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種觀點看待商業。
為什么我一定要去武漢?白犀牛的主要業務方向是無人駕駛,專注于端到端的即時配送。端到端即時配送是指外賣或日常生鮮、叮咚買菜等耗時半小時、一小時的配送模式。春節前后我國疫情形勢十分嚴峻。我們在想,有沒有機會在抗疫一線做一些物流配送?眾所周知,湖北很多人沒有復工,物流也受到影響。和湖北的防控指揮部溝通后,發現醫院有相應的需求,于是決定去醫院支援。在大約一周的時間里,我們已經解決了這件事。當公司員工聽到這個消息時,他們非常震驚。我感覺我的同事們會有一些興奮和恐懼。我們的車還在中關村環保園(自駕示范區)測試試運營。計劃今年在示范區實現常態化運行,2021年開始大規模復制。當我說我要去武漢時,有些同事不確定。在這么危險的地方做這么重要的事情,還是第一次。我們能做到嗎?但是我們對我們的技術有信心。我們團隊一直在北京運營,在其他地方部署無人車還是第一次。無人車每去一個新的地方,都需要構建一些場景,俗稱構建地圖和訓練數據,這是一個難點。這種流行病持續的時間還不知道。當然,無人車在前線越早起來越好。如果到了那里需要調整兩三個月,那就不值錢了。我和技術合伙人兼首席技術官夏添在自動駕駛行業工作了很長時間。我們有這個判斷,覺得我們的產品和技術可以在那里快速運行,點對點交付。但是目前自動駕駛技術還沒有成熟到可以走到哪里。肯定有它走不動的地方。我們做什么呢我們不能去武漢研發,那是笑話。你去之前必須做好去那里的所有技術準備。我們要的是用自動駕駛和遠程控制的結合。在大部分室外場景下,我們可以自動駕駛,在室內不適合自動駕駛的地方,可以遠程控制,需要有人根據周圍場景在后臺操作。我們團隊的主要核心能力在自動駕駛技術上。我和夏添是整個團隊中唯一有遠程經驗的人,所以我們必須做一些基本的技術準備,包括遠程數據傳輸和網絡連接。我們決定去武漢后,進行了一周的突擊研發,完善了遠程技術,實現了車在武漢,可以被北京的同事監控操作。目前很穩定,沒有問題。我們也想過,萬一網絡斷了或者攝像頭壞了怎么辦?這不像我們平時的研發和試運營。如果出了問題,工程師將不得不移動汽車,只是改變它。在武漢,車要進危險區,我們的人進不去。一旦它在危險區域出了問題,車就會停在那里。這是檢驗產品和技術穩定性最重要的地方,所以我們對汽車運行的每一個環節都準備了至少三個預案,保證汽車無論發生什么情況都能移動,最后時刻能自己跑出危險地帶。因為我們的車很重,推不動。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它和我們平時操作最大的區別就是真的完全交給現場使用,出了問題沒有維修的余地。為什么我一定要來武漢?就是考慮最壞的情況——如果無人車在危險區域出現問題,必須有人進去維護,那個人就是我。我有這個責任。
描述:朱磊和他的同事們在武漢光谷釋放醫院的安全區域,當時他們的防護服還沒到。在武漢光谷方倉醫院,第一個任務來了。從一開始就有去武漢unt的想法……2月13日,我不害怕,覺得沒問題。但是官方感染人數當天就爆了一萬多,武漢這幾天一直在增長。我有點忐忑和猶豫,但當時很多東西都準備好了,車輛,和政府對接,各種資源,人選也定下來了——我和兩個工程師,去的人越少越好。這個時候騎虎難下就有點難了。不過從2016年開始,我做無人車已經快五年了。我一直在想,如何讓無人車真正實現在社會上的價值。這次疫情,我覺得是無人車證明自己的時候了。那我就碰碰運氣。我也想了很久了。我去了以后真的管用嗎?怎么做?后來我想通了,一旦有大事發生,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志愿者來支持。打雜,送外賣,當司機,都是貢獻。只要能做出一點貢獻,僅此而已。我們去武漢有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是確保安全;第二,絕對不能添亂。我們租了一輛車,裝滿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物資,2月17日從北京出發,我們三個人一路開車到了武漢。平時1200多公里要開16-18個小時,現在路很空,開車不到13個小時。越接近武漢,我們越緊張。到了武漢,看到的是一座空城。當時才晚上六七點,就像半夜兩三點。那一刻我很不安。北京雖然也戴口罩,但是防護措施和武漢完全不一樣。在武漢,我們每天出門都要穿防護服。除了在酒店,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醫院。我們一天要擦n次酒精,一天要洗手n次。每個人都要走十幾步才能回到酒店。一兩天前我還完全不習慣。第一次穿防護服,第一次戴防護眼罩,第一次戴口罩。真的很難受。我的泳鏡充滿了氣息,第一次感覺離病這么近。兩輛無人車18日通過拖車抵達武漢。我們先去了武漢同濟光谷醫院,和醫院的后勤和后勤,包括醫生進行了溝通。無人車是一個新生事物。已知無人車可以從A點移動到B點,但是如何將車輛與醫院流程結合起來就比較復雜了。因為涉及到人工送東西,有各種責任,簽字,怎么走,很復雜。經過幾次溝通,我們只得到一個需求,就是運送垃圾。因為其他的物資要從地下的潔凈區運到危險區,我們的車在地下是沒有信號的,沒法遠程。但是,給無人車送垃圾的價值并沒有那么大。當時也沒有什么損失,因為剛到的時候,想著安全活著回去最重要。送垃圾就不用說了,連車都沒有,人還得安全回去。后來同濟醫院提出這輛車可能用在方倉醫院。19日,我們去了武漢光谷方倉醫院,這里曾經是光谷科技會展中心,可容納850名左右的患者,醫護人員總數近1500人。當時收容所醫院剛運營三天,醫院沒有現成的流程說無人車能做什么,我們就自己先想好了。車在醫院拐彎的時候,正好碰到一個負責給病人發中藥的醫生。有幾百袋中藥,很重,但沒人幫他從潔凈區送到危險區。即使有人幫忙,一個人一次背幾個包,還要在清潔區和危險區之間來回多次,而且在兩個區域之間來回需要非常復雜的消過程——多次脫衣服、換衣服、清洗,很費力氣,需要近半個小時才能完成。而且沒人有精力去做。而且中藥有時效性,必須在7天內喝完,否則就浪費了。他當時很擔心。他問,這車能送藥嗎?我們同意了。第一個任務來了——幫助醫生把中藥從干凈的地區運到危險的地區。我們的車載貨量在2立方米左右,單次運輸大概能支撐10-15人的運輸能力,所以一趟就運完了。病可能附著在無人車表面,但車輛不會生病。我們不想麻煩醫生問有沒有交通工具的需要。我們只是觀察運送的是什么物資,發現很多家屬每天都會給病人送物資,比如衣服,藥品。這些東西很難進入病人所在的危險區域。收容所醫院收治確診患者的地方被界定為危險區,入口處由警察把守。危險區和外圍安全區之間有一個很長的真空區,被視為隔離區。進入危險區域的每個人都必須穿戴齊全,包括雙層防護服、面罩、護目鏡等。防護服的接縫必須用膠帶密封。當你來到……,你得脫下所有設備,消后換上另一套防護服。這個過程非常非常復雜。并且為了安全起見,杜絕任何無關人員包括運輸人員進入危險區域。所以家屬送的物品是不送到危險區域的,除非進去的時候請保安或者護士幫忙。但是東西實在太多了,醫護人員都帶不進去。沒辦法了,保安就把包裹扔進了隔離區。他們把它扔得盡可能靠近里面,有人出來的時候幫他們拿進去。我們覺得沒有車做這個,就去和醫院溝通。說起來簡單,其實很復雜,比如車走哪條線,從潔凈區出來到危險區消,車在哪里充電,下雨怎么辦,雙方的東西怎么交接,丟了誰來負責,誰進誰出,誰拿出來。當初我們的車開始執行任務的時候,我們的防護服還沒有到,所以醫院很多區域我們都不方便去,只能遠遠的引導安全區域的安保人員,告訴他們怎么把東西放到車的固定位置。安裝后,無人車會自動行駛到危險區域,進入后會有專人對接并卸載車上的物品。之前醫院告訴我們,如果車開到危險區域,但是沒有很好的融入醫院的流程,或者找不到適用的地方,車就會被銷毀。醫院很謹慎,危險區域的物品都要銷毀。我們討論了非常詳細的消流程,可以保證車輛出來后這個事情可以解決。病可能附著在無人車表面,但車輛不會生病。留在車輛表面的病可以通過完善的消手段殺死。在從危險區返回安全區的途中,車輛應徹底消三次。醫院制定了專門的流程——離開危險區前全身徹底消,接近中間區前再徹底消一次,離開中間區接近安全區前再消一次。有醫院工作人員幫助消,保證車輛可以在安全區域和危險區域之間通行。因為無人車送貨已經成為光谷方倉醫院的常態流程,無人車可以送貨的消息發布后,很多患者家屬開始往這里送東西,無人車的需求每天都很頻繁。我認為通過無人車在安全區和危險區之間搭建這樣一座橋梁是非常必要的。醫院安全區的一名保安是志愿者。他的爺爺奶奶在這次疫情中去世了,所以他想志愿幫助更多的人。他希望阻止病,在面臨危險時幫助這些人,但現在我們的無人車可以站在他面前,為他面對危險,讓他在安全的區域工作。我覺得這就是我們無人車參與這次疫情的意義。
描述:志愿保安員將無人車視為自己對抗疫情的“戰友”,他的爺爺奶奶死于新冠肺炎感染。無人車行業的爆發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在疫情中證明自己的價值。疫情的重點是武漢,武漢最危險最困難的地方是醫院。我將乘坐無人駕駛車輛來做這件事。我們的車輛24小時都在,隨時可以工作,滿足醫院的需求。因為有了遙控裝置,只要車輛想操作,就可以通過無人車給我們打電話,工程師就會坐在那里遠程等他們,并且可以立即反饋,避免出現問題。但是盡量避免夜間手術,醫院那么多人都在休息,盡量不要影響到大家。所以現在醫院的物資都是白天運送的。(截止2月22日)現在已經連續運營兩天了,基本達到了日常運營的狀態。直到方倉醫院使用結束,我們的無人車每天都會例行協助運送。我們的無人駕駛飛行器負責……模式,充滿電后可以運行大約六到八個小時。目前車輛交付頻率是可以保證的。后來看醫院的需求再決定是否加車。疫情很快就會過去,接下來無人車怎么發展或者怎么發展,我覺得對政策和資本不會有太大影響。如果你真的想讓無人車行業爆發,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在疫情中證明自己的價值。那么疫情過后,無人車就有可能快速發展。但是無人車如何在疫情中真正證明自己的價值呢?我覺得是現在所有無人車公司都在努力做的事情,包括白犀牛。我做無人駕駛汽車5年了,我知道這個技術能做什么,但是還沒有規模化。規模不夠的原因很多,法律法規只是其中之一。自行車的成本也是一個問題,還有事物本身發展的規律。畢竟是硬件產品,有它的開發周期。一個迫切需要安全性的產品,應該是循序漸進的。就像造車一樣,它的速度是逐漸上升的。一開始一輛車跑10公里就不錯了。現在可以每小時跑200公里,400公里。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為什么現在有人說可以用機器人?首先是因為它的速度和安全性要求比較低。我判斷,未來2-3年,這些速度相對較低,時速在20、30以下的無人車有機會規模化。然后一步一步迭代,最后無人車好不好,就看是否足夠安全了。用一種觀點看待商業。
為什么我一定要去武漢?白犀牛的主要業務方向是無人駕駛,專注于端到端的即時配送。端到端即時配送是指外賣或日常生鮮、叮咚買菜等耗時半小時、一小時的配送模式。春節前后我國疫情形勢十分嚴峻。我們在想,有沒有機會在抗疫一線做一些物流配送?眾所周知,湖北很多人沒有復工,物流也受到影響。和湖北的防控指揮部溝通后,發現醫院有相應的需求,于是決定去醫院支援。在大約一周的時間里,我們已經解決了這件事。當公司員工聽到這個消息時,他們非常震驚。我感覺我的同事們會有一些興奮和恐懼。我們的車還在中關村環保園(自駕示范區)測試試運營。計劃今年在示范區實現常態化運行,2021年開始大規模復制。當我說我要去武漢時,有些同事不確定。在這么危險的地方做這么重要的事情,還是第一次。我們能做到嗎?但是我們對我們的技術有信心。我們團隊一直在北京運營,在其他地方部署無人車還是第一次。無人車每去一個新的地方,都需要構建一些場景,俗稱構建地圖和訓練數據,這是一個難點。這種流行病持續的時間還不知道。當然,無人車在前線越早起來越好。如果到了那里需要調整兩三個月,那就不值錢了。我和技術合伙人兼首席技術官夏添在自動駕駛行業工作了很長時間。我們有這個判斷,覺得我們的產品和技術可以在那里快速運行,點對點交付。但是目前自動駕駛技術還沒有成熟到可以走到哪里。肯定有它走不動的地方。我們做什么呢我們不能去武漢研發,那是笑話。你去之前必須做好去那里的所有技術準備。我們要的是用自動駕駛和遠程控制的結合。在大部分室外場景下,我們可以自動駕駛,在室內不適合自動駕駛的地方,可以遠程控制,需要有人根據周圍場景在后臺操作。我們團隊的主要核心能力在自動駕駛技術上。整個團隊只有我和夏添有遠程經驗,所以要做一些基本的技術準備,包括遠程d……傳輸和網絡連接。我們決定去武漢后,進行了一周的突擊研發,完善了遠程技術,實現了車在武漢,可以被北京的同事監控操作。目前很穩定,沒有問題。我們也想過,萬一網絡斷了或者攝像頭壞了怎么辦?這不像我們平時的研發和試運營。如果出了問題,工程師將不得不移動汽車,只是改變它。在武漢,車要進危險區,我們的人進不去。一旦它在危險區域出了問題,車就會停在那里。這是檢驗產品和技術穩定性最重要的地方,所以我們對汽車運行的每一個環節都準備了至少三個預案,保證汽車無論發生什么情況都能移動,最后時刻能自己跑出危險地帶。因為我們的車很重,推不動。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它和我們平時操作最大的區別就是真的完全交給現場使用,出了問題沒有維修的余地。為什么我一定要來武漢?就是考慮最壞的情況——如果無人車在危險區域出現問題,必須有人進去維護,那個人就是我。我有這個責任。
描述:朱磊和他的同事們在武漢光谷釋放醫院的安全區域,當時他們的防護服還沒到。在武漢光谷方倉醫院,第一個任務來了。從一開始有去武漢的想法,一直到2月13日,我都不害怕,覺得沒問題。但是官方感染人數當天就爆了一萬多,武漢這幾天一直在增長。我有點忐忑和猶豫,但當時很多東西都準備好了,車輛,和政府對接,各種資源,人選也定下來了——我和兩個工程師,去的人越少越好。這個時候騎虎難下就有點難了。不過從2016年開始,我做無人車已經快五年了。我一直在想,如何讓無人車真正實現在社會上的價值。這次疫情,我覺得是無人車證明自己的時候了。那我就碰碰運氣。我也想了很久。我去了以后真的管用嗎?怎么做?后來我想通了,一旦有大事發生,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志愿者來支持。打雜,送外賣,當司機,都是貢獻。只要能做出一點貢獻,僅此而已。我們去武漢有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是確保安全;第二,絕對不能添亂。我們租了一輛車,裝滿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物資,2月17日從北京出發,我們三個人一路開車到了武漢。平時1200多公里要開16-18個小時,現在路很空,開車不到13個小時。越接近武漢,我們越緊張。到了武漢,看到的是一座空城。當時才晚上六七點,就像半夜兩三點。那一刻我很不安。北京雖然也戴口罩,但是防護措施和武漢完全不一樣。在武漢,我們每天出門都要穿防護服。除了在酒店,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醫院。我們一天要擦n次酒精,一天要洗手n次。每個人都要走十幾步才能回到酒店。一兩天前我還完全不習慣。第一次穿防護服,第一次戴防護眼罩,第一次戴口罩。真的很難受。我的泳鏡充滿了氣息,第一次感覺離病這么近。兩輛無人車18日通過拖車抵達武漢。我們先去了武漢同濟光谷醫院,和醫院的后勤和后勤,包括醫生進行了溝通。無人車是一個新生事物。已知無人車可以從A點移動到B點,但是如何將車輛與醫院流程結合起來就比較復雜了。因為涉及到人工送東西,有各種責任,簽字,怎么走,很復雜。經過幾次溝通,我們只得到一個需求,就是運送垃圾。因為其他的物資要從地下的潔凈區運到危險區,我們的車在地下是沒有信號的,沒法遠程。但是,給無人車送垃圾的價值并沒有那么大。當時也沒有什么損失,因為剛到的時候,想著安全活著回去最重要。送垃圾就不用說了,連車都沒有,人還得安全回去。后來同濟醫院提出這輛車可能用在方倉醫院。19日,我們去了武漢光谷方倉醫院,這里曾經是光谷科技會展中心,可容納850名左右的患者,醫護人員總數近1500人。當時收容所醫院剛運營三天,醫院沒有現成的流程說無人車能做什么,我們就自己先想好了。車在醫院拐彎的時候,正好碰到一個負責給病人發中藥的醫生。有幾百袋中藥,很重,但沒人幫他從潔凈區送到危險區。即使有人幫忙,一個人一次背幾個包,還要在清潔區和危險區之間來回多次,而且在兩個區域之間來回需要非常復雜的消過程——多次脫衣服、換衣服、清洗,很費力氣,需要近半個小時才能完成。而且沒人有精力去做。而且中藥有時效性,必須在7天內喝完,否則就浪費了。他當時很擔心。他問,這車能送藥嗎?我們同意了。第一個任務來了——幫助醫生把中藥從干凈的地區運到危險的地區。我們的車載貨量在2立方米左右,單次運輸大概能支撐10-15人的運輸能力,所以一趟就運完了。病可能附著在無人車表面,但車輛不會生病。我們不想麻煩醫生問有沒有交通工具的需要。我們只是觀察運送的是什么物資,發現很多家屬每天都會給病人送物資,比如衣服,藥品。這些東西很難進入病人所在的危險區域。收容所醫院收治確診患者的地方被界定為危險區,入口處由警察把守。危險區和外圍安全區之間有一個很長的真空區,被視為隔離區。進入危險區域的每個人都必須穿戴齊全,包括雙層防護服、面罩、護目鏡等。防護服的接縫必須用膠帶密封。當你來到……,你得脫下所有設備,消后換上另一套防護服。這個過程非常非常復雜。并且為了安全起見,杜絕任何無關人員包括運輸人員進入危險區域。所以家屬送的物品是不送到危險區域的,除非進去的時候請保安或者護士幫忙。但是東西實在太多了,醫護人員都帶不進去。沒辦法了,保安就把包裹扔進了隔離區。他們把它扔得盡可能靠近里面,有人出來的時候幫他們拿進去。我們覺得沒有車做這個,就去和醫院溝通。說起來簡單,其實很復雜,比如車走哪條線,從潔凈區出來到危險區消,車在哪里充電,下雨怎么辦,雙方的東西怎么交接,丟了誰來負責,誰進誰出,誰拿出來。當初我們的車開始執行任務的時候,我們的防護服還沒有到,所以醫院很多區域我們都不方便去,只能遠遠的引導安全區域的安保人員,告訴他們怎么把東西放到車的固定位置。安裝后,無人車會自動行駛到危險區域,進入后會有專人對接并卸載車上的物品。之前醫院告訴我們,如果車開到危險區域,但是沒有很好的融入醫院的流程,或者找不到適用的地方,車就被銷毀了。醫院很謹慎,危險區域的物品都要銷毀。我們討論了非常詳細的消流程,可以保證車輛出來后這個事情可以解決。病可能附著在無人車表面,但車輛不會生病。留在車輛表面的病可以通過完善的消手段殺死。在從危險區返回安全區的途中,車輛應徹底消三次。醫院制定了專門的流程——離開危險區前全身徹底消,接近中間區前再徹底消一次,離開中間區接近安全區前再消一次。有醫院工作人員幫助消,保證車輛可以在安全區域和危險區域之間通行。因為無人車送貨已經成為光谷方倉醫院的常態流程,無人車可以送貨的消息發布后,很多患者家屬開始往這里送東西,無人車的需求每天都很頻繁。我認為通過無人車在安全區和危險區之間搭建這樣一座橋梁是非常必要的。醫院安全區的一名保安是志愿者。他的爺爺奶奶在這次疫情中去世了,所以他想志愿幫助更多的人。他希望阻止病,在面臨危險時幫助這些人,但現在我們的無人車可以站在他面前,為他面對危險,讓他在安全的區域工作。我覺得這就是我們無人車參與這次疫情的意義。
描述:志愿保安員將無人車視為自己對抗疫情的“戰友”,他的爺爺奶奶死于新冠肺炎感染。無人車行業的爆發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在疫情中證明自己的價值。疫情的重點是武漢,武漢最危險最困難的地方是醫院。我將乘坐無人駕駛車輛來做這件事。我們的車輛24小時都在,隨時可以工作,滿足醫院的需求。因為有了遙控裝置,只要車輛想操作,就可以通過無人車給我們打電話,工程師就會坐在那里遠程等他們,并且可以立即反饋,避免出現問題。但是盡量避免夜間手術,醫院那么多人都在休息,盡量不要影響到大家。所以現在醫院的物資都是白天運送的。(截止2月22日)現在已經連續運營兩天了,基本達到了日常運營的狀態。直到方倉醫院使用結束,我們的無人車每天都會例行協助運送。我們的無人駕駛飛行器負責……模式,充滿電后可以運行大約六到八個小時。目前車輛交付頻率是可以保證的。后來看醫院的需求再決定是否加車。疫情很快就會過去,接下來無人車怎么發展或者怎么發展,我覺得對政策和資本不會有太大影響。如果你真的想讓無人車行業爆發,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在疫情中證明自己的價值。那么疫情過后,無人車就有可能快速發展。但是無人車如何在疫情中真正證明自己的價值呢?我覺得是現在所有無人車公司都在努力做的事情,包括白犀牛。我做無人駕駛汽車5年了,我知道這個技術能做什么,但是還沒有規模化。規模不夠的原因很多,法律法規只是其中之一。自行車的成本也是一個問題,還有事物本身發展的規律。畢竟是硬件產品,有它的開發周期。一個迫切需要安全性的產品,應該是循序漸進的。就像造車一樣,它的速度是逐漸上升的。一開始一輛車跑10公里就不錯了。現在可以每小時跑200公里,400公里。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為什么現在有人說可以用機器人?首先是因為它的速度和安全性要求比較低。我判斷,未來2-3年,這些速度相對較低,時速在20、30以下的無人車有機會規模化。然后一步一步迭代,最后無人車好不好,就看是否足夠安全了。
最近兩年汽車行業總在談大環境,究竟汽車行業大環境怎么樣,我想不用說大家也都很清楚,無論國際還是國內市場,汽車行業的大環境都不怎么好,無非是程度的不同而已。
1900/1/1 0:00:00近年來,電動汽車電池已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其儲能能力有限,因此許多人仍未放棄使用汽油的汽車。不過,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改變,因為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新的陽極材料,據稱可將容量提高四倍之多。
1900/1/1 0:00:00一出門,汽車自動停在門口,進入車內,汽車已經自動調好溫度、座椅,并繼續播放昨晚手機上沒聽完的電臺,車輛熟練的自動避讓行人、車輛,等待紅綠燈去往目的地,
1900/1/1 0:00:00“本來大年初三就要正式上班,但春節到現在已經差不多一個月時間,我們依然還是半復工狀態。
1900/1/1 0:00:002月25日,2020年合肥市重大產業項目集中云簽約和江淮蔚來EC6量產項目啟動儀式在合肥市江淮蔚來工廠舉行,包括蔚來汽車中國總部項目在內的8個項目總投資1020億元。
1900/1/1 0:00:00五年之后,蔚來選擇“離開”上海,同樣也是五年,合肥再次擁抱蔚來。就在許多人以為蔚來“命數已盡”之時,不是李書福,而是李斌的家鄉安徽,在他最困難的時候,施以援手。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