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來源:易圖。com)“目前眾泰和福特的合作只有眾泰的工程師在做,福特被忽視了。合資研究所基本成了擺設。”7月下旬,一位眾泰汽車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眾泰福特是眾泰汽車與福特汽車于2017年11月簽署的新合資項目。按照當時雙方的約定,合資公司首款新車將于2019年9月投產,但現在距離投產僅剩兩個月,但合資項目仍難看到實質性進展。據記者了解,目前這家公司的名稱為“眾泰福特汽車有限公司(籌)”,尚未通過國家發改委的正式審批。眾泰福特并非孤例。另一家新的中外合資企業江淮大眾更早成立。其首款車型思豪E20X早在2018年5月就已經亮相,但如今一年半過去了,這款車至今仍未量產。自2016年江淮大眾開始籌備以來,國內汽車行業興起了一股合資浪潮。與十幾年前成立的合資公司不同,這一波合資公司的主營業務集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除了江淮大眾和眾泰福特,這些企業還包括后來的長城寶馬、吉利戴姆勒和江鈴雷諾。關于這些新合資公司成立的背景,業內普遍認為是大眾、福特等跨國車企為應對中國嚴格的“雙積分”政策而做出的應對措施,通過與在華發展迅速的自主車企合資獲得更多新能源積分。但阻礙江淮大眾、眾泰福特等合資企業發展的原因是什么?事實上,到目前為止,上述新的合資項目都沒有取得實際成果。發展新能源汽車已經是中國車企和國外車企的共識,但是成立合資公司前景如何?合資項目“止步”2017年11月,眾泰汽車與福特汽車簽署合資協議,雙方擬成立合資公司,各占50%股份,將以全新品牌打造經濟型純電動乘用車產品。根據當時的協議內容,新合資公司總投資為50億元,生產地在浙江金華。工廠產能規劃30萬輛,計劃2019年9月投產。與眾泰汽車簽約的福特汽車亞太區總裁傅立德2018年表示,新合資公司將于2018年完成審批。然而現在已經是2019年第三季度,距離預期的金華工廠投產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但合資項目始終沒有獲批。經濟觀察報記者從眾泰汽車的投資者咨詢平臺上看到,近期有投資者詢問“福特眾泰合資公司是否有實質性進展?”公司董秘回應稱“如果有進展,我們會及時公布”。但眾泰福特的合資項目并不僅限于成立合資公司。2018年9月,福特智能出行有限公司與眾泰汽車簽署合資協議,雙方計劃各出資50%組建眾泰福特智能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根據協議,新合資公司將致力于為網約車運營企業和網約車駕駛員提供智能化、定制化的純電動汽車出行解決方案。新公司注冊資本2000萬美元,位于浙江杭州,首款用于網約車的車型為眾泰Z500EV。但眾泰與福特在出行領域的新合資,更像是在展示雙方合作仍在繼續的信心。鐵牛集團董事長應任劍當時表示:“合資協議的簽署再次確認了眾泰和福特之間牢固的伙伴關系。”。據眾泰汽車內部人員透露,目前眾泰福特的合資項目主要由眾泰汽車管理,…nd福特幾乎沒有進行實質性投資,合資項目接近暫停。據了解,2018年5月,眾泰汽車在給深交所的問詢函中表示,未來眾泰汽車子公司眾泰新能源將不再從事純電動乘用車相關業務,新能源汽車業務將納入眾泰福特新的合資公司,眾泰新能源將從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研發、制造和銷售。眾泰汽車據此將新能源項目打包到眾泰福特合資公司,投入很大,但另一家合資公司福特汽車似乎投入不大。據記者了解,關于眾泰福特的合資項目,福特中國很少在公開場合公開提及。7月31日,福特中國一位內部人士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我們不太了解公司目前的進展。”無獨有偶,江淮大眾作為江淮汽車與大眾汽車合資成立的新能源公司,一度被視為具有重大劃時代意義的行業標桿,如今也進入了“靜默期”。2016年9月,在中德兩國高官的背書下,江淮與大眾簽署了合作備忘錄。2017年5月,合資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2017年6月,合資協議和投資協議正式簽署,新能源汽車項目啟動。2017年12月,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2018年4月發布合資品牌SOL。2018年5月,首款產品思好E20X下線。可以說政策給江淮大眾一路開了綠燈,從公司籌備到首款車上市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然而,思豪E20X下線已經一年多了,這款車依然沒有上市。在大眾汽車集團2019年度投資者大會上,大眾汽車CEO迪斯就江淮大眾首款產品思豪E20X為何沒有按原計劃在2018年第三季度上市發表聲明:“E20X的部分技術參數與預期標準仍有較大差距,目前正在調整和測試中。”但一年半的時間,已經遠遠超過了一款量產車下線并正式上市所需的時間。新合資公司的前景從江淮大眾到眾泰福特,再到長城寶馬、吉利戴姆勒、江鈴雷諾。在2016年至2019年期間,中國出現了一波新的合資企業。這些合資企業大多保持50%的持股比例。其中,江鈴雷諾成立于2019年7月,是最新的一家。但不同的是,江鈴雷諾是由雷諾汽車向江鈴集團新能源公司增資10億元成立的,占股50%。不是新的合資公司,所以手續比較簡單。通過新的合資企業,大眾、福特、雷諾、寶馬、戴姆勒等跨國汽車公司都擴大了在中國的合資企業,雷諾在中國有四家合資企業。之所以會這樣,一個重要的背景在于《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這份指導性文件的作用,其中明確指出“合資新能源汽車企業投資額度不受限制”。但對于新的合資熱潮,業內更愿意將其與“雙積分”政策聯系起來。根據《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我國汽車企業不僅要實現2020年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達到5.0L/100km的要求,還要實現2020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達到12%,2021年至2023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分別為14%、16%和18%。顯然,之前跨國車企在新能源汽車上發展緩慢,普遍面臨較大的積分壓力。而中國自主車企在新能源汽車上占了先機,和中國自主車企合作就能輕松拿分。江淮大眾與眾泰福特的合作遵循了這一邏輯。江淮、眾泰、江鈴集團雖然不是主流自主企業,但在新能源方面是領先的。值得一提的是……新的合資企業無一例外地引來了業內的批評,因為從品牌高度來看,合資雙方并不對等,大眾、福特等跨國車企被指“饑不擇食”爭分奪秒。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時的新合資項目都面臨著發展緩慢的問題。有分析認為,這也是由于政策原因。2018年4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NDRC)明確表示,將進一步擴大開放,汽車產業將在過渡期內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五年的過渡期,汽車行業的所有限制都將取消。正是這一明確的放開合資公司股比的政策,極大地改變了外資汽車企業在華投資的邏輯。在此之前成立的一批新合資企業雖然享受到了在華合資企業不受兩家公司限制的好處,但實際上卻“錯過”了開放合資企業股比的紅利。從實際來看,江淮大眾和眾泰福特總是受合資企業實際發展的影響和制約。就江淮汽車而言,2016年與大眾簽約時,正處于發展的巔峰。2016年,其汽車及各種底盤銷量達到64.3萬輛,同比增長9.4%,但此后一路下滑。2018年汽車銷量降至46.24萬輛,2019年上半年為23.5萬輛,同比下降6.78%,雖然江淮2016年和2017年的純電動汽車,眾泰汽車的銷量都保持在30萬輛以上,但到2018年,只有23萬輛,上半年僅銷售新車7.39萬輛與此同時,福特汽車公司近三兩年一直在進行深度調整,在華銷量從過去的百萬輛以上下降到2018年的75萬輛。換句話說,合資公司股東的發展并不順利,這間接影響了新合資公司的發展。此外,各大跨國車企在發展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態度近年來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紛紛制定全面的新能源戰略,這讓之前成立的合資公司看起來更像是一種“臨時對策”。在大眾的新能源戰略中,計劃投資100億歐元生產新能源汽車,并打造MEB等三大電動汽車平臺。2020年將投入15款電動車新品,2025年將推出40款新能源汽車,其中中國市場銷量將達到100萬輛,但江淮大眾僅定位為“城市小型電動車”。福特汽車公司的中國2.0戰略中,將建立中國新能源汽車中心等四個中心,未來三年推出10款新能源汽車,但沒有明確提到關于眾泰福特。新合資起初被視為對自主品牌新能源發展的“圍剿”作用,但目前似乎并未產生預期效果。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會出現新的合資企業嗎?對于新的合資熱潮,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吳松泉認為,“對外合資合作必須堅持以大力推進外資本土化和提高外資技術溢出效應為基本政策目標,逐步實現我國汽車產業從汽車產業鏈低端向產業鏈高端發展,從缺乏核心技術向擁有核心技術發展。”
(資料來源:易圖。com)“目前眾泰和福特的合作只有眾泰的工程師在做,福特被忽視了。合資研究所基本成了擺設。”7月下旬,一位眾泰汽車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眾泰福特是眾泰汽車與福特汽車于2017年11月簽署的新合資項目。按照當時雙方的約定,合資公司首款新車將于2019年9月投產,但現在距離投產僅剩兩個月,但合資項目仍難看到實質性進展。據記者了解,目前這家公司的名稱為“眾泰福特汽車有限公司(籌)”,尚未通過國家發改委的正式審批。眾泰福特并非孤例。另一家新的中外合資企業江淮大眾更早成立。其首款車型思豪E20X早在2018年5月就已經亮相,但如今一年半過去了,而這款c……還沒有量產。自2016年江淮大眾開始籌備以來,國內汽車行業興起了一股合資浪潮。與十幾年前成立的合資公司不同,這一波合資公司的主營業務集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除了江淮大眾和眾泰福特,這些企業還包括后來的長城寶馬、吉利戴姆勒和江鈴雷諾。關于這些新合資公司成立的背景,業內普遍認為是大眾、福特等跨國車企為應對中國嚴格的“雙積分”政策而做出的應對措施,通過與在華發展迅速的自主車企合資獲得更多新能源積分。但阻礙江淮大眾、眾泰福特等合資企業發展的原因是什么?事實上,到目前為止,上述新的合資項目都沒有取得實際成果。發展新能源汽車已經是中國車企和國外車企的共識,但是成立合資公司前景如何?合資項目“止步”2017年11月,眾泰汽車與福特汽車簽署合資協議,雙方擬成立合資公司,各占50%股份,將以全新品牌打造經濟型純電動乘用車產品。根據當時的協議內容,新合資公司總投資為50億元,生產地在浙江金華。工廠產能規劃30萬輛,計劃2019年9月投產。與眾泰汽車簽約的福特汽車亞太區總裁傅立德2018年表示,新合資公司將于2018年完成審批。然而現在已經是2019年第三季度,距離預期的金華工廠投產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但合資項目始終沒有獲批。經濟觀察報記者從眾泰汽車的投資者咨詢平臺上看到,近期有投資者詢問“福特眾泰合資公司是否有實質性進展?”公司董秘回應稱“如果有進展,我們會及時公布”。但眾泰福特的合資項目并不僅限于成立合資公司。2018年9月,福特智能出行有限公司與眾泰汽車簽署合資協議,雙方計劃各出資50%組建眾泰福特智能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根據協議,新合資公司將致力于為網約車運營企業和網約車駕駛員提供智能化、定制化的純電動汽車出行解決方案。新公司注冊資本2000萬美元,位于浙江杭州,首款用于網約車的車型為眾泰Z500EV。但眾泰與福特在出行領域的新合資,更像是在展示雙方合作仍在繼續的信心。鐵牛集團董事長應任劍當時表示:“合資協議的簽署再次確認了眾泰和福特之間牢固的伙伴關系。”。據眾泰汽車內部人員透露,目前眾泰福特的合資項目主要由眾泰汽車管理,福特幾乎沒有實質性投入,合資項目接近暫停。據了解,2018年5月,眾泰汽車在給深交所的問詢函中表示,未來眾泰汽車子公司眾泰新能源將不再從事純電動乘用車相關業務,新能源汽車業務將納入眾泰福特新的合資公司,眾泰新能源將從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研發、制造和銷售。眾泰汽車據此將新能源項目打包到眾泰福特合資公司,投入很大,但另一家合資公司福特汽車似乎投入不大。據記者了解,關于眾泰福特的合資項目,福特中國很少在公開場合公開提及。7月31日,福特中國一位內部人士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我們不太了解公司目前的進展。”無獨有偶,江淮大眾作為江淮汽車與大眾汽車合資成立的新能源公司,曾被視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行業標桿,如今也已……進入了一個“靜默期”。2016年9月,在中德兩國高官的背書下,江淮與大眾簽署了合作備忘錄。2017年5月,合資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2017年6月,合資協議和投資協議正式簽署,新能源汽車項目啟動。2017年12月,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2018年4月發布合資品牌SOL。2018年5月,首款產品思好E20X下線。可以說政策給江淮大眾一路開了綠燈,從公司籌備到首款車上市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然而,思豪E20X下線已經一年多了,這款車依然沒有上市。在大眾汽車集團2019年度投資者大會上,大眾汽車CEO迪斯就江淮大眾首款產品思豪E20X為何沒有按原計劃在2018年第三季度上市發表聲明:“E20X的部分技術參數與預期標準仍有較大差距,目前正在調整和測試中。”但一年半的時間,已經遠遠超過了一款量產車下線并正式上市所需的時間。新合資公司的前景從江淮大眾到眾泰福特,再到長城寶馬、吉利戴姆勒、江鈴雷諾。在2016年至2019年期間,中國出現了一波新的合資企業。這些合資企業大多保持50%的持股比例。其中,江鈴雷諾成立于2019年7月,是最新的一家。但不同的是,江鈴雷諾是由雷諾汽車向江鈴集團新能源公司增資10億元成立的,占股50%。不是新的合資公司,所以手續比較簡單。通過新的合資企業,大眾、福特、雷諾、寶馬、戴姆勒等跨國汽車公司都擴大了在中國的合資企業,雷諾在中國有四家合資企業。之所以會這樣,一個重要的背景在于《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這份指導性文件的作用,其中明確指出“合資新能源汽車企業投資額度不受限制”。但對于新的合資熱潮,業內更愿意將其與“雙積分”政策聯系起來。根據《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我國汽車企業不僅要實現2020年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達到5.0L/100km的要求,還要實現2020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達到12%,2021年至2023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分別為14%、16%和18%。顯然,之前跨國車企在新能源汽車上發展緩慢,普遍面臨較大的積分壓力。而中國自主車企在新能源汽車上占了先機,和中國自主車企合作就能輕松拿分。江淮大眾與眾泰福特的合作遵循了這一邏輯。江淮、眾泰、江鈴集團雖然不是主流自主企業,但在新能源方面是領先的。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新合資企業無一例外地招致了業內的批評,因為從品牌高度來看,合資雙方并不對等,大眾、福特等跨國車企被指為積分“饑不擇食”。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時的新合資項目都面臨著發展緩慢的問題。有分析認為,這也是由于政策原因。2018年4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NDRC)明確表示,將進一步擴大開放,汽車產業將在過渡期內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五年的過渡期,汽車行業的所有限制都將取消。正是這一明確的放開合資公司股比的政策,極大地改變了外資汽車企業在華投資的邏輯。在此之前成立的一批新合資企業雖然享受到了在華合資企業不受兩家公司限制的好處,但實際上卻“錯過”了開放合資企業股比的紅利。從實際來看,江淮大眾和眾泰福特總是受合資企業實際發展的影響和制約。就江淮汽車而言,2016年與大眾簽約時,正處于發展的巔峰。2016年,其汽車及各種底盤銷量達到64.3萬輛,同比增長9.4%,但此后一路下滑。2018年汽車銷量降至46.24萬輛,2019年上半年為23.5萬輛,同比下降6.78%,雖然江淮2016年和2017年的純電動汽車,眾泰汽車的銷量都保持在30萬輛以上,但到2018年,只有23萬輛,上半年僅銷售新車7.39萬輛與此同時,福特汽車公司近三兩年一直在進行深度調整,在華銷量從過去的百萬輛以上下降到2018年的75萬輛。換句話說,合資公司股東的發展并不順利,這間接影響了新合資公司的發展。此外,各大跨國車企在發展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態度近年來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紛紛制定全面的新能源戰略,這讓之前成立的合資公司看起來更像是一種“臨時對策”。在大眾的新能源戰略中,計劃投資100億歐元生產新能源汽車,并打造MEB等三大電動汽車平臺。2020年將投入15款電動車新品,2025年將推出40款新能源汽車,其中中國市場銷量將達到100萬輛,但江淮大眾僅定位為“城市小型電動車”。福特汽車公司的中國2.0戰略中,將建立中國新能源汽車中心等四個中心,未來三年推出10款新能源汽車,但沒有明確提到關于眾泰福特。新合資起初被視為對自主品牌新能源發展的“圍剿”作用,但目前似乎并未產生預期效果。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會出現新的合資企業嗎?對于新的合資熱潮,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吳松泉認為,“對外合資合作必須堅持以大力推進外資本土化和提高外資技術溢出效應為基本政策目標,逐步實現我國汽車產業從汽車產業鏈低端向產業鏈高端發展,從缺乏核心技術向擁有核心技術發展。”
也許是京威當零部件供應商太憋屈了?給你300億,能做什么事?按理,絕對能轟轟烈烈地干些大事。比如,南方航空2016年買了12架波音公司的B7879飛機,總價也不過21788億元人民幣。
1900/1/1 0:00:00(圖源:UCSB官網)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手機、筆記本電腦、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都離不開電池,電池為我們提供動力。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美國專利商標局(USPatentampTrademarkOffice)公布了三星(Samsung)一項有關汽車無線充電設備的專利申請。
1900/1/1 0:00:002016年堅瑞沃能收購深圳沃特瑪,一舉成為動力電池行業巨頭,幾乎能與寧德時代、比亞迪比肩。兩年后,沃特瑪“閃崩”。2018年3月,沃特瑪開始上演供應商堵門討債年度大戲,一度引發輿論熱議。
1900/1/1 0:00:00(圖片來源:壹圖網)近期和不少車企高層交流的時候,他們在談及未來的市場預期時候,都對下半年市場抱以厚望。大致的觀點是,下半年一定不會比上半年更慘。
1900/1/1 0:00:008月8日,全球領先的消費者洞察與市場研究機構JDPower(君迪)在北京發布2019中國新車質量研究SM(IQS)。結果顯示,中國汽車行業新車質量問題數明顯減少,整體新車質量大幅提升。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