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只補貼消費者,中德電動汽車補貼政策四大區別對比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在剛剛結束的第七屆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鋰產業新生態”論壇上,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交通與能源領域總監金策爾提到,德國已于2016年5月實施電動汽車補貼政策。

隨著各國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對碳排放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歐盟決定到2030年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40%的溫室氣體排放,而德國作為歐盟核心成員國,將實現較高的減排目標(或需要達到40%),減排壓力巨大。

此外,2015年爆發的“排放門”丑聞動搖了德國汽車行業的品牌形象和聲譽,使本已處于激烈市場的德國汽車行業雪上加霜。

面對碳減排的沉重壓力和國際汽車市場的嚴峻形勢,德國汽車行業此時急需打一場“翻身仗”。因此,德國將注意力集中在電動汽車在汽車行業的未來主流趨勢上。

德國開啟政府補貼之路

根據2016年初的統計,德國純電動汽車只有2.55萬輛,混合動力汽車只有13萬輛。與德國4500萬輛機動車相比,甚至還沒有達到0.5%的滲透率。

但對于如此疲軟的電動汽車市場,德國人并沒有放棄最初的目標,開始尋找解決方案。2016年初,德國總理默克爾召集了德國幾家主要車企的高管,討論電動汽車的政策補貼問題。在此之前,德國經濟部長西格馬爾·加布里埃爾曾承諾花費20億歐元鼓勵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這些資金將用于消費者購買補貼、充電網絡建設和鼓勵政府用車。

BMW, Beijing, Volkswagen

德國的補貼

2016年5月,德國聯邦內閣正式通過決議,開始實施電動汽車補貼、稅收減免等一系列政策補貼。

根據規定,從2016年5月18日起,在德國購買純電動汽車的消費者將獲得4000歐元(約合人民幣2.8萬元)的補貼,購買混合動力汽車的消費者則將獲得3000歐元的補貼。補貼總額為12億歐元,將由政府和汽車制造商平分。將采取“先到先得”的原則,補貼最遲將持續到2019年6月30日。個人、公司、基金、社團和協會可以申請補貼。然而,凈售價超過6萬歐元的電動汽車不包括在這項補貼政策中。

除直接補貼外,2020年前購買純電動汽車的消費者還將享受10年免征汽車稅的優惠政策。免稅政策可以追溯到2016年1月1日起的電動汽車購買者。員工可以在單位住所免費收費,這不包括在他們的“應納稅所得額”中。

德國政府將在2017年至2020年間撥款3億歐元,在德國各地建設15000個充電站。充電設施將覆蓋主要道路沿線的加油站和停車場,以及購物中心、體育場館和其他地方。德國交通部長Alexander Dobrindt也承諾在德國新建15000個充電站。

德國政府還將“帶頭”,撥款1億歐元購買電動汽車,并將其用作政府公務用車。計劃從2017年1月起,將電動汽車在政府官方車隊中的比例逐步提高到20%。

此次出臺的新補貼政策,德國政府表達了支持電動汽車發展的決心。根據德國政府的預測,通過這一計劃,至少可以銷售30萬輛電動汽車。

中德財政補貼的異同及分析

德國通過政策補貼來提振電動汽車市場并不是什么“新鮮事”。2015年,中國在全球電動汽車產銷中排名第一,對電動汽車的政策補貼非常慷慨。2015年,中國補貼選舉……

c汽車至少300億元。中國的補貼政策與德國的補貼政策有很多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補貼對象不同

首先,從補貼對象來看,中國不僅補貼消費者,還補貼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在德國,所有的補貼都圍繞著消費者,汽車制造商無法獲得補貼。相反,他們需要與政府分享補貼。

這種補貼方式在中國的優勢在于,它不僅可以刺激消費者,還可以提高車企研發、生產和銷售新能源汽車的積極性。通過刺激供需,整個電動汽車行業將迅速發展。此外,給予車企補貼不僅是為了刺激其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還因為中國的汽車制造業與德國確實存在很大差距,這需要國家的財政支持。

另一方面,德國的財政補貼只針對消費者。對于汽車公司來說,生產還是銷售新能源汽車并不重要。然而,從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來看,它并沒有給車企補貼政策,這也意味著政府不會對車企進行過多干預,避免了政策補貼對其技術路線選擇的影響。另一方面,由于車企不是補貼的受益者,它們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車企“作弊”的行為。

2.補貼資金來源不同。

與德國相比,中國的補貼資金全部來自財政部,一些省市也出臺了相關補貼規定,在中央補貼的基礎上,按一定比例給予地方補貼。在德國,補貼資金由政府和與政府達成協議的車企支付,各地沒有相應的地方補貼規定。

中國的補貼是顯而易見的,這對消費者和車企都有很大的誘惑和刺激。然而,如此龐大的政府支出很難長期維持,補貼回落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德國的補貼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節省政府支出,德國政府設定了12億歐元的補貼總額,最晚將補貼到2019年。這也表明德國的補貼政策具有前瞻性,在制定政策時考慮到了補貼退出的方式和時間。

也有一些人對德國的補貼持懷疑態度:讓車企承擔一半的補貼會影響他們對電動汽車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熱情嗎?事實上,每輛電動汽車的補貼高達4000歐元,政府和汽車公司各支付一半,汽車公司每輛汽車支付高達2000歐元的補貼。對于車企來說,2000歐元可以算作消費者的利潤,這在可接受的范圍內,不會影響車企的最終利潤。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車企已經與政府就補貼方式達成一致,這意味著政府和車企的利益捆綁在一起,讓車企和政府能夠站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第一一線,這有利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健康發展。德國此舉雖然沒有中國的補貼方式那么有力,但也間接提高了車企的積極性。目前,大眾集團、寶馬、戴姆勒等車企已與政府達成協議。

此外,在地方補貼方面,這對地方政府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因此,根據當地經濟水平,補貼金額不一致,補貼模式不同,這可能導致城市和模式的發展不平衡。此外,過度的地方補貼也可能導致“地方保護”現象,阻礙電動汽車市場的有序競爭。

3.補貼分配過程不同。

在北京購買電動汽車,消費者無需填寫申請表和證明。在購買過程中,消費者需要支付的錢是扣除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后的價格。

在德國購買新能源汽車時,您需要的金額……

o工資只是汽車公司補貼的一半。當你向政府申請補貼時,你必須出具一份證明,證明你已經從汽車銷售公司獲得了補貼,最后你才能獲得政府補貼。據媒體報道,盡管消費者在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過程中需要補足資金,但德國聯邦政府已經成立了經濟出口管制辦公室來發放補貼。補貼通常在四到五周內支付,操作過程非常透明。

相比之下,對于消費者來說,中國的補貼流程更方便、更高效,省去了許多環節。然而,由于消費者無需注冊,這也使得車企“漏洞百出”。盡管德國的補貼發放過程比中國復雜,但它可以準確統計消費者的購買信息,并敦促車企給予消費者補貼。

4.補貼車輛的分類和標準不同。

中國對補貼電動汽車車型有明確的分類,包括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乘用車、純電動和插入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包括增程)、純電和插電混合動力(包括增程式)專用車、卡車和燃料電池汽車。

此外,中國的補貼政策對電動汽車的質量也有一定要求,需要符合標準才能獲得補貼,而且標準還在不斷提高。在2016年的新補貼標準中,符合補貼標準的純電動乘用車的續航里程和速度將從80公里提高到100公里,并從不低于80公里/小時提高到100千米/小時。

德國的補貼只補貼乘用車,對車型的要求不到6萬歐元。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非常重視電動汽車在公共交通領域的發展,對補貼車型和性能標準有更明確的要求,從而避免了新能源汽車的混合市場。然而,由于補貼政策有助于企業選擇技術路線,汽車制造商開發和生產的車型緊跟政策,忽視了真實的市場需求。

標簽

目前,中國的補貼政策正面臨調整。隨著補貼的逐步退坡,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將從政策驅動轉向政策驅動和市場驅動。盡管德國補貼政策的效果暫時未知,但其補貼政策可以借鑒,也可以為中國補貼政策的調整提供一些參考。在剛剛結束的第七屆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鋰產業新生態”論壇上,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交通與能源領域總監金策爾提到,德國已于2016年5月實施電動汽車補貼政策。

隨著各國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對碳排放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歐盟決定到2030年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40%的溫室氣體排放,而德國作為歐盟核心成員國,將實現較高的減排目標(或需要達到40%),減排壓力巨大。

此外,2015年爆發的“排放門”丑聞動搖了德國汽車行業的品牌形象和聲譽,使本已處于激烈市場的德國汽車行業雪上加霜。

面對碳減排的沉重壓力和國際汽車市場的嚴峻形勢,德國汽車行業此時急需打一場“翻身仗”。因此,德國將注意力集中在電動汽車在汽車行業的未來主流趨勢上。

德國開啟政府補貼之路

根據2016年初的統計,德國純電動汽車只有2.55萬輛,混合動力汽車只有13萬輛。與德國4500萬輛機動車相比,甚至還沒有達到0.5%的滲透率。

但對于如此疲軟的電動汽車市場,德國人并沒有放棄最初的目標,開始尋找解決方案。2016年初,德國總理默克爾召集了德國幾家主要車企的高管,討論電動汽車的政策補貼問題。在此之前,德國經濟部長西格馬爾·加布里埃爾曾承諾花費20億歐元鼓勵消費者購買選舉……

c車。這些資金將用于消費者購買補貼、充電網絡建設和鼓勵政府用車。

BMW, Beijing, Volkswagen

德國的補貼

2016年5月,德國聯邦內閣正式通過決議,開始實施電動汽車補貼、稅收減免等一系列政策補貼。

根據規定,從2016年5月18日起,在德國購買純電動汽車的消費者將獲得4000歐元(約合人民幣2.8萬元)的補貼,購買混合動力汽車的消費者則將獲得3000歐元的補貼。補貼總額為12億歐元,將由政府和汽車制造商平分。將采取“先到先得”的原則,補貼最遲將持續到2019年6月30日。個人、公司、基金、社團和協會可以申請補貼。然而,凈售價超過6萬歐元的電動汽車不包括在這項補貼政策中。

除直接補貼外,2020年前購買純電動汽車的消費者還將享受10年免征汽車稅的優惠政策。免稅政策可以追溯到2016年1月1日起的電動汽車購買者。員工可以在單位住所免費收費,這不包括在他們的“應納稅所得額”中。

德國政府將在2017年至2020年間撥款3億歐元,在德國各地建設15000個充電站。充電設施將覆蓋主要道路沿線的加油站和停車場,以及購物中心、體育場館和其他地方。德國交通部長Alexander Dobrindt也承諾在德國新建15000個充電站。

德國政府還將“帶頭”,撥款1億歐元購買電動汽車,并將其用作政府公務用車。計劃從2017年1月起,將電動汽車在政府官方車隊中的比例逐步提高到20%。

此次出臺的新補貼政策,德國政府表達了支持電動汽車發展的決心。根據德國政府的預測,通過這一計劃,至少可以銷售30萬輛電動汽車。

中德財政補貼的異同及分析

德國通過政策補貼來提振電動汽車市場并不是什么“新鮮事”。2015年,中國在全球電動汽車產銷中排名第一,對電動汽車的政策補貼非常慷慨。2015年,中國為電動汽車提供了至少300億元的補貼。中國的補貼政策與德國的補貼政策有很多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補貼對象不同

首先,從補貼對象來看,中國不僅補貼消費者,還補貼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在德國,所有的補貼都圍繞著消費者,汽車制造商無法獲得補貼。相反,他們需要與政府分享補貼。

這種補貼方式在中國的優勢在于,它不僅可以刺激消費者,還可以提高車企研發、生產和銷售新能源汽車的積極性。通過刺激供需,整個電動汽車行業將迅速發展。此外,給予車企補貼不僅是為了刺激其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還因為中國的汽車制造業與德國確實存在很大差距,這需要國家的財政支持。

另一方面,德國的財政補貼只針對消費者。對于汽車公司來說,生產還是銷售新能源汽車并不重要。然而,從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來看,它并沒有給車企補貼政策,這也意味著政府不會對車企進行過多干預,避免了政策補貼對其技術路線選擇的影響。另一方面,由于車企不是補貼的受益者,它們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車企“作弊”的行為。

2.補貼資金來源不同。

與德國相比,中國的補貼資金全部來自財政部,一些省市也出臺了相關補貼規定,在中央補貼的基礎上,按一定比例給予地方補貼……

德國,補貼資金由政府和與政府達成協議的車企支付,各地沒有相應的地方補貼規定。

中國的補貼是顯而易見的,這對消費者和車企都有很大的誘惑和刺激。然而,如此龐大的政府支出很難長期維持,補貼回落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德國的補貼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節省政府支出,德國政府設定了12億歐元的補貼總額,最晚將補貼到2019年。這也表明德國的補貼政策具有前瞻性,在制定政策時考慮到了補貼退出的方式和時間。

也有一些人對德國的補貼持懷疑態度:讓車企承擔一半的補貼會影響他們對電動汽車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熱情嗎?事實上,每輛電動汽車的補貼高達4000歐元,政府和汽車公司各支付一半,汽車公司每輛汽車支付高達2000歐元的補貼。對于車企來說,2000歐元可以算作消費者的利潤,這在可接受的范圍內,不會影響車企的最終利潤。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車企已經與政府就補貼方式達成一致,這意味著政府和車企的利益捆綁在一起,讓車企和政府能夠站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第一一線,這有利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健康發展。德國此舉雖然沒有中國的補貼方式那么有力,但也間接提高了車企的積極性。目前,大眾集團、寶馬、戴姆勒等車企已與政府達成協議。

此外,在地方補貼方面,這對地方政府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因此,根據當地經濟水平,補貼金額不一致,補貼模式不同,這可能導致城市和模式的發展不平衡。此外,過度的地方補貼也可能導致“地方保護”現象,阻礙電動汽車市場的有序競爭。

3.補貼分配過程不同。

在北京購買電動汽車,消費者無需填寫申請表和證明。在購買過程中,消費者需要支付的錢是扣除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后的價格。

在德國購買新能源汽車時,您需要支付的金額僅為汽車公司補貼的一半。當你向政府申請補貼時,你必須出具一份證明,證明你已經從汽車銷售公司獲得了補貼,最后你才能獲得政府補貼。據媒體報道,盡管消費者在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過程中需要補足資金,但德國聯邦政府已經成立了經濟出口管制辦公室來發放補貼。補貼通常在四到五周內支付,操作過程非常透明。

相比之下,對于消費者來說,中國的補貼流程更方便、更高效,省去了許多環節。然而,由于消費者無需注冊,這也使得車企“漏洞百出”。盡管德國的補貼發放過程比中國復雜,但它可以準確統計消費者的購買信息,并敦促車企給予消費者補貼。

4.補貼車輛的分類和標準不同。

中國對補貼電動汽車車型有明確的分類,包括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乘用車、純電動和插入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包括增程)、純電和插電混合動力(包括增程式)專用車、卡車和燃料電池汽車。

此外,中國的補貼政策對電動汽車的質量也有一定要求,需要符合標準才能獲得補貼,而且標準還在不斷提高。在2016年的新補貼標準中,符合補貼標準的純電動乘用車的續航里程和速度將從80公里提高到100公里,并從不低于80公里/小時提高到100千米/小時。

德國的補貼只補貼乘用車,對車型的要求不到6萬歐元。可以明顯看出,中國非常重視電動汽車在p……領域的發展……

lic交通,并對補貼車型和性能標準有更明確的要求,從而避免了新能源汽車的混合市場。然而,由于補貼政策有助于企業選擇技術路線,汽車制造商開發和生產的車型緊跟政策,忽視了真實的市場需求。

標簽

目前,中國的補貼政策正面臨調整。隨著補貼的逐步退坡,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將從政策驅動轉向政策驅動和市場驅動。盡管德國補貼政策的效果暫時未知,但其補貼政策可以借鑒,也可以為中國補貼政策的調整提供一些參考。

標簽:寶馬北京大眾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260位買家意向采購20000輛新能源車,賣家在哪里?

2016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海交易展覽會8月4日6日即將登陸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此次展會的同期大型采購專享交易平臺B2B買家團自6月中旬啟動報名以來,目前已有260人報名,

1900/1/1 0:00:00
推進充電樁合理布局 運營商齊聚e充網共商數據上報工作

7月22日上午,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在市發改委高技術產業處指導下、e充網組織承辦了《北京市公共及專用充電站點信息報送流程及填寫規范》研討會,

1900/1/1 0:00:00
EV晨報 | 和諧汽車收購標的遭查;蘋果汽車2021年上市;合肥新能源車將有專牌

1攜手騰訊富士康借殼造車和諧汽車收購標的遭查高端豪華和超豪華汽車品牌經銷商、香港上市公司中國和諧新能源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和諧汽車”,3836

1900/1/1 0:00:00
世界首個電動汽車電池更換系統IEC標準正式發布

近日,南瑞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編制的IEC國際標準《電動汽車電池更換系統第1部分通用與導則》IECTS628401正式發布。

1900/1/1 0:00:00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新時期的“馬糞”危機?

一百多年前,歐洲經歷了一場“馬糞危機”。1894年,整座倫敦被浸在馬糞堆里,當時人們堅信:馬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1900/1/1 0:00:00
新華網發布首份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傳播影響力報告

7月22日,新華網輿情監測分析中心發布《2016年16月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傳播影響力報告》下稱《報告》。據悉,這是國內機構首次基于網絡大數據發布的國產新能源汽車領域品牌影響力報告。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