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按下暫停鍵的中國汽車產業,正逐漸重啟。“從國家各項政策的準備和汽車行業的努力來看,汽車產銷有可能恢復到去年同期,甚至高于去年同期。”3月27日,對于今年整體車市走勢的判斷,(以下簡稱“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傅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但今年一季度或上半年彌補虧損的難度極大,國際疫情蔓延對國內生產和銷售的影響也存在不確定性。”2019年,中國汽車工業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告別高速增長的青春期,向逐漸穩定的成熟期過渡。在此背景下,如何進一步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健康穩定發展,成為包括中汽協在內的行業組織面臨的重要課題。顯然,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中國汽車市場的下滑趨勢雪上加霜。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快速反應汽車行業的真實情況?如何為行業企業提供服務和支持?如何有效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去年5月初履新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經歷了持續下滑、艱難調整、剛剛企穩回升的過程,隨后又遭遇了疫情的重大沖擊。履新不到一年的傅和他領導的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疫情開始以來,中汽協持續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專項調查,始終與核心會員企業保持密切溝通。在詳細調研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截至3月18日,中汽協已先后提出14條促進汽車產業增長的建議并提交相關主管部門,涉及盡快出臺政策激發消費潛力、適當調整和暫緩部分政策法規的實施、繼續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培育汽車特色消費、促進汽車市場不斷擴大等。14條具體建議擊中了行業的重點和痛點,包括:建議在限購區域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額度,已實施汽車限購的城市加快放松限購。廣州、深圳、貴陽新政出臺后,建議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地積極跟進,放開限購額度,包括有條件解禁新能源汽車;建議將個人購車支出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建議調整小排量(1.6L及以下)乘用車購置稅稅率;建議適當調整2020年企業“雙積分”考核要求,提高政策可操作性;建議暫緩實施國六PN限值、達標車輛ETC等標準;建議優化延續新能源補貼政策等等。“疫情期間,協會與工信部、發改委、商務部等部門保持密切聯系,推動疫情防控和復工工作,成效明顯;同時反映特殊時期企業和行業的訴求和呼聲,做好企業與政府的協調溝通。”傅馮冰強調道。就在傅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幾天后,汽車行業的重要利好政策浮出水面。3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為促進汽車消費,將在新能源汽車購買、貨車以舊換新和二手車銷售三個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和資金鼓勵。具體來看,在新能源汽車方面,購車補貼和免征購置稅延長兩年。卡車以舊換新方面,中央財政將以獎代補,支持京津冀等重點地區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的柴油卡車。二手車方面,2023年5月1日至年底按銷售額的0.5%征收增值稅。毫無疑問,3月31日出臺的中央層面政策迅速“秒殺”了此前各地的刺激政策。這一重磅利好新能源和二手車的政策,無疑將刺激下半年的乘用車消費。事實上,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的走勢與政策密不可分。富認為,拯救汽車市場已經在業內達成共識。在制定促進汽車產業發展的國家或地方政策時,應做到以下“四個協調”:中央與地方政策的協調、促進復產與啟動消費端的協調、國內與國際的協調、短期政策與長期政策的協調。政策的制定和實施要做好“四個協調”《21世紀經濟報道》(以下簡稱《21世紀》):目前汽車企業復工復產情況如何?疫情對3月份的車市有什么影響?付:2018年下半年車市開始下滑,2019年上半年更嚴重。基于全行業的努力和政府各方面的協調,去年年底,中汽協預測2020年汽車市場可能基本企穩,同比增長預計在正負2%的范圍內。但受春節假期和疫情影響,1月份表現尚可,2月份表現最差。關于復工復產,從2月3日開始,中汽協就一直在和國家行業管理部門、工信部、發改委一起推動復工復產。目前效果還不錯,復工率達到了90%以上。最初的回收率很低。雖然復工了,但是由于產業鏈、物流、碼頭等問題,產量比較少。3月下旬復產效果逐漸明顯。到今天最高日產量接近7萬輛,相當于去年的日均,但這個數字還在波動。21世紀:你對今年疫情對整體車市的影響有什么判斷?傅:我經常用夏收來形容汽車銷售的尾聲。當某一個月出現問題的時候,后面再想辦法補缺其實是很難的。這是市場終結的基本規律。消費停滯一段時間后,會出現小春現象。疫情過后可能會有一部分人急需買車,但是要彌補之前的損失,比如一季度甚至上半年,是極其困難的。此外,國際疫情的蔓延將如何影響國內生產和銷售也存在不確定性。如果只是受國內因素的影響,我認為下半年汽車行業恢復到去年同期應該沒有問題,但仍然難以彌補一季度和上半年的虧損。從國家各項政策的準備(可能在4、5月份出臺)和汽車行業的努力來看,產銷有可能……下半年可以恢復到去年同期,甚至高于去年同期,但不太可能彌補前期的虧損。21世紀:據悉,中汽協發布了14條促進汽車產業增長的建議,非常具體有力。對整個行業的引領作用是什么?佛山、廣州等地已經出臺了一些救市政策,北京也在醞釀。政策出臺應遵循哪些原則?傅:中汽協提出的一系列建議,其實是基于春節以來國家部委應對疫情的措施,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以及企業反映的訴求。大部分已經和政府相關部門進行了充分的溝通。客觀地說,目前不存在刺激政策是否過度的問題。而是用一些政策來解決短期問題和一些長期問題,協調解決長期問題和短期矛盾,讓行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要注意中央和地方政策的協調,復工復產的推進,國內國際政策的協調,短期政策和長期政策的協調。21世紀:面對現在的發展,國六標準的實施會推遲嗎?企業的聲音是什么?傅:汽車行業在2018年下半年開始下滑。2019年上半年,部分地區國五國六開始切換。這個開關增加了企業各方面的負擔,效果很不好。許多企業在汽車下行過程中未能及時調整產量和銷量,導致去年5、6月份大量產品降價銷售,給企業和國家造成很大損失。這是一個特殊的事件。面對汽車不景氣,我們實施了一個超前的法規,去年對汽車行業影響很大。今年的切換要求包括新一輪顆粒物排放PN限值新標準,汽車行業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一些企業反映,由于疫情的影響,一些實驗和認證無法按計劃完成,正常的生產節奏和銷售計劃受到了影響。如果7月份實施切換,情況會更糟。因此,中汽協建議給予庫存銷售過渡期,并適當推遲PN限制的實施。這是疫情下的特殊需求,并不是反對執行這一政策。我們應該客觀看待這個問題,避免去年部分地區五國六交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的意見得到了各大部門的理解和支持,據說正在制定政策,很快就會有明確的說法。21世紀:協會對新能源補貼政策有什么建議?傅: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補貼的下降可能會導致企業的銷量明顯下降,而維持其原有的銷量實際上是要靠補貼來發揮一定的作用。除了補貼,企業經營的平衡也很重要,包括傳統汽車的產銷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結構。面對問題,要快速反應,快速出臺政策,給予適當的調整和支持。總的來說,要抓住機遇,積極解決發展過程中的矛盾。企業和政府共同努力,最終將新能源汽車推向市場。限購應終結21世紀:3月24日,商務部網站發布消息稱,北京正在研究制定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上半年發布了10多萬個新能源汽車指標,但后來都被刪除了。這一行為導致當天汽車新能源股大漲。……你覺得呢?傅:可能是沒有想好,拿回去進一步研究,但是我覺得現在國家和地方政府都在積極研究,這是一件好事。21世紀:你如何看待限購放松管制?付:最初的限購是因為汽車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建設和管理的不足。當時北京率先實施限購,全國多個城市紛紛效仿。但是現在來看,這是一個比較簡單的解決方案。車多了就限行,路擠了就限行。但這十年來,我們的城市建設和道路建設在不斷完善和優化,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興起,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的完善,依靠管理的提升,可以適度緩解交通擁堵。從汽車行業來看,應該積極推動放松限購。關于交通限行,可以根據交通壓力協調管理,提高效率,對重點區域進行一定的限制。關于限購,很多基于智慧城市模式的交通管理水平已經大大提高,限購應該結束了。21世紀:2月10日,工信部發布《關于修改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規定的決定(征求意見稿)》。修改《準入條例》的目的是什么?「新規」會給行業和企業帶來哪些變化?傅:第一,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隨著市場容量的擴大,各種新問題會逐漸凸顯。加快解決這些矛盾是非常正常的。第二,原來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主要是從控制企業投資和產能的角度出發。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政策的修訂更加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更有利于與國際接軌,有利于一個行業按照市場規律發展。這是一個積極的舉措,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21世紀:2月24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11個國家部委聯合發布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會對行業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傅:首先,明確戰略意義。從2000年開始,國家一直倡導產業要創新引領,汽車行業也面臨轉型。我們首先捕捉到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轉型方向。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和汽車的融合,智能汽車的概念從2014、2015年開始逐漸形成,并引起了全球的關注。智能汽車是一個新的戰略轉型方向,也是我們未來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建設的一個發展方向。第二,智能汽車是一個多方面跨界融合發展的龐大系統工程。應積極推動技術創新、標準和法規,特別是爭取法律法規層面的標準話語權,引領世界智能汽車發展。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機遇。《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中描述了政府、企業和監管行業的任務,這將對下一步汽車行業變革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21世紀:3月9日,工信部官網公示了自動駕駛自動化分類推薦性國家標準草案。能否評價一下這個標準在行業中的作用?傅:我認為統一標準對于規范和引導技術創新,規范行業市場化具有重要意義。但標準的未來還是會隨著市場的發展接受市場的檢驗,從而不斷完善。《21世紀》:到目前為止,為了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面對如此突發的情況,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做了哪些工作……作為疫情?傅:中汽協的宗旨是在汽車強國戰略的指引下,促進汽車工業健康持續發展。在汽車產業升級轉型的新時代,中汽協發揮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既要與企業深度融合,真實反映行業訴求,又要認真學習貫徹中央的大政方針,特別是與汽車相關的政策。疫情期間,協會與工信部、發改委、商務部等部門保持密切聯系,推動疫情防控和復工工作,成效明顯;同時,反映特殊時期企業和行業的訴求和呼聲,做好企業與政府的協調溝通;此外,協會也在及時發出行業聲音,積極傳遞正能量,提振汽車行業信心,也在向社會呈現汽車行業企業的社會責任,為國家多做貢獻。21世紀:中汽協的下一個重點會是什么?傅:今年中汽協將會同政府和企業共同編制下一個五年規劃和汽車工業五到十年的中長期規劃。我們將對未來5到10年甚至更長時間內汽車產業的市場、環境、政策進行全面的描述,供政府和汽車產業參考,以便在未來建設汽車強國的過程中,政府的政策與企業的戰略發展有效協調,順利推進。因疫情按下暫停鍵的中國汽車產業,正逐漸重啟。“從國家各項政策的準備和汽車行業的努力來看,汽車產銷有可能恢復到去年同期,甚至高于去年同期。”3月27日,對于今年整體車市走勢的判斷,(以下簡稱“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傅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但今年一季度或上半年彌補虧損的難度極大,國際疫情蔓延對國內生產和銷售的影響也存在不確定性。”2019年,中國汽車工業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告別高速增長的青春期,向逐漸穩定的成熟期過渡。在此背景下,如何進一步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健康穩定發展,成為包括中汽協在內的行業組織面臨的重要課題。顯然,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中國汽車市場的下滑趨勢雪上加霜。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快速反應汽車行業的真實情況?如何為行業企業提供服務和支持?如何有效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去年5月初履新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經歷了持續下滑、艱難調整、剛剛企穩回升的過程,隨后又遭遇了疫情的重大沖擊。履新不到一年的傅和他領導的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疫情開始以來,中汽協持續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專項調查,始終與核心會員企業保持密切溝通。在詳細調研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截至3月18日,中汽協已先后提出14條促進汽車產業增長的建議并提交相關主管部門,涉及盡快出臺政策激發消費潛力、適當調整和暫緩部分政策法規的實施、繼續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培育汽車特色消費、促進汽車市場不斷擴大等。14條具體建議擊中了行業的重點和痛點,包括:建議在限購區域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額度,已實施汽車限購的城市加快放松限購。廣州、深圳、貴陽新政出臺后,建議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地積極跟進,放開限購額度,包括有條件解禁新能源汽車;建議將個人購車支出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建議調整小排量(1.6L及以下)乘用車購置稅稅率;建議適當調整2020年企業“雙積分”考核要求,提高政策可操作性;建議暫緩實施國六PN限值、達標車輛ETC等標準;建議優化延續新能源補貼政策等等。“疫情期間,協會與工信部、發改委、商務部等部門保持密切聯系,推動疫情防控和復工工作,成效明顯;同時反映特殊時期企業和行業的訴求和呼聲,做好企業與政府的協調溝通。”傅馮冰強調道。就在傅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幾天后,汽車行業的重要利好政策浮出水面。3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為促進汽車消費,將在新能源汽車購買、貨車以舊換新和二手車銷售三個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和資金鼓勵。具體來看,在新能源汽車方面,購車補貼和免征購置稅延長兩年。卡車以舊換新方面,中央財政將以獎代補,支持京津冀等重點地區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的柴油卡車。二手車方面,2023年5月1日至年底按銷售額的0.5%征收增值稅。毫無疑問,3月31日出臺的中央層面政策迅速“秒殺”了此前各地的刺激政策。這一重磅利好新能源和二手車的政策,無疑將刺激下半年的乘用車消費。事實上,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的走勢與政策密不可分。富認為,拯救汽車市場已經在業內達成共識。在制定促進汽車產業發展的國家或地方政策時,應做到以下“四個協調”:中央與地方政策的協調、促進復產與啟動消費端的協調、國內與國際的協調、短期政策與長期政策的協調。政策的制定和實施要做好“四個協調”《21世紀經濟報道》(以下簡稱《21世紀》):目前汽車企業復工復產情況如何?疫情對3月份的車市有什么影響?付:2018年下半年車市開始下滑,2019年上半年更嚴重。基于全行業的努力和政府各方面的協調,去年年底,中汽協預測2020年汽車市場可能基本企穩,同比增長預計在正負2%的范圍內。但受春節假期和疫情影響,1月份表現尚可,2月份表現最差。關于復工復產,從2月3日開始,中汽協就一直在和國家行業管理部門、工信部、發改委一起推動復工復產。目前效果還不錯,復工率達到了90%以上。最初的回收率很低。雖然復工了,但是由于產業鏈、物流、碼頭等問題,產量比較少。3月下旬復產效果逐漸明顯。到今天最高日產量接近7萬輛,相當于去年的日均,但這個數字還在波動。21世紀:你對今年疫情對整體車市的影響有什么判斷?傅:我經常用夏收來形容汽車銷售的尾聲。當某一個月出現問題的時候,后面再想辦法補缺其實是很難的。這是市場終結的基本規律。消費停滯一段時間后,會出現小春現象。疫情過后可能會有一部分人急需買車,但是要彌補之前的損失,比如一季度甚至上半年,是極其困難的。此外,國際疫情的蔓延將如何影響國內生產和銷售也存在不確定性。如果只是受國內因素的影響,我認為下半年汽車行業恢復到去年同期應該沒有問題,但仍然難以彌補一季度和上半年的虧損。從國家各項政策的準備(可能在4、5月份出臺)和汽車行業的努力來看,產銷有可能……下半年可以恢復到去年同期,甚至高于去年同期,但不太可能彌補前期的虧損。21世紀:據悉,中汽協發布了14條促進汽車產業增長的建議,非常具體有力。對整個行業的引領作用是什么?佛山、廣州等地已經出臺了一些救市政策,北京也在醞釀。政策出臺應遵循哪些原則?傅:中汽協提出的一系列建議,其實是基于春節以來國家部委應對疫情的措施,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以及企業反映的訴求。大部分已經和政府相關部門進行了充分的溝通。客觀地說,目前不存在刺激政策是否過度的問題。而是用一些政策來解決短期問題和一些長期問題,協調解決長期問題和短期矛盾,讓行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要注意中央和地方政策的協調,復工復產的推進,國內國際政策的協調,短期政策和長期政策的協調。21世紀:面對現在的發展,國六標準的實施會推遲嗎?企業的聲音是什么?傅:汽車行業在2018年下半年開始下滑。2019年上半年,部分地區國五國六開始切換。這個開關增加了企業各方面的負擔,效果很不好。許多企業在汽車下行過程中未能及時調整產量和銷量,導致去年5、6月份大量產品降價銷售,給企業和國家造成很大損失。這是一個特殊的事件。面對汽車不景氣,我們實施了一個超前的法規,去年對汽車行業影響很大。今年的切換要求包括新一輪顆粒物排放PN限值新標準,汽車行業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一些企業反映,由于疫情的影響,一些實驗和認證無法按計劃完成,正常的生產節奏和銷售計劃受到了影響。如果7月份實施切換,情況會更糟。因此,中汽協建議給予庫存銷售過渡期,并適當推遲PN限制的實施。這是疫情下的特殊需求,并不是反對執行這一政策。我們應該客觀看待這個問題,避免去年部分地區五國六交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的意見得到了各大部門的理解和支持,據說正在制定政策,很快就會有明確的說法。21世紀:協會對新能源補貼政策有什么建議?傅: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補貼的下降可能會導致企業的銷量明顯下降,而維持其原有的銷量實際上是要靠補貼來發揮一定的作用。除了補貼,企業經營的平衡也很重要,包括傳統汽車的產銷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結構。面對問題,要快速反應,快速出臺政策,給予適當的調整和支持。總的來說,要抓住機遇,積極解決發展過程中的矛盾。企業和政府共同努力,最終將新能源汽車推向市場。限購應終結21世紀:3月24日,商務部網站發布消息稱,北京正在研究制定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上半年發布了10多萬個新能源汽車指標,但后來都被刪除了。這一行為導致當天汽車新能源股大漲。……你覺得呢?傅:可能是沒有想好,拿回去進一步研究,但是我覺得現在國家和地方政府都在積極研究,這是一件好事。21世紀:你如何看待限購放松管制?付:最初的限購是因為汽車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建設和管理的不足。當時北京率先實施限購,全國多個城市紛紛效仿。但是現在來看,這是一個比較簡單的解決方案。車多了就限行,路擠了就限行。但這十年來,我們的城市建設和道路建設在不斷完善和優化,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興起,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的完善,依靠管理的提升,可以適度緩解交通擁堵。從汽車行業來看,應該積極推動放松限購。關于交通限行,可以根據交通壓力協調管理,提高效率,對重點區域進行一定的限制。關于限購,很多基于智慧城市模式的交通管理水平已經大大提高,限購應該結束了。21世紀:2月10日,工信部發布《關于修改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規定的決定(征求意見稿)》。修改《準入條例》的目的是什么?「新規」會給行業和企業帶來哪些變化?傅:第一,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隨著市場容量的擴大,各種新問題會逐漸凸顯。加快解決這些矛盾是非常正常的。第二,原來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主要是從控制企業投資和產能的角度出發。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政策的修訂更加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更有利于與國際接軌,有利于一個行業按照市場規律發展。這是一個積極的舉措,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21世紀:2月24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11個國家部委聯合發布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會對行業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傅:首先,明確戰略意義。從2000年開始,國家一直倡導產業要創新引領,汽車行業也面臨轉型。我們首先捕捉到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轉型方向。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和汽車的融合,智能汽車的概念從2014、2015年開始逐漸形成,并引起了全球的關注。智能汽車是一個新的戰略轉型方向,也是我們未來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建設的一個發展方向。第二,智能汽車是一個多方面跨界融合發展的龐大系統工程。應積極推動技術創新、標準和法規,特別是爭取法律法規層面的標準話語權,引領世界智能汽車發展。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機遇。《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中描述了政府、企業和監管行業的任務,這將對下一步汽車行業變革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21世紀:3月9日,工信部官網公示了自動駕駛自動化分類推薦性國家標準草案。能否評價一下這個標準在行業中的作用?傅:我認為統一標準對于規范和引導技術創新,規范行業市場化具有重要意義。但標準的未來還是會隨著市場的發展接受市場的檢驗,從而不斷完善。《21世紀》:到目前為止,為了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面對如此突發的情況,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做了哪些工作……作為疫情?傅:中汽協的宗旨是在汽車強國戰略的指引下,促進汽車工業健康持續發展。在汽車產業升級轉型的新時代,中汽協發揮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既要與企業深度融合,真實反映行業訴求,又要認真學習貫徹中央的大政方針,特別是與汽車相關的政策。疫情期間,協會與工信部、發改委、商務部等部門保持密切聯系,推動疫情防控和復工工作,成效明顯;同時,反映特殊時期企業和行業的訴求和呼聲,做好企業與政府的協調溝通;此外,協會也在及時發出行業聲音,積極傳遞正能量,提振汽車行業信心,也在向社會呈現汽車行業企業的社會責任,為國家多做貢獻。21世紀:中汽協的下一個重點會是什么?傅:今年中汽協將會同政府和企業共同編制下一個五年規劃和汽車工業五到十年的中長期規劃。我們將對未來5到10年甚至更長時間內汽車產業的市場、環境、政策進行全面的描述,供政府和汽車產業參考,以便在未來建設汽車強國的過程中,政府的政策與企業的戰略發展有效協調,順利推進。
據外媒報道,俄羅斯斯科爾科沃科技學院(Skoltech)能源科技(CEST)中心的研究人員基于鈦氟磷酸,創造了一種新型陰極材料,在放電電流很高時,該材料表現出優異的能量性能以及穩定的工作性能。
1900/1/1 0:00:004月3日,工信部發布《道路機動車輛產品準入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應用評估辦法(征求意見稿)》,意見稿指出,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因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
1900/1/1 0:00:004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關于修改《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的決定(征求意見稿)的通知。準入管理規定的修訂進一步降低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門檻。
1900/1/1 0:00:00(圖片來源:特斯拉官網)據外媒報道,三名特斯拉員工透露,該公司正遣散其位于美國的汽車和電池工廠的合同工。
1900/1/1 0:00:004月7日消息,據36氪消息,智能語音技術公司思必馳已于近日完成41億元E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國調國信智芯領投,北汽產投、中信金石等跟投。
1900/1/1 0:00:00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日前宣布,自2020年4月3日起,王勝利出任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大眾品牌執行總監,負責一汽大眾大眾品牌的營銷工作。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