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伏巨頭協鑫集團的“造車”計劃逐漸浮出水面。8月12日,協鑫集團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通捷”)在蘇州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建立產能10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基地。至此,協鑫成為繼格力、樂視之后,又一家跨界打造新能源汽車的中國500強企業。據第一電氣網報道,自2017年1月宣布協鑫整合以來,自“動力電池+儲能”戰略規劃提出以來,不時有新動作的報道。基于原有的光伏主線,協鑫整合儲能電池布局是順理成章的,而動力電池是儲能的“副產品”,主要應用于電動汽車領域,似乎與協鑫的整合光伏主業關聯不大。如今協鑫集團已經涉足汽車制造領域,是動力電池+汽車業務的“復制品”,還是全面布局龐大的新能源生態?據了解,協鑫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非公開環保電力控股公司,也是全球領先的光伏材料制造商,2016年其光伏組件出貨量排名全球第四。截至目前,已建成電力、光伏、天然氣、金融等四大產業集群,總資產近千億元。它擁有三家控股上市公司,即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3800.HK)、協鑫新能源控股有限責任公司(0451.HK)和協鑫集成科技有限公司(002506)。SZ)。2016年,三家上市公司的總營收超過360億元,凈利潤總額約為23億元。從財務狀況來看,協鑫集團有資本投資新能源汽車等重資產行業。目前,協鑫在造車技術和人才庫方面主要依靠新收購的汽車設計公司上海同捷。公開資料顯示,協鑫成立于1999年,是最早的獨立汽車設計和工程公司之一。創業團隊來自與一汽合作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汽車技術研究所,擁有20年的汽車設計工程經驗。該公司于2002年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目前已在4000個主要流程的基礎上建立了一整套22000個精細設計和工程開發流程。經過16年的發展,公司現已實現從產品創意設計、工程研發、樣機試制和實驗研究到模具設計制造、關鍵零部件配套的全過程一站式交鑰匙服務能力的獨立汽車設計工程公司。此前,協鑫(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副總裁劉崇禧在公開場合表示:協鑫將與重點汽車制造企業聯合生產電動汽車,標桿特斯拉,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那么問題來了,協鑫將如何獲得汽車生產資質呢?從目前的建廠投資來看,協鑫最終可能會選擇向國家發改委申請新能源汽車建設項目,以獲得生產資質,但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如果你想快速生產產品,你只能找到有資質的汽車公司來聯合生產電動汽車。今年7月,劉崇禧透露,協鑫與江鈴、奇瑞汽車集團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一款設計前衛、輕量化的新能源汽車。這樣一來,協鑫可能會“兩條腿走路”,爭取獨立資質,也會尋求與汽車工廠的合作。據公開統計,協鑫新能源汽車及電池業務已落地江西南昌、蘇州、無錫、宜興等地,計劃投資超500億元,產能達150萬輛。在河南、河北、四川、天津、徐州等地,都有上海通捷的新能源汽車項目,計劃總投資超過150億元,產能達到75萬輛。可以看出,協鑫正在全國各地不間斷地建設新能源汽車工廠。
“src=”/eimg/jndp/ig/20230304015713619153/2.jpg“/>
除了與地方政府合作,協鑫還與國家電網和滴滴出行合作,啟動了“5321”計劃,用5年時間在30個重點城市建設和運營200萬個充電樁和5000個發電站,并投入運營100萬輛共享電動汽車,惠及1億用戶。協鑫也在打造大規模電池生產產業鏈,計劃生產30GWh,并計劃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動力電池PACK租賃業務,推動“車電分離、裸車銷售、電池租賃”的新商業模式。2015年11月,協鑫集團推出“電動電子交通”業務,以“智能多功能充電樁和新能源汽車”的新能源應用模式,為大城市的電動汽車提供分時租賃服務,緩解交通擁堵,控制嚴重霧霾。繼上海、北京、江蘇、江西等地之后,協鑫集團將繼續在廣州等國內重點城市開展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鏈合作。2016年初,協鑫集團與北汽新能源簽署戰略合作,購買5萬輛北汽新能源純電動汽車,并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在上海和北京投資100萬輛新能源汽車。它的“胃口”可不小,占到了2020年促銷目標的2/5。然而,自那以后,關于相關訂單的進展,幾乎沒有什么消息。協鑫集團的造車計劃背后有一個強大的“朱家”。協鑫集團有限公司的創始人、董事長、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是朱公山,他是一位非常低調的中國私營企業家。他2006年才進入光伏行業,但在短短五年內,他已發展成為全球多晶硅和硅片行業的領導者。在《2016胡潤百富榜》中,朱公山家族以260億的財富排名第66位。三家上市子公司中,朱功山為協鑫能源和協鑫集成董事長,其子朱玉峰為協鑫新能源董事長。對于新興戰略產業,協鑫集團似乎總是有一種難以消散的激情。在過去的20年里,這家以熱電起家、文大以光伏起家的企業集團迅速擴張,其細分業務涉及十多個領域。大資金,大資本,高持有,高戰斗,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協鑫在光伏領域嘗到了甜頭,但這種模式適合新能源汽車嗎?2011年6月,協鑫收購加拿大動力鋰電池制造商MNKE的子公司江蘇伊斯塔電池公司,更名為協鑫動力電池有限公司,正式進入鋰離子動力電池領域。與此同時,協鑫宣布將斥資180億元在吳江建設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項目,投產后年銷售額將達到400億元,成為全球行業領導者。然而,最終,協鑫在試圖復制光伏發展模式的鋰電池領域遭遇了可怕的變化。時間已經過去,如今協鑫集團再次展現了進軍電動汽車和儲能領域的雄心,進行了更深入、更全面的布局。它正在積極打造新能源發電、售電、充電網絡建設、動力電池生產、電池租賃、電動汽車生產、電池梯級利用和儲能等產業,并打算全面打通從新能源發電到儲能、電動汽車研發和生產的全產業鏈,和電動汽車運營,但仍有許多問題需要回答和填補。近日,光伏巨頭協鑫集團的“造車”計劃逐漸浮出水面。8月12日,協鑫集團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通捷”)在蘇州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建立產能10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基地。至此,協鑫成為繼格力、樂視之后,又一家跨界打造新能源汽車的中國500強企業。據第一電氣網報道,自2017年1月宣布協鑫整合以來,自“動力電池+儲能”戰略規劃提出以來,不時有新動作的報道。基于原有的光伏主線,GCL是合乎邏輯的……
整合儲能電池布局,而動力電池是儲能的“副產品”,主要用于電動汽車領域,似乎與協鑫的一體化光伏主營業務相關性不大。如今協鑫集團已經涉足汽車制造領域,是動力電池+汽車業務的“復制品”,還是全面布局龐大的新能源生態?據了解,協鑫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非公開環保電力控股公司,也是全球領先的光伏材料制造商,2016年其光伏組件出貨量排名全球第四。截至目前,已建成電力、光伏、天然氣、金融等四大產業集群,總資產近千億元。它擁有三家控股上市公司,即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3800.HK)、協鑫新能源控股有限責任公司(0451.HK)和協鑫集成科技有限公司(002506)。SZ)。2016年,三家上市公司的總營收超過360億元,凈利潤總額約為23億元。從財務狀況來看,協鑫集團有資本投資新能源汽車等重資產行業。目前,協鑫在造車技術和人才庫方面主要依靠新收購的汽車設計公司上海同捷。公開資料顯示,協鑫成立于1999年,是最早的獨立汽車設計和工程公司之一。創業團隊來自與一汽合作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汽車技術研究所,擁有20年的汽車設計工程經驗。該公司于2002年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目前已在4000個主要流程的基礎上建立了一整套22000個精細設計和工程開發流程。經過16年的發展,公司現已實現從產品創意設計、工程研發、樣機試制和實驗研究到模具設計制造、關鍵零部件配套的全過程一站式交鑰匙服務能力的獨立汽車設計工程公司。此前,協鑫(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副總裁劉崇禧在公開場合表示:協鑫將與重點汽車制造企業聯合生產電動汽車,標桿特斯拉,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那么問題來了,協鑫將如何獲得汽車生產資質呢?從目前的建廠投資來看,協鑫最終可能會選擇向國家發改委申請新能源汽車建設項目,以獲得生產資質,但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如果你想快速生產產品,你只能找到有資質的汽車公司來聯合生產電動汽車。今年7月,劉崇禧透露,協鑫與江鈴、奇瑞汽車集團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一款設計前衛、輕量化的新能源汽車。這樣一來,協鑫可能會“兩條腿走路”,爭取獨立資質,也會尋求與汽車工廠的合作。據公開統計,協鑫新能源汽車及電池業務已落地江西南昌、蘇州、無錫、宜興等地,計劃投資超500億元,產能達150萬輛。在河南、河北、四川、天津、徐州等地,都有上海通捷的新能源汽車項目,計劃總投資超過150億元,產能達到75萬輛。可以看出,協鑫正在全國各地不間斷地建設新能源汽車工廠。
除了與地方政府合作,協鑫還與國家電網和滴滴出行合作,啟動了“5321”計劃,用5年時間在30個重點城市建設和運營200萬個充電樁和5000個發電站,并投入運營100萬輛共享電動汽車,惠及1億用戶。協鑫也在打造大規模電池生產產業鏈,計劃生產30GWh,并計劃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動力電池PACK租賃業務,推動“車電分離、裸車銷售、電池租賃”的新商業模式。2015年11月,協鑫集團推出“電動電子交通”業務,為電動汽車提供分時租賃服務……
以“智能多功能充電樁和新能源汽車”為新能源應用模式,緩解大城市的交通擁堵,控制嚴重的霧霾。繼上海、北京、江蘇、江西等地之后,協鑫集團將繼續在廣州等國內重點城市開展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鏈合作。2016年初,協鑫集團與北汽新能源簽署戰略合作,購買5萬輛北汽新能源純電動汽車,并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在上海和北京投資100萬輛新能源汽車。它的“胃口”可不小,占到了2020年促銷目標的2/5。然而,自那以后,關于相關訂單的進展,幾乎沒有什么消息。協鑫集團的造車計劃背后有一個強大的“朱家”。協鑫集團有限公司的創始人、董事長、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是朱公山,他是一位非常低調的中國私營企業家。他2006年才進入光伏行業,但在短短五年內,他已發展成為全球多晶硅和硅片行業的領導者。在《2016胡潤百富榜》中,朱公山家族以260億的財富排名第66位。三家上市子公司中,朱功山為協鑫能源和協鑫集成董事長,其子朱玉峰為協鑫新能源董事長。對于新興戰略產業,協鑫集團似乎總是有一種難以消散的激情。在過去的20年里,這家以熱電起家、文大以光伏起家的企業集團迅速擴張,其細分業務涉及十多個領域。大資金,大資本,高持有,高戰斗,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協鑫在光伏領域嘗到了甜頭,但這種模式適合新能源汽車嗎?2011年6月,協鑫收購加拿大動力鋰電池制造商MNKE的子公司江蘇伊斯塔電池公司,更名為協鑫動力電池有限公司,正式進入鋰離子動力電池領域。與此同時,協鑫宣布將斥資180億元在吳江建設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項目,投產后年銷售額將達到400億元,成為全球行業領導者。然而,最終,協鑫在試圖復制光伏發展模式的鋰電池領域遭遇了可怕的變化。時間已經過去,如今協鑫集團再次展現了進軍電動汽車和儲能領域的雄心,進行了更深入、更全面的布局。它正在積極打造新能源發電、售電、充電網絡建設、動力電池生產、電池租賃、電動汽車生產、電池梯級利用和儲能等產業,并打算全面打通從新能源發電到儲能、電動汽車研發和生產的全產業鏈,和電動汽車運營,但仍有許多問題需要回答和填補。
從智能手機到智能穿戴再到如今的智能汽車,智能化已觸及各個領域。對于廣大車主來說,智能充電樁這個概念或許有點陌生,并沒有跟智能手機、智能汽車一樣有明確的定義。
1900/1/1 0:00:00本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新聞熱點主要以合資、收購、車展為核心。
1900/1/1 0:00:00谷歌無人駕駛部門Waymo宣布,該公司開發的“螢火蟲”(Firefly)將會退役,這種造型可愛的汽車是該公司內部生產的測試用車。Waymo現在開始轉向克萊斯勒Pacifica等量產車。
1900/1/1 0:00:00乘著政策紅利迅速發展起來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帶火了充電基礎設施。8月23日,2017上海國際新能源汽車產業博覽會、第九屆上海國際充電站(樁)技術設備展覽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開幕。
1900/1/1 0:00:001、三亞出臺2017年充電設施建設方案8月22日,筆者從三亞市發改委獲悉,三亞市日前出臺了《三亞市2017年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方案》,
1900/1/1 0:00:00據techcrunch網站報道,福特的自動駕駛計劃包括批量生產自動駕駛車輛,然后與合作伙伴在出租車和快遞等商業服務領域展開大規模合作等內容。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