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利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利源”)最近發布的財務報告顯示,2016年科利源凈利潤虧損2.11億元,這是其主營業務連續第六年虧損。
在經歷了多年的損失之后,我仍然我行我素。
科力源2016年主要財務數據及其同期比較
從上表可以看出,科力源的營業收入整體有所增長,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卻出現了負增長。那么,收入的錢去了哪里?
根據科力源在財報中的說法,所有資金都已用于建設混合動力系統生產線,在建項目大多處于投資階段,成本尚未收回。此外,該公司的產品仍處于促銷期,無法銷售價格也是原因之一。但這些說法似乎有些牽強,站不住腳。
業內普遍認為,科力源連年虧損與其在混合動力領域的長期布局不無關系。目前,混合動力汽車在中國基本沒有增長環境。首先,自2013年以來,混合動力汽車不再享受政策補貼,國家對其的支持大幅減少;
其次,作為一種節能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并不是很有優勢。例如,一些企業通過優化發動機、渦輪增壓等不同技術路線,可以達到幾乎相同的節能效果。第三,這也是中國混合動力汽車難以取得突破的關鍵因素。也就是說,與純電動汽車相比,盡管燃料混合動力技術在國際上已經成熟,但基本上被豐田、本田等日本車企壟斷,中國在這一領域的技術突破太難了。因此,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在國內市場的價格和維護成本居高不下,難以形成競爭優勢。
即便如此,科力源董事長鐘發平還是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支持混合動力。他認為,國家推動純電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政策既不符合科學發展規律,也不符合市場規律。總有一天,該國的汽車產業戰略將回歸混合動力路線。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正是鐘發平堅持選擇與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背道而馳的發展理念,才讓科力源陷入了如今的困境。
巨額虧損的內幕浮出水面
政策不受支持,技術研究困難,消費者不買賬。。。長安、一汽等車企在發展混合動力技術的道路上出現了轉機。為什么科力源在虧損多年后仍“鍥而不舍”,繼續投資?
一位在科力源工作多年的A先生向作者透露了一些內幕信息。
“如果我沒有離職,我就不會說什么或說什么。”在面試電話的另一邊,A先生松了一口氣。然而,從整個對話中,筆者可以感受到A先生對科力源和整個混合動力行業的發展有著深厚的感情。
A先生向筆者介紹,科力遠掌握的混合動力技術與日本車企的技術有很大不同。目前,豐田的混合動力技術已經發展到第四代,而科力遠的混合動力仍然停留在第一代。然而,目前在國內市場上,在混合動力系統的制造方面,實力超過科力遠的企業并不多。由此可見,國產混動技術與日系車企的差距是很大的。
當談到科力源在巨額虧損的情況下不斷擴大投資時,A先生的話透露出一些無奈。“沒有一家公司愿意做虧損的生意。一旦做了事情,就很難回頭。”a先生說,“近年來,一些國內汽車制造商與科力遠合作,但汽車制造商認為混合動力汽車的好處不好,所以他們根本不玩。”在談到這個問題時,a先生直接指出了“吉利”的名字。)
在A先生看來,目前中國真正了解混合動力技術的專家很少,政策層面對混合動力技術態度以及混合動力汽車糟糕的使用體驗正制約著混合動力技術在中國的發展。作為一家企業,科力源也在努力實現一些技術突破,試圖扭虧為盈。
“事實上,科力遠已經投資在日本名古屋建立了一個研究所,并聘請了一些從豐田退休的研究人員來克服技術困難,但這種方法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a先生說,“由于日本研究人員在技術上持謹慎和保守態度,科力源能否真正接觸到日本的核心混合動力技術尚不確定。”
當然,除了A先生提到的原因外,還有許多因素使國產混合動力技術的發展變得困難。但不可否認的是,科力源盡管虧損巨大,但仍在擴大投資,這不僅是外部因素的結果,也是許多積極因素的作用,比如一家公司的社會責任和對混合動力技術未來前景的預測。無論是什么原因,科力離混合動力技術發展之路還很遠,而且會變得越來越困難。湖南科利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利源”)最近發布的財務報告顯示,2016年科利源凈利潤虧損2.11億元,這是其主營業務連續第六年虧損。
在經歷了多年的損失之后,我仍然我行我素。
科力源主要財務數據……
2016年及其同期比較
從上表可以看出,科力源的營業收入整體有所增長,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卻出現了負增長。那么,收入的錢去了哪里?
根據科力源在財報中的說法,所有資金都已用于建設混合動力系統生產線,在建項目大多處于投資階段,成本尚未收回。此外,該公司的產品仍處于促銷期,無法銷售價格也是原因之一。但這些說法似乎有些牽強,站不住腳。
業內普遍認為,科力源連年虧損與其在混合動力領域的長期布局不無關系。目前,混合動力汽車在中國基本沒有增長環境。首先,自2013年以來,混合動力汽車不再享受政策補貼,國家對其的支持大幅減少;
其次,作為一種節能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并不是很有優勢。例如,一些企業通過優化發動機、渦輪增壓等不同技術路線,可以達到幾乎相同的節能效果。第三,這也是中國混合動力汽車難以取得突破的關鍵因素。也就是說,與純電動汽車相比,盡管燃料混合動力技術在國際上已經成熟,但基本上被豐田、本田等日本車企壟斷,中國在這一領域的技術突破太難了。因此,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在國內市場的價格和維護成本居高不下,難以形成競爭優勢。
即便如此,科力源董事長鐘發平還是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支持混合動力。他認為,國家推動純電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政策既不符合科學發展規律,也不符合市場規律。總有一天,該國的汽車產業戰略將回歸混合動力路線。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正是鐘發平堅持選擇與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背道而馳的發展理念,才讓科力源陷入了如今的困境。
巨額虧損的內幕浮出水面
政策不受支持,技術研究困難,消費者不買賬。。。長安、一汽等車企在發展混合動力技術的道路上出現了轉機。為什么科力源在虧損多年后仍“鍥而不舍”,繼續投資?
一位在科力源工作多年的A先生向作者透露了一些內幕信息。
“如果我沒有離職,我就不會說什么或說什么。”在面試電話的另一邊,A先生松了一口氣。然而,從整個對話中,筆者可以感受到A先生對科力源和整個混合動力行業的發展有著深厚的感情。
A先生向筆者介紹,科力遠掌握的混合動力技術與日本車企的技術有很大不同。目前,豐田的混合動力技術已經發展到第四代,而科力遠的混合動力仍然停留在第一代。然而,目前在國內市場上,在混合動力系統的制造方面,實力超過科力遠的企業并不多。由此可見,國產混動技術與日系車企的差距是很大的。
當談到科力源在巨額虧損的情況下不斷擴大投資時,A先生的話透露出一些無奈。“沒有一家公司愿意做虧損的生意。一旦做了事情,就很難回頭。”a先生說,“近年來,一些國內汽車制造商與科力遠合作,但汽車制造商認為混合動力汽車的好處不好,所以他們根本不玩。”在談到這個問題時,a先生直接指出了“吉利”的名字。)
在A先生看來,目前中國真正了解混合動力技術的專家很少,政策層面對混合動力技術態度以及混合動力汽車糟糕的使用體驗正制約著混合動力技術在中國的發展。作為一家企業,科力源也在努力實現一些技術突破,試圖扭虧為盈。
“事實上,科力遠已經投資在日本名古屋建立了一個研究所,并聘請了一些從豐田退休的研究人員來克服技術困難,但這種方法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a先生說,“由于日本研究人員在技術上持謹慎和保守態度,科力源能否真正接觸到日本的核心混合動力技術尚不確定。”
當然,除了A先生提到的原因外,還有許多因素使國產混合動力技術的發展變得困難。但不可否認的是,科力源盡管虧損巨大,但仍在擴大投資,這不僅是外部因素的結果,也是許多積極因素的作用,比如一家公司的社會責任和對混合動力技術未來前景的預測。無論是什么原因,科力離混合動力技術發展之路還很遠,而且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2016年度,富電綠能銷售了3665臺電動汽車,實現銷售收入38560萬元元,占公司銷售收入的7776,提升了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為公司帶來了新的收入來源。
1900/1/1 0:00:00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發展模式,延續了其一貫的激進和快速迭代的風格。
1900/1/1 0:00:004月12日,三花智控發布公告稱,擬向控股股東全資子公司浙江三花綠能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三花綠能以962元股的價格發行2
1900/1/1 0:00:00近日,四川省《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正式發布,意見指出,到2020年,全省新建集中式充換電站600座以上,分散式充電樁27萬個以上,滿足23
1900/1/1 0:00:00隨著政策和市場逐步回歸正常,3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產銷逐步走強。根據乘聯會廠家數據統計,2017年3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275萬,環比2月增長67,同比增速76。
1900/1/1 0:00:001、中汽協:3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增幅超304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召開汽車產銷情況發布會,3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33015輛和31120輛,同比分別增長309、35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