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曾經風光無限的鋰電池行業遭遇重重困難。與此前相關企業肆意擴張和資本爭奪不同,今年,企業肆意擴張普遍遭遇資本危機,資本熱逐漸回歸理性。統計數據顯示,僅2018年一年,動力電池行業就有十多起收購案被終止。這種勢頭一直持續到2019年,自2019年初以來,已有三起收購案被終止。動力電池行業的投資熱潮有退潮的趨勢,行業洗牌似乎已經進入深水區。失敗是本次收購終止的主要原因。愛康科技終止收購新城泰,霸凌科技終止收購裕量電池,中利集團終止收購比克動力。僅在2019年前兩個月,就有三起鋰電池行業終止收購的案例。這種情況在2018年更加明顯。2018年1月,科恒有限公司終止收購萬佳設備100%股權。2018年4月,凱恩有限公司終止了對圓柱形電池制造商卓能新能源87.58%股權的收購。2018年4月,雙杰電氣終止收購除天津東普影業51%控股權外的全部或部分股權。2018年4月,合縱科技終止了對寧波元宗部分股權的收購。2018年5月,格力集團終止了對長源集團20%股權的收購。2018年6月,中信國安轉讓了夢古麗電力31.8%的股權。2018年7月,兆新股份終止發行股票,收購了鹽城興創和恒創瑞能兩家從事新能源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回收的公司。2018年12月,兆鑫股份終止了對有限公司80%股權的收購。在項目的早期階段,資金爭奪無疑會賦予動力電池產業鏈以力量,但中間的脫節也使許多鋰電池企業面臨更大的資金困難。分析終止事件,Real Lithium Research首席創始人摩克在接受《中國汽車報》采訪時表示,今年前兩個月的三起終止事件都是由于被收購方未能達到對條件,而這背后的原因是鋰電池行業利潤的大幅下降。莫科告訴記者,資本在收購鋰電池企業時,一般會提出對條件,要求被收購方在一定時間(三年)內實現一定的營收和利潤增長率,否則收購方可以隨時終止收購。去年以來,鋰電池行業受到補貼下降、應收賬款高企、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大部分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大幅下降。這三家被收購的企業還沒有達到對的條件,與之有一定的必然聯系。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張欣也表示,被收購方業績不符合要求,終止收購是正常現象。資本對開發更有前景的項目持樂觀態度是不可避免的。從已發布2018年財報的上市公司財務狀況來看,受補貼下降、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大部分動力電池公司2018年業績均出現下滑。除了猛獅科技凈利潤同比大幅下滑1530.10%外,東方精工、鹿消科技、*ST優富、嘉微新能、智航新能源等公司的凈利潤均下滑2-7倍。“被收購方的利潤不能滿足對要求,也可以通過尋求資金支持來彌補,以避免收購終止。但很明顯,鋰電池行業的資金現在不容易找到,只有在公司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彌補空缺的情況下,收購才能終止。”莫科說。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池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延龍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從目前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來看,特別是隨著補貼的減少,企業的盈利能力將下降……
e、 對資本的熱情也將降溫。資本回歸理性高質量項目備受青睞。“雖然終止收購的情況時有發生,但也有基金想賺快錢牟利,但這并不意味著鋰電池行業沒有吸引力。”在摩克看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和新補貼政策的出臺,以及行業集中度的進一步提高,鋰電池行業的發展格局將逐漸明朗,資本將更加理性,而不是像以前那樣盲目跟風。通過分析行業投資情況發現,隨著系列收購的終止,新資本不斷進入市場,恒大、寶能、冠城大通、萬通、中葡股份、格力集團等部分企業紛紛涉足動力電池領域。有分析指出,2018年1月至12月初,動力電池產業鏈共發生54起合并、聯合增資、產業基金(不含收購終止案件),涉及金額超過860億元。“總的來說,經過前兩年的快速發展,逐利資本看到這個行業沒有那么好玩,熱度自然下降。但與此同時,資本本身也在加速調整。一些弱勢資本選擇退出,而強勢資本投資將變得更加理性,他們將集中精力進軍高質量項目效果。”莫克表示。劉延龍還指出,資本會更青睞優質項目,投資也會更加理性。這也是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協會秘書長崔東書的判斷:未來,動力電池領域的投資將變得越來越理性。莫科預測,2021,全球鋰電池市場將達到450GWh,是2017年150GWh的三倍,年均增長率將繼續保持在30%以上。2021,中國鋰電池市場規模將達到227GWh,全球份額將保持在50%以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已經很明確了。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會越來越好,需求也會持續增長。這個行業仍然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但在經歷了前兩年的投資熱潮后,產業結構開始調整,大家的投資也會更加理性。”莫科表示。中國國際資本公司研究部副總經理李軒認為,從長遠來看,新能源汽車是產業發展的趨勢,無論是自主品牌、新興勢力還是合資車企都在爭先恐后地進入這一領域。未來3-5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將達到萬億輛llar規模,因此在這個領域將有足夠的機會,包括動力電池行業。不過,李軒也強調,2018年,整個產業鏈都在擔憂:上游零部件公司擔心價格;中游汽車公司擔心補貼會下降,他們更擔心客戶會被其他競爭對手奪走。盡管2018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幅增長,但隨著2019年外資企業的競爭,自主品牌的壓力仍然很大。隨著補貼的大幅下降,整個產業鏈的洗牌將繼續。行業競爭激烈,兼并重組將加速進行。隨著補貼的進一步下降和政府對優質產品的支持,動力電池行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劉延龍判斷,今年行業兼并重組將進一步加快,集中度將進一步加強。摩克表示:“動力電池行業將有三股力量:一是頭部企業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升;二是雄厚的資本將繼續發揮其優勢,如恒大、復興號、航天科技等。他們將投資于高質量的項目,以加快相應產品進入市場;第三,日本和韓國公司正在虎視眈眈。這三股力量在這一領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2018年,動力電池裝機數據顯示,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占比41.19%,裝機容量達到23.43GWh,同比增長123%;
比亞迪占比20.09%,裝機容量達到11.43GWh,同比增長102.43%;國軒高新占比5.4%,裝機容量3.07GWh。2019年,前三大公司的市場份額可能會進一步提高,行業集中度將更加明顯。與此同時,一些中小企業或產品競爭力較弱的企業將被加快淘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8月,中國動力電池相關配套企業已從2015年的150家降至100家左右。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三分之一的動力電池企業已經倒閉。“競爭正在加劇,電池公司和原材料公司都將進行重組。”劉延龍強調。數據顯示,今年1月,動力電池總裝機容量約為4.98GWh,同比增長281%。前十大動力電池企業總裝機容量約4.45GWh,占比89%。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裝機容量為2173730kWh,占比近50%;第二輛比亞迪總裝機容量為1371803kWh,市場份額為30.8%;
這兩個寡頭壟斷占據了近80%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三的國軒高新總裝機容量為187522kWh,市場份額為4.21%。億緯鋰能、孚能科技、比克電池和力神的市場份額在2%-4%之間,中航鋰電池、卡奈新能源和聚氟的市場份額介于1%-2%之間。“日本和韓國等企業從去年開始擴大產能。一旦取消補貼,這些企業很可能會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競爭可能會更加激烈。”劉延龍說。松下開始在中國的產能擴張計劃,SKI宣布將投資864億韓元在中國重啟新的合資計劃,LG化學在南京的32GWh動力電池項目將于2019年10月批量生產,三星重啟三星環新Xi的動力電池廠二期項目,并宣布計劃向天津工廠投資24億美元。國際巨頭們正在虎視眈眈,并已做好充分準備。面對激烈的競爭,國內企業也在積極應對。劉延龍判斷,國內一些企業仍有一定的競爭力。目前,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已與北汽、上汽、吉利汽車、東風、長安、廣汽等國內主流新能源汽車公司合作,寶馬、奔馳、大眾、豐田等國際巨頭以及蔚來、威馬等造車新勢力也是其客戶。“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正借助其現有的產品優勢,積極與各方合作。這種方式一方面幫助其擴大了產能,另一方面緩解了自建產能的資金壓力,以確保其在競爭中的主導地位。”莫克說。孚能科技還計劃到2020年將產能擴大到40GWh,力神的目標是30GWh。實力雄厚的企業正在擴大產能,加大投資,搶占未來的競爭高地。年初,國軒高科與博世簽約,與眾泰聯手,布局軟電池封裝,在國際訂單、合作伙伴和技術方面取得突破,為更激烈的競爭做好了充分準備。李軒認為,隨著海外電池企業的進入,國內動力電池行業的主導地位可能會發生變化,但國內企業并非沒有準備。動力電池細分市場仍有機會。目前,動力電池行業已經是一片紅海。非主流企業沒有機會嗎?崔東樹認為,動力電池企業大多是從消費電池領域轉移過來的,因此規模普遍較小,技術實力分化明顯,競爭力也有很大差異。受補貼等政策影響,新能源汽車銷量波動較大,因此對各級電池企業來說也是一個機遇。例如,在年初的市場低迷時期,主要的動力電池企業將具有明顯的優勢,但隨著年底市場的火爆,車企的產能將集體釋放,因此二線動力電池企業也將分一杯羹。此外,劉延龍認為,鋰電池的使用在不斷擴大,企業的發展也更加多元化,這也為行業提供了許多機會。如果國家目前正在對低速電動汽車進行整頓,在這個過程中,鉛酸電池可能會被鋰電池進一步取代,對鋰電池的需求也會增加。“鋰電池行業的市場需求非常大。除了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在儲能甚至電動自行車領域也有很大的需求。企業沒有必要把精力集中在動力電池領域。比如天能的圓柱形電池在電動工具領域也有很大的市場,它們可以在這一領域完全繼續深化。“摩克認為,隨著動力電池瘋狂擴張期的結束,不僅資本會更加理性,企業也會根據自身優勢,綜合考慮市場上的各種因素,選擇最適合自身發展的路線。2018年,曾經風光無限的鋰電池行業遇到了很多困難t來自之前的wanto……
相關企業擴張與資本爭奪,今年,企業肆意擴張普遍遭遇資本危機,資本熱逐漸回歸理性。統計數據顯示,僅2018年一年,動力電池行業就有十多起收購案被終止。這種勢頭一直持續到2019年,自2019年初以來,已有三起收購案被終止。動力電池行業的投資熱潮有退潮的趨勢,行業洗牌似乎已經進入深水區。失敗是本次收購終止的主要原因。愛康科技終止收購新城泰,霸凌科技終止收購裕量電池,中利集團終止收購比克動力。僅在2019年前兩個月,就有三起鋰電池行業終止收購的案例。這種情況在2018年更加明顯。2018年1月,科恒有限公司終止收購萬佳設備100%股權。2018年4月,凱恩有限公司終止了對圓柱形電池制造商卓能新能源87.58%股權的收購。2018年4月,雙杰電氣終止收購除天津東普影業51%控股權外的全部或部分股權。2018年4月,合縱科技終止了對寧波元宗部分股權的收購。2018年5月,格力集團終止了對長源集團20%股權的收購。2018年6月,中信國安轉讓了夢古麗電力31.8%的股權。2018年7月,兆新股份終止發行股票,收購了鹽城興創和恒創瑞能兩家從事新能源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回收的公司。2018年12月,兆鑫股份終止了對有限公司80%股權的收購。在項目的早期階段,資金爭奪無疑會賦予動力電池產業鏈以力量,但中間的脫節也使許多鋰電池企業面臨更大的資金困難。分析終止事件,Real Lithium Research首席創始人摩克在接受《中國汽車報》采訪時表示,今年前兩個月的三起終止事件都是由于被收購方未能達到對條件,而這背后的原因是鋰電池行業利潤的大幅下降。莫科告訴記者,資本在收購鋰電池企業時,一般會提出對條件,要求被收購方在一定時間(三年)內實現一定的營收和利潤增長率,否則收購方可以隨時終止收購。去年以來,鋰電池行業受到補貼下降、應收賬款高企、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大部分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大幅下降。這三家被收購的企業還沒有達到對的條件,與之有一定的必然聯系。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張欣也表示,被收購方業績不符合要求,終止收購是正常現象。資本對開發更有前景的項目持樂觀態度是不可避免的。從已發布2018年財報的上市公司財務狀況來看,受補貼下降、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大部分動力電池公司2018年業績均出現下滑。除了猛獅科技凈利潤同比大幅下滑1530.10%外,東方精工、鹿消科技、*ST優富、嘉微新能、智航新能源等公司的凈利潤均下滑2-7倍。“被收購方的利潤不能滿足對要求,也可以通過尋求資金支持來彌補,以避免收購終止。但很明顯,鋰電池行業的資金現在不容易找到,只有在公司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彌補空缺的情況下,收購才能終止。”莫科說。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池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延龍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從目前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來看,特別是隨著補貼的減少,企業的盈利能力會下降,對資本的熱情也會降溫。資本回歸理性高質量的項目是最受歡迎的……
“雖然終止收購的情況時有發生,但也有基金想賺快錢牟利,但這并不意味著鋰電池行業沒有吸引力。”在摩克看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和新補貼政策的出臺,以及行業集中度的進一步提高,鋰電池行業的發展格局將逐漸明朗,資本將更加理性,而不是像以前那樣盲目跟風。通過分析行業投資情況發現,隨著系列收購的終止,新資本不斷進入市場,恒大、寶能、冠城大通、萬通、中葡股份、格力集團等部分企業紛紛涉足動力電池領域。有分析指出,2018年1月至12月初,動力電池產業鏈共發生54起合并、聯合增資、產業基金(不含收購終止案件),涉及金額超過860億元。“總的來說,經過前兩年的快速發展,逐利資本看到這個行業沒有那么好玩,熱度自然下降。但與此同時,資本本身也在加速調整。一些弱勢資本選擇退出,而強勢資本投資將變得更加理性,他們將集中精力進軍高質量項目效果。”莫克表示。劉延龍還指出,資本會更青睞優質項目,投資也會更加理性。這也是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協會秘書長崔東書的判斷:未來,動力電池領域的投資將變得越來越理性。莫科預測,2021,全球鋰電池市場將達到450GWh,是2017年150GWh的三倍,年均增長率將繼續保持在30%以上。2021,中國鋰電池市場規模將達到227GWh,全球份額將保持在50%以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已經很明確了。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會越來越好,需求也會持續增長。這個行業仍然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但在經歷了前兩年的投資熱潮后,產業結構開始調整,大家的投資也會更加理性。”莫科表示。中國國際資本公司研究部副總經理李軒認為,從長遠來看,新能源汽車是產業發展的趨勢,無論是自主品牌、新興勢力還是合資車企都在爭先恐后地進入這一領域。未來3-5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將達到萬億輛llar規模,因此在這個領域將有足夠的機會,包括動力電池行業。不過,李軒也強調,2018年,整個產業鏈都在擔憂:上游零部件公司擔心價格;中游汽車公司擔心補貼會下降,他們更擔心客戶會被其他競爭對手奪走。盡管2018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幅增長,但隨著2019年外資企業的競爭,自主品牌的壓力仍然很大。隨著補貼的大幅下降,整個產業鏈的洗牌將繼續。行業競爭激烈,兼并重組將加速進行。隨著補貼的進一步下降和政府對優質產品的支持,動力電池行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劉延龍判斷,今年行業兼并重組將進一步加快,集中度將進一步加強。摩克表示:“動力電池行業將有三股力量:一是頭部企業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升;二是雄厚的資本將繼續發揮其優勢,如恒大、復興號、航天科技等。他們將投資于高質量的項目,以加快相應產品進入市場;第三,日本和韓國公司正在虎視眈眈。這三股力量在這一領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2018年,動力電池裝機數據顯示,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占比41.19%,裝機容量達到23.43GWh,同比增長123%;比亞迪占比20.09%,裝機量達到11.43GWh,增長102.43%;
國軒高新占比5.4%,裝機容量3.07GWh。2019年,前三大公司的市場份額可能會進一步提高,行業集中度將更加明顯。與此同時,一些中小企業或產品競爭力較弱的企業將被加快淘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8月,中國動力電池相關配套企業已從2015年的150家降至100家左右。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三分之一的動力電池企業已經倒閉。“競爭正在加劇,電池公司和原材料公司都將進行重組。”劉延龍強調。數據顯示,今年1月,動力電池總裝機容量約為4.98GWh,同比增長281%。前十大動力電池企業總裝機容量約4.45GWh,占比89%。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裝機容量為2173730kWh,占比近50%;第二輛比亞迪總裝機容量為1371803kWh,市場份額為30.8%;
這兩個寡頭壟斷占據了近80%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三的國軒高新總裝機容量為187522kWh,市場份額為4.21%。億緯鋰能、孚能科技、比克電池和力神的市場份額在2%-4%之間,中航鋰電池、卡奈新能源和聚氟的市場份額介于1%-2%之間。“日本和韓國等企業從去年開始擴大產能。一旦取消補貼,這些企業很可能會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競爭可能會更加激烈。”劉延龍說。松下開始在中國的產能擴張計劃,SKI宣布將投資864億韓元在中國重啟新的合資計劃,LG化學在南京的32GWh動力電池項目將于2019年10月批量生產,三星重啟三星環新Xi的動力電池廠二期項目,并宣布計劃向天津工廠投資24億美元。國際巨頭們正在虎視眈眈,并已做好充分準備。面對激烈的競爭,國內企業也在積極應對。劉延龍判斷,國內一些企業仍有一定的競爭力。目前,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已與北汽、上汽、吉利汽車、東風、長安、廣汽等國內主流新能源汽車公司合作,寶馬、奔馳、大眾、豐田等國際巨頭以及蔚來、威馬等造車新勢力也是其客戶。“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正借助其現有的產品優勢,積極與各方合作。這種方式一方面幫助其擴大了產能,另一方面緩解了自建產能的資金壓力,以確保其在競爭中的主導地位。”莫克說。孚能科技還計劃到2020年將產能擴大到40GWh,力神的目標是30GWh。實力雄厚的企業正在擴大產能,加大投資,搶占未來的競爭高地。年初,國軒高科與博世簽約,與眾泰聯手,布局軟電池封裝,在國際訂單、合作伙伴和技術方面取得突破,為更激烈的競爭做好了充分準備。李軒認為,隨著海外電池企業的進入,國內動力電池行業的主導地位可能會發生變化,但國內企業并非沒有準備。動力電池細分市場仍有機會。目前,動力電池行業已經是一片紅海。非主流企業沒有機會嗎?崔東樹認為,動力電池企業大多是從消費電池領域轉移過來的,因此規模普遍較小,技術實力分化明顯,競爭力也有很大差異。受補貼等政策影響,新能源汽車銷量波動較大,因此對各級電池企業來說也是一個機遇。例如,在年初的市場低迷時期,主要的動力電池企業將具有明顯的優勢,但隨著年底市場的火爆,車企的產能將集體釋放,因此二線動力電池企業也將分一杯羹。此外,劉延龍認為,鋰電池的使用在不斷擴大,企業的發展也更加多元化,這也為行業提供了許多機會。如果國家目前正在對低速電動汽車進行整頓,在這個過程中,鉛酸電池可能會被鋰電池進一步取代,對鋰電池的需求也會增加。“鋰電池行業的市場需求非常大。除了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在儲能甚至電動自行車領域也有很大的需求。企業沒有必要把精力集中在動力電池領域。比如天能的圓柱形電池在電動工具領域也有很大的市場,它們可以在這一領域完全繼續深化。“摩克認為,隨著動力電池瘋狂擴張期的結束,不僅資本會更加理性,企業也會根據自身優勢,綜合考慮市場上的各種因素,選擇最適合自身發展的路線。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聯邦政府周一表示,根據與美國環境保護署就其汽車工廠違反聯邦有害廢物的問題達成的解決方案,特斯拉被罰31000美元,
1900/1/1 0:00:003月27日晚,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002594SZ)發布2018年財報。
1900/1/1 0:00:00近日,我國首份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年度報告出爐。這份由北京市發布的自動駕駛道路測試報告中,首次披露了自動駕駛相關企業,在2018年的路測情況。
1900/1/1 0:00:004月1日,東風雷諾宣布,經雷諾集團提議,東風雷諾董事會已任命葛樹文先生擔任東風雷諾汽車有限公司總裁于2019年4月1日生效。葛樹文與此同時,雷諾集團中國區新近創立。
1900/1/1 0:00:00近日,雄韜股份002733下屬全資子公司湖北雄韜環保有限責任公司8萬噸鋰電池回收及處置項目開工。
1900/1/1 0:00:00為了應對博世等供應商與大眾集團在電動車領域的緊密合作,以及大眾MEB平臺標準化、多元化的產品階梯,寶馬將與“死敵”奔馳共同開發小型純電動車。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