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2020年國產新能源車是什么水平,能和燃油車競爭了嗎?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它的發展速度比你想象的要快得多,所占的比重比你想象的要小得多”——點哥

2019年,全國共銷售汽車2576.9萬輛,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120.6萬輛。如果去掉商務車的比例,那么真正的個人用戶必然更少;新能源汽車何時會迎來爆發式普及?這個問題并不難,就是在可靠性、安全性、成本三個維度上,當完全等同于燃油車時,更舒適安靜、通勤成本更低的新能源車沒有理由不會大規模進入購物車。...

雖然經常關注新車的讀者都明白新能源汽車的進化速度有多快...每年近百公里的續航能力,增強的舒適性,更豐富的娛樂配置,都讓新車主成了“韭菜”,更別說三五年一次的大幅降價,對于習慣了七八年一換的燃油車主來說,未必能接受。

且不說前幾年新能源汽車起步的蠻荒時代,各種補、共享汽車給普通消費者造成的心理陰影。如果不去接觸和看一看如今新能源汽車的外觀,這種第一印象真的很難扭轉。...

原因并不復雜,那么目前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到一個水平了嗎?這還得從前幾天電哥的“打卡”之旅說起。

價格16萬,續航620km以上的代表。

日前,電哥飛赴上海,專訪SAIC副總工程師、捷能公司總經理朱軍,利用地理位置優勢,打卡進入位于東方明珠黃浦江畔的榮威R空間。除了觀看方便之外,此行參觀的榮威R空間和車主的榮威R ER6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實力和發展方向。

事實上,新發布的榮威R-mark類似于越來越多的直銷新動力陣營,傳遞的是未來的升級和新的市場需求。除了傳統的空間需求和購車動機,也開始關注體驗、服務和更多的延伸價值,這也代表了直接面對客戶的新零售體系,目的是讓服務更加透明、規范、便捷,甚至更具示范性。...

不要覺得不實用,就像JD.COM能淘汰傳統IT零售的原因,本質上沒有太大區別。

回到主角,是榮威R ER6,SAIC榮威R標的首款作品,在成都車展亮相,售價16.28-20.08萬。在我的印象中,應該是20萬年內唯一一款續航超過620km的車。考慮到百公里耗電12.2kWh,15分鐘續航200km等指標,這個價位代表國內新能源實力其實更合適。

主動進氣系統和矢量矩陣大燈是一種...反正未來的感覺。乍一看,感覺SAIC以前的顏值太傳統了。

簡潔的線條,懸浮式中控臺等設計看起來還是相當年輕運動的,尤其是藍色+淺灰色的組合內飾搭配14.3寸曲面屏,實際上承載了未來更智能的出行體驗,比如刷臉看車,遠程授權手機控制,ar實景導航,這些都是用后不能退的便捷技術。

榮威R空間有意外收獲,這也是我第一次見到全新的漫威R,外觀基本和以往不一樣了。考慮到目前可能還不是最終的交付形式,這里就不深挖了。反正這個全新的外觀真的比以前好多了。

榮威R ER6突然“生氣”了。SAIC榮威打通任督二脈了嗎?

并非如此,雖然作為國家隊,它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積累,仔細梳理SAIC榮威。要說新能源的實力,就要從三電技術說起。

既然有幸采訪到了SAIC副總工程師、捷能公司總經理朱軍,我們就不多廢話了,先從大家最關心的電池組說起。

▽朱軍,SAIC副總工程師、捷能公司總經理

▽先看一張圖。

E0、E1和E2實際上代表了SAIC在不同時間段搭載的動力電池組。E0代表過去和現在仍在使用的動力電池組,如Ei5、ERX5、漫威X、MG EZS等。,可以說代表了過去的技術。由于不同的限制……nt車型,E0平臺電池組尺寸和性能差異較大,成本相對較高而能量密度相對較低。

E1代表了現階段投產的最新動力電池組技術。從這個階段開始,在相同的電池組體積下提供三種規格,分別是53kWh、63kWh和72kWh,可以根據車型自由選擇;其中,53kWh電池組的電芯為磷酸鐵鋰電池,電池組能量密度為133Wh/kg,主要針對對續航要求不高的小型化車輛。與三元鋰電池相比,成本可降低15%以上,并可獲得更好的性價比。至于更高的72kWh版本,依然需要三元鋰電池,電池組能量密度達到180Wh/kg,自然適合定位更高,續航更長的車型。

那么如何實現相同體積下電池組容量的激增呢?這種高能量密度是用811高鎳電池嗎?其實不是的。

除電芯外,E1平臺的動力電池組由SAIC自主研發。最大的變化是采用了大模塊方案,電池模塊的數量越來越少(減少到6個),所以結構會簡單很多(連接、排列等機械部分更少),真正留給電芯的空間也更充裕。再加上自主研發的一體式托盤,在保證強度的同時,整體結構更加緊湊,動力電池組的能量僅依靠NCM523電池實現。

這樣的設計不僅提高了能量密度,你可以猜猜使用NCM523電池的最大好處。當然是穩定性,成本也有一定優勢。目前,成本可以控制在每千瓦時900元以下。當然,除了榮威R ER6,現有的Ei5和未來的漫威R也會陸續搭載E1平臺電池組,續航時間更長是肯定的。

統一體積延伸出來的好處有很多,包括后續對現有機型的電池進行充電、更換和升級,會帶來全新的技術和營銷模式。比如續航時間短的車主,暫時需要長續航,會選擇更換大容量電池組,這是沒有問題的。

電池組迭代不夠,電驅動系統也是最重要的。我們還是先看一張圖:

▽電機架構圖

SAIC的電機布局類似于動力電池。E0代表過去使用的平行軸電機,包括漫威。關鍵是功率密度和效率一般,峰值功率只有85~137kW。從目前來看,它確實有點笨重,而且它不支持FOTA功能。

那么至于從榮威R ER6開始的E1平臺電機,創新性的采用同軸布局,輸出軸、半軸、電機軸在同一軸線上,非常適合前輪車型。當然,由于高度限制,暫時無法布置在后軸上。這套三合一的電驅動系統為ER6節省了不少空間。所謂三合一,是指電機、變速箱、逆變器的高度集成。

榮威R ER6搭載的E1平臺電機除了節省空間,還采用了8層發針繞線技術,提高了電機效率、功率密度和扭矩密度,更輕更小。

8層發針纏繞技術可以實現15000轉/分甚至更高的轉速,通過更好的傳動比設計,可以獲得更高的車速表現。更重要的是,與4層發針纏繞技術相比,高效區間提高5%以上,功率密度提高53%以上,轉矩密度提高12%以上。

除了電池和電機,電控也很重要。電控本身其實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因為所有軟件相關的東西其實都可以稱為電控,電控無處不在。三合一電機的高度集成其實是在優化電控,所以未來的四合一、五合一甚至六合一也是在優化電控。通過防爆閥、氣凝膠等一系列“堵、防、疏”,最終,...

說了這么多,其實對于榮威R ER6來說,16萬到620km續航的價格,百公里12.2kWh的耗電量,15分鐘200km的續航,都是不足為奇的。

現在新能源車指標這么強,什么時候能取代燃油車?

或者如開頭所說,在可靠性、安全性、成本三個維度都能為正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本身在使用成本上就有天然的優勢。如果……僅僅比同等性能下的燃油車貴1 ~ 3萬元,大部分人還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新能源汽車什么時候才能有這樣的實力?

其實可能比你想象的要早。大家都剛剛發現嗎?我只說了SAIC的E0和E1平臺,沒有說E2平臺。最新的突破很有可能發生在這個E2平臺上。

E2平臺的電池天生就解決了電池最重要的問題——厚度,你沒有看錯。

其實動力電池組的能量密度已經不是一個痛點,而是電池組在汽車平臺上的排列方式的痛點。特斯拉之所以要用18650和21700的電池,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厚度。當我們把動力電池組的厚度控制在110mm以下,汽車的姿態問題就可以最終解決了。另外,徹底解決熱失控,電芯局部短路不在乎蔓延甚至迅速蔓延,將從根本上解決安全問題。

至于E2平臺電機,會有150kW,180kW,250kW三個軸。基本上一軸會穿過三軸,功率更高,重量更輕。況且還在使用IGBT,沒有使用SiC等昂貴的技術,所以驅動效率提高了一倍,成本也沒有增加。這是新平臺未來可以和加油車車頭完全剛性的信心。據典哥所知,預計兩周后與大家見面。

三電技術的進步歸根結底追求的無非是高效、可靠、耐用、安全。那時候還不敢說新能源車一定會取代燃油車,但是也有足夠的實力和燃油車抗衡。也許這將是替換的開始。

(圖/文/圖:京典宗澤)“它的發展速度比你想象的要快得多,它所占的比重比你想象的要小得多”——典哥

2019年,全國共銷售汽車2576.9萬輛,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120.6萬輛。如果去掉商務車的比例,那么真正的個人用戶必然更少;新能源汽車何時會迎來爆發式普及?這個問題并不難,就是在可靠性、安全性、成本三個維度上,當完全等同于燃油車時,更舒適安靜、通勤成本更低的新能源車沒有理由不會大規模進入購物車。...

雖然經常關注新車的讀者都明白新能源汽車的進化速度有多快...每年近百公里的續航能力,增強的舒適性,更豐富的娛樂配置,都讓新車主成了“韭菜”,更別說三五年一次的大幅降價,對于習慣了七八年一換的燃油車主來說,未必能接受。

且不說前幾年新能源汽車起步的蠻荒時代,各種補、共享汽車給普通消費者造成的心理陰影。如果不去接觸和看一看如今新能源汽車的外觀,這種第一印象真的很難扭轉。...

原因并不復雜,那么目前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到一個水平了嗎?這還得從前幾天電哥的“打卡”之旅說起。

價格16萬,續航620km以上的代表。

日前,電哥飛赴上海,專訪SAIC副總工程師、捷能公司總經理朱軍,利用地理位置優勢,打卡進入位于東方明珠黃浦江畔的榮威R空間。除了觀看方便之外,此行參觀的榮威R空間和車主的榮威R ER6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實力和發展方向。

事實上,新發布的榮威R-mark類似于越來越多的直銷新動力陣營,傳遞的是未來的升級和新的市場需求。除了傳統的空間需求和購車動機,也開始關注體驗、服務和更多的延伸價值,這也代表了直接面對客戶的新零售體系,目的是讓服務更加透明、規范、便捷,甚至更具示范性。...

不要覺得不實用,就像JD.COM能淘汰傳統IT零售的原因,本質上沒有太大區別。

回到主角,是榮威R ER6,SAIC榮威R標的首款作品,在成都車展亮相,售價16.28-20.08萬。在我的印象中,應該是20萬年內唯一一款續航超過620km的車。考慮到百公里耗電12.2kWh,15分鐘續航200km等指標,這個價位代表國內新能源實力其實更合適。

主動進氣系統和矢量矩陣大燈是一種...反正未來的感覺。乍一看,感覺SAIC以前的顏值太傳統了。

簡潔的線條,懸浮式中控臺等設計看起來還是相當年輕運動的,尤其是藍色+淺灰色的組合內飾搭配14.3寸曲面屏,實際上承載了未來更智能的出行體驗,比如刷臉看車,遠程授權手機控制,ar實景導航,這些都是用后不能退的便捷技術。

榮威R空間有意外收獲,這也是我第一次見到全新的漫威R,外觀基本和以往不一樣了。考慮到目前可能還不是最終的交付形式,這里就不深挖了。反正這個全新的外觀真的比以前好多了。

榮威R ER6突然“生氣”了。SAIC榮威打通任督二脈了嗎?

并非如此,雖然作為國家隊,它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積累,仔細梳理SAIC榮威。要說新能源的實力,就要從三電技術說起。

既然有幸采訪到了SAIC副總工程師、捷能公司總經理朱軍,我們就不多廢話了,先從大家最關心的電池組說起。

▽朱軍,SAIC副總工程師、捷能公司總經理

▽先看一張圖。

E0、E1和E2實際上代表了SAIC在不同時間段搭載的動力電池組。E0代表過去和現在仍在使用的動力電池組,如Ei5、ERX5、漫威X、MG EZS等。,可以說代表了過去的技術。由于不同的限制……nt車型,E0平臺電池組尺寸和性能差異較大,成本相對較高而能量密度相對較低。

E1代表了現階段投產的最新動力電池組技術。從這個階段開始,在相同的電池組體積下提供三種規格,分別是53kWh、63kWh和72kWh,可以根據車型自由選擇;其中,53kWh電池組的電芯為磷酸鐵鋰電池,電池組能量密度為133Wh/kg,主要針對對續航要求不高的小型化車輛。與三元鋰電池相比,成本可降低15%以上,并可獲得更好的性價比。至于更高的72kWh版本,依然需要三元鋰電池,電池組能量密度達到180Wh/kg,自然適合定位更高,續航更長的車型。

那么如何實現相同體積下電池組容量的激增呢?這種高能量密度是用811高鎳電池嗎?其實不是的。

除電芯外,E1平臺的動力電池組由SAIC自主研發。最大的變化是采用了大模塊方案,電池模塊的數量越來越少(減少到6個),所以結構會簡單很多(連接、排列等機械部分更少),真正留給電芯的空間也更充裕。再加上自主研發的一體式托盤,在保證強度的同時,整體結構更加緊湊,動力電池組的能量僅依靠NCM523電池實現。

這樣的設計不僅提高了能量密度,你可以猜猜使用NCM523電池的最大好處。當然是穩定性,成本也有一定優勢。目前,成本可以控制在每千瓦時900元以下。當然,除了榮威R ER6,現有的Ei5和未來的漫威R也會陸續搭載E1平臺電池組,續航時間更長是肯定的。

統一體積延伸出來的好處有很多,包括后續對現有機型的電池進行充電、更換和升級,會帶來全新的技術和營銷模式。比如續航時間短的車主,暫時需要長續航,會選擇更換大容量電池組,這是沒有問題的。

電池組迭代不夠,電驅動系統也是最重要的。我們還是先看一張圖:

▽電機架構圖

SAIC的電機布局類似于動力電池。E0代表過去使用的平行軸電機,包括漫威。關鍵是功率密度和效率一般,峰值功率只有85~137kW。從目前來看,它確實有點笨重,而且它不支持FOTA功能。

那么至于從榮威R ER6開始的E1平臺電機,創新性的采用同軸布局,輸出軸、半軸、電機軸在同一軸線上,非常適合前輪車型。當然,由于高度限制,暫時無法布置在后軸上。這套三合一的電驅動系統為ER6節省了不少空間。所謂三合一,是指電機、變速箱、逆變器的高度集成。

榮威R ER6搭載的E1平臺電機除了節省空間,還采用了8層發針繞線技術,提高了電機效率、功率密度和扭矩密度,更輕更小。

8層發針纏繞技術可以實現15000轉/分甚至更高的轉速,通過更好的傳動比設計,可以獲得更高的車速表現。更重要的是,與4層發針纏繞技術相比,高效區間提高5%以上,功率密度提高53%以上,轉矩密度提高12%以上。

除了電池和電機,電控也很重要。電控本身其實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因為所有軟件相關的東西其實都可以稱為電控,電控無處不在。三合一電機的高度集成其實是在優化電控,所以未來的四合一、五合一甚至六合一也是在優化電控。通過防爆閥、氣凝膠等一系列“堵、防、疏”,最終,...

說了這么多,其實對于榮威R ER6來說,16萬到620km續航的價格,百公里12.2kWh的耗電量,15分鐘200km的續航,都是不足為奇的。

現在新能源車指標這么強,什么時候能取代燃油車?

或者如開頭所說,在可靠性、安全性、成本三個維度都能為正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本身在使用成本上就有天然的優勢。如果……僅僅比同等性能下的燃油車貴1 ~ 3萬元,大部分人還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新能源汽車什么時候才能有這樣的實力?

其實可能比你想象的要早。大家都剛剛發現嗎?我只說了SAIC的E0和E1平臺,沒有說E2平臺。最新的突破很有可能發生在這個E2平臺上。

E2平臺的電池天生就解決了電池最重要的問題——厚度,你沒有看錯。

其實動力電池組的能量密度已經不是一個痛點,而是電池組在汽車平臺上的排列方式的痛點。特斯拉之所以要用18650和21700的電池,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厚度。當我們把動力電池組的厚度控制在110mm以下,汽車的姿態問題就可以最終解決了。另外,徹底解決熱失控,電芯局部短路不在乎蔓延甚至迅速蔓延,將從根本上解決安全問題。

至于E2平臺電機,會有150kW,180kW,250kW三個軸。基本上一軸會穿過三軸,功率更高,重量更輕。況且還在使用IGBT,沒有使用SiC等昂貴的技術,所以驅動效率提高了一倍,成本也沒有增加。這是新平臺未來可以和加油車車頭完全剛性的信心。據典哥所知,預計兩周后與大家見面。

三電技術的進步歸根結底追求的無非是高效、可靠、耐用、安全。那時候還不敢說新能源車一定會取代燃油車,但是也有足夠的實力和燃油車抗衡。也許這將是替換的開始。

(圖/文/圖:精典宗澤)

標簽:榮威發現名爵特斯拉遠程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轉正與虧損 造車新舊勢力的起伏

近來,造車新勢力們頻頻傳來好消息。先是7月底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理想汽車,后是8月8日向美國證監會提交IPO文件,擬于紐交所上市的小鵬汽車。

1900/1/1 0:00:00
AutoX自動駕駛示范應用向公眾開放,上海民眾可用高德打車APP免費叫車

文王藝瑾36氪獲悉,今日,自動駕駛初創公司AutoX在上海的自動駕駛示范應用正式向公眾開放。公眾可以通過高德打車APP呼叫AutoX自動駕駛車輛,無需付費,可無限次呼叫。

1900/1/1 0:00:00
四問傳統車企,如何大象轉身打造軟件中心?

越來越多的傳統車企投身到自建軟件體系的隊伍之中。

1900/1/1 0:00:00
終迎利好,歐版愛馳U5德國開售

U5能夠位于歐洲取得多少銷量,給予品牌整體更多的還是補充作用。一場疫情,可以說給汽車行業中太多的“新入局者”帶來了嚴峻且苛刻的挑戰,愛馳汽車亦是其中之一。

1900/1/1 0:00:00
8月上旬11家重點車企銷量下滑近兩成 下降17.9%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今年8月上旬,11家重點企業汽車產銷量分別為473萬輛和384萬輛,產量同比增長112,銷量同比下降179。

1900/1/1 0:00:00
瓜子二手車:安全相關整備內容增加40%

近日,瓜子二手車表示,旗下嚴選車源的整備服務再升級,車輛交付前均經過3次整備質檢,整備服務最多可覆蓋88個安全項、64個外觀項,其中安全整備項增加了25項內容,相比之前增加40。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