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新成立的中國公司最近挖走了寶馬電動汽車核心研發團隊的四名成員。德國《焦點》雜志報道稱,中國最新的電動汽車初創公司名為Future Mobility,目前在中國尚不知名,于今年3月1日正式注冊,專門開發電動汽車。
Future Mobility的研發中心不僅位于深圳,還位于省和慕尼黑。另據媒體報道,該公司還計劃在硅谷建立一個研發中心,但生產基地將在。目前,未來移動很難在互聯網上搜索到詳細信息,但由于其對寶馬的肆意“挖角”,現在它已經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德國人“害怕丟臉”
早在今年3月,Future Mobility就將寶馬I系列研發總工程師Carsten Breitfeld從首席執行官中挖走。4月19日,這家電動汽車公司再次挖走了寶馬I系列研發團隊的三名高管:前寶馬I系列電機系統研發工程師Dirk Abendroth將擔任負責軟件和中國聯通的副總裁;寶馬I系列前首席設計師Benoit Jacob將擔任設計副總裁;前寶馬I系列產品管理經理Henrik Wenders將擔任市場營銷副總裁。
寶馬i3
寶馬I系是寶馬進軍新能源汽車的主力軍。去年,銷售額同比增長了66%。其中,寶馬i3和i8分別售出24057輛和5456輛。盡管寶馬認為,這一銷量表明I系列車型“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它仍然未能阻止四名核心高管的離職。德國媒體稱,這相當于“寶馬電動汽車的一個核心研發設計團隊全部被中方買下”。
4月22日,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網站援引德國《焦點》雜志的這篇報道稱,德國寶馬的電動汽車核心研發團隊被中國挖走,這讓德國人“目瞪口呆”。
《焦點》雜志說,中國的盜版行為受到了批評,但現在中國人走上了一條新的道路,那就是他們雇傭了德國頂尖的工程師和高管,以這種方式購買他們的知識和技能。
例如,中國觀致汽車雇傭了三名退休的德國汽車高管。盡管觀致最終未能與德國品牌競爭,但在歐洲安全測試中,觀致是最好的。
報道稱,中國人不僅在德國汽車行業尋找技術人員,在德國其他行業也有。例如,2015年底,拜耳集團董事Martin Knig為了接受中化集團的聘用,主動辭去了董事會職務。幾天前,在慕尼黑的工程機械展覽會上,許多企業抱怨說,中國帶來了司機、高端住房和五位數的工資待遇,打動了老工程師的心。
背后是騰訊和富士康。
回到電動汽車公司Future Mobility,盡管目前還不知道,但這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開始。未來移動是騰訊和富士康共同投資的一家新公司。
今年3月23日,騰訊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富士康董事長郭泰明、鄭州和諧汽車董事長馮長葛在河南鄭州共同簽署了《互聯網+智能電動汽車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聲稱要在鄭州建設“互聯網+智能電動汽車平臺”。根據富士康發布的信息,“三方將組成一個聯合的專業工作團隊,擁有騰訊對互聯網行業的洞察和領先的互聯網創意開放平臺;
憑借富士康在高科技移動終端和智能電動汽車領域的創新集成設計和制造技術,我們將打造“互聯網+智能電動汽車平臺”。和諧汽車擁有營銷和服務經驗,關注未來汽車市場化的商業模式。"
富士康表示,他們“不制造整車,只制造平臺”。“與騰訊和諧合作的領域最初是車載設備智能化,搶占汽車上的中控屏和車主相關服務,未來可能會延伸到網絡智能汽車或自動駕駛汽車平臺。”
如今,這一“挖角”寶馬的大動作,已經將騰訊和富士康推向了舞臺。
事實上,郭臺銘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布局從未停止。據路透社報道,富士康目前正在為特斯拉制造少量的內飾板。郭臺銘一直希望能贏得特斯拉的代工生產訂單。然而,特斯拉一直堅持自產自銷的模式。郭泰銘只能希望特斯拉未來在中國本土化時,一定要為合資伙伴尋找機會。
作為比亞迪的老對手,富士康10年前收購了省的安泰電力公司,并開始研發汽車鋰電池動力系統的技術和制造。2015年,富士康找到了一個重要的合作伙伴北汽。雙方共同投資研發和制造新一代動力電池和電力系統。
此外,富士康還與北汽投資成立了電動汽車分時公司,推動北汽電動汽車的普及和使用。
然而,北汽很可能已經將其未來的主要電動汽車放在了其投資的車型上。因此,大多數分析人士認為,富士康和北汽的合作只是為了支付學費,學習和積累汽車制造知識。如果你想造一輛汽車,你必須依靠自己。
2014年底,富士康突然宣布將向汽車經銷商和諧汽車投資6億香港元。和諧汽車的總部及其大部分經銷商都在河南,主要銷售豪華品牌汽車。富士康入股僅10天,和睦汽車宣布收購浙江路燁汽車有限公司,從而獲得汽車制造資質。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到處挖人。
此外,隨著新能源汽車被視為中國品牌汽車超越外國品牌的最佳機會,越來越多的資金和跨學科企業涌入這個行業,從傳統車企“挖角”正在成為他們之間的默契,而不僅僅是德國人。
例如,另一家跨界汽車制造商樂視網剛剛發布了無人駕駛電動汽車的概念車。樂視網創始人賈躍亭當場落淚,表示自己再次向世界證明,自己正在一步一步走近自己“吹”過的奶牛。
在概念車亮相之前,樂視超跑最受關注的事件是“上汽空心化”。
2015年9月,原上汽集團副總裁丁磊成為樂視網聯合創始人,震驚業界;2015年12月,原上汽集團電動汽車研發總工程師傅振興加盟樂視超級汽車,擔任副總裁;
2016年3月,原上汽集團副總裁張海良也確認加盟樂視網。緊接著,“張海良的前下屬、上汽大眾研發負責人、帶領2000多人的研發團隊的牛盛福即將加入樂視超級跑車”的消息傳出。
在吸引了這么多上汽高管之后,一位認為“所有無法量產的互聯網汽車都是笑話”的傳統汽車公司高管感慨地說:“樂視超級跑車是否只是一個笑話真的很難說。”一家新成立的中國公司最近挖走了寶馬電動汽車核心研發團隊的四名成員。德國《焦點》雜志報道稱,中國最新的電動汽車初創公司名為Future Mobility,目前在中國尚不知名,于今年3月1日正式注冊,專門開發電動汽車。
Future Mobility的研發中心不僅位于深圳,還位于省和慕尼黑。另據媒體報道,該公司還計劃在硅谷建立一個研發中心,但生產基地將在。目前,未來移動很難在互聯網上搜索到詳細信息,但由于其對寶馬的肆意“挖角”,現在它已經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德國人“害怕丟臉”
早在今年3月,Future Mobility就將寶馬I系列研發總工程師Carsten Breitfeld從首席執行官中挖走。4月19日,這家電動汽車公司再次挖走了寶馬I系列研發團隊的三名高管:前寶馬I系列電機系統研發工程師Dirk Abendroth將擔任負責軟件和中國聯通的副總裁;寶馬I系列前首席設計師Benoit Jacob將擔任設計副總裁;前寶馬I系列產品管理經理Henrik Wenders將擔任市場營銷副總裁。
寶馬i3
寶馬I系是寶馬進軍新能源汽車的主力軍。去年,銷售額同比增長了66%。其中,寶馬i3和i8分別售出24057輛和5456輛。盡管寶馬認為,這一銷量表明I系列車型“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它仍然未能阻止四名核心高管的離職。德國媒體稱,這相當于“寶馬電動汽車的一個核心研發設計團隊全部被中方買下”。
4月22日,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網站援引德國《焦點》雜志的這篇報道稱,德國寶馬的電動汽車核心研發團隊被中國挖走,這讓德國人“目瞪口呆”。
《焦點》雜志說,中國的盜版行為受到了批評,但現在中國人走上了一條新的道路,那就是他們雇傭了德國頂尖的工程師和高管,以這種方式購買他們的知識和技能。
例如,中國觀致汽車雇傭了三名退休的德國汽車高管。盡管觀致最終未能與德國品牌競爭,但在歐洲安全測試中,觀致是最好的。
報道稱,中國人不僅在德國汽車行業尋找技術人員,在德國其他行業也有。例如,2015年底,拜耳集團董事Martin Knig為了接受中化集團的聘用,主動辭去了董事會職務。幾天前,在慕尼黑的工程機械展覽會上,許多企業抱怨說,中國帶來了司機、高端住房和五位數的工資待遇,打動了老工程師的心。
背后是騰訊和富士康。
回到電動汽車公司Future Mobility,盡管目前還不知道,但這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開始。未來移動是騰訊和富士康共同投資的一家新公司。
今年3月23日,騰訊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富士康董事長郭泰明、鄭州和諧汽車董事長馮長葛在河南鄭州共同簽署了《互聯網+智能電動汽車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聲稱要在鄭州建設“互聯網+智能電動汽車平臺”。根據富士康發布的信息,“三方將組成一個聯合的專業工作團隊,擁有騰訊對互聯網行業的洞察和領先的互聯網創意開放平臺;
憑借富士康在高科技移動終端和智能電動汽車領域的創新集成設計和制造技術,我們將打造“互聯網+智能電動汽車平臺”。和諧汽車擁有營銷和服務經驗,關注未來汽車市場化的商業模式。"
富士康表示,他們“不制造整車,只制造平臺”。“與騰訊和諧合作的領域最初是車載設備智能化,搶占汽車上的中控屏和車主相關服務,未來可能會延伸到網絡智能汽車或自動駕駛汽車平臺。”
如今,這一“挖角”寶馬的大動作,已經將騰訊和富士康推向了舞臺。
事實上,郭臺銘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布局從未停止。據路透社報道,富士康目前正在為特斯拉制造少量的內飾板。郭臺銘一直希望能贏得特斯拉的代工生產訂單。然而,特斯拉一直堅持自產自銷的模式。郭泰銘只能希望特斯拉未來在中國本土化時,一定要為合資伙伴尋找機會。
作為比亞迪的老對手,富士康10年前收購了省的安泰電力公司,并開始研發汽車鋰電池動力系統的技術和制造。2015年,富士康找到了一個重要的合作伙伴北汽。雙方共同投資研發和制造新一代動力電池和電力系統。
此外,富士康還與北汽投資成立了電動汽車分時公司,推動北汽電動汽車的普及和使用。
然而,北汽很可能已經將其未來的主要電動汽車放在了其投資的車型上。因此,大多數分析人士認為,富士康和北汽的合作只是為了支付學費,學習和積累汽車制造知識。如果你想造一輛汽車,你必須依靠自己。
2014年底,富士康突然宣布將向汽車經銷商和諧汽車投資6億香港元。和諧汽車的總部及其大部分經銷商都在河南,主要銷售豪華品牌汽車。富士康入股僅10天,和睦汽車宣布收購浙江路燁汽車有限公司,從而獲得汽車制造資質。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到處挖人。
此外,隨著新能源汽車被視為中國品牌汽車超越外國品牌的最佳機會,越來越多的資金和跨學科企業涌入這個行業,從傳統車企“挖角”正在成為他們之間的默契,而不僅僅是德國人。
例如,另一家跨界汽車制造商樂視網剛剛發布了無人駕駛電動汽車的概念車。樂視網創始人賈躍亭當場落淚,表示自己再次向世界證明,自己正在一步一步走近自己“吹”過的奶牛。
在概念車亮相之前,樂視超跑最受關注的事件是“上汽空心化”。
2015年9月,原上汽集團副總裁丁磊成為樂視網聯合創始人,震驚業界;2015年12月,原上汽集團電動汽車研發總工程師傅振興加盟樂視超級汽車,擔任副總裁;2016年3月,原上汽集團副總裁張海良也確認加盟樂視網。緊接著,“張海良的前下屬、上汽大眾研發負責人、帶領2000多人的研發團隊的牛盛福即將加入樂視超級跑車”的消息傳出。
在吸引了這么多上汽高管之后,一位認為“所有不能量產的互聯網汽車都是笑話”的傳統車企高管感慨地說:“樂視超級跑車會不會只是一個笑話,真的很難說。”
國內車企正一邊倒發展新能源汽車時,吉利集團與科力遠卻瞄準了另外一條技術發展路徑混合動力,共同成立科力遠混合動力有限公司簡稱CHS公司,發展混合動力系統技術與產品平臺。
1900/1/1 0:00:004月24日,以“車聯天下,誠創未來”為主題的“58車”品牌正式發布。
1900/1/1 0:00:00一家今年剛成立的中國公司,因為最近挖走了寶馬電動汽車核心研發團隊的4位成員,德國《焦點》周刊報道,這家中國最新崛起的電動車創業公司叫做FutureMobility,它目前在中國無人知曉,
1900/1/1 0:00:00近日,在2016中國綠公司年會“環境治理:危機與出路”分論壇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大膽的指出,央企國企現在一窩蜂的搞電動汽車,但是由于國企機制僵硬,很難搞起來,
1900/1/1 0:00:004月19日,發改委產業司網站發布消息稱,國務院辦公廳對15個省市組織開展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情況實地督查。
1900/1/1 0:00:00作為新能源客車領域的佼佼者,宇通新能源客車連續四年保持快速曾展勢頭,其中,2015年宇通共推廣新能源公交17016輛,市場占有率達23,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