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義滴滴?如果是四五年前,我們會說是在線打車APP。那么,現在呢?有人說滴滴是個有野心的人,有人說它是出行領域的獨角獸,估值560億美元,還有人說它是全球融資額最大的未上市公司。滴滴作為一個現象級的存在,走過彎路,犯過錯誤。但在這個新時代的科技大潮席卷下,它依然站在了最前沿,喊出了“讓旅行更美好”這句話。

愿景:“出行”迭代,打造“小前端,大平臺”說到滴滴的愿景或使命,一直圍繞著“讓出行更美好”。2012年,小菊科技在京成立,推出“滴滴打車”APP。從它自身的定位可以看出,當時的“出行”是有邊界的,是為了解決打車難的問題。2014年5月,“滴滴打車”正式更名為“滴滴打車”。2015年9月,“滴滴打車”全面升級,更名為“滴滴出行”,明確打造一站式出行平臺。在這一點上,滴滴的目標已經非常明確,它要改變的“出行”是一種與時俱進的生活方式。回顧2014年滴滴聯合創始人李想談到公司的終極愿景,其實可以看出這家公司的野心。“其實我們一直在低頭,當然也在仰望未來。其實出行,包括滴滴打車,其實只是互聯網中的一個應用場景。希望以后我們的應用可以和衣食住行結合起來,飯后出行或者任何地方都可以聯系我們。真正做到小前端、大平臺,弱化滴滴打車的概念,專門做后面的調度平臺,才是我們真正的想法。”如今,滴滴的觸角早已伸向整個出行領域。不僅將基礎網約車業務做大,拓展海外,還緊跟新能源和自動駕駛的熱潮,瞄準未來出行領域的“極致”解決方案。為了更廣泛地滲透到用戶的日常生活中,滴滴也做了外賣服務等嘗試。然而,加速擴張的野心終于碰壁了。

擴展:“搶食”受挫,人車關系才是正途。《滴滴程維》一書中有一句話:在巨頭的陰影下前行,“速度秒殺就是加快發展速度,快速覆蓋全國市場,拓展多業務線,干掉一個又一個競爭對手,確立行業老大的地位。”這樣的野心幾乎都是行業巨頭擁有的,滴滴只是其中之一。所以除了最基礎的業務,探索其他方向是常有的事。比如“旅行+外賣”的組合,并不是首創。出行領域的行業巨頭,如優步、Grab等,都在做這個從核心業務到為用戶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的業務,效果也不錯。2015年推出的Uber Eats大獲成功。當2019年第二季度虧損達到52億美元時,增值服務Uber Eats表現亮眼:其月用戶同比增長140%,與320萬家餐廳合作時,其收入飆升72%(5.95億美元)。本季度的利潤數據甚至可以與中國外賣巨頭美團相提并論。Grab在2018年3月合并優步的東南亞業務后,加快了業務擴張的步伐。據悉,在過去的一年里,Grab的外賣業務已經擴展到了6個國家的199個城市,在新加坡、泰國和菲律賓的市場份額已經排名第一。而滴滴的路走得并不順利。自身的布局失誤和強勁的競爭對手美團,讓滴滴的分支業務“短命”。2018年4月,滴滴外賣業務落地無錫,此后在南京、泰州、成都等地陸續開通。有知情人士透露,滴滴外賣有一個“百城計劃”,即到2018年底,滴滴外賣業務將覆蓋全國,之后外賣業務將獨立,更多的品類和服務將由獨立app承載。然而,自2018年7月進入河南鄭州后,滴滴一直沒有開出……ew城市至今,暫時停在國內五個城市。對此,滴滴回應稱,其外賣業務并未停止運營。“滴滴目前正在墨西哥第二大城市瓜達拉哈拉的特定區域推出外賣業務。”但有消息稱,滴滴外賣業務雖然沒有裁撤,但已經開始裁員分流,滴滴外賣的裁員幅度可能高達50%。這意味著近十億元相當于打擊了水漂,滴滴外賣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基本走到了盡頭。

應該說,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靠燒錢解決,任何一個在某個領域成長起來的企業,都不應該低估另一個領域的進入壁壘和競爭對手的反映程度。這也是滴滴進軍外賣失敗的原因,美團在打車領域也難成氣候。經過這次嘗試,滴滴似乎突然醒悟,面對需要燒錢、短期內無法帶來直接收益的業務,變得更加謹慎。同時,這個企業的業務優先級也差不多確定了:網約車是基礎;緊盯新能源領域;大力發展自動駕駛;其他方向可以發展,但絕不是主力。正如滴滴官網上的愿景所寫:“引領汽車和交通行業變革的世界級科技公司;全球最大的一站式旅游平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運營商;智能交通技術的全球領導者,探索出行新技術,關注人車關系,是滴滴的正解。出行:三層業務全覆蓋,新能源+自動駕駛成為引擎。在此之前,有媒體報道稱,滴滴內部出行業務主要分為三層。”最基礎的一層是交通基礎設施,由智能交通團隊(2018年升級為“智能交通事業部”)負責,意思是用滴滴掌握的交通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能力優化道路,比如根據道路交通動態實時調整紅綠燈,緩解擁堵。這就是滴滴現在在做的事情,他們在全國改造了2000個紅綠燈;中間層是車輛本身,包括滴滴車輛從燃油車到電動車,從有人駕駛到自動駕駛的推廣;最頂層是人與車關系的改變,也是程維和柳青口一直以來的理想,把車從私有變成共享資源。“從最近的布局來看,這個‘三層理論’可以得到印證,中堅力量和亮眼的‘新星’是新能源和自動駕駛。車源能源融合,深化新能源布局說到滴滴出行領域的布局,與31家汽車行業合作伙伴聯合成立的“洪流聯盟”必須有個名字。這相當于滴滴嘗試涉足很多不同的領域,新能源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2月8日,滴滴年會上,在其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程維發表的演講中,多次提到“洪流戰略”的重要性:“洪流浮出水面,滴滴入行,圍繞車主打造一站式服務平臺,最終成為共享汽車運營商”。這個戰略是滴滴在2015年提出的。2018年4月24日,滴滴正式宣布與31家汽車產業鏈企業發起的“洪流聯盟”。滴滴表示,作為一個開放的組織,劉宏聯盟以開放、融合、相互賦能為核心價值觀,廣泛與汽車全產業鏈合作,共同為汽車運營商搭建開放、高效、共贏的平臺,推動新能源、智能、共享產業發展。在新聞發布會當天,程維提出了以下三個目標:1 .成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臺,服務20億用戶和全球50%的出行需求;2.搭建汽車運營平臺,推廣超1000萬輛共享新能源汽車。據悉,目前滴滴平臺上運營的新能源汽車超過60萬輛,占純電動汽車總數的近30%,2020年運營車輛將超過100萬輛;3.成為智能交通技術的全球領導者,未來的城市交通將因AI而改變。

截圖自滴滴官網在新能源,具體來說,滴滴是從兩個區域進攻。首先是車源領域。先簡單看一下2019年的重點動作:滴滴與一汽、豐田、BAIC、比亞迪、廣汽等車企達成戰略合作,與頭部車企在車隊運營、租車、能源、維修、在線租車、自動駕駛等方面進行探索與合作,共同推廣普及新能源汽車;與車和家(李)共同探索設計共享出行場景的智能共享汽車,推動“洪流聯盟”進一步落地;7月,滴滴小橙專車服務升級組織架構,成立專車事業部,深化與車企合作,對接滴滴與汽車行業的資源和需求,輸出并賦能車企發展,成為滴滴與汽車產業鏈共生共贏的橋梁;8月,滴滴旗下小菊專車服務與平安集團旗下四家公司(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國際金融租賃有限公司、平安財產保險公司、平安基礎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租車、保險、維修、充電等領域展開合作。這是“激流聯盟”落地的又一步。業內有一種說法,滴滴在推廣新能源汽車的基礎上,試圖將網約車服務從C2C轉換為B2C,在出行領域制造競爭壁壘。不過滴滴表示,這種說法并不準確。

第三,是能源領域。在這部分,滴滴加強新能源充電樁和充電站的布局,以與其新能源汽車形成配套產業。6月26日,滴滴出行與南方電網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實現平臺互聯互通,為新能源車主打造車、樁、網“一體化”綜合服務。根據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出行、充電、汽車銷售租賃、汽車后市場服務等領域達成深度合作;8月1日,滴滴宣布與英國石油巨頭BP成立合資公司,共同目標是在中國共同建設、開發和運營新能源充電站,為包括滴滴車主和社會車主在內的司機提供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正式宣布當天,BP在廣州建立的首個充電站已經接入滴滴出行旗下的小桔充電平臺。當然,滴滴在這一領域的布局不僅僅是為了充電樁行業,而是為了汽車后市場的拓展。可以肯定的是,滴滴和BP的合作絕不是新能源充電樁和汽車后市場領域的最后一個例子。

押注自動駕駛,或者說想要“復制”優步的上市,對于未來的出行方式,無論是業界還是公眾,基本都達成了共識:自動駕駛。雖然技術還不成熟,安全風險高,但不可否認這是大勢所趨。對于還在虧損的旅行公司來說,抓住了自動駕駛的研發,就看到了盈利扭虧為盈的希望,仿佛抓住了未來。以滴滴的前身優步為例。今年4月,優步正式將估值72.5億美元的無人車業務分拆為獨立公司,同時獲得軟銀和豐田等財團的10億美元投資。一個月后,優步成功IPO。滴滴自然不想落后。8月5日,滴滴自動駕駛業務獨立,由一個部門升級為公司,專注于自動駕駛研發、產品應用及相關業務拓展。滴滴出行CTO張博兼任CEO。這步棋不是小事,肯定早就計劃好了。回頭看,從2016年開始就有跡可循。2016年,滴滴成立自動駕駛團隊;2017年,滴滴出行實驗室);成立于硅谷;2018年5月,與大眾汽車成立合資公司,目標是提供約10萬輛電動或自動駕駛共享車隊;同月,同年5月,滴滴美國研究院獲得美國加州路測資質;2018年9月取得北京市自動駕駛路測資格;2018年11月,滴滴宣布將在加拿大多倫多建立滴滴實驗室,并與多倫多大學達成自動駕駛研究戰略合作伙伴關系;2019年3月,滴滴出行的主體公司北京小菊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全資子公司“滴滴沃亞”,業務范圍涉及自動駕駛汽車技術;2019年7月,宣布與超過30萬名不符合公司最新安全標準的司機終止合作,未來將有更多自動駕駛出租車投入使用;2019年7月,豐田6億美元投資滴滴,雙方將在智慧出行服務領域拓展合作;現在,有消息稱,滴滴正在與其最大股東軟銀和潛在投資者就自動駕駛的新一輪融資進行談判。

外界普遍猜測,滴滴正在效仿優步剝離自動駕駛部分,意圖獲得更高的估值,為上市做準備。畢竟要實現IPO,讓“太燒錢”的自動駕駛業務自己尋找出路才是明智的選擇。如果滴滴的自動駕駛公司能夠像優步ATG一樣發展,不僅可以擁有自己的造血能力,還可以為滴滴提高上市前的估值。如何定義滴滴?如果是四五年前,我們會說是在線打車APP。那么,現在呢?有人說滴滴是個有野心的人,有人說它是出行領域的獨角獸,估值560億美元,還有人說它是全球融資額最大的未上市公司。滴滴作為一個現象級的存在,走過彎路,犯過錯誤。但在這個新時代的科技大潮席卷下,它依然站在了最前沿,喊出了“讓旅行更美好”這句話。

愿景:“出行”迭代,打造“小前端,大平臺”說到滴滴的愿景或使命,一直圍繞著“讓出行更美好”。2012年,小菊科技在京成立,推出“滴滴打車”APP。從它自身的定位可以看出,當時的“出行”是有邊界的,是為了解決打車難的問題。2014年5月,“滴滴打車”正式更名為“滴滴打車”。2015年9月,“滴滴打車”全面升級,更名為“滴滴出行”,明確打造一站式出行平臺。在這一點上,滴滴的目標已經非常明確,它要改變的“出行”是一種與時俱進的生活方式。回顧2014年滴滴聯合創始人李想談到公司的終極愿景,其實可以看出這家公司的野心。“其實我們一直在低頭,當然也在仰望未來。其實出行,包括滴滴打車,其實只是互聯網中的一個應用場景。希望以后我們的應用可以和衣食住行結合起來,飯后出行或者任何地方都可以聯系我們。真正做到小前端、大平臺,弱化滴滴打車的概念,專門做后面的調度平臺,才是我們真正的想法。”如今,滴滴的觸角早已伸向整個出行領域。不僅將基礎網約車業務做大,拓展到海外,還緊跟新能源和自動駕駛的熱潮,瞄準未來出行領域的“極致”解決方案。為了更廣泛地滲透到用戶的日常生活中,滴滴也做了外賣服務等嘗試。然而,加速擴張的野心終于碰壁了。

擴展:“搶食”受挫,人車關系才是正途。《滴滴程維》一書中有一句話:在巨頭的陰影下前行,“速度秒殺就是加快發展速度,快速覆蓋全國市場,拓展多業務線,干掉一個又一個競爭對手,確立行業老大的地位。”這樣的野心幾乎都是行業巨頭擁有的,滴滴只是其中之一。所以除了最基礎的業務,探索其他方向是常有的事。比如“旅行+外賣”的組合,并不是首創。出行領域的行業巨頭,如優步、Grab等,都在做這個從核心業務到為用戶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的業務,效果也不錯。2015年推出的Uber Eats大獲成功。當2019年第二季度虧損達到52億美元時,增值服務Uber Eats表現亮眼:其月用戶同比增長140%,與320萬家餐廳合作時,其收入飆升72%(5.95億美元)。本季度的利潤數據甚至可以與中國外賣巨頭美團相提并論。Grab在2018年3月合并優步的東南亞業務后,加快了業務擴張的步伐。據悉,在過去的一年里,Grab的外賣業務已經擴展到6個國家的199個城市……其市場份額在新加坡、泰國和菲律賓均排名第一。而滴滴的路走得并不順利。自身的布局失誤和強勁的競爭對手美團,讓滴滴的分支業務“短命”。2018年4月,滴滴外賣業務落地無錫,此后在南京、泰州、成都等地陸續開通。有知情人士透露,滴滴外賣有一個“百城計劃”,即到2018年底,滴滴外賣業務將覆蓋全國,之后外賣業務將獨立,更多的品類和服務將由獨立app承載。然而,2018年7月進入河南鄭州后,滴滴至今沒有新開一個城市,暫時停在國內5個城市。對此,滴滴回應稱,其外賣業務并未停止運營。“滴滴目前正在墨西哥第二大城市瓜達拉哈拉的特定區域推出外賣業務。”但有消息稱,滴滴外賣業務雖然沒有裁撤,但已經開始裁員分流,滴滴外賣的裁員幅度可能高達50%。這意味著近十億元相當于打擊了水漂,滴滴外賣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基本走到了盡頭。

應該說,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靠燒錢解決,任何一個在某個領域成長起來的企業,都不應該低估另一個領域的進入壁壘和競爭對手的反映程度。這也是滴滴進軍外賣失敗的原因,美團在打車領域也難成氣候。經過這次嘗試,滴滴似乎突然醒悟,面對需要燒錢、短期內無法帶來直接收益的業務,變得更加謹慎。同時,這個企業的業務優先級也差不多確定了:網約車是基礎;緊盯新能源領域;大力發展自動駕駛;其他方向可以發展,但絕不是主力。正如滴滴官網上的愿景所寫:“引領汽車和交通行業變革的世界級科技公司;全球最大的一站式旅游平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運營商;智能交通技術的全球領導者,探索出行新技術,關注人車關系,是滴滴的正解。出行:三層業務全覆蓋,新能源+自動駕駛成為引擎。在此之前,有媒體報道稱,滴滴內部出行業務主要分為三層。”最基礎的一層是交通基礎設施,由智能交通團隊(2018年升級為“智能交通事業部”)負責,意思是用滴滴掌握的交通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能力優化道路,比如根據道路交通動態實時調整紅綠燈,緩解擁堵。這就是滴滴現在在做的事情,他們在全國改造了2000個紅綠燈;中間層是車輛本身,包括滴滴車輛從燃油車到電動車,從有人駕駛到自動駕駛的推廣;最頂層是人與車關系的改變,也是程維和柳青口一直以來的理想,把車從私有變成共享資源。“從最近的布局來看,這個‘三層理論’可以得到印證,中堅力量和亮眼的‘新星’是新能源和自動駕駛。車源能源融合,深化新能源布局說到滴滴出行領域的布局,與31家汽車行業合作伙伴聯合成立的“洪流聯盟”必須有個名字。這相當于滴滴嘗試涉足很多不同的領域,新能源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2月8日,滴滴年會上,在其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程維發表的演講中,多次提到“洪流戰略”的重要性:“洪流浮出水面,滴滴入行,圍繞車主打造一站式服務平臺,最終成為共享汽車運營商”。這個戰略是滴滴在2015年提出的。2018年4月24日,滴滴正式宣布與31家汽車產業鏈企業發起的“洪流聯盟”。滴滴表示,作為一個開放的組織,劉宏聯盟以開放、融合、相互賦能為核心價值觀,廣泛與汽車全產業鏈合作,共同為汽車運營商搭建開放、高效、共贏的平臺,推動新能源、智能、共享產業發展。在新聞發布會當天,程維提出了以下三個目標:1 .成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臺,服務20億用戶和全球50%的出行需求;2.搭建汽車運營平臺,推廣超1000萬輛共享新能源汽車。據悉,目前滴滴平臺上運營的新能源汽車超過60萬輛,占純電動汽車總數的近30%,2020年運營車輛將超過100萬輛;3.成為智能交通技術的全球領導者,未來的城市交通將因AI而改變。

截圖自滴滴官網在新能源,具體來說,滴滴是從兩個區域進攻。首先是車源領域。先簡單看一下2019年的重點動作:滴滴與一汽、豐田、BAIC、比亞迪、廣汽等車企達成戰略合作,與頭部車企在車隊運營、租車、能源、維修、在線租車、自動駕駛等方面進行探索與合作,共同推廣普及新能源汽車;與車和家(李)共同探索設計共享出行場景的智能共享汽車,推動“洪流聯盟”進一步落地;7月,滴滴小橙專車服務升級組織架構,成立專車事業部,深化與車企合作,對接滴滴與汽車行業的資源和需求,輸出并賦能車企發展,成為滴滴與汽車產業鏈共生共贏的橋梁;8月,滴滴旗下小菊專車服務與平安集團旗下四家公司(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國際金融租賃有限公司、平安財產保險公司、平安基礎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租車、保險、維修、充電等領域展開合作。這是“激流聯盟”落地的又一步。業內有一種說法,滴滴在推廣新能源汽車的基礎上,試圖將網約車服務從C2C轉換為B2C,在出行領域制造競爭壁壘。不過滴滴表示,這種說法并不準確。

第三,是能源領域。在這部分,滴滴加強新能源充電樁和充電站的布局,以與其新能源汽車形成配套產業。6月26日,滴滴出行與南方電網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實現平臺互聯互通,為新能源車主打造車、樁、網“一體化”綜合服務。根據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出行、充電、汽車銷售租賃、汽車后市場服務等領域達成深度合作;8月1日,滴滴宣布與英國石油巨頭BP成立合資公司,共同目標是在中國共同建設、開發和運營新能源充電站,為包括滴滴車主和社會車主在內的司機提供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正式宣布當天,BP在廣州建立的首個充電站已經接入滴滴出行旗下的小桔充電平臺。當然,滴滴在這一領域的布局不僅僅是為了充電樁行業,而是為了汽車后市場的拓展。可以肯定的是,滴滴和BP的合作絕不是新能源充電樁和汽車后市場領域的最后一個例子。

押注自動駕駛,或者說想要“復制”優步的上市,對于未來的出行方式,無論是業界還是公眾,基本都達成了共識:自動駕駛。雖然技術還不成熟,安全風險高,但不可否認這是大勢所趨。對于還在虧損的旅行公司來說,抓住了自動駕駛的研發,就看到了盈利扭虧為盈的希望,仿佛抓住了未來。以滴滴的前身優步為例。今年4月,優步正式將估值72.5億美元的無人車業務分拆為獨立公司,同時獲得軟銀和豐田等財團的10億美元投資。一個月后,優步成功IPO。滴滴自然不想落后。8月5日,滴滴自動駕駛業務獨立,由一個部門升級為公司,專注于自動駕駛研發、產品應用及相關業務拓展。滴滴出行CTO張博兼任CEO。這步棋不是小事,肯定早就計劃好了。回頭看,從2016年開始就有跡可循。2016年,滴滴成立自動駕駛團隊;2017年,滴滴出行實驗室);成立于硅谷;2018年5月,與大眾汽車成立合資公司,目標是提供約10萬輛電動或自動駕駛共享車隊;同月,同年5月,滴滴美國研究院獲得美國加州路測資質;2018年9月取得北京市自動駕駛路測資格;2018年11月,滴滴宣布將在加拿大多倫多建立滴滴實驗室,并與多倫多大學達成自動駕駛研究戰略合作伙伴關系;2019年3月,滴滴出行的主體公司北京小菊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全資子公司“滴滴沃亞”,業務范圍涉及自動駕駛汽車技術;2019年7月,宣布與超過30萬名不符合公司最新安全標準的司機終止合作,未來將有更多自動駕駛出租車投入使用;2019年7月,豐田6億美元投資滴滴,雙方將在智慧出行服務領域拓展合作;現在,有消息稱,滴滴正在與其最大股東軟銀和潛在投資者就自動駕駛的新一輪融資進行談判。

外界普遍猜測,滴滴正在效仿優步剝離自動駕駛部分,意圖獲得更高的估值,為上市做準備。畢竟要實現IPO,讓“太燒錢”的自動駕駛業務自己尋找出路才是明智的選擇。如果滴滴的自動駕駛公司能夠像優步ATG一樣發展,不僅可以擁有自己的造血能力,還可以為滴滴提高上市前的估值。但滴滴目前的虧損困境,絕對不是這一招能解決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投資自動駕駛就是投資未來。沒有人能說你能不能堅持,直到你最終看到了好處。這個時代,野心已經成為老生常談,但成功之路漫漫。雖然滴滴還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但不變的“讓出行更美好”讓人感覺還在未來。但滴滴目前的虧損困境,絕對不是這一招能解決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投資自動駕駛就是投資未來。沒有人能說你能不能堅持,直到你最終看到了好處。這個時代,野心已經成為老生常談,但成功之路漫漫。雖然滴滴還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但不變的“讓出行更美好”讓人感覺還在未來。
(圖片來源:現代汽車美國公司官網)2018年6月,湖北棗陽市一名4歲半男童被遺忘在幼兒園負責人的私家車內4小時,最終送醫治療無效死亡;
1900/1/1 0:00:00“沒什么別沒錢”,今年的造車新勢力們想必對這句話格外的感同身受。上周五(8月16日),理想汽車(原名車和家)宣布完成53億美元C輪融資。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加拿大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ofWaterloo)成功將區塊鏈技術集成至能源系統,這一舉措可能會有助于擴展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
1900/1/1 0:00:002019年8月19日,雷丁全新高速新能源汽車i3、i5正式上市。雷丁i3推出經濟版、經濟版K、舒適版共三款車型,雷丁i5則推出舒適版車型。
1900/1/1 0:00:008月19日,汽車之家創始人、理想汽車創辦人李想在微博發文表示:“最近有個不好的現象,也許是理想ONE要開始交付了,蔚來汽車有任何負面新聞都有人往我們身上甩。
1900/1/1 0:00:00日前,我們從官方了解到,北汽新能源將會在9月初的成都車展上帶來多款純電動車型參展,其中定位中型純電轎車的EU7將會在本次展會中正式亮相。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