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一批合資車企迎來復工潮。廣汽集團宣布旗下整車企業: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廣汽乘用車、廣汽新能源、廣汽菲克在廣州的工廠陸續復產。上周,奧迪公司宣布一汽大眾和SAIC大眾的五家工廠和一家工廠已經復工,中國的其他工廠于17日恢復生產。豐田在中國的三家合資工廠定于17日和18日復工。寶馬集團還表示,華晨寶馬最早于2月17日復工。此前,在推動復工的同時,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廣汽、長安等部分本土企業宣布臨時跨界改造生產線生產口罩。一方面是支援抗疫,另一方面也是為這個企業的員工正常復工做準備。車企跨界生產口罩上汽通用五菱成為第一個“吃螃蟹者”。2月6日,五菱汽車官方微信官方賬號發布消息稱,在廣西、柳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汽通用五菱聯合供應商將生產線改造為口罩,以實際行動參與疫情防控。根據項目建設計劃,無塵車間由廣西建工集團改造,將于本月竣工投入使用。口罩生產線14條,其中N95口罩生產線4條,通用醫用防護口罩生產線10條。預計日產能達到170萬輛以上。據了解,上汽通用五菱僅用了三天時間就提出了將口罩改裝成第一批口罩的想法。2月9日,第一批口罩順利下線,2月13日,生產出第一批防護口罩,并明確其生產的口罩暫時不會面向公眾銷售。繼上汽通用五菱之后,2月8日,廣汽集團發布公告稱,正在積極研究建設口罩加工生產設備及生產線的方案,并派出相關人員進行研究。2月11日,廣汽集團首臺口罩生產設備開始安裝調試。廣汽集團通過與供應商合作,計劃自制30-50套設備,一部分供廣汽自己使用,一部分提供給廣州其他國企生產口罩。“圖紙3天,設備7天,產品10天!" 2月9日,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長江說。此前一天,比亞迪在其官方微信上宣布,將協助生產口罩和消劑。這些口罩和消劑預計將在2月17日左右大規模生產和發貨。本月底口罩產能可達500萬/天,消劑產能5萬瓶/天。據天眼查報道,2月5日,比亞迪全資子公司汕尾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經營范圍發生變更,增加了消劑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月7日,比亞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變更經營范圍,新增R&D,醫療器械、工業防護用品生產銷售。2月13日,凱沃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江蘇凱沃汽車有限公司變更經營范圍,增加生產醫用口罩、醫務人員防護用品(二類醫療器械)、衛生用品、一次性醫療用品,這意味著又一家汽車企業宣布開始生產口罩。據華創證券估計,中國二三產業就業人口有5.3億人。如果全面復工,每人每天需要一個口罩(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醫護人員的消耗量可能是每天5個以上),至少需要5.3億個口罩。最大日產量2000萬張口罩遠不能滿足需求。車企跨界生產口罩,既是承擔社會責任的舉措,也是一種自救行為。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截至2月12日,183個整車生產基地中,已有59個基地開始復產,占比32.2%。疫情還沒結束,口罩稀缺,復工對車企是巨大的考驗。每個車企都有龐大的員工數量,每天需要使用大量口罩。工廠復工時,工人們必須戴口罩以防感染。廣汽、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預測日產量總和將超過1000萬,這將大大緩解口罩緊缺的窘境。對于車企改裝口罩是否會影響自身整車生產的問題,廣汽集團明確表示,這項工作將由廣汽集團零部件業務總部推進,不會影響整車制造主業。比亞迪表示,比亞迪中研院負責消劑的生產,比亞迪電子9組負責口罩的生產。具體分工是消液在汕尾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生產,口罩在深圳寶龍工業園比亞迪第九分部生產。“大產業”的優勢出現在業界看來。車企能夠成功跨界生產口罩,得益于其在原材料、生產資質、人員、資金、技術儲備、生產場地等方面的積累,以及強大的生產能力和高效的社會資源。制造無紡布口罩的基本原料來自石化煉油廠的聚丙烯,汽車門柱等部位安裝的隔音棉與口罩的原料類似,這也是上汽通用五菱加入其供應商德福集團的原因,其部分設備、原料、采購渠道與口罩生產類似。比亞迪口罩在深圳寶龍工業園比亞迪第九分部生產。寶龍九部有自己的廠房,醫療器械體系認證以及長期合作和穩定的上游原料資源。隨著醫用材料相關企業的復產,口罩生產所需原料不再是瓶頸,汽車企業采購渠道扎實,汽車行業工人在專業生產線上積累的技術和經驗為跨界生產提供了支撐。此外,醫用口罩對生產環境的要求——恒溫恒濕、無塵環境,符合汽車企業生產基地的“涂裝車間”。但是,生產資質是車企跨界生產口罩的一大難點,但是t……相關部門支持在可控范圍內開通資質審批“綠色通道”。2月17日,一批合資車企迎來復工潮。廣汽集團宣布旗下整車企業: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廣汽乘用車、廣汽新能源、廣汽菲克在廣州的工廠陸續復產。上周,奧迪公司宣布一汽大眾和SAIC大眾的五家工廠和一家工廠已經復工,中國的其他工廠于17日恢復生產。豐田在中國的三家合資工廠定于17日和18日復工。寶馬集團還表示,華晨寶馬最早于2月17日復工。此前,在推動復工的同時,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廣汽、長安等部分本土企業宣布臨時跨界改造生產線生產口罩。一方面是支援抗疫,另一方面也是為這個企業的員工正常復工做準備。車企跨界生產口罩上汽通用五菱成為第一個“吃螃蟹者”。2月6日,五菱汽車官方微信官方賬號發布消息稱,在廣西、柳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汽通用五菱聯合供應商將生產線改造為口罩,以實際行動參與疫情防控。根據項目建設計劃,無塵車間由廣西建工集團改造,將于本月竣工投入使用。口罩生產線14條,其中N95口罩生產線4條,通用醫用防護口罩生產線10條。預計日產能達到170萬輛以上。據了解,上汽通用五菱僅用了三天時間就提出了將口罩改裝成第一批口罩的想法。2月9日,第一批口罩順利下線,2月13日,生產出第一批防護口罩,并明確其生產的口罩暫時不會面向公眾銷售。繼上汽通用五菱之后,2月8日,廣汽集團發布公告稱,正在積極研究建設口罩加工生產設備及生產線的方案,并派出相關人員進行研究。2月11日,廣汽集團首臺口罩生產設備開始安裝調試。廣汽集團通過與供應商合作,計劃自制30-50套設備,一部分供廣汽自己使用,一部分提供給廣州其他國企生產口罩。“圖紙3天,設備7天,產品10天!" 2月9日,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長江說。此前一天,比亞迪在其官方微信上宣布,將協助生產口罩和消劑。這些口罩和消劑預計將在2月17日左右大規模生產和發貨。本月底口罩產能可達500萬/天,消劑產能5萬瓶/天。據天眼查報道,2月5日,比亞迪全資子公司汕尾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經營范圍發生變更,增加了消劑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月7日,比亞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變更經營范圍,新增R&D,醫療器械、工業防護用品生產銷售。2月13日,凱沃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江蘇凱沃汽車有限公司變更經營范圍,增加生產醫用口罩、醫務人員防護用品(二類醫療器械)、衛生用品、一次性醫療用品,這意味著又一家汽車企業宣布開始生產口罩。據華創證券估計,中國二三產業就業人口有5.3億人。如果全面復工,每人每天需要一個口罩(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醫護人員的消耗量可能是每天5個以上),至少需要5.3億個口罩。最大日產量2000萬張口罩遠不能滿足需求。車企跨界生產口罩,既是承擔社會責任的舉措,也是一種自救行為。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截至2月12日,183個整車生產基地中,已有59個基地開始復產,占比32.2%。疫情還沒結束,口罩稀缺,復工對車企是巨大的考驗。每個車企都有龐大的員工數量,每天需要使用大量的口罩。工廠復工時,工人們必須戴口罩以防感染。廣汽、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預測日產量總和將超過1000萬,這將大大緩解口罩緊缺的窘境。對于車企改裝口罩是否會影響自身整車生產的問題,廣汽集團明確表示,這項工作將由廣汽集團零部件業務總部推進,不會影響整車制造主業。比亞迪表示,比亞迪中研院負責消劑的生產,比亞迪電子9組負責口罩的生產。具體分工是消液在汕尾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生產,口罩在深圳寶龍工業園比亞迪第九分部生產。“大產業”的優勢出現在業界看來。車企能夠成功跨界生產口罩,得益于其在原材料、生產資質、人員、資金、技術儲備、生產場地等方面的積累,以及強大的生產能力和高效的社會資源。制造無紡布口罩的基本原料來自石化煉油廠的聚丙烯,汽車門柱等部位安裝的隔音棉與口罩的原料類似,這也是上汽通用五菱加入其供應商德福集團的原因,其部分設備、原料、采購渠道與口罩生產類似。比亞迪口罩在深圳寶龍工業園比亞迪第九分部生產。寶龍九部有自己的廠房,醫療器械體系認證以及長期合作和穩定的上游原料資源。隨著醫用材料相關企業的復產,口罩生產所需原料不再是瓶頸,汽車企業采購渠道扎實,汽車行業工人在專業生產線上積累的技術和經驗為跨界生產提供了支撐。此外,醫用口罩對生產環境的要求——恒溫恒濕、無塵環境,符合汽車企業生產基地的“涂裝車間”。但是,生產資質是車企跨界生產口罩的一大難點,但是t……相關部門支持在可控范圍內開通資質審批“綠色通道”。
近日長安汽車公眾號發布了最新動態,為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長安汽車科技防“疫”再出新招,將首推熱成像防疫車,在3月1日起,免費提供給重慶市內高鐵站、社區等市政、交通、醫療服務機構使用。
1900/1/1 0:00:00來自外媒消息,在電氣行業頗有名氣的日本電產株式會社(Nidec),近日發布了兩款電動車牽引電機產品:用于中大型電動汽車的200kW牽引電機,
1900/1/1 0:00:00和我國國情不同的是,皮卡才是是美國最暢銷的車型,沒有之一。直白點說,皮卡在美國的地位,可以參考五菱宏光之于中國。
1900/1/1 0:00:002月17日,上海電氣(601727)發布對外投資公告,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受讓王維東、許小菊持有的深圳市贏合科技730股份,轉讓價格為1149億元。
1900/1/1 0:00:00一汽集團整體上市的步伐再次加快。
1900/1/1 0:00:00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制造商之一,大眾汽車集團14日證實,其2020年1月中國市場上的新車銷量同比下降113。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被認為是造成其銷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