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們害怕成為出名的豬,害怕成為強壯的人”。在中國新年之前,特斯拉繼搭載Space X火箭“飛上天”后,再次成為人們閑暇之余的談資。但事實上,這家公司自誕生以來就一直從“批判性”的角度被談論。人們不相信這樣一家有著十多年歷史的公司能夠撼動汽車行業百年,更不相信特斯拉背后的人埃隆·馬斯克真的會創造奇跡。既有故事,也有意外。
本期核心內容大綱第一章:特斯拉創始人另有其人,馬斯克是如何成為追趕者的?第二章:谷歌兩倍市值說服特斯拉,馬斯克為什么敢說“不”?張慧三:騰訊空降特斯拉股份。投資背后的好處是什么?第四章:蘋果的造車計劃擱淺了,但很難將其納入特斯拉的懷抱?回顧特斯拉的成長經歷,質疑的聲音似乎從未停止過。從被通用、大眾等公司指責“只炒不造車”,再到被“電動車沒有前途”的輿論壓制,特斯拉幾乎走上了與傳統車企背道而馳的道路,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收購”的傳聞,其中不乏騰訊、谷歌、蘋果等來勢洶洶的公司。● 第一章特斯拉的創始人是誰?讓我們明確一點,特斯拉最初的創始人并不是現任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早在2003年,來自美國硅谷的兩位工程師martin eberhard和Mark Tapenning創立了特斯拉,這也是該品牌最早的創始人。“特斯拉”這個名字是為了向著名物理學家尼古拉·特斯拉致敬。有傳言稱,當馬斯克完全成為特斯拉的首席執行官時,前兩位創始人想開始新的業務,打造一個名為“尼古拉”的電動汽車品牌。后來,美國真的成立了一家電動卡車公司,但這是否真的與這兩位創始人有關,暫時沒有得到證實。
讓我們回到正題上來。創建特斯拉后,兩位工程師遇到了各種困難,公司的發展不容樂觀。機緣巧合,兩位創始人遇到了當時正值青春的馬斯克,雙方同意共同打造特斯拉。但創業的根本問題是“錢”從哪里來。所以在2004年,特斯拉被馬斯克以630萬美元的價格親自投資后,它正式成為特斯拉的董事,并擁有一切的決策權。最初兩位創始人的名字后來被完全埋葬了。盡管其中一人仍然掛著“首席執行官”的頭銜,但這是名義上的,然后他在2007年徹底離開了特斯拉,另一人在第二年離開了公司。從那時起,特斯拉自然完全由馬斯克一個人掌權。
◆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馬斯克被稱為“創業天才”。他中途接管了特斯拉,如今這家公司的市值超過500億美元,而前兩位真正的創始人則被歷史徹底埋葬。這也驗證了購物中心就像戰場,贏家就是國王,輸家就是失敗者。● 第二章:馬斯克對谷歌提出了“苛刻”的條件。看過《硅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歷險記》的人一定還記得谷歌首席執行官拉里·佩奇和馬斯克的故事。早在2012年,剛剛發布MODEL S的特斯拉就陷入了資金鏈斷裂的重大危機。那一年,特斯拉幾乎成了谷歌的“特斯拉”。
所謂稍縱即逝,2012年對特斯拉來說是跌宕起伏的一年。MODEL S的發布給市場帶來了足夠的沖擊,標志著特斯拉在經歷了十年的“閉關鎖國”后終于迎來了轉機。但同時,當時MODEL S的產能問題正在測試特斯拉,馬斯克知道如果出了問題,那就是:工廠倒閉,公司破產。在最糟糕的時候,谷歌伸出橄欖枝,想以110億美元收購特斯拉,這是當時特斯拉市值的兩倍。從整體收購風險的角度來看,這個價格在業內是非常良心的。B……
當時,馬斯克給出了一個非常冷靜的反饋:“要么增加資金,要么簡單投資,繼續讓我當老板!
“在那之后,馬斯克提出了許多谷歌無法接受的條件。例如,在第三代車型推出之前,谷歌無法放棄對特斯拉的投資。顯然,從風險角度來看,這樣的條件對谷歌來說是不可能的。
關于“2013年特斯拉股票走勢”的談判一直未能達成平衡,在這個過程中,特斯拉在2013年初突然開始好轉,在美國投資者的支持下,該公司的股票在很短的時間內大幅上漲。與此同時,其他資本市場已經逐漸認識到其汽車的價值,美國政府也開始向特斯拉提供貸款。得益于各種福利,特斯拉的股票在短短一個月內上漲了80%,從而解決了之前遇到的資金鏈問題,所有計劃都開始進入正常運行。◆ 評論你可以理解,馬斯科吉有他自己的本性。也可以說,面對谷歌的勸說,他很勇敢,但最終特斯拉還是獨自走出了最艱難的階段。但對于市場來說,特斯拉之所以能在逆境中翻身,主要是因為跨世紀產品MODEL S讓大家看到了:汽車還能這樣嗎?● 第三章:騰訊投資的意義是什么?2017年3月17日,騰訊通過黃河投資以17.78億美元收購了特斯拉816.75萬股股份,持股比例達到5%,成為特斯拉第五大股東。在此之前,特斯拉在開放自己的股票和債券方面一直非常保守,騰訊加入的動機是什么也爭論了一段時間。
但對于從未在汽車領域大放異彩的騰訊來說,此次持股無法參與特斯拉的具體運營決策,只能通過買賣股票獲得投資收益,屬于被動股票。如果只是一筆簡單的投資,騰訊為什么要如此慷慨地參與特斯拉的?
入股的消息一出,網絡上的各大標題黨開始擔心騰訊未來的合作,但很少有報道提到騰訊對特斯拉的潛在價值。特斯拉目前的自動駕駛技術與車聯網密切相關。借助騰訊在中國的云平臺和地圖技術,自動駕駛模塊將更適合中國市場,并可以進行更多中國本地化的技術調整。目前,對于任何一家涉及數據和技術支持的外國企業來說,像騰訊這樣的合作伙伴無疑是優秀的。
◆ 評論許多原因可以支持騰訊的大投資行動,從長遠來看,這次合作對雙方都很好。當然,如果我們能擦出更多有價值的火花,騰訊也可能利用這個機會在汽車領域趕上百度、谷歌等互聯網公司。買了又走,誰也猜不出騰訊想玩哪一個大招,所有的答案都還在游戲中。● 第四章:蘋果和特斯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所有的收購傳聞中,蘋果想要收購特斯拉的消息應該是最多的。就在兩個月前,仍有消息稱蘋果正準備與特斯拉進行股份談判,但馬斯克在社交平臺上表示:“我希望特斯拉能夠繼續私有化。事實上,成為一家上市公司會降低我們的效率。”也許這句話也是對蘋果收購傳聞的拒絕。
在科技領域,蘋果絕對是一個備受期待的“買家”。換言之,無數小型初創公司都希望得到蘋果的“贊賞”,并獲得被收購的機會。在他們看來,被蘋果收購意味著他們已經成功了。然而,蘋果帝國繼續通過智能手機擴大市值,在未來幾年將遭受各種行業阻力。目前,手機和其他移動產品的銷量正在明顯下降。對于一家站在山頂上的公司來說,下一步的精準戰略規劃將成為蘋果必須解決的問題,而進入自動駕駛領域顯然是目前一個明確的選擇。……
如果你關注蘋果,“泰坦計劃”一定對你很熟悉。這個傳聞已久的蘋果造車計劃在市場上流傳多年,但從未見過其真實形式。根據《紐約時報》記者幾年前的一篇文章,“泰坦計劃”確實存在。最初加入蘋果汽車項目規劃部門的員工將被告知,他們正在參與“下一件大事”。它們能有多大?一輛車?還是別的什么?
0
經過兩年的探索,像蘋果這樣的頂級科技公司似乎很清楚進入汽車行業的困難。“泰坦計劃”不敢貿然行動,因為這不是要制造一臺手頭的機器,而是要挑戰一個有百年歷史的科技產業。最終,蘋果在制造汽車和自動駕駛方面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
1
因此,特斯拉這家已經過了初創期、充滿發展空間的電動汽車公司一直在吸引蘋果。然而,從過去幾年的傳言中可以看出,蘋果錯過了許多收購特斯拉的計劃。在最近的一個謠言中,特斯拉董事會向蘋果拋出了橄欖枝,但要求是10年內市值達到6500億美元(目前特斯拉的市值約為500億美元),即使對于蘋果這樣規模的公司來說,這也是不現實的。
2
“面對特斯拉目前的規模,蘋果的收購風險也很大。”特斯拉也很清楚在未來的市場消耗戰中可能面臨的財務問題。目前,特斯拉每季度將消耗10億美元。誰能承擔這么大的費用?谷歌在過去兩年里已經倒閉,而唯一一家擁有如此財務實力的公司顯然是蘋果。但蘋果為其付費有什么好處呢?特斯拉非常清楚,它可以幫助蘋果迅速進入汽車領域。在特斯拉看來,面對目前的尷尬局面,蘋果愿意冒這個風險。◆ 評論謠言仍在繼續,只有他們知道搖擺不定的蘋果是否愿意冒險。兩家公司在各自領域都是“極端”的代表,但與此同時,或許業內只有蘋果有能力收購特斯拉。外媒猜測,如果收購事件成真,兩家公司都將從股票中獲得利潤。一方面,特斯拉將解決未來長期的資金問題,盡管蘋果將為此付出非常高的成本,但如果能夠順利進入汽車行業,將對整個公司未來的戰略發展有很大幫助。● 總結:用莫軍的話來說,成功將毀于一旦。馬斯克之所以能成為當今時代的神話人物,與他內心的勇氣和對不同于普通人的理想事物的追求是分不開的。繼特斯拉乘坐Space X火箭升空后,馬斯克的創業紀錄片再次翻了出來,再次感動了前進道路上的無數人。俗話說,“人們害怕成為出名的豬,害怕成為強壯的人”。在中國新年之前,特斯拉繼搭載Space X火箭“飛上天”后,再次成為人們閑暇之余的談資。但事實上,這家公司自誕生以來就一直從“批判性”的角度被談論。人們不相信這樣一家有著十多年歷史的公司能夠撼動汽車行業百年,更不相信特斯拉背后的人埃隆·馬斯克真的會創造奇跡。既有故事,也有意外。
本期核心內容大綱第一章:特斯拉創始人另有其人,馬斯克是如何成為追趕者的?第二章:谷歌兩倍市值說服特斯拉,馬斯克為什么敢說“不”?張慧三:騰訊空降特斯拉股份。投資背后的好處是什么?第四章:蘋果的造車計劃擱淺了,但很難將其納入特斯拉的懷抱?回顧特斯拉的成長經歷,質疑的聲音似乎從未停止過。從被通用和大眾等公司指責“只投機,不造車”,到……
在“電動汽車沒有未來”的輿論壓制下,特斯拉幾乎走上了與傳統車企背道而馳的道路,并在這一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收購”的傳聞,其中包括騰訊、谷歌和蘋果等許多激烈的公司。● 第一章特斯拉的創始人是誰?讓我們明確一點,特斯拉最初的創始人并不是現任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早在2003年,來自美國硅谷的兩位工程師martin eberhard和Mark Tapenning創立了特斯拉,這也是該品牌最早的創始人。“特斯拉”這個名字是為了向著名物理學家尼古拉·特斯拉致敬。有傳言稱,當馬斯克完全成為特斯拉的首席執行官時,前兩位創始人想開始新的業務,打造一個名為“尼古拉”的電動汽車品牌。后來,美國真的成立了一家電動卡車公司,但這是否真的與這兩位創始人有關,暫時沒有得到證實。
讓我們回到正題上來。創建特斯拉后,兩位工程師遇到了各種困難,公司的發展不容樂觀。機緣巧合,兩位創始人遇到了當時正值青春的馬斯克,雙方同意共同打造特斯拉。但創業的根本問題是“錢”從哪里來。所以在2004年,特斯拉被馬斯克以630萬美元的價格親自投資后,它正式成為特斯拉的董事,并擁有一切的決策權。最初兩位創始人的名字后來被完全埋葬了。盡管其中一人仍然掛著“首席執行官”的頭銜,但這是名義上的,然后他在2007年徹底離開了特斯拉,另一人在第二年離開了公司。從那時起,特斯拉自然完全由馬斯克一個人掌權。
◆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馬斯克被稱為“創業天才”。他中途接管了特斯拉,如今這家公司的市值超過500億美元,而前兩位真正的創始人則被歷史徹底埋葬。這也驗證了購物中心就像戰場,贏家就是國王,輸家就是失敗者。● 第二章:馬斯克對谷歌提出了“苛刻”的條件。看過《硅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歷險記》的人一定還記得谷歌首席執行官拉里·佩奇和馬斯克的故事。早在2012年,剛剛發布MODEL S的特斯拉就陷入了資金鏈斷裂的重大危機。那一年,特斯拉幾乎成了谷歌的“特斯拉”。
所謂稍縱即逝,2012年對特斯拉來說是跌宕起伏的一年。MODEL S的發布給市場帶來了足夠的沖擊,標志著特斯拉在經歷了十年的“閉關鎖國”后終于迎來了轉機。但同時,當時MODEL S的產能問題正在測試特斯拉,馬斯克知道如果出了問題,那就是:工廠倒閉,公司破產。在最糟糕的時候,谷歌伸出橄欖枝,想以110億美元收購特斯拉,這是當時特斯拉市值的兩倍。從整體收購風險的角度來看,這個價格在業內是非常良心的。但當時馬斯克給出了一個非常冷靜的反饋:“要么加錢,要么簡單投資,繼續讓我當老板!
“在那之后,馬斯克提出了許多谷歌無法接受的條件。例如,在第三代車型推出之前,谷歌無法放棄對特斯拉的投資。顯然,從風險角度來看,這樣的條件對谷歌來說是不可能的。
關于“2013年特斯拉股票走勢”的談判一直未能達成平衡,在這個過程中,特斯拉在2013年初突然開始好轉,在美國投資者的支持下,該公司的股票在很短的時間內大幅上漲。與此同時,其他資本市場已經逐漸認識到其汽車的價值,美國政府也開始向特斯拉提供貸款。得益于各種福利,特斯拉的股票在短短一個月內上漲了80%,從而解決了之前遇到的資金鏈問題,所有計劃都開始進入正常運行。◆ 評論你可以理解,馬斯科吉有他自己的本性。也可以說,面對谷歌的勸說,他很勇敢,但最終特斯拉還是獨自走出了最艱難的階段。但對于市場來說,特斯拉之所以能在逆境中翻身,主要是因為跨世紀產品MODEL S讓大家看到了:汽車還能這樣嗎?● 第三章:騰訊投資的意義是什么?2017年3月17日,騰訊通過黃河投資以17.78億美元收購了特斯拉816.75萬股股份,持股比例達到5%,成為特斯拉第五大股東。在此之前,特斯拉在開放自己的股票和債券方面一直非常保守,騰訊加入的動機是什么也爭論了一段時間。
但對于從未在汽車領域大放異彩的騰訊來說,此次持股無法參與特斯拉的具體運營決策,只能通過買賣股票獲得投資收益,屬于被動股票。如果只是一筆簡單的投資,騰訊為什么要如此慷慨地參與特斯拉的?
入股的消息一出,網絡上的各大標題黨開始擔心騰訊未來的合作,但很少有報道提到騰訊對特斯拉的潛在價值。特斯拉目前的自動駕駛技術與車聯網密切相關。借助騰訊在中國的云平臺和地圖技術,自動駕駛模塊將更適合中國市場,并可以進行更多中國本地化的技術調整。目前,對于任何一家涉及數據和技術支持的外國企業來說,像騰訊這樣的合作伙伴無疑是優秀的。
◆ 評論許多原因可以支持騰訊的大投資行動,從長遠來看,這次合作對雙方都很好。當然,如果我們能擦出更多有價值的火花,騰訊也可能利用這個機會在汽車領域趕上百度、谷歌等互聯網公司。買了又走,誰也猜不出騰訊想玩哪一個大招,所有的答案都還在游戲中。● 第四章:蘋果和特斯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所有的收購傳聞中,蘋果想要收購特斯拉的消息應該是最多的。就在兩個月前,仍有消息稱蘋果正準備與特斯拉進行股份談判,但馬斯克在社交平臺上表示:“我希望特斯拉能夠繼續私有化。事實上,成為一家上市公司會降低我們的效率。”也許這句話也是對蘋果收購傳聞的拒絕。
在科技領域,蘋果絕對是一個備受期待的“買家”。換言之,無數小型初創公司都希望得到蘋果的“贊賞”,并獲得被收購的機會。在他們看來,被蘋果收購意味著他們已經成功了。然而,蘋果帝國繼續通過智能手機擴大市值,在未來幾年將遭受各種行業阻力。目前,手機和其他移動產品的銷量正在明顯下降。對于一家站在山頂上的公司來說,下一步的精準戰略規劃將成為蘋果必須解決的問題,而進入自動駕駛領域顯然是目前一個明確的選擇。……
如果你關注蘋果,“泰坦計劃”一定對你很熟悉。這個傳聞已久的蘋果造車計劃在市場上流傳多年,但從未見過其真實形式。根據《紐約時報》記者幾年前的一篇文章,“泰坦計劃”確實存在。最初加入蘋果汽車項目規劃部門的員工將被告知,他們正在參與“下一件大事”。它們能有多大?一輛車?還是別的什么?
0
經過兩年的探索,像蘋果這樣的頂級科技公司似乎很清楚進入汽車行業的困難。“泰坦計劃”不敢貿然行動,因為這不是要制造一臺手頭的機器,而是要挑戰一個有百年歷史的科技產業。最終,蘋果在制造汽車和自動駕駛方面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
1
因此,特斯拉這家已經過了初創期、充滿發展空間的電動汽車公司一直在吸引蘋果。然而,從過去幾年的傳言中可以看出,蘋果錯過了許多收購特斯拉的計劃。在最近的一個謠言中,特斯拉董事會向蘋果拋出了橄欖枝,但要求是10年內市值達到6500億美元(目前特斯拉的市值約為500億美元),即使對于蘋果這樣規模的公司來說,這也是不現實的。
2
“面對特斯拉目前的規模,蘋果的收購風險也很大。”特斯拉也很清楚在未來的市場消耗戰中可能面臨的財務問題。目前,特斯拉每季度將消耗10億美元。誰能承擔這么大的費用?谷歌在過去兩年里已經倒閉,而唯一一家擁有如此財務實力的公司顯然是蘋果。但蘋果為其付費有什么好處呢?特斯拉非常清楚,它可以幫助蘋果迅速進入汽車領域。在特斯拉看來,面對目前的尷尬局面,蘋果愿意冒這個風險。◆ 評論謠言仍在繼續,只有他們知道搖擺不定的蘋果是否愿意冒險。兩家公司在各自領域都是“極端”的代表,但與此同時,或許業內只有蘋果有能力收購特斯拉。外媒猜測,如果收購事件成真,兩家公司都將從股票中獲得利潤。一方面,特斯拉將解決未來長期的資金問題,盡管蘋果將為此付出非常高的成本,但如果能夠順利進入汽車行業,將對整個公司未來的戰略發展有很大幫助。● 總結:用莫軍的話來說,成功將毀于一旦。馬斯克之所以能成為當今時代的神話人物,與他內心的勇氣和對不同于普通人的理想事物的追求是分不開的。繼特斯拉乘坐Space X火箭升空后,馬斯克的創業紀錄片再次翻了出來,再次感動了前進道路上的無數人。6
“截取馬斯克對美國新聞60點的采訪”目前,特斯拉MODEL 3已經上市銷售。盡管特斯拉仍然面臨著各種市場問題,但它仍然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給我們帶來驚喜的公司之一。我曾經聽到有人把他和史蒂夫·喬布斯相提并論,猜測誰這輩子會取得更多成就。我認為這個問題在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不同的答案。6
“截取馬斯克對美國新聞60點的采訪”目前,特斯拉MODEL 3已經上市銷售。盡管特斯拉仍然面臨著各種市場問題,但它仍然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給我們帶來驚喜的公司之一。我曾經聽到有人把他和史蒂夫·喬布斯相提并論,猜測誰這輩子會取得更多成就。我認為這個問題在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不同的答案。
對于國際汽車巨頭來說,在巨大的中國市場和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調整的背景下,快速切入并適應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最好方式,就是尋求中國伙伴“聯姻”。
1900/1/1 0:00:00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已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近期,有關新能源汽車和智能化汽車發展的相關政策密集出臺。
1900/1/1 0:00:00據《汽車新聞》歐洲版2月26日報道,戴姆勒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參加了以色列Anagog初創科技公司的新一輪融資,但沒有提供財務細節。Anagog公司總部位于以色列的特拉維夫。
1900/1/1 0:00:003月3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開幕,連任政協委員,第六次出席“兩會”的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帶來了“2018兩會提案:聚焦人工智能,加強新技術的落地應用”。
1900/1/1 0:00:002017年12月12日,在上海嘉定F1國際賽車場附近發生的一起事故引起網絡熱議:一輛白色比亞迪躲過“行人”后偏離主路,在沖過綠化帶和非機動車道后,一頭撞上了人行道上的樹木。
1900/1/1 0:00:002月26日,交通部印發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監管信息交互平臺運行管理辦法》明確,各省、自治區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負責省級平臺運行管理,并指導和監督本行政區域內的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臺運行管理工作。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