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德國發力新能源汽車,中國是否會被超越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人們曾經以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可以戰無不勝。如今電棋浪潮已經到了中盤,以德國為首的歐洲國家突然加大了攻勢。德國汽車管理中心(CAM)的數據顯示,2019年德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50%,至10.9萬輛,增幅全球最高。相比之下,同期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下降4%,美國下降10%。2020年,德國的優勢將繼續擴大。德國機動車輛管理局(KBA)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份,在德國燃油車出現兩位數百分比下降的情況下,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繼續上升,分別實現了98.1%和75.8%的增長,使得2月份德國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141.4%,達到1.65萬輛,市場份額增至6.9%。根據麥肯錫的一份報告,大眾、寶馬和戴姆勒已經開始全面電動化,據預測,2020年,德國將生產超過100萬輛新能源汽車,到2021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170萬輛,超過中國市場。德國汽車制造商在全球電動汽車產量中的份額也將從2019年的18%增加到2024年的29%。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正遭受疫情和補貼下降的多重打擊。2月份遭遇“八連跌”,同比下降近70%,銷量僅為1.29萬輛。一直希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彎道超車的中國,有被超越的危險。

Volkswagen, BMW, Tesla, Aichi and Weilai

沃爾夫斯堡(Wolfsburg)汽車城來源:尺度沃爾夫斯堡覺醒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德國汽車市場仍將以燃油車為主,但新能源車的份額也將繼續擴大。去年11月,德國政府宣布將電動汽車補貼政策延長至2025年12月31日,補貼金額相應提高50%。在德國購買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消費者可以獲得最高6000歐元的補貼,部分二手電動汽車也可以享受補貼。這意味著在德國政府的大力補貼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在未來幾年內持續攀升。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公開向公眾承諾,2030年將有700萬至1000萬輛電動汽車上路,并建設100萬個公共充電樁。根據德國聯邦能源與水工業協會的最新評估,目前德國共有2.4萬個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比上一年增長近50%。嚴格的排放法規也迫使德國汽車公司銷售新能源汽車。歐盟排放新規要求2020年起生產的95%新車不得超過95g/km,到2021年覆蓋率達到100%,相當于百公里3.24L的燃油排放標準。如果不達標,每輛車每克罰款95歐元。這成了歐洲車企的噩夢。市場研究公司Jato dynamics預測,如果2021年不能達到碳排放要求,監管機構對歐洲車企的罰款金額可能會升至340億歐元。首當其沖的是大眾。根據市場研究公司PA咨詢公司做出的預測,2020年大眾汽車需要在歐盟支付的碳排放罰款可能達到45億歐元。如果說補貼和排放法規迫使德國車企開發新能源汽車,那么特斯拉的崛起讓大眾、寶馬等車企開始意識到必須開始布局電動化。“傳統汽車制造商的時代已經結束。我們缺少的是轉型必要時所需的勇氣和速度。”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在1月中旬的全球董事會上發表演講時羨慕地表示,汽車將成為最重要的移動智能終端。“如果我們看到這一點,我們也會理解為什么從分析師的角度來看,特斯拉如此有價值。”迪斯直接將大眾和特斯拉比作諾基亞和蘋果。幾年前,諾基亞在全球手機市場如日中天,號召力勝過大眾。它仍然無法阻止蘋果和安卓的崛起,并迷失在str……gle。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去年12月,大眾調整了計劃。根據最新計劃,大眾汽車集團將在2020年至2024年間在混合動力、電動出行和數字化方面投資600億歐元。計劃到2029年推出75款純電動汽車和60款混合動力汽車,累計銷量預計分別達到2600萬輛和600萬輛。

Volkswagen, BMW, Tesla, Aichi and Weilai

大眾ID.4來源:大眾官網這意味著到2030年,大眾集團銷售的每三輛汽車中就有一輛是純電動汽車。大眾品牌首席運營官布蘭塔·萊斯特(Bulanta Lester)曾夸口說,大眾將發動汽車史上最大規模的電動攻勢。作為汽車之鄉,在電動化道路上覺醒的德國并不只有大眾。奔馳全球總裁康宋林表示,到2022年,奔馳在歐洲的汽車生產將實現碳中和,德國幾乎所有工廠都將使用100%來自可再生資源的電力。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將占新增乘用車銷量的一半以上。寶馬也有自己的新能源汽車規劃。寶馬集團董事長戚普策表示,2021年寶馬在歐洲銷售的新車中,25%將是新能源汽車,2025年達到三分之一,2030年達到50%。嚴格的排放政策,大量的補貼,以及車企向電動化轉型的努力,德國電動車市場在“威逼利誘”下開始蓬勃發展。如果再把目光放在電動汽車產業鏈上,就會發現德國從電池企業到材料供應商都在加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培育。更有甚者,特斯拉超級工廠正在德國柏林拔地而起。對比《與狼共舞》和德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已經過了高速增長期。早在2009年,中國汽車市場就希望在新能源汽車的彎道超車。在該政策下,中國在2015年成為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包括吉利、長城、長安在內的傳統車企開始陸續涉足新能源汽車品牌,也催生了蔚來、小鵬、拜騰等一批造車新勢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已經走了10年,最大的成就是實踐證明我們的技術路線是可行的,是全球認可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表示,這為中國留下了非常寶貴的10年窗口期,贏得了一些換道的先發效應。然而,隨著補貼的下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失去了最大的驅動力。尤其是在疫情影響下,銷量遭遇“八連跌”。很多憑借政策紅利較早進入市場的新勢力品牌已經被擠壓在市場邊緣。

Volkswagen, BMW, Tesla, Aichi and Weilai

蔚來ES8來源:蔚來汽車如今,德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炙手可熱。10年來,中國耗資千億培育的新能源汽車先發優勢和窗口期正在快速萎縮。如何保持先發優勢,是中國必須面對的命題。政府一直是重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黃金十年”的第一推動力。即使對于德國市場,“胡蘿卜加大棒”政策也是德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原因。在后補貼時代,包括陳清在內的許多專家都強調了政府的重要性,并很好地延續了相關政策。北汽集團總經理張希勇表示,國家應繼續發揮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引導作用,政策制定的科學性和連續性可進一步加強,如盡快出臺無補貼扶持政策,提高“雙積分”政策的實施效率。“雙積分”政策被很多人視為后補貼時代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曾表示,“雙積分”政策需要重組技術指標,強化科學、便捷、穩定的交易機制,并允許結轉。秘書長兼首席專家張永偉認為……中國電動汽車100委員會t,中國應參考美國加州的ZEV政策,盡快出臺經濟懲罰措施,設立國家級新能源汽車積分存儲基金,實時調節積分供給平衡。一味的通過政策扶持,顯然無法讓新能源汽車長期發展。汽車行業分析師泠然告訴未來汽車日報,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真正挑戰是轉型的壓力。隨著德國車企向電動化轉型,中國車企如何在這一波變革中建立自己的技術和品牌優勢,是成功的關鍵。然而,德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蓬勃發展的同時,也為期待全球化的中國車企提供了新的機遇,即深入沃爾夫斯堡,與狼共舞。據《日本經濟新聞》近日報道,隨著PSA收購德國歐寶,R&D中心將有2000人失業,而吉利和奇瑞將在歐寶德國勞恩海姆總部附近設立“基地”,爭奪下崗工程師和其他員工。兩家公司的R&D中心就在隔壁。新勢力品牌巴頓和愛知也表現出“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相繼宣布在歐洲的進展,而愛知汽車則直接在德國發布U5。愛知品牌副總裁金鑫對未來汽車日報表示,德國作為汽車之鄉,如果能贏得德國用戶的認可,會更有說服力。百年之后,汽車制造業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新四化浪潮讓中國汽車企業與跨國巨頭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中國比任何國家都更迫切需要大幅度改變能源結構,提高交通效率,以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這場汽車顛覆性變革所涉及的互聯網、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共享出行、5G通信等,基本處于世界第一梯隊。如果把握得好,我們可能會成為贏家。”陳清泰說。人們曾經以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可以戰無不勝。如今電棋浪潮已經到了中盤,以德國為首的歐洲國家突然加大了攻勢。德國汽車管理中心(CAM)的數據顯示,2019年德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50%,至10.9萬輛,增幅全球最高。相比之下,同期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下降4%,美國下降10%。2020年,德國的優勢將繼續擴大。德國機動車輛管理局(KBA)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份,在德國燃油車出現兩位數百分比下降的情況下,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繼續上升,分別實現了98.1%和75.8%的增長,使得2月份德國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141.4%,達到1.65萬輛,市場份額增至6.9%。根據麥肯錫的一份報告,大眾、寶馬和戴姆勒已經開始全面電動化,據預測,2020年,德國將生產超過100萬輛新能源汽車,到2021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170萬輛,超過中國市場。德國汽車制造商在全球電動汽車產量中的份額也將從2019年的18%增加到2024年的29%。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正遭受疫情和補貼下降的多重打擊。2月份遭遇“八連跌”,同比下降近70%,銷量僅為1.29萬輛。一直希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彎道超車的中國,有被超越的危險。

Volkswagen, BMW, Tesla, Aichi and Weilai

沃爾夫斯堡(Wolfsburg)汽車城來源:尺度沃爾夫斯堡覺醒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德國汽車市場仍將以燃油車為主,但新能源車的份額也將繼續擴大。去年11月,德國政府宣布將電動汽車補貼政策延長至2025年12月31日,補貼金額相應提高50%。在德國購買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消費者可以獲得最高6000歐元的補貼,部分二手電動汽車也可以享受補貼。這意味著……在德國政府的大力補貼下,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繼續上升。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公開向公眾承諾,2030年將有700萬至1000萬輛電動汽車上路,并建設100萬個公共充電樁。根據德國聯邦能源與水工業協會的最新評估,目前德國共有2.4萬個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比上一年增長近50%。嚴格的排放法規也迫使德國汽車公司銷售新能源汽車。歐盟排放新規要求2020年起生產的95%新車不得超過95g/km,到2021年覆蓋率達到100%,相當于百公里3.24L的燃油排放標準。如果不達標,每輛車每克罰款95歐元。這成了歐洲車企的噩夢。市場研究公司Jato dynamics預測,如果2021年不能達到碳排放要求,監管機構對歐洲車企的罰款金額可能會升至340億歐元。首當其沖的是大眾。根據市場研究公司PA咨詢公司做出的預測,2020年大眾汽車需要在歐盟支付的碳排放罰款可能達到45億歐元。如果說補貼和排放法規迫使德國車企開發新能源汽車,那么特斯拉的崛起讓大眾、寶馬等車企開始意識到必須開始布局電動化。“傳統汽車制造商的時代已經結束。我們缺少的是轉型必要時所需的勇氣和速度。”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在1月中旬的全球董事會上發表演講時羨慕地表示,汽車將成為最重要的移動智能終端。“如果我們看到這一點,我們也會理解為什么從分析師的角度來看,特斯拉如此有價值。”迪斯直接將大眾和特斯拉比作諾基亞和蘋果。幾年前,諾基亞在全球手機市場如日中天,號召力勝過大眾。它仍然無法阻止蘋果和安卓的崛起,并在斗爭中失利。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去年12月,大眾調整了計劃。根據最新計劃,大眾汽車集團將在2020年至2024年間在混合動力、電動出行和數字化方面投資600億歐元。計劃到2029年推出75款純電動汽車和60款混合動力汽車,累計銷量預計分別達到2600萬輛和600萬輛。

Volkswagen, BMW, Tesla, Aichi and Weilai

大眾ID.4來源:大眾官網這意味著到2030年,大眾集團銷售的每三輛汽車中就有一輛是純電動汽車。大眾品牌首席運營官布蘭塔·萊斯特(Bulanta Lester)曾夸口說,大眾將發動汽車史上最大規模的電動攻勢。作為汽車之鄉,在電動化道路上覺醒的德國并不只有大眾。奔馳全球總裁康宋林表示,到2022年,奔馳在歐洲的汽車生產將實現碳中和,德國幾乎所有工廠都將使用100%來自可再生資源的電力。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將占新增乘用車銷量的一半以上。寶馬也有自己的新能源汽車規劃。寶馬集團董事長戚普策表示,2021年寶馬在歐洲銷售的新車中,25%將是新能源汽車,2025年達到三分之一,2030年達到50%。嚴格的排放政策,大量的補貼,以及車企向電動化轉型的努力,德國電動車市場在“威逼利誘”下開始蓬勃發展。如果再把目光放在電動汽車產業鏈上,就會發現德國從電池企業到材料供應商都在加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培育。更有甚者,特斯拉超級工廠正在德國柏林拔地而起。對比《與狼共舞》和德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已經過了高速增長期。早在2009年,中國汽車市場就希望在新能源汽車的彎道超車。在該政策下,中國在2015年成為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包括吉利、長城、長安在內的傳統車企開始陸續涉足新能源汽車品牌,也催生了蔚來、小鵬、拜騰等一批造車新勢力。“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已經走到了……10年了,最大的成就是實踐證明我們的技術路線是可行的,是全球認可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席陳清泰表示,這為中國留下了非常寶貴的10年窗口期,贏得了一些換道的先發效應。然而,隨著補貼的下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失去了最大的驅動力。尤其是在疫情影響下,銷量遭遇“八連跌”。很多憑借政策紅利較早進入市場的新勢力品牌已經被擠壓在市場邊緣。

Volkswagen, BMW, Tesla, Aichi and Weilai

蔚來ES8來源:蔚來汽車如今,德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炙手可熱。10年來,中國耗資千億培育的新能源汽車先發優勢和窗口期正在快速萎縮。如何保持先發優勢,是中國必須面對的命題。政府一直是重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黃金十年”的第一推動力。即使對于德國市場,“胡蘿卜加大棒”政策也是德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原因。在后補貼時代,包括陳清在內的許多專家都強調了政府的重要性,并很好地延續了相關政策。北汽集團總經理張希勇表示,國家應繼續發揮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引導作用,政策制定的科學性和連續性可進一步加強,如盡快出臺無補貼扶持政策,提高“雙積分”政策的實施效率。“雙積分”政策被很多人視為后補貼時代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曾表示,“雙積分”政策需要重組技術指標,強化科學、便捷、穩定的交易機制,并允許結轉。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秘書長、首席專家張永偉看來,我國應參考美國加州的ZEV政策,盡快出臺經濟懲罰措施,設立國家級新能源汽車積分存儲基金,實時調節積分供給平衡。一味的通過政策扶持,顯然無法讓新能源汽車長期發展。汽車行業分析師泠然告訴未來汽車日報,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真正挑戰是轉型的壓力。隨著德國車企向電動化轉型,中國車企如何在這一波變革中建立自己的技術和品牌優勢,是成功的關鍵。然而,德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蓬勃發展的同時,也為期待全球化的中國車企提供了新的機遇,即深入沃爾夫斯堡,與狼共舞。據《日本經濟新聞》近日報道,隨著PSA收購德國歐寶,R&D中心將有2000人失業,而吉利和奇瑞將在歐寶德國勞恩海姆總部附近設立“基地”,爭奪下崗工程師和其他員工。兩家公司的R&D中心就在隔壁。新勢力品牌巴頓和愛知也表現出“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相繼宣布在歐洲的進展,而愛知汽車則直接在德國發布U5。愛知品牌副總裁金鑫對未來汽車日報表示,德國作為汽車之鄉,如果能贏得德國用戶的認可,會更有說服力。百年之后,汽車制造業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新四化浪潮讓中國汽車企業與跨國巨頭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中國比任何國家都更迫切需要大幅度改變能源結構,提高交通效率,以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這場汽車顛覆性變革所涉及的互聯網、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共享出行、5G通信等,基本處于世界第一梯隊。如果把握得好,我們可能會成為贏家。”陳清泰說。

標簽:大眾寶馬特斯拉愛馳蔚來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保修三包”不含蓄電池 北京朝陽法院提示新能源車雷區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在26日例行發布會上表示,鼓勵各地推出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等措施。

1900/1/1 0:00:00
PSA與法雷奧將幫助法國提升呼吸機產量

(圖片來源:PSA官網)據外媒報道,PSA集團和法雷奧將貢獻志愿工人、工廠以及技術專業知識,幫助法國增加國內呼吸機的產量,從而為新冠病感染者提供幫助。

1900/1/1 0:00:00
馬斯克不再嘴硬 工廠停產呼吸機免費送

據外媒報道,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Musk)周二稱,特斯拉公司擁有多余的呼吸機,且全部經過FDA(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認證,可以免費提供給有需要的醫院,

1900/1/1 0:00:00
欠薪半年,投訴無果,綠馳汽車的債誰來還?

曾經,高舉智能電動的新造車勢力,是汽車產業變革的時代焦點;如今來看,一些新勢力更像是扎進汽車行業的瘤,蠶食著汽車制造業的生氣。

1900/1/1 0:00:00
高級副總裁黃晨東去職,蔚來業務調整或為降本增效?

近期,多位車企高管離職引起媒體們的廣大關注。比如前兩天離開天際的原CMO向東平、離開小鵬汽車的原自動駕駛研發副總裁谷俊麗,前前后后,已經有5位高管離開了。

1900/1/1 0:00:00
北京奔馳新能源工廠具備EQS生產能力

北京奔馳順義新能源工廠已經投產,擴建改造工程也正在進行中,目前生產車型為國產EQC。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