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行業改革的背景下,有人總結了未來汽車發展的四大趨勢: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當電動汽車項目如火如荼地進行時,讓汽車“更涼爽、更明亮、更智能”的無人駕駛技術一直在快速發展。傳統車企、互聯網公司、造車新勢力、零部件公司紛紛涌入。2018年初,一場“技術大戰”在美國拉斯維加斯上演。作為以技術著稱的展會,CES為我們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無論是Batten酷炫的“大屏幕”、Tuki的量產版G3、ZF的ProAI,還是日產的“大腦汽車”。。。未來的汽車正在成為現實,速度比我們預期的要快。
無人駕駛作為影響汽車未來技術變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吸引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強烈參與”。從傳統車企戰略定位的“調整”到新勢力的頻繁出現,再到零部件巨頭的自主研發,無人駕駛的“蛋糕”越來越大,而一直聲稱引領時代潮流的科技巨頭們又是如何面對無人駕駛的口號的?以下是對全球知名科技/互聯網公司無人化布局的梳理。如果谷歌/waymo要說誰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新聞最多,那么waymo絕對可以算一個,而且經常被期待,經常爆炸。2月初,在加州機動車管理局(DMV)發布的2017年自動駕駛測試脫離報告中,waymo以352545英里的距離和63次脫離(當自動駕駛模式中斷時)遙遙領先于測試車輛,而排名第二的一般測試里程為131676英里,有105次脫離。可以說,waymo的表現既體現在測試里程上,也體現在脫離的次數上。當然,也有人反映,DMV報告無法反映自動駕駛的全貌,因為每家公司的測試場景與具體情況不同,無法據此判斷每家公司的技術實力。然而,谷歌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領先地位仍然“深入人心”,這與谷歌早期進入自動駕駛領域不無關系。
事實上,作為科技領域的領導者,谷歌在自動駕駛領域已經有13年的歷史了。以下是谷歌自動駕駛項目的關鍵時間點。2009年,無人駕駛汽車項目啟動,成立無人車團隊,大規模收集街景數據,構建地圖數據庫;2010年,宣布了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究;2012年,獲得合法牌照;2013年,復雜條件下的城市道路實測工作正式啟動;2014年,螢火蟲原型機進行了系列設計和修改;2015年,公司重組為Alphabet,并開始與汽車公司菲亞特合作,不再親自造車;2016年,waymo作為一家獨立實體公司成立,專注于無人駕駛,并與沃爾沃、福特、Lyft和優步共同成立了“更安全街道自動駕駛聯盟”;
2017年,我們獲得了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局的身份證明文件,并開始了真實的騎行測試。2018年,他獲得了亞利桑那州第一張商業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許可證。此外,waymo還在2017年10月發布了一份題為《全自動駕駛之路》的報告,從技術層面詳細展示了谷歌waymo無人車的軟件、硬件和測試流程。有關報告翻譯的詳細解釋,請參閱本文:如何在中國發展智能汽車?公開資料顯示,Waymo已經在美國六個州進行了自動駕駛測試。截至目前,該公司已運行800萬公里無人車,完成40億公里模擬駕駛。這些數據足以使其在無人駕駛行業處于領先地位。同時,由于安全問題,waymo于去年10月底決定放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研發,專注于無人干預的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2017年11月,waymo開始了無人駕駛的道路測試(測試車輛中沒有人類駕駛員控制方向盤)。此舉標志著waymo的自動駕駛技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谷歌正在一步一步走向無人駕駛。
Waymo無人駕駛汽車
Waymo正在進行無人駕駛測試。此外,waymo還在2月初與FCA達成了合作。根據協議,FCA將向waymo提供“數千輛”克萊斯勒插電式混合動力版Pacifica面包車(小型貨車),以支持waymo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一直備受業界關注的waymo與uber之間的訴訟也在2月中旬達成了最終結果:雙方達成和解協議,uber將向waymo支付總計0.34%的股份作為賠償。根據uber上一次720億美元的估值,這些股票價值約2.45億美元。與此同時,uber還承諾不會將waymo的商業秘密和技術應用于自己的軟硬件設計。話雖如此,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業內掀起了一場“口水戰”,一篇題為《你為什么說百度Apollo不是反狗?》的文章在圈內流傳。全文以對百度Apollo平臺的質疑為切入點,通過一系列對比分析和推理,得出百度“畫老虎不是狗”的結論。同時,也在一定意義上肯定了wamo在無人車領域的領先地位。那么在自動駕駛的道路上,waymo的“先行者”優勢能否實現其領先地位呢?把一切都留給時間來驗證。近年來,蘋果關于制造汽車的傳言層出不窮。
早在2013年,蘋果就宣布進軍汽車領域,推出了車載iOS計劃,并于2013年11月成立了一家名為CarPlay Enterprises的空殼公司,幫助蘋果完成CarPlay的商標申請。自2014年以來,蘋果公司一直在秘密進行一項名為“泰坦”的自動駕駛汽車項目的研究。隨后,關于蘋果造車的各種傳言“紛至沓來”。它從未對外界的相關報道作出任何積極回應。
圖為2014年6月,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在蘋果總部試駕寶馬全電動汽車I 8。2016年10月,蘋果公司暫停了電動汽車Titan項目,并宣布放棄制造自己的汽車,轉而與傳統汽車公司合作,同時專注于無人駕駛技術系統的研發。隨后,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證實了這一消息。2017年4月,蘋果公司被加州交通管理局DMV授予自動駕駛測試資格。此后,蘋果公司陸續發表了關于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究論文,并為其導航系統申請了專利。
無論是自己造車,還是開發無人駕駛技術,蘋果對自動駕駛的興趣都可見一斑,他們的unma……
電動汽車的研發一直“低調有序”。盡管百度受到了“質疑”,但百度對無人車的“野心”毫無疑問。從2013年7月百度成立深度學習研究院啟動無人研發項目,到2015年12月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成立。在過去的四年里,百度在無人項目方面取得了幾次重大飛躍。包括2015年底首次在城市道路、環路和高速公路混合路況下進行無人車自動駕駛,2016年底首次在完全開放的城市道路復雜路況下進行18輛百度無人車的自動駕駛試運行,2017年4月發布“阿波羅計劃”,7月開通阿波羅平臺,并與多家知名汽車公司、零部件公司和科技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2017年9月,阿波羅1.5號新版本發布;2018年1月,百度在“2018百度世界大會”大會上正式發布了“Apollo2.0”。據了解,阿波羅2.0是阿波羅開放平臺推出以來的“最強版本”。
從1.0版本的封閉場地,到1.5的固定車道,再到2.0的簡單城市道路條件。目前,無論是在夜間還是白天,自動駕駛功能都可以完全實現。據統計,目前百度在全球擁有8000多名開發者、90多個合作伙伴和50多個聯合開發合作計劃。關于百度Apollo平臺發布后的一系列進展,請參閱本文:賦能自動駕駛百度Apollon“畫老虎”的進展如何?總的來說,2017年是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爆發式發展的一年。除了阿波羅計劃的發布,它還經歷了許多“第一次”。無人車首次被罰款,推動了第一部無人車法的出臺。(有關詳細信息,請參閱本文→ 重的北京一舉出臺兩個推廣自動駕駛測試的指導文件),起訴前高管王進侵犯商業秘密,從而掀起無人車領域的第一個案件(詳情請參閱本文→ 中國首例無人駕駛汽車!
百度起訴前高管王勁侵犯商業秘密:根本沒有事實依據),也沒有關于此案結果的消息。然而,最近有消息透露,王勁已經離開了景馳(詳情請參閱本文→ 無人駕駛正常試運行。據報道,王勁離開晶馳不到一個月),原首席技術官韓旭接任晶馳科技首席執行官。盡管當事人尚未對此事作出回應,但吃瓜群眾難免會將其與百度的訴訟聯系在一起,認為百度是在“打壓”競爭對手。隨后,在3月5日,王勁離開后,晶馳科技宣布加入Apollo平臺。(查看詳細信息→ 無人車訴訟必須再次解決?景馳科技加入百度Apollo平臺)在權衡這一資本利弊的過程中,景馳的集體“去王金華”最終會如何演變?敬請關注格仕汽車的后續報道。在人事變動方面,百度在2017年也經歷了不少“風波”。首先,自主駕駛部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王進辭職,隨后,首席科學家吳恩達也辭職,自主駕駛項目負責人吳學斌也辭職加入寶能。在產品落地方面,百度已與首汽汽車、熊貓汽車、力帆汽車達成合作。阿里屬于BAT陣營,阿里在自動駕駛方面的動作略顯低調。說到阿里的自動駕駛之路,首先必須從車載操作系統說起。
據了解,阿里巴巴集團自2010年開始投資研發核心操作系統,并于2014年正式進入汽車操作系統領域。2015年,阿里巴巴與上汽共同投資成立合資公司斑馬網絡,為整個汽車行業提供互聯網汽車整體解決方案。2016年7月,阿里巴巴與上汽合作推出全球首款互聯網汽車,先后發布了多個榮威系列、名爵系列和大通系列。這些系列的一些車型配備了AliOS互聯網汽車。去年9月,阿里宣布了操作系統升級戰略,并發布了全新的AliOS品牌和驅動萬物智能的口號。據了解,新成立的阿里巴巴操作系統事業部將繼續加大對物聯網領域的投入,開發汽車、物聯網終端、物聯網芯片和工業領域的物聯網操作系統,并整合原有的云OS移動業務。YunOS在過去演變成了AliOS。
在汽車行業改革的背景下,有人總結了未來汽車發展的四大趨勢: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當電動汽車項目如火如荼地進行時,讓汽車“更涼爽、更明亮、更智能”的無人駕駛技術一直在快速發展。傳統車企、互聯網公司、造車新勢力、零部件公司紛紛涌入。2018年初,一場“技術大戰”在美國拉斯維加斯上演。作為以技術著稱的展會,CES為我們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無論是Batten酷炫的“大屏幕”、Tuki的量產版G3、ZF的ProAI,還是日產的“大腦汽車”。。。未來的汽車正在成為現實,速度比我們預期的要快。
無人駕駛作為影響汽車未來技術變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吸引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強烈參與”。從傳統車企戰略定位的“調整”到新勢力的頻繁出現,再到零部件巨頭的自主研發,無人駕駛的“蛋糕”越來越大,而一直聲稱引領時代潮流的科技巨頭們又是如何面對無人駕駛的口號的?以下是對全球知名科技/互聯網公司無人化布局的梳理。如果谷歌/waymo要說誰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新聞最多,那么waymo絕對可以算一個,而且經常被期待,經常爆炸。2月初,在……發布的2017年自動駕駛測試脫離報告中……
在加州機動車管理局(DMV),waymo以352545英里的距離和63次脫離(當自動駕駛模式中斷時)遙遙領先于測試車輛,而第二名的一般測試里程為131676英里,有105次脫離。可以說,waymo的表現既體現在測試里程上,也體現在脫離的次數上。當然,也有人反映,DMV報告無法反映自動駕駛的全貌,因為每家公司的測試場景與具體情況不同,無法據此判斷每家公司的技術實力。然而,谷歌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領先地位仍然“深入人心”,這與谷歌早期進入自動駕駛領域不無關系。
事實上,作為科技領域的領導者,谷歌在自動駕駛領域已經有13年的歷史了。以下是谷歌自動駕駛項目的關鍵時間點。2009年,無人駕駛汽車項目啟動,成立無人車團隊,大規模收集街景數據,構建地圖數據庫;2010年,宣布了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究;2012年,獲得合法牌照;2013年,復雜條件下的城市道路實測工作正式啟動;2014年,螢火蟲原型機進行了系列設計和修改;2015年,公司重組為Alphabet,并開始與汽車公司菲亞特合作,不再親自造車;2016年,waymo作為一家獨立實體公司成立,專注于無人駕駛,并與沃爾沃、福特、Lyft和優步共同成立了“更安全街道自動駕駛聯盟”;
2017年,我們獲得了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局的身份證明文件,并開始了真實的騎行測試。2018年,他獲得了亞利桑那州第一張商業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許可證。此外,waymo還在2017年10月發布了一份題為《全自動駕駛之路》的報告,從技術層面詳細展示了谷歌waymo無人車的軟件、硬件和測試流程。有關報告翻譯的詳細解釋,請參閱本文:如何在中國發展智能汽車?公開資料顯示,Waymo已經在美國六個州進行了自動駕駛測試。截至目前,該公司已運行800萬公里無人車,完成40億公里模擬駕駛。這些數據足以使其在無人駕駛行業處于領先地位。同時,由于安全問題,waymo于去年10月底決定放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研發,專注于無人干預的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2017年11月,waymo開始了無人駕駛的道路測試(測試車輛中沒有人類駕駛員控制方向盤)。此舉標志著waymo的自動駕駛技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谷歌正在一步一步走向無人駕駛。
Waymo無人駕駛汽車
Waymo正在進行無人駕駛測試。此外,waymo還在2月初與FCA達成了合作。根據協議,FCA將向waymo提供“數千輛”克萊斯勒插電式混合動力版Pacifica面包車(小型貨車),以支持waymo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一直備受業界關注的waymo與uber之間的訴訟也在2月中旬達成了最終結果:雙方達成和解協議,uber將向waymo支付總計0.34%的股份作為賠償。根據uber上一次720億美元的估值,這些股票價值約2.45億美元。與此同時,uber還承諾不會將waymo的商業秘密和技術應用于自己的軟硬件設計。話雖如此,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業內掀起了一場“口水戰”,一篇題為《你為什么說百度Apollo不是反狗?》的文章在圈內流傳。全文以對百度Apollo平臺的質疑為切入點,通過一系列對比分析和推理,得出百度“畫老虎不是狗”的結論。同時,也在一定意義上肯定了wamo在無人車領域的領先地位。那么在自動駕駛的道路上,waymo的“先行者”優勢能否實現其領先地位呢?把一切都留給時間來驗證。近年來,蘋果關于制造汽車的傳言層出不窮。
早在2013年,蘋果就宣布進軍汽車領域,推出了車載iOS計劃,并于2013年11月成立了一家名為CarPlay Enterprises的空殼公司,幫助蘋果完成CarPlay的商標申請。自2014年以來,蘋果公司一直在秘密進行一項名為“泰坦”的自動駕駛汽車項目的研究。隨后,關于蘋果造車的各種傳言“紛至沓來”。它從未對外界的相關報道作出任何積極回應。
圖為2014年6月,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在蘋果總部試駕寶馬全電動汽車I 8。2016年10月,蘋果公司暫停了電動汽車Titan項目,并宣布放棄制造自己的汽車,轉而與傳統汽車公司合作,同時專注于無人駕駛技術系統的研發。隨后,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證實了這一消息。2017年4月,蘋果公司被加州交通管理局DMV授予自動駕駛測試資格。此后,蘋果公司陸續發表了關于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究論文,并為其導航系統申請了專利。
無論是自己造車,還是開發無人駕駛技術,蘋果對自動駕駛的興趣都可見一斑,他們的unma……
電動汽車的研發一直“低調有序”。盡管百度受到了“質疑”,但百度對無人車的“野心”毫無疑問。從2013年7月百度成立深度學習研究院啟動無人研發項目,到2015年12月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成立。在過去的四年里,百度在無人項目方面取得了幾次重大飛躍。包括2015年底首次在城市道路、環路和高速公路混合路況下進行無人車自動駕駛,2016年底首次在完全開放的城市道路復雜路況下進行18輛百度無人車的自動駕駛試運行,2017年4月發布“阿波羅計劃”,7月開通阿波羅平臺,并與多家知名汽車公司、零部件公司和科技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2017年9月,阿波羅1.5號新版本發布;2018年1月,百度在“2018百度世界大會”大會上正式發布了“Apollo2.0”。據了解,阿波羅2.0是阿波羅開放平臺推出以來的“最強版本”。
從1.0版本的封閉場地,到1.5的固定車道,再到2.0的簡單城市道路條件。目前,無論是在夜間還是白天,自動駕駛功能都可以完全實現。據統計,目前百度在全球擁有8000多名開發者、90多個合作伙伴和50多個聯合開發合作計劃。關于百度Apollo平臺發布后的一系列進展,請參閱本文:賦能自動駕駛百度Apollon“畫老虎”的進展如何?總的來說,2017年是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爆發式發展的一年。除了阿波羅計劃的發布,它還經歷了許多“第一次”。無人車首次被罰款,推動了第一部無人車法的出臺。(有關詳細信息,請參閱本文→ 重的北京一舉出臺兩個推廣自動駕駛測試的指導文件),起訴前高管王進侵犯商業秘密,從而掀起無人車領域的第一個案件(詳情請參閱本文→ 中國首例無人駕駛汽車!
百度起訴前高管王勁侵犯商業秘密:根本沒有事實依據),也沒有關于此案結果的消息。然而,最近有消息透露,王勁已經離開了景馳(詳情請參閱本文→ 無人駕駛正常試運行。據報道,王勁離開晶馳不到一個月),原首席技術官韓旭接任晶馳科技首席執行官。盡管當事人尚未對此事作出回應,但吃瓜群眾難免會將其與百度的訴訟聯系在一起,認為百度是在“打壓”競爭對手。隨后,在3月5日,王勁離開后,晶馳科技宣布加入Apollo平臺。(查看詳細信息→ 無人車訴訟必須再次解決?景馳科技加入百度Apollo平臺)在權衡這一資本利弊的過程中,景馳的集體“去王金華”最終會如何演變?敬請關注格仕汽車的后續報道。在人事變動方面,百度在2017年也經歷了不少“風波”。首先,自主駕駛部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王進辭職,隨后,首席科學家吳恩達也辭職,自主駕駛項目負責人吳學斌也辭職加入寶能。在產品落地方面,百度已與首汽汽車、熊貓汽車、力帆汽車達成合作。阿里屬于BAT陣營,阿里在自動駕駛方面的動作略顯低調。說到阿里的自動駕駛之路,首先必須從車載操作系統說起。
據了解,阿里巴巴集團自2010年開始投資研發核心操作系統,并于2014年正式進入汽車操作系統領域。2015年,阿里巴巴與上汽共同投資成立合資公司斑馬網絡,為整個汽車行業提供互聯網汽車整體解決方案。2016年7月,阿里巴巴與上汽合作推出全球首款互聯網汽車,先后發布了多個榮威系列、名爵系列和大通系列。這些系列的一些車型配備了AliOS互聯網汽車。去年9月,阿里宣布了操作系統升級戰略,并發布了全新的AliOS品牌和驅動萬物智能的口號。據了解,新成立的阿里巴巴操作系統事業部將繼續加大對物聯網領域的投入,開發汽車、物聯網終端、物聯網芯片和工業領域的物聯網操作系統,并整合原有的云OS移動業務。YunOS在過去演變成了AliOS。0
半個月后,阿里在2017杭州云棲大會上再次宣布重磅消息:阿里OS、斑馬網絡與神龍汽車就未來汽車智能化、智聯達成戰略合作。搭載AliOS的com汽車將陸續上市,首款車型將登陸東風雪鐵龍。AliOS正式歡迎上汽神龍汽車有限公司之后的第二大合作伙伴。此外,阿里還于去年12月與福特達成合作,雙方將開展全方位合作,共同推動汽車、人工智能、智能移動服務和數字營銷領域的合作。
1
我還投資了Xpeng Motors。
2
阿里巴巴的菜鳥網絡也在布局無人駕駛。據了解,菜鳥網絡自2016年9月以來發布了首款無人配送機器人。這種機器人位于社區,速度不快,但從技術上講,它實際上是無人駕駛技術。此外,除了繼續研究終端配送機器人外,菜鳥的新發展方向是無人大卡車。菜鳥已經找到了無人卡車的應用場景,并將無人技術應用于干線運輸卡車。騰訊表示,騰訊的自動駕駛布局,除了我們熟悉的對蔚來汽車的諸多投資外,另一個投資案例也在去年3月受到關注。騰訊斥資18億美元收購了特斯拉5%的股份。以下……
wing是騰訊發展自動駕駛項目的大致時間點:2015年3月,騰訊、富士康和和諧汽車共同成立了和諧富騰,并于2017年2月正式拆分為兩個項目——豪華電動汽車Future Mobility Corp和新能源汽車公司愛馳易為。2016年下半年,騰訊成立了自動駕駛實驗室。2016年12月,騰訊與上海國際汽車城簽署合作協議,騰訊自動駕駛實驗室將入駐上海國際汽車城市。雙方將在自動駕駛、高清地圖和汽車智能網聯等領域開展合作。2017年9月,廣汽集團宣布與騰訊攜手,在智能駕駛、云平臺、大數據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2017年11月,在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騰訊發布了騰訊車聯的“人工智能車內生態系統”。
3
據了解,騰訊車聯平臺的“AI in Car”系統匯集了騰訊系統內的安全平臺、內容平臺、大數據、服務生態和AI能力,為車企提供智能化、場景化、個性化、社會化的服務。與此同時,騰訊自動駕駛實驗室主任蘇奎峰也給出了騰訊在自動駕駛方面的技術方案和發展路線。他表示,這是騰訊首次在公開場合分享騰訊的自動駕駛戰略。在騰訊的自動駕駛計劃首秀中,我們發現了騰訊自動駕駛計劃的這些要點:闡明了高精度地圖在這一過程中的意義。強調了騰訊仿真系統在這一過程中的關鍵價值。很明顯,騰訊目前正專注于L3級別的實現,同時為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做準備。這是騰訊自動駕駛首次在相對公共的地方分享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蘇奎峰強調,騰訊更期待并強調,將從用戶的體驗和需求出發,與合作伙伴共同構建產品用戶的優勢,整合能力,提供自動駕駛的出口能力。與此同時,基于“車內人工智能”,騰訊和廣汽在廣州車展前夕發布了iSPACE智聯電動概念車。
4
作為騰訊積極部署智能網聯汽車的重要戰略組成部分,騰訊的車聯平臺已經討論了很長一段時間。此次攜手廣汽集團發布iSPACE智聯電動概念車,是騰訊“車內人工智能”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5
根據廣汽集團的產品開發計劃,廣汽和騰訊將在汽車前端和后端進行定制化開發,計劃在2018年實現量產。此外,廣汽未來上市的各種車型將搭載雙方共同開發的車內智能網聯終端產品。獵戶座腰帶
6
從官網來看,DMV作為截至2017年12月第38家獲得加州自動駕駛執照的公司,與智能手機領域的競爭對手蘋果相比,三星的自動駕駛起步“有點晚”,但事實上,三星進入汽車領域還為時不晚。1994年,三星成立了一家汽車公司,但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三星電子被迫將其在汽車業務中的控股權出售給雷諾。2015年,三星宣布成立汽車電子部門。汽車工程專家分析稱,三星電子目前在汽車電子零部件領域涉及四大業務:一是汽車信息娛樂系統,二是駕駛員輔助系統,三是互聯操作系統,四是電動汽車驅動系統。在自動駕駛方面,三星的自動駕駛汽車項目于去年獲準進行道路測試。此外,三星還與現代汽車有限公司合作,為車輛配備……
s配備了最先進的組件,如雷達和攝像頭,可以記錄有關路況的數據。收集到的數據將通過深度學習技術用于三星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
7
此外,2016年底,三星還以80億美元收購了互聯網汽車音頻、信息和安全系統制造商哈曼國際。
8
盡管哈曼以其音響系統而聞名,但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聯網汽車”智能零部件供應商之一。不難看出三星自動駕駛的布局。現在,兩人的合作終于到了收獲的季節。年初,三星在CES上展示了其最新成果,并宣布了與哈曼國際合作開發的自動駕駛和信息娛樂解決方案,以及一套相關的車載設備。三星在消費電子展上展示了一個新的數字駕駛艙平臺和一系列最先進的技術,以增強自動駕駛技術。
9
三星表示,該產品將于今年推出。小結無論是國外的谷歌、蘋果、三星,還是中國的BAT,互聯網巨頭都非常關注自動駕駛技術。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互聯網公司、零部件公司都抓住了汽車行業改革的機遇。根據最新的不完全統計,中國有60多家新造車公司,而且這個數字可能還會增長。根據知名研究機構IHS Markit的最新預測,到2025年,自動駕駛汽車的全球銷量將達到100萬輛,到2040年,這一規模將超過3300萬輛,未來還會有進一步擴張的趨勢。誰能引領自動駕駛汽車的未來?科技巨頭谷歌的呼聲一直很高。當然,國內企業百度也不甘示弱,一直走在自動駕駛發展的前列。此外,通用等傳統車企和蔚來途馳等造車新勢力也在積極布局自動駕駛。誰將是“最終的贏家”?我們還不知道,也許時間會給出最好的答案。當然,無論是誰,我們對無人駕駛汽車的未來發展總是充滿期待、熱情和誠意。0
半個月后,阿里在2017杭州云棲大會上再次宣布重磅消息:阿里OS、斑馬網絡與神龍汽車就未來汽車智能化、智聯達成戰略合作。搭載AliOS的com汽車將陸續上市,首款車型將登陸東風雪鐵龍。AliOS正式歡迎上汽神龍汽車有限公司之后的第二大合作伙伴。此外,阿里還于去年12月與福特達成合作,雙方將開展全方位合作,共同推動汽車、人工智能、智能移動服務和數字營銷領域的合作。
1
我還投資了Xpeng Motors。
2
阿里巴巴的菜鳥網絡也在布局無人駕駛。據了解,菜鳥網絡自2016年9月以來發布了首款無人配送機器人。這種機器人位于社區,速度不快,但從技術上講,它實際上是無人駕駛技術。此外,除了繼續研究終端配送機器人外,菜鳥的新發展方向是無人大卡車。菜鳥已經找到了無人卡車的應用場景,并將無人技術應用于干線運輸卡車。騰訊表示,騰訊的自動駕駛布局,除了我們熟悉的對蔚來汽車的諸多投資外,另一個投資案例也在去年3月受到關注。騰訊斥資18億美元收購了特斯拉5%的股份。以下是騰訊開發自動駕駛項目的大致時間點:2015年3月,騰訊、富士康和哈啰……
ny Auto聯合成立了Harmony Futeng,并于2017年2月正式拆分為兩個項目,一個是豪華電動汽車Future Mobility Corp,另一個是新能源汽車公司Aichi Yiwei。2016年下半年,騰訊成立了自動駕駛實驗室。2016年12月,騰訊與上海國際汽車城簽署合作協議,騰訊自動駕駛實驗室將入駐上海國際汽車城市。雙方將在自動駕駛、高清地圖和汽車智能網聯等領域開展合作。2017年9月,廣汽集團宣布與騰訊攜手,在智能駕駛、云平臺、大數據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2017年11月,在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騰訊發布了騰訊車聯的“人工智能車內生態系統”。
3
據了解,騰訊車聯平臺的“AI in Car”系統匯集了騰訊系統內的安全平臺、內容平臺、大數據、服務生態和AI能力,為車企提供智能化、場景化、個性化、社會化的服務。與此同時,騰訊自動駕駛實驗室主任蘇奎峰也給出了騰訊在自動駕駛方面的技術方案和發展路線。他表示,這是騰訊首次在公開場合分享騰訊的自動駕駛戰略。在騰訊的自動駕駛計劃首秀中,我們發現了騰訊自動駕駛計劃的這些要點:闡明了高精度地圖在這一過程中的意義。強調了騰訊仿真系統在這一過程中的關鍵價值。很明顯,騰訊目前正專注于L3級別的實現,同時為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做準備。這是騰訊自動駕駛首次在相對公共的地方分享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蘇奎峰強調,騰訊更期待并強調,將從用戶的體驗和需求出發,與合作伙伴共同構建產品用戶的優勢,整合能力,提供自動駕駛的出口能力。與此同時,基于“車內人工智能”,騰訊和廣汽在廣州車展前夕發布了iSPACE智聯電動概念車。
4
作為騰訊積極部署智能網聯汽車的重要戰略組成部分,騰訊的車聯平臺已經討論了很長一段時間。此次攜手廣汽集團發布iSPACE智聯電動概念車,是騰訊“車內人工智能”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5
根據廣汽集團的產品開發計劃,廣汽和騰訊將在汽車前端和后端進行定制化開發,計劃在2018年實現量產。此外,廣汽未來上市的各種車型將搭載雙方共同開發的車內智能網聯終端產品。獵戶座腰帶
6
從官網來看,DMV作為截至2017年12月第38家獲得加州自動駕駛執照的公司,與智能手機領域的競爭對手蘋果相比,三星的自動駕駛起步“有點晚”,但事實上,三星進入汽車領域還為時不晚。1994年,三星成立了一家汽車公司,但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三星電子被迫將其在汽車業務中的控股權出售給雷諾。2015年,三星宣布成立汽車電子部門。汽車工程專家分析稱,三星電子目前在汽車電子零部件領域涉及四大業務:一是汽車信息娛樂系統,二是駕駛員輔助系統,三是互聯操作系統,四是電動汽車驅動系統。在自動駕駛方面,三星的自動駕駛汽車項目于去年獲準進行道路測試。此外,三星還與現代汽車有限公司合作,為車輛配備了最先進的部件,如雷達和攝像頭,可以記錄路況數據。收集到的數據將……
通過深度學習技術用于三星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
7
此外,2016年底,三星還以80億美元收購了互聯網汽車音頻、信息和安全系統制造商哈曼國際。
8
盡管哈曼以其音響系統而聞名,但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聯網汽車”智能零部件供應商之一。不難看出三星自動駕駛的布局。現在,兩人的合作終于到了收獲的季節。年初,三星在CES上展示了其最新成果,并宣布了與哈曼國際合作開發的自動駕駛和信息娛樂解決方案,以及一套相關的車載設備。三星在消費電子展上展示了一個新的數字駕駛艙平臺和一系列最先進的技術,以增強自動駕駛技術。
9
三星表示,該產品將于今年推出。小結無論是國外的谷歌、蘋果、三星,還是中國的BAT,互聯網巨頭都非常關注自動駕駛技術。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互聯網公司、零部件公司都抓住了汽車行業改革的機遇。根據最新的不完全統計,中國有60多家新造車公司,而且這個數字可能還會增長。根據知名研究機構IHS Markit的最新預測,到2025年,自動駕駛汽車的全球銷量將達到100萬輛,到2040年,這一規模將超過3300萬輛,未來還會有進一步擴張的趨勢。誰能引領自動駕駛汽車的未來?科技巨頭谷歌的呼聲一直很高。當然,國內企業百度也不甘示弱,一直走在自動駕駛發展的前列。此外,通用等傳統車企和蔚來途馳等造車新勢力也在積極布局自動駕駛。誰將是“最終的贏家”?我們還不知道,也許時間會給出最好的答案。當然,無論是誰,我們對無人駕駛汽車的未來發展總是充滿期待、熱情和誠意。
從湖南省岳陽市經信委獲悉,2018年,岳陽市人民政府首次將“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
1900/1/1 0:00:00隨著電氣化和智能化時代的到來,現在的車展要說有什么趨勢,閉著眼都知道新能源和無人駕駛,說得車云菌自己都煩了。
1900/1/1 0:00:003月2日上午,長安汽車工程研究總院,一場特別記者招待會在這里舉行,眾多媒體記者在長安最新的無人駕駛汽車上體驗了一般無人駕駛的樂趣。
1900/1/1 0:00:00此前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雖然呈現出多種電池類型同臺競爭的市場格局,但是三元電池憑借高能量密度優勢占據市場主導地位。
1900/1/1 0:00:00賓利在日內瓦車站上發布了公司首款插電混動汽車添越,這標志著這家公司的電氣化時代正式拉開帷幕。
1900/1/1 0:00:00據外媒消息,近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宣布,其Semi電動半掛卡車已開啟首次貨物運輸之旅。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