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消息稱特斯拉Model S車主在自動駕駛時死于車禍,美國監管機構正在調查事故原因。這是自動駕駛技術首次死于車禍。我們不僅要為生命的逝去感到遺憾,還要正視自動駕駛汽車發展中的一系列挑戰、道德問題和無法回答的問題。過去的理論討論突然變成了現實。
然而,沒有人認為這次事故會減緩汽車自動化的進程。特斯拉股價小幅下跌,但分析師稱之為“整體風險”。
其中一個原因是,盡管調查仍在繼續,但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似乎并不是事故的罪魁禍首。此外,有人猜測,遇害的特斯拉汽車司機可能在生前分心,并可能超速行駛。更重要的是,事故發生時,前往特斯拉的拖車司機發生了危險的轉彎。自動駕駛顯然并不完美,但事后看來,原因是兩名駕駛員處于危險之中,自動駕駛系統無能為力,駕駛系統沒有犯下致命錯誤。
從廣泛的角度來看,這起事故是不可避免的:沒有人能保證自動駕駛系統能夠避免車禍。當這樣的事故發生時,特斯拉作為業內技術最先進的公司,也承擔著成為關注焦點的風險。特斯拉對此做出回應,指出這是自動駕駛系統首次在1.3億英里的范圍內墜毀,而美國司機平均每1億英里就會發生致命車禍。特斯拉的樣本量不夠大,與人類駕駛相比,證據也略顯不足,但至少目前看來,自動駕駛可能會讓汽車更安全。
盡管如此,這起致命事故還是造成了一些風險。首先,自動駕駛可能面臨更嚴格的監管,目前監管施加的壓力并不大。嚴格的監管可能會減緩技術研發的進度。如果有人說服法官或陪審團特斯拉應對車禍負責,這起事故的法律影響仍不確定,自動駕駛和自動駕駛可能會遭受重大損失。
對事故監管和責任追究的質疑可能會不斷讓特斯拉感到不知所措。盡管特斯拉一再強調自動駕駛是一款“測試版”產品,但即使自動駕駛狀態開啟,系統中的語音也會提示駕駛員把手放在方向盤上。在科技行業,在產品完美之前推出產品是很正常的。但這次事故提醒我們,汽車行業的生命就是生命,產品不能有缺陷。盡管“測試”項目對于幫助特斯拉改進自動駕駛系統至關重要,但法官和立法者可能必須仔細權衡駕駛員是否值得冒著生命危險使用監管松懈和監管不完善的產品。
馬斯卡對《財富》雜志的報道感到非常憤怒。
這就引出了另一個問題,即“半自動化”是否會導致一種新型的風險。正如美國自動駕駛研究公司凱利藍皮書的一位分析師向《底特律新聞》指出的那樣,在一些視頻中,Youtube和其他網站上充斥著“濫用輔助駕駛技術的記錄”,司機用手離開方向盤,甚至邊看報紙邊開車。也許我們真的應該問:特斯拉是否應該采取更激進的方法來控制自動駕駛系統的濫用?也許在推廣或描述功能時,它可以更保守一些。很快就會看到變化。
在這場爭論中,最極端的觀點來自美國著名科技博客Gizmodo的編輯Alisha Volcker。她認為,這次致命的車禍證明了“全自動汽車最適合真實的路況。”這種觀點有問題,因為自動剎車等各種半自動系統已經投入使用,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盡管一些進展不時被公開,但很難說全自動汽車是否會很快上市。在那一天真正到來之前,如果不允許汽車應用車道檢測和其他安全技術,這可能會阻礙全自動汽車所需的許多功能的開發進程。
至少在不久的將來,特斯拉致命車禍的教訓是,汽車是強大但危險的機器。也許有一天,全自動化將會……
電動汽車真的很安全,全球造成100多萬人死亡的交通事故將大大減少甚至消失。
不幸的是,那一天還沒有到來。上周,有消息稱特斯拉Model S車主在自動駕駛時死于車禍,美國監管機構正在調查事故原因。這是自動駕駛技術首次死于車禍。我們不僅要為生命的逝去感到遺憾,還要正視自動駕駛汽車發展中的一系列挑戰、道德問題和無法回答的問題。過去的理論討論突然變成了現實。
然而,沒有人認為這次事故會減緩汽車自動化的進程。特斯拉股價小幅下跌,但分析師稱之為“整體風險”。
其中一個原因是,盡管調查仍在繼續,但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似乎并不是事故的罪魁禍首。此外,有人猜測,遇害的特斯拉汽車司機可能在生前分心,并可能超速行駛。更重要的是,事故發生時,前往特斯拉的拖車司機發生了危險的轉彎。自動駕駛顯然并不完美,但事后看來,原因是兩名駕駛員處于危險之中,自動駕駛系統無能為力,駕駛系統沒有犯下致命錯誤。
從廣泛的角度來看,這起事故是不可避免的:沒有人能保證自動駕駛系統能夠避免車禍。當這樣的事故發生時,特斯拉作為業內技術最先進的公司,也承擔著成為關注焦點的風險。特斯拉對此做出回應,指出這是自動駕駛系統首次在1.3億英里的范圍內墜毀,而美國司機平均每1億英里就會發生致命車禍。特斯拉的樣本量不夠大,與人類駕駛相比,證據也略顯不足,但至少目前看來,自動駕駛可能會讓汽車更安全。
盡管如此,這起致命事故還是造成了一些風險。首先,自動駕駛可能面臨更嚴格的監管,目前監管施加的壓力并不大。嚴格的監管可能會減緩技術研發的進度。如果有人說服法官或陪審團特斯拉應對車禍負責,這起事故的法律影響仍不確定,自動駕駛和自動駕駛可能會遭受重大損失。
對事故監管和責任追究的質疑可能會不斷讓特斯拉感到不知所措。盡管特斯拉一再強調自動駕駛是一款“測試版”產品,但即使自動駕駛狀態開啟,系統中的語音也會提示駕駛員把手放在方向盤上。在科技行業,在產品完美之前推出產品是很正常的。但這次事故提醒我們,汽車行業的生命就是生命,產品不能有缺陷。盡管“測試”項目對于幫助特斯拉改進自動駕駛系統至關重要,但法官和立法者可能必須仔細權衡駕駛員是否值得冒著生命危險使用監管松懈和監管不完善的產品。
馬斯卡對《財富》雜志的報道感到非常憤怒。
這就引出了另一個問題,即“半自動化”是否會導致一種新型的風險。正如美國自動駕駛研究公司凱利藍皮書的一位分析師向《底特律新聞》指出的那樣,在一些視頻中,Youtube和其他網站上充斥著“濫用輔助駕駛技術的記錄”,司機用手離開方向盤,甚至邊看報紙邊開車。也許我們真的應該問:特斯拉是否應該采取更激進的方法來控制自動駕駛系統的濫用?也許在推廣或描述功能時,它可以更保守一些。很快就會看到變化。
在這場爭論中,最極端的觀點來自美國著名科技博客Gizmodo的編輯Alisha Volcker。她認為,這次致命的車禍證明了“全自動汽車最適合真實的路況。”這種觀點有問題,因為自動剎車等各種半自動系統已經投入使用,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盡管一些進展不時被公開,但很難說全自動汽車是否會很快上市。在那一天真正到來之前,如果不允許汽車應用車道檢測和其他安全技術,可能會阻礙f……
ly自動駕駛汽車。
至少在不久的將來,特斯拉致命車禍的教訓是,汽車是強大但危險的機器。也許有一天,全自動化將使車輛真正安全,導致全球100多萬人死亡的交通事故將大大減少甚至消失。
不幸的是,那一天還沒有到來。
7月8日,中國航天萬源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和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共同投建的10億Ah動力電池生產基地舉行簽約暨奠基儀式開幕。
1900/1/1 0:00:00據第一電動研究院數據梳理,2016年15月新能源汽車產量累計達11萬輛,其中電動物流車產量達2768輛,占比3。
1900/1/1 0:00:002016年第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呈現月度環比快速增長,第二季度市場維持較強走勢。
1900/1/1 0:00:00汽車誕生到現在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發展到今天未來的汽車會是什么樣?我們距離“未來之車”還有多遠?電動化、智能化、輕量化和汽車共享四大趨勢,正在驅動汽車走向新的未來,
1900/1/1 0:00:00第一電動網6月主題征文和優秀稿件評選結果新鮮出爐了,踴躍投稿的大牛作者們,感謝大家的積極參與,分享給我們精彩的觀點與故事。
1900/1/1 0:00:007月6日,中共中央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帶領十部委領導及28個新能源汽車重點推廣省市領導來到比亞迪西安工業園,調研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情況。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