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初的“慘淡”到年底的“復蘇”,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終于取得了優異的整體業績,也為2018年“雙積分”政策的實施做好了準備。但多位新能源車企負責人表示,“半年填表、半年生產”、“罕見補貼、有錢賣車”等諸多問題,涵蓋了產銷方方面面以及上下游配套領域。專家建議,產業扶持政策應更加精準和可持續,從政策和技術方面采取措施,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政策引導需要更加精準和持久從7月到11月,這是西部省份一家車企2017年的“真實生產時間”。該公司副總裁今年1月告訴記者,去年前六個月,企業都在忙著“發布公告”。當年12月,企業本可以再完成1000輛新能源物流車的生產和交付,“但由于政策變化和技術標準變化,他們擔心可能得不到補貼。”“半年填表,半年生產”——這是《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廣東、四川、北京、湖北、安徽采訪時,許多新能源汽車企業和行業專家集中關注的一個突出問題。反映在生產和銷售過程中,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前低后低”自2015年以來,它一直在快速上升,這在2017年尤為突出。所謂“填表”和“公告”,是指多部委聯合制定的《關于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及相關《免征車輛購置稅新能源車型目錄》。只有列入目錄的新能源汽車車型才能享受免稅待遇。大多數企業報告稱,由于公告和目錄調整較大,交貨期短,企業通常需要幾個月才能完成注冊。因此,“填寫半年表格,生產半年”的情況突出,產業發展不平衡。“現在行業發展很快,但政策調整更快。企業不僅需要在公告上花費大量時間,成本投入更是驚人。發布一款車型公告,企業投資將達到300萬元左右,10款車型將達到3000萬元。”一家新能源汽車公司總經理表示。他說,由于嚴格的標準和嚴格的條款,保險杠即使有微小的變化也意味著需要重新申報,并且必須在一到兩個月內完成,這與傳統汽車的一年報告期形成了鮮明對比。“這導致很多公司年初不敢生產,下半年又瘋狂生產,這對行業發展和社會資源都是極大的浪費。”一些電池公司也反映,一些配套環節,如汽車電池強制檢驗,一度因申報而“受阻”。“全國只有7家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大家都在趕著檢測,肯定會有企業趕不上公告,這會影響他們的生產和銷售時間。”有業內人士認為,“半年生產”的背后,這反映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指引手”仍需更加精準和可持續。北京一家電動汽車公司董事長表示,為了防止欺詐性賠償,引導企業和市場發展,政策調整是必要的,但儲備期不足往往會給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更大的不可預測性,甚至導致企業經營出現一定困難。退款和賠償應該考慮行業“用錢買車”的能力——這是湖北省一座城市的車主吳先生的經歷。2015年12月,他從經銷商處購買了一輛比亞迪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直到去年,他個人的3.15萬元地方補貼才到位。在此之前,為了增加銷量,經銷商通常采取“賣車……”的方式……
第I筆錢”,結果預付款很快超過了60萬元,“我不敢再這樣做了。“記者獲悉,補貼發放時間長、資金擁擠壓力過大是國內中小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另一個痛點。中部某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裝備工業處處長表示,隨著補貼政策的實施,運營風險加大企業的資金成本將進一步增加,這在乘用車和分時租賃領域將更加突出。“據我們測算,按照3萬公里的核定標準,企業需要等待兩三年才能拿到補貼,資金成本的壓力可想而知。”有受訪企業反映,補貼是產業發展的方向,也是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優勝劣汰的必由之路。但也要考慮產業承受能力,避免從“拼技術”到“拼資本”的產業升級過程。四川一家汽車公司副總經理表示,2017年,該公司完成了6000輛新能源乘用車的產銷。目前,該公司的累計出資額已達到約20億元人民幣。“我們現在不敢接單了。這實際上是對企業的財政債務,但企業不能拿它融資。”一些業內人士認為,補貼政策應該更加謹慎地調整和實施,對于技術好、經營好、誠信度高的企業,應該提前解放一些資金,從而推動產業競爭進入良性循環軌道。探索可持續發展之路“商業模式創新”是訪問新能源汽車企業過程中被提及最多的話題之一。許多企業承認,近年來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蓬勃發展,最大的推動力來自國家和地方的財政補貼。因此,重點推廣補貼更高、補貼指標更多的城市已成為普遍現象。從換電站到合資建設運營,從分時到汽車共享,各種“創新模式”層出不窮,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特別是商用車和城市公共交通的顯著發展。但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所謂“創新”的旗幟下,許多汽車企業,尤其是傳統企業,在各種類型的合作和推廣中,“自產自銷”的特點越來越明顯。有業內專家表示,與通常單純“賣車”的傳統車企相比,目前的新能源車企普遍處于“運營汽車”的狀態。從融資到銷售運營,產品應用的介入程度前所未有,這不僅是一種創新,也對行業監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來說,經營企業的誠信尤為重要,需要監管部門高度關注。從年初的“慘淡”到年底的“復蘇”,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終于取得了優異的整體業績,也為2018年“雙積分”政策的實施做好了準備。但多位新能源車企負責人表示,“半年填表、半年生產”、“罕見補貼、有錢賣車”等諸多問題,涵蓋了產銷方方面面以及上下游配套領域。專家建議,產業扶持政策應更加精準和可持續,從政策和技術方面采取措施,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政策引導需要更加精準和持久從7月到11月,這是西部省份一家車企2017年的“真實生產時間”。該公司副總裁今年1月告訴記者,去年前六個月,企業都在忙著“發布公告”。當年12月,企業本可以再完成1000輛新能源物流車的生產和交付,“但他們擔心可能不會……
由于政策變化和技術標準的變化,t補貼。”“半年填表,半年生產”——這是《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廣東、四川、北京、湖北、安徽采訪時,許多新能源汽車企業和行業專家集中關注的一個突出問題。反映在生產和銷售過程中,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前低后低”自2015年以來,它一直在快速上升,這在2017年尤為突出。所謂“填表”和“公告”,是指多部委聯合制定的《關于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及相關《免征車輛購置稅新能源車型目錄》。只有列入目錄的新能源汽車車型才能享受免稅待遇。大多數企業報告稱,由于公告和目錄調整較大,交貨期短,企業通常需要幾個月才能完成注冊。因此,“填寫半年表格,生產半年”的情況突出,產業發展不平衡。“現在行業發展很快,但政策調整更快。企業不僅需要在公告上花費大量時間,成本投入更是驚人。發布一款車型公告,企業投資將達到300萬元左右,10款車型將達到3000萬元。”一家新能源汽車公司總經理表示。他說,由于嚴格的標準和嚴格的條款,保險杠即使有微小的變化也意味著需要重新申報,并且必須在一到兩個月內完成,這與傳統汽車的一年報告期形成了鮮明對比。“這導致很多公司年初不敢生產,下半年又瘋狂生產,這對行業發展和社會資源都是極大的浪費。”一些電池公司也反映,一些配套環節,如汽車電池強制檢驗,一度因申報而“受阻”。“全國只有7家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大家都在趕著檢測,肯定會有企業趕不上公告,這會影響他們的生產和銷售時間。”有業內人士認為,“半年生產”的背后,這反映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指引手”仍需更加精準和可持續。北京一家電動汽車公司董事長表示,為了防止欺詐性賠償,引導企業和市場發展,政策調整是必要的,但儲備期不足往往會給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更大的不可預測性,甚至導致企業經營出現一定困難。退款和賠償應該考慮行業“用錢買車”的能力——這是湖北省一座城市的車主吳先生的經歷。2015年12月,他從經銷商處購買了一輛比亞迪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直到去年,他個人的3.15萬元地方補貼才到位。在此之前,為了增加銷量,經銷商通常采取“用錢賣車”的方式,結果預付款很快就超過了60萬元,“我不敢再這樣做了。“記者獲悉,補貼發放時間長、資金擁擠壓力過大是國內中小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另一個痛點。中部某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裝備工業處處長表示,隨著補貼政策的實施,運營風險加大企業的資金成本將進一步增加,這在乘用車和分時租賃領域將更加突出。“據我們測算,按照3萬公里的核定標準,企業需要等待兩三年才能拿到補貼,資金成本的壓力可想而知。”有受訪企業反映,補貼是產業發展的方向,也是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優勝劣汰的必由之路。但也要考慮產業承受能力,避免從“拼技術”到“拼資本”的產業升級過程。四川一家汽車公司副總經理表示,2017年,該公司完成了……
d生產和銷售6000輛新能源乘用車。目前,該公司的累計出資額已達到約20億元人民幣。“我們現在不敢接單了。這實際上是對企業的財政債務,但企業不能拿它融資。”一些業內人士認為,補貼政策應該更加謹慎地調整和實施,對于技術好、經營好、誠信度高的企業,應該提前解放一些資金,從而推動產業競爭進入良性循環軌道。探索可持續發展之路“商業模式創新”是訪問新能源汽車企業過程中被提及最多的話題之一。許多企業承認,近年來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蓬勃發展,最大的推動力來自國家和地方的財政補貼。因此,重點推廣補貼更高、補貼指標更多的城市已成為普遍現象。從換電站到合資建設運營,從分時到汽車共享,各種“創新模式”層出不窮,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特別是商用車和城市公共交通的顯著發展。但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所謂“創新”的旗幟下,許多汽車企業,尤其是傳統企業,在各種類型的合作和推廣中,“自產自銷”的特點越來越明顯。有業內專家表示,與通常單純“賣車”的傳統車企相比,目前的新能源車企普遍處于“運營汽車”的狀態。從融資到銷售運營,產品應用的介入程度前所未有,這不僅是一種創新,也對行業監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來說,經營企業的誠信尤為重要,需要監管部門高度關注。
據報道,西門子向MaterialsSolutions公司投資了2700萬英鎊(約合3787萬美元),用于打造最新款制造設施,該公司位于伍斯特(Worcester),
1900/1/1 0:00:00近日,日本媒體日經中文網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江口良輔撰寫的題為《中國電動汽車電池廠商的崛起與自信》的文章,以日本媒體的視角描寫介紹了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中國動力電池企業,以此為切入口,
1900/1/1 0:00:00乘聯會發布了2018年2月新能源銷售數據。據統計,2018年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29萬輛,同比去年增長76,環比下降7。
1900/1/1 0:00:00這不僅僅是Uber的危機,更是整個行業的一次信任危機。從奔馳飆車事件,到今天的Uber事故,連續兩次撲朔迷離的故事看到人心慌慌。
1900/1/1 0:00:002018年3月21日,“長安汽車自動駕駛核心技術量產測試新聞發布會”在重慶舉行,長安汽車正式發布2級自動駕駛核心技術IACC,并宣布該技術將搭載在CS55車型上,實現量產。夢想照進現實。
1900/1/1 0:00:00近日,交通運輸部會同各地運輸管理部門開展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制度執行情況專項督查,共檢查30家企業,發現226個問題,歸納起來分為四個方面:一是部分企業未建立完善的信息公開工作制度,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