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互聯網汽車、AI汽車等概念異軍突起,產品中加入了大量智能功能。汽車智能化最重要的工程就是處理人和車的關系。如何讓汽車與人類智能、流暢、安全、便捷地交流,形成舒適的用車體驗,是汽車設計師和智能科技公司面臨的難題。
8月11日下午,未來黑科技創始人兼CEO徐俊峰在第十二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汽車智能”分會場發表主題演講,對比了汽車行業和互聯網行業的差異以及交互技術的演變,并介紹了公司利用增強現實技術研發的智能平視顯示器,可以在基本不分散駕駛員注意力的情況下,提供出色的人機交互體驗,保證行車安全。
以下是徐俊峰演講的實錄,由《汽車商業評論》編輯,在此有刪節。
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我簡單介紹一下,我們是一家新的創業公司,名字叫未來黑科技。我們是中國工商系統唯一的黑科技公司。
因為我們總公司是一家跨界公司,我們有一半汽車人,一半互聯網人,還有一小群創新團隊在做基礎課題研究。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未來交通技術對我們汽車行業商業價值的影響。因為我個人想把公司打造成可持續發展的貝爾實驗室,所以我們公司成立了基礎創新實驗室。這個實驗室有很多有趣的技術,基本上很多技術都獲得了CES創新獎。
我們的創新團隊有17個人,占我們公司資源的20%左右,在國內外也申請了很多專利。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交互技術。2000年以前,最主要的技術展示室主要是模擬的,比如電子管技術,比如我們汽車行業的機械儀表。從2000年到現在,最近20年,主要是半導體技術。例如,基于TFT和單晶硅的顯示器已經應用于汽車工業。
近年來,世界上最昂貴的五家公司中的四家,蘋果,谷歌,臉書和微軟,都在推薦自己的增強現實平臺,他們似乎明白了一些事情。之后還有5G以上的技術,大概就是我們顯示技術發展的簡史,以及我對未來的設想。其實我們的TO C不錯,移動辦公類似于汽車技術,汽車行業有一個特殊性。剛才馬教授也說了,我們開車的時候,眼睛、大腦、手腳基本都在路上,所以有一個中間技術,所以我們公司的定位是在汽車領域,主要以抬頭顯示、增強現實、全息影像等技術為主。
正如剛才提到的,蘋果、微軟、谷歌和臉書近年來一直在增強增強現實,他們希望成為基于增強現實的下一代移動互聯網平臺。除了終端、網絡、云服務,還可以突破現實世界的壁壘,因此可以產生更多的用戶價值和場景,以及更具想象力的商業價值。
在這里面,我們的車載終端,當然奔馳和大眾也在嘗試做一些增強現實技術。然而,大多數行業巨頭,甚至互聯網公司,如百度、阿里和騰訊,仍在試圖用觸摸和中控產生的技術探索未來。
后面我簡單說一下我們公司的產品。它叫智能抬頭顯示器,不僅可以起到儀表的作用,還可以把我們智能車的信息推送到平臺上。這是一種增強現實技術,可以將畫面投射到很遠的地方,讓駕駛員專注于道路,看到虛擬場景與現實世界的融合。
比增強現實技術更強大的是,我們的智能平視顯示器會在駕駛時在駕駛員面前彈出各種畫面,可以與現實融合,擴展到整個屏幕。這是二維全息圖像,這是3D圖像,相當厲害。它可以立在墻上,呈現三維圖像。放在桌子上,或者放在地上,都可以變成城市、天壇、故宮,應用場景非常多樣。
回到我們的話題,我們車聯網行業的一個價值觀,為什么車聯網和互聯網公司差別這么大?這是他們的收盤價。全球最貴的互聯網公司和車企的數量和規模徹底碾壓了我們的汽車行業,包括一匹黑馬,特斯拉,最近兩年估值翻了好幾倍,從幾百億美元到超過福特和通用。黃色的是兩家尚未上市的獨角獸公司。他們只是創業公司,但也達到了1500-2000億美元。為什么差距這么大?這就是我們要分析的原因。
我們來看看移動互聯網和車聯網的這些數據。我現在有一個假設。我們先拋開廣義的車聯網,拋開服務,拋開馬教授剛才提到的智能服務甚至智能駕駛。我們只把它當成智能交互,因為它比手機好。
左邊是手機,右邊是智能駕駛艙內的智能交互。從用戶的角度來看,這是數據集成電路……最近被炒了。全球智能手機用戶有3.5億,我們的汽車包括商用車和乘用車的數量是14億+。用戶時長,美國智能手機用戶每天平均時長不超過3小時,美國手機為101分鐘。我們每年硬件終端的投入是5000億到6000億美元,汽車硬件的支出是幾萬億美元,因為產能比較高。我們用戶的畫像,手機基本都是印度和非洲的,從最窮到最富,汽車都是中等偏上。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的汽車工業也是網絡化的。數量、時長、用戶、投入都不比移動互聯網差,但是我們產出的結局并不是特別好。本質上跟我們的用戶和時間無關,而是我們跟用戶在一起的時間,跟我們所謂的智能汽車互動的時間,就是我跟它互動的時間有多少,我們對這輛車的關注度有多少。所以我們現在的智能網聯汽車的智能交互是有問題的。
進一步分析,互聯網是我們電腦和互聯網的產物。說到移動互聯網,加上無線通信,就變成了可以戴在手腕上的手機。幾個最有技術和資金的公司都想做基于增強現實的移動互聯網。當然,移動互聯網也延伸了車聯網的一個產品。
為了更好的理解,我們來分析一下交互技術。計算機中最早的交互技術是什么?最早是鍵盤和黑白屏。無法使用移動互聯網、觀看視頻或瀏覽網頁。鍵盤加上大彩屏,再加上Windows,成就了我們的互聯網行業。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習慣性地使用一個鼠標手寫筆和各種窗口。然后就不行了,直到喬布斯用了電容屏觸控的iOS,接著是安卓,成就了我們移動互聯網的整個生態,所以這個交互技術應該是很重要的。其實手機早就有了,電腦也早就有了。但是為什么互聯網沒有出現呢?其實交互技術很重要。
那么在車聯網時代,我們再想想,似曾相識。始作俑者是誰?可以說是特斯拉。我們嘗試用Windows做手機,我們嘗試用Android和觸摸屏做汽車。其實是不對的。你會發現這并不聰明。再往上,增強現實互聯網,公司還在基于iOS和Windows修修補補。在增強現實車聯網中,我們需要新的顯示技術和輸入技術。
我個人的觀點,我把所有的技術都集合在一起,和汽車有關的,和我們狹義上的汽車相連的,L3之前的智能駕駛艙,然后是我們的自動駕駛技術。他們都經歷了前幾年的繁榮和泡沫破裂,現在都在慢慢成長。這兩種趨勢正好是趨同的,所以正好存在于同一個歷史時期,所以我們認為增強現實技術可能會對我們下一步的汽車交互技術產生很大的影響。
橫坐標是我們駕駛的智能。從L0到L5,縱坐標是交互智能。橫坐標是從左到右,從大腦、眼睛、手、腳,都在注意開車,直到最右邊,大腦才能完全休息,這是注意力的問題。這里我提出一個注意力剩余的概念,總注意力減去我們做某件事需要的注意力,剩下的就叫注意力剩余。我們的注意力剩余可以產生價值,可以和一些服務商進行交換。
所以在互聯網行業,我們的軟件通常是免費的。當我們免費獲得這些軟件時,我們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與這個軟件進行交互,以獲得它的服務。所以本質上,互聯網公司,或者說移動互聯網公司,只是把我們的注意力換成了看似免費的軟件和服務。
我們再來看看汽車行業。最近特別火的一個說法是軟件定義汽車。但其實在互聯網行業,這是一個很土的概念,是上個世紀的概念。大家都是靠賣軟件賺錢,想出來的是金山霸和瑞星殺軟件,后來都沒了。現在這些公司都沒了,微軟還在,叫新微軟。他們都做一些基于數據的流量服務,比如排名靠前的公司……世界上,谷歌,新微軟,蘋果。幾乎沒有公司賣軟件服務,微軟也不是完全免費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很想產生巨大的商業價值,撬動行業生態,卻要用免費的服務來換取人們的關注。這是無國界的。
我們再來看看縱坐標。在L3之前,我們的注意力不夠,因為我們的視線仍然在正前方。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認為我們所有的大屏幕其實都是不科學的。如果我們想經常與汽車互動,我們數萬億美元的固定資產和硬件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安卓系統,高性能CPU,GPU沒用,90%都浪費了。
如果我把這個屏幕移到前面,可能會有更大的問題。L3之后,我們的注意力就足夠了。這時候我們就想,如果用增強現實技術,真的是一個大屏幕來和環境交互,有點像蘋果、微軟、臉書想做的事情。當人、車、虛擬環境融合在一起,就會產生更大的用戶價值,會有更多的商業模式出來。
我們來總結一個痛點。L1和L2汽車的人機交互是個瓶頸,浪費了我們的智能配置,浪費了很多,一年幾萬億。這是它的痛點之一。在L3和L4,有兩個痛點。一是信任危機。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會對自動駕駛產生信任危機。
其實這個時候我們的車主都是有錢有閑的,注意力非常充沛。基于此,我們的四款產品剛好覆蓋,智能設計解決交互產品問題,不浪費車內配置,增強現實技術,可以做一些現實生活的融合,可以做一個新的基于不同場景、不同地點、不同時間、不同汽車、不同用戶的用戶價值發現和商業模式。
當然,全景顯示更是如此。此外,我們還關注智能網關。我們在智能音箱、智能教育、智能家居、智能城市中使用全息2.0和全息3.0圖像。謝謝你。
敬請關注蓋世汽車專題“[蓋世直播] 2020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
https://auto.gasgoo.com/NewsTopic/262.html
近年來,互聯網汽車、AI汽車等概念異軍突起,產品中加入了大量智能功能。汽車智能化最重要的工程就是處理人和車的關系。如何讓汽車與人類智能、流暢、安全、便捷地交流,形成舒適的用車體驗,是汽車設計師和智能科技公司面臨的難題。
8月11日下午,未來黑科技創始人兼CEO徐俊峰在第十二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汽車智能”分會場發表主題演講,對比了汽車行業和互聯網行業的差異以及交互技術的演變,并介紹了公司利用增強現實技術研發的智能平視顯示器,可以在基本不分散駕駛員注意力的情況下,提供出色的人機交互體驗,保證行車安全。
以下是徐俊峰演講的實錄,由《汽車商業評論》編輯,在此有刪節。
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我簡單介紹一下,我們是一家新的創業公司,名字叫未來黑科技。我們是中國工商系統唯一的黑科技公司。
因為我們總公司是一家跨界公司,我們有一半汽車人,一半互聯網人,還有一小群創新團隊在做基礎課題研究。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未來交通技術對我們汽車行業商業價值的影響。因為我個人想把公司打造成可持續發展的貝爾實驗室,所以我們公司成立了基礎創新實驗室。這個實驗室有很多有趣的技術,基本上很多技術都獲得了CES創新獎。
我們的創新團隊有17個人,占我們公司資源的20%左右,在國內外也申請了很多專利。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交互技術。2000年以前,最主要的技術展示室主要是模擬的,比如電子管技術,比如我們汽車行業的機械儀表。從2000年到現在,最近20年,主要是半導體技術。例如,基于TFT和單晶硅的顯示器已經應用于汽車工業。
近年來,世界上最昂貴的五家公司中的四家,蘋果,谷歌,臉書和微軟,都在推薦自己的增強現實平臺,他們似乎明白了一些事情。之后還有5G以上的技術,大概就是我們顯示技術發展的簡史,以及我對未來的設想。其實我們的TO C不錯,移動辦公類似于汽車技術,汽車行業有一個特殊性。剛才馬教授也說了,我們開車的時候,眼睛、大腦、手腳基本都在路上,所以有一個中間技術,所以我們公司的定位是在汽車領域,主要以抬頭顯示、增強現實、全息影像等技術為主。
正如剛才提到的,蘋果、微軟、谷歌和臉書近年來一直在增強增強現實,他們希望成為基于增強現實的下一代移動互聯網平臺。除了終端、網絡、云服務,還可以突破現實世界的壁壘,因此可以產生更多的用戶價值和場景,以及更具想象力的商業價值。
在這里面,我們的車載終端,當然奔馳和大眾也在嘗試做一些增強現實技術。然而,大多數行業巨頭,甚至互聯網公司,如百度、阿里和騰訊,仍在試圖用觸摸和中控產生的技術探索未來。
后面我簡單說一下我們公司的產品。它叫智能抬頭顯示器,不僅可以起到儀表的作用,還可以把我們智能車的信息推送到平臺上。這是一種增強現實技術,可以將畫面投射到很遠的地方,讓駕駛員專注于道路,看到虛擬場景與現實世界的融合。
比增強現實技術更強大的是,我們的智能平視顯示器會在駕駛時在駕駛員面前彈出各種畫面,可以與現實融合,擴展到整個屏幕。這是二維全息圖像,這是3D圖像,相當厲害。它可以立在墻上,呈現三維圖像。放在桌子上,或者放在地上,都可以變成城市、天壇、故宮,應用場景非常多樣。
回到我們的話題,我們車聯網行業的一個價值觀,為什么車聯網和互聯網公司差別這么大?這是他們的收盤價。全球最貴的互聯網公司和車企的數量和規模徹底碾壓了我們的汽車行業,包括一匹黑馬,特斯拉,最近兩年估值翻了好幾倍,從幾百億美元到超過福特和通用。黃色的是兩家尚未上市的獨角獸公司。他們只是創業公司,但也達到了1500-2000億美元。為什么差距這么大?這就是我們要分析的原因。
我們來看看移動互聯網和車聯網的這些數據。我現在有一個假設。我們先拋開廣義的車聯網,拋開服務,拋開馬教授剛才提到的智能服務甚至智能駕駛。我們只把它當成智能交互,因為它比手機好。
左邊是手機,右邊是智能駕駛艙內的智能交互。從用戶的角度來看,這是數據集成電路……最近被炒了。全球智能手機用戶有3.5億,我們的汽車包括商用車和乘用車的數量是14億+。用戶時長,美國智能手機用戶每天平均時長不超過3小時,美國手機為101分鐘。我們每年硬件終端的投入是5000億到6000億美元,汽車硬件的支出是幾萬億美元,因為產能比較高。我們用戶的畫像,手機基本都是印度和非洲的,從最窮到最富,汽車都是中等偏上。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的汽車工業也是網絡化的。數量、時長、用戶、投入都不比移動互聯網差,但是我們產出的結局并不是特別好。本質上跟我們的用戶和時間無關,而是我們跟用戶在一起的時間,跟我們所謂的智能汽車互動的時間,就是我跟它互動的時間有多少,我們對這輛車的關注度有多少。所以我們現在的智能網聯汽車的智能交互是有問題的。
進一步分析,互聯網是我們電腦和互聯網的產物。說到移動互聯網,加上無線通信,就變成了可以戴在手腕上的手機。幾個最有技術和資金的公司都想做基于增強現實的移動互聯網。當然,移動互聯網也延伸了車聯網的一個產品。
為了更好的理解,我們來分析一下交互技術。計算機中最早的交互技術是什么?最早是鍵盤和黑白屏。無法使用移動互聯網、觀看視頻或瀏覽網頁。鍵盤加上大彩屏,再加上Windows,成就了我們的互聯網行業。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習慣性地使用一個鼠標手寫筆和各種窗口。然后就不行了,直到喬布斯用了電容屏觸控的iOS,接著是安卓,成就了我們移動互聯網的整個生態,所以這個交互技術應該是很重要的。其實手機早就有了,電腦也早就有了。但是為什么互聯網沒有出現呢?其實交互技術很重要。
那么在車聯網時代,我們再想想,似曾相識。始作俑者是誰?可以說是特斯拉。我們嘗試用Windows做手機,我們嘗試用Android和觸摸屏做汽車。其實是不對的。你會發現這并不聰明。再往上,增強現實互聯網,公司還在基于iOS和Windows修修補補。在增強現實車聯網中,我們需要新的顯示技術和輸入技術。
我個人的觀點,我把所有的技術都集合在一起,和汽車有關的,和我們狹義上的汽車相連的,L3之前的智能駕駛艙,然后是我們的自動駕駛技術。他們都經歷了前幾年的繁榮和泡沫破裂,現在都在慢慢成長。這兩種趨勢正好是趨同的,所以正好存在于同一個歷史時期,所以我們認為增強現實技術可能會對我們下一步的汽車交互技術產生很大的影響。
橫坐標是我們駕駛的智能。從L0到L5,縱坐標是交互智能。橫坐標是從左到右,從大腦、眼睛、手、腳,都在注意開車,直到最右邊,大腦才能完全休息,這是注意力的問題。這里我提出一個注意力剩余的概念,總注意力減去我們做某件事需要的注意力,剩下的就叫注意力剩余。我們的注意力剩余可以產生價值,可以和一些服務商進行交換。
所以在互聯網行業,我們的軟件通常是免費的。當我們免費獲得這些軟件時,我們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與這個軟件進行交互,以獲得它的服務。所以本質上,互聯網公司,或者說移動互聯網公司,只是把我們的注意力換成了看似免費的軟件和服務。
我們再來看看汽車行業。最近特別火的一個說法是軟件定義汽車。但其實在互聯網行業,這是一個很土的概念,是上個世紀的概念。大家都是靠賣軟件賺錢,想出來的是金山霸和瑞星殺軟件,后來都沒了。現在這些公司都沒了,微軟還在,叫新微軟。他們都做一些基于數據的流量服務,比如排名靠前的公司……世界上,谷歌,新微軟,蘋果。幾乎沒有公司賣軟件服務,微軟也不是完全免費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很想產生巨大的商業價值,撬動行業生態,卻要用免費的服務來換取人們的關注。這是無國界的。
我們再來看看縱坐標。在L3之前,我們的注意力不夠,因為我們的視線仍然在正前方。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認為我們所有的大屏幕其實都是不科學的。如果我們想經常與汽車互動,我們數萬億美元的固定資產和硬件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安卓系統,高性能CPU,GPU沒用,90%都浪費了。
如果我把這個屏幕移到前面,可能會有更大的問題。L3之后,我們的注意力就足夠了。這時候我們就想,如果用增強現實技術,真的是一個大屏幕來和環境交互,有點像蘋果、微軟、臉書想做的事情。當人、車、虛擬環境融合在一起,就會產生更大的用戶價值,會有更多的商業模式出來。
我們來總結一個痛點。L1和L2汽車的人機交互是個瓶頸,浪費了我們的智能配置,浪費了很多,一年幾萬億。這是它的痛點之一。在L3和L4,有兩個痛點。一是信任危機。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會對自動駕駛產生信任危機。
其實這個時候我們的車主都是有錢有閑的,注意力非常充沛。基于此,我們的四款產品剛好覆蓋,智能設計解決交互產品問題,不浪費車內配置,增強現實技術,可以做一些現實生活的融合,可以做一個新的基于不同場景、不同地點、不同時間、不同汽車、不同用戶的用戶價值發現和商業模式。
當然,全景顯示更是如此。此外,我們還關注智能網關。我們在智能音箱、智能教育、智能家居、智能城市中使用全息2.0和全息3.0圖像。謝謝你。
敬請關注蓋世汽車專題“[蓋世直播] 2020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
https://auto.gasgoo.com/NewsTopic/262.html
8月1113日,以“冬芽“為主題的第12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在武漢舉行。為期3天的會議期間,眾多重量級汽車行業人士圍繞著23個討論議題進行演講與對話。
1900/1/1 0:00:00“今年開始,進口車業務將是現代汽車在中國業務的一個新篇章。
1900/1/1 0:00:00網易汽車8月12日報道現代汽車集團與安波福公司共同組建的自動駕駛合資公司正式公布了其公司及品牌名字:Motional。
1900/1/1 0:00:00曾毓群指出,油電平價時代即將到來,2020年之前,油電價差下,新能源運營車輛全生命周期經濟性已全面超越燃油車,隨著EV成本逐年下降,2025年有望實現無補貼首購平價。
1900/1/1 0:00:00通用遭遇重磅人士動蕩。現任首席財務官蒂芙雅蘇亞德瓦拉將離開公司,轉投舊金山的在線支付公司Stripe出任其首席財務官。
1900/1/1 0:00:00安進表示,我們要開拓創新,牢牢把握消費升級和市場年輕化趨勢,主動擁抱互聯網,著力提升互聯網思維能力,加快轉型升級。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