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以“實施與指導”為主題的中國新能源汽車政策學術沙龍第二季在北京中國人民協商會議文史館舉行。40多位專家、學者、行業研究人員和媒體代表參加了由第一電氣網和《汽車商業評論》聯合舉辦的本次學術沙龍。嘉賓主要包括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電動汽車分會會長陳全石、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殷成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流通研究室主任王青、,北京理工學院機械與車輛學院副教授,華泰證券研究院汽車與零部件高級研究員馮沖,文都研究總經理王鳳斌,鐘石,張巨章等。專家、媒體、,來自學術界和第三方研究機構的經銷商和電動車主討論了新能源汽車中央政策的實施和消費引導,尋求新能源汽車在中國推廣的突破。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最后一年,是時候對許多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政策進行總結、清算和反思了。”清華大學教授和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電動汽車分會會長陳全石,直言不諱地說:“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創新項目,5月份將驗收42億元。這些項目(地方政府)剛申請時充滿信心。現在是如何完成的?驗收不能像過去寫報告一樣。”
截至目前,在39個城市(集團)的88個城市中,有35個城市(小組)的49個城市出臺了新能源汽車相關配套政策,其中只有武漢、廣東等18個省市開通了新能源車不限購、不限線等一系列“特權”。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政策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好的,但執行力不強。這是特殊條件下的普遍問題。在中國的特殊情況下,中國一直是這樣的:政府的出發點很好,政策制定得很好,但最終沒有下文。”陳全石說。
淘汰機制很難落地
根據中汽協的公開數據,201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為74763輛,比2013年增長了三倍多。但與國家汽車工業“十二五”規劃制定的“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達到50萬輛”的目標相去甚遠。
今年1月,工信部發布了《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267批)》,并進一步發布了20家汽車公司的64個產品目錄,這些產品不符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應用項目推薦車型的技術要求。
據了解,上述20家車企的64款產品主要集中在公交車、卡車和垃圾車等商用車以及特種車領域。汽車僅包括奇瑞和浙江浩清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生產的少數產品。
對于被撤銷的原因,公告簡單表示,該產品“不符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應用項目推薦車型的技術要求”。我從山東唐駿歐菱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了解到,“此次被撤銷目錄的車型是因為電池技術達不到國家要求的標準”。
在上述公告中,湯軍的兩款純電動物流車也被列入了吊銷名單。該公司銷售總經理劉國增告訴我:“目前,進入國家目錄的新能源汽車全部使用鋰電池,而此次被撤銷的產品全部使用鉛酸電池,在續航里程和最高速度方面無法達到國家“雙80”標準。
查找……發布的車型公告……
工信部多年來了解到,有限公司生產的HQ7000EE純電動汽車,其目錄已被撤銷,于2010年7月列入工信部產品目錄,奇瑞SQR7000BEVS111純電動汽車系列產品目錄于2011年10月左右發布。
據知情人士透露,工信部只是撤銷了上述型號的“推薦目錄”,這意味著在此之后,國家不再推薦相關單位和個人購買上述產品,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些產品將投放市場,其許可資格將被取消。
“42億元的新能源汽車創新項目將于5月完成驗收。這些項目(地方政府)在申請時充滿信心。現在完成了什么?驗收不能像在過去的項目中寫報告那樣草率。25個單位做得認真嗎?我希望在驗收時能真正組織專家,看看當時簽的是哪一份合同,完成到什么程度?誰負責,誰決定了這個項目,不僅僅是一個小圈子,你來評判我,我會評判你,最后,你好,我很好,大家都很高興。”陳全石指出:“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公開、公平、透明地進行,接受媒體和社會的監督,防止科技腐敗。"
目前,要實現國家“50萬輛”的目標還有很多挑戰,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逐漸升溫已經開始明朗。如何真正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委的年度考核淘汰機制,不僅是我國行政體制設計中的老問題,也是新能源汽車發展中的新問題。
補貼混亂
“我覺得我的車主被了。”啟辰晨風在北京的第一位車主于洋,他說:“我的晨風電動汽車在北美的原裝進口量約為20萬輛,比國內準備的要高。但在享受了州和地方政府9.5萬元的補貼后,我仍然能拿到20萬元。我想問制造商28.18萬元的價格是怎么定的。補貼的資金去哪里了?”
他進一步表示,很多人認為我購買新能源汽車是利用了國家的優勢,但我根本沒有這種感覺。如果不是因為汽車搖號制度的限制,我永遠不會選擇買電動汽車。
針對業內“新能源汽車推廣難在最后一公里充電難”的問題,他從業主的角度提出質疑:“任何消費者真正為自己買單的新能源汽車,都必須事先想到充電問題,這是一個現實問題。相反,補貼造成了落后。所有新能源汽車公司的定價和性能幾乎相同,這扼殺了競爭,使消費者難以獲得利益和購買欲望。”
面對上述消費者“補貼被”,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尹成良,行業潛規則說:“(這個)客觀事實是存在的。包括上汽、北汽、江淮等在內的其他車企在公布價格之前,應根據國家和各種補貼標準制定產品定價依據,因為它們必須拿出部分補貼來補貼研發損失。目前,各家車企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都不在規模之內。現在他們賺不到錢了,而且肯定在賠錢。從補貼中拿走一部分相當于損失一點。"
文都研究院總經理王鳳斌,甚至說:“地方補貼政策中有很多精彩的條款。例如,Xi的市要求,如果生產企業不在Xi的,生產企業所在地城市也應該補貼比亞迪秦,否則Xi的市不會補貼該企業。甚至還有城市補貼,根據新能源汽車的軸距給予不同的補貼。”
看似“誘惑不斷”的補貼政策,實則“混亂不堪”!同時,作為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可或缺的充電環節,也令人擔憂!
電網擋道了。
“春節前,合肥電力發布了1.7元左右的充電服務收費方式。這遭到了合肥當地用戶和制造商的強烈抵制。后來,合肥電力低調撤回了政策。政策反復無常的原因是什么?”第一電網首席執行官龐一成,告訴鳳凰汽車:“因為當時政策出來后,有幾個人打電話給我,說媒體一定要強烈呼吁,因為這是國家電網釋放的氣球,用來檢測市場反應。如果市場反應不強烈,他可能已經被推到全國了,所以他暫時被打了回去。下一步如何給每個地方定價,實際上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
在新能源汽車剛剛興起之際,國家電網的行為并不是要成為行業的“攔路虎”。
“我最近一直在想,推廣的障礙是什么?中國補貼買車或賣車。然而,德國正在植樹,這讓你在使用汽車后感到無憂。至于發展,梅賽德斯-奔馳和寶馬會自己做,不用政府擔心。”陳全實說。
國家電網新政是失敗還是亮點,目前還很難下結論,但其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和石化企業的野心已經暴露出來。
四個問題,沒有勇敢的人!消費者不會購買補貼近10萬元的電動汽車。為什么?這是一個很冷的話題,值得業界和政府考慮!
盡管中央政府以國家戰略產業為導向推動新能源汽車,但參與電動汽車消費的政府卻相互缺乏或相互制約。3月25日,以“實施與指導”為主題的中國新能源汽車政策學術沙龍第二季在北京中國人民協商會議文史館舉行。40多位專家、學者、行業研究人員和媒體代表參加了由第一電氣網和《汽車商業評論》聯合舉辦的本次學術沙龍。嘉賓主要包括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電動汽車分會會長陳全石、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殷成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流通研究室主任王青、,北京理工學院機械與車輛學院副教授,華泰證券研究院汽車與零部件高級研究員馮沖,文都研究總經理王鳳斌,鐘石,張巨章等。專家、媒體、,來自學術界和第三方研究機構的經銷商和電動車主討論了新能源汽車中央政策的實施和消費引導,尋求新能源汽車在中國推廣的突破。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最后一年,是時候對許多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政策進行總結、清算和反思了。”清華大學教授和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電動汽車分會會長陳全石,直言不諱地說:“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創新項目,5月份將驗收42億元。這些項目(地方政府)剛申請時充滿信心。現在是如何完成的?驗收不能像過去寫報告一樣。”
截至目前,在39個城市(集團)的88個城市中,有35個城市(小組)的49個城市出臺了新能源汽車相關配套政策,其中只有武漢、廣東等18個省市開通了新能源車不限購、不限線等一系列“特權”。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政策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好的,但執行力不強。這是特殊條件下的普遍問題。在中國的特殊情況下,中國一直是這樣的:政府的出發點很好,政策制定得很好,但最終沒有下文。”陳全石說。
淘汰機制很難落地
根據中汽協的公開數據,201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為74763輛,比2013年增長了三倍多。但與國家汽車工業“十二五”規劃制定的“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達到50萬輛”的目標相去甚遠。
今年1月,工信部發布了《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267批)》,并進一步發布了20家汽車公司的64個產品目錄,這些產品不符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應用項目推薦車型的技術要求。
據了解,上述20家車企的64款產品主要集中在公交車、卡車和垃圾車等商用車以及特種車領域。汽車僅包括奇瑞和浙江浩清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生產的少數產品。
對于被撤銷的原因,公告簡單表示,該產品“不符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應用項目推薦車型的技術要求”。我從山東唐駿歐菱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了解到,“此次被撤銷目錄的車型是因為電池技術達不到國家要求的標準”。
在上述公告中,湯軍的兩款純電動物流車也被列入了吊銷名單。公司銷售總經理劉國增告訴我:“目前,所有進入國家目錄的新能源汽車都使用鋰電池,而……
此次被撤銷的產品均使用鉛酸蓄電池,續航里程和最高速度均達不到國家“雙80”標準。
查閱工業和信息化部歷年發布的車型公告,我們得知,有限公司生產的HQ7000EE純電動汽車,其目錄已被撤銷,于2010年7月被列入工信部產品目錄,奇瑞SQR7000BEVS111純電動汽車系列產品目錄于2011年10月左右發布。
據知情人士透露,工信部只是撤銷了上述型號的“推薦目錄”,這意味著在此之后,國家不再推薦相關單位和個人購買上述產品,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些產品將投放市場,其許可資格將被取消。
“42億元的新能源汽車創新項目將于5月完成驗收。這些項目(地方政府)在申請時充滿信心。現在完成了什么?驗收不能像在過去的項目中寫報告那樣草率。25個單位做得認真嗎?我希望在驗收時能真正組織專家,看看當時簽的是哪一份合同,完成到什么程度?誰負責,誰決定了這個項目,不僅僅是一個小圈子,你來評判我,我會評判你,最后,你好,我很好,大家都很高興。”陳全石指出:“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公開、公平、透明地進行,接受媒體和社會的監督,防止科技腐敗。"
目前,要實現國家“50萬輛”的目標還有很多挑戰,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逐漸升溫已經開始明朗。如何真正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委的年度考核淘汰機制,不僅是我國行政體制設計中的老問題,也是新能源汽車發展中的新問題。
補貼混亂
“我覺得我的車主被了。”啟辰晨風在北京的第一位車主于洋,他說:“我的晨風電動汽車在北美的原裝進口量約為20萬輛,比國內準備的要高。但在享受了州和地方政府9.5萬元的補貼后,我仍然能拿到20萬元。我想問制造商28.18萬元的價格是怎么定的。補貼的資金去哪里了?”
他進一步表示,很多人認為我購買新能源汽車是利用了國家的優勢,但我根本沒有這種感覺。如果不是因為汽車搖號制度的限制,我永遠不會選擇買電動汽車。
針對業內“新能源汽車推廣難在最后一公里充電難”的問題,他從業主的角度提出質疑:“任何消費者真正為自己買單的新能源汽車,都必須事先想到充電問題,這是一個現實問題。相反,補貼造成了落后。所有新能源汽車公司的定價和性能幾乎相同,這扼殺了競爭,使消費者難以獲得利益和購買欲望。”
面對上述消費者“補貼被”,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尹成良,行業潛規則說:“(這個)客觀事實是存在的。包括上汽、北汽、江淮等在內的其他車企在公布價格之前,應根據國家和各種補貼標準制定產品定價依據,因為它們必須拿出部分補貼來補貼研發損失。目前,各家車企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都不在規模之內。現在他們賺不到錢了,而且肯定在賠錢。從補貼中拿走一部分相當于損失一點。"
文都研究院總經理王鳳斌,甚至說:“地方補貼政策中有很多精彩的條款。例如,Xi的市要求,如果生產企業不在Xi的,生產企業所在地城市也應該補貼比亞迪秦,否則Xi的市不會補貼該企業。甚至還有城市補貼,根據新能源汽車的軸距給予不同的補貼。”
潛艇……
看似“誘惑不斷”的y政策實際上是“混亂的”!同時,作為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可或缺的充電環節,也令人擔憂!
電網擋道了。
“春節前,合肥電力發布了1.7元左右的充電服務收費方式。這遭到了合肥當地用戶和制造商的強烈抵制。后來,合肥電力低調撤回了政策。政策反復無常的原因是什么?”第一電網首席執行官龐一成,告訴鳳凰汽車:“因為當時政策出來后,有幾個人打電話給我,說媒體一定要強烈呼吁,因為這是國家電網釋放的氣球,用來檢測市場反應。如果市場反應不強烈,他可能已經被推到全國了,所以他暫時被打了回去。下一步如何給每個地方定價,實際上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
在新能源汽車剛剛興起之際,國家電網的行為并不是要成為行業的“攔路虎”。
“我最近一直在想,推廣的障礙是什么?中國補貼買車或賣車。然而,德國正在植樹,這讓你在使用汽車后感到無憂。至于發展,梅賽德斯-奔馳和寶馬會自己做,不用政府擔心。”陳全實說。
國家電網新政是失敗還是亮點,目前還很難下結論,但其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和石化企業的野心已經暴露出來。
四個問題,沒有勇敢的人!消費者不會購買補貼近10萬元的電動汽車。為什么?這是一個很冷的話題,值得業界和政府考慮!盡管中央政府以國家戰略產業為導向推動新能源汽車,但參與電動汽車消費的政府卻相互缺乏或相互制約。
1比亞迪正式進軍重卡市場比亞迪首次公布第一款重卡名為J9的攪拌車的照片,從之前輕卡J7的命名來看,比亞迪的卡車系列應該都是以字母“J”開頭。
1900/1/1 0:00:00江蘇德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創新領域上不斷的探索追求,為走在行業前列,創造出具有時代感、科技感的產品,大膽引用新材料SMC片狀膜塑料創業界先河。
1900/1/1 0:00:003月29日,在海南博鰲亞洲論壇的早餐會上,圍繞《技術、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主題,百度創始人兼CEO李彥宏主持了一場與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和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的對話。
1900/1/1 0:00:00從2014年6月開始,按照國務院的分工,國家能源局已經開始制定《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2014年年底前已經完成了第一稿,
1900/1/1 0:00:004月1日下午,樂視董事長賈躍亭的一條微博邀請函再次引起外界的關注。邀請函主題為“From1984to2015”,地點在北京萬事達中心原五棵松體育館,時間為4月14日下午14:00點。
1900/1/1 0:00:00為加強新能源客車在廣東地區的推廣應用,2015廈門金旅新能源客車技術交流會于2015年3月27日在廣州舉行。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