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新能源汽車“補” 90%初創公司將出局?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自去年以來,新能源汽車作弊問題不斷被曝光。因此,不久前,彭博社發表文件稱,中國市政府將通過提高技術標準來淘汰一些沒有制造經驗的公司,并考慮將電動汽車制造商的數量減少到10家左右。

新能源汽車“作弊”90%創業公司將出局?

不久前,彭博社發表文件稱,中國市政府將通過提高技術標準來淘汰一些沒有制造經驗的公司,并考慮將電動汽車制造商的數量減少到10家左右。他還援引汽車制造業協會的一位高管的話說,任何控制措施都是為了消滅弱者和保存強者,政府將推出約90%的電動汽車初創公司。這篇文章一出,立刻在中國汽車行業引起軒然大波。

此前,中國小型電動汽車公司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抱怨稱,由于一些新能源汽車公司的欺詐性賠償事件,包括該公司和許多車企的部分車型暫停補貼,即使該公司打算補貼自己清理庫存,它仍然無法獲得政府相關部門的批準。更重要的是,由于彭博社的消息,知豆開始擔心該公司能否獲得電動汽車的生產資格,未來的命運如何。消息人士表示,該公司的資質是完全按照國家政策制定的。

曾經陽光明媚的電動車,突然天氣會變嗎?

矛盾的新政

8月12日早些時候,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條例(修訂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全面提高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準入門檻。《意見稿》要求,申請準入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的企業應當具備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所必需的設計開發能力、生產能力、產品一致性保障能力、售后服務和產品安全保障能力。

報道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分析師的話說,目前90%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在兩年內無法達到這一技術標準。據報道,新加入者需要按照新標準進行審計,通過審計后他們不能高興太久。他們仍然需要在2-3年內重新審計,不符合標準的人將被趕出家門。

對此,中國市場學會汽車營銷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北京大學經濟研究院教授薛旭表示,通過行政管制解決問題將抑制創新能力,大大降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同時賦予已經進入的企業壟斷權,這不利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讓知豆等車企感到疑惑的是,國家一直強調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現在我們為什么要限制企業進入新能源行業?

去年6月4日,一份《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悄然出現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上,宣布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的總投資和生產規模不受《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相關最低要求的限制,可由投資者自行決定。正是這一規定,讓一些小型新能源汽車公司看到了希望。

這意味著,2015年7月10日之后,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生產資質將大幅放開。在國家主管部門看來,新政策有利于社會資本和具有技術創新能力的企業參與純電動乘用車的科研生產。國家86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炳剛曾表示:“適當放寬生產條件可以吸引新的……

企業和一些零部件制造商進入電動汽車生產領域,將為該領域帶來新鮮血液,并形成鯰魚效應,這將促進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加速發展。"

黎明發布命令,黃昏撤銷命令,使政策發生頻繁而不可預測的變化

“我們企業真的很難說要放開一段時間,收緊一段時間。國家政策如此多變。”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新能源汽車公司負責人這樣說道。

新能源汽車行業內部人士張璐(化名)透露:“這件事很可能是真的。”如果彭博社的報道屬實,那么即將出臺的新能源汽車新政與去年6月4日發布的《條例》的意圖正好相反。

在今年8月下旬舉行的電動汽車100家夏季論壇中國委員會上,100家電動汽車公司委員會主席陳清泰透露,出于安全考慮,必須嚴格審查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的資質。這個100人夏季論壇委員會的主題也是安全。會議期間,一些業內人士表示,這為即將出臺的新能源法規鋪平了道路。

“安全肯定是政府想要收緊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原因之一,但這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張璐說。得益于對新能源汽車的頻繁鼓勵政策,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340471輛,銷量達到331092輛,分別增長3.3倍和3.4倍。

然而,自去年以來,新能源汽車作弊問題不斷被曝光。9月8日,當財政部網站公開曝光5家典型新能源汽車公司的欺詐賠償名單時,一份更大的欺詐賠償清單隨后被曝光。名單中涉嫌取賠償的72家公司包括一汽、東風、北汽、上汽、比亞迪、奇瑞、吉利等國內主流汽車公司。

一家新能源汽車公司負責人證實了這份名單的真實性,并表示該公司已收到相關部門的通知,說明準備情況。這一處罰非常堅決,國家彌補這一欺詐行為處罰的力度和決心可見一斑。

這是形勢所迫。在過去的兩年里,新能源汽車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據第三方統計,中國有3000多家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其中大多數是從未聽說過的新企業。突擊造車、拿國家和地方補貼成為一條新的利益鏈,于是“補”應運而生。業內普遍認為,《意見稿》是國家清理“作弊”的手段之一,國家對新能源生產企業的準入將日益收緊,企業獲得生產資質的難度將持續加大。

核心問題

事實上,自彭博社的消息傳出以來,一些當地的新能源汽車公司幾乎都駐扎在北京,以期首次通過各種渠道了解政策的最新進展。下一步的政策方向也成為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如果我們說提高門檻是為了安全和防止欺詐性賠償再次發生。那么,收緊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后,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生產是否真的可以更加有序、安全,從而防止欺詐賠償事件的發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運春認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要有高標準、嚴監管、寬準入。同時,我們也要注意,政策的出臺必須給企業留出一段適應和調整的時間,不能讓企業措手不及;激勵措施應該有一些平滑系數,如果補貼突然終止,這將造成很大的問題;

獎勵消費者,而不是補貼生產者,讓消費者用他們的鈔票投票。

薛旭表示,美國對新能源汽車公司沒有太多準入門檻,他們更關心監管,讓企業不敢造假。

事實上,讓行業反思的大規模欺詐賠償行為的核心問題是:普惠性的政策支持只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培育優秀企業、淘汰落后企業,必須提高補貼門檻,從研發環節而不是銷售環節給予扶持。

據了解,中國自2010年開始實施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據公開報道,2015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對新能源市場的補貼總額超過100億元。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補貼新能源汽車方面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關于補貼,中國工程院院士楊玉生曾指出,如果現行政策得以實施,到2020年,國家將需要拿出近4000億元用于新能源汽車補貼。他認為政府應該加快減少補貼。“補貼要從‘激勵’降為‘杠桿’,強化企業責任,讓企業從‘逐利者’變成推動者。”

擔心

自今年年初欺詐賠償事件曝光,相關部門開始調查欺詐賠償事件以來,許多企業從未獲得過新能源汽車補貼。“現在你每賣出一輛車,都會賠錢。在絕望中,你只能暫停銷售。”張璐說。此外,由于國家政策不明確,補貼無法發放,一些原本準備投資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社會資本也停止了。

“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市場投資也是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動力之一。”浙江一家新能源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投資者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投資至少有幾十億美元,其中包括馬云、郭臺銘、馬化騰、李彥宏,李嘉誠和賈躍亭。一些新興企業在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同時,給市場帶來了很多新的動力,這一點不容忽視。

以收購薩博品牌而聞名的蔣大龍去年在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舉行的國能新能源汽車奠基儀式上透露,國能新能量汽車將采用全新品牌,全力以赴爭取國家正在放開的電動汽車生產資格,并透露未來將有巨大的投資計劃。

“如果大規模限制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的進入,一方面會限制企業的進入,另一方面也會限制大量社會資本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前述新能源企業負責人表示。

對此,薛旭還表示,社會資本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符合商業規律,也會對這個行業產生積極影響,反之亦然。

對于未來90%的新能源車企可能出局的說法,主管部門急于通過政策手段調整現階段新能源市場的發展有點激進。“政策制定者在出臺政策時應該謹慎,無論是鼓勵性的還是限制性的。”

“提高新能源車企的準入門檻是肯定的,但未來新能源車企業不超過10家,90%將被淘汰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陳全石表示。

這一消息正在得到證實。對于北京的許多汽車公司來說,他們所能做的就是等待。自去年以來,新能源汽車作弊問題不斷被曝光。因此,不久前,彭博社發表文件稱,中國市政府將通過提高技術標準來淘汰一些沒有制造經驗的公司,并考慮將電動汽車制造商的數量減少到10家左右。

新能源汽車“作弊”90%創業公司將出局?

不久前,布洛……

berg發表了一份文件,稱中國市政府將通過提高技術標準來淘汰一些沒有制造經驗的公司,并考慮將電動汽車制造商的數量減少到10家左右。他還援引汽車制造業協會的一位高管的話說,任何控制措施都是為了消滅弱者和保存強者,政府將推出約90%的電動汽車初創公司。這篇文章一出,立刻在中國汽車行業引起軒然大波。

此前,中國小型電動汽車公司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抱怨稱,由于一些新能源汽車公司的欺詐性賠償事件,包括該公司和許多車企的部分車型暫停補貼,即使該公司打算補貼自己清理庫存,它仍然無法獲得政府相關部門的批準。更重要的是,由于彭博社的消息,知豆開始擔心該公司能否獲得電動汽車的生產資格,未來的命運如何。消息人士表示,該公司的資質是完全按照國家政策制定的。

曾經陽光明媚的電動車,突然天氣會變嗎?

矛盾的新政

8月12日早些時候,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條例(修訂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全面提高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準入門檻。《意見稿》要求,申請準入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的企業應當具備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所必需的設計開發能力、生產能力、產品一致性保障能力、售后服務和產品安全保障能力。

報道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分析師的話說,目前90%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在兩年內無法達到這一技術標準。據報道,新加入者需要按照新標準進行審計,通過審計后他們不能高興太久。他們仍然需要在2-3年內重新審計,不符合標準的人將被趕出家門。

對此,中國市場學會汽車營銷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北京大學經濟研究院教授薛旭表示,通過行政管制解決問題將抑制創新能力,大大降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同時賦予已經進入的企業壟斷權,這不利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讓知豆等車企感到疑惑的是,國家一直強調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現在我們為什么要限制企業進入新能源行業?

去年6月4日,一份《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悄然出現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上,宣布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的總投資和生產規模不受《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相關最低要求的限制,可由投資者自行決定。正是這一規定,讓一些小型新能源汽車公司看到了希望。

這意味著,2015年7月10日之后,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生產資質將大幅放開。在國家主管部門看來,新政策有利于社會資本和具有技術創新能力的企業參與純電動乘用車的科研生產。國家86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炳剛,曾表示:“適當放寬生產條件可以吸引新的企業和一些零部件制造商進入電動汽車生產領域,這將為該領域帶來新鮮血液,并形成鯰魚效應,這將促進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加速發展。”

黎明發布命令,黃昏撤銷命令,使政策發生頻繁而不可預測的變化

“我們的企業真的很難說我們應該開放一段時間,收緊f……

一段時間。國家政策是如此多變。”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新能源汽車公司負責人如是說。

新能源汽車行業內部人士張璐(化名)透露:“這件事很可能是真的。”如果彭博社的報道屬實,那么即將出臺的新能源汽車新政與去年6月4日發布的《條例》的意圖正好相反。

在今年8月下旬舉行的電動汽車100家夏季論壇中國委員會上,100家電動汽車公司委員會主席陳清泰透露,出于安全考慮,必須嚴格審查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的資質。這個100人夏季論壇委員會的主題也是安全。會議期間,一些業內人士表示,這為即將出臺的新能源法規鋪平了道路。

“安全肯定是政府想要收緊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原因之一,但這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張璐說。得益于對新能源汽車的頻繁鼓勵政策,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340471輛,銷量達到331092輛,分別增長3.3倍和3.4倍。

然而,自去年以來,新能源汽車作弊問題不斷被曝光。9月8日,當財政部網站公開曝光5家典型新能源汽車公司的欺詐賠償名單時,一份更大的欺詐賠償清單隨后被曝光。名單中涉嫌取賠償的72家公司包括一汽、東風、北汽、上汽、比亞迪、奇瑞、吉利等國內主流汽車公司。

一家新能源汽車公司負責人證實了這份名單的真實性,并表示該公司已收到相關部門的通知,說明準備情況。這一處罰非常堅決,國家彌補這一欺詐行為處罰的力度和決心可見一斑。

這是形勢所迫。在過去的兩年里,新能源汽車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據第三方統計,中國有3000多家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其中大多數是從未聽說過的新企業。突擊造車、拿國家和地方補貼成為一條新的利益鏈,于是“補”應運而生。業內普遍認為,《意見稿》是國家清理“作弊”的手段之一,國家對新能源生產企業的準入將日益收緊,企業獲得生產資質的難度將持續加大。

核心問題

事實上,自彭博社的消息傳出以來,一些當地的新能源汽車公司幾乎都駐扎在北京,以期首次通過各種渠道了解政策的最新進展。下一步的政策方向也成為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如果我們說提高門檻是為了安全和防止欺詐性賠償再次發生。那么,收緊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后,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生產是否真的可以更加有序、安全,從而防止欺詐賠償事件的發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運春認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要有高標準、嚴監管、寬準入。同時,我們也要注意,政策的出臺必須給企業留出一段適應和調整的時間,不能讓企業措手不及;激勵措施應該有一些平滑系數,如果補貼突然終止,這將造成很大的問題;

獎勵消費者,而不是補貼生產者,讓消費者用他們的鈔票投票。

薛旭表示,美國對新能源汽車公司沒有太多準入門檻,他們更關心監管,讓企業不敢造假。

事實上,讓行業反思的大規模欺詐賠償行為的核心問題是:普惠性的政策支持只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培育優秀企業、淘汰落后企業,必須提高補貼門檻,從研發環節而不是銷售環節給予扶持。

據了解,中國自2010年開始實施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據公開報道,2015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對新能源市場的補貼總額超過100億元。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補貼新能源汽車方面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關于補貼,中國工程院院士楊玉生曾指出,如果現行政策得以實施,到2020年,國家將需要拿出近4000億元用于新能源汽車補貼。他認為政府應該加快減少補貼。“補貼要從‘激勵’降為‘杠桿’,強化企業責任,讓企業從‘逐利者’變成推動者。”

擔心

自今年年初欺詐賠償事件曝光,相關部門開始調查欺詐賠償事件以來,許多企業從未獲得過新能源汽車補貼。“現在你每賣出一輛車,都會賠錢。在絕望中,你只能暫停銷售。”張璐說。此外,由于國家政策不明確,補貼無法發放,一些原本準備投資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社會資本也停止了。

“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市場投資也是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動力之一。”浙江一家新能源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投資者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投資至少有幾十億美元,其中包括馬云、郭臺銘、馬化騰、李彥宏,李嘉誠和賈躍亭。一些新興企業在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同時,給市場帶來了很多新的動力,這一點不容忽視。

以收購薩博品牌而聞名的蔣大龍去年在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舉行的國能新能源汽車奠基儀式上透露,國能新能量汽車將采用全新品牌,全力以赴爭取國家正在放開的電動汽車生產資格,并透露未來將有巨大的投資計劃。

“如果大規模限制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的進入,一方面會限制企業的進入,另一方面也會限制大量社會資本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前述新能源企業負責人表示。

對此,薛旭還表示,社會資本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符合商業規律,也會對這個行業產生積極影響,反之亦然。

對于未來90%的新能源車企可能出局的說法,主管部門急于通過政策手段調整現階段新能源市場的發展有點激進。“政策制定者在出臺政策時應該謹慎,無論是鼓勵性的還是限制性的。”

“提高新能源車企的準入門檻是肯定的,但未來新能源車企業不超過10家,90%將被淘汰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陳全石表示。

這一消息正在得到證實。對于北京的許多汽車公司來說,他們所能做的就是等待。

標簽:北京比亞迪東風奇瑞一汽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特斯拉“虛假廣告“或被制止!

9月23日作者撰文《細數特斯拉致駕駛員死亡的數宗“罪”》,其頭條“罪”就是使用了“Autopilot”這一極具誤導消費者普遍認知的詞,

1900/1/1 0:00:00
歐亞經濟聯盟將于2017年8月31日前取消電動汽車進口關稅

據白俄羅斯TUTBY門戶網站報道,歐亞經濟聯盟將于2017年8月31日前取消輕型電動汽車進口關稅,從17降至0,5噸以下電動貨車關稅從15降至5。

1900/1/1 0:00:00
本田Clarity將采用新一代燃料電池技術

本田汽車公司推出了新一代Clarity燃料電池汽車,并計劃今年年底于美國上市。新款汽車從駕駛者的舒適度與汽車內部空間的方面著手創新,取得了重大突破。

1900/1/1 0:00:00
德國交通部調查:特斯拉自動駕駛儀或構成交通隱患

據德國《明鏡周刊》報道,德國交通部一份內部報告顯示特斯拉旗下ModelS構成巨大的交通隱患。德國公路研究所對電動車ModelS進行了多輪測試,提出了幾點批評。

1900/1/1 0:00:00
財政部專項處理決定 力帆2395輛新能源乘用車受處罰

10月9日晚間,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力帆股份公告稱,

1900/1/1 0:00:00
韓國濟州島電動車推廣值得借鑒嗎?

電動汽車被視為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目前市面上已經不乏優秀的電動汽車產品,但是較長的充電時間,較短的續航里程,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依然是電動汽車發展的瓶頸。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