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黃發表了一篇引起廣泛關注的文章。針對疫情對制造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影響,他提到了四點建議,其中第二點是取消住房公積金制度,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在疫情的當下,很多中小企業主都反映賬上現金流緊張,不僅投入不足,每個月還要給員工發工資,交五險一金,其中住房公積金占大多數。因此,大量企業主發聲,希望降低企業的社保納稅。取消住房公積金制度真的能減輕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的負擔嗎?反對者認為,“住房公積金是企業的成本,也是職工的收入,也是個人所得稅抵扣的重要來源。”如果取消,“相當于分流員工福利給企業使用,而不是社會效益最大化的選項。”;而且住房公積金還和個人個稅抵扣、公積金貸款利息低收益有關。以上理由都有道理,但也不是無解。不可否認,在住房市場化初期,住房公積金制度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實施20多年來,也積累了不少弊端。即使暫時不能取消,其改革也勢在必行。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說明一下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的起源。正如黃所提到的,這套系統是在90年代初從新加坡學來的。1991年,上海率先試點住房公積金制度。當時從福利分房到市場化購房的轉變并不容易。住房公積金制度允許企業和個人通過強制儲蓄的方式共同繳費,共同向個人發放低息貸款,從而提高購房者的支付意愿和能力。1994年,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決定》,住房公積金制度逐步在全國鋪開。根據要求,住房公積金制度由職工個人和所在單位共同繳納的一定數額(工資的5% - 12%)和長期儲蓄組成,用于支付職工家庭未來購買或建造自有住房等住房費用。本質上,這是一個長期的住房儲備,是強制性的,相互支持的,有保障的。換句話說,這一制度要求公司為個人繳納一定比例的工資,而相同比例的資金則由公司作為“強制儲蓄”代扣,存儲在個人的公積金賬戶中。這筆資金平時不能動用,只能在購房、租房、裝修、退休、離職等特殊規定的提取范圍內使用。其他情況不允許退出。在后期的開發應用過程中,由于利率遠低于商業貸款,利用公積金貸款成為人們購房的重要貸款手段。在介紹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制度時,中國實行的住房公積金制度是“留作參考”。。繳費率方面,新加坡1968年的初次繳費率一般為工資的10%,單位和個人各分擔一半繳費;高峰在1984年和85年,達到50%。后來,它隨著年齡、經濟和工資增長率進行了相應的調整。而我國在引入這一制度后,大部分地方政府很少調整社保繳費比例,包括公積金。社保成本高是大量中小企業不愿意為員工繳納公積金的重要原因。從用途來看,新加坡的公積金是購房者的主要信貸來源。同時,政府也通過這部分長期積累的巨額資金建設了大量的經濟適用房(群體房)為普通居民提供住房,而相對較高價格的商品房只有高收入個人購買。在我國住房公積金的發展過程中,居民轉讓短期資金使用權進行強制儲蓄,然后在購房者需要買房時通過公積金獲得低息貸款。但近年來,我國房地產市場化,商業銀行貸款成為民眾購房的主要手段。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末,我國個人住房貸款余額達29萬億元;2018年末,公積金貸款余額僅為4.98萬億元,住房公積金貸款市場份額為16.19%。近兩年,隨著房貸政策的收緊,公積金的使用門檻提高,其存在的必要性進一步降低。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弊端:效率低,糾紛不公平為什么要取消住房公積金?其突出的缺點是資金規模越來越大,卻不能合理使用。其次,還涉及到“窮人補貼富人”的公平問題。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18年全國住房公積金年度報告,2018年,繳存住房公積金的單位有291萬個,職工1.44億人。目前,中國總人口不到14億,這意味著全國只有1/10的人口在繳納住房公積金。2014年至2018年,公積金年繳存額連續四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截至2018年底,住房公積金繳存總額14.59萬億元,提取總額87964.89億元。據測算,公積金使用比例僅為60%,賬戶剩余預計余額8000多億元,利率僅為1.5%左右,為2018年末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余額5萬多億元。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統計,2017年中國儲蓄率為47%。即使過去兩年儲蓄率略有下降,中國的儲蓄水平也遠高于發展中經濟體和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高儲蓄率不利于刺激消費。如果取消住房公積金制度,把這部分錢交給個人,可以用來投資實現增值或者刺激消費。另外,這么大一筆公積金躺在賬上,提取和使用的人比例并不高,導致住房公積金資金實際運行效率較低。2018年提取住房公積金5195.58萬人,占繳存職工不到36%,其中80%是提取買房。全國范圍內,不同地區、不同企業的公積金繳存額差距巨大。一些國企、事業單位往往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最高,而一些私企為了降低成本等因素,繳存比例低、額度小。對于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在山東濟南某全國性保險公司入職時,繳費比例為10%,但繳費基數只有2000元不到。結果公司和個人每個月只交300元公積金。同地區大型國企普通員工,每月公積金3000到4000元。在巨大的差距下,交了公積金的低收入者往往對高房價退避三舍,而公積金池中的錢相應地給了收入較高的人貸款買房。近兩年,隨著“房住貸”等從緊的購房貸款政策出臺,使用公積金貸款往往很難。即使可以使用公積金貸款,不同地區之間也有明顯差異,尤其是一些大城市,貸款額度也有限制。貸款政策方面,全國各地公積金貸款額度不一。以北京為例,根據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2018年9月發布的規定,北京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與借款申請人住房公積金繳存年限掛鉤。作為一個普通企業職工,除非你繳存的公積金是國家管理的,否則市政(大部分企業是市政管理的)住房公積金是可以貸款的,每個繳存年度最高貸款10萬元,最高貸款120萬元。這意味著只有存款期限超過11年,才能貸款120萬元。國家管理的公積金貸款額度怎么樣?這些人大多是國家機關、國有企業或事業單位的員工,而且……影響他們使用公積金貸款的因素只有兩個。一個是地方政策規定,比如北京,首套住房最高貸款限額120萬元,第二套住房最高貸款限額60萬元;第二貸款比例。購買首套住房,貸款70%;購買兩套房產,貸款40%。公積金貸款門檻高,額度低,也導致很多人直接選擇商業貸款,導致公積金貸款使用率低。公積金制度改革的出路在哪里?住房公積金制度運行多年,積累了種種弊端,改革勢在必行。疫情下,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如果取消公積金,真的能降低成本嗎?如果取消,對員工來說,無法與企業協商條款,意味著失去一份穩固的收入。但對于企業來說,如果直接通過薪酬支付員工,這部分成本還是存在的,只是“換”的交換。應該如何改革?針對這一問題,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特邀委員、中國國際金融公司研究部負責人洪亮曾撰文提出了一個長期的、長遠的改革思路:短期內可以先降低繳費率,不僅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降低儲蓄率,釋放購買力,還有助于減輕普通企業負擔,增加國企上繳利潤。測算顯示,公積金繳費率每降低一個百分點,相當于為企業減少約1100億元,同時增加職工實際可支配收入1100億元。如果實際平均存款利率降至5%的存款上限,兩者將分別達到5300億元。從中長期來看,取消公積金制度是必然選擇。現行的住房抵押貸款制度已經能夠較好地滿足居民對住房貸款的需求,公積金制度可以說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可以嘗試逐步將公積金的繳費率降到零,也就是取消公積金的增量。對于存量余額,職工可以選擇納稅后全額提取銷戶或者全額免稅并入個人社保賬戶。低效的公積金制度或并入社保個人賬戶或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將是住房金融體系發展的長期趨勢。從長遠來看,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把現有的公積金轉化為企業的補充養老金。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正在加快,如何完善我國的養老保障體系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現有“三支柱”體系下,第二支柱企業補充養老金中,2017年企業養老金規模僅為1.25萬億元,僅占GDP的1.2%,而美國為98.9%。解決未來的養老問題是一個長期而重要的課題。CF40理事單位代表、浙江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殷劍鋒曾在《2018景山報告》分報告——《金融體系比較與中國現代金融體系建設》中提出,由于住房公積金覆蓋企業職工范圍,籌集資金規模遠大于企業年金,可以考慮將住房公積金單獨或與現有企業年金結合,轉化為企業補充養老金。未來,如果企業年金能夠得到合理的投資和利用,將是對完善我國養老保障體系的重大貢獻。(本文作者簡介: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是一個非官方、非盈利的專業智庫,定位為“平臺+實體”的新型智庫,專注于經濟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
針對當前的嚴峻形勢,有專家給出了四個改革建議:一是盡快落實農民工在城市落戶的有關政策,快速解決制造業用工短缺問題。二是取消企業住房公積金制度。
1900/1/1 0:00:001、上海市長應勇任湖北省委書記,王忠林任武漢市委書記日前,中共中央決定:應勇同志任湖北省委委員、常委、書記,蔣超良同志不再擔任湖北省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
1900/1/1 0:00:00隨著2月10日全國各地陸續開始復工,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開始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總書記親自部署、親自指揮,全國已經形成了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
1900/1/1 0:00:001、中汽協:1月新能源汽車預計銷售44萬輛,同比下降5442月13日下午,中汽協舉辦線上月度信息發布會。
1900/1/1 0:00:002019年特斯拉上海正式開始動工,僅僅一年其生產線的第一批量產新能源汽車就正式開出了生產線,一時間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成為世界的焦點,隨之備受全球關注的還是特斯拉起死回生的股價。
1900/1/1 0:00:00日前據外媒報道,戴姆勒首席執行官康林松(OlaKaellenius)本周表示,歐洲將在2020年推出更加嚴格的排放標準,而新標準對于戴姆勒集團而言“將是一個挑戰”,如果不能達標或將面臨處罰。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