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在法蘭克福,樂視與阿斯頓·馬丁簽署了關于電動汽車合作合資公司的諒解備忘錄。未來,合資公司的總部將設在英國,首款電動汽車Rapid E預計將于2018年底上市。
同日,長城華冠全資子公司未來汽車蘇州生產基地奠基,標志著其首款純電動超級跑車“未來K50”的量產指日可待。
不可否認,以電動汽車為支點,非傳統汽車制造商越來越多地進入汽車領域,但到目前為止,樂視、未來、蔚來、和諧富騰和萬向門都沒有資格在中國生產電動乘用車。
此時此刻,距離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頒布我國《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并正式開始實施已經過去了7個多月。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15日,國內知名零部件制造商萬向集團已獲得新能源客車生產資質,國家發改委批準萬向集團年產5000輛新能源客車。據媒體報道,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規定,首批符合條件的企業名單即將公布。
對此,接近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業內人士2月17日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新型電動汽車企業申報并沒有傳言那么火爆。“目前,只有少數申報企業進入了評估程序,獲得生產許可證的速度沒有那么快。預計今年上半年,申報企業將在10家左右。”
誰花掉了第一批資格證書?
根據《條例》,新建企業的投資者應在中國注冊,并具有從概念設計、系統和結構設計到原型開發、測試和定型的完整純電動乘用車產品研發經驗。
同時,擁有專業的研發團隊和整車前沿研發能力,掌握整車控制系統、儲能電池系統、整車集成和整車輕量化等核心技術及相應的測試驗證能力,自主試制同類型純電動乘用車不少于15輛。樣車經過國家認可的檢測機構檢測,需要在安全性、可靠性、動力性、車輛輕量化和經濟性等方面達到規定的技術要求。
事實上,看似嚴格的審批流程并沒有降低企業制造電動汽車的積極性。“新能源汽車是從國家戰略層面考慮的。如果隨意放開生產資質,就會出現大量以次充好的汽車,對社會和國家都沒有意義,消費者也會受到影響。雖然這對一些企業來說是一個機會,但政府部門應該考慮國家戰略和國家利益,有什么好處他們將帶給消費者的。”20日,科技部863電動汽車重大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炳剛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
截至目前,新建純電動乘用車制造企業主要包括六類投資者:現有汽車制造企業、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車輛研發設計企業、低速電動車制造企業、It企業、,以及其他有資金實力但沒有汽車行業經驗的企業等。
專注于汽車設計的長城華冠在2014年北京車展期間正式推出了未來的K50超級電動跑車。長城華冠董事長陸群公開表示,未來汽車很可能是今年首批獲批的企業。而未來汽車確實是較早提交申請資質的企業之一。
萬向也值得關注。2013年1月,中國最大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商萬向集團,……
以2.566億美元成功收購了美國最大的新能源電池制造商A123系統公司,該公司專門開發和生產電動汽車用鋰離子電池和儲能系統。2014年3月,萬向收購了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Fisco,2015年9月,Fisco汽車公司正式宣布更名為Karma Automotive。現在,這家公司仍在燒錢。
然而,在乘用車領域,從概念設計到車輛制造的經驗幾乎為零。此外,其海外造車經驗尚未完全轉化為國內經驗。
“現在萬向的公交車項目剛剛投資,因為公交車是勞動密集型的,投資不是特別大,資金可以維持,但對乘用車的投資會很大,萬向在國外收購的企業還在燒錢。短期內,不太可能同時投資幾個戰場。”一些分析人士告訴作者。
還有樂視、蔚來以及以和諧汽車、富士康和騰訊為后盾的和諧富騰組成的互聯網軍團,他們都渴望嘗試電動汽車。他們大多走全球造車之路,試圖整合全球資源制造中國品牌的電動汽車,最終目的地是中國市場。然而,由于門檻的限制,特別是對研發能力的要求,他們不應該很快獲得生產資格。
“大門是敞開的,進來的企業可能無法生存。談到申報層面,評價要求非常高,尤其是研發經驗。完整的研發經驗需要自主設計,設計圖紙和數據以及知識產權非常重要。”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制造一輛汽車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
今年1月23日,在電動汽車100強論壇委員會上,蔚來汽車CEO李斌公開表示,希望通過與傳統車企合作,以代工的形式整合傳統車企的閑置產能。
在王炳剛看來,汽車公司和IT公司之間的合作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但因為這兩個行業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有必要看看雙方的合作內容。汽車產品不是手機,IT公司委托OEM和渠道共享是不可行的。
“什么叫代工?是不是信息技術公司畫了一幅畫,原始設備制造商跟著畫?這輛車是什么車?它能上路嗎?汽車產品從設計到生產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數百輛汽車不斷測試才能上路。”王炳剛說。
“IT只有在硬件水平達到或超過現有汽車企業的情況下,再加上網絡連接和IT的優勢,才能取得成功。”作為電機和電驅動組件的供應商,精進電氣聯合創始人蔡偉21日在接受筆者采訪時指出。
“十月懷胎,僅靠資金和聰明很難提前生下一個健康的寶寶。目前,大多數新興造車企業都依賴于他們購買的電驅動總成,并將其安裝在從其他汽車制造商購買的底盤上,但他們很少有變化或創新,因此造車仍然需要經驗。”蔡偉說。
王炳剛認為,如果IT企業團隊從頭開始造車,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才能形成。“要保證汽車的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從來沒有造車的人想得很簡單,在實踐中很難。”
事實上,“有錢任性”不足以支持造車狂熱者的美好愿望。“如果沒有100億元的投資,恐怕真的不可能造出一輛電動汽車,而且我們必須做好五年內不賺錢、繼續燒錢的準備。”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建廠的投資只是最初的投資。真正的投資是研發。一款車型的研發,10億只是小數,10億用來制造數萬輛汽車。如果汽車賣不出去,投資也會打擊水漂。”
“互聯網公司不能只做影響資本市場的行動。無論他們之前做了多少功課,最后要做的就是在中國生產汽車。最終目標是做生意,依靠……
長度。如果準備工作是徒勞的,那也是徒勞的。”業內人士表示。
不過,蔡偉也認為,IT進入企業也是有好處的。“互聯網、軟件能力、個性化設計、數字平臺共享運營、信息互聯和物聯網的許多概念對傳統汽車產生了積極影響。”
上述知情人士還告訴筆者,中國的汽車行業確實需要更加開放。“傳統汽車公司確實有保守的一面。它的保守不是因為改革或合作不力,而是因為既得利益。它不會輕易放棄熟悉的、更容易賺錢的東西。”
蔡偉給作者算了一筆賬。“一家百年老店需要大量培訓,不像IT公司可以在三個月內更新手機產品。我們的機器每天24小時運行,每個產品從研發到生產至少要經過兩個認證周期,每個周期至少需要半年。一個新開發的電機系統通常需要30個月才能大規模安裝-生產的客車。如果IT能夠產生成果,那么五年后IT就會出現,IT公司需要能夠承受孤獨。"
在中國建立博世和德爾福。
事實上,設立電動汽車生產資格準入門檻不僅是為了國內企業,外資企業也可以享受“國民待遇”。針對政府為何要設定電動汽車的準入門檻,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就像比賽一樣,光有跑20年的熱情是不夠的。
“從國家的角度來看,審批有利于提高行業競爭力,幫助行業擺脫我們在傳統競爭中的依賴和落后。在新能源領域,至少獨立于國外,我們必須在當地領先,在電動汽車領域形成優勢。”
事實上,由于汽車生產周期長,企業需要有足夠的能力承擔社會公共責任。政府審批有兩個功能。一是防止汽車行業盲目的低水平冗余建設,這是最重要的出發點;
第二,新能源汽車產業肩負著提升中國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戰略任務。
長期以來,中國的傳統汽車產業一直“大而不強”。除了汽車制造的核心技術外,這取決于跨國公司,更重要的是零部件的核心技術缺失。
世界上有幾十家汽車制造商,關鍵零部件只有博世、德爾福、電裝、麥格納、中國等,中國缺乏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零部件公司。
從某種程度上說,要設定電動汽車的進入門檻,確保新能源汽車的健康發展,關鍵在于電動汽車的核心零部件領域,形成中國的核心競爭力,并在中國培育和培養博世和德爾福。
蔡偉坦言,作為電機本體的供應商,精錦電氣已經具備國際競爭力,但作為電機系統的供應商,電機和控制器是一體的,與全球供應商相比,競爭力并沒有那么強。“對于集電機、控制器和變速箱于一體的動力總成系統,與國際頂級供應商相比,國產品牌之間的差距將更大。”
最后,蔡偉呼吁國家重點支持電動汽車企業的核心零部件平臺和供應商。“我們必須提高中國相當落后的產品水平,填補空白,通過創新將電動汽車的零部件與傳統零部件相結合,這樣我們才能有機會與國際頂級供應商競爭。此外,我們將繼續增加對電機等產品的投資,這些產品已經在中國領先,具有全球競爭力并彌補落后的技術。只有這樣,中國的核心零部件和產品平臺才能建立起來。“2月17日,在法蘭克福,樂視與阿斯頓·馬丁簽署了關于電動汽車合作合資公司的諒解備忘錄。未來,合資公司總部將設在英國,首款電動汽車Rapid E預計將于2018年底上市。
同日,長城華冠全資子公司未來汽車蘇州生產基地奠基,標志著其首款純電動超級跑車“未來K50”的量產指日可待。
不可否認,以電動汽車為支點,非傳統汽車制造商越來越多地進入汽車領域,但到目前為止,樂視、未來、蔚來、和諧富騰和萬向門都沒有資格在中國生產電動乘用車。
此時此刻,距離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頒布我國《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并正式開始實施已經過去了7個多月。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15日,國內知名零部件制造商萬向集團已獲得新能源客車生產資質,國家發改委批準萬向集團年產5000輛新能源客車。據媒體報道,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規定,首批符合條件的企業名單即將公布。
對此,接近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業內人士2月17日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新型電動汽車企業申報并沒有傳言那么火爆。“目前,只有少數申報企業進入了評估程序,獲得生產許可證的速度沒有那么快。預計今年上半年,申報企業將在10家左右。”
誰花掉了第一批資格證書?
根據《條例》,新建企業的投資者應在中國注冊,并具有從概念設計、系統和結構設計到原型開發、測試和定型的完整純電動乘用車產品研發經驗。
同時,擁有專業的研發團隊和車輛前沿研發能力,掌握車輛控制系統、儲能電池系統、車輛集成、車輛輕量化等核心技術及相關技術……
具備測試驗證能力,自主試制同類型純電動客車不少于15輛。樣車經過國家認可的檢測機構檢測,需要在安全性、可靠性、動力性、車輛輕量化和經濟性等方面達到規定的技術要求。
事實上,看似嚴格的審批流程并沒有降低企業制造電動汽車的積極性。“新能源汽車是從國家戰略層面考慮的。如果隨意放開生產資質,就會出現大量以次充好的汽車,對社會和國家都沒有意義,消費者也會受到影響。雖然這對一些企業來說是一個機會,但政府部門應該考慮國家戰略和國家利益,有什么好處他們將帶給消費者的。”20日,科技部863電動汽車重大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炳剛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
截至目前,新建純電動乘用車制造企業主要包括六類投資者:現有汽車制造企業、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車輛研發設計企業、低速電動車制造企業、It企業、,以及其他有資金實力但沒有汽車行業經驗的企業等。
專注于汽車設計的長城華冠在2014年北京車展期間正式推出了未來的K50超級電動跑車。長城華冠董事長陸群公開表示,未來汽車很可能是今年首批獲批的企業。而未來汽車確實是較早提交申請資質的企業之一。
萬向也值得關注。2013年1月,中國最大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商萬向集團以2.566億美元成功收購了美國最大的新能源電池制造商A123系統公司,該公司專門開發和生產電動汽車用鋰離子電池和儲能系統。2014年3月,萬向收購了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Fisco,2015年9月,Fisco汽車公司正式宣布更名為Karma Automotive。現在,這家公司仍在燒錢。
然而,在乘用車領域,從概念設計到車輛制造的經驗幾乎為零。此外,其海外造車經驗尚未完全轉化為國內經驗。
“現在萬向的公交車項目剛剛投資,因為公交車是勞動密集型的,投資不是特別大,資金可以維持,但對乘用車的投資會很大,萬向在國外收購的企業還在燒錢。短期內,不太可能同時投資幾個戰場。”一些分析人士告訴作者。
還有樂視、蔚來以及以和諧汽車、富士康和騰訊為后盾的和諧富騰組成的互聯網軍團,他們都渴望嘗試電動汽車。他們大多走全球造車之路,試圖整合全球資源制造中國品牌的電動汽車,最終目的地是中國市場。然而,由于門檻的限制,特別是對研發能力的要求,他們不應該很快獲得生產資格。
“大門是敞開的,進來的企業可能無法生存。談到申報層面,評價要求非常高,尤其是研發經驗。完整的研發經驗需要自主設計,設計圖紙和數據以及知識產權非常重要。”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制造一輛汽車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
今年1月23日,在電動汽車100強論壇委員會上,蔚來汽車CEO李斌公開表示,希望通過與傳統車企合作,以代工的形式整合傳統車企的閑置產能。
在王炳剛看來,汽車公司和IT公司之間的合作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但因為這兩個行業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有必要看看雙方的合作內容。汽車產品不是手機,IT公司委托OEM和渠道共享是不可行的。
“什么叫OEM?IT是IT公司畫一幅畫,OEM跟著畫嗎?這輛車是什么車?它能上路嗎?汽車產品是一個很長的p……
從設計到生產,需要數百輛汽車進行連續測試才能上路。”王炳剛說。
“IT只有在硬件水平達到或超過現有汽車企業的情況下,再加上網絡連接和IT的優勢,才能取得成功。”作為電機和電驅動組件的供應商,精進電氣聯合創始人蔡偉21日在接受筆者采訪時指出。
“十月懷胎,僅靠資金和聰明很難提前生下一個健康的寶寶。目前,大多數新興造車企業都依賴于他們購買的電驅動總成,并將其安裝在從其他汽車制造商購買的底盤上,但他們很少有變化或創新,因此造車仍然需要經驗。”蔡偉說。
王炳剛認為,如果IT企業團隊從頭開始造車,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才能形成。“要保證汽車的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從來沒有造車的人想得很簡單,在實踐中很難。”
事實上,“有錢任性”不足以支持造車狂熱者的美好愿望。“如果沒有100億元的投資,恐怕真的不可能造出一輛電動汽車,而且我們必須做好五年內不賺錢、繼續燒錢的準備。”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建廠的投資只是最初的投資。真正的投資是研發。一款車型的研發,10億只是小數,10億用來制造數萬輛汽車。如果汽車賣不出去,投資也會打擊水漂。”
“互聯網公司不能只做影響資本市場的行動。無論他們之前做了多少功課,最后要做的就是在中國生產汽車。最終目標是做生意,靠實力。如果準備工作是徒勞的,那就沒用了。”該業內人士說。
不過,蔡偉也認為,IT進入企業也是有好處的。“互聯網、軟件能力、個性化設計、數字平臺共享運營、信息互聯和物聯網的許多概念對傳統汽車產生了積極影響。”
上述知情人士還告訴筆者,中國的汽車行業確實需要更加開放。“傳統汽車公司確實有保守的一面。它的保守不是因為改革或合作不力,而是因為既得利益。它不會輕易放棄熟悉的、更容易賺錢的東西。”
蔡偉給作者算了一筆賬。“一家百年老店需要大量培訓,不像IT公司可以在三個月內更新手機產品。我們的機器每天24小時運行,每個產品從研發到生產至少要經過兩個認證周期,每個周期至少需要半年。一個新開發的電機系統通常需要30個月才能大規模安裝-生產的客車。如果IT能夠產生成果,那么五年后IT就會出現,IT公司需要能夠承受孤獨。"
在中國建立博世和德爾福。
事實上,設立電動汽車生產資格準入門檻不僅是為了國內企業,外資企業也可以享受“國民待遇”。針對政府為何要設定電動汽車的準入門檻,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就像比賽一樣,光有跑20年的熱情是不夠的。
“從國家的角度來看,審批有利于提高行業競爭力,幫助行業擺脫我們在傳統競爭中的依賴和落后。在新能源領域,至少獨立于國外,我們必須在當地領先,在電動汽車領域形成優勢。”
事實上,由于汽車生產周期長,企業需要有足夠的能力承擔社會公共責任。政府審批有兩個功能。一是防止汽車行業盲目的低水平冗余建設,這是最重要的出發點;
第二,新能源汽車產業肩負著提升中國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戰略任務。
長期以來,中國的傳統汽車產業一直“大而不強”。除了汽車制造的核心技術外,這取決于跨國公司,更重要的是零部件的核心技術缺失。
世界上有幾十家汽車制造商,關鍵零部件只有博世、德爾福、電裝、麥格納、中國等,中國缺乏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零部件公司。
從某種程度上說,要設定電動汽車的進入門檻,確保新能源汽車的健康發展,關鍵在于電動汽車的核心零部件領域,形成中國的核心競爭力,并在中國培育和培養博世和德爾福。
蔡偉坦言,作為電機本體的供應商,精錦電氣已經具備國際競爭力,但作為電機系統的供應商,電機和控制器是一體的,與全球供應商相比,競爭力并沒有那么強。“對于集電機、控制器和變速箱于一體的動力總成系統,與國際頂級供應商相比,國產品牌之間的差距將更大。”
最后,蔡偉呼吁國家重點支持電動汽車企業的核心零部件平臺和供應商。“我們必須提高中國相當落后的產品水平,填補空白,通過創新將電動汽車的零部件與傳統零部件相結合,這樣我們才能有機會與國際頂級供應商競爭。此外,我們將繼續增加對電機等產品的投資,這些產品已經在中國領先,具有全球競爭力并彌補落后的技術。只有這樣,中國的核心零部件和產品平臺才能建立起來。"
2月16日,環保部發布關于征求《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該技術政策提出了廢電池污染防治可采取的技術路線、原則和方法,
1900/1/1 0:00:00第一電動網(特約作者大部落酋長)電動汽車最困擾人的就是續航與充電,而最迷人的地方也就是你為了解決續航與充電問題,帶來的激動與愉悅。
1900/1/1 0:00:00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簡單的二輪、三輪電動車,已經愈發不能滿足消費者的生活需求。汽車價格太高,二輪車又要風吹日曬,微型電動汽車成為了二三線城市人們的不二選擇。
1900/1/1 0:00:00近日,有不少車主收到短信稱:“因名下粵A新能源車需要進行車輛復檢,請收到通知后于2016年2月19日前將車帶備機動車行駛證送車管所分所進行復檢。
1900/1/1 0:00:00近日,今年北京市第一期新能源小客車指標申請情況備受關注。
1900/1/1 0:00:002月17日,總部位于瑞典的國能電動汽車下稱Nevs發布消息稱,NEVS已經和福建新龍馬汽車的相關方達成框架協議,將重組福建新龍馬。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