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電動汽車為標志的新能源汽車代表了汽車行業的一種趨勢和方向。然而,新能源汽車也有不同的技術路線,每條路線都有自己的挑戰需要應對。新能源汽車未來的主流技術路線是什么,未來新能源汽車和傳統能源汽車的現狀是什么?在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上,來自業界的傳統勢力、新勢力和行業研究專家就2050年的汽車展望進行了對話。在疫情爆發之前,新能源汽車將與燃油汽車共存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關注汽車能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石油資源越來越少,而汽車是消耗石油和天然氣能源的最重要行業之一。在過去的許多年里,中國的汽車增長率位居世界第一,但創新產品的質量并沒有迅速提高。Xpeng Motors董事長何小鵬認為,大多數購買電動汽車的人心中并不認同電動汽車,而是根據車牌、價格等因素進行選擇,而新能源汽車行業還沒有到爆發的時候。有研究表明,每天使用電動汽車的人只占總人口的1%,距離真正進入千家萬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判斷2021將進入快車道。屆時,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壽命將更長,成本將大幅降低,質量將得到提高。當一線城市每月10%的新車銷量來自新能源汽車時,雙端網絡效應開始顯現。到那時,電動汽車的發展速度將變成一條拋物線;
目前,它仍處于奠基階段。海馬集團董事長朱靜是中國首批汽車制造商之一,他表示,應該辯證看待新舊產業的區別,并將汽車行業放在歷史空間中考慮。當今社會有“三化”的要求,即社會智能化、低碳能源化和電力電氣化。這是全社會的呼聲,汽車行業也需要在智能駕駛、互聯互通、電動化和共享四個方面進行變革。他認為,在歷史上,汽車行業一直是最早整合新技術的行業。盡管電動汽車已經實踐了十多年,但取代300公里以下的出行是沒有問題的,但不可能完全取代現在的汽車。不能說電動汽車主宰了世界。這是一個極端的想法。油電混合動力和氫能也是很好的解決方案。你可以創新技術,但不必摧毀一個行業。無論是白人還是黑人,簡單的想法都很容易讓人陷入困境。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宣布,他們將在2050年之前禁止銷售燃油汽車。燃油車的衰落和終結會在本世紀下半葉成為現實嗎?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必須是“生死攸關”的嗎?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學院副院長、汽車電子控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尹成良持相反意見。他闡述了三個觀點:第一,汽車技術非常成熟,新能源汽車發展非常快,大量傳統車企技術進入瓶頸期,但這并不意味著傳統燃油汽車會消失,市場上仍會有大量傳統汽車。這項技術的發展已經達到了成熟的頂峰,但只要石油仍然存在,燃料汽車就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電動汽車的份額將繼續上升。兩者將在一個雙贏的局面中長期共存。第二,新能源汽車,主要是電動汽車,包括氫能汽車,將繼續高速增長。三年后,可以看到一個拐點,然后它將迅速上升。然而,快速加速并不意味著總量會很大。第三,新能源汽車并沒有顛覆汽車行業,因為“整車為王”的基本邏輯沒有改變,只是發動機被電機取代了,所有運營的主體都是汽車工廠。改變汽車行業的根本力量必須是互聯互通。智能化之后,汽車產業圈“整車為王”的邏輯將被徹底打破。電氣化是一個很好的載體,因此它將迅速發展。自動駕駛的理想是充分而現實的。專欄認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不能僅靠電動汽車來完成,必須是“電動汽車+自動駕駛”的模式。現在購買電動汽車的人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把它們當作玩具,對價格不敏感的人,比如特斯拉的消費者。另一種是考慮省錢省電的人。他認為,自動駕駛需要四個平臺,包括云控平臺、高精度地圖平臺、接收平臺和計算平臺,現在是接收平臺和算力平臺。“例如,自動停車在20年前就已經存在了。現在我們正在研究的L3半自動駕駛可能還需要10年時間。現在L3+自動停車已經完成了最后一公里。如果掌握了云平臺和高精度地圖,它就可以實現。到那時,新能源汽車的意義將不再是汽車,而是像手機這樣的生活工具。世界的一半。”人們生活在城市里,交通堵塞問題非常嚴重,所以花在旅行上的時間越來越多。西澳州政府負責區域發展的助理部長McTiernan認為,自動駕駛更合乎邏輯的方式是提高出行效率。公眾想要的是更少的環境破壞和更省時高效的出行。這才是真正的需求,而不是自動駕駛技術和產品本身。文遠智行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韓旭表示,新能源汽車應該在更廣泛的出行中得到考慮。自動駕駛有嚴格的等級……
g系統,L4自動駕駛儀的速度可能比預期的更快。何小鵬認為,基于自動輔助駕駛的L2和L3目前更為現實,即將實現;
中國無人駕駛道路將是未來L4或L5+道路+云的解決方案,中國無人駕駛公路將是最快的,因為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是世界公認的最強。景筑還表示,在指定的場地和路線上實現L4級自動駕駛沒有問題,但多年后人們可能不會買車,因為L4+共享出行讓消費者買的不是車,而是一種產權。尹成良認為,自動駕駛會取得成功,但時間節奏可能不會那么快。目前,有兩種最常見的技術路線,自行車智能化仍然是主流。如果走這條技術路線,要真正實現無人駕駛是非常非常困難的。無人駕駛的未來是光明的,但現實非常嚴峻,距離自行車智能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能源供應系統決定了技術路線。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是兩種不同的技術路線。哪種電動汽車將成為未來的主流,決定因素是什么?景竹認為,電動汽車可以分為電動驅動和純電動驅動。現在中國的主流路線是純電動驅動,日本的氫燃料電池是電動驅動。與日本相比,中國的氫燃料電池技術落后了大約20年。目前,這項技術更適用于中國的卡車、公共汽車和乘用車。據估計,這還需要十年的時間,國家對此高度重視,并將其提上了議事日程。麥克蒂爾南表示,豐田和現代正在使用新能源電池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這項技術確實非常先進,但更適合重型車輛。她認為,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之間將存在競爭。尹成良認為,中國、日本、歐洲和美國在燃油汽車的技術路線上是一樣的,但新能源汽車的能源供應架構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會出現分歧。因為普通汽車使用燃料系統,純電動汽車是純電動系統,加油和加氫是其他系統,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同時支持四種能源供應系統,尤其是在中國這樣大的國家,國家能源系統的更換成本很高。例如,他說充電站只是其中一個環節。一個造價超過2000萬元的充電站,一次只能給二三十輛車充電。制氫、儲氫、制氫的整個過程涉及的環節太多,每個環節的成本都驚人。恐怕沒有哪個國家能夠負擔得起同時存在這么多能源供應系統。他強調,新能源汽車行業不能只關注技術。不同的國家選擇不同的技術路線,但都需要認真考慮能源供應系統的可行性。以電動汽車為標志的新能源汽車代表了汽車行業的一種趨勢和方向。然而,新能源汽車也有不同的技術路線,每條路線都有自己的挑戰需要應對。新能源汽車未來的主流技術路線是什么,未來新能源汽車和傳統能源汽車的現狀是什么?在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上,來自業界的傳統勢力、新勢力和行業研究專家就2050年的汽車展望進行了對話。在疫情爆發之前,新能源汽車將與燃油汽車共存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關注汽車能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石油資源越來越少,而汽車是消耗石油和天然氣能源的最重要行業之一。在過去的許多年里,中國的汽車增長率位居世界第一,但創新產品的質量并沒有迅速提高。Xpeng Motors董事長何小鵬認為,大多數購買電動汽車的人心中并不認同電動汽車,而是根據車牌、價格等因素進行選擇,而新能源汽車行業還沒有到爆發的時候。有研究表明,每天使用電動汽車的人只占總人口的1%,距離真正進入千家萬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判斷2021將進入快車道。屆時,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壽命將更長,成本將大幅降低,質量將得到提高。當一線城市新車銷量的10%……
每個月都有來自新能源汽車的雙端網絡效應開始顯現。到那時,電動汽車的發展速度將變成一條拋物線;
目前,它仍處于奠基階段。海馬集團董事長朱靜是中國首批汽車制造商之一,他表示,應該辯證看待新舊產業的區別,并將汽車行業放在歷史空間中考慮。當今社會有“三化”的要求,即社會智能化、低碳能源化和電力電氣化。這是全社會的呼聲,汽車行業也需要在智能駕駛、互聯互通、電動化和共享四個方面進行變革。他認為,在歷史上,汽車行業一直是最早整合新技術的行業。盡管電動汽車已經實踐了十多年,但取代300公里以下的出行是沒有問題的,但不可能完全取代現在的汽車。不能說電動汽車主宰了世界。這是一個極端的想法。油電混合動力和氫能也是很好的解決方案。你可以創新技術,但不必摧毀一個行業。無論是白人還是黑人,簡單的想法都很容易讓人陷入困境。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宣布,他們將在2050年之前禁止銷售燃油汽車。燃油車的衰落和終結會在本世紀下半葉成為現實嗎?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必須是“生死攸關”的嗎?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學院副院長、汽車電子控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尹成良持相反意見。他闡述了三個觀點:第一,汽車技術非常成熟,新能源汽車發展非常快,大量傳統車企技術進入瓶頸期,但這并不意味著傳統燃油汽車會消失,市場上仍會有大量傳統汽車。這項技術的發展已經達到了成熟的頂峰,但只要石油仍然存在,燃料汽車就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電動汽車的份額將繼續上升。兩者將在一個雙贏的局面中長期共存。第二,新能源汽車,主要是電動汽車,包括氫能汽車,將繼續高速增長。三年后,可以看到一個拐點,然后它將迅速上升。然而,快速加速并不意味著總量會很大。第三,新能源汽車并沒有顛覆汽車行業,因為“整車為王”的基本邏輯沒有改變,只是發動機被電機取代了,所有運營的主體都是汽車工廠。改變汽車行業的根本力量必須是互聯互通。智能化之后,汽車產業圈“整車為王”的邏輯將被徹底打破。電氣化是一個很好的載體,因此它將迅速發展。自動駕駛的理想是充分而現實的。專欄認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不能僅靠電動汽車來完成,必須是“電動汽車+自動駕駛”的模式。現在購買電動汽車的人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把它們當作玩具,對價格不敏感的人,比如特斯拉的消費者。另一種是考慮省錢省電的人。他認為,自動駕駛需要四個平臺,包括云控平臺、高精度地圖平臺、接收平臺和計算平臺,現在是接收平臺和算力平臺。“例如,自動停車在20年前就已經存在了。現在我們正在研究的L3半自動駕駛可能還需要10年時間。現在L3+自動停車已經完成了最后一公里。如果掌握了云平臺和高精度地圖,它就可以實現。到那時,新能源汽車的意義將不再是汽車,而是像手機這樣的生活工具。世界的一半。”人們生活在城市里,交通堵塞問題非常嚴重,所以花在旅行上的時間越來越多。西澳州政府負責區域發展的助理部長McTiernan認為,自動駕駛更合乎邏輯的方式是提高出行效率。公眾想要的是更少的環境破壞和更省時高效的出行。這才是真正的需求,而不是自動駕駛技術和產品本身。文遠智行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韓旭表示,新能源汽車應該在更廣泛的出行中得到考慮。自動駕駛有嚴格的等級……
g系統,L4自動駕駛儀的速度可能比預期的更快。何小鵬認為,基于自動輔助駕駛的L2和L3目前更為現實,即將實現;中國無人駕駛道路將是未來L4或L5+道路+云的解決方案,中國無人駕駛公路將是最快的,因為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是世界公認的最強。景筑還表示,在指定的場地和路線上實現L4級自動駕駛沒有問題,但多年后人們可能不會買車,因為L4+共享出行讓消費者買的不是車,而是一種產權。尹成良認為,自動駕駛會取得成功,但時間節奏可能不會那么快。目前,有兩種最常見的技術路線,自行車智能化仍然是主流。如果走這條技術路線,要真正實現無人駕駛是非常非常困難的。無人駕駛的未來是光明的,但現實非常嚴峻,距離自行車智能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能源供應系統決定了技術路線。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是兩種不同的技術路線。哪種電動汽車將成為未來的主流,決定因素是什么?景竹認為,電動汽車可以分為電動驅動和純電動驅動。現在中國的主流路線是純電動驅動,日本的氫燃料電池是電動驅動。與日本相比,中國的氫燃料電池技術落后了大約20年。目前,這項技術更適用于中國的卡車、公共汽車和乘用車。據估計,這還需要十年的時間,國家對此高度重視,并將其提上了議事日程。麥克蒂爾南表示,豐田和現代正在使用新能源電池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這項技術確實非常先進,但更適合重型車輛。她認為,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之間將存在競爭。尹成良認為,中國、日本、歐洲和美國在燃油汽車的技術路線上是一樣的,但新能源汽車的能源供應架構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會出現分歧。因為普通汽車使用燃料系統,純電動汽車是純電動系統,加油和加氫是其他系統,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同時支持四種能源供應系統,尤其是在中國這樣大的國家,國家能源系統的更換成本很高。例如,他說充電站只是其中一個環節。一個造價超過2000萬元的充電站,一次只能給二三十輛車充電。制氫、儲氫、制氫的整個過程涉及的環節太多,每個環節的成本都驚人。恐怕沒有哪個國家能夠負擔得起同時存在這么多能源供應系統。他強調,新能源汽車行業不能只關注技術。不同的國家選擇不同的技術路線,但都需要認真考慮能源供應系統的可行性。
據外媒報道,特斯拉一直在以有記錄和無記錄的方式提高其自動駕駛系統Autopilot的功能。最近,該系統就獲得了一項新功能:探測其他車輛的變道意圖。
1900/1/1 0:00:00大眾集團旗下西雅特品牌其電動化計劃日前曝光,按照規劃,西雅特將在2021年前推出6款新能源汽車,其中包括4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和2款純電動車型。
1900/1/1 0:00:00中美兩國研究人員最新開發出一種自動駕駛仿真系統,可自動創建逼真的道路場景,為自動駕駛車輛提供更為可靠且廉價的實驗室模擬方法。
1900/1/1 0:00:00廣州啟動充電平臺滿足新能源車輛充電陳驥旻攝廣州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廣州公交集團”28日稱,截至目前,該市純電動公交車投放已超過11000輛,基本實現公交電動化。
1900/1/1 0:00:003月27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國內首個智能網聯汽車5G試點項目首次亮相。
1900/1/1 0:00:002019年3月比亞迪“秦Pro”發布會現場今年開春,比亞迪的自動駕駛之路有了新突破。3月28日,比亞迪在其2019春季發布會上展示了為L4級別無人駕駛打造的量產車型比亞迪秦Pro。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