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汽車銷量達到2887.9萬輛,同比增長3%,創歷史新高,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與往年相比,在新能源汽車退稅、補貼調整等政策的影響下,汽車市場已回歸“微增長”趨勢。然而,市場穩定并不意味著沒有熱點。在消費升級的主題下,去年汽車行業出現了結構性“牛市”。國有大型汽車企業經濟效益增速明顯高于產銷增速。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強勁,中國品牌市場份額持續提升,實現國內外市場雙增長。效益的增長率高于生產和銷售的增長率。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別為2901.5萬輛和2887.9萬輛,分別增長3.2%和3%,降幅分別為11.3和10.6個百分點。其中,一直是中國汽車增長主要動力的乘用車,去年產銷增速明顯放緩,分別為2480.7萬輛和2471.8萬輛,同比增長1.6%和1.4%,均低于整體汽車1.6個百分點,占汽車產銷的比重分別為85.5%和85.6%,分別比上年下降1.3和1.4個百分點。這是中國汽車市場自2008年以來的最低年度增長水平。“這主要是受到購置稅優惠幅度降低的影響。”協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受購置稅優惠力度和新能源汽車政策等多種因素影響,2017年汽車產銷增速略低于年初預期的5%。據中國汽車協會預測,今年中國汽車銷量將達到2987萬輛,同比增長3%。其中,乘用車的預期增長率為3%,銷量為2559萬輛;商用車預計銷量為428萬輛,同比增長2%。對于常態化的微觀增長,中國汽車協會副秘書長史建華指出,理性面對汽車市場的微觀增長問題,未來汽車市場一定會在質量和效率上高速發展。數據顯示,去年前11個月,汽車行業重點企業(集團)實現營業收入累計增長9.75%,利潤總額累計增長9.36%。崔東樹還指出,雖然2017年汽車市場較為平淡,但從長遠來看,市場尚未滿負荷,潛力巨大。消費升級促進了當地的“牛市”。去年,汽車市場出現了許多熱點。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汽車市場出現了結構性的“牛市”。這一趨勢在豪華汽車市場最為明顯。統計數據顯示,中國豪華車市場份額已超過10%,市場份額已接近美國市場。“豪華車市場一直是高增長的典型。畢竟,品牌稀缺和年輕消費者的品牌升級是豪華車探索的良好互動支撐。”崔東樹說。同時,中國品牌受益于品牌高端化的實質性突破,市場沒有相應調整,但市場份額進一步提高。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品牌乘用車累計銷量1084.7萬輛,同比增長3%,占乘用車總銷量的43.9%,比上年同期上升0.7個百分點。其中,中國品牌汽車銷量235.4萬輛,同比增長0.6%,占汽車總銷量的19.9%,比上年同期上升0.6個百分點;中國品牌SUV銷量621.7萬輛,同比增長18%,占SUV總銷量的60.6%,比上年同期上升2.4個百分點;
中國品牌MPV銷量172.8萬輛,同比下降22.8%,占MPV總銷量的83.5%,比上年同期下降6.2個百分點。崔東樹指出,中國品牌的突破在2017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過去對中國品牌天花板的擔憂也被廣汽傳祺GS8、長城威系和吉利領克的良好表現打破。據了解,中國品牌今年列出了更激進的目標,傳祺將達到70萬輛,增長率為37.6%;吉利汽車目標為158萬輛,同比增長26.7%;東風啟辰的目標是20萬輛,同比增長39.8%;上汽大通汽車銷售13萬輛,同比增長83%。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作為當前汽車市場的熱點,新能源汽車領域受到政策調整的影響,實現了低開高走,最終實現了大幅增長。數據顯示,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銷接近80萬輛,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增幅分別為53.8%和53.3%,產銷增速分別提高2.1和0.3個百分點。2017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比2.7%,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在新能源乘用車中,純電動乘用車產銷分別為47.8萬輛和46.8萬輛,分別增長81.7%和82.1%。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產銷分別為11.4萬輛和11.1萬輛,分別增長40.3%和39.4%。在新能源商用車中,純電動商用車產銷分別為18.8萬輛和18.4萬輛,分別增長22.2%和21.5%。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產銷均達到1.4萬輛,分別下降24.9%和26.6%。與往年相比,經過前期在商用車領域的推廣,乘用車現已成為新能源汽車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崔東樹認為,2018年是新能源汽車增長勢頭從限購和補貼政策轉向市場的過渡年。商務部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汽車銷量達到2887.9萬輛,同比增長3%,創歷史新高,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與往年相比,在新能源汽車退稅、補貼調整等政策的影響下,汽車市場已回歸“微增長”趨勢。然而,市場穩定并不意味著沒有熱點。在消費升級的主題下,去年汽車行業出現了結構性“牛市”。國有大型汽車企業經濟效益增速明顯高于產銷增速。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強勁,中國品牌市場份額持續提升,實現國內外市場雙增長。效益的增長率高于生產和銷售的增長率。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別為2901.5萬輛和2887.9萬輛,分別增長3.2%和3%,降幅分別為11.3和10.6個百分點。其中,一直是中國汽車增長主要動力的乘用車,去年產銷增速明顯放緩,分別為2480.7萬輛和2471.8萬輛,同比增長1.6%和1.4%,均低于整體汽車1.6個百分點,占汽車產銷的比重分別為85.5%和85.6%,分別比上年下降1.3和1.4個百分點。這是中國汽車市場自2008年以來的最低年度增長水平。“這主要是受到購置稅優惠幅度降低的影響。”協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受購置稅優惠力度和新能源汽車政策等多種因素影響,2017年汽車產銷增速略低于年初預期的5%。據中國汽車協會預測,今年中國汽車銷量將達到2987萬輛,同比增長3%。其中,乘用車的預期增長率為3%,銷量為2559萬輛;
商用車預計銷量為428萬輛,同比增長2%。對于常態化的微觀增長,中國汽車協會副秘書長史建華指出,理性面對汽車市場的微觀增長問題,未來汽車市場一定會在質量和效率上高速發展。數據顯示,去年前11個月,汽車行業重點企業(集團)實現營業收入累計增長9.75%,利潤總額累計增長9.36%。崔東樹還指出,雖然2017年汽車市場較為平淡,但從長遠來看,市場尚未滿負荷,潛力巨大。消費升級促進了當地的“牛市”。去年,汽車市場出現了許多熱點。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汽車市場出現了結構性的“牛市”。這一趨勢在豪華汽車市場最為明顯。統計數據顯示,中國豪華車市場份額已超過10%,市場份額已接近美國市場。“豪華車市場一直是高增長的典型。畢竟,品牌稀缺和年輕消費者的品牌升級是豪華車探索的良好互動支撐。”崔東樹說。同時,中國品牌受益于品牌高端化的實質性突破,市場沒有相應調整,但市場份額進一步提高。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品牌乘用車累計銷量1084.7萬輛,同比增長3%,占乘用車總銷量的43.9%,比上年同期上升0.7個百分點。其中,中國品牌汽車銷量235.4萬輛,同比增長0.6%,占汽車總銷量的19.9%,比上年同期上升0.6個百分點;中國品牌SUV銷量621.7萬輛,同比增長18%,占SUV總銷量的60.6%,比上年同期上升2.4個百分點;中國品牌MPV銷量172.8萬輛,同比下降22.8%,占MPV總銷量的83.5%,比上年同期下降6.2個百分點。崔東樹指出,中國品牌的突破在2017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過去對中國品牌天花板的擔憂也被廣汽傳祺GS8、長城威系和吉利領克的良好表現打破。據了解,中國品牌今年列出了更激進的目標,傳祺將達到70萬輛,增長率為37.6%;吉利汽車目標為158萬輛,同比增長26.7%;東風啟辰的目標是20萬輛,同比增長39.8%;上汽大通汽車銷售13萬輛,同比增長83%。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作為當前汽車市場的熱點,新能源汽車領域受到政策調整的影響,實現了低開高走,最終實現了大幅增長。數據顯示,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銷接近80萬輛,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增幅分別為53.8%和53.3%,產銷增速分別提高2.1和0.3個百分點。2017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比2.7%,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在新能源乘用車中,純電動乘用車產銷分別為47.8萬輛和46.8萬輛,分別增長81.7%和82.1%。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產銷分別為11.4萬輛和11.1萬輛,分別增長40.3%和39.4%。在新能源商用車中,純電動商用車產銷分別為18.8萬輛和18.4萬輛,分別增長22.2%和21.5%。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產銷均達到1.4萬輛,分別下降24.9%和26.6%。與往年相比,經過前期在商用車領域的推廣,乘用車現已成為新能源汽車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崔東樹認為,2018年是新能源汽車增長勢頭從限購和補貼政策轉向市場的過渡年。
新能源汽車發展已經進入一個全新階段。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794萬輛,銷量777萬輛,產量占比達到了汽車總產量的27,連續三年居世界首位。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Singapore)與BlueSGPte公司共同發布了新加坡的首款閃充電動接駁車。
1900/1/1 0:00:00優步和滴滴聯手后,去年正式進軍歐盟市場。但是,這一擴張行為即將遭受嚴重打擊。日前,歐洲法院公布一項裁定:優步(Uber)的性質被界定為出租車公司,而非網絡服務公司。
1900/1/1 0:00:00汽車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在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1900/1/1 0:00:002017年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是個“痛并快樂著”的年份。
1900/1/1 0:00:00蘭博基尼主要與“樂趣”有關。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