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年中的時間節點來看,我國動力電池的產業結構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近日,多位消息人士向我們透露,LG化學在南京的鋰電池工廠很可能為特斯拉的上海工廠提供動力電池,該工廠將于年底投產。其早期的支持產品是圓柱形電池,如松下(最有可能是21700號電池)。目前,和特斯拉的上海工廠一樣,LG化學在南京的生產線也在加速建設。在零補貼前夕,仍有新的進入者和外部勢力不斷進來,包括LG化學這樣的日韓企業,他們緊盯無補貼市場。AESC;被遠景集團收購;從長城延伸出來的電池企業,吉利汽車企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比亞迪等等,這些新生力量的進入或回歸正在重塑現有的動力電池市場格局。需要正視的是,盡管10年來動力電池領域涌入了200多家公司,但市場和技術并沒有因為它而成熟和穩定。相反,行業的快速發展暴露了技術研發、制造、產品驗證等環節的一系列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的進一步成長,需要從外部引入更多有競爭力的企業,推動產業實現“新陳代謝”和“迭代升級”。GGII分析指出,面對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動力電池領域的角力和賽跑似乎剛剛結束預熱,準備正式鳴笛起跑。從需求方車企來看,高端動力電池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主流車企在下一步的產品研發和營銷上,都是以中高端電動車為主。續航里程更長、充電時間更短、使用壽命更長,已經成為PK燃油車對電動車前端的基本要求。要達到這個要求,高端動力電池是必須的。然而,無論是國際車企,還是自主品牌,還是新勢力車企,一個極其嚴峻和尷尬的局面就是可供選擇的高端產能嚴重不足。真正的市場化競爭呼喚更多高端動力電池供應企業。其中,具有車企基因的動力電池企業無疑正在成為車企關注的焦點。無論是被日產從中國收購的AESC,還是從長城汽車獨立出來的蜂巢能源,還是擁有大眾、特斯拉背景和基因的歐洲企業Northvolt,都被認為有能力在未來的動力電池市場格局中與現有頭部企業對抗。從供給側來看,中國動力電池行業正在進入淘汰和洗牌的深水區。一方面,頭部企業的市場份額還在增加。來自GGII的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動力電池總裝機容量約為30.01GWh,其中前十大企業占比88%,當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亞迪近兩家企業占比超過70%。另一方面,從數碼、小功率等其他領域轉戰動力電池領域的企業,絕大多數都在跳水。截至目前,國內安裝動力電池的企業數量已降至59家。其被淘汰背后的一個關鍵原因是產品研發、制造體系和驗證的缺失,這是大部分動力電池企業不被車企接受和認可的最大原因,也是電動車安全事故頻發背后的隱形殺手。供給側的優勝劣汰已經全面展開。其中,對于參賽選手來說,一個關鍵指標就是是否具備整車級動力電池研發制造體系,這將成為車企在進行供應鏈選擇時的核心考慮因素。2018年以來,國內多家裝機量TOP10的動力電池企業在扶持車企時出現了產品質量、交付等問題。其背后反映的核心問題是,暴露出了車規生產和管理制度的明顯缺陷和不足。一位業內資深從業者向高科鋰業坦言,目前國內電池企業不超過5家(包括當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比亞迪、萬向123等。)真正具備整車法規的生產、R&D和制造管理能力,而除此之外,大多數電池企業都缺乏這種能力。以及LG化學、三星、袁晶AESC、吉利恒源、蜂巢能源等一系列具備整車級開發制造能力的企業的回歸和介入,將推動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的進一步迭代升級。從全球化的角度來看,是否具備國際化布局的能力,也是動力電池格局的關鍵變量。除中國外,歐洲、印度的電氣化趨勢……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明顯加速,隨之而來的是本地化需求。以歐洲為例,包括大眾、寶馬、PSA在內的車企已經釋放出明確的市場需求,而包括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三星、LG、SKI在內的巨頭也相繼入駐。作為全球汽車制造的大本營,歐盟的動力電池企業也在積極備戰。業內一致的判斷是,2020年補貼完全退出后,更充分的市場化競爭將全面展開,這將對現有動力電池的格局產生巨大沖擊。其中,大量國內新型動力電池企業的涌入,將通過其在整車法規層面對R&D和制造體系的了解和積累、生產技術的創新和產品的迭代升級、全球產能布局和配套能力,具備與現有頭部企業競爭的能力。從2019年年中的時間節點來看,我國動力電池的產業結構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近日,多位消息人士向我們透露,LG化學在南京的鋰電池工廠很可能為特斯拉的上海工廠提供動力電池,該工廠將于年底投產。其早期的支持產品是圓柱形電池,如松下(最有可能是21700號電池)。目前,和特斯拉的上海工廠一樣,LG化學在南京的生產線也在加速建設。在零補貼前夕,仍有新的進入者和外部勢力不斷進來,包括LG化學這樣的日韓企業,他們緊盯無補貼市場。AESC;被遠景集團收購;從長城延伸出來的電池企業,吉利汽車企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比亞迪等等,這些新生力量的進入或回歸正在重塑現有的動力電池市場格局。需要正視的是,盡管10年來動力電池領域涌入了200多家公司,但市場和技術并沒有因為它而成熟和穩定。相反,行業的快速發展暴露了技術研發、制造、產品驗證等環節的一系列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的進一步成長,需要從外部引入更多有競爭力的企業,推動產業實現“新陳代謝”和“迭代升級”。GGII分析指出,面對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動力電池領域的角力和賽跑似乎剛剛結束預熱,準備正式鳴笛起跑。從需求方車企來看,高端動力電池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主流車企在下一步的產品研發和營銷上,都是以中高端電動車為主。續航里程更長、充電時間更短、使用壽命更長,已經成為PK燃油車對電動車前端的基本要求。要達到這個要求,高端動力電池是必須的。然而,無論是國際車企,還是自主品牌,還是新勢力車企,一個極其嚴峻和尷尬的局面就是可供選擇的高端產能嚴重不足。真正的市場化競爭呼喚更多高端動力電池供應企業。其中,具有車企基因的動力電池企業無疑正在成為車企關注的焦點。無論是被日產從中國收購的AESC,還是從長城汽車獨立出來的蜂巢能源,還是擁有大眾、特斯拉背景和基因的歐洲企業Northvolt,都被認為有能力在未來的動力電池市場格局中與現有頭部企業對抗。從供給側來看,中國動力電池行業正在進入淘汰和洗牌的深水區。一方面,頭部企業的市場份額還在增加。來自GGII的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動力電池總裝機容量約為30.01GWh,其中前十大企業占比88%,當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亞迪近兩家企業占比超過70%。另一方面,從數碼、小功率等其他領域轉戰動力電池領域的企業,絕大多數都在跳水。截至目前,國內安裝動力電池的企業數量已降至59家。其被淘汰背后的一個關鍵原因是產品研發、制造體系和驗證的缺失,這是大部分動力電池企業不被車企接受和認可的最大原因,也是電動車安全事故頻發背后的隱形殺手。供給側的優勝劣汰已經全面展開。其中,對于參賽選手來說,一個關鍵指標就是是否具備整車級動力電池研發制造體系,這將成為車企在進行供應鏈選擇時的核心考慮因素。2018年以來,國內多家裝機量TOP10的動力電池企業在扶持車企時出現了產品質量、交付等問題。其背后反映的核心問題是,暴露出了車規生產和管理制度的明顯缺陷和不足。一位業內資深從業者向高科鋰業坦言,目前國內電池企業不超過5家(包括當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比亞迪、萬向123等。)真正具備整車法規的生產、R&D和制造管理能力,而除此之外,大多數電池企業都缺乏這種能力。以及LG化學、三星、袁晶AESC、吉利恒源、蜂巢能源等一系列具備整車級開發制造能力的企業的回歸和介入,將推動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的進一步迭代升級。從全球化的角度來看,是否具備國際化布局的能力也是動力電池格局的關鍵變量。除中國外,歐洲、印度的電氣化趨勢……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明顯加速,隨之而來的是本地化需求。以歐洲為例,包括大眾、寶馬、PSA在內的車企已經釋放出明確的市場需求,而包括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三星、LG、SKI在內的巨頭也相繼入駐。作為全球汽車制造的大本營,歐盟的動力電池企業也在積極備戰。業內一致的判斷是,2020年補貼完全退出后,更充分的市場化競爭將全面展開,這將對現有動力電池的格局產生巨大沖擊。其中,大量國內新型動力電池企業的涌入,將通過其在整車法規層面對R&D和制造體系的了解和積累、生產技術的創新和產品的迭代升級、全球產能布局和配套能力,具備與現有頭部企業競爭的能力。
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7月26日,英國一家汽車行業機構警告英國新任首相鮑里斯約翰遜(BorisJohnson)稱,無協議退歐(nodealBrexit)會威脅英國汽車業的生存,
1900/1/1 0:00:00能主動避讓行人、到站自動停靠、手機一鍵招車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在南京實地走訪智能網聯汽車在各領域的應用時發現,借助AI和機器人技術,無人巴士、環衛機器人開始助力城市出行、環衛清潔。
1900/1/1 0:00:00近日,國內首個5G自動駕駛公共服務平臺暨5G自動駕駛開放道路場景示范運營基地正式啟用。
1900/1/1 0:00:00北京時間7月26日,軟銀集團宣布推出其第二期愿景基金,規模達到了1080億美元,高于一期基金的970億美元,其中軟銀集團出資為380億美元,該基金被稱為VisionFund2,
1900/1/1 0:00:00本文來自未來汽車日報作者:李梓楠長達數月的鐵窗生涯之后,日產集團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決定“反戈一擊”。
1900/1/1 0:00:00愛馳汽車增資江鈴控股有限公司一事已于日前正式落地。7月26日,江鈴控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發生變更,愛馳汽車聯席總裁徐駿成為江鈴控股法定代表人,并擔任江鈴控股總經理。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