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長安汽車發布了1月產銷數據快報:1月,重慶長安的銷量為6.66萬輛,而去年同期為10.15萬輛。此外,長安福特1月份的銷量僅為1.47萬輛,而去年同期為4.86萬輛,與去年相比銷量大幅下降。事實上,從長安汽車去年的業績來看,今年的銷量下滑是外界意料之中的事。1月底,長安汽車發布2018年業績預告顯示,預計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7500萬元,較去年同期71.37億元的凈利潤下降89.49%-92.99%。長安汽車將業績變化的主要原因歸因于合資公司投資收入的減少。合資板塊一直是長安汽車利潤的最大貢獻者,長安汽車的經營業績也與其投資收益密切相關,投資收益主要來自合資企業和具有長期股權投資的合資企業,包括長安福特汽車公司和長安馬自達公司等11家關聯企業。從數據來看,2015年至2017年,投資收益在長安汽車凈利潤中的占比分別為95.4%、93.5%和96.8%。然而,自2017年以來,長安汽車的整體銷量迅速下滑。截至2018年,全年累計銷量為213.78萬輛,同比下降25.58%,投資收益也大幅減少。
在銷量大幅下滑的推動下,長安汽車的轉型動力強于汽車企業集團。2017年10月,長安宣布正式啟動長安汽車新能源新戰略“香格里拉計劃”。同一天,長安還提出將在2025年全面停止銷售傳統燃油汽車。汽車下鄉是新一輪政策紅利,長安汽車迅速響應,抓住紅利機遇。2月13日,長安歐尚宣布將率先實施汽車下鄉補貼,工廠補貼最高2.2萬元。利用外部資源降低成本早在2017年,長安汽車就意識到了潛在的危機。為了緩解銷量下滑,長安汽車主動進行了大規模的官降,但收效甚微。在“以價換量”的玩法無法刺激銷量的前提下,長安不得不再次尋找新的增長點。事實上,僅從產品來看,長安汽車在過去兩年推出了許多新車,如CS55、睿程CC、CS35plus等,產品力正在逐漸增強。但由于國內汽車市場競爭激烈,吉利、長城等自主品牌,大眾、日產等合資品牌都加大了新車投放力度,導致長安的新產品戰略失敗。長安此前錯過了產品結構調整的時間窗口。SUV產品紅利減弱后,轎車產品未能及時補位。由于產品戰略的錯誤,長安汽車產品更新緩慢,競爭力較弱。同時,汽車產品單一,無法滿足產品系列差異化的競爭需求。核心問題是,長安汽車未能推出全新的高端品牌,錯失了最佳時機。在去年4月的戰略發布會上,在品牌推廣的整體戰略下,長安汽車對現有品牌結構進行了重組,形成了長安乘用車、在建高端乘用車、歐尚汽車和開誠汽車四個品牌,旨在從運營產品向運營品牌轉型。其中,在建的高端乘用車備受關注,但截至目前,相關戰略布局和產品規劃尚未啟動。長安汽車似乎更熱衷于外部力量和與其他企業的跨界合作,例如與一汽、東風、比亞迪、蔚來等汽車公司的戰略合作;與BAT、高德、華為、Iflytek、地平線等科技公司合作;
同時,我們與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力神和京津電氣合作,試圖打通新能源產業鏈的上下游。然而,如何整合外部資源,外界尚未看到長安汽車拿出明確的方案。然而,從多方面的外部合作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線索:長安汽車希望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平臺,從而降低研發成本,實現利潤增長。押注新能源汽車長安汽車此前已經開始了兩項業務。20世紀80年代,為了響應國家“軍轉民”戰略,長安汽車開始了第一次創業,探索民用產品并制造微型汽車。2006年,長安汽車開始第二次進軍乘用車市場。十年后,其生產和銷售超過了1000萬輛。面對汽車行業新一輪的變革,長安汽車提出了第三次創業,即“創新創業計劃”。長安汽車第三次創業的戰略目標是到2020年銷售400萬輛汽車,市場份額為12.7%。其中,自主品牌246萬個,實現中國品牌規模第一、世界前12名;新能源汽車銷量35萬輛,進入行業第一梯隊。到2025年,將銷售600萬輛汽車,市場份額達到15.7%。其中,自主品牌有350萬個,實現了全面電動化,實現了中國第一、世界前十的品牌規模;
新能源汽車銷量116萬輛,成為中國第一品牌。其中,新能源汽車能否實現目標是整個戰略的關鍵。從目前的發展來看,長安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是好的。去年,長安新能源汽車銷量為8.69萬輛,同比增長41.8%。然而,隨著汽車市場的“寒冷天氣”,長安汽車今年可能面臨更大的挑戰。2月18日,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產銷數據報告,1月份汽車產銷分別為236.5萬輛和236.7萬輛,產銷分別比上月下降4.7%和11.1%,比上年同期下降12.1%和15.8%。然而,新能源汽車保持了快速增長,這對投資較大的車企來說是好事。1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9.1萬輛和9.6萬輛,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13%和138%。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為6.7萬輛和7.5萬輛,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41.1%和179.7%。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為2.4萬輛和2.1萬輛,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59.9%和54.6%。2月16日,長安汽車發布了1月產銷數據快報:1月,重慶長安的銷量為6.66萬輛,而去年同期為10.15萬輛。此外,長安福特1月份的銷量僅為1.47萬輛,而去年同期為4.86萬輛,與去年相比銷量大幅下降。事實上,從長安汽車去年的業績來看,今年的銷量下滑是外界意料之中的事。1月底,長安汽車發布2018年業績預告顯示,預計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7500萬元,較去年同期71.37億元的凈利潤下降89.49%-92.99%。長安汽車將業績變化的主要原因歸因于合資公司投資收入的減少。合資板塊一直是長安汽車利潤的最大貢獻者,長安汽車的經營業績也與其投資收益密切相關,投資收益主要來自合資企業和具有長期股權投資的合資企業,包括長安福特汽車公司和長安馬自達公司等11家關聯企業。從數據來看,2015年至2017年,投資收益在長安汽車凈利潤中的占比分別為95.4%、93.5%和96.8%。然而,自2017年以來,長安汽車的整體銷量迅速下滑。截至2018年,全年累計銷量為213.78萬輛,同比下降25.58%,投資收益也大幅減少。
在銷量大幅下滑的推動下,長安汽車的轉型動力強于汽車企業集團。2017年10月,長安宣布正式啟動長安汽車新能源新戰略“香格里拉計劃”。同一天,長安還提出將在2025年全面停止銷售傳統燃油汽車。汽車下鄉是新一輪政策紅利,長安汽車迅速響應,抓住紅利機遇。2月13日,長安歐尚宣布將率先實施汽車下鄉補貼,工廠補貼最高2.2萬元。利用外部資源降低成本早在2017年,長安汽車就意識到了潛在的危機。為了緩解銷量下滑,長安汽車主動進行了大規模的官降,但收效甚微。在“以價換量”的玩法無法刺激銷量的前提下,長安不得不再次尋找新的增長點。事實上,僅從產品來看,長安汽車在過去兩年推出了許多新車,如CS55、睿程CC、CS35plus等,產品力正在逐漸增強。然而,由于國內汽車市場競爭激烈,吉利、長城等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紛紛退出……
由于大眾和日產都加大了推出新車的力度,這導致了長安新產品戰略的失敗。長安此前錯過了產品結構調整的時間窗口。SUV產品紅利減弱后,轎車產品未能及時補位。由于產品戰略的錯誤,長安汽車產品更新緩慢,競爭力較弱。同時,汽車產品單一,無法滿足產品系列差異化的競爭需求。核心問題是,長安汽車未能推出全新的高端品牌,錯失了最佳時機。在去年4月的戰略發布會上,在品牌推廣的整體戰略下,長安汽車對現有品牌結構進行了重組,形成了長安乘用車、在建高端乘用車、歐尚汽車和開誠汽車四個品牌,旨在從運營產品向運營品牌轉型。其中,在建的高端乘用車備受關注,但截至目前,相關戰略布局和產品規劃尚未啟動。長安汽車似乎更熱衷于外部力量和與其他企業的跨界合作,例如與一汽、東風、比亞迪、蔚來等汽車公司的戰略合作;與BAT、高德、華為、Iflytek、地平線等科技公司合作;同時,我們與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力神和京津電氣合作,試圖打通新能源產業鏈的上下游。然而,如何整合外部資源,外界尚未看到長安汽車拿出明確的方案。然而,從多方面的外部合作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線索:長安汽車希望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平臺,從而降低研發成本,實現利潤增長。押注新能源汽車長安汽車此前已經開始了兩項業務。20世紀80年代,為了響應國家“軍轉民”戰略,長安汽車開始了第一次創業,探索民用產品并制造微型汽車。2006年,長安汽車開始第二次進軍乘用車市場。十年后,其生產和銷售超過了1000萬輛。面對汽車行業新一輪的變革,長安汽車提出了第三次創業,即“創新創業計劃”。長安汽車第三次創業的戰略目標是到2020年銷售400萬輛汽車,市場份額為12.7%。其中,自主品牌246萬個,實現中國品牌規模第一、世界前12名;新能源汽車銷量35萬輛,進入行業第一梯隊。到2025年,將銷售600萬輛汽車,市場份額達到15.7%。其中,自主品牌有350萬個,實現了全面電動化,實現了中國第一、世界前十的品牌規模;新能源汽車銷量116萬輛,成為中國第一品牌。其中,新能源汽車能否實現目標是整個戰略的關鍵。從目前的發展來看,長安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是好的。去年,長安新能源汽車銷量為8.69萬輛,同比增長41.8%。然而,隨著汽車市場的“寒冷天氣”,長安汽車今年可能面臨更大的挑戰。2月18日,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產銷數據報告,1月份汽車產銷分別為236.5萬輛和236.7萬輛,產銷分別比上月下降4.7%和11.1%,比上年同期下降12.1%和15.8%。然而,新能源汽車保持了快速增長,這對投資較大的車企來說是好事。1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9.1萬輛和9.6萬輛,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13%和138%。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為6.7萬輛和7.5萬輛,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41.1%和179.7%。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為2.4萬輛和2.1萬輛,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59.9%和54.6%。
據《歐洲汽車新聞》報道,大眾集團目前正在大力投資于共享以及移動出行服務,旗下移動出行業務部門Moia按計劃將從今年4月開始,面向德國漢堡(Hamburg)民眾提供汽車共享服務,
1900/1/1 0:00:00據《日本經濟新聞》2月14日報道,日本三洋化成工業與源自慶應大學的初創企業等正在積極研發。將以此追趕目前在新一代電池研發競爭中處于領先的全固體電池和空氣電池。將鋰離子電池面向汽車等不斷拓展用途。
1900/1/1 0:00:00中國乘用車市場近兩年表現不佳,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潮,在經歷了2017年的增速放緩之后,2018年甚至出現了近二十年來的首次銷量下滑。
1900/1/1 0:00:00特斯拉公司在全世界引發了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風暴。一些廠商甚至將電動化浪潮推廣到了古老的自行車身上。
1900/1/1 0:00:00北京時間2月15日早間消息,據彭博社報道,亞馬遜近日取消在紐約的第二總部計劃,但它不是唯一一家今年在紐約碰釘子的公司。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2月12日,日本住友電工(SumitomoElectricIndustriesLtd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