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豐田汽車公司聯合編寫的《2018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年度評估報告》在北京正式發布。一、節能汽車技術現狀(1)2017年乘用車油耗6L/100km(含新能源),接近目標。核心技術不斷突破,小排量3缸發動機實現量產。混合動力技術穩步進步,典型48V汽車節油率達到15%,混合動力系統技術取得進步。(2) 缺乏對核心技術和基礎技術的掌握;節能技術路線單一,混合動力發展緩慢;規模化趨勢明顯,不利于結構節能。二是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技術現狀(1)2017年銷量達到77萬輛,部分車型續航里程超過400公里。法定工況下的耗電量為13-14千瓦時/100公里(整備質量為1200公斤),接近路線圖的目標。具有代表性的PHEV車型的節油率最高可達30%以上。(2) 從補貼時代到后補貼時代,新能源汽車缺乏頂層設計;核心技術和關鍵材料仍存在技術缺陷;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不均衡;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無法盈利。三是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現狀(1)示范運營規模已達1000輛。反應堆的關鍵材料和部件提前達到目標,反應堆的功率和氫能基礎設施接近2020年路線圖的目標。(2) 在核心技術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產業鏈相對薄弱,產能不足,一些關鍵零部件氫氣供應短缺和加氫站建設面臨一系列問題,氫氣消費價格仍然較高;標準法規尚不完善,檢測能力基礎相對薄弱。四、輕量化技術現狀(1)平均整備質量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可以實現自行車用高強度鋼(50%)和鋁消耗量(19015kg)的目標。2020年自行車鎂消費量的目標很難實現。(2) 國內大部分企業強度鋼的強度等級和高強度鋼的應用率達不到目標;碳纖維材料的應用技術還需要進一步優化,以實現成本和性能的優化。五、動力電池技術現狀(1)磷酸亞鐵鋰材料單體電池能量密度達到180Wh/kg,三元材料單體蓄電池能量密度達到240Wh/kg,動力電池系統價格降至1.30.2元/Wh。績效目標仍然存在差距。(2) 350W h/kg動力電池難以實現;循環壽命需要進一步提高;在使用中要更加注意電池系統的安全性;降低成本面臨挑戰。六、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現狀(1)標準法規、車輛/信息等關鍵技術、產業鏈布局等能力建設取得積極進展,部分領域關鍵技術與國際水平同步,基本達到路線圖提出的目標要求。(2) 產業鏈從“低端”向“高端”升級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挑戰;底層軟硬件核心技術創新不足;大規模示范應用有待進一步加強。12月20日,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豐田汽車公司聯合編寫的《2018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年度評估報告》在北京正式發布。一、節能汽車技術現狀(1)2017年乘用車油耗6L/100km(含新能源),接近目標。核心技術不斷突破,小排量3缸發動機實現量產。混合動力技術穩步進步,典型48V汽車節油率達到15%,混合動力系統技術取得進步。(2) 缺乏對核心技術和基礎技術的掌握;
節能技術路線單一,混合動力發展緩慢;規模化趨勢明顯,不利于結構節能。二是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技術現狀(1)2017年銷量達到77萬輛,部分車型續航里程超過400公里。法定工況下的耗電量為13-14千瓦時/100公里(整備質量為1200公斤),接近路線圖的目標。具有代表性的PHEV車型的節油率最高可達30%以上。(2) 從補貼時代到后補貼時代,新能源汽車缺乏頂層設計;核心技術和關鍵材料仍存在技術缺陷;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不均衡;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無法盈利。三是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現狀(1)示范運營規模已達1000輛。反應堆的關鍵材料和部件提前達到目標,反應堆的功率和氫能基礎設施接近2020年路線圖的目標。(2) 在核心技術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產業鏈相對薄弱,產能不足,一些關鍵零部件氫氣供應短缺和加氫站建設面臨一系列問題,氫氣消費價格仍然較高;標準法規尚不完善,檢測能力基礎相對薄弱。四、輕量化技術現狀(1)平均整備質量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可以實現自行車用高強度鋼(50%)和鋁消耗量(19015kg)的目標。2020年自行車鎂消費量的目標很難實現。(2) 國內大部分企業強度鋼的強度等級和高強度鋼的應用率達不到目標;碳纖維材料的應用技術還需要進一步優化,以實現成本和性能的優化。五、動力電池技術現狀(1)磷酸亞鐵鋰材料單體電池能量密度達到180Wh/kg,三元材料單體蓄電池能量密度達到240Wh/kg,動力電池系統價格降至1.30.2元/Wh。績效目標仍然存在差距。(2) 350W h/kg動力電池難以實現;循環壽命需要進一步提高;在使用中要更加注意電池系統的安全性;降低成本面臨挑戰。六、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現狀(1)標準法規、車輛/信息等關鍵技術、產業鏈布局等能力建設取得積極進展,部分領域關鍵技術與國際水平同步,基本達到路線圖提出的目標要求。(2) 產業鏈從“低端”向“高端”升級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挑戰;底層軟硬件核心技術創新不足;大規模示范應用有待進一步加強。
白駒過隙,轉眼間2018年馬上就要過完了。在這一年中,各種新車型不斷推陳出新。但今年剛剛造勢,明年上市的新車也不算少數。那么2019年有哪些值得我們期待的新車呢,別著急,我們就捋一捋。
1900/1/1 0:00:002018年的汽車市場呈現出“冰與火”的兩條線。一邊是車市負增長下的“冷”,另一邊則是新能源汽車大漲帶來的“熱”。不過,雖然新能源市場總體向好,但消費者對不同車企和車型的關注度卻大相徑庭。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Luxoft控股公司(LuxoftHoldingInc)已經與韓國LG電子公司(LGElectronics)合作,幫忙創建下一代網絡操作系統(webOS),
1900/1/1 0:00:00據相關媒體報道,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22日表示,公司應該能在年底前交付所有Model3的訂單。馬斯克還在回復用戶的推文中提到,如果有客戶的訂單沒有及時送達,特斯拉將彌補稅收抵免差額。
1900/1/1 0:00:00汽車供應商大陸集團近日公布的一項對不同國家自動駕駛汽車接受度的調查顯示,中國對自動駕駛技術的接受度最高,美國和德國對該技術的接受度反而較低。
1900/1/1 0:00:002018年,比亞迪法國工廠正式投產。目前,三款純電動大巴已成功在法國工廠下線,并分別交付至博韋市、敦刻爾克市和奧爾良市。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