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位于美國硅谷中心圣克拉拉的伯頓博士4201迎來了新主人拜騰。上周,位于硅谷的北美總部拜頓拜騰終于正式啟動。對于硅谷來說,車主的身份并不陌生,因為在他之前,特斯拉、FF、蔚來、Lucid Motors等以新能源電動汽車為主的“造車新團隊”已經在硅谷扎根,他們的研發中心甚至企業總部都設在了這里。他們進駐這里的目的無一例外:借助硅谷與生俱來的互聯網和技術基因,借助當地人才和創新資源,他們可以增強自身的創新競爭力,率先做出“非連續創新”技術和產品,超越競爭對手。
拜頓也不例外。這家“扎根中國、面向世界”的高端新興電動汽車企業,北美總部設在硅谷。其主要職責是在智能汽車用戶體驗(人機交互)、自動駕駛前沿技術和三電技術方面進行創新研發,同時拓展北美市場和品牌。此外,它還與他們位于中國南京的制造研發總部以及位于德國慕尼黑的車輛設計和平臺技術研發中心合作。他們的近期目標是在2018年初的CES展會上展示他們的首款高端電動SUV,并在2019年實現量產。BYTON的北美總部是什么樣的?和硅谷的其他公司一樣,BYTON北美總部的入口非常低調,只有一塊印有標志的招牌,門口還有一個小停車場。從視覺上看,如果所有員工都開車來這里,肯定不會停下來,因為據說BYTON在硅谷已經招聘了大約130名員工,很快就會擴大到300名。
走進公司,一股“硅谷的味道”撲面而來。幾乎所有的辦公空間都是完全開放的,幾乎所有的桌子都可以電動升降。除了幾間用透明玻璃隔開的會議室外,幾乎所有的辦公空間都暢通無阻。
這種開放空間不僅體現了平等的精神,也方便了員工隨時溝通和交流。對于BYTON Batten這樣的全球團隊來說,如何整合來自中國、美國和歐洲不同國家的人員,以及如何整合來自傳統汽車制造和互聯網的人員也是一個挑戰。BYTON Batten總裁兼聯合創始人Daniel Kirchert博士也在一次采訪中提到:為了確保統一的企業文化,最重要的是對自己的產品充滿熱情,關注競爭對手對如何提高競爭力的考慮,并注意溝通。在這樣的辦公環境中,各部門的員工很容易溝通。
為什么是硅谷?對于BYTON Batten來說,北美總部在硅谷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因為從一家新的車企的角度來看,人機交互、自動駕駛和三大核心技術最有可能拉開與傳統車企的差距,展現其優勢。另一方面,硅谷在這些領域的人才和供應鏈方面具有先天優勢。
在BYTON北美總部的啟動儀式上,他們宣布將分別與汽車巨頭供應商博世和佛吉亞在動力和制動系統以及人機交互方面進行合作。BYTON全球供應鏈高級副總裁Tom Wessner宣布了這一消息,他曾在特斯拉工作。在特斯拉時期,他建立的采購和質量控制體系吸引了全球供應商的參與,推動了Model S的快速發展和成功。博世和佛吉亞在各自領域排名世界第一,在中國的規模也非常大。對他們來說,拜騰在業務上無疑是一個“小客戶”……
但從戰略上講,他們將對初創企業進行評估。此次派遣董事會成員簽署合同,也表明了供應商對拜騰的肯定,這當然是供應商參與創新的機會。
Daniel Kirchert博士在會后的采訪中也提到,這種合作不是簡單的客戶和供應商之間的關系,而是更深層次的創新技術研發和落地合作。在核心技術層面,是聯合研發。例如,Faurecia可能會為BYTON的第一輛量產車提供全新的座椅和駕駛艙設計。
在人機交互層面,BYTON Batten也開始在硅谷吸引大量人才和團隊。例如,10月剛加入的智能汽車用戶體驗副總裁叢浩仁-杰夫在蘋果任職期間,帶領系統工程團隊設計了包括iMac Pro在內的多種Mac產品。加入BYTON后,Jeff一直帶領著一個由數十人組成的團隊,負責推動BYTON 1.25米長屏幕的UI和UX設計,以及車內的整體人機交互設計。該團隊目前是BYTON北美總部最大的團隊,目前仍在招聘和擴張中。(在BYTON北美總部啟動儀式后,我們對Jeff進行了獨家采訪。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將詳細解釋BYTON的人機交互。)
在自動駕駛層面,有無數大大小小的創業團隊扎根于硅谷。無論是AI算法、攝像頭雷達傳感器還是整體解決方案,這里都有相應的團隊和人才積累。據戴磊介紹,BYTON與一個非常知名的美國自動駕駛初創團隊進行了深度合作。2019年,首款量產車將搭載L3級自動駕駛技術,目標是在2020年實現并搭載L4級自動駕駛。(具體來說,拜騰將在2018年初的CES展會上宣布與哪家公司合作)
當然,目前L4級自動駕駛技術可能到2020年還沒有完全量產,法律法規水平也不明確,因此對制造商來說硬件成本會更高,實現場景有限。戴磊還表示,他們的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但可能首先以共享模式實現,也可能作為可選功能搭載。
目前,他們已經完成了2.4億美元的A系列融資,并開始了B系列融資,計劃于明年中期完成。BYTON BYTON首席執行官畢福康博士在接受采訪時提到:在正常情況下,一家企業從成立到第一輛車的量產,包括工廠的建設,需要16至18億美元,而在拜頓拜頓實現量產之前,所需的融資額不到10億美元。與新車上市初期相比,投資者對這一領域的了解更深,投資也越來越謹慎。產品能否量產,概念能否落地,是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因此,2018年應該是百騰加速發展的一年。目前,計劃總投資116億的南京工廠已經開工,供應鏈將于2018年初100%完工。年初,CES的概念車展示也是拜騰拜騰的一個標志性節點。傳統車企的研發周期約為5-7年,但拜騰的研發周期為3年左右。畢福康博士在負責寶馬i8項目時,曾創造了從概念車到上市36個月的記錄。BYTON能否再次打破紀錄非常值得期待。幾個月前,位于美國硅谷中心圣克拉拉的Burton Dr 4201迎來了新東家BYTON Baiteng。上周,位于硅谷的北美總部拜頓拜騰被收購……
lly正式啟動。對于硅谷來說,車主的身份并不陌生,因為在他之前,特斯拉、FF、蔚來、Lucid Motors等以新能源電動汽車為主的“造車新團隊”已經在硅谷扎根,他們的研發中心甚至企業總部都設在了這里。他們進駐這里的目的無一例外:借助硅谷與生俱來的互聯網和技術基因,借助當地人才和創新資源,他們可以增強自身的創新競爭力,率先做出“非連續創新”技術和產品,超越競爭對手。
拜頓也不例外。這家“扎根中國、面向世界”的高端新興電動汽車企業,北美總部設在硅谷。其主要職責是在智能汽車用戶體驗(人機交互)、自動駕駛前沿技術和三電技術方面進行創新研發,同時拓展北美市場和品牌。此外,它還與他們位于中國南京的制造研發總部以及位于德國慕尼黑的車輛設計和平臺技術研發中心合作。他們的近期目標是在2018年初的CES展會上展示他們的首款高端電動SUV,并在2019年實現量產。BYTON的北美總部是什么樣的?和硅谷的其他公司一樣,BYTON北美總部的入口非常低調,只有一塊印有標志的招牌,門口還有一個小停車場。從視覺上看,如果所有員工都開車來這里,肯定不會停下來,因為據說BYTON在硅谷已經招聘了大約130名員工,很快就會擴大到300名。
走進公司,一股“硅谷的味道”撲面而來。幾乎所有的辦公空間都是完全開放的,幾乎所有的桌子都可以電動升降。除了幾間用透明玻璃隔開的會議室外,幾乎所有的辦公空間都暢通無阻。
這種開放空間不僅體現了平等的精神,也方便了員工隨時溝通和交流。對于BYTON Batten這樣的全球團隊來說,如何整合來自中國、美國和歐洲不同國家的人員,以及如何整合來自傳統汽車制造和互聯網的人員也是一個挑戰。BYTON Batten總裁兼聯合創始人Daniel Kirchert博士也在一次采訪中提到:為了確保統一的企業文化,最重要的是對自己的產品充滿熱情,關注競爭對手對如何提高競爭力的考慮,并注意溝通。在這樣的辦公環境中,各部門的員工很容易溝通。
為什么是硅谷?對于BYTON Batten來說,北美總部在硅谷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因為從一家新的車企的角度來看,人機交互、自動駕駛和三大核心技術最有可能拉開與傳統車企的差距,展現其優勢。另一方面,硅谷在這些領域的人才和供應鏈方面具有先天優勢。
在BYTON北美總部的啟動儀式上,他們宣布將分別與汽車巨頭供應商博世和佛吉亞在動力和制動系統以及人機交互方面進行合作。BYTON全球供應鏈高級副總裁Tom Wessner宣布了這一消息,他曾在特斯拉工作。在特斯拉時期,他建立的采購和質量控制體系吸引了全球供應商的參與,推動了Model S的快速發展和成功。博世和佛吉亞在各自領域排名世界第一,在中國的規模也非常大。對他們來說,拜騰在業務上無疑是一個“小客戶”,但從戰略上講,他們會評估初創企業。此次派遣董事會成員簽署合同,也表明了供應商對拜騰的肯定,拜騰當然是反對者……
nity,讓供應商參與創新。
Daniel Kirchert博士在會后的采訪中也提到,這種合作不是簡單的客戶和供應商之間的關系,而是更深層次的創新技術研發和落地合作。在核心技術層面,是聯合研發。例如,Faurecia可能會為BYTON的第一輛量產車提供全新的座椅和駕駛艙設計。
在人機交互層面,BYTON Batten也開始在硅谷吸引大量人才和團隊。例如,10月剛加入的智能汽車用戶體驗副總裁叢浩仁-杰夫在蘋果任職期間,帶領系統工程團隊設計了包括iMac Pro在內的多種Mac產品。加入BYTON后,Jeff一直帶領著一個由數十人組成的團隊,負責推動BYTON 1.25米長屏幕的UI和UX設計,以及車內的整體人機交互設計。該團隊目前是BYTON北美總部最大的團隊,目前仍在招聘和擴張中。(在BYTON北美總部啟動儀式后,我們對Jeff進行了獨家采訪。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將詳細解釋BYTON的人機交互。)
在自動駕駛層面,有無數大大小小的創業團隊扎根于硅谷。無論是AI算法、攝像頭雷達傳感器還是整體解決方案,這里都有相應的團隊和人才積累。據戴磊介紹,BYTON與一個非常知名的美國自動駕駛初創團隊進行了深度合作。2019年,首款量產車將搭載L3級自動駕駛技術,目標是在2020年實現并搭載L4級自動駕駛。(具體來說,拜騰將在2018年初的CES展會上宣布與哪家公司合作)
當然,目前L4級自動駕駛技術可能到2020年還沒有完全量產,法律法規水平也不明確,因此對制造商來說硬件成本會更高,實現場景有限。戴磊還表示,他們的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但可能首先以共享模式實現,也可能作為可選功能搭載。
目前,他們已經完成了2.4億美元的A系列融資,并開始了B系列融資,計劃于明年中期完成。BYTON BYTON首席執行官畢福康博士在接受采訪時提到:在正常情況下,一家企業從成立到第一輛車的量產,包括工廠的建設,需要16至18億美元,而在拜頓拜頓實現量產之前,所需的融資額不到10億美元。與新車上市初期相比,投資者對這一領域的了解更深,投資也越來越謹慎。產品能否量產,概念能否落地,是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因此,2018年應該是百騰加速發展的一年。目前,計劃總投資116億的南京工廠已經開工,供應鏈將于2018年初100%完工。年初,CES的概念車展示也是拜騰拜騰的一個標志性節點。傳統車企的研發周期約為5-7年,但拜騰的研發周期為3年左右。畢福康博士在負責寶馬i8項目時,曾創造了從概念車到上市36個月的記錄。BYTON能否再次打破紀錄,非常值得期待。
近日,江陰市發布的《2017年江陰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市級財政資金補貼實施細則》明確,市級補貼標準按照省級補貼標準11的比例標準進行配套,
1900/1/1 0:00:002017年11月,揚州、蘇州發布新能源汽車補貼細則;福建莆田、河北保定、浙江、哈爾濱、重慶發布了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新政;福州、鎮江、成都、湖北、陜西、西安發布新能源汽車宏觀綜合政策。
1900/1/1 0:00:00近日,淮安發布的《2017年淮安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地方財政補貼實施細則》明確,新能源汽車地方財政補貼按中央財政單車補貼額的30給予補貼。
1900/1/1 0:00:00近日,無錫財政局發布的《2017年無錫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資金實施細則》明確,新能源汽車地方財政補貼總額(含省、市、區三級財政)不超過相應車型中央財政補貼額的50。
1900/1/1 0:00:00去年12月,法國建筑公司Colas首次實現1公里長的光伏公路鋪設,選址設在穿過法國諾曼底TourouvreauPerche的二級公路上,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為迎合泰國不斷上漲的市場需求,博世在當地建廠,其施工期長達15年。最近,博世啟用了這家新工廠,該工廠位于在泰國曼谷東側130公里處的赫馬拉(Hemaraj)。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