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國能電池30多名“留守”員工一起來到北京市房山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雖然希望不大,但他們還是希望通過法律途徑討回被拖欠5個月的工資。國能電池北京工廠停工近一年。目前有50多名員工等待公司解決工資問題。一方面,工廠已經停產,拖欠工資。另一方面,國能電池也面臨密集的法律訴訟。翻看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僅2019年前7個月,涉案信息就多達74條。據統計,其中大部分是供應談判。國能電池,一家連續多年位居國內前十的公司,是什么讓它走到了生死十字路口?這家公司的命運對整個動力電池行業意味著什么?1.通過記者實際采訪了解到,國能電池北京工廠已經停產,50多名員工留在公司,等待解決工資問題。2.公司主要以磷酸亞鐵鋰的國能電池為主,客戶集中在商用車領域,難以抵御補貼衰退帶來的市場波動。目前,國能電池聲稱其12億元的營收尚未收回,這是其拖欠員工工資的原因。3.除了補貼,動力電池行業的格局也在悄然改變,“馬太效應”逐漸凸顯。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比亞迪等寡頭電池企業在品牌、規模、成本上更具競爭力,這無疑會碾壓小規模電池企業。工廠停止生產/資金被凍結。國能搬到河南基地。員工申請仲裁后的第二天,記者來到北京房山國能電池廠。國能電池的招牌已經被厚布包裹,只有一個小小的電子屏顯示著“歡迎光臨國能電池”。進廠首先會經過生產車間,對面是一棟三層的辦公樓。北京工廠是國能電池規劃的九大基地之一。原設計產能包括3億安時電池和5億安時電池組。加上其他八家工廠,國能電池原計劃到2017年底總產能達到11.2GWh。規劃產能和落地產能不是一回事。“有些工廠簽了合作協議還沒有落地”,上述員工透露。國能電池尚未公布具體落地產能。但其2018年電池出貨量僅為0.82GWh,不到計劃產能的1/10。北京工廠停產后,國能電池將生產基地轉移到河南鄭州,北京僅保留總部職能。同時,國能電池要求北京員工遷居河南,留守員工必須經過董事長批準,否則從8月份開始執行最低工資。這個規定在員工眼里就是“變相裁員”。與破舊的生產車間相比,國能電池的辦公樓保持著干凈整潔。一位員工告訴記者,目前總經理已經辭職離開,董事長也不見了。留下來的員工有的申請了仲裁,有的還在等。“老板不否認拖欠工資,就是沒錢。”該員工表示。焦慮的不只是員工。國能電池還欠著幾十家供應商的錢。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顯示,國能電池涉及被執行人信息17項,累計金額2686萬元。2019年3月,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雙秀支行向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提出財產保全申請,要求凍結北京國能電池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國能電池有限公司、董事長郭為資產700余萬元。之后,在涉及請求凍結國能電池資產的案件中,法院的回復是:“通過全國網絡查控系統和北京法院執行局查詢被執行人名下財產……辦案系統,沒有發現可供執行的財產;凍結被執行人名下多個銀行賬戶,余額不足,等待凍結;經向被執行人住所地調查,尚未發現可供執行的財產。“一系列跡象表明,國能電池正面臨嚴峻的資金問題。7月22日,我們試圖聯系郭為,但他拒絕接電話。同一天,國能電池又發來內部郵件,稱由于12億元應收賬款未收回,部分離職員工工資無法及時發放,并承諾在8月31日前結清全部拖欠工資。不可思議的是,郵件發出后不久就被撤回,對在職員工也沒有任何補償方案。動力電池市場洗牌客戶單一難抗風險國能電池的命運,是整個電池行業的縮影。只是歷史的發展只能總結,難以預測。新能源汽車如火如荼的那幾年,大家只是蒙著眼睛跑,停下來想一想,才發現行業是另一番景象。2017年1月,在深圳坪山維也納酒店,由國能電池獨家冠名的“鋰電池行業20年貢獻獎頒獎典禮”正式揭曉。獲獎者之一是吳叢笑。為她寫的獲獎感言是這樣的:“她1997年從美國回國創業,奠定了中國鋰離子電池產業化的基礎;她是比亞迪和自行車的創始人之一。“在眾多光環的公眾身份背后,吳叢笑還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郭為的妻子。這段充滿神秘色彩的戀情,或許為郭為進軍動力電池領域埋下了伏筆。國能電池成立于2011年11月,由姜大龍控制的國能電力集團100%控股,這也是國能電池和國能汽車的淵源。一年后,在深圳做消費電池起家的郭為投資加入國能電池,持股25%,出任董事兼總經理。2015年5月,國能電力集團退出國能電池,由吳叢笑接任。關于江大龍的退出,有兩種說法。一個是國能汽車缺錢,蔣大龍把國能電池剝離,賣給郭武夫婦應急。換一種說法,蔣大龍和郭為對國能電池的發展產生了分歧,選擇了退出。無論如何,國能電池與國能汽車無關,國能汽車現在由恒大集團控股。國能電池的主要電池技術路線是磷酸亞鐵鋰。不知道這和吳叢笑在比亞迪工作有沒有關系。比亞迪一開始也是磷酸鐵鋰電池的堅定支持者,而隨著乘用車領域對電池能量密度的需求越來越大,比亞迪開始涉足三元鋰電池領域。但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磷酸亞鐵鋰在耐用性、穩定性和成本方面仍保持優勢。由于技術路線的選擇,經過幾年的發展,國能電池的客戶主要集中在商用車領域。2018年,國能電池前三大客戶分別是東風汽車、奇瑞商用車、一汽解放。乘用車領域,僅有長安奔奔MiNi-e、江鈴E100B、江鈴E200L等少數車型。國能電池官網展示了一些客戶結構單一的客戶案例,這使得國能電池在處理新能源汽車補貼時非常困難。首先,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的不斷下降,全產業鏈企業面臨生存壓力,對成本最為敏感的新能源商用車領域首當其沖。以2019年上半年為例,新能源汽車整體產銷同比增長近50%,新能源商用車同比分別下降11.6%和6.6%。其次,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的下降,車企尋求在產業鏈上分攤成本,這大大壓縮了電池企業的利潤。最后,由于補貼申請中設置的“運行里程不低于2萬公里”的里程要求,延長了車企獲得補貼的時間,也相應延長了動力電企的繳費年限,進一步加大了動力電池企業的現金流壓力。新能源商用車幾乎都是營運車輛,這意味著國能電池的大部分資金可能被客戶壓著,無法收回。這可能就是國能電池在內部郵件中提到的12億元應收賬款。除了補貼政策的攪動,中國的動力電池格局正在形成以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為首的寡頭壟斷市場。2018年動力電池出貨量占比方面,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以絕對市場份額領先,比亞迪位居第二,但出貨量僅為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半。然而,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可能不會主宰中國市場。目前來看,比亞迪仍有很大機會與之競爭。目前,比亞迪正在通過開放戰略擴大在動力電池市場的實力。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為了防止電池企業“欺負客戶”,車企不會允許單一動力電池發展。豐田選擇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亞迪作為供應商就是最好的例子。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趨勢是,動力電池市場正在形成“馬太效應”。隨著電池市場的集中度越來越高,強者愈強。以當代安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在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后,有了進一步擴大產能、培養人才、投資研發的基礎……h和開發,并與數十家國內主流車企達成合作。在以乘用車為主戰場的同時,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并沒有放棄商用車市場,并表示將繼續研發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的商用車產品,同時繼續拓展商用車市場。擁有產能、品牌、成本等諸多優勢的電池巨頭,勢必對小規模企業造成打擊。與此同時,動力電池領域也出現了一批新的闖入者,表現為以車企為背景的多家電池公司,如長城汽車旗下的蜂巢能源。中國動力電池創新聯盟副秘書長王子東此前對記者表示,雖然當前動力電池市場競爭非常激烈,但這些依靠車企的后來者并非沒有機會。一方面,這些企業有車企支撐產能。更重要的是,新進入者沒有歷史包袱,可以直接快速切入最前沿的技術。他還指出,以前的動力電池公司大多是從消費級電池市場發展起來的,很多公司還沒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汽車級電池。車企旗下的電池公司從成立開始就一直在為汽車設計電池,更清楚汽車需要什么樣的電池,這將在后續的競爭中繼續凸顯自己的優勢。來自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出的外部壓力,加上動力電池行業內部的創新和競爭,行業洗牌在所難免。用王子東的話說,“大部分電池公司都能洗洗睡了。”總結:2017年底,我國動力電池企業數量已經從之前的200多家下降到90多家,毫無疑問,動力電池行業的洗牌并沒有結束。據預測,2020年后,這一數字可能會降至20。國能電池的問題表面上看是資金困局,但更深層次上看,電池行業已經發展到了淘汰整合的新階段。國能電池并不是第一家陷入困境的企業。之前的電池巨頭沃特瑪、雄獅科技也瀕臨倒閉,但肯定不是最后一家。7月16日,國能電池30多名“留守”員工一起來到北京市房山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雖然希望不大,但他們還是希望通過法律途徑討回被拖欠5個月的工資。國能電池北京工廠停工近一年。目前有50多名員工等待公司解決工資問題。一方面,工廠已經停產,拖欠工資。另一方面,國能電池也面臨密集的法律訴訟。翻看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僅2019年前7個月,涉案信息就多達74條。據統計,其中大部分是供應談判。國能電池,一家連續多年位居國內前十的公司,是什么讓它走到了生死十字路口?這家公司的命運對整個動力電池行業意味著什么?1.通過記者實際采訪了解到,國能電池北京工廠已經停產,50多名員工留在公司,等待解決工資問題。2.公司主要以磷酸亞鐵鋰的國能電池為主,客戶集中在商用車領域,難以抵御補貼衰退帶來的市場波動。目前,國能電池聲稱其12億元的營收尚未收回,這是其拖欠員工工資的原因。3.除了補貼,動力電池行業的格局也在悄然改變,“馬太效應”逐漸凸顯。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比亞迪等寡頭電池企業在品牌、規模、成本上更具競爭力,這無疑會碾壓小規模電池企業。工廠停止生產/資金被凍結。國能搬到河南基地。員工申請仲裁后的第二天,記者來到北京房山國能電池廠。國能電池的招牌已經被包了……d在厚布里,只有一個小小的電子屏顯示著“歡迎光臨國能電池”。進廠首先會經過生產車間,對面是一棟三層的辦公樓。北京工廠是國能電池規劃的九大基地之一。原設計產能包括3億安時電池和5億安時電池組。加上其他八家工廠,國能電池原計劃到2017年底總產能達到11.2GWh。規劃產能和落地產能不是一回事。“有些工廠簽了合作協議還沒有落地”,上述員工透露。國能電池尚未公布具體落地產能。但其2018年電池出貨量僅為0.82GWh,不到計劃產能的1/10。北京工廠停產后,國能電池將生產基地轉移到河南鄭州,北京僅保留總部職能。同時,國能電池要求北京員工遷居河南,留守員工必須經過董事長批準,否則從8月份開始執行最低工資。這個規定在員工眼里就是“變相裁員”。與破舊的生產車間相比,國能電池的辦公樓保持著干凈整潔。一位員工告訴記者,目前總經理已經辭職離開,董事長也不見了。留下來的員工有的申請了仲裁,有的還在等。“老板不否認拖欠工資,就是沒錢。”該員工表示。焦慮的不只是員工。國能電池還欠著幾十家供應商的錢。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顯示,國能電池涉及被執行人信息17項,累計金額2686萬元。2019年3月,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雙秀支行向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提出財產保全申請,要求凍結北京國能電池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國能電池有限公司、董事長郭為資產700余萬元。之后,在涉及請求凍結國能電池資產的案件中,法院的回復是:“通過全國網絡查控系統和北京法院執行辦案系統查詢被執行人名下財產,未發現可供執行的財產;凍結被執行人名下多個銀行賬戶,余額不足,等待凍結;經向被執行人住所地調查,尚未發現可供執行的財產。”一系列跡象表明,國能電池正面臨嚴峻的資金問題。7月22日,我們試圖聯系郭為,但他拒絕接電話。同一天,國能電池又發來內部郵件,稱由于12億元應收賬款未收回,部分離職員工工資無法及時發放,并承諾在8月31日前結清全部拖欠工資。不可思議的是,郵件發出后不久就被撤回,對在職員工也沒有任何補償方案。動力電池市場洗牌客戶單一難抗風險國能電池的命運,是整個電池行業的縮影。只是歷史的發展只能總結,難以預測。新能源汽車如火如荼的那幾年,大家只是蒙著眼睛跑,停下來想一想,才發現行業是另一番景象。2017年1月,在深圳坪山維也納酒店,由國能電池獨家冠名的“鋰電池行業20年貢獻獎頒獎典禮”正式揭曉。獲獎者之一是吳叢笑。為她寫的獲獎感言是這樣的:“她1997年從美國回國創業,奠定了中國鋰離子電池產業化的基礎;她是比亞迪和自行車的創始人之一。“在眾多光環的公眾身份背后,吳叢笑還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郭為的妻子。這段充滿神秘色彩的戀情,或許為郭為進軍動力電池領域埋下了伏筆。國能電池成立于2011年11月,由姜大龍控制的國能電力集團100%控股,這也是國能電池和國能汽車的淵源。一年后,在深圳做消費電池起家的郭為投資加入國能電池,持股25%,出任董事兼總經理。2015年5月,國能電力集團退出國能電池,由吳叢笑接任。關于江大龍的退出,有兩種說法。一個是國能汽車缺錢,蔣大龍把國能電池剝離,賣給郭武夫婦應急。換一種說法,蔣大龍和郭為對國能電池的發展產生了分歧,選擇了退出。無論如何,國能電池與國能汽車無關,國能汽車現在由恒大集團控股。國能電池的主要電池技術路線是磷酸亞鐵鋰。不知道這和吳叢笑在比亞迪工作有沒有關系。比亞迪一開始也是磷酸鐵鋰電池的堅定支持者,而隨著乘用車領域對電池能量密度的需求越來越大,比亞迪開始涉足三元鋰電池領域。但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磷酸亞鐵鋰在耐用性、穩定性和成本方面仍保持優勢。由于技術路線的選擇,經過幾年的發展,國能電池的客戶主要集中在商用車領域。2018年,國能電池前三大客戶分別是東風汽車、奇瑞商用車、一汽解放。乘用車領域,僅有長安奔奔MiNi-e、江鈴E100B、江鈴E200L等少數車型。國能電池官網展示了一些客戶結構單一的客戶案例,這使得國能電池在處理新能源汽車補貼時非常困難。首先,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的不斷下降,全產業鏈企業面臨生存壓力,對成本最為敏感的新能源商用車領域首當其沖。以2019年上半年為例,新能源汽車整體產銷同比增長近50%,新能源商用車同比分別下降11.6%和6.6%。其次,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的下降,車企尋求在產業鏈上分攤成本,這大大壓縮了電池企業的利潤。最后,由于補貼申請中設置的“運行里程不低于2萬公里”的里程要求,延長了車企獲得補貼的時間,也相應延長了動力電企的繳費年限,進一步加大了動力電池企業的現金流壓力。新能源商用車幾乎都是營運車輛,這意味著國能電池的大部分資金可能被客戶壓著,無法收回。這可能就是國能電池在內部郵件中提到的12億元應收賬款。除了補貼政策的攪動,中國的動力電池格局正在形成以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為首的寡頭壟斷市場。2018年動力電池出貨量占比方面,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以絕對市場份額領先,比亞迪位居第二,但出貨量僅為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半。然而,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可能不會主宰中國市場。目前來看,比亞迪仍有很大機會與之競爭。目前,比亞迪正在通過開放戰略擴大在動力電池市場的實力。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為了防止電池企業“欺負客戶”,車企不會允許單一動力電池發展。豐田選擇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亞迪作為供應商就是最好的例子。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趨勢是,動力電池市場正在形成“馬太效應”。隨著電池市場的集中度越來越高,強者愈強。以當代安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在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后,有了進一步擴大產能、培養人才、投資研發的基礎……h和開發,并與數十家國內主流車企達成合作。在以乘用車為主戰場的同時,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并沒有放棄商用車市場,并表示將繼續研發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的商用車產品,同時繼續拓展商用車市場。擁有產能、品牌、成本等諸多優勢的電池巨頭,勢必對小規模企業造成打擊。與此同時,動力電池領域也出現了一批新的闖入者,表現為以車企為背景的多家電池公司,如長城汽車旗下的蜂巢能源。中國動力電池創新聯盟副秘書長王子東此前對記者表示,雖然當前動力電池市場競爭非常激烈,但這些依靠車企的后來者并非沒有機會。一方面,這些企業有車企支撐產能。更重要的是,新進入者沒有歷史包袱,可以直接快速切入最前沿的技術。他還指出,以前的動力電池公司大多是從消費級電池市場發展起來的,很多公司還沒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汽車級電池。車企旗下的電池公司從成立開始就一直在為汽車設計電池,更清楚汽車需要什么樣的電池,這將在后續的競爭中繼續凸顯自己的優勢。來自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出的外部壓力,加上動力電池行業內部的創新和競爭,行業洗牌在所難免。用王子東的話說,“大部分電池公司都能洗洗睡了。”總結:2017年底,我國動力電池企業數量已經從之前的200多家下降到90多家,毫無疑問,動力電池行業的洗牌并沒有結束。據預測,2020年后,這一數字可能會降至20。國能電池的問題表面上看是資金困局,但更深層次上看,電池行業已經發展到了淘汰整合的新階段。國能電池并不是第一家陷入困境的企業。之前的電池巨頭沃特瑪、雄獅科技也瀕臨倒閉,但肯定不是最后一家。
(圖片來源:KarambaSecurity公司)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7月15日,汽車和企業邊緣網絡安全領導者KarambaSecurity公司宣布與阿爾派公司(Alpine)簽署生產許可,
1900/1/1 0:00:00在車聯網領域,車企的主控欲正在變強。7月初,在吉利博越PRO發布會上,億咖通旗下第二款智能網聯產品GKUI19推出;7月底,在長城的智能化戰略發布會中,仙豆智能第一次正式出現在業內的視野中。
1900/1/1 0:00:00當地時間7月26日,雷諾集團公布了上半年財務報告。在戈恩被捕丑聞曝光后,由于汽車需求疲軟以及聯盟伙伴日產汽車利潤暴跌,雷諾上半年利潤也受到打擊。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7月26日,英國一家汽車行業機構警告英國新任首相鮑里斯約翰遜(BorisJohnson)稱,無協議退歐(nodealBrexit)會威脅英國汽車業的生存,
1900/1/1 0:00:00能主動避讓行人、到站自動停靠、手機一鍵招車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在南京實地走訪智能網聯汽車在各領域的應用時發現,借助AI和機器人技術,無人巴士、環衛機器人開始助力城市出行、環衛清潔。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