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剛過一個月,特斯拉股價的劇烈波動已經載入史冊。以2019年12月31日收盤價(418.33美元)計算,特斯拉9個交易日上漲29%,19個交易日上漲39%,第23個交易日(2月4日)上漲112%,市值1597億美元。24日交易日,特斯拉市值蒸發274億美元,較2019年收盤價漲幅收窄至76%。
空頭“爆倉”是引發特斯拉暴漲暴跌的關鍵因素,但不要把它當成“妖股”。決定特斯拉市值能否以及何時能達到1萬億美元的,只有性能。做空資本市場對特斯拉的態度已經嚴重兩極分化。少數人將特斯拉視為“堪比蘋果的偉大公司”,其市值遲早會達到1萬億美元。大部分都沒有看不起馬斯克。在特斯拉股價只有180美元的時候,有人開始拼命做空。據信,華爾街一位長期做空特斯拉的明星基金經理已經“成功”成為百萬富翁,而他之前也是億萬富翁。2020年,特斯拉股價飆升,空頭頭寸持續爆發。2月3日盤中高點786美元,較前一交易日(1月31日)上漲20.8%,全天成交4723萬股,較前一交易日上漲300%。截至2月3日收盤,未平倉頭寸仍高達2410萬股(特斯拉總股本為1.8億股),回購并歸還借入股份(即平倉)將花費188億美元。2月4日盤中高點為969美元,較1月31日上漲48.9%,成交6094萬股,較1月31日上漲388%。2月3日盤中最高價較2019年最后一個交易日上漲131.6%,沒有空倉能熬過這一漲幅。當股價達到預設價格時,空頭強行買入,股價進一步上漲。嘴里罵,心里恨,卻不計成本高價吃。“熊踩熊”是特斯拉暴漲的原因。但是,空頭也是一波接一波的前進。目前特斯拉空頭回補天數為1.65天,約2000萬股。多空之間的下一輪較量已經開始。規模經濟2020年1月29日,特斯拉發布2019年Q4及全年業績,這是“空頭踩踏悲劇”的導火索。2019年第四季度,特斯拉交付了11.2萬輛汽車,其中包括1.95萬輛Model X/S汽車和9.26萬輛Model 3汽車。2018年,交付了24.5萬輛汽車,標志著特斯拉最黑暗的時刻結束。2019年交付量達到36.8萬輛,特斯拉的日子越來越好。
汽車是典型的規模經濟。特斯拉的興衰再一次說明了技術的先進和品牌形象的深入人心。如果年銷量不到20萬,就只能徘徊在生死邊緣。只有年銷量接近40萬,才能看到曙光。遠在十萬八千里之外的年銷量十萬的“造車新勢力”,不要浪費投資人的錢。馬斯克只有一個,特斯拉成功的“渡劫”不可復制。2018年Q4突破“天花板”,特斯拉交付9.1萬輛,但環比增速僅為3.3%;在2019年的Q1,僅交付了63,000輛汽車,比上個月下降了42%。這是因為中國和美國對新能源汽車的優惠待遇大大“退”了。2018年下半年,中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小井噴”,是潛在車主搶吃“最后的晚餐”而形成的“沖頂”。特斯拉2019年的Q1銷量尤其難看,因為需求提前透支,Q1本來就是淡季。高盛等國際銀行紛紛發布不良報告,警告投資者遠離股價低于300美元的特斯拉。當時流行的說法是:“有錢人基本都買。窮人有補貼就不買,沒有補貼也不會買。電動汽車的需求已經接近天花板。”不是所有的聲音都在空唱。比如,2019年3月13日,虎嗅“強硬的特斯拉”,“特斯拉業績的拐點已經到來”,“特斯拉渡劫成功了”。2019年3月1日,特斯拉全系車型大幅降價。在中國市場,Model 3減少2.6萬~ 4.4萬輛,Model S減少1.13萬~ 27.75萬輛,Model X減少17.45萬~ 34.11萬輛。特斯拉車主,尤其是那些只是“喜歡提”的車主,非常不滿。但優惠政策退去后,新的購房者拿不到多少補貼,付出的價格也未必低多少。和PC電腦、智能手機一樣,電動車的性能越來越強,價格越來越低是大勢所趨。早買晚享更實惠。
在新能源汽車補貼下降的背景下,2019年Q4特斯拉交付量和銷售收入均創歷史新高,降價是特斯拉突破“天花板”的關鍵。生存的訣竅過去幾年,特斯拉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活下去”。如果說萬科有三分好感,特斯拉就是十二分危險。特斯拉生存的第一個秘訣就是高于傳統汽車廠商的毛利率。2018年,福特汽車業務收入1483億美元,毛利率不到1.8%。通用的營收規模略小于福特,毛利率為9.3%;豐田的毛利率為18%,市值高于福特和通用的總和。低價位的Model 3占比超過80%,無論降價與否,特斯拉的毛利率始終保持在18%以上。2018年和2019年毛利分別為40.3億和40.7億。
毛利是活下去的基礎,也是原因。毛利率低的生意很難做(比如外賣),沒有毛利的生意根本就不要做。如果一家餐廳花10塊錢的資源(菜、工、水、電)做一個餡餅,因為味道太差,沒有顧客愿意花10塊錢買,那么這家餐廳就是資源浪費,對社會有害。這種生意根本就不應該堅持,更不應該發展壯大。特斯拉生存的第二個秘訣是經營活動現金流轉正。雖然一直虧損,但早在2016年,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出已經收窄至1.2億美元,相當于營收的1.8%;2017年,經營活動的凈現金流出為6100萬美元,相當于營收的0.5%。2018年,經營活動現金流由負轉正,達到21億美元,相當于營收的9.8%;2019年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為9.8億美元,相當于營收的5.7%。雖然2018年和2019年凈虧損分別為10.6億美元和7.75億美元,但經營活動現金流轉正的意義不亞于扭虧。
特斯拉經營活動現金流與凈利潤偏離如此之大的主要原因是折舊和攤銷等巨額非現金成本。例如,2019年,折舊和攤銷達到20.7億美元,而凈虧損為7.75億美元。一些喜歡公關通不過會計準則的中國企業,早就宣傳“扭虧為盈”。業績拐點下面的暗紅色虛線代表毛利,彩色堆積柱代表“R&D費用”和“市場及行政費用”。可以明顯看出,特斯拉的業績拐點發生在2018 ~2019年。2019年雖然下調了銷售價格,但毛利仍保持在40億美元以上,而費用不增反減。2019年,特斯拉運營虧損6900萬美元(2018年為3.88億美元),距離扭虧僅一步之遙。
季度數據更準確的指出業績拐點發生在2019H2~2019H1。根本原因是突破產能瓶頸。中美新能源汽車優惠政策和整體降價并沒有改變特斯拉經濟效益的大趨勢。
筆者一再強調毛利的重要性,其實企業更明白這一點。毛利的粉飾可以放心做,審計人員也找不出毛病。最常見的伎倆是在費用中計入成本。例如,亞馬遜將自己業務的績效成本列為費用。看穿毛利粉飾的最好方法是觀察費用占收入的比例是否隨著收入的增加而降低。如果降低,基本可以排除粉飾毛利的嫌疑。如果不減少,可能就不會洗白。企業會辯稱,“R&D和營銷力度都在加大”。2015年,特斯拉7.18億美元的R&D費用占營收的18%,其9.22億美元的營銷和行政費用占營收的22%,兩項費用合計占營收的40%;2018年,13.4億美元的R&D費用在營收中的占比降至6.8%,而26.5億美元的市場和行政費用占營收的13%,兩項費用合計占營收的19.8%;2019年,兩項費用均較2018年略有下降。到Q4,兩項費用占營收的14.2%,比2018年下降5.6個百分點。
虎嗅2019年3月的文章是基于2018年的表現。從上圖看,拐點太明顯了。一萬億太遠了。莫爭過去一直看空特斯拉的原因一是建不起來,二是虧損會導致資金鏈斷裂。特斯拉突破產能瓶頸后,交付不再是問題。截至2019年底,特斯拉在美國和中國投資了兩個生產基地,年化產能為64萬輛(2020年下半年將增至74萬輛)。
隨著交付量的增加,規模經濟使得特斯聯的財務狀況日益好轉,最快將于2020年在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實現盈利。早在2019年初,熊就已經改名了,說賣不出去。能不能做成,是虧是賺,不取決于人的主觀意志。預測能不能賣出去,見仁見智。有人覺得賣不出去,有人覺得想買的人多。推理是浪費時間。讓我們看看結果。雖然特斯拉的市值遠高于很多汽車巨頭,但特斯拉并不能算是整車廠商。是類似微軟、蘋果的科技創新型公司。從爭奪人才的角度來說,頂尖的科技創新公司都是競爭對手,無論他們的主營業務有多么不同。比如一個世界前1000的技術天才,去了蘋果就不能去特斯拉,所以蘋果和特斯拉是競爭對手。那么他是去蘋果造一代又一代外觀一樣的手機還是去特斯拉?頂尖人才的流動決定了科技創新公司的興衰。也許三到五年后,特斯拉的市值會達到5000億美元,五到十年后可能會超過1萬億美元。但是,尚未實現盈利的特斯拉,也不值1000億美元。投資者要謹慎。
2020年剛過一個月,特斯拉股價的劇烈波動已經載入史冊。以2019年12月31日收盤價(418.33美元)計算,特斯拉9個交易日上漲29%,19個交易日上漲39%,第23個交易日(2月4日)上漲112%,市值1597億美元。24日交易日,特斯拉市值蒸發274億美元,較2019年收盤價漲幅收窄至76%。
空頭“爆倉”是引發特斯拉暴漲暴跌的關鍵因素,但不要把它當成“妖股”。決定特斯拉市值能否以及何時能達到1萬億美元的,只有性能。做空資本市場對特斯拉的態度已經嚴重兩極分化。少數人將特斯拉視為“堪比蘋果的偉大公司”,其市值遲早會達到1萬億美元。大部分都沒有看不起馬斯克。在特斯拉股價只有180美元的時候,有人開始拼命做空。據信,華爾街一位長期做空特斯拉的明星基金經理已經“成功”成為百萬富翁,而他之前也是億萬富翁。2020年,特斯拉股價飆升,空頭頭寸持續爆發。2月3日盤中高點786美元,較前一交易日(1月31日)上漲20.8%,全天成交4723萬股,較前一交易日上漲300%。截至2月3日收盤,未平倉頭寸仍高達2410萬股(特斯拉總股本為1.8億股),回購并歸還借入股份(即平倉)將花費188億美元。2月4日盤中高點為969美元,較1月31日上漲48.9%,成交6094萬股,較1月31日上漲388%。2月3日盤中最高價較2019年最后一個交易日上漲131.6%,沒有任何空頭頭寸能在這種漲幅中存活……e.當股價達到預設價格時,空頭強行買入,股價進一步上漲。嘴里罵,心里恨,卻不計成本高價吃。“熊踩熊”是特斯拉暴漲的原因。但是,空頭也是一波接一波的前進。目前特斯拉空頭回補天數為1.65天,約2000萬股。多空之間的下一輪較量已經開始。規模經濟2020年1月29日,特斯拉發布2019年Q4及全年業績,這是“空頭踩踏悲劇”的導火索。2019年第四季度,特斯拉交付了11.2萬輛汽車,其中包括1.95萬輛Model X/S汽車和9.26萬輛Model 3汽車。2018年,交付了24.5萬輛汽車,標志著特斯拉最黑暗的時刻結束。2019年交付量達到36.8萬輛,特斯拉的日子越來越好。
汽車是典型的規模經濟。特斯拉的興衰再一次說明了技術的先進和品牌形象的深入人心。如果年銷量不到20萬,就只能徘徊在生死邊緣。只有年銷量接近40萬,才能看到曙光。遠在十萬八千里之外的年銷量十萬的“造車新勢力”,不要浪費投資人的錢。馬斯克只有一個,特斯拉成功的“渡劫”不可復制。2018年Q4突破“天花板”,特斯拉交付9.1萬輛,但環比增速僅為3.3%;在2019年的Q1,僅交付了63,000輛汽車,比上個月下降了42%。這是因為中國和美國對新能源汽車的優惠待遇大大“退”了。2018年下半年,中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小井噴”,是潛在車主搶吃“最后的晚餐”而形成的“沖頂”。特斯拉2019年的Q1銷量尤其難看,因為需求提前透支,Q1本來就是淡季。高盛等國際銀行紛紛發布不良報告,警告投資者遠離股價低于300美元的特斯拉。當時流行的說法是:“有錢人基本都買。窮人有補貼就不買,沒有補貼也不會買。電動汽車的需求已經接近天花板。”不是所有的聲音都在空唱。比如,2019年3月13日,虎嗅“強硬的特斯拉”,“特斯拉業績的拐點已經到來”,“特斯拉渡劫成功了”。2019年3月1日,特斯拉全系車型大幅降價。在中國市場,Model 3減少2.6萬~ 4.4萬輛,Model S減少1.13萬~ 27.75萬輛,Model X減少17.45萬~ 34.11萬輛。特斯拉車主,尤其是那些只是“喜歡提”的車主,非常不滿。但優惠政策退去后,新的購房者拿不到多少補貼,付出的價格也未必低多少。和PC電腦、智能手機一樣,電動車的性能越來越強,價格越來越低是大勢所趨。早買晚享更實惠。
在新能源汽車補貼下降的背景下,2019年Q4特斯拉交付量和銷售收入均創歷史新高,降價是特斯拉突破“天花板”的關鍵。生存的訣竅過去幾年,特斯拉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活下去”。如果說萬科有三分好感,特斯拉就是十二分危險。特斯拉生存的第一個秘訣就是高于傳統汽車廠商的毛利率。2018年,福特汽車業務收入1483億美元,毛利率不到1.8%。通用的營收規模略小于福特,毛利率為9.3%;豐田的毛利率為18%,市值高于福特和通用的總和。低價位的Model 3占比超過80%,無論降價與否,特斯拉的毛利率始終保持在18%以上。2018年和2019年毛利分別為40.3億和40.7億。
毛利是活下去的基礎,也是原因。毛利率低的生意很難做(比如外賣),沒有毛利的生意根本就不要做。如果一家餐廳花10塊錢的資源(菜、工、水、電)做一個餡餅,因為味道太差,沒有顧客愿意花10塊錢買,那么這家餐廳就是資源浪費,對社會有害。這種生意根本就不應該堅持,更不應該發展壯大。特斯拉生存的第二個秘訣是經營活動現金流轉正。雖然一直虧損,但早在2016年,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出已經收窄至1.2億美元,相當于營收的1.8%;2017年,經營活動的凈現金流出為6100萬美元,相當于營收的0.5%。2018年,經營活動現金流由負轉正,達到21億美元,相當于營收的9.8%;2019年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為9.8億美元,相當于營收的5.7%。雖然2018年和2019年凈虧損分別為10.6億美元和7.75億美元,但經營活動現金流轉正的意義不亞于扭虧。
特斯拉經營活動現金流與凈利潤偏離如此之大的主要原因是折舊和攤銷等巨額非現金成本。例如,2019年,折舊和攤銷達到20.7億美元,而凈虧損為7.75億美元。一些喜歡公關通不過會計準則的中國企業,早就宣傳“扭虧為盈”。業績拐點下面的暗紅色虛線代表毛利,彩色堆積柱代表“R&D費用”和“市場及行政費用”。可以明顯看出,特斯拉的業績拐點發生在2018 ~2019年。2019年雖然下調了銷售價格,但毛利仍保持在40億美元以上,而費用不增反減。2019年,特斯拉運營虧損6900萬美元(2018年為3.88億美元),距離扭虧僅一步之遙。
季度數據更準確的指出業績拐點發生在2019H2~2019H1。根本原因是突破產能瓶頸。中美新能源汽車優惠政策和整體降價并沒有改變特斯拉經濟效益的大趨勢。
筆者一再強調毛利的重要性,其實企業更明白這一點。毛利的粉飾可以放心做,審計人員也找不出毛病。最常見的伎倆是在費用中計入成本。例如,亞馬遜將自己業務的績效成本列為費用。看穿毛利粉飾的最好方法是觀察費用占收入的比例是否隨著收入的增加而降低。如果降低,基本可以排除粉飾毛利的嫌疑。如果不減少,可能就不會洗白。企業會辯稱,“R&D和營銷力度都在加大”。2015年,特斯拉7.18億美元的R&D費用占營收的18%,其9.22億美元的營銷和行政費用占營收的22%,兩項費用合計占營收的40%;2018年,13.4億美元的R&D費用在營收中的占比降至6.8%,而26.5億美元的市場和行政費用占營收的13%,兩項費用合計占營收的19.8%;2019年,兩項費用均較2018年略有下降。到Q4,兩項費用占營收的14.2%,比2018年下降5.6個百分點。
虎嗅2019年3月的文章是基于2018年的表現。從上圖看,拐點太明顯了。一萬億太遠了。莫爭過去一直看空特斯拉的原因一是建不起來,二是虧損會導致資金鏈斷裂。特斯拉突破產能瓶頸后,交付不再是問題。截至2019年底,特斯拉在美國和中國投資了兩個生產基地,年化產能為64萬輛(2020年下半年將增至74萬輛)。
隨著交付量的增加,規模經濟使得特斯聯的財務狀況日益好轉,最快將于2020年在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實現盈利。早在2019年初,熊就已經改名了,說賣不出去。能不能做成,是虧是賺,不取決于人的主觀意志。預測能不能賣出去,見仁見智。有人覺得賣不出去,有人覺得想買的人多。推理是浪費時間。讓我們看看結果。雖然特斯拉的市值遠高于很多汽車巨頭,但特斯拉并不能算是整車廠商。是類似微軟、蘋果的科技創新型公司。從爭奪人才的角度來說,頂尖的科技創新公司都是競爭對手,無論他們的主營業務有多么不同。比如一個世界前1000的技術天才,去了蘋果就不能去特斯拉,所以蘋果和特斯拉是競爭對手。那么他是去蘋果造一代又一代外觀一樣的手機還是去特斯拉?頂尖人才的流動決定了科技創新公司的興衰。也許三到五年后,特斯拉的市值會達到5000億美元,五到十年后可能會超過1萬億美元。但是,尚未實現盈利的特斯拉,也不值1000億美元。投資者要謹慎。
我們終將翻越這里。并以戰士的名義。2003年“非典”肆虐的時候,張恩寧(化名)的職業生涯剛剛起步。“職業生涯這詞兒言重了,就是搬的第一塊磚。
1900/1/1 0:00:00“響之后,沒有贏家。”這段時間,已經很少有非疫情的信息能夠搶占公共資源了,但董卿的這句話,卻在所有事關生命的消息中脫穎而出,占據微博熱搜榜第一位長達幾個小時。爬上熱搜,總有它的道理。
1900/1/1 0:00:002020年剛剛過去1個多月,特斯拉股價的劇烈波動已經可以載入史冊。
1900/1/1 0:00:00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調研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鋰電正極材料出貨量404萬噸,同比增長325。
1900/1/1 0:00:00堅瑞沃能從前三季度巨額虧損到全年預計盈利,業績“大逆轉”中超過30億元收益來源于正進行中的破產重整,該公司是否通過盈余調節進而規避暫停上市?歲末年初是退市高危股自救的高峰時刻抓住最后時機,
1900/1/1 0:00:00鋰資源巨頭江西贛鋒鋰業股份有限公司(01772HK,下稱贛鋒鋰業)近期的股價表現驚艷。截至2月11日收盤,贛鋒鋰業港股報收306港元,下跌208。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