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面對媒體的反復報道和轟炸,幾乎所有參加廣州車展的汽車高管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需要回答:新能源汽車有什么計劃?
多家車企紛紛推出新能源汽車,其中純電動汽車已經開始升溫。新的現象是,在過去由獨立電動汽車品牌主導的純電動汽車市場化領域,合資品牌開始紛紛加入。
自主品牌純電動汽車的產品仍在不斷增加。例如,廣州汽車推出了傳祺GS4電動汽車,江淮推出了SUV iEV6S。合資車企面向市場的純電動產品也以各種形式出現。廣汽豐田推出首款純電動汽車標識i1,大眾突出純電動汽車e-Golf。
合資車企的純電動汽車接近市場,這至少表明了兩個判斷:純電動汽車的市場化已經被敦促,并成為大多數車企高管的共識;過去幾年,自主品牌在純電動市場上的優勢即將面臨挑戰。
自主品牌的優勢是什么?這是一個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的市場。在大面積投放市場之前,政府相關部門和車企的高管必須提前思考:純電動汽車一直被視為中國超越汽車的希望。在過去五年的大力支持下,現在是時候考慮是否有足夠的競爭力了。
合資純電動圍攻自主
過去幾年,在中國純電動汽車市場上,最受歡迎的品牌是自己的品牌。最典型的代表是比亞迪、北汽新能源和江淮。
市場上能看到的大多數產品都是自主品牌,因為合資品牌的純電動汽車還沒有上市。甚至還沒有進入中國市場,也可以以合資的形式進入。只有一個海外汽車品牌,特斯拉。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政策是全球最強的,一系列政策的核心補貼都是針對自主品牌的;另一個是市場需要培育,合資品牌正在等待合適的時機進入市場。
第二種情況已經改變。據中國汽車協會統計,10月新能源汽車銷量34136輛,同比增長5倍。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為26193輛,同比增長9.2倍。純電動汽車的銷量仍然占據大多數,占比達到76%。
一個明顯的邏輯是,未來第一種情況會越來越弱,自主品牌享受的政策紅利會越來越少,因為補貼政策退出機制已經建立。“過去幾年,有很多支持政策,但自2020年以來,政策慢慢取消,這是一個挑戰。”廣州汽車集團總經理岑慶紅在11月20日的廣州國際電動汽車產業峰會上表示。
但第二種情況將越來越突出:首先,充電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
第二,市場消費已經接受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教育,并大大提高了接受水平。
這兩個變化實際上為合資品牌推廣純電動提供了更好的環境。合資品牌嗅到了風向的變化,推出了越來越多的純電動產品。例如,在今年的廣州車展上,廣豐推出的雷克薩斯i1和大眾持續推廣的e-Golf,預計明年將大幅增加合資車企的純電動產品。
在過去的幾年里,市場上只能買到少數純電動汽車的情況正在加速。經過幾年的研發,大多數自主品牌將在明年推出第一款或第二款純電動汽車產品。
盡管合資公司一直在施壓,但自主品牌的發展仍有一定的窗口期。一些純電動汽車品牌已經度過了發展初期,擁有足夠的市場經驗和技術積累,可以加速市場擴張。
據騰勢汽車總裁嚴晨介紹,騰勢今年的銷量可以超過2000輛,預計明年將實現翻倍增長。騰勢使用的是純電動汽車產品,該產品已上市兩年。第二款產品將于明年推出。
一種確定的情況是,較早進入市場的品牌將在市場上獲得更高的認可,并在未來的競爭中具有更多優勢。東風日產旗下的啟辰晨風也已經進入市場兩年,所獲得的市場經驗足以對下一代產品提出更有針對性的改進。
這一理論同樣適用于自主品牌純電動汽車。根據《21世紀商業導報》發布的統計數據,明年將是自主品牌純電動汽車上市的大年。在過去的三到四年里,獨立品牌也在搶奪補貼政策窗口。
自主品牌應擺脫補貼依賴
當合資品牌的類似產品突然上市,并將與自主品牌競爭時,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劣勢仍然顯而易見。
首先,產品過于單一,大多數自主品牌產品都依賴純電動技術來開發插電式混合動力和擴展程序。從本質上講,這些路線的技術要求是相同的;
然而,許多外國品牌保留了混合動力、燃料電池和純電動等技術,其消費選擇范圍更廣。
即使簡單比較純電動汽車,自主品牌整體上也沒有絕對優勢,尤其是動力電池技術在三大電力公司中的核心技術。在廣州國際電動汽車產業峰會上,一位權威電池專家提到,中短期主流動力電池中國的技術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
電池的發展水平可能是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最大障礙。即使在目前的磷酸鐵鋰電池中,今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也大幅增長,出現了“電池荒”。背后只有一個原因,大多數自主品牌車企沒有電池技術和產能,只能依靠采購。
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趨勢,類似于過去沒有動力系統技術的傳統車企,發動機和變速箱都受制于人。
目前,中國純電動汽車的樂觀趨勢完全來自補貼政策和不限號政策。四年后,扶持政策逐漸取消,純電動汽車的競爭格局仍然讓車企爭奪品牌、技術和產品。
在高補貼政策下,自主品牌純電動汽車的價格普遍不低,幾乎與市場上合資車企的產品價格持平。如果政策退出后,這種情況還能保持下去,那么自主品牌的品牌升級就可以實現了。
在補貼退坡之前,除非大型純電動汽車企業出現在自主品牌中,并且成本降低和品牌升級取得成功,否則自主品牌很難有競爭力。在競爭激烈的純電動汽車市場中,自主品牌很難靠性價比生存。電池的價格和技術差異將使其比銷售傳統汽油車更難發揮成本效益。
自主品牌能否擺脫補貼依賴將是一個系統性問題。比亞迪和吉利都計劃在2020年實現新能源產品和銷量的大逆轉,即銷量將以新能源汽車為主。
一些進入純電動領域的新汽車公司也在加快步伐。廣汽計劃在明年年底前推出純電動汽車。預計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20萬輛。
然而,未來純電動汽車的競爭并不局限于純電動技術領域。汽車產品的主要變化包括智能化。由于國家政策不會向電動汽車等自主品牌傾斜,今年的趨勢非常明顯,合資品牌正在大規模應用智能技術。
純電動汽車的競爭和智能化趨勢非常明顯。但按照目前的智能化應用和市場化程度,自主品牌已經落后于合資企業,這對純電動汽車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一個警示。11月20日,面對媒體的反復報道和轟炸,幾乎所有參加廣州車展的汽車高管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需要回答:新能源汽車有什么計劃?
多家車企紛紛推出新能源汽車,其中純電動汽車已經開始升溫。新的現象是,在過去由獨立電動汽車品牌主導的純電動汽車市場化領域,合資品牌開始紛紛加入。
自主品牌純電動汽車的產品仍在不斷增加。例如,廣州汽車推出了傳祺GS4電動汽車,江淮推出了SUV iEV6S。合資車企面向市場的純電動產品也以各種形式出現。廣汽豐田推出首款純電動汽車標識i1,大眾突出純電動汽車e-Golf。
合資車企的純電動汽車接近市場,這至少表明了兩個判斷:純電動汽車的市場化已經被敦促,并成為大多數車企高管的共識;
過去幾年,自主品牌在純電動市場上的優勢即將面臨挑戰。
自主品牌的優勢是什么?這是一個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的市場。在大面積投放市場之前,政府相關部門和車企的高管必須提前思考:純電動汽車一直被視為中國超越汽車的希望。在過去五年的大力支持下,現在是時候考慮是否有足夠的競爭力了。
合資純電動圍攻自主
過去幾年,在中國純電動汽車市場上,最受歡迎的品牌是自己的品牌。最典型的代表是比亞迪、北汽新能源和江淮。
市場上能看到的大多數產品都是自主品牌,因為合資品牌的純電動汽車還沒有上市。甚至還沒有進入中國市場,也可以以合資的形式進入。只有一個海外汽車品牌,特斯拉。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政策是全球最強的,一系列政策的核心補貼都是針對自主品牌的;另一個是市場需要培育,合資品牌正在等待合適的時機進入市場。
第二種情況已經改變。據中國汽車協會統計,10月新能源汽車銷量34136輛,同比增長5倍。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為26193輛,同比增長9.2倍。純電動汽車的銷量仍然占據大多數,占比達到76%。
一個明顯的邏輯是,未來第一種情況會越來越弱,自主品牌享受的政策紅利會越來越少,因為補貼政策退出機制已經建立。“過去幾年,有很多支持政策,但自2020年以來,政策慢慢取消,這是一個挑戰。”廣州汽車集團總經理岑慶紅在11月20日的廣州國際電動汽車產業峰會上表示。
但第二種情況將越來越突出:首先,充電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
第二,市場消費已經接受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教育,并大大提高了接受水平。
這兩個變化實際上為合資品牌推廣純電動提供了更好的環境。合資品牌嗅到了風向的變化,推出了越來越多的純電動產品。例如,在今年的廣州車展上,廣豐推出的雷克薩斯i1和大眾持續推廣的e-Golf,預計明年將大幅增加合資車企的純電動產品。
在過去的幾年里,市場上只能買到少數純電動汽車的情況正在加速。經過幾年的研發,大多數自主品牌將在明年推出第一款或第二款純電動汽車產品。
盡管合資公司一直在施壓,但自主品牌的發展仍有一定的窗口期。一些純電動汽車品牌已經度過了發展初期,擁有足夠的市場經驗和技術積累,可以加速市場擴張。
據騰勢汽車總裁嚴晨介紹,騰勢今年的銷量可以超過2000輛,預計明年將實現翻倍增長。騰勢使用的是純電動汽車產品,該產品已上市兩年。第二款產品將于明年推出。
一種確定的情況是,較早進入市場的品牌將在市場上獲得更高的認可,并在未來的競爭中具有更多優勢。東風日產旗下的啟辰晨風也已經進入市場兩年,所獲得的市場經驗足以對下一代產品提出更有針對性的改進。
這一理論同樣適用于自主品牌純電動汽車。根據《21世紀商業導報》發布的統計數據,明年將是自主品牌純電動汽車上市的大年。在過去的三到四年里,獨立品牌也在搶奪補貼政策窗口。
自主品牌應擺脫補貼依賴
當合資品牌的類似產品突然上市,并將與自主品牌競爭時,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劣勢仍然顯而易見。
首先,產品過于單一,大多數自主品牌產品都依賴純電動技術來開發插電式混合動力和擴展程序。從本質上講,這些路線的技術要求是相同的;
然而,許多外國品牌保留了混合動力、燃料電池和純電動等技術,其消費選擇范圍更廣。
即使簡單比較純電動汽車,自主品牌整體上也沒有絕對優勢,尤其是動力電池技術在三大電力公司中的核心技術。在廣州國際電動汽車產業峰會上,一位權威電池專家提到,中短期主流動力電池中國的技術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
電池的發展水平可能是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最大障礙。即使在目前的磷酸鐵鋰電池中,今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也大幅增長,出現了“電池荒”。背后只有一個原因,大多數自主品牌車企沒有電池技術和產能,只能依靠采購。
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趨勢,類似于過去沒有動力系統技術的傳統車企,發動機和變速箱都受制于人。
目前,中國純電動汽車的樂觀趨勢完全來自補貼政策和不限號政策。四年后,扶持政策逐漸取消,純電動汽車的競爭格局仍然讓車企爭奪品牌、技術和產品。
在高補貼政策下,自主品牌純電動汽車的價格普遍不低,幾乎與市場上合資車企的產品價格持平。如果政策退出后,這種情況還能保持下去,那么自主品牌的品牌升級就可以實現了。
在補貼退坡之前,除非大型純電動汽車企業出現在自主品牌中,并且成本降低和品牌升級取得成功,否則自主品牌很難有競爭力。在競爭激烈的純電動汽車市場中,自主品牌很難靠性價比生存。電池的價格和技術差異將使其比銷售傳統汽油車更難發揮成本效益。
自主品牌能否擺脫補貼依賴將是一個系統性問題。比亞迪和吉利都計劃在2020年實現新能源產品和銷量的大逆轉,即銷量將以新能源汽車為主。
一些進入純電動領域的新汽車公司也在加快步伐。廣汽計劃在明年年底前推出純電動汽車。預計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20萬輛。
然而,未來純電動汽車的競爭并不局限于純電動技術領域。汽車產品的主要變化包括智能化。由于國家政策不會向電動汽車等自主品牌傾斜,今年的趨勢非常明顯,合資品牌正在大規模應用智能技術。
純電動汽車的競爭和智能化趨勢非常明顯。但按照目前的智能化應用和市場化程度,自主品牌已經落后于合資企業,這對純電動汽車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一個警示。
11月16日,Jado捷渡,主做行車記錄儀的一家公司在北京發布了首款基于阿里YunOS操作系統的智能后視鏡“Vision遠界”。
1900/1/1 0:00:00“上汽純電動車都是在全新的平臺上開發。”11月20日,上汽集團副總裁乘用車公司總經理王曉秋稱,雖然開發新平臺投入成本更高,研發時間也更長,不過從長期來看,這是開發高性能純電動車的必走之路。
1900/1/1 0:00:00繼21號晚,東風日產就廣州恒大在亞冠決賽中“替換廣告”行為發布聲明之后,今23日晚,東風日產再次通過官方微博發布聲明,針對恒大俱樂部的違約行為,已啟動法律程序。
1900/1/1 0:00:00駱駝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與河北躍迪新能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于2015年11月3日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擬在新能源車輛研發、鋰電池供應、汽車租賃業務等方面展開合作。
1900/1/1 0:00:00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以高歌猛進的姿態奔向全球第一。來自國家級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的深圳沃特瑪電池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動力電池組,安全體系全面升級,為新電源汽車應用推廣注入新能量。
1900/1/1 0:00:00隨著豐田首款量產型燃料電池汽車Mirai的上市,燃料電池汽車受到廣泛關注。盡管燃料電池汽車的性能已經適于商業化生產,但是汽車產業仍然解決兩個關鍵問題:進一步降低汽車成本;開發氫燃料基礎設施。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