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工信部規范動力電池行業:超80%企業未達標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混合動力電池行業很可能在未來迎來一場大洗牌。3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從企業基本要求、生產條件要求、技術能力要求、,產品要求、質量保證能力要求、銷售和售后服務要求、標準化管理。

根據企業基本要求,鋰離子動力電池單體企業年產能不低于2億瓦時,鎳金屬氫化物動力電池單體內企業不低于1000萬瓦時,超級電容器單體企業不低于500萬瓦時。系統企業年生產能力不低于1萬套或2億瓦時。

在技術能力方面,《規范》提出,企業應配備相應的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或不低于100人。“電池是電動汽車最關鍵的三大部件之一。工信部的意圖是鼓勵汽車動力電池企業做優做強,從而滿足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需要。”中國化學和物理動力行業協會劉延龍告訴筆者。

目前,中國有大量的動力電池制造商。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百家委員會在2015年初發布的《動力電池相關問題研究》報告中表示,中國電池制造商數量多、規模小,在技術創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方面與國外動力電池企業存在較大差距。此外,行業內產品一致性差,行業標準和規范體系有待完善,缺乏行業規范和技術要求。

據統計,截至2014年12月,《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中有近150家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生產的1600多個產品,累計總產量不到16萬輛,但參與支持動力電池生產的企業有177家。“實際數字要多一點,可能是500-600。”一位國內電池制造商的高管告訴筆者。

在眾多動力電池制造商中,業內認為,完全符合工業和信息化部行業技術標準和生產條件的公司只有10家左右。“行業內大約有100家電池生產商和50家專門的電池生產商,但目前有80%達不到工信部的標準。”劉延龍告訴筆者。在電池公司看來,情況更糟。“在五六百所學校中,只有十幾所或二十所符合條件,合規率預計在5%至10%之間。”

然而,上述工業和信息化部的《規范》并沒有強制效力,本質上只是一份面向行業的規范性文件。“這份文件的目的是加速行業優勝劣汰,形成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張家港國泰華融一位高管對經濟觀察網作者表示。目前,《準則》還沒有對行業產生立竿見影的影響,但從長遠來看,很可能在《準則》之后會有相應的規則出臺。

“我們也在研究這個問題。初步判斷是,未來電池產品將獲得國家級認證,也就是說,像整車一樣符合標準的產品將定期發布,并有資格進行匹配。如果技術無法匹配,就會慢慢消亡。”浙江一家電池制造商告訴筆者。電池工廠已經感受到了發展的壓力,整體技術升級是不可避免的。

磷酸亞鐵鋰是我國主要的動力電池,但電池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中國的純電動汽車大多使用磷酸鐵鋰電池,電池容量等參數差異較大。由于技術原因,高端和h……

中國企業自主生產的h質量動力電池一直供不應求,新能源汽車企業不得不采購國外動力電池產品。

事實上,目前,該行業也開始逐漸自我淘汰。“產能已經過剩,尤其是在鋰電池行業。”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大量新的動力電池產能,以及大型企業的進入,將加劇動力電池行業的競爭,淘汰一些沒有競爭力的企業。

在工信部之前,科技部于今年2月16日發布了《新能源汽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實施計劃(征求意見稿)》,對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動力電池設定了量化目標。該方案要求,到2015年底,汽車動力電池的比能達到200千瓦時/公斤,是2010年的兩倍。2020年將達到300 WHr/kg,總體水平將保持在世界前三位。

“沒有背景、資金和技術優勢的小型動力電池企業的生存空間將被壓縮,退出或倒閉的數量將大幅增加。一些小型企業將轉向電動自行車、礦燈等進入門檻相對較低的領域。”研究人員認為。一份研究報告預測,2015年中國鋰電池企業數量將從84家減少到40家,企業數量將減少50%。混合動力電池行業很可能在未來迎來一場大洗牌。3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從企業基本要求、生產條件要求、技術能力要求、,產品要求、質量保證能力要求、銷售和售后服務要求、標準化管理。

根據企業基本要求,鋰離子動力電池單體企業年產能不低于2億瓦時,鎳金屬氫化物動力電池單體內企業不低于1000萬瓦時,超級電容器單體企業不低于500萬瓦時。系統企業年生產能力不低于1萬套或2億瓦時。

在技術能力方面,《規范》提出,企業應配備相應的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或不低于100人。“電池是電動汽車最關鍵的三大部件之一。工信部的意圖是鼓勵汽車動力電池企業做優做強,從而滿足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需要。”中國化學和物理動力行業協會劉延龍告訴筆者。

目前,中國有大量的動力電池制造商。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百家委員會在2015年初發布的《動力電池相關問題研究》報告中表示,中國電池制造商數量多、規模小,在技術創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方面與國外動力電池企業存在較大差距。此外,行業內產品一致性差,行業標準和規范體系有待完善,缺乏行業規范和技術要求。

據統計,截至2014年12月,《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中有近150家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生產的1600多個產品,累計總產量不到16萬輛,但參與支持動力電池生產的企業有177家。“實際數字要多一點,可能是500-600。”一位國內電池制造商的高管告訴筆者。

在眾多動力電池制造商中,業內認為,完全符合工業和信息化部行業技術標準和生產條件的公司只有10家左右。“業內大約有100家電池生產商和50家專門的電池生產商,但其中80%達不到……的標準……

目前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劉艷龍告訴筆者。在電池公司看來,情況更糟。“在五六百所學校中,只有一二十所是合格的,合規率預計在5%-10%之間。"

然而,上述工業和信息化部的《規范》并沒有強制效力,本質上只是一份面向行業的規范性文件。“這份文件的目的是加速行業優勝劣汰,形成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張家港國泰華融一位高管對經濟觀察網作者表示。目前,《準則》還沒有對行業產生立竿見影的影響,但從長遠來看,很可能在《準則》之后會有相應的規則出臺。

“我們也在研究這個問題。初步判斷是,未來電池產品將獲得國家級認證,也就是說,像整車一樣符合標準的產品將定期發布,并有資格進行匹配。如果技術無法匹配,就會慢慢消亡。”浙江一家電池制造商告訴筆者。電池工廠已經感受到了發展的壓力,整體技術升級是不可避免的。

磷酸亞鐵鋰是我國主要的動力電池,但電池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中國的純電動汽車大多使用磷酸鐵鋰電池,電池容量等參數差異較大。由于技術原因,中國企業自主生產的高端優質動力電池始終供不應求,新能源汽車企業不得不采購國外動力電池產品。

事實上,目前,該行業也開始逐漸自我淘汰。“產能已經過剩,尤其是在鋰電池行業。”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大量新的動力電池產能,以及大型企業的進入,將加劇動力電池行業的競爭,淘汰一些沒有競爭力的企業。

在工信部之前,科技部于今年2月16日發布了《新能源汽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實施計劃(征求意見稿)》,對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動力電池設定了量化目標。該方案要求,到2015年底,汽車動力電池的比能達到200千瓦時/公斤,是2010年的兩倍。2020年將達到300 WHr/kg,總體水平將保持在世界前三位。

“沒有背景、資金和技術優勢的小型動力電池企業的生存空間將被壓縮,退出或倒閉的數量將大幅增加。一些小型企業將轉向電動自行車、礦燈等進入門檻相對較低的領域。”研究人員認為。一份研究報告預測,2015年中國鋰電池企業數量將從84家減少到40家,企業數量將減少50%。

標簽: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德和科技開啟充電樁定制模式,小眾車型車主熱烈歡迎

新能源車主,這是一群什么樣的群體?很多人都沒有深入的分析他們,他們中大多是理工科IT男,走在了時代的前沿,對新型事物有著較強的接受能力,在充電樁的鉆研能力上不弱于一個專業人士。

1900/1/1 0:00:00
革命性充電方式來臨 全球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哪家強?

停車即充,無需人工,快速方便北京市目前正在研究在部分微循環公交車上采用無線充電系統。

1900/1/1 0:00:00
充電樁建設試水眾籌模式

圖為常州市的車主正通過充電樁給新能源汽車充電和充電樁的充電接口如何用互聯網思維推動新能源汽車銷售?能否用“眾籌模式”建設充電樁?這些已不再是設想,

1900/1/1 0:00:00
加快推廣 榮威新能源汽車入駐大型國企

上汽自主品牌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步伐。日前,“煥燃芯動綠享未來”2015榮威新能源汽車入駐大型國企推廣活動啟動儀式暨首場新能源車推介會在上海地產集團舉行。

1900/1/1 0:00:00
4月21-22日來上海探討電商、車聯網和綠色出行時代的中國汽車市場吧!

由中國汽車要聞CBUCAR與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聯合主辦的第20屆國際研討年會將于4月2122日在上海宏安瑞士大酒店盛大召開。

1900/1/1 0:00:00
【EV晨報】王傳福放言今年將售150億;雷軍直言電動汽車太low;哈弗將推插混SUV……

1王傳福放言今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將售150億元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表示,新能源汽車收入在2015年會繼續倍增,至少要做到150億元。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