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1月,蔚來汽車交付1598輛,同比下降11.5%,其中ES8交付105輛,同比下降94.2%。比亞迪1月銷售新車2.5萬輛,同比下降42.7%,其中新能源車75.1%,燃油車1.8萬輛,同比上升18.3%。北汽藍谷(600733)2月7日晚間公告,北汽新能源1月電動車銷量2006輛,同比下降55.54%。1月份各大新能源車企銷量均大幅下滑,蔚來的ES8同比下降94.2%。如果一個公司沒落可以理解,但是比亞迪和BAIC新能源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冠亞軍,銷量占全國1/3,全球僅次于特斯拉。蔚來是造車新勢力的龍頭,三者同時大幅下滑,可見新能源汽車銷售形勢非常糟糕。比亞迪新能源車銷量持續下滑,但燃油車在增長。當然,1月份新能源車有春節和新型肺炎疫情的影響,但別忘了比亞迪燃油車1月份銷量同比增長。比亞迪和BAIC的新能源汽車占全國三分之一,全球僅次于特斯拉,基本可以代表整個行業。2019年下半年補貼退坡后,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連續6個月下滑,全年銷量達120萬輛,下降4.6%。今年1月又大幅下降,基本宣告了大躍進中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破產。2025年新能源車占25%,恐怕又不行了。當然我們說的新能源車主是電動車(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和增程式混合動力),最主要的還是純電動車,占新能源車的80%。中國的新能源車其實就是電動車,因為純電動車占總銷量的80%。考慮到我國在傳統燃油汽車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原油對外依存度超過70%,有關部門希望通過新能源汽車實現彎道超車。2017年4月,在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聯合發布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對新能源汽車研發、推廣和應用提出了要求:“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達到200萬輛。”2020年目標是200萬輛,數字看起來很美。這個目標似乎是空中樓閣。原因很簡單。2019年新能源汽車原計劃是完成150萬輛,實際只完成了120萬輛。受新型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的汽車市場可能會比2019年更差。2019年12月3日,工信部就《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根據規劃,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25%左右,新型智能網聯汽車銷量占比30%。高度自主的智能網聯汽車將在有限區域和特定場景下實現商業化。這與之前的目標相比已經大大降低,即便如此,依然遙不可及。不要以為2025很遠,5年很快就到了。按照2600萬的新車規模,25%就能拿到650萬,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原因不難理解。國內私人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真的很少,大部分用于出行的B端市場。以廣州的數據為例,2019年新能源汽車小客車保有量為68033輛,70%的純電動汽車用于出租。業界越來越意識到這一點。2019年,Xpeng汽車董事長何、上汽通用總經理均表示,除去出行市場等B端需求,一年真正賣給私人的純電動汽車只有幾十萬輛,而且是在有車牌、免征購置稅的一線城市實現的。寶馬R&D總監克勞斯·弗洛里奇(Klaus Frolich)更具開創性……g-“沒有一個消費者對純電動汽車有真正的需求,一個也沒有。”當然,他的話有點偏激,但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確實如此。所以寶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插電式混動車上。特斯拉是個特例,按照科技公司來估值。當然,也有人用特斯拉1500億美元的市值來說明純電動汽車潛力巨大。特斯拉在全球市場玩,全世界只有一個特斯拉。這么高的估值是參考蘋果的科技公司來評估的:特斯拉的營業額是蘋果的1/10,市值是蘋果的1/10左右。(特斯拉在中國的勢頭似乎超過了銷量為423萬輛的大眾集團。事實上,2019年其在中國的交付量僅為4.3萬臺,其超過1000億美元的市值是由一家類似于蘋果的科技公司完成的。別忘了特斯拉的主營業務是電動汽車,占業務的86.4%。目前電動車市場還是太小。2019年全球汽車銷量約8000萬輛,電動汽車整體銷量221萬輛,占比2.76%,特斯拉36.76萬輛占比不到0.5%。除了中國市場120萬輛,全球其他市場只有100萬輛電動車,特斯拉所有的蛋糕也就這么多,而豐田和大眾的規模都是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增速還很大嗎?不好意思,2019年全球只有10%,還沒賣出去就沒有增長。以占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半壁江山的中國為例。特斯拉2019年在中國的勢頭似乎比大眾集團更強。事實上,特斯拉在中國交付了4.3萬輛汽車,大眾集團在中國銷售了423.36萬輛汽車。充電沒有加油方便,電動車很難成為主流。客觀來說,電動車這10年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例如,電池的每千瓦時成本從1萬元下降到現在的1000元左右,車輛的NEDC續航里程也從100-200公里增加到300-600公里。所以作為城市交通的第二種交通工具(第一種交通工具應該滿足大部分長途出行情況),電動車是非常適合的,但是對于中國的大城市來說,停車位的價格比車輛還貴,擁有第二種交通工具的比例還很小,這就注定了大部分電動車只能成為市場的補充,燃油車(模糊機動車)的生命力甚至比預想的還要大。受實際工程條件限制,充電從來不方便加油,這是電動汽車發展的最大問題。對于電動車來說,最大的制約不是價格、續航里程、二手車殘值率等。這些可能會隨著技術的進步有所改善,但充電時間受限于工程,似乎也無法大幅改善。在現有的條件下,30分鐘達到80%的電量就是極限了。開車的都知道,在加油站等3分鐘都會跳起來,何況30分鐘。為什么?買車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方便快捷。一輛續航幾百公里的車,幾分鐘就充滿電了,這在工程上是不可能的。民用電的電壓、電流都有嚴格規定,不能超載;如果有更多幾百千瓦的超級充電站,更多的汽車同時充電,電網可能會受不了。所以充電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受實際條件制約的工程問題。政策制定者的愿望是好的,但對純電動汽車技術發展和市場需求的一廂情愿的誤判,正在將整個行業帶向高度危險的境地,市場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剛剛過去的1月,蔚來汽車交付1598輛,同比下降11.5%,其中ES8交付105輛,同比下降94.2%。比亞迪1月銷售新車2.5萬輛,同比下降42.7%,其中新能源車75.1%,燃油車1.8萬輛,同比上升18.3%。北汽藍谷(600733)2月7日晚間公告,北汽新能源1月電動車銷量2006輛,同比下降55.54%。1月份各大新能源車企銷量均大幅下滑,蔚來的ES8同比下降94.2%。如果一個公司沒落可以理解,但是比亞迪和BAIC新能源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冠亞軍,銷量占全國1/3,全球僅次于特斯拉。蔚來是造車新勢力的龍頭,三者同時大幅下滑,可見新能源汽車銷售形勢非常糟糕。比亞迪新能源車銷量持續下滑,但燃油車在增長。當然,1月份新能源車有春節和新型肺炎疫情的影響,但別忘了比亞迪燃油車1月份銷量同比增長。比亞迪和BAIC的新能源汽車占全國三分之一,全球僅次于特斯拉,基本可以代表整個行業。2019年下半年補貼退坡后,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連續6個月下滑,全年銷量達120萬輛,下降4.6%。今年1月又大幅下降,基本宣告了大躍進中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破產。2025年新能源車占25%,恐怕又不行了。當然我們說的新能源車主是電動車(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和增程式混合動力),最主要的還是純電動車,占新能源車的80%。中國的新能源車其實就是電動車,因為純電動車占總銷量的80%。考慮到我國在傳統燃油汽車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原油對外依存度超過70%,有關部門希望通過新能源汽車實現彎道超車。2017年4月,在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聯合發布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對新能源汽車研發、推廣和應用提出了要求:“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達到200萬輛。”2020年目標是200萬輛,數字看起來很美。這個目標似乎是空中樓閣。原因很簡單。2019年新能源汽車原計劃是完成150萬輛,實際只完成了120萬輛。受新型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的汽車市場可能會比2019年更差。2019年12月3日,工信部就《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根據規劃,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25%左右,新型智能網聯汽車銷量占比30%。高度自主的智能網聯汽車將在有限區域和特定場景下實現商業化。這與之前的目標相比已經大大降低,即便如此,依然遙不可及。不要以為2025很遠,5年很快就到了。按照2600萬的新車規模,25%就能拿到650萬,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原因不難理解。國內私人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真的很少,大部分用于出行的B端市場。以廣州的數據為例,2019年新能源汽車小客車保有量為68033輛,純電動汽車占70%……sed出租。業界越來越意識到這一點。2019年,Xpeng汽車董事長何、上汽通用總經理均表示,除去出行市場等B端需求,一年真正賣給私人的純電動汽車只有幾十萬輛,而且是在有車牌、免征購置稅的一線城市實現的。寶馬R&D總監克勞斯·弗洛里奇(Klaus Frolich)更是開創性——“沒有一個消費者對純電動汽車有真正的需求,一個也沒有。”當然,他的話有點偏激,但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確實如此。所以寶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插電式混動車上。特斯拉是個特例,按照科技公司來估值。當然,也有人用特斯拉1500億美元的市值來說明純電動汽車潛力巨大。特斯拉在全球市場玩,全世界只有一個特斯拉。這么高的估值是參考蘋果的科技公司來評估的:特斯拉的營業額是蘋果的1/10,市值是蘋果的1/10左右。(特斯拉在中國的勢頭似乎超過了銷量為423萬輛的大眾集團。事實上,2019年其在中國的交付量僅為4.3萬臺,其超過1000億美元的市值是由一家類似于蘋果的科技公司完成的。別忘了特斯拉的主營業務是電動汽車,占業務的86.4%。目前電動車市場還是太小。2019年全球汽車銷量約8000萬輛,電動汽車整體銷量221萬輛,占比2.76%,特斯拉36.76萬輛占比不到0.5%。除了中國市場120萬輛,全球其他市場只有100萬輛電動車,特斯拉所有的蛋糕也就這么多,而豐田和大眾的規模都是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增速還很大嗎?不好意思,2019年全球只有10%,還沒賣出去就沒有增長。以占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半壁江山的中國為例。特斯拉2019年在中國的勢頭似乎比大眾集團更強。事實上,特斯拉在中國交付了4.3萬輛汽車,大眾集團在中國銷售了423.36萬輛汽車。充電沒有加油方便,電動車很難成為主流。客觀來說,電動車這10年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例如,電池的每千瓦時成本從1萬元下降到現在的1000元左右,車輛的NEDC續航里程也從100-200公里增加到300-600公里。所以作為城市交通的第二種交通工具(第一種交通工具應該滿足大部分長途出行情況),電動車是非常適合的,但是對于中國的大城市來說,停車位的價格比車輛還貴,擁有第二種交通工具的比例還很小,這就注定了大部分電動車只能成為市場的補充,燃油車(模糊機動車)的生命力甚至比預想的還要大。受實際工程條件限制,充電從來不方便加油,這是電動汽車發展的最大問題。對于電動車來說,最大的制約不是價格、續航里程、二手車殘值率等。這些可能會隨著技術的進步有所改善,但充電時間受限于工程,似乎也無法大幅改善。在現有的條件下,30分鐘達到80%的電量就是極限了。開車的都知道,在加油站等3分鐘都會跳起來,何況30分鐘。為什么?買車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方便快捷。一輛續航幾百公里的車,幾分鐘就充滿電了,這在工程上是不可能的。民用電的電壓、電流都有嚴格規定,不能超載;如果有更多幾百千瓦的超級充電站,更多的汽車同時充電,電網可能會受不了。所以充電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受實際條件制約的工程問題。政策制定者的愿望是好的,但對純電動汽車技術發展和市場需求的一廂情愿的誤判,正在將整個行業帶向高度危險的境地,市場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外媒報道稱,加拿大能源供應商魁北克水電公司宣布與汽車制造商戴姆勒建立了合作關系,雙方將共同開發固態電池技術。目的是在現場條件下測試新材料,從而加速固態電池的量產應用。
1900/1/1 0:00:00很顯然,在政策與成本競爭的雙重倒逼作用下,新能源技術需要不斷向低成本、模塊化和標準化演進。
1900/1/1 0:00:00關于特斯拉的各種傳言,總能引來吃瓜群眾的圍觀,即便這類消息未必是真。
1900/1/1 0:00:00日前,零部件供應商里卡多被中歐汽車技術中心(CEVT)選中,將為后者提供關鍵的變速箱控制軟件,該軟件可供一款七速雙離合變速箱使用,相關產品或將搭載于緊湊型SUV車型中。
1900/1/1 0:00:002月12日,日產汽車在橫濱地方法院正式對其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提起民事起訴,要求其賠償1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4億元)。據報道,日產公司控訴戈恩長期行為不當,對公司造成了巨大損失。
1900/1/1 0:00:00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所有人措手不及,也讓原本已經進入寒冬的車市雪上加霜。抗擊疫情,車企在行動。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