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晨報發表了《我為什么不在物業停車位安裝充電樁》一文,講述了上海居民為了在自己的物業停車位上安裝充電樁而多次碰壁的故事,引起了許多新能源車主的共鳴。然而,筆者進一步調查發現,與私人充電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量公共充電樁的利用率極低,很少有新能源車主感興趣,這已經成為一種無形的資源浪費。
根據上海市新能源汽車數據采集與監測中心信息平臺提供的數據,去年全市充電樁使用率僅為6.76%,即90%以上的充電樁沒有車息。業內認為,充電習慣、充電成本和標識不清成為公共充電樁遇冷的三大主要原因。
新能源車主:超過1公里不方便。
大量的公共充電樁已經成為擺設。原因是什么?筆者昨日通過問卷調查采訪了十位新能源汽車車主。令人驚訝的是,他們中沒有一個人使用過公共充電樁,大多數人指責不使用充電樁帶來的“不便”。
車主康學智家住松江泗涇,在浦東張江工作。他告訴筆者,他家和工作單位附近沒有充電樁,盡管上班途中一些停車場有充電樁,但他不能中途停車充電。“我覺得公共充電樁并沒有給我帶來任何便利。”
“我也想用公共充電樁給我的車充電,所以我上網搜索了充電樁的地圖,但很長一段時間都找不到,不得不放棄。”車主顧華認為,公眾對公共充電樁的信息缺乏認識,這是許多充電樁“養在內室,沒人認識她”的主要原因。
十位新能源汽車車主一致認為,如果公共充電樁的位置在自己社區或工作場所1公里以內,他們仍然可以接受用1公里以上的公共充電樁給汽車充電不方便。
康學智說,為了給自己的物業車位安裝私人充電樁,他四處奔波了四個多月,仍被困在物業里。他別無選擇,只能放棄用電,改用汽油,而許多公共充電樁卻被忽視了。這是對資源的浪費。
業內人士:公用電樁的應急功能更加突出。
新能源汽車推廣辦公室負責人劉建華表示,當新能源車主在路上時,他們最擔心的是他們的車輛會因為電能耗盡而發生故障。這種心理焦慮有一個特殊的術語——“里程焦慮”。公共充電樁的主要功能是為這類車主“充電”,并在20分鐘到半小時內為車輛電池系統快速充電。可以說,公共充電樁數量越多,新能源車主的“里程焦慮”就越低。從這個角度來看,公共充電樁的應急功能更加突出。汽車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車的日常充電,應優先選擇家中或工作單位的充電樁。
“事實上,在國外,公共充電樁的使用率并不是很高。”劉建華說,出門后在公共充電樁充電的新能源汽車車主并不多。
劉建華還透露,根據國務院的相關指導意見,政府部門應為公共充電樁提供土地等資源,并將其納入城市公共設施建設體系,并盡快制定相關規則。
[作者訪問]
五個充電樁中有三個出現故障。
● 地點:共和新路3700號停車場。
閘北區共和新路3700號是位于中央線旁的大型交通換乘樞紐,距離底層停車場約50米。筆者看到了五個超過半人高的充電樁,只有一個充電樁前面停著一輛私家車,其他充電樁前面的停車位都是無車的。筆者發現,停在充電位置的唯一一輛車實際上并不是……
新能源汽車,但一輛普通的汽油動力汽車。
根據充電樁的說明,面板上的綠色指示燈表示充電樁可用,紅色指示燈為故障。五個充電樁中,只有兩個是綠色的,另外三個是紅色的。面板上的液晶顯示屏提示“此充電樁處于故障狀態”。
經常在停車場停車的市民高先生說,他從來沒有見過新能源汽車來這里充電;
停車場的保安也證實,幾乎沒有新能源汽車可以充電。提交人在保安室詢問一名中年男子是否收費。保安說這是免費的,只要電線連接到充電樁上就可以了,但作者隨后問道:“為什么充電樁面板上寫著充電前需要刷卡?你想刷什么卡?”保安無法回答,表示具體操作不清楚。
“僵尸充電樁”四年未拆除
● 地點:華石路宜家商店旁邊。
徐匯區宜家商場旁邊的華石路人行道上的四個電動汽車充電樁非常引人注目。為了配合公眾使用充電樁,路政部門在道路上指定了四個停車位,并設置了“充電專用停車位內不得停放其他車輛”的標志。
然而,市民林先生卻在這個充電樁上“吃藥”了。上個月,林先生開車去附近做生意。他想把車停在充電停車位充電。誰知道,當他把電線拖到充電樁上準備連接時,發現充電樁根本沒有充電功能,只是一個外殼。
附近居民表示,這四個“僵尸充電樁”是在2010年世博會期間安裝的,之后停電,內部機電設備被挖空,只留下一個空殼,已經四年了。“我從來沒有見過新能源汽車在這里充電,但這四個充電樁白白占用了四個車位。因為有禁停標志,非新能源汽車停在這里都要吃罰單。”
筆者注意到,由于“僵尸充電樁”長期未使用,一些塑料部件已經被日曬雨淋老化,甚至充電樁上還貼著小廣告,因此在充電樁上堆積了一層厚厚的灰塵。
高調開幕后,什么也沒發生。
● 地點:中山市東一路32號半島酒店
半島酒店地下室的停車場安裝了三個免費充電樁。柔和的天花板照明、流線型的充電樁外觀、專用的停車護欄、帶文字描述的塑料地面充電位置,似乎在無聲地宣告,這是一個高端新能源汽車的充電場所。然而,筆者在充電站待了很長一段時間,從來沒有看到有車來充電。在干凈的白色塑料充電位置上幾乎沒有車輪的痕跡。
據保安介紹,這三個充電樁是在今年10月安裝的。當時舉行了盛大的開幕式,但之后沒有任何動靜。“我從來沒有見過汽車在這里充電。”
每月1000元的收費太貴了
● 地點:吳淞路130號
在吳淞路130號上海誠投控股大廈地下停車庫的角落里,五個充電樁一字排開,外殼上的LED燈發出微弱的藍光,真是太美了。然而,充電樁前面的專用停車位沒有車,巨大的空間讓充電樁看起來非常孤獨。
停車場的保安說,雖然新能源汽車偶爾會進入停車場,但由于成本高,幾乎沒有車主選擇在這里充電。“這里是按月收費的,每月要1000多元。說實話,花這個錢一個月還不如選擇加油。價格幾乎更方便。”
去充電并吃“關門”
● 地點:滬太路1899號
為了幫助新能源汽車車主快速找到附近的公共充電樁,本月初,該市首款公共充電樁搜索軟件車易充電正式發布。該應用程序可以直接下載并安裝在手機或平板電腦上。根據軟件數據,滬太路1899號有5個免費充電樁,但筆者發現它只是一個綜合客運樞紐。
筆者從1899滬太路入口進入地下車庫,但被保安告知,必須從江廠西路出入口收費。筆者隨后改到江場西路出入口進入地下車庫,被保安告知這里確實有一個充電樁,但不是……
向公眾開放。
筆者看到,這些封閉式充電樁里,都是新能源汽車。據保安介紹,這些車是供客戶試用的,由于充電樁的充電成本很高,我們只能從房間里拿出牽引板給車充電。
“周末充電效應”明顯
● 地點:曹安高速公路墨玉南路停車場
曹安公路與墨玉南路交叉口附近的露天停車場位于嘉定區安亭。三個充電樁設置在停車場入口處的黃金位置。“電動汽車專用充電車位”的黃色標志非常醒目,但沒有新能源汽車在充電,因為充電位置裝有地鎖。
保安告訴筆者,他在停車場入口處負責值班,距離充電樁只有幾米遠。只要有新能源車主去充電站充電,他就會打開地鎖。由于有了地鎖,管理起來方便多了,其他車輛也不會誤停在充電位置。
保安說,工作日充電的車輛不多,但每天至少有一輛車在這里充電。在周末,由于停車場毗鄰大型商業中心,許多市民會駕駛新能源汽車進行休閑消費,而且在吃飯和購物時給汽車充電的人比工作日多得多。
非新能源汽車占巢
● 地點:同濟大學四平路1239號。
“車易充電”軟件顯示,四平路1239號同濟大學共有6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但筆者來到學校門口詢問保安和學生,但沒有人知道充電樁在哪里。筆者在校園里走了十多分鐘,從一位正在種樹的綠色化工工人那里了解到,充電樁似乎在禮堂后面。
作者隨后前往禮堂,最終在禮堂后面發現了六個充電樁。六輛車停在充電樁前的充電位置,只有兩輛車在充電。
同濟大學的一位老師表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大部分教職員工都是在這里充電的。然而,由于學校停車位不足,許多非新能源汽車也停在了充電位置,有時甚至充電位置都停滿了非新能源車輛,但新能源汽車卻無處充電。
仍然沒有多少人可以免費收費。
● 地點:周家渡路163號
周家渡路163號停車場位于世博園區內,安裝了10個壁掛式充電樁。雖然這里是免費充電的,但前來充電的新能源車主并不多。筆者看到,八輛車停在十個充電位置,其中只有一輛車是新能源汽車,另外七輛車是非新能源汽車。
這輛新能源汽車的車主說,周一到周五,這里充電的車輛很少,通常是一兩輛,周末會多一點,但不會超過四輛。大部分充電停車位被非新能源汽車占用。
筆者注意到,一名保安經常在新能源汽車充電車位附近巡邏,并引導非新能源汽車停在其他地方。一旦保安離開一點,非新能源汽車就會停在充電停車位。
[大數據分析]
感冒的三個主要原因
新能源汽車車主的充電習慣。數據顯示,電動汽車的日均充電次數僅為1.68次。中國的電動汽車消費者傾向于將汽車電量保持在60%以上,當汽車電量降至60%以下時,盡量避免繼續使用電動汽車,而美國的電動汽車用戶則開始以30%的電量充電。也就是說,美國的消費者只在還剩30%的電量時給車輛充電,而中國的消費者往往在還剩60%的電量時開始充電。這也可以證明,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幾乎沒有必要中途在公共充電樁進行緊急充電。
中國大多數新能源汽車車主喜歡在家里或工作時充電,覺得在停車場充電不方便。有限公司一位相關人士表示:“有些人要走半天……
市中心的某個地方,這樣他們就可以把車停在公共充電樁充電。如果你只是開車經過,除非電力即將耗盡,否則沒有人愿意長時間停車充電。而且,新能源汽車一小時只能充電20%左右,給汽車充電需要5到8個小時,所以很少有人選擇在公共充電樁充電。"
收費成本的問題。有些充電樁一次充電收費一元,而且還需要充電。一些新能源汽車的車主覺得這個過程太繁瑣了。
此外,新能源汽車的車主對價格更為敏感。他們在家里每千瓦時只收6美分。如果他們在晚上10點后充電,他們還可以享受半價電費,因此公共充電樁的費用仍然略貴。
此外,被調查的用戶幾乎沒有夜間充電的記錄。目前,幾乎所有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用戶都在公司充電,這意味著當他們不能在家充電時,在公司充電是購買電動汽車的首要保障。
公共充電樁的宣傳力度不夠。一些地方有大量的公共充電樁,但該地區公共充電樁的指示標志并不完善,這導致一些有充電需求的新能源車主不知道自己可以在這里充電。一些停車場配備了公共充電樁,但整個停車場很大,缺乏相關的警示標志,這使得新能源汽車的車主不清楚充電樁的具體位置。本月初,晨報發表了《我為什么不在物業停車位安裝充電樁》一文,講述了上海居民為了在自己的物業停車位上安裝充電樁而多次碰壁的故事,引起了許多新能源車主的共鳴。然而,筆者進一步調查發現,與私人充電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量公共充電樁的利用率極低,很少有新能源車主感興趣,這已經成為一種無形的資源浪費。
根據上海市新能源汽車數據采集與監測中心信息平臺提供的數據,去年全市充電樁使用率僅為6.76%,即90%以上的充電樁沒有車息。業內認為,充電習慣、充電成本和標識不清成為公共充電樁遇冷的三大主要原因。
新能源車主:超過1公里不方便。
大量的公共充電樁已經成為擺設。原因是什么?筆者昨日通過問卷調查采訪了十位新能源汽車車主。令人驚訝的是,他們中沒有一個人使用過公共充電樁,大多數人指責不使用充電樁帶來的“不便”。
車主康學智家住松江泗涇,在浦東張江工作。他告訴筆者,他家和工作單位附近沒有充電樁,盡管上班途中一些停車場有充電樁,但他不能中途停車充電。“我覺得公共充電樁并沒有給我帶來任何便利。”
“我也想用公共充電樁給我的車充電,所以我上網搜索了充電樁的地圖,但很長一段時間都找不到,不得不放棄。”車主顧華認為,公眾對公共充電樁的信息缺乏認識,這是許多充電樁“養在內室,沒人認識她”的主要原因。
十位新能源汽車車主一致認為,如果公共充電樁的位置在自己社區或工作場所1公里以內,他們仍然可以接受用1公里以上的公共充電樁給汽車充電不方便。
康學智說,為了給自己的物業車位安裝私人充電樁,他四處奔波了四個多月,仍被困在物業里。他別無選擇,只能放棄用電,改用汽油,而許多公共充電樁卻被忽視了。這是對資源的浪費。
業內人士:公用電樁的應急功能更加突出。
新能源汽車推廣辦公室負責人劉建華表示,當新能源車主在路上時,他們最擔心的是自己的車輛會因為尾氣而拋錨……
電能。這種心理焦慮有一個特殊的術語——“里程焦慮”。公共充電樁的主要功能是為這類車主“充電”,并在20分鐘到半小時內為車輛電池系統快速充電。可以說,公共充電樁數量越多,新能源車主的“里程焦慮”就越低。從這個角度來看,公共充電樁的應急功能更加突出。汽車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車的日常充電,應優先選擇家中或工作單位的充電樁。
“事實上,在國外,公共充電樁的使用率并不是很高。”劉建華說,出門后在公共充電樁充電的新能源汽車車主并不多。
劉建華還透露,根據國務院的相關指導意見,政府部門應為公共充電樁提供土地等資源,并將其納入城市公共設施建設體系,并盡快制定相關規則。
[作者訪問]
五個充電樁中有三個出現故障。
● 地點:共和新路3700號停車場。
閘北區共和新路3700號是位于中央線旁的大型交通換乘樞紐,距離底層停車場約50米。筆者看到了五個超過半人高的充電樁,只有一個充電樁前面停著一輛私家車,其他充電樁前面的停車位都是無車的。筆者發現,停在充電位置的唯一一輛車,實際上并不是新能源汽車,而是一輛普通的汽油動力汽車。
根據充電樁的說明,面板上的綠色指示燈表示充電樁可用,紅色指示燈為故障。五個充電樁中,只有兩個是綠色的,另外三個是紅色的。面板上的液晶顯示屏提示“此充電樁處于故障狀態”。
經常在停車場停車的市民高先生說,他從來沒有見過新能源汽車來這里充電;
停車場的保安也證實,幾乎沒有新能源汽車可以充電。提交人在保安室詢問一名中年男子是否收費。保安說這是免費的,只要電線連接到充電樁上就可以了,但作者隨后問道:“為什么充電樁面板上寫著充電前需要刷卡?你想刷什么卡?”保安無法回答,表示具體操作不清楚。
“僵尸充電樁”四年未拆除
● 地點:華石路宜家商店旁邊。
徐匯區宜家商場旁邊的華石路人行道上的四個電動汽車充電樁非常引人注目。為了配合公眾使用充電樁,路政部門在道路上指定了四個停車位,并設置了“充電專用停車位內不得停放其他車輛”的標志。
然而,市民林先生卻在這個充電樁上“吃藥”了。上個月,林先生開車去附近做生意。他想把車停在充電停車位充電。誰知道,當他把電線拖到充電樁上準備連接時,發現充電樁根本沒有充電功能,只是一個外殼。
附近居民表示,這四個“僵尸充電樁”是在2010年世博會期間安裝的,之后停電,內部機電設備被挖空,只留下一個空殼,已經四年了。“我從來沒有見過新能源汽車在這里充電,但這四個充電樁白白占用了四個車位。因為有禁停標志,非新能源汽車停在這里都要吃罰單。”
筆者注意到,由于“僵尸充電樁”長期未使用,一些塑料部件已經被日曬雨淋老化,甚至充電樁上還貼著小廣告,因此在充電樁上堆積了一層厚厚的灰塵。
高調開幕后,什么也沒發生。
● 地點:中山市東一路32號半島酒店
半島酒店地下室的停車場安裝了三個免費充電樁。柔和的天花板照明、流線型的充電樁外觀、專用的停車護欄、帶文字描述的塑料地面充電位置,似乎在無聲地宣告,這是一個高端新能源汽車的充電場所。然而,筆者在充電站待了很長一段時間,從來沒有看到有車來充電。在干凈的白色塑料充電位置上幾乎沒有車輪的痕跡。
據保安介紹,這三個充電樁是在今年10月安裝的。當時舉行了盛大的開幕式,但之后沒有任何動靜。“我從來沒有見過汽車在這里充電。”
每月1000元的收費太貴了
● 地點:吳淞路130號
在吳淞路130號上海誠投控股大廈地下停車庫的角落里,五個充電樁一字排開,外殼上的LED燈發出微弱的藍光,真是太美了。然而,充電樁前面的專用停車位沒有車,巨大的空間讓充電樁看起來非常孤獨。
停車場的保安說,雖然新能源汽車偶爾會進入停車場,但由于成本高,幾乎沒有車主選擇在這里充電。“這里是按月收費的,每月要1000多元。說實話,花這個錢一個月還不如選擇加油。價格幾乎更方便。”
去充電并吃“關門”
● 地點:滬太路1899號
為了幫助新能源汽車車主快速找到附近的公共充電樁,本月初,該市首款公共充電樁搜索軟件車易充電正式發布。該應用程序可以直接下載并安裝在手機或平板電腦上。根據軟件數據,滬太路1899號有5個免費充電樁,但筆者發現它只是一個綜合客運樞紐。
筆者從1899滬太路入口進入地下車庫,但被保安告知,必須從江廠西路出入口收費。筆者隨后改到江場西路出入口進入地下車庫,被保安告知這里確實有一個充電樁,但不是……
向公眾開放。
筆者看到,這些封閉式充電樁里,都是新能源汽車。據保安介紹,這些車是供客戶試用的,由于充電樁的充電成本很高,我們只能從房間里拿出牽引板給車充電。
“周末充電效應”明顯
● 地點:曹安高速公路墨玉南路停車場
曹安公路與墨玉南路交叉口附近的露天停車場位于嘉定區安亭。三個充電樁設置在停車場入口處的黃金位置。“電動汽車專用充電車位”的黃色標志非常醒目,但沒有新能源汽車在充電,因為充電位置裝有地鎖。
保安告訴筆者,他在停車場入口處負責值班,距離充電樁只有幾米遠。只要有新能源車主去充電站充電,他就會打開地鎖。由于有了地鎖,管理起來方便多了,其他車輛也不會誤停在充電位置。
保安說,工作日充電的車輛不多,但每天至少有一輛車在這里充電。在周末,由于停車場毗鄰大型商業中心,許多市民會駕駛新能源汽車進行休閑消費,而且在吃飯和購物時給汽車充電的人比工作日多得多。
非新能源汽車占巢
● 地點:同濟大學四平路1239號。
“車易充電”軟件顯示,四平路1239號同濟大學共有6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但筆者來到學校門口詢問保安和學生,但沒有人知道充電樁在哪里。筆者在校園里走了十多分鐘,從一位正在種樹的綠色化工工人那里了解到,充電樁似乎在禮堂后面。
作者隨后前往禮堂,最終在禮堂后面發現了六個充電樁。六輛車停在充電樁前的充電位置,只有兩輛車在充電。
同濟大學的一位老師表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大部分教職員工都是在這里充電的。然而,由于學校停車位不足,許多非新能源汽車也停在了充電位置,有時甚至充電位置都停滿了非新能源車輛,但新能源汽車卻無處充電。
仍然沒有多少人可以免費收費。
● 地點:周家渡路163號
周家渡路163號停車場位于世博園區內,安裝了10個壁掛式充電樁。雖然這里是免費充電的,但前來充電的新能源車主并不多。筆者看到,八輛車停在十個充電位置,其中只有一輛車是新能源汽車,另外七輛車是非新能源汽車。
這輛新能源汽車的車主說,周一到周五,這里充電的車輛很少,通常是一兩輛,周末會多一點,但不會超過四輛。大部分充電停車位被非新能源汽車占用。
筆者注意到,一名保安經常在新能源汽車充電車位附近巡邏,并引導非新能源汽車停在其他地方。一旦保安離開一點,非新能源汽車就會停在充電停車位。
[大數據分析]
感冒的三個主要原因
新能源汽車車主的充電習慣。數據顯示,電動汽車的日均充電次數僅為1.68次。中國的電動汽車消費者傾向于將汽車電量保持在60%以上,當汽車電量降至60%以下時,盡量避免繼續使用電動汽車,而美國的電動汽車用戶則開始以30%的電量充電。也就是說,美國的消費者只在還剩30%的電量時給車輛充電,而中國的消費者往往在還剩60%的電量時開始充電。這也可以證明,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幾乎沒有必要中途在公共充電樁進行緊急充電。
中國大多數新能源汽車車主喜歡在家里或工作時充電,覺得在停車場充電不方便。有限公司一位相關人士表示:“有些人要走半天……
市中心的某個地方,這樣他們就可以把車停在公共充電樁充電。如果你只是開車經過,除非電力即將耗盡,否則沒有人愿意長時間停車充電。而且,新能源汽車一小時只能充電20%左右,給汽車充電需要5到8個小時,所以很少有人選擇在公共充電樁充電。"
收費成本的問題。有些充電樁一次充電收費一元,而且還需要充電。一些新能源汽車的車主覺得這個過程太繁瑣了。
此外,新能源汽車的車主對價格更為敏感。他們在家里每千瓦時只收6美分。如果他們在晚上10點后充電,他們還可以享受半價電費,因此公共充電樁的費用仍然略貴。
此外,被調查的用戶幾乎沒有夜間充電的記錄。目前,幾乎所有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用戶都在公司充電,這意味著當他們不能在家充電時,在公司充電是購買電動汽車的首要保障。
公共充電樁的宣傳力度不夠。一些地方有大量的公共充電樁,但該地區公共充電樁的指示標志并不完善,這導致一些有充電需求的新能源車主不知道自己可以在這里充電。一些停車場配備了公共充電樁,但整個停車場很大,缺乏相關的警示標志,這使得新能源汽車的車主不清楚充電樁的具體位置。
標簽:發現
11月2日,國家工信部發布2014年第68號公告,公布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第265批,
1900/1/1 0:00:00近日,市民趙先生在濟南一4S店買新能源車卻遭遇了“囧途”。為了爭取到國家和深圳的“雙重補貼”,趙先生提車3個月卻只上路了2個月,還遭遇收據與購車款不符、轉籍費用高、售后維修不便等問題。
1900/1/1 0:00:00在華消失了2年多的大眾汽車電動車戰略再一次被提出。10月28日,大眾汽車品牌在上海舉辦了主題為“e見就來電”的新能源汽車體驗活動。
1900/1/1 0:00:0011月20日,2014第十二屆廣州車展(專題)在廣州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開幕。
1900/1/1 0:00:0011月3日,廣東惠州市交通局在其官網上公布了關于《惠城中心區新能源出租車充電樁布點規劃》的公示。
1900/1/1 0:00:00即將服務APEC會議的福田歐輝65米微循環純電動社區巴士。11月2日,北京公交集團與福田汽車集團在北京市懷柔區隆重舉行了“700輛純電動客車簽約暨首批交車儀式”。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