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共享汽車,吞噬私家車市場的巨獸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車市會變壞嗎?2018年下半年以來,全球汽車行業進入寒冬的現實已經不是新聞。盡管如此,進入2019年后,慘淡的銷售數字和不斷裁員的消息依然令人震驚。關于汽車市場的未來,我們認為中國汽車市場已經從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置換市場。2018-2019年乘用車銷量大幅下滑后,很難再有過去28年的強勁增長勢頭。即使2020年車市反彈,其增長曲線也會趨于平緩,在未來15-20年的某個時間點,受技術和出行方式變化的影響,會出現結構性下滑。大趨勢下總有小趨勢。但是,我們也在“寒冬”的大趨勢下,發現了“萌芽”的小趨勢。在汽車市場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各路產業巨頭和資本市場紛紛涌入出行市場,爭相布局未來出行服務。混亂中,“共享出行定制汽車”(以下簡稱“共享汽車”)的概念逐漸浮出水面。2016年12月,大眾汽車集團宣布增加第13個品牌MOIA——該品牌為共享出行服務而生。MOIA迅速推出首款產品,并率先在德國柏林試運營,拉開了車企為共享出行定制汽車的序幕。2018年北京車展期間,出行服務巨頭滴滴聯合30余家國際國內汽車企業和汽車核心供應商,成立了“洪流聯盟”。發布會上,滴滴CEO程維表示,“滴滴不造車”,堅持“開放賦能”的原則,與車企共同定制專為共享出行設計的汽車。不久后,車和家官方宣布與滴滴聯合定制共享汽車,滴滴經多方證實,與多家車企密切合作定制共享的汽車不止一輛,而是一個系列。2019年4月,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向公眾解釋Model 3車內監控攝像頭的配置時,透露了特斯拉對未來出行服務業務的長期布局:特斯拉可以通過OTA升級將Model 3改造成無人駕駛共享汽車,這意味著Model 3的私家車主有一天可以成為出行服務的“房東”,車內監控攝像頭就是為這一場景預留的。特斯拉Model 3為共享出行預留的車載攝像頭2019年7月初,在共享出行領域耕耘了四年的吉利集團旗下曹操專車宣布,將于9月正式推出免費乘車業務,并通過了吉利GKUI車系“個性測試”的審核認證, 使得吉利約伯系列、帝豪系列等22款車型的車主成為曹操之行的第一批順風車主,通過定制車系打通產品和運營的思路逐漸清晰。 同樣在7月,由一汽、東風、長安、蘇寧、騰訊、阿里巴巴共同投資的出行新品牌T3,在組建團隊、醞釀一年后正式上線。至此,國家隊已全部進場。T3出行的王牌之一就是通過定制車內軟硬件,構建V.D.R安全防護體系,將人、車、路三要素融為一體,讓安全無死角。為什么車企和出行公司不約而同地啟動了“共享出行定制車”的概念?每個玩家在這方面有什么不同的策略?這要從汽車銷售市場共享出行的巨大陰影說起。第一,共享汽車對汽車銷售的巨大“吞噬”潛力,讓車企不得不注意到,隨著優步、滴滴在全球的崛起,共享出行這個“龐然大物”已經孵化出來,瘋狂生長。無論是大眾、豐田、特斯拉甚至谷歌,都把目光投向了它,觀察它,研究它。雖然依然“疲軟”,但其增長潛力足以讓整個汽車市場感到寒意,并“深思恐懼”。今天的種子,明天的森林滴滴副總裁楊軍大膽預測,到2040年,全球共享汽車數量將超過私家車。2018年,我國小型客車保有量突破2億輛,但全國共享汽車保有量(以全時網絡租車和分時租賃汽車計算,不含出租車和長短租汽車)不到……萬,占總數的不到0.5%。這個比例在全球范圍內只會更小。雖然基數小,但共享汽車市場增長迅速。XID預測,未來10年,中國共享汽車的“基本”年增長率將達到30%左右,這可能是由無人駕駛商業化的“爆發式增長”所催化的。不僅會快速增長,還會成倍增加私家車市場共享出行對私家車的替代,從那些純車輛開始。這種車是汽車銷售的主力。我們來看看2019年6月國內最暢銷的10大車型,基本都是低價車/緊湊型SUV。用戶對這些車沒有特別的功能需求,也很難有精神羈絆,所以更換成本很低(相反保時捷、勞斯萊斯或者牧人被共享汽車替代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更可怕的是,每增加一輛共享汽車,替代的就不止是一輛私家車。共享汽車的運力是私家車的10-20倍(全職共享汽車每天能接20-30單,私家車平均每天出行不到兩次),這意味著每增加一輛共享汽車,在總運力需求不變的情況下,可以減少10-20輛私家車的需求。目前還是一個潛伏期,3-10年可能會爆發。我們預計無人駕駛汽車將在2022年開始探索商業化,最先落地的場景之一就是共享出行市場。目前,司機的成本可以占到在線租車每公里總成本的40%-50%。無人駕駛將從本質上改變共享出行的成本結構,大大降低人們的出行成本,讓購買私家車成為一件非常不劃算的事情。此外,無人駕駛的高可控性和更好的算法將使“拼車”更加普遍。XID在一份未來技術趨勢研究報告中指出,預計到2030年,“無人駕駛商業化+拼車效率提升”可以使共享出行成本降低一半以上。屆時,別說私家車市場,就連公共交通領域也會受到共享汽車的巨大沖擊(試想一下,網約車價格減半后,有多少人會放棄坐地鐵上下班)。這樣的市場,對于車企來說,你不跳進去玩,遲早要你的命。第二,車企分享汽車市場有明確的短期和長期利益。既然汽車越來越難賣,共享出行越來越受歡迎,為什么車企不“自產自銷”,組建出行服務車隊賺錢呢?沒錯,這也是現在各大車企熱衷于做的事情,因為這件事除了直接賺錢,對車企來說確實是有利的。短期利益:解決銷售問題,車企組建出行服務車隊最直接的好處就是擁有一個可控的銷售“出口”。對于一個月只賣一兩千輛車的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2019年1-6月平均月銷量1200多輛),一個月能采購上百輛新車的運營車隊無異于父母。即使是年銷量上百萬輛的“大廠”,一些單車(尤其是新能源車)的月銷量也不過幾千或幾百輛,一個大中型運營車隊的采購量也足夠省一輛車了。問題是,車企把車賣給車隊后,車隊能盈利嗎?根據XID對中國網約車市場的數據研究,網約車市場永遠是“供小于求”,需求是“無底洞”。也就是說,在一個成熟的網約車平臺,只要投入足夠的車輛和司機,保證穩定的體驗和相應的市場價格,就一定有市場需求。汽車公司建立自己的車隊,并將運輸能力連接到滴滴、美團和高德等聚合出行平臺,因此他們可以獲得穩定的訂單和收入。XID對當前市場上的在線汽車租賃公司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網上車隊運營雖然利潤薄,但還是可以盈利的。與分時租賃或自行車共享相比,這是一項“好業務”。只要經營效益不太差,對于購車成本、財務成本、車牌獲取成本較低的車企自營車隊來說,并非遙不可及。降低用戶體驗新產品的門檻。……或者那些“不怕貨比三家,就怕沒人試”的好產品,最好的銷售方式就是把產品給潛在消費者試用。中國新的頭部制造力量大多擅長產品,但在渠道方面較弱,且受制于消費者對做工質量的擔憂。建立自己的車隊,讓用戶以極低的價格體驗產品,是一種高效的營銷策略。例如,寶馬將其新電動汽車i3投入分時租賃市場,以獲得更多的市場認知度。對于新興的東西,讓消費者花幾十萬元買回家,他們會再三猶豫,但如果花幾十元去體驗,大家的好奇心還是存在的。當然,如果一個產品的產品力很差,這一招就會適得其反。數據獲取和產品迭代每個面向未來的車企都會是大數據公司。但說到數據,隱私永遠是一個無法回避的話題。運營車輛的所有權屬于運營者,運營車輛內的場景通常不會被定義為私人空間,所以從法律和道德層面獲取用戶在車輛內的行為、駕駛員的駕駛習慣等數據會更容易被接受。一旦圍繞車輛形成以出行服務為核心的生態,就會給生態平臺帶來海量數據。車企無疑是這些數據的最大價值擁有者。同時,共享汽車的使用非常激烈,里程積累非常快。私家車平均每年行駛里程不到1萬公里,而共享汽車每年可以跑10萬公里以上。同時,由于數據的可獲得性,更容易識別共享汽車的使用場景和工況,因此車輛各部分的耐用性、質量和用戶體驗可以快速曝光并準確反饋給車企,這將有助于車企獲得通過大數據快速迭代產品的能力(這一直是車企羨慕互聯網公司的一點)。出行服務生態共享場景的建立,自然比私家車場景更容易衍生出行生態服務需求——乘客不需要開車,手、眼、腦徹底解放。在這幾十分鐘的行程中,乘客確實有更有效利用這段時間的需求。其實這和未來無人駕駛場景下的乘客需求很像。駕駛員作為車輛的長期使用者,對加油/充電、維修、保養、清潔、后裝產品也有不同的需求。以前“前裝”和“后裝”市場劃分的很清楚,但這個界限逐漸模糊,后市場成為旅行服務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車企來說,共享汽車本身就是這個全新生態網絡中至關重要的價值節點。其下是3000家出行服務運營商和數家出行服務平臺,在此基礎上將構建一整套基于car OS的服務生態。它不同于專車市場主要針對售后和娛樂的生態服務,而是一個集新零售、新媒體、新娛樂于一體的更加多元化的生態,擁有更加豐富的變現渠道。這對于車企來說具有巨大的長期價值,也是車企真正從“汽車制造商”轉型為“出行服務商”的必由之路。像蘋果這樣的汽車公司,賣iPhone靠硬件盈利后,如何繼續靠軟件和服務盈利?這是擺在任何一個雄心勃勃的車企掌門人面前的必答問題。第三,為共享出行定制汽車是車企的自然選擇。車企紛紛打造自己的共享出行車隊,看似合情合理,但為什么還要為共享出行定制汽車呢?事實上,當車企期望運營車隊增長到一定規模時,定制化生產是車企自然而然的選擇。主要原因是以下四個方面:重塑成本結構最容易理解,車企首先考慮的往往是通過減少配置來降低成本。但是單純的降低配置會影響用戶體驗,那么配置應該降低到什么程度呢?有沒有其他優化成本的方法?共享出行的成本結構如何計算?如何平衡成本和體驗?這是車企很快就會遇到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需要深度定制共享汽車。重建……e出行體驗目前,車企在使用私家車作為共享出行運營車輛時,往往會出現乘客座位不足、后排空間不足、用車系統不適合出行業務等體驗問題。但是,共享汽車和私家車還有更深層次的屬性差異。當用戶不再擁有一輛車,只是暫時使用一輛車時,用戶對這輛車的需求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XID曾在共享汽車的量產項目中負責產品定義和設計。我們發現,當一輛共享汽車以用戶體驗為驅動力進行重新設計時,我們得到了一個全新的汽車“物種”。作為體驗的一部分,安全在這里被單獨列為一項,是因為安全對于共享出行這種商業形式來說極其重要。汽車公司在安全領域絕不是外行,但共享汽車的安全有更多維度,包括車主被動安全、業務安全、資產安全、信息安全。要達到更高的安全水平,必然意味著車輛電子電氣架構和內外飾設計的更深層次定制。打造服務生態想象一下共享汽車,它可以像“派單”一樣將加油/充電、保養和維修等服務分配給司機,而無需司機費心規劃。同時,車內提供零售、視聽娛樂、按摩放松等多種服務,乘客可按需消費。還可以根據當前的地理位置/旅行目的地和用戶畫像,推送可能對用戶有價值的信息,比如餐廳點評信息、商場優惠券、影院預告片、游戲試玩、機場航班等等。就算腦洞再大一點,汽車本身也可以成為多個非出行服務載體,滿足用戶購物、娛樂、餐飲、休息、辦公等各方面的需求。這些想象離我們并不遙遠。要實現它們,我們不需要一個深刻的技術突破,而是需要一個能夠真正連接汽車領域產品和運營的團隊。事實上,我們觀察到,很多初創企業已經在共享汽車駕駛艙嘗試了新零售、視聽娛樂、人體投影廣告等創新商業模式,其中一些還取得了不錯的盈利。車市會變壞嗎?2018年下半年以來,全球汽車行業進入寒冬的現實已經不是新聞。盡管如此,進入2019年后,慘淡的銷售數字和不斷裁員的消息依然令人震驚。關于汽車市場的未來,我們認為中國汽車市場已經從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置換市場。2018-2019年乘用車銷量大幅下滑后,很難再有過去28年的強勁增長勢頭。即使2020年車市反彈,其增長曲線也會趨于平緩,在未來15-20年的某個時間點,受技術和出行方式變化的影響,會出現結構性下滑。大趨勢下總有小趨勢。但是,我們也在“寒冬”的大趨勢下,發現了“萌芽”的小趨勢。在汽車市場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各路產業巨頭和資本市場紛紛涌入出行市場,爭相布局未來出行服務。混亂中,“共享出行定制汽車”(以下簡稱“共享汽車”)的概念逐漸浮出水面。2016年12月,大眾汽車集團宣布增加第13個品牌MOIA——該品牌為共享出行服務而生。MOIA迅速推出首款產品,并率先在德國柏林試運營,拉開了車企為共享出行定制汽車的序幕。2018年北京車展期間,出行服務巨頭滴滴聯合30余家國際國內汽車企業和汽車核心供應商,成立了“洪流聯盟”。發布會上,滴滴CEO程維表示,“滴滴不造車”,堅持“開放賦能”的原則,與車企共同定制專為共享出行設計的汽車。不久后,車和家官方宣布與滴滴聯合定制共享汽車,滴滴經多方證實,與多家車企密切合作定制共享的汽車不止一輛,而是一個系列。2019年4月,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向公眾解釋Model 3車載監控攝像頭的配置時,透露了特斯拉對未來出行服務業務的長期布局……:特斯拉可以通過OTA升級將Model 3改造成無人駕駛共享汽車,這意味著Model 3的私家車主有一天可以成為出行服務的“房東”,車內監控攝像頭就是為這個場景預留的。特斯拉Model 3為共享出行預留的車載攝像頭2019年7月初,在共享出行領域耕耘了四年的吉利集團旗下曹操專車宣布,將于9月正式推出免費乘車業務,并通過了吉利GKUI車系“個性測試”的審核認證, 使得吉利約伯系列、帝豪系列等22款車型的車主成為曹操之行的第一批順風車主,通過定制車系打通產品和運營的思路逐漸清晰。 同樣在7月,由一汽、東風、長安、蘇寧、騰訊、阿里巴巴共同投資的出行新品牌T3,在組建團隊、醞釀一年后正式上線。至此,國家隊已全部進場。T3出行的王牌之一就是通過定制車內軟硬件,構建V.D.R安全防護體系,將人、車、路三要素融為一體,讓安全無死角。為什么車企和出行公司不約而同地啟動了“共享出行定制車”的概念?每個玩家在這方面有什么不同的策略?這要從汽車銷售市場共享出行的巨大陰影說起。第一,共享汽車對汽車銷售的巨大“吞噬”潛力,讓車企不得不注意到,隨著優步、滴滴在全球的崛起,共享出行這個“龐然大物”已經孵化出來,瘋狂生長。無論是大眾、豐田、特斯拉甚至谷歌,都把目光投向了它,觀察它,研究它。雖然依然“疲軟”,但其增長潛力足以讓整個汽車市場感到寒意,并“深思恐懼”。今天的種子,明天的森林滴滴副總裁楊軍大膽預測,到2040年,全球共享汽車數量將超過私家車。2018年,我國小型客車保有量突破2億輛,但全國共享汽車保有量(以全時網絡租車和分時租賃汽車計算,不含出租車和長短租汽車)不到100萬輛,占總量不到0.5%。這個比例在全球范圍內只會更小。雖然基數小,但共享汽車市場增長迅速。XID預測,未來10年,中國共享汽車的“基本”年增長率將達到30%左右,這可能是由無人駕駛商業化的“爆發式增長”所催化的。不僅會快速增長,還會成倍增加私家車市場共享出行對私家車的替代,從那些純車輛開始。這種車是汽車銷售的主力。我們來看看2019年6月國內最暢銷的10大車型,基本都是低價車/緊湊型SUV。用戶對這些車沒有特別的功能需求,也很難有精神羈絆,所以更換成本很低(相反保時捷、勞斯萊斯或者牧人被共享汽車替代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更可怕的是,每增加一輛共享汽車,替代的就不止是一輛私家車。共享汽車的運力是私家車的10-20倍(全職共享汽車每天能接20-30單,私家車平均每天出行不到兩次),這意味著每增加一輛共享汽車,在總運力需求不變的情況下,可以減少10-20輛私家車的需求。目前還是一個潛伏期,3-10年可能會爆發。我們預計無人駕駛汽車將在2022年開始探索商業化,最先落地的場景之一就是共享出行市場。目前,司機的成本可以占到在線租車每公里總成本的40%-50%。無人駕駛將從本質上改變共享出行的成本結構,大大降低人們的出行成本,讓購買私家車成為一件非常不劃算的事情。此外,無人駕駛的高可控性和更好的算法將使“拼車”更加普遍。XID在一份未來技術趨勢研究報告中指出,預計到2030年,“無人駕駛商業化+拼車效率提升”可以使共享出行成本降低一半以上。到那時,別說私家車市場,就連公共交通領域也會受到共享汽車的巨大沖擊(想象一下人類……網約車價格減半后人們會放棄坐地鐵上下班)。這樣的市場,對于車企來說,你不跳進去玩,遲早要你的命。第二,車企分享汽車市場有明確的短期和長期利益。既然汽車越來越難賣,共享出行越來越受歡迎,為什么車企不“自產自銷”,組建出行服務車隊賺錢呢?沒錯,這也是現在各大車企熱衷于做的事情,因為這件事除了直接賺錢,對車企來說確實是有利的。短期利益:解決銷售問題,車企組建出行服務車隊最直接的好處就是擁有一個可控的銷售“出口”。對于一個月只賣一兩千輛車的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2019年1-6月平均月銷量1200多輛),一個月能采購上百輛新車的運營車隊無異于父母。即使是年銷量上百萬輛的“大廠”,一些單車(尤其是新能源車)的月銷量也不過幾千或幾百輛,一個大中型運營車隊的采購量也足夠省一輛車了。問題是,車企把車賣給車隊后,車隊能盈利嗎?根據XID對中國網約車市場的數據研究,網約車市場永遠是“供小于求”,需求是“無底洞”。也就是說,在一個成熟的網約車平臺,只要投入足夠的車輛和司機,保證穩定的體驗和相應的市場價格,就一定有市場需求。汽車公司建立自己的車隊,并將運輸能力連接到滴滴、美團和高德等聚合出行平臺,因此他們可以獲得穩定的訂單和收入。XID對當前市場上的在線汽車租賃公司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網上車隊運營雖然利潤薄,但還是可以盈利的。與分時租賃或自行車共享相比,這是一項“好業務”。只要經營效益不太差,對于購車成本、財務成本、車牌獲取成本較低的車企自營車隊來說,并非遙不可及。降低用戶體驗新產品的門檻。對于那些“不怕貨比三家,就怕沒人試”的好產品,最好的銷售方式就是把產品給潛在消費者試用。中國新的頭部制造力量大多擅長產品,但在渠道方面較弱,且受制于消費者對做工質量的擔憂。建立自己的車隊,讓用戶以極低的價格體驗產品,是一種高效的營銷策略。例如,寶馬將其新電動汽車i3投入分時租賃市場,以獲得更多的市場認知度。對于新興的東西,讓消費者花幾十萬元買回家,他們會再三猶豫,但如果花幾十元去體驗,大家的好奇心還是存在的。當然,如果一個產品的產品力很差,這一招就會適得其反。數據獲取和產品迭代每個面向未來的車企都會是大數據公司。但說到數據,隱私永遠是一個無法回避的話題。運營車輛的所有權屬于運營者,運營車輛內的場景通常不會被定義為私人空間,所以從法律和道德層面獲取用戶在車輛內的行為、駕駛員的駕駛習慣等數據會更容易被接受。一旦圍繞車輛形成以出行服務為核心的生態,就會給生態平臺帶來海量數據。車企無疑是這些數據的最大價值擁有者。同時,共享汽車的使用非常激烈,里程積累非常快。私家車平均每年行駛里程不到1萬公里,而共享汽車每年可以跑10萬公里以上。同時,由于數據的可獲得性,更容易識別共享汽車的使用場景和工況,因此車輛各部分的耐用性、質量和用戶體驗可以快速曝光并準確反饋給車企,這將有助于車企獲得通過大數據快速迭代產品的能力(這一直是車企羨慕互聯網公司的一點)。出行服務生態共享場景的建立,自然比私家車場景更容易衍生出行生態服務需求——通行證……ger不用開車,手、眼、腦都徹底解放了。在這幾十分鐘的行程中,乘客確實有更有效利用這段時間的需求。其實這和未來無人駕駛場景下的乘客需求很像。駕駛員作為車輛的長期使用者,對加油/充電、維修、保養、清潔、后裝產品也有不同的需求。以前“前裝”和“后裝”市場劃分的很清楚,但這個界限逐漸模糊,后市場成為旅行服務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車企來說,共享汽車本身就是這個全新生態網絡中至關重要的價值節點。其下是3000家出行服務運營商和數家出行服務平臺,在此基礎上將構建一整套基于car OS的服務生態。它不同于專車市場主要針對售后和娛樂的生態服務,而是一個集新零售、新媒體、新娛樂于一體的更加多元化的生態,擁有更加豐富的變現渠道。這對于車企來說具有巨大的長期價值,也是車企真正從“汽車制造商”轉型為“出行服務商”的必由之路。像蘋果這樣的汽車公司,賣iPhone靠硬件盈利后,如何繼續靠軟件和服務盈利?這是擺在任何一個雄心勃勃的車企掌門人面前的必答問題。第三,為共享出行定制汽車是車企的自然選擇。車企紛紛打造自己的共享出行車隊,看似合情合理,但為什么還要為共享出行定制汽車呢?事實上,當車企期望運營車隊增長到一定規模時,定制化生產是車企自然而然的選擇。主要原因是以下四個方面:重塑成本結構最容易理解,車企首先考慮的往往是通過減少配置來降低成本。但是單純的降低配置會影響用戶體驗,那么配置應該降低到什么程度呢?有沒有其他優化成本的方法?共享出行的成本結構如何計算?如何平衡成本和體驗?這是車企很快就會遇到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需要深度定制共享汽車。重構出行體驗目前,車企在使用私家車作為共享出行運營車輛時,往往會出現乘客座位不足、后排空間不足、用車系統不適合出行業務等體驗問題。但是,共享汽車和私家車還有更深層次的屬性差異。當用戶不再擁有一輛車,只是暫時使用一輛車時,用戶對這輛車的需求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XID曾在共享汽車的量產項目中負責產品定義和設計。我們發現,當一輛共享汽車以用戶體驗為驅動力進行重新設計時,我們得到了一個全新的汽車“物種”。作為體驗的一部分,安全在這里被單獨列為一項,是因為安全對于共享出行這種商業形式來說極其重要。汽車公司在安全領域絕不是外行,但共享汽車的安全有更多維度,包括車主被動安全、業務安全、資產安全、信息安全。要達到更高的安全水平,必然意味著車輛電子電氣架構和內外飾設計的更深層次定制。打造服務生態想象一下共享汽車,它可以像“派單”一樣將加油/充電、保養和維修等服務分配給司機,而無需司機費心規劃。同時,車內提供零售、視聽娛樂、按摩放松等多種服務,乘客可按需消費。還可以根據當前的地理位置/旅行目的地和用戶畫像,推送可能對用戶有價值的信息,比如餐廳點評信息、商場優惠券、影院預告片、游戲試玩、機場航班等等。就算腦洞再大一點,汽車本身也可以成為多個非出行服務載體,滿足用戶購物、娛樂、餐飲、休息、辦公等各方面的需求。這些想象離我們并不遙遠。要實現它們,我們不需要一個深刻的技術突破,而是需要一個能夠真正連接汽車領域產品和運營的團隊。事實上,我們觀察到許多初創企業已經嘗試了創新的商業模式,如新零售、澳元……-共享汽車駕駛艙的視覺娛樂和身體投影廣告,其中一些已經取得了不錯的利潤。在今年4月的2019上海車展上,啟辰發布了兩款純電動汽車,一款是定位為緊湊型車的D60 EV,一款是定位為小型SUV的T60EV。在近日公布的申報信息中,曝光了T60 EV的少數參數。

qichen, qichen T60, qichen T60 EV, Dongfeng, qichen d60 ev

“啟辰T60EV”

qichen, qichen T60, qichen T60 EV, Dongfeng, qichen d60 ev

“啟辰D60 EV”T60EV是在啟辰T60的燃油版基礎上打造的。新車與D60EV采用了類似家族式的前臉設計,封閉式的前中網采用深藍色涂裝,增添了幾分神秘感。此外,新車還將有不同風格的輪圈、大燈、尾部銘牌以及不同的車頂顏色可供選擇。

qichen, qichen T60, qichen T60 EV, Dongfeng, qichen d60 ev

「啟辰T60EV」根據申報信息,新車長寬高分別為4415/1820/1668mm,軸距為2640mm。該車將搭載東風時代(武漢)電池系統有限公司生產的三元鋰電池,但電池容量和續航里程暫時未知。動力方面,新車將搭載一臺最大功率為120kW(163Ps)的電動機。

qichen, qichen T60, qichen T60 EV, Dongfeng, qichen d60 ev3在今年4月的2019上海車展上,啟辰發布了兩款純電動車,一款是定位為緊湊型車的D60 EV,一款是定位為小型SUV的T60EV。在近日公布的申報信息中,曝光了T60 EV的少數參數。

qichen, qichen T60, qichen T60 EV, Dongfeng, qichen d60 ev

“啟辰T60EV”

qichen, qichen T60, qichen T60 EV, Dongfeng, qichen d60 ev

“啟辰D60 EV”T60EV是在啟辰T60的燃油版基礎上打造的。新車與D60EV采用了類似家族式的前臉設計,封閉式的前中網采用深藍色涂裝,增添了幾分神秘感。此外,新車還將有不同風格的輪圈、大燈、尾部銘牌以及不同的車頂顏色可供選擇。

qichen, qichen T60, qichen T60 EV, Dongfeng, qichen d60 ev

「啟辰T60EV」根據申報信息,新車長寬高分別為4415/1820/1668mm,軸距為2640mm。該車將搭載東風時代(武漢)電池系統有限公司生產的三元鋰電池,但電池容量和續航里程暫時未知。動力方面,新車將搭載一臺最大功率為120kW(163Ps)的電動機。

qichen, qichen T60, qichen T60 EV, Dongfeng, qichen d60 ev

標簽:特斯拉Model 3大眾發現寶馬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在歐洲網約車市場腹背受敵 Uber一虎難敵群狼

全球網約車初創企業層出不窮,更多競爭者入局使得剛在北美殺出Lyft圍困的Uber,在英國市場(倫敦)再次面臨激烈的競爭。

1900/1/1 0:00:00
同價位電動車和燃油車全生命周期用車成本比較,誰更劃算?

隨著電動車技術的不斷革新,公共充電設施的不斷普及,電動車的使用便利性已經與燃油車相差無幾。加上政策對電動車的大力支持,不少消費者認為,購買電動車似乎為一種更為劃算的選擇。

1900/1/1 0:00:00
7月新能源汽車產量:我命由補貼

過渡期結束后,車企需要調整自身產品線和定價策略適應新的市場環境。新能源車企的命應由己不由“補貼”。7月產量趨勢看點:1、7月新能源乘用車產量整體僅有591萬輛,環比,同比分別下滑47、14。

1900/1/1 0:00:00
蘋果AR導航 提升汽車導航系統能力

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7月25日,美國專利商標局(USPatentamp

1900/1/1 0:00:00
為了保護行人安全,各國出臺法規要求電動汽車“發聲”

隨著近年來新能源汽車數量不斷增長,與其相關的安全問題逐漸浮現出來。

1900/1/1 0:00:00
挪威首架電動飛機墜湖 曾計劃在2025年實現商用

路透社報道,近日,挪威首架由電池驅動的飛機出現飛行事故,未出現人員傷亡,事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事故發生時,這架雙座飛機由機場運營商Avinor的總經理駕駛,挪威初級政府部長為當時乘客之一。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