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Xi的主持召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座談會。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會上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已就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監督報告作出批示,要求嚴懲欺詐賠償行為,完善相關制度。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標志著曾經讓行業“刮風”的新能源欺詐盤點結束。此次“重拳出擊”對清理市場環境具有重要意義,而地方保護主義盛行、新能源汽車在公共交通中使用率低的問題仍有待解決。補貼退坡大幕拉開后,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政策和機制將如何完善?顯然,這一核心問題已經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補貼促進高增長,幾乎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很大程度上,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推廣是由持續的優惠政策和財政補貼推動的。檢查報告顯示,2013年至2015年,中央財政共安排補貼激勵資金284.44億元。其中,2013~2014年,實際發放購置補貼資金101.9億元,14個省市獲得中央政府充電設施建設獎勵7.7億元;2015年,預撥購置補貼資金175億元,2013-2015年地方財政安排補貼資金200多億元。
在中央和地方財政補貼的刺激下,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增長,這與下行壓力較大的宏觀經濟形勢和國內汽車市場整體微觀增長的新常態形成鮮明對比。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34.04萬輛,銷量達到33.11萬輛,分別增長3.3倍和3.4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為25.46萬輛和24.7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2倍和4.5倍;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為8.58萬輛和8.36萬輛,分別增長1.9倍和1.8倍。截至2016年5月,該國已生產62.8萬輛新能源汽車,是世界上新能源汽車數量最多的國家。
這個增長速度是驚人的。記得2012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發布,提出“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達到50萬輛”的目標時,幾乎所有行業內外都認為這個目標無法實現,因為從2011年到2014年的四年里,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加起來剛剛超過10萬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在2014年初的“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也表示,要完成2015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目標是“不現實的”。“以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來看,到2015年底銷售20萬輛新能源汽車是一個非常好的成績。”
然而,當2015年國內汽車市場遭遇寒流時,新能源汽車出現了銷售井噴。工信部公布,2015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量37.9萬輛,同比增長4倍,尤其是最近兩個月產銷爆發式增長超過15萬輛,遠超行業預期。據此計算,從2011年到2015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已近45萬輛。雖然距離50萬輛的目標還有差距,但已經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
也就是說,50萬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幾乎完成了。
嚴厲打擊作弊行為,彌補違規行為。
然而,可以說是“非正常”的新能源汽車的高增長,引發了行業內外對數字化“注水”的諸多質疑。2015年底,一些行業媒體曝光了新能源汽車被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
2016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科技部聯合印發《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驗證工作的通知》,在國務院辦公廳督查室的領導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欺詐盤點”廣泛開展。2月24日,在當天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他首次明確要求打擊“作弊”。3月11日,工信部官網發布《工信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汽車生產企業和產品準入管理的通知》,表明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建立汽車生產企業信用數據庫和違法企業黑名單數據庫,對違法不可信的汽車生產企業將被工業和信息化部列入黑名單。3月2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透露,已經發現一些企業在新能源汽車上作弊,政府將嚴肅處理這些企業,如果有作弊行為,已經發放的補貼應該“扣回”。
一系列的檢查和整改讓整個汽車行業感到不安,地方政府也推遲了今年新能源補貼政策的出臺。上半年,幾乎所有新能源企業都暫停或減少了新能源汽車的訂單和產銷,靜觀事態發展。
在7月6日的座談會上,雖然沒有列出欺詐或尋求賠償的企業名單,但這無疑標志著欺詐核查的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檢查的結果中,除了欺詐性賠償外,還提出了“非法賠償”的概念。欺詐賠償和非法賠償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車輛不符合推廣標準甚至無法生產,非法套牌取補貼;
二是車輛符合要求,但銷售給關聯企業而非終端用戶,不符合補貼條件提前尋求補貼;第三,車輛出售給最終用戶,但大量車輛在獲得補貼后閑置,導致財政資金嚴重浪費。
馬凱要求,無論是欺詐賠償還是非法賠償,都要嚴肅處理。根據情況,處理措施包括:取消財政補貼資格、收回補貼資金、罰款、取消汽車生產資格、將問題車型從推薦車型名單中刪除。
“欺詐行為是生產企業受利益驅動,但監管部門存在漏洞,涉嫌失職的也應按規定處理。”馬凱強調,欺詐賠償是在給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添亂抹黑”。
新能源開發問題還有待解決。地方保護主義猖獗
業內人士分析,督察報告中提出的三種作弊和違法賠償方式中,第一種最為嚴重,屬于典型的作弊行為。未來,這類企業估計會將問題車型從推薦車型名單中刪除,甚至取消汽車生產資格,涉及作弊的當地相關助理將不可避免地受到處理,受到的打擊最大;第二類是違規賠償,收回補貼資金和罰款后,可能對企業未來發展影響不大;對第三種違規行為的處罰應該是最輕的,補貼資金可以根據情況收回。
除了欺詐性賠償和違規賠償外,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監管也揭示了產銷快速增長背后的問題,如新能源推廣車在公共交通中的利用率低和地方保護主義。
在私人市場起步之前,公共交通領域一直是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主力軍”。檢查報告顯示,2013年至2015年,公共交通共推廣新能源汽車24.6萬余輛,約占同期總數的一半。然而,在該領域,存在不同程度的“突然購車,然后尋找最終用戶”,這導致一些已售出的車輛閑置,包括6~8米的純電動公交車;
新能源出租車和小型物流車也存在閑置等問題,實際運營效果不理想。此前,多家媒體報道稱,純電動出租車司機由于車輛續航里程短,冬季和夏季不敢開空調,充電樁也很難找到,充電時間也很長。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推廣中的地方保護主義現象也長期受到批評。據悉,大多數新能源推廣應用試點地方政府都出臺了配套的財政補貼政策。檢查報告指出,一些地方政府明確規定對本地車輛進行補貼,并實行“小目錄”。在備案時,企業被要求購買當地零部件,或者外國企業被要求在當地成立公司來保護充電基礎設施,并在實際工作中設置障礙或拖延。這些行為讓企業無所適從,不得不通過“以投資換市場”的方式反復建設產能。
此次,國務院辦公廳督查室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梳理出12個城市有19項地方保護措施。然而,地方保護主義的根源在于地方和中央政府之間的稅收分配不平衡。從這個角度來看,需要進一步探索更有效的措施來打破局部保護。
同時,地方保護盛行導致的不公平競爭和市場碎片化也造成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散亂”現象。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過于分散,有許多新能源制造企業水平參差不齊。具體來看,在去年中國30多萬輛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中,新能源乘用車占比超過三分之二,至少有19家公司參加了競爭;商用車的銷量約為12萬輛,僅公交車公司就有10多家。這意味著,去年至少有40家企業瓜分了30多萬輛新能源汽車。檢查報告還顯示,目前列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目錄的車型有3411輛,但達到1000輛以上產量的不超過100輛;
其中,在227款乘用車車型中,只有43款產量超過1000輛。
根據這種情況,盡管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居世界第一,但很難打造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這也不利于提升整個新能源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消極的一面充滿了積極的補貼替代政策。
證券市場上有一句話,“一切壞事都是好事”。從某種意義上說,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監管的結束,對今年上半年觀望態度基本沉寂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來說也是“利好”。
首先,因此次核查而推遲的2015年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將重新開放。財政部副部長劉昆,在研討會上說:“中央財政補貼資金分為預撥和清算兩部分。2015年,中央財政預撥工作已經完成,但由于核查工作推遲了清算工作。現在核查工作已經結束,清算工作仍在繼續。工作完成后將盡快發放補貼。”d.”劉坤還表示,財政補貼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嚴肅查處取補償行為的基礎上,未來補貼政策仍將持續。
去年的《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拉開了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的序幕。然而,由于監管工作的原因,今年地方政府出臺新能源補貼政策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延遲。目前看來,今年大部分出臺地方補貼政策的省市變化不大,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比例大多為1:1,只有少數省市下調了地方補貼額度。對于新能源汽車制造商來說,這無疑是他們心中的一塊大石頭。
另一方面,完善和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體系也被提上了此次座談會的議事日程。馬凱在會上指出,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修訂完善后,“不能再作弊了”。他要求相關部委盡快出臺替代財政補貼的機制和政策,包括此前業內熱議的平均油耗規定和積分交易機制。
事實上,無論是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和非法賠償,還是地方保護主義的泛濫,根源都是現有新能源財政補貼機制和政策的不充分和不合理。將平均油耗法規與積分交易機制相結合,不僅可以減輕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擺脫地方保護,還可以擺脫汽車企業對政府補貼的依賴,激發企業開發新能源汽車的積極性,促進行業優勝劣汰和公平競爭,可謂一舉三得,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新能源汽車產品私人消費市場的開放都有很大幫助。
總之,國家對新能源汽車領域欺詐賠償和違法賠償的監管及后續嚴肅處理,將整頓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各種亂象,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為新能源汽車的未來發展創造一個清潔的環境。更重要的是,用平均油耗規定和積分交易機制相結合的政策取代財政補貼政策具有重要意義,這將在未來保持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活力。7月6日,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Xi的主持召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座談會。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會上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已就……
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要求嚴懲欺詐賠償行為,完善相關制度。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標志著曾經讓行業“刮風”的新能源欺詐盤點結束。此次“重拳出擊”對清理市場環境具有重要意義,而地方保護主義盛行、新能源汽車在公共交通中使用率低的問題仍有待解決。補貼退坡大幕拉開后,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政策和機制將如何完善?顯然,這一核心問題已經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補貼促進高增長,幾乎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很大程度上,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推廣是由持續的優惠政策和財政補貼推動的。檢查報告顯示,2013年至2015年,中央財政共安排補貼激勵資金284.44億元。其中,2013~2014年,實際發放購置補貼資金101.9億元,14個省市獲得中央政府充電設施建設獎勵7.7億元;2015年,預撥購置補貼資金175億元,2013-2015年地方財政安排補貼資金200多億元。
在中央和地方財政補貼的刺激下,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增長,這與下行壓力較大的宏觀經濟形勢和國內汽車市場整體微觀增長的新常態形成鮮明對比。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34.04萬輛,銷量達到33.11萬輛,分別增長3.3倍和3.4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為25.46萬輛和24.7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2倍和4.5倍;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為8.58萬輛和8.36萬輛,分別增長1.9倍和1.8倍。截至2016年5月,該國已生產62.8萬輛新能源汽車,是世界上新能源汽車數量最多的國家。
這個增長速度是驚人的。記得2012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發布,提出“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達到50萬輛”的目標時,幾乎所有行業內外都認為這個目標無法實現,因為從2011年到2014年的四年里,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加起來剛剛超過10萬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在2014年初的“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也表示,要完成2015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目標是“不現實的”。“以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來看,到2015年底銷售20萬輛新能源汽車是一個非常好的成績。”
然而,當2015年國內汽車市場遭遇寒流時,新能源汽車出現了銷售井噴。工信部公布,2015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量37.9萬輛,同比增長4倍,尤其是最近兩個月產銷爆發式增長超過15萬輛,遠超行業預期。據此計算,從2011年到2015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已近45萬輛。雖然距離50萬輛的目標還有差距,但已經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
也就是說,50萬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幾乎完成了。
嚴厲打擊作弊行為,彌補違規行為。
然而,可以說是“非正常”的新能源汽車的高增長,引發了行業內外對數字化“注水”的諸多質疑。2015年底,一些行業媒體曝光了新能源汽車被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
2016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科技部聯合印發《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驗證工作的通知》,在國務院辦公廳督查室的領導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欺詐盤點”廣泛開展。2月24日,在當天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他首次明確要求打擊“作弊”。3月11日,工信部官網發布《工信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汽車生產企業和產品準入管理的通知》,表明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建立汽車生產企業信用數據庫和違法企業黑名單數據庫,對違法不可信的汽車生產企業將被工業和信息化部列入黑名單。3月2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透露,已經發現一些企業在新能源汽車上作弊,政府將嚴肅處理這些企業,如果有作弊行為,已經發放的補貼應該“扣回”。
一系列的檢查和整改讓整個汽車行業感到不安,地方政府也推遲了今年新能源補貼政策的出臺。上半年,幾乎所有新能源企業都暫停或減少了新能源汽車的訂單和產銷,靜觀事態發展。
在7月6日的座談會上,雖然沒有列出欺詐或尋求賠償的企業名單,但這無疑標志著欺詐核查的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檢查的結果中,除了欺詐性賠償外,還提出了“非法賠償”的概念。欺詐賠償和非法賠償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車輛不符合推廣標準甚至無法生產,非法套牌取補貼;
二是車輛符合要求,但銷售給關聯企業而非終端用戶,不符合補貼條件提前尋求補貼;第三,車輛出售給最終用戶,但大量車輛在獲得補貼后閑置,導致財政資金嚴重浪費。
馬凱要求,無論是欺詐賠償還是非法賠償,都要嚴肅處理。根據情況,處理措施包括:取消財政補貼資格、收回補貼資金、罰款、取消汽車生產資格、將問題車型從推薦車型名單中刪除。
“欺詐行為是生產企業受利益驅動,但監管部門存在漏洞,涉嫌失職的也應按規定處理。”馬凱強調,欺詐賠償是在給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添亂抹黑”。
新能源開發問題還有待解決。地方保護主義猖獗
業內人士分析,督察報告中提出的三種作弊和違法賠償方式中,第一種最為嚴重,屬于典型的作弊行為。未來,這類企業估計會將問題車型從推薦車型名單中刪除,甚至取消汽車生產資格,涉及作弊的當地相關助理將不可避免地受到處理,受到的打擊最大;第二類是違規賠償,收回補貼資金和罰款后,可能對企業未來發展影響不大;對第三種違規行為的處罰應該是最輕的,補貼資金可以根據情況收回。
除了欺詐性賠償和違規賠償外,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監管也揭示了產銷快速增長背后的問題,如新能源推廣車在公共交通中的利用率低和地方保護主義。
在私人市場起步之前,公共交通領域一直是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主力軍”。檢查報告顯示,2013年至2015年,公共交通共推廣新能源汽車24.6萬余輛,約占同期總數的一半。然而,在該領域,存在不同程度的“突然購車,然后尋找最終用戶”,這導致一些已售出的車輛閑置,包括6~8米的純電動公交車;
新能源出租車和小型物流車也存在閑置等問題,實際運營效果不理想。此前,多家媒體報道稱,純電動出租車司機由于車輛續航里程短,冬季和夏季不敢開空調,充電樁也很難找到,充電時間也很長。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推廣中的地方保護主義現象也長期受到批評。據悉,大多數新能源推廣應用試點地方政府都出臺了配套的財政補貼政策。檢查報告指出,一些地方政府明確規定對本地車輛進行補貼,并實行“小目錄”。在備案時,企業被要求購買當地零部件,或者外國企業被要求在當地成立公司來保護充電基礎設施,并在實際工作中設置障礙或拖延。這些行為讓企業無所適從,不得不通過“以投資換市場”的方式反復建設產能。
此次,國務院辦公廳督查室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梳理出12個城市有19項地方保護措施。然而,地方保護主義的根源在于地方和中央政府之間的稅收分配不平衡。從這個角度來看,需要進一步探索更有效的措施來打破局部保護。
同時,地方保護盛行導致的不公平競爭和市場碎片化也造成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散亂”現象。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過于分散,有許多新能源制造企業水平參差不齊。具體來看,在去年中國30多萬輛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中,新能源乘用車占比超過三分之二,至少有19家公司參加了競爭;商用車的銷量約為12萬輛,僅公交車公司就有10多家。這意味著,去年至少有40家企業瓜分了30多萬輛新能源汽車。檢查報告還顯示,目前列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目錄的車型有3411輛,但達到1000輛以上產量的不超過100輛;
其中,在227款乘用車車型中,只有43款產量超過1000輛。
根據這種情況,盡管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居世界第一,但很難打造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這也不利于提升整個新能源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消極的一面充滿了積極的補貼替代政策。
證券市場上有一句話,“一切壞事都是好事”。從某種意義上說,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監管的結束,對今年上半年觀望態度基本沉寂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來說也是“利好”。
首先,因此次核查而推遲的2015年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將重新開放。財政部副部長劉昆,在研討會上說:“中央財政補貼資金分為預撥和清算兩部分。2015年,中央財政預撥工作已經完成,但由于核查工作推遲了清算工作。現在核查工作已經結束,清算工作仍在繼續。工作完成后將盡快發放補貼。”d.”劉坤還表示,財政補貼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嚴肅查處取補償行為的基礎上,未來補貼政策仍將持續。
去年的《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拉開了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的序幕。然而,由于監管工作的原因,今年地方政府出臺新能源補貼政策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延遲。目前看來,今年大部分出臺地方補貼政策的省市變化不大,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比例大多為1:1,只有少數省市下調了地方補貼額度。對于新能源汽車制造商來說,這無疑是他們心中的一塊大石頭。
另一方面,完善和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體系也被提上了此次座談會的議事日程。馬凱在會上指出,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修訂完善后,“不能再作弊了”。他要求相關部委盡快出臺替代財政補貼的機制和政策,包括此前業內熱議的平均油耗規定和積分交易機制。
事實上,無論是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和非法賠償,還是地方保護主義的泛濫,根源都是現有新能源財政補貼機制和政策的不充分和不合理。將平均油耗法規與積分交易機制相結合,不僅可以減輕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擺脫地方保護,還可以擺脫汽車企業對政府補貼的依賴,激發企業開發新能源汽車的積極性,促進行業優勝劣汰和公平競爭,可謂一舉三得,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新能源汽車產品私人消費市場的開放都有很大幫助。
總之,國家對新能源汽車領域欺詐賠償和違法賠償的監管及后續嚴肅處理,將整頓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各種亂象,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為新能源汽車的未來發展創造一個清潔的環境。更重要的是,用平均油耗規定和積分交易機制相結合的政策取代財政補貼政策具有重要意義,這將在未來保持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活力。
標簽:發現
1、中汽協:1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超17萬輛全年有望實現70萬繼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逼近4萬輛后,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繼續維持高位走勢,輕松突破4萬輛,
1900/1/1 0:00:007月14日,嗒嗒巴士與南京金龍客車制造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本著在新能源巴士領域并肩拓展的目標,深度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打造新型出行生態圈。
1900/1/1 0:00:00“相比北上廣這幾個老牌大城市,深圳這樣的新興城市,沒有老本可吃就意味著沒有顧慮羈絆,更適合創業。”剛剛加入創業大軍的高先生如是說。
1900/1/1 0:00:002016年7月20日,第四屆中國中小企業投融資交易會在國家會議中心盛大舉行,本次展會由中國銀行業協會和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共同主辦,匯集了國內眾多中小企業、金融機構、投融資中介等機構共同參與,
1900/1/1 0:00:007月14日,一汽集團與國內知名的沃特瑪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聯盟在長春簽約,雙方將共同生產5000臺電動物流車和1000臺電動客車。
1900/1/1 0:00:007月16日,2016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科技部863計劃電動車重大項目監理專家組長王秉剛在本次論壇上發表“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成績和問題探討”的主題演講。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