SCALA的第二代激光雷達(16號線),在拉斯維加斯的街道上不斷巡航和掃描高精度地圖。其他四輛車都配備了SCALA第一代激光雷達(4線),它們使用第一輛車制作的高精度地圖,通過SLAM技術實現高精度定位,即借助感知和定位算法。
雖然有人認為4線激光雷達的線數不是很高,但是現場的演示已經證明了我們的SCALA第一代激光雷達可以完成厘米級的高精度定位。而且我們的SCALA第一代激光雷達是以套件的形式安裝在屋頂的,這是一個模塊化的激光雷達設備。
我們為什么推出傳感器套件?我們發現,許多自動駕駛初創企業或新的旅行服務提供商需要像激光雷達和超聲波傳感器這樣的傳感器。如果像對待OEM客戶一樣對待這些初創企業,漫長的配套流程和高昂的開發成本會讓很多初創企業難以承受。因此,我們引入了標準化的套件形式,包括激光雷達和車輛儀表級別的超聲波傳感器。
而且模塊化套件易于集成,具有通用接口,可以提供原始數據,適用于各種算法。另一方面,時間成本相對較低,方便初創企業使用。這是我們開發通用傳感器套件的初衷。
自動駕駛發展的另一個困難是預測其他道路使用者的意圖。同樣,我們在今年的CES上推出了Move Predict.ai的功能,通過激光雷達、攝像頭感知和人工智能技術來分析其他道路使用者的行為。比如識別物體的狀態,判斷其注意力是行走還是駕駛,預測其下一步意圖和可能的行動軌跡。
接下來說一下應用場景。有業內人士提到,RoboTaxi是自動駕駛非常重要的方式。其實法雷奧在這方面也有布局。
法國有一家叫Navya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2016年成立以來,他們只做自動駕駛出租車和自動駕駛小巴。截至目前,他們已經在全球20多個國家銷售了160多輛自動駕駛小巴和少量自動駕駛出租車。法雷奧是其戰略投資者和技術合作伙伴。
今年6月,Navya在法國宣布開始推出無安全員的L4全自動自動駕駛小巴運營服務,即真正投入商業或半商業運營。
除了運送乘客,運送貨物的場景也很重要。去年CES上,法雷奧與美團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發無人配送物流平臺最后一公里。一年后,我們在今年的CES上共同推出了無人物流車的演示原型。
這種電動無人駕駛送貨車的原型由法雷奧公司提供,采用48伏電驅動技術,改裝線控底盤和控制器,全套傳感器和軟件。美團提供車體、智能網聯配送柜和app。
其實這款車的研發調試時間并不長,只有幾個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基于Drive4U高度自動駕駛技術平臺的自動駕駛系統。Drive4U是法雷奧推出的基于城市道路環境的L4級自動駕駛技術平臺,可應用于私家車或出行服務車隊。
Drive4U的傳感器配置包括4個全景攝像頭、1個前視攝像頭、4個毫米波雷達和12個超聲波傳感器。所有傳感器,包括……激光雷達,超聲波傳感器,攝像頭,都是法雷奧在量產車上搭載的傳感器,車的要求和質量都是可以保證的。
而且這個基于L4自動駕駛的技術平臺還在發展和完善中。
總而言之,自動駕駛絕對是未來的趨勢和出行方式。作為一家一級高科技公司,法雷奧將繼續專注于我們的核心業務。希望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法雷奧能繼續與新老朋友合作,在自動駕駛的道路上攜手共進。
感謝您抽出時間聆聽!雷鋒。com新智家在會后采訪了法雷奧中國區CTO顧建民。亮點如下:
問:與美團合作的自動泊車和無人配送都是比較低速的自動駕駛應用場景。法雷奧在更高速自動駕駛場景下的布局是怎樣的?
答:事實上,我們從2016年開始就在歐洲和北美推廣高速公路相關的自動駕駛項目。比如2016年,我們從美國舊金山出發,一路南下到洛杉磯,然后到佛羅里達州的拉斯維加斯,再到紐約、芝加哥,再回到舊金山。環繞美國的高速公路的測試大約是13000英里。Robotaxi主要在這方面和Navya合作。但我們不做車輛產品,更愿意把自己的感知和決策系統產品、定位能力等技術提供給客戶。
問:法雷奧第二代SCALA激光雷達原定于今年上半年量產。怎么樣了?
答:第二代激光雷達的研發已經基本完成。但由于疫情原因,量產計劃已被推到今年下半年。目前主要是等汽車廠的進度。第二代激光雷達將在歐洲某豪華車品牌的L3量產車型上推出。與此同時,第三代激光雷達的研發也在推進,這是一種基于MEMS路線的固態激光雷達,探測距離超過150米。此外,近場或近場固態激光雷達也在研發中,在遠處與第三代激光雷達具有互補探測功能。編者按:2020年8月7日,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 2020)正式開幕。CCF-GAIR 2020峰會由中國計算機聯合會(CCF)主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和雷鋒網(微信官方賬號:雷鋒網)聯合承辦,鵬程實驗室和深圳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所協辦。從2016年的學產結合、2017年的產業落地、2018年的垂直細分、2019年的人工智能四十周年,峰會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規模最大、規格最高、跨界最廣的學術、產業、投資平臺。
本次大會第二天,法雷奧中國區CTO顧建民發表了題為《自動駕駛之路》的演講。在本次論壇上,顧建民表示,未來的自動駕駛可以細分為兩條路線。一種是基于私家車,自動駕駛系統可以作為可選配置,歸車主私人所有;第二條基于出行服務提供者,乘客不直接擁有車輛的所有權,但擁有在一定時間/區域內的使用權。不管是哪條路線,未來都會朝著自動駕駛方向前進。
同時,他也指出,在自動駕駛領域做Demo并不難。難點在于真正的商業化。進入一個新興市場最好的方法是從小做起,也就是從簡單、低成本的自動駕駛技術入手,吸引一些愿意付費的客戶,然后逐步將產品推向市場。所以自動泊車、停車服務等相對低速(30-40公里每小時)、結構化的場景都是可以盡快實現自動駕駛的場景。
以下是顧建民現場演講的內容,由雷鋒網編輯整理。com的新智家不改初衷:
目前,自動駕駛的話題非常火熱。但是,自動駕駛要從Demo測試到量產,再到真正走進千家萬戶;從低級輔助駕駛到高級自動駕駛再到全自動駕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條路怎么走?這正是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
首先,請允許我用兩分鐘介紹一下法雷奧。法雷奧是一家汽車零部件和系統集成供應商,總部位于法國巴黎。中國總部位于上海,在中國有12個R&D中心和35家工廠。2019年,中國市場為本集團貢獻了13%的銷售額和16%的訂單。此外,中國市場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從R&D層面來看,去年法雷奧在R&D投入了12.6%的OEM配套銷售,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數字。我們專注于三大領域,即電氣化、自動駕駛和數字出行。最后兩項也是我們今天的話題。
回到自動駕駛,我們再細分這條路,你會發現它有兩大商業模式:
基于私家車,車輛所有權歸個人,自動駕駛系統可以作為可選系統;對于私人擁有的汽車,自動駕駛的發展路線大多是漸進的,從L1和L2到L3和L4。私人擁有的車輛在未來肯定會由OEM生產,并直接銷售給最終客戶。
基于旅行的服務車輛。使用汽車的人并不擁有汽車,而是在一定的時間/區域內使用汽車,享受出行服務。出行服務車輛自動駕駛的發展路線更為跳躍,從L1、L2直接到L4、L5;旅行服務車輛由旅行服務提供商從OEM購買,然后經過重組/改裝后投入使用。
第二條路線是全新的模式,所以代工會有顧慮,擔心以后可能會變成代工廠。不過不管是哪條路線,未來都會走向更高級的自動駕駛。
除了自動駕駛的路線,我們還經常討論自動駕駛的落地。對于出行服務,尤其是貨運領域,自動駕駛技術可以替代司機,這在發達國家是巨大的人力成本,占運營成本的60%以上。
理論上,除了維護、加油或充電之外,用于旅行服務的車輛可以全天24小時運行。運營效率隨著使用時間和里程的增加而不斷提高。因此,無論是載人還是載貨,出行服務車輛的運營效率都會高于私家車。
正因為如此,麥肯錫等咨詢公司認為,到2030年或2040年,當許多自動駕駛車輛上市時,這些自動駕駛車輛80%以上的里程將由所謂的出行服務貢獻。
所以我們相信,出行服務領域的自動駕駛會更容易,更早。那么,如何真正實現自動駕駛的商業化呢?
我們進入一個新興市場的最佳方式是從最簡單和低成本的自動駕駛技術開始,然后吸引一些愿意付費的客戶,然后逐步將產品推向市場。因為大家都習慣性的認為免費是最好的,所以要努力讓大多數客戶自愿付費,這樣才有可能盈利。如果客戶不愿意付費,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落地。
這里有幾個想法與你分享:
首先,從自動泊車和泊車服務開始。這是一個相對低速可控的環境,是一個可以盡快實現的自動駕駛場景。
第二,從低速自動駕駛開始。比如速度好控制,低于每小時三四十公里。
第三,從具體場景和用途入手。我們有時候會爭論L4什么時候出現,L3是否應該量產。但是我覺得沒有場景和目的來討論自動駕駛的水平是沒有意義的。例如,在一個空曠的場景中,L2、L3和L4都是一樣的,車輛不會撞到任何障礙物。所以自動駕駛一定要結合功能和場景來討論,這是最容易幫助用戶理解自動駕駛概念的方法。
我們認為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撤換安全員。目前大部分自動駕駛車輛都有安全員隨時準備接管車輛,本質上是SAE定義的L3,而不是L4。幸運的是,Waymo和文遠智行等公司已經邁出了第一步,開始移除安全人員來演示和測試自動駕駛。
最后,運送貨物可能比運送人和乘客更直接、更實用。目前我們已經能夠看到很多研發無人物流車的初創企業都在進行相關的測試,包括Waymo。不難看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應用場景。
接下來,請允許我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法雷奧在自動駕駛的道路上開發了哪些新技術和新產品。
第一,遠程自動泊車。眾所周知,一般的自動泊車功能都是靠客戶根據車內的語音提示來換擋和控制油門剎車。在遠程自動泊車的功能下,客戶可以選擇由汽車自動停在車外(當然也可以留在車內)。2016年,法雷奧率先在奔馳E系列上量產了這項技術,隨后在S系列和長安汽車上也進行了量產。
第二,AVP沒有停車服務。從遠程自動泊車到最后一公里自動泊車,人也在車外。不同的是,AVP的自動駕駛距離比較長,而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只有在停車場端感知的支持下,借助車端和停車場端的V2X互聯,才能實現有效停車。
另外,我們發現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場景是自動泊車或者無人泊車服務。目前路上的電動車越來越多,所以充電的問題也很重要。JD Power在德國的研究……d如果我們的汽車可以無線充電,三分之二的客戶更愿意考慮電動汽車。
那么,自動泊車如何幫助我們完成無線充電呢?
眾所周知,無線充電對停車位置的精度要求非常高,甚至達到厘米級精度。所以法雷奧推出了一項技術。當駕駛員完成一次停車時,系統會用SLAM技術比對第一次停車的相對地理位置,重現駕駛員之前的停車操作,完成全自動停車,精度高,誤差在10 cm以內。
高精度的定位對于停車非常重要,動態自動駕駛也是如此。法雷奧的激光雷達除了GNSS RTK、慣性導航等成熟的定位技術外,還可以通過SLAM技術實現厘米級的實時高精度定位,誤差小于12厘米。
我們在今年的消費電子展上展出了一個車隊。第一輛車配備了SCALA的第二代激光雷達(16號線),在拉斯維加斯的街道上不斷巡航和掃描高精度地圖。其他四輛車都配備了SCALA第一代激光雷達(4線),它們使用第一輛車制作的高精度地圖,通過SLAM技術實現高精度定位,即借助感知和定位算法。
雖然有人認為4線激光雷達的線數不是很高,但是現場的演示已經證明了我們的SCALA第一代激光雷達可以完成厘米級的高精度定位。而且我們的SCALA第一代激光雷達是以套件的形式安裝在屋頂的,這是一個模塊化的激光雷達設備。
我們為什么推出傳感器套件?我們發現,許多自動駕駛初創企業或新的旅行服務提供商需要像激光雷達和超聲波傳感器這樣的傳感器。如果像對待OEM客戶一樣對待這些初創企業,漫長的配套流程和高昂的開發成本會讓很多初創企業難以承受。因此,我們引入了標準化的套件形式,包括激光雷達和車輛儀表級別的超聲波傳感器。
而且模塊化套件易于集成,具有通用接口,可以提供原始數據,適用于各種算法。另一方面,時間成本相對較低,方便初創企業使用。這是我們開發通用傳感器套件的初衷。
自動駕駛發展的另一個困難是預測其他道路使用者的意圖。同樣,我們在今年的CES上推出了Move Predict.ai的功能,通過激光雷達、攝像頭感知和人工智能技術來分析其他道路使用者的行為。比如識別物體的狀態,判斷其注意力是行走還是駕駛,預測其下一步意圖和可能的行動軌跡。
接下來說一下應用場景。有業內人士提到,RoboTaxi是自動駕駛非常重要的方式。其實法雷奧在這方面也有布局。
法國有一家叫Navya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2016年成立以來,他們只做自動駕駛出租車和自動駕駛小巴。截至目前,他們已經在全球20多個國家銷售了160多輛自動駕駛小巴和少量自動駕駛出租車。法雷奧是其戰略投資者和技術合作伙伴。
今年6月,Navya在法國宣布開始推出無安全員的L4全自動自動駕駛小巴運營服務,即真正投入商業或半商業運營。
除了運送乘客,運送貨物的場景也很重要。去年CES上,法雷奧與美團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發無人配送物流平臺最后一公里。一年后,我們在今年的CES上共同推出了無人物流車的演示原型。
這種電動無人駕駛送貨車的原型由法雷奧公司提供,采用48伏電驅動技術,改裝線控底盤和控制器,全套傳感器和軟件。美團提供車體、智能網聯配送柜和app。
其實這款車的研發調試時間并不長,只有幾個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基于Drive4U高度自動駕駛技術平臺的自動駕駛系統。Drive4U是法雷奧推出的基于城市道路環境的L4級自動駕駛技術平臺,可應用于私家車或出行服務車隊。
Drive4U的傳感器配置包括4個全景攝像頭、1個前視攝像頭、4個毫米波雷達和12個超聲波傳感器。所有傳感器,包括……激光雷達,超聲波傳感器,攝像頭,都是法雷奧在量產車上搭載的傳感器,車的要求和質量都是可以保證的。
而且這個基于L4自動駕駛的技術平臺還在發展和完善中。
總而言之,自動駕駛絕對是未來的趨勢和出行方式。作為一家一級高科技公司,法雷奧將繼續專注于我們的核心業務。希望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法雷奧能繼續與新老朋友合作,在自動駕駛的道路上攜手共進。
感謝您抽出時間聆聽!雷鋒。com新智家在會后采訪了法雷奧中國區CTO顧建民。亮點如下:
問:與美團合作的自動泊車和無人配送都是比較低速的自動駕駛應用場景。法雷奧在更高速自動駕駛場景下的布局是怎樣的?
答:事實上,我們從2016年開始就在歐洲和北美推廣高速公路相關的自動駕駛項目。比如2016年,我們從美國舊金山出發,一路南下到洛杉磯,然后到佛羅里達州的拉斯維加斯,再到紐約、芝加哥,再回到舊金山。環繞美國的高速公路的測試大約是13000英里。Robotaxi主要在這方面和Navya合作。但我們不做車輛產品,更愿意把自己的感知和決策系統產品、定位能力等技術提供給客戶。
問:法雷奧第二代SCALA激光雷達原定于今年上半年量產。怎么樣了?
答:第二代激光雷達的研發已經基本完成。但由于疫情原因,量產計劃已被推到今年下半年。目前主要是等汽車廠的進度。第二代激光雷達將在歐洲某豪華車品牌的L3量產車型上推出。與此同時,第三代激光雷達的研發也在推進,這是一種基于MEMS路線的固態激光雷達,探測距離超過150米。此外,近場或近場固態激光雷達也在研發中,在遠處與第三代激光雷達具有互補探測功能。問:目前很多主機廠都在轉型,承擔了很多原本屬于供應商的工作。這種趨勢對法雷奧有什么影響嗎?
答:這不是一個新現象。主機廠和供應商之間是動態平衡的,供應商自然有自己的意義。當然,在這種趨勢下,法雷奧也會相應調整策略,我們也在轉型中。最重要的是認識到我們的優勢。比如我們的專長不在化工領域,我們就不做電池。相比之下,我們將大力投資三大技術變革:電氣化、自動駕駛和數字移動出行。2019年法雷奧代工配套銷售額的12.6%投入研發。
問:今年,博世、ZF等國際第一梯隊公司開始向軟件轉型。法雷奧在這方面有沒有類似的規劃或者計劃?
答:其實法雷奧早就開始了軟件的布局。例如,我們與自動駕駛相關的CDA(舒適和駕駛輔助)業務部門,原中國R&D中心就位于深圳。2017年,CDA在武漢建立了第二個R&D中心。相比深圳,武漢R&D中心的R&D工作更傾向于軟件層面。目前工程師人數超過300人。同時,法雷奧在印度班加羅爾和埃及開羅有兩個軟件中心,兩個中心都在千人量級,支持法雷奧集團的全球軟件開發。
問:近年來,國內零部件供應商開始崛起。對此你怎么看?
答:近年來,我們確實看到了許多國內供應商的崛起。與這些供應商相比,法雷奧最大的競爭優勢在于新技術和新產品。例如,在法國專利數量排名中,法雷奧在2019年之前的三年中排名第一。此外,法雷奧贏得汽車制造商訂單的量產項目中,超過一半是基于過去三年開發和推出的新技術。
雷鋒的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見轉載說明。問:目前很多主機廠都在轉型,承擔了大量原本屬于供應商的工作。這種趨勢對法雷奧有什么影響嗎?
答:這不是一個新現象。主機廠和供應商之間是動態平衡的,供應商自然有自己的意義。當然,在這種趨勢下,法雷奧也會相應調整策略,我們也在轉型中。最重要的是認識到我們的優勢。比如我們的專長不在化工領域,我們就不做電池。相比之下,我們將大力投資三大技術變革:電氣化、自動駕駛和數字移動出行。2019年,法雷奧OEM配套銷售額的12.6%為投資……研究與發展博士。
問:今年,博世、ZF等國際第一梯隊公司開始向軟件轉型。法雷奧在這方面有沒有類似的規劃或者計劃?
答:其實法雷奧早就開始了軟件的布局。例如,我們與自動駕駛相關的CDA(舒適和駕駛輔助)業務部門,原中國R&D中心就位于深圳。2017年,CDA在武漢建立了第二個R&D中心。相比深圳,武漢R&D中心的R&D工作更傾向于軟件層面。目前工程師人數超過300人。同時,法雷奧在印度班加羅爾和埃及開羅有兩個軟件中心,兩個中心都在千人量級,支持法雷奧集團的全球軟件開發。
問:近年來,國內零部件供應商開始崛起。對此你怎么看?
答:近年來,我們確實看到了許多國內供應商的崛起。與這些供應商相比,法雷奧最大的競爭優勢在于新技術和新產品。例如,在法國專利數量排名中,法雷奧在2019年之前的三年中排名第一。此外,法雷奧贏得汽車制造商訂單的量產項目中,超過一半是基于過去三年開發和推出的新技術。
雷鋒的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見轉載說明。
7月17日,孚能科技(贛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孚能科技”)在科創板上市,擬募集資金34億元。截至7月23日,孚能科技總市值已達30214億元,成為科創板動力電池第一股。
1900/1/1 0:00:00摘要上月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電動汽車銷量的增幅超過整體市場。中國電動車概念股受投資者關注,有分析師預測,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有潛力成為“中國的特斯拉”。
1900/1/1 0:00:00近日,比亞迪官方宣布推出移動充電服務。當比亞迪車主需要緊急充電時,可以直接撥打移動充電客服電話4008303666,隨后指派的移動充電車將在60分鐘內到達指定地點,為車主進行充電。
1900/1/1 0:00:00TechWeb8月1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公司計劃建立一條自動駕駛汽車專用車道。
1900/1/1 0:00:00前不久,網絡爆料稱理想One汽車遭遇了斷軸門事故,今天理想汽車正式發表公告,表示這只是事故所致,非質量問題,理想One的測試質量超過了奔馳、寶馬等公司車型。
1900/1/1 0:00:00圖片來源:特斯拉官方作者蘇鵬編輯王妍近日,特斯拉CEO馬斯克(ElonMusk)在社交網絡上透露,特斯拉費利蒙市(Fremont)工廠將采用全球最大的壓鑄機。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