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隨著國內疫情控制形勢的好轉,年初受疫情影響積壓的汽車消費需求逐步釋放。
時代財經表示,在7月份發布銷售數據的7家上市車企中,有5家實現了正增長。在合資陣營中,大多數主流合資品牌都實現了正增長。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增長勢頭強勁,分別上漲35.09%和20.26%,今年以來已突破39萬輛。(原文鏈接:7月車市:新勢力成為新能源車市黑馬;凱迪拉克輸給雷克薩斯)
然而,也有例外。今年7月,廣汽三菱銷量為6006輛,同比大幅下降45.5%。1-7月,廣汽三菱共銷售34,679輛,與去年同期的74,113輛相比,大幅下滑53.2%。
此前,由于廣汽三菱銷量持續下滑,母公司三菱業務重心調整,媒體一度傳出三菱將逐步退出中國市場的消息。但隨后,官方辟謠澄清。
今年以來,廣汽集團高層先后5次到長沙調研廣汽三菱。然而,廣汽三菱合資的另一面充滿變數。
7月27日,三菱發布的中期發展規劃(2020-2022)顯示,未來三菱將專注于東南亞市場。同一天,三菱董事會發布決議,停止向歐洲市場引入新車型。
鑒于廣汽三菱近期銷量大幅下滑,以及三菱未來對中國市場的發展規劃,時代財經向三菱公關部發出問詢,對方表示目前沒有更多信息可以透露。
來源:廣汽三菱官方
銷量減半,品牌邊緣化。
隨著疫情的緩解,車市逐漸回暖。中汽協數據顯示,7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增長13.2%和8.5%。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陣營今年表現強勁,1-7月市場份額增至24.1%,僅次于德系(25.1%)。
但是三菱沒能跟上日本隊。
數據顯示,今年7月,廣汽三菱銷量為6006輛,1-7月銷量為34679輛,同比大幅下降53.21%。與去年同期的74113輛相比,銷量“減半”。具體來看,車型方面,今年1-6月,作為三菱主力車型,歐藍德銷量為2.07萬輛,比去年同期近4萬輛的銷量少了近2萬輛。
換代產品遲遲不推出或歐藍德銷量持續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歐藍德來源:廣汽三菱官方
自2016年國產化以來,第三代歐藍德已經在國內銷售了4年。目前,在車企普遍加快產品迭代步伐,加大產品量,刺激消費者購買的大趨勢下,2012年在海外上市的第三代歐藍德,已經是八年未換的“老臘肉”了。
產品力老化的同時,在已經紅海的緊湊型SUV市場,一方面歐藍德要面對一線日系品牌RAV4、CRV、郝穎等車型不斷擠壓生存空間。另一方面,也需要與哈弗H6、長安CS75、吉利約伯等具有性價比優勢的頭部自主品牌明星產品進行近距離肉搏。
加上疫情的影響,對于歐藍德來說,銷量下滑是必然的。
除了主力車型的產品力落后,三菱在中國車型的布局上也略顯單薄。
官網信息顯示,目前廣汽三菱只有三款國產SUV車型(歐藍德、新勁炫、逸格),兩款進口車型帕杰羅SPORT和帕杰羅,以及一款從合作伙伴廣汽進口的新能源車型“啟智EV”,共六款產品。
相比之下,豐田、本田等日系品牌在中國市場大力推行“兩車戰略”。僅在SUV市場,本田和豐田就布局了6款國產車型。從2015年開始,已經宣布專注SUV市場的三菱,在產品布局上仍然落后于“兩條腿走路”的豐田和本田。
更糟糕的是,三菱進口車型未來也將面臨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7月27日,三菱汽車董事會決定,三菱將于20年上半年正式關閉位于日本岐阜的帕杰羅制造工廠……。7月28日,帕杰羅工廠停產消息發布的第二天,廣汽三菱正式開啟“帕杰羅尊貴越野珍藏版”預售。這種經典機型可能會終結,但遺憾的是,售價38.98萬元的珍藏版只能達到國五標準。
帕杰羅來源:廣汽三菱官方
帕杰羅日本工廠的關閉會影響進口車型在中國的銷量嗎?時代財經就此事向三菱公關求證,但截至發稿,對方沒有任何回應。
“廣汽三菱車身小,產品單一,渠道布局有限。面對疫情的影響,市場沒有抓住反彈的機會。同時,其產品力和品牌力介于一線合資品牌和頭部自主品牌之間。在目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位置有些尷尬。”8月13日,一位廣汽內部人士在接受時代財經采訪時表示。
回顧三菱在中國的蹉跎歲月,一直無法在中國建立緊密穩定的合資關系,導致其錯失了深耕中國市場的發展機遇。早在1995年,三菱就開始以技術轉讓的形式與長風合作,在中國推出車型。2004年,北京三菱與BAIC合作成立,但業績慘淡。2006年,三菱轉向付琪,并取得25%的股份,與裕隆和付琪共同持有東南汽車,并以此為載體引入三菱車型在中國市場銷售。
然而好景不長。僅占25%股份的三菱公司曾多次希望提高對東南汽車的持股比例。2010年,未能提高股比的三菱與廣汽達成合作。此后,三菱并未向東南汽車引入新車型,而是專注于廣汽三菱。廣汽三菱成立后,隨著三菱的發展重心逐漸集中在SUV產品上,廣汽三菱只推出了歐藍德、金萱等SUV產品。
相比于本田、豐田、大眾等頭部合資品牌先后與國內兩家以上本土汽車集團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利用本土資源加速開拓中國市場,三菱由于合資企業股比等因素,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不斷更換在華合資伙伴,直到與廣汽合作才穩定下來,也錯過了很多深耕中國市場、不斷樹立品牌影響力的機會。
在華戰略調整,三菱路在何方?
除了產品引進緩慢,合資關系動蕩之外,三菱未來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還存在來自母公司的變數。
今年5月,日產-雷諾-三菱聯盟發布了全新的“領導者-追隨者”戰略。其中北美、歐洲、中國、日本、俄羅斯等主流和重要的新興汽車市場被日產和雷諾瓜分,三菱只得到剩下的“剩菜”(東盟和大洋洲)。
遵循聯盟整體戰略,7月27日,三菱發布了2020-2022年“小而美”中期發展規劃。三菱將以東南亞為核心市場,輻射到大洋洲、中東等重點市場。同一天,三菱董事會發布決議,停止向歐洲市場引入新車型。
中期業務規劃資料來源:三菱官方
其實“小而美”中期計劃的提出,也是三菱在聯盟全新戰略下的無奈調整。有分析認為,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也制約了三菱在中國市場的布局。
“在新戰略發布之前,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之間的內斗可能已經影響了三菱在華市場戰略規劃的實施。在新戰略的區域分工下,三菱將成為東南亞和大洋洲(不包括中國市場)的領導者,這將對三菱在中國市場的發展產生影響……et。”任萬福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份中期計劃中,只有東盟制定了具體的銷售目標,在中國和北美并沒有制定具體的發展目標。
畢竟“三分天下”之后,在全新的權力劃分下,中國和北美的汽車市場已經成為聯盟老大日產的重要“地盤”。
對于一直遠離一線合資品牌的廣汽三菱來說,要想在目前以存量競爭為主的日系汽車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僅是對自身經營能力的考驗,也是對中、華母公司選擇的考驗。
官方資料顯示,2020年以來,廣汽集團高層曾5次到長沙調研廣汽三菱。
但對于三菱汽車來說,全球業務調整后能否繼續與中國合作伙伴一起經營中國市場,可能是破局的關鍵。7月份,隨著國內疫情控制形勢的好轉,年初受疫情影響積壓的汽車消費需求逐步釋放。
時代財經表示,在7月份發布銷售數據的7家上市車企中,有5家實現了正增長。在合資陣營中,大多數主流合資品牌都實現了正增長。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增長勢頭強勁,分別上漲35.09%和20.26%,今年以來已突破39萬輛。(原文鏈接:7月車市:新勢力成為新能源車市黑馬;凱迪拉克輸給雷克薩斯)
然而,也有例外。今年7月,廣汽三菱銷量為6006輛,同比大幅下降45.5%。1-7月,廣汽三菱共銷售34,679輛,與去年同期的74,113輛相比,大幅下滑53.2%。
此前,由于廣汽三菱銷量持續下滑,母公司三菱業務重心調整,媒體一度傳出三菱將逐步退出中國市場的消息。但隨后,官方辟謠澄清。
今年以來,廣汽集團高層先后5次到長沙調研廣汽三菱。然而,廣汽三菱合資的另一面充滿變數。
7月27日,三菱發布的中期發展規劃(2020-2022)顯示,未來三菱將專注于東南亞市場。同一天,三菱董事會發布決議,停止向歐洲市場引入新車型。
鑒于廣汽三菱近期銷量大幅下滑,以及三菱未來對中國市場的發展規劃,時代財經向三菱公關部發出問詢,對方表示目前沒有更多信息可以透露。
來源:廣汽三菱官方
銷量減半,品牌邊緣化。
隨著疫情的緩解,車市逐漸回暖。中汽協數據顯示,7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增長13.2%和8.5%。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陣營今年表現強勁,1-7月市場份額增至24.1%,僅次于德系(25.1%)。
但是三菱沒能跟上日本隊。
數據顯示,今年7月,廣汽三菱銷量為6006輛,1-7月銷量為34679輛,同比大幅下降53.21%。與去年同期的74113輛相比,銷量“減半”。具體來看,車型方面,今年1-6月,作為三菱主力車型,歐藍德銷量為2.07萬輛,比去年同期近4萬輛的銷量少了近2萬輛。
換代產品遲遲不推出或歐藍德銷量持續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歐藍德來源:廣汽三菱官方
自2016年國產化以來,第三代歐藍德已經在國內銷售了4年。目前,在車企普遍加快產品迭代步伐,加大產品量,刺激消費者購買的大趨勢下,2012年在海外上市的第三代歐藍德,已經是八年未換的“老臘肉”了。
產品力老化的同時,在已經紅海的緊湊型SUV市場,一方面歐藍德要面對一線日系品牌RAV4、CRV、郝穎等車型不斷擠壓生存空間。另一方面,也需要與哈弗H6、長安CS75、吉利約伯等具有性價比優勢的頭部自主品牌明星產品進行近距離肉搏。
加上疫情的影響,對于歐藍德來說,銷量下滑是必然的。
除了主力車型的產品力落后,三菱在中國車型的布局上也略顯單薄。
官網信息顯示,目前廣汽三菱只有三款國產SUV車型(歐藍德、新勁炫、逸格),兩款進口車型帕杰羅SPORT和帕杰羅,以及一款從合作伙伴廣汽進口的新能源車型“啟智EV”,共六款產品。
相比之下,豐田、本田等日系品牌在中國市場大力推行“兩車戰略”。僅在SUV市場,本田和豐田就布局了6款國產車型。從2015年開始,已經宣布專注SUV市場的三菱,在產品布局上仍然落后于“兩條腿走路”的豐田和本田。
更糟糕的是,三菱進口車型未來也將面臨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7月27日,三菱汽車董事會決定,三菱將于20年上半年正式關閉位于日本岐阜的帕杰羅制造工廠……。7月28日,帕杰羅工廠停產消息發布的第二天,廣汽三菱正式開啟“帕杰羅尊貴越野珍藏版”預售。這種經典機型可能會終結,但遺憾的是,售價38.98萬元的珍藏版只能達到國五標準。
帕杰羅來源:廣汽三菱官方
帕杰羅日本工廠的關閉會影響進口車型在中國的銷量嗎?時代財經就此事向三菱公關求證,但截至發稿,對方沒有任何回應。
“廣汽三菱車身小,產品單一,渠道布局有限。面對疫情的影響,市場沒有抓住反彈的機會。同時,其產品力和品牌力介于一線合資品牌和頭部自主品牌之間。在目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位置有些尷尬。”8月13日,一位廣汽內部人士在接受時代財經采訪時表示。
回顧三菱在中國的蹉跎歲月,一直無法在中國建立緊密穩定的合資關系,導致其錯失了深耕中國市場的發展機遇。早在1995年,三菱就開始以技術轉讓的形式與長風合作,在中國推出車型。2004年,北京三菱與BAIC合作成立,但業績慘淡。2006年,三菱轉向付琪,并取得25%的股份,與裕隆和付琪共同持有東南汽車,并以此為載體引入三菱車型在中國市場銷售。
然而好景不長。僅占25%股份的三菱公司曾多次希望提高對東南汽車的持股比例。2010年,未能提高股比的三菱與廣汽達成合作。此后,三菱并未向東南汽車引入新車型,而是專注于廣汽三菱。廣汽三菱成立后,隨著三菱的發展重心逐漸集中在SUV產品上,廣汽三菱只推出了歐藍德、金萱等SUV產品。
相比于本田、豐田、大眾等頭部合資品牌先后與國內兩家以上本土汽車集團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利用本土資源加速開拓中國市場,三菱由于合資企業股比等因素,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不斷更換在華合資伙伴,直到與廣汽合作才穩定下來,也錯過了很多深耕中國市場、不斷樹立品牌影響力的機會。
在華戰略調整,三菱路在何方?
除了產品引進緩慢,合資關系動蕩之外,三菱未來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還存在來自母公司的變數。
今年5月,日產-雷諾-三菱聯盟發布了全新的“領導者-追隨者”戰略。其中北美、歐洲、中國、日本、俄羅斯等主流和重要的新興汽車市場被日產和雷諾瓜分,三菱只得到剩下的“剩菜”(東盟和大洋洲)。
遵循聯盟整體戰略,7月27日,三菱發布了2020-2022年“小而美”中期發展規劃。三菱將以東南亞為核心市場,輻射到大洋洲、中東等重點市場。同一天,三菱董事會發布決議,停止向歐洲市場引入新車型。
中期業務規劃資料來源:三菱官方
其實“小而美”中期計劃的提出,也是三菱在聯盟全新戰略下的無奈調整。有分析認為,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也制約了三菱在中國市場的布局。
“在新戰略發布之前,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之間的內斗可能已經影響了三菱在華市場戰略規劃的實施。在新戰略的區域分工下,三菱將成為東南亞和大洋洲(不包括中國市場)的領導者,這將對三菱在中國市場的發展產生影響……et。”任萬福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份中期計劃中,只有東盟制定了具體的銷售目標,在中國和北美并沒有制定具體的發展目標。
畢竟“三分天下”之后,在全新的勢力劃分下,中國和北美的汽車市場已經成為聯盟老大日產的重要“地盤”。
對于一直遠離一線合資品牌的廣汽三菱來說,要想在目前以存量競爭為主的日系汽車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僅是對自身經營能力的考驗,也是對中、華母公司選擇的考驗。
官方資料顯示,2020年以來,廣汽集團高層曾5次到長沙調研廣汽三菱。
但對于三菱汽車來說,全球業務調整后能否繼續與中國合作伙伴一起經營中國市場,可能是破局的關鍵。
絲毫不掩飾野心,特斯拉的這盤棋越下越大了近日,據企查查信息顯示,特斯拉成立了特斯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新公司注冊資本5000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人朱曉彤,所屬行業為保險業。
1900/1/1 0:00:002020年8月13日15日,“2020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隆重召開。該論壇是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主辦,世界汽車組織(OICA)、世界經濟論壇(WEF)唯一支持的行業頂級論壇。
1900/1/1 0:00:00網易汽車8月14日報道2020年8月13日15日,2020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隆重召開。
1900/1/1 0:00:00一汽集團預計2025年銷量將達到700萬輛,營業收入萬億,利潤超千億。
1900/1/1 0:00:002020年8月13日15日,“2020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隆重召開。該論壇是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主辦,世界汽車組織(OICA)、世界經濟論壇(WEF)唯一支持的行業頂級論壇。
1900/1/1 0:00:00上海灘,魔幻潮流之都。這里是眾多智能電動車和造車新勢力扎堆的地方。8月13日的陸家嘴,在魔都最核心的位置,一家在上海扎根數年的老品牌,正以一種全新的面貌,與大家再次見面。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