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遼寧省發布《關于印發遼寧省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0年,形成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創新為動力、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新能源汽車產能力爭達到3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達到工業化要求。
新能源汽車在全省得到廣泛應用,在城市公共交通、租賃、郵政、物流運輸等領域的普及應用比例大幅提高。到2020年,各城市新增和更換公交車中新能源公交車的比例將逐年提高到30%以上,沈陽和大連將逐年提高至35%以上。
以下是原始政策:
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遼寧省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實施方案》的通知
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委員會和直屬機構:
《遼寧省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實施方案》已獲省政府批準,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年12月7日
《遼寧省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的通知》(國發〔2012〕22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4〕35號)精神,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產業競爭優勢,促進我省汽車產業結構調整。
一、一般要求
(1) 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三、四、五、六次全會精神,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把培育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主攻方向,瞄準產業發展的“瓶頸”和“短板”,按照市場主導、創新驅動、重點突破、協調發展、合理布局的要求,努力突破核心。特別是在東北寒冷的氣候下,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落實和完善配套政策,優化配套環境,創新商業模式,擴大先進適用的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走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
(2) 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驅動相結合。積極發揮規劃引導和政策激勵作用,集聚科技和產業資源,鼓勵新能源汽車開發生產,引導市場消費。充分發揮企業在市場中的主體作用,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促進新能源汽車的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堅持產業轉型與技術進步相結合。加快培育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動汽車動力系統電氣化轉型。堅持統籌規劃,在培育和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同時,大力推廣節能汽車,促進汽車產業技術升級。
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相結合。加強創新發展,把技術創新作為推動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和品牌。結合產業技術基礎和區域特點,要有特色、有差異……
發展道路。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深入開展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堅持培育產業與加強配套相結合。以整車為龍頭,培育帶動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控系統、車聯網系統產業鏈加速發展。推動充電設施、電網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協同發展,形成完整的產業配套體系。
(3) 發展目標。
工業化取得了重大進展。到2020年,將形成市場化、企業化、創新驅動、與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新能源汽車產能將力爭達到3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將滿足工業化要求。
技術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關鍵零部件技術整體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部分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掌握了電驅動模塊、電池系統、電控系統、汽車電子、輕量化材料等關鍵核心技術,顯著提高了我省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整車能耗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支持能力顯著增強。培育一批核心零部件“專精特新”重點企業,提高動力電池、驅動電機、控制系統、充換設備、車聯網系統等關鍵零部件的自主生產和市場供應能力,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支撐體系。建立覆蓋全省、布局合理、設備先進的充換電服務網絡,滿足新能源汽車運營需求。
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成效。新能源汽車在全省得到廣泛應用,在城市公共交通、租賃、郵政、物流運輸等領域的普及應用比例大幅提高。到2020年,各城市新增和更換公交車中新能源公交車的比例將逐年提高到30%以上,沈陽和大連將逐年提高至35%以上。
第二,重點任務
(a) 實施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工程。
1.加強對新能源汽車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究。推進以純電動汽車、插電式(含增程)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為重點的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突破多領域集成優化設計技術,提高相關生產工藝和測試設備的技術水平,使新能源汽車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在燃料電池汽車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
提高先進動力電池及其系統集成技術水平,重點開發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單體電池和正負極、隔膜、電解液等關鍵電池材料,推進動力電池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研究,集中力量突破支撐長期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不斷提高動力電池系統的一致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動力電池系統低溫適應性能夠滿足北方寒冷地區的運行要求。
加強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電驅動模塊和核心材料的研發,突破材料、技術、成本等瓶頸,推動產品向系統集成、電機永磁、結構輕量化、智能控制方向發展。
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電控系統,推動車輛控制、電機控制和電池管理高度集成,加強生產和測試能力建設,提高新能源汽車整車控制系統產業化水平。
加快汽車聯網系統技術的研發。對車輛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vehi……進行技術研究……
e通信和網絡,開發具有智能動態信息服務、智能車輛控制、智能交通管理等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開發車輛自動識別、車輛運行狀態實時監測、智能充電、電池定位管理、電池動態監測等技術。(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
2.加快建立新能源汽車研發體系。依托華晨汽車集團、曙光汽車集團、東軟集團等重點企業,以及沈陽自動化學院、大連化工學院、東北大學、中國科學院大連理工大學等一批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以企業為導向的產學研創新體系,建設新能源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的研發、測試、信息服務等公共服務平臺。支持沈陽華龍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基于自身核心技術建立國家級延伸范圍電動汽車工程技術中心,提升新能源汽車產業科技支撐能力。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依托重點企業承接先進技術成果,結合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實現重要零部件國產化和關鍵技術自主化。(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
(2) 科學規劃新能源汽車的區域布局。依托沈陽、大連、丹東、朝陽、鐵嶺、錦州等省內產業基地較好的城市,根據各地特點和優勢,依托有較強帶動力的龍頭企業,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建設,促進優勢產業集聚發展,形成涵蓋研發設計、整車制造、關鍵零部件配套的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責任單位:市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
(3) 優化新能源汽車產業結構。
1.整車生產能力。鼓勵公告中的汽車制造商和改裝商用車企業利用現有基礎開發生產新能源汽車;鼓勵公告中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通過并購整合資源,提高研發和生產能力,擴大市場優勢;
嚴格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的研發、測試和建設條件,防止低水平的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避免新的產能過剩。(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
2.支持關鍵汽車產品的開發。重點發展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商用車和新能源專用車。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重點發展純電動乘用車和插電式(含增程)混合動力乘用車(包括轎車、MPV和SUV)。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重點發展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商用車,對非插電式混動商用車進行改進升級。在新能源專用車領域,重點發展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物流車、貨車、機場汽車擺渡車、除雪車、警車、環衛車、醫療專用車等產品,盡快將新能源專用汽車發展成為優勢產品。(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
3.支持核心組件的開發。重點開發耐低溫、高安全的動力電池封裝技術、高效動力電池管理系統、驅動電機及控制器、電動汽車控制系統、燃料電池堆及系統;高效增程發動機及關鍵部件、電驅動模塊及關鍵部件,鋼/鋁混合動力、鋁/纖維、碳纖維車身等具有代表性的輕量化部件;車輛視覺識別系統、車輛雷達系統、高精度定位系統、車輛互聯終端和綜合控制系統;智能充電樁等(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省科技廳)
4.支持重大項目建設。推動華晨寶馬、丹東黃海、沈陽森源阿斯特福、遼寧贛鋒、沈陽華龍等企業的新能源汽車項目盡快投產;加快推進航天科技集團與凌源凌河的兼并重組項目和華泰汽車集團新能源汽車錦州生產基地建設;
積極推進遼寧開心新能源汽車低溫鋰電池動力系統產業化,朝陽力源電容式鋰離子電池、大連BIK動力電池等新能源汽車配套項目建設,完善產業鏈,提升當地配套能力。(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
(4) 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車配套體系。以華晨汽車集團、曙光汽車集團等龍頭企業為龍頭,加強新能源汽車產業配套體系建設,促進關鍵零部件產業快速發展。為推動新能源汽車規模化發展,我們將積極開發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及電控系統等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關鍵電池材料及充電器、充電樁等配套基礎設備,盡快形成規模化配套能力。(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
(5) 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全面落實國家頒布的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措施,結合我省實際,加快制定出臺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和普及的具體政策措施。總結沈陽和大連兩個國家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產品性能驗證、生產使用、售后服務、電池回收等方面的經驗,探索融資租賃、分時租賃等商業可行的營銷模式,形成促進應用的有效機制,促進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營造開放的市場環境,提升我省新能源汽車企業的規模和水平,積極參與新能源汽車在我省的推廣應用。加大新能源汽車在公共交通、物流、郵政、市政、旅游等領域的推廣應用,不斷提高新能源汽車比重。充分發揮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研究所在燃料電池領域的研發優勢,積極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的運行示范,提高燃料電池系統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促進氫氣制備、儲存、運輸和加注技術的發展。加強新能源汽車投產質量安全監管,支持遠程監控平臺建設,督促汽車生產企業確保生產一致性。(責任單位:市政府、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廳、省財政廳、省交通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商務廳e、 省質量監督局、省旅游發展委員會)
(6) 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3號),按照適度超前、智能高效的原則,加強規劃指導,加大支持力度,鼓勵業務創新,建設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基本滿足了電動汽車的充電和更換需求。加快充電設施建設,以沈陽、大連為重點,加快城市公共服務、單位停車場、居民小區、高速公路服務區等重點區域充電設施建設。近日,遼寧省發布《關于印發……
遼寧省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實施方案“。通知指出,到2020年,形成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創新為動力、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新能源汽車產能力爭達到3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達到工業化要求。
新能源汽車在全省得到廣泛應用,在城市公共交通、租賃、郵政、物流運輸等領域的普及應用比例大幅提高。到2020年,各城市新增和更換公交車中新能源公交車的比例將逐年提高到30%以上,沈陽和大連將逐年提高至35%以上。
以下是原始政策:
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遼寧省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實施方案》的通知
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委員會和直屬機構:
《遼寧省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實施方案》已獲省政府批準,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年12月7日
《遼寧省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的通知》(國發〔2012〕22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4〕35號)精神,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產業競爭優勢,促進我省汽車產業結構調整。
一、一般要求
(1) 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三、四、五、六次全會精神,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把培育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主攻方向,瞄準產業發展的“瓶頸”和“短板”,按照市場主導、創新驅動、重點突破、協調發展、合理布局的要求,努力突破核心。特別是在東北寒冷的氣候下,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落實和完善配套政策,優化配套環境,創新商業模式,擴大先進適用的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走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
(2) 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驅動相結合。積極發揮規劃引導和政策激勵作用,集聚科技和產業資源,鼓勵新能源汽車開發生產,引導市場消費。充分發揮企業在市場中的主體作用,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促進新能源汽車的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堅持產業轉型與技術進步相結合。加快培育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動汽車動力系統電氣化轉型。堅持統籌規劃,在培育和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同時,大力推廣節能汽車,促進汽車產業技術升級。
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相結合。加強創新發展,把技術創新作為推動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和品牌。結合產業技術基礎和區域特點,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道路。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開展實習……
國家科技合作與交流深入開展,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堅持培育產業與加強配套相結合。以整車為龍頭,培育帶動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控系統、車聯網系統產業鏈加速發展。推動充電設施、電網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協同發展,形成完整的產業配套體系。
(3) 發展目標。
工業化取得了重大進展。到2020年,將形成市場化、企業化、創新驅動、與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新能源汽車產能將力爭達到3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將滿足工業化要求。
技術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關鍵零部件技術整體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部分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掌握了電驅動模塊、電池系統、電控系統、汽車電子、輕量化材料等關鍵核心技術,顯著提高了我省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整車能耗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支持能力顯著增強。培育一批核心零部件“專精特新”重點企業,提高動力電池、驅動電機、控制系統、充換設備、車聯網系統等關鍵零部件的自主生產和市場供應能力,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支撐體系。建立覆蓋全省、布局合理、設備先進的充換電服務網絡,滿足新能源汽車運營需求。
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成效。新能源汽車在全省得到廣泛應用,在城市公共交通、租賃、郵政、物流運輸等領域的普及應用比例大幅提高。到2020年,各城市新增和更換公交車中新能源公交車的比例將逐年提高到30%以上,沈陽和大連將逐年提高至35%以上。
第二,重點任務
(a) 實施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工程。
1.加強對新能源汽車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究。推進以純電動汽車、插電式(含增程)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為重點的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突破多領域集成優化設計技術,提高相關生產工藝和測試設備的技術水平,使新能源汽車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在燃料電池汽車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
提高先進動力電池及其系統集成技術水平,重點開發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單體電池和正負極、隔膜、電解液等關鍵電池材料,推進動力電池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研究,集中力量突破支撐長期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不斷提高動力電池系統的一致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動力電池系統低溫適應性能夠滿足北方寒冷地區的運行要求。
加強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電驅動模塊和核心材料的研發,突破材料、技術、成本等瓶頸,推動產品向系統集成、電機永磁、結構輕量化、智能控制方向發展。
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電控系統,推動車輛控制、電機控制和電池管理高度集成,加強生產和測試能力建設,提高新能源汽車整車控制系統產業化水平。
加快汽車聯網系統技術的研發。開展車輛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車輛通信和網絡等方面的技術研究,開發具有i……
智能動態信息服務、智能車輛控制、智能交通管理等功能。開發車輛自動識別、車輛運行狀態實時監測、智能充電、電池定位管理、電池動態監測等技術。(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
2.加快建立新能源汽車研發體系。依托華晨汽車集團、曙光汽車集團、東軟集團等重點企業,以及沈陽自動化學院、大連化工學院、東北大學、中國科學院大連理工大學等一批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以企業為導向的產學研創新體系,建設新能源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的研發、測試、信息服務等公共服務平臺。支持沈陽華龍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基于自身核心技術建立國家級延伸范圍電動汽車工程技術中心,提升新能源汽車產業科技支撐能力。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依托重點企業承接先進技術成果,結合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實現重要零部件國產化和關鍵技術自主化。(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
(2) 科學規劃新能源汽車的區域布局。依托沈陽、大連、丹東、朝陽、鐵嶺、錦州等省內產業基地較好的城市,根據各地特點和優勢,依托有較強帶動力的龍頭企業,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建設,促進優勢產業集聚發展,形成涵蓋研發設計、整車制造、關鍵零部件配套的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責任單位:市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
(3) 優化新能源汽車產業結構。
1.整車生產能力。鼓勵公告中的汽車制造商和改裝商用車企業利用現有基礎開發生產新能源汽車;鼓勵公告中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通過并購整合資源,提高研發和生產能力,擴大市場優勢;
嚴格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的研發、測試和建設條件,防止低水平的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避免新的產能過剩。(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
2.支持關鍵汽車產品的開發。重點發展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商用車和新能源專用車。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重點發展純電動乘用車和插電式(含增程)混合動力乘用車(包括轎車、MPV和SUV)。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重點發展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商用車,對非插電式混動商用車進行改進升級。在新能源專用車領域,重點發展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物流車、貨車、機場汽車擺渡車、除雪車、警車、環衛車、醫療專用車等產品,盡快將新能源專用汽車發展成為優勢產品。(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
3.支持核心組件的開發。重點開發耐低溫、高安全的動力電池封裝技術、高效動力電池管理系統、驅動電機及控制器、電動汽車控制系統、燃料電池堆及系統;高效增程發動機及關鍵部件、電驅動模塊及關鍵部件,鋼/鋁混合動力、鋁/纖維、碳纖維車身等具有代表性的輕量化部件;車輛視覺識別系統、車輛雷達系統、高精度定位系統、車輛互聯終端和綜合控制系統;智能充電樁等(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省科技廳)
4.支持重大項目建設。推動華晨寶馬、丹東黃海、沈陽森源阿斯特福、遼寧贛鋒、沈陽華龍等企業的新能源汽車項目盡快投產;加快推進航天科技集團與凌源凌河的兼并重組項目和華泰汽車集團新能源汽車錦州生產基地建設;
積極推進遼寧開心新能源汽車低溫鋰電池動力系統產業化,朝陽力源電容式鋰離子電池、大連BIK動力電池等新能源汽車配套項目建設,完善產業鏈,提升當地配套能力。(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
(4) 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車配套體系。以華晨汽車集團、曙光汽車集團等龍頭企業為龍頭,加強新能源汽車產業配套體系建設,促進關鍵零部件產業快速發展。為推動新能源汽車規模化發展,我們將積極開發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及電控系統等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關鍵電池材料及充電器、充電樁等配套基礎設備,盡快形成規模化配套能力。(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
(5) 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全面落實國家頒布的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措施,結合我省實際,加快制定出臺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和普及的具體政策措施。總結沈陽和大連兩個國家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產品性能驗證、生產使用、售后服務、電池回收等方面的經驗,探索融資租賃、分時租賃等商業可行的營銷模式,形成促進應用的有效機制,促進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營造開放的市場環境,提升我省新能源汽車企業的規模和水平,積極參與新能源汽車在我省的推廣應用。加大新能源汽車在公共交通、物流、郵政、市政、旅游等領域的推廣應用,不斷提高新能源汽車比重。充分發揮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研究所在燃料電池領域的研發優勢,積極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的運行示范,提高燃料電池系統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促進氫氣制備、儲存、運輸和加注技術的發展。加強新能源汽車投產質量安全監管,支持遠程監控平臺建設,督促汽車生產企業確保生產一致性。(責任單位:市政府、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廳、省財政廳、省交通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商務廳e、 省質量監督局、省旅游發展委員會)
(6) 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3號),按照適度超前、智能高效的原則,加強規劃指導,加大支持力度,鼓勵業務創新,建設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基本滿足了電動汽車的充電和更換需求。加快充電設施建設,以沈陽、大連為重點,加快城市公共服務、單位停車場、居民小區、高速公路服務區等重點區域充電設施建設。原則上,新建住宅停車場應配備100%chargi……
設施或預留建筑安裝條件,大型公共建筑和社會公共停車場配備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的停車位比例應不低于10%。有關部門要在簡化充電設施建設審批程序、優先供地、加強配套上網服務、完善電價優惠政策等方面制定具體政策措施和管理辦法,從而務實地解決充電設施建設中的瓶頸問題。創新商業模式,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為社會資本參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創造條件。(責任單位:市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廳、省物價局、省電力公司)
(七)建立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和回收管理制度。加強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和回收管理,引導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加強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鼓勵發展專業化回收企業,優先在可再生資源產業園區進行回收利用,實施集約化、專業化發展。建立健全動力電池收集、儲存、運輸、處理、回收和最終處理等環境管理各環節的技術標準和管理要求。加強監管,督促相關企業提高技術水平,嚴格執行各項環保規定,防止重金屬污染。建立動力電池上下游企業聯動的梯級利用回收管理體系,落實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回收企業的主體責任,鼓勵多家企業共建共享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網絡,降低回收成本,提高回收網絡的運行效率。推動廢舊動力電池有序回收利用,做到安全、環保、資源化,優先鼓勵重復利用。實施動力電池編碼系統,建立可追溯系統。(責任單位:省環境保護廳、省質量監督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
第三,保障措施
(1) 加強組織協調。發揮全省新能源汽車工作聯席會議作用,協調省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和推廣應用,推動產業加快發展。發揮省汽車產業協會、省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的積極作用,推動全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強合作、協同創新、協同支撐。(責任單位:市政府與省級新能源汽車聯席會議成員單位)
(2) 加強政策支持。落實國家促進新能源汽車應用的鼓勵政策,研究制定我省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公交車燃油補貼、充電和服務價格、交通便利、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等政策措施。支持設立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基金,拓寬產業發展投融資渠道。發揮政府采購的引導作用,逐步擴大公共機構采購新能源汽車的規模。(責任單位:市政府與省級新能源汽車聯席會議成員單位)
(3) 創新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建立適應新能源汽車行業特點的信貸管理和貸款評估體系,創新金融產品,滿足新能源汽車生產、經營、……各方面的融資需求……
n和消耗。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上市發行債券拓寬融資渠道。鼓勵全省重點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成立汽車金融公司,為新能源汽車消費提供金融服務。(責任單位:省政府財政廳)
(4) 協調生產和需求的對接。協調推動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與用戶單位之間的生產與需求對接,協調促進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與新能源汽車企業之間的生產和需求對接,促進供需雙方合作共贏;及時組織新能源汽車產品和技術交流活動,推動成果轉化和示范應用;
支持行業組織及時向社會推介新能源汽車新產品、新技術,引導用戶在我省選擇新能源汽車產品。(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
(5) 加強人員培訓。鼓勵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加強與省內重點科研院所、國家級研發機構和高校的密切合作,培養電化學、新材料、汽車電子、車輛工程等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急需的各類人才,機電一體化等相關學科,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人才基礎。(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新建住宅停車場原則上應配備100%充電設施或預留建安條件,大型公共建筑和社會公共停車場配備充電設施或預留建安條件的停車位比例應不低于10%。有關部門要在簡化充電設施建設審批程序、優先供地、加強配套上網服務、完善電價優惠政策等方面制定具體政策措施和管理辦法,從而務實地解決充電設施建設中的瓶頸問題。創新商業模式,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為社會資本參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創造條件。(責任單位:市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廳、省物價局、省電力公司)
(七)建立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和回收管理制度。加強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和回收管理,引導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加強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鼓勵發展專業化回收企業,優先在可再生資源產業園區進行回收利用,實施集約化、專業化發展。建立健全動力電池收集、儲存、運輸、處理、回收和最終處理等環境管理各環節的技術標準和管理要求。加強監管,督促相關企業提高技術水平,嚴格執行各項環保規定,防止重金屬污染。建立動力電池上下游企業聯動的梯級利用回收管理體系,落實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回收企業的主體責任,鼓勵多家企業共建共享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網絡,降低回收成本,提高回收網絡的運行效率。推動廢舊動力電池有序回收利用,做到安全、環保、資源化,優先鼓勵重復利用。實施動力電池編碼系統,建立可追溯系統。(責任單位:省環境保護廳、省質量監督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
第三,保障措施
(1) 加強組織協調。發揮全省新能源汽車工作聯席會議作用,協調省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和推廣應用,推動產業加快發展。發揮省汽車產業協會、省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的積極作用,推動全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強合作、協同創新、協同支撐。(責任單位:市政府與省級新能源汽車聯席會議成員單位)
(2) 加強政策支持。實施國家促進就業的鼓勵政策……
研究制定我省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公交車燃油補貼、充電和服務價格、便捷交通、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等政策措施。支持設立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基金,拓寬產業發展投融資渠道。發揮政府采購的引導作用,逐步擴大公共機構采購新能源汽車的規模。(責任單位:市政府與省級新能源汽車聯席會議成員單位)
(3) 創新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建立適應新能源汽車行業特點的信貸管理和貸款評估體系,創新金融產品,滿足新能源汽車生產、經營和消費各方面的融資需求。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上市發行債券拓寬融資渠道。鼓勵全省重點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成立汽車金融公司,為新能源汽車消費提供金融服務。(責任單位:省政府財政廳)
(4) 協調生產和需求的對接。協調推動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與用戶單位之間的生產與需求對接,協調促進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與新能源汽車企業之間的生產和需求對接,促進供需雙方合作共贏;及時組織新能源汽車產品和技術交流活動,推動成果轉化和示范應用;支持行業組織及時向社會推介新能源汽車新產品、新技術,引導用戶在我省選擇新能源汽車產品。(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
(5) 加強人員培訓。鼓勵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加強與省內重點科研院所、國家級研發機構和高校的密切合作,培養電化學、新材料、汽車電子、車輛工程等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急需的各類人才,機電一體化等相關學科,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人才基礎。(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加州交管局DMV近日公布了允許在加州境內公共道路測試無人駕駛汽車的企業和團體名單,車云菌發現這份更新后的名單中出現了一家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公司NVIDIA英偉達。
1900/1/1 0:00:00“買買買”已經被百度關鍵詞收錄為2016年年度熱門搜索詞雙十一大戰硝煙未散,
1900/1/1 0:00:0012月11日,蔚來汽車、蔚來資本宣布與湖北省達成戰略合作,與湖北長江產業基金、武漢東湖高新區簽署正式協議,蔚來新能源產業發展基金落戶武漢,并在武漢東湖開發區建設長江蔚來智能化新能源汽車產業園。
1900/1/1 0:00:00據統計,德國11月份電動車注冊量達到2664輛,基本與全年同期持平去年11月份2676輛;此外,電動車占據的市場份額為074,與去年075的市場份額相比稍有下滑。
1900/1/1 0:00:00近日,沃爾沃汽車宣布了一項新的人事任命,由于前研究和發展副總裁彼得默滕斯PeterMertens出走奧迪,公司老將賀瑞安HenrikGreen將任職研究與發展副總裁。
1900/1/1 0:00:00國內鉛酸蓄電池龍頭企業駱駝股份自9年前開始啟動的鋰離子電池,在今年12月9日正式宣布投產,首期10億瓦時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生產線開始滿負荷運行。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