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在政策引導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單月銷量達到9000多輛,增長了7倍多。許多傳統汽車制造商已經進入市場。電動汽車快速發展的環境已經形成。企業紛紛感嘆,純電動汽車的“引爆點”終于到來了。
然而,月度銷售數據根本無法解釋這個問題。“臨界點”來了嗎?還有多遠?國內的發展水平真的達到了市場爆發的程度嗎?電動汽車接下來應該做什么?《上游商業周刊》在這里與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副總經理周舟和科技部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科技項目特約專家王炳剛共同探討電動汽車的關鍵點和未來格局。
上游商報:現在很多人看到電動汽車前景廣闊,但怎么能稱之為廣闊呢?你能談談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支持和環境嗎?
周舟:在全球污染和能源短缺加劇的情況下,每個國家都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美國:奧巴馬頒布了特別法律;在德國,聯邦政府將發展新能源汽車視為一項重要的經濟戰略;日本將探索核動力汽車。。。“八五”以來,中國也出臺了許多促進新能源的政策,可以概括為:把握規劃;制定標準;高額補貼;更多促銷。這些政策的好處仍然相當好。
目前,中國有兩個主要戰略:一是轉型戰略,即開發新能源;
二是轉型戰略,即利用現有的先進技術降低汽車燃料的消耗率。在技術方面,中國實行“三縱三橫”戰略,重點支持新發動機和新能源的研發。同時,根據計劃,中國將在2020年建立完善的電動汽車產業鏈。
王炳剛:還有很多問題。首先,汽車品種數量明顯不足,不像傳統汽車有那么多品種和數量可供選擇。第二個問題是,就性能而言,它并不是讓所有人都滿意。第三個大問題是充電,這個問題根本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充電難度基本上沒有得到解決。仍然有許多需求,而且確實不止這些。這些都是目前顯而易見的大問題。
所以事實上,政府鼓勵它繼續下去,企業肯定會看到比過去更好的前景,所以企業在投資方面應該不會有太大困難。然后最主要的是跟上零部件系統、系統、輸出和充電設施的步伐。現在每個人都在想方設法普及充電設施,有些地方有,有些地方沒有。目前,中國沒有一個城市能夠解決充電問題,也沒有一個能夠很好地解決。
上游商報:政府能否提供更多資源支持,比如道路資源、停車位等,并設立專用電動汽車?這對電動汽車有很大幫助嗎?
王炳剛:這個資源是肯定的。電動汽車是消費者或車主,使用傳統燃料的車主也是消費者。事實上,矛盾是相當大的。雙方消費者的利益應該平衡。要解決使用電動汽車搶占傳統汽車資源的問題并不容易。城市本身的交通相對擁堵,事實上已經很難實施了。現在很難給公共汽車讓路。沒有路。有這些想法其實很好,但這仍然取決于他們各自城市的問題。對于一些交通困難的城市來說,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認為這個想法不合適。
此外,企業需要自己判斷情況,并開發汽車。我相信到時候我不會急于開發這輛車。再制造汽車是不可能的,這是企業的先決條件判斷。例如,一些企業現在做得很好,比如比亞迪、眾泰和江淮。有些企業做不到,政策已經出臺,產品也沒有。
上游商業周刊:現在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水平如何?
周恩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環境非常好。去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170萬輛。美國和日本是銷售量最大的兩個國家。
王炳剛:我認為離市場爆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離達到臨界點還很遠。因為大家看到9月份的銷量出現了一個比較明顯的峰值,所以判斷市場來了。我不這么認為,而且可能還早。很多條件都不滿足,而這只是一個月的情況,無法解釋問題所在。本月,由于準備不足和稅收政策的影響,銷售好轉是正常的。但這并不意味著關鍵時刻即將到來。
上游商業周刊:現在有一些低速電動車或小型電動車在熱銷。就產品銷售而言,目前主要使用的產品在哪里?
周舟:目前,產品在全球的應用率正在上升。目前,美國、日本和韓國具有絕對優勢,而中國目前表現不太好,與這些國家仍有一定差距。然而,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正在迅速發展。預計2014年中國銷量將超過5萬輛,其中大部分將集中在東部地區。與此同時,中國已兩輪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預計銷量將很快達到33萬輛。
王炳剛:低速電動車和使用鉛酸電池的電動車不符合國家標準。這輛車必須有證書才能生產。一些道路需要考慮安全問題,并需要獲得法律批準。現在這件作品還沒有法律批準,所以肯定不可能上路。安全絕對是最重要的,還有……
可以在地方一級實施的政策。
這款迷你車將成為純電動汽車的主要車型。從目前的銷售情況來看,這種車也是最暢銷的。七、八百公斤的四個座位是目前最暢銷的。與特斯拉一樣,它也滿足了其他特殊的市場需求。但它不會成為主流產品,因為這款車太貴了。
上游商業周刊:現在電動汽車產品有什么模式可以體現嗎?
周舟:目前歐美主要研究生產混合動力汽車和插電式系統汽車,日本主要研究核動力汽車;
中國專注于發展插電式汽車。中國在純電動汽車的國際研發方面處于先進水平。其中,江淮和比亞迪的節能技術尤為突出。就混合動力而言,它正處于一個相對較弱的階段。此外,我國動力電池的研發相對先進,不斷完善整個產業鏈。從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來看,目前各項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發展有很好的支持,必然會帶來多元化、立體化、長期化的發展。
王炳剛:我現在沒有看到任何模式。整個世界的產量并不是很大,而美國的銷售量最大。美國最好的汽車是通用威蘭達、日產風鈴,第三是特斯拉,它們都是不同類型的汽車。我看不出哪些車會成為主流。對歐洲來說,銷售量很小,但種類很多。現在我只能說,在各種產品出現在市場上之后,市場需要慢慢地了解它們。誰最終會成為電動汽車的主流,還需要一兩年的時間。一兩年后,我們可以看到大趨勢,以及近年來什么樣的汽車會成為更好的車型。例如,比亞迪的秦在中國銷售良好。他們之前生產的第一輛雙模車在深圳銷售,銷售反響非常普遍。然而,秦問世后,銷量非常好,所以市場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接受什么樣的汽車,需要市場來判斷。
上游商業周刊:與國外相比,國內電動汽車的水平如何?
王炳剛:目前國內水平與國外肯定有一定差距。但我們還有一些其他的觀點需要考慮。例如,我們的公交車做得很好,由于外國做得很少,中國的電動公交車仍然處于領先地位。此外,與沃蘭達相比,比亞迪的秦在許多指標上都更勝一籌。這些都是好的,但中國的工業和技術總體上落后于歐洲和美國。中國和中國之間的總體差距也反映了整體工業水平,但這比節能汽車要好。與燃油車相比,可以發現在燃油車上很難找到世界上做得好的幾點。但電動汽車仍然可以使用。9月,在政策引導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單月銷量達到9000多輛,增長了7倍多。許多傳統汽車制造商已經進入市場。電動汽車快速發展的環境已經形成。企業紛紛感嘆,純電動汽車的“引爆點”終于到來了。
然而,月度銷售數據根本無法解釋這個問題。“臨界點”來了嗎?還有多遠?國內的發展水平真的達到了市場爆發的程度嗎?電動汽車接下來應該做什么?《上游商業周刊》在這里與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副總經理周舟和科技部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科技項目特約專家王炳剛共同探討電動汽車的關鍵點和未來格局。
上游商報:現在很多人看到電動汽車前景廣闊,但怎么能稱之為廣闊呢?你能談談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支持和環境嗎?
周舟:在全球污染和能源短缺加劇的情況下,每個國家都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美國:奧巴馬頒布了特別法律;在德國,聯邦政府將發展新能源汽車視為一項重要的經濟戰略;日本將探索核動力汽車。。。“八五”以來,中國也出臺了許多促進新能源的政策,可以概括為:把握規劃;制定標準;高額補貼;更多促銷。這些政策的好處仍然相當好。
目前,中國有兩個主要戰略:一是轉型戰略,即開發新能源;
二是轉型戰略,即利用現有的先進技術降低汽車燃料的消耗率。在技術方面,中國實行“三縱三橫”戰略,重點支持新發動機和新能源的研發。同時,根據計劃,中國將在2020年建立完善的電動汽車產業鏈。
王炳剛:還有很多問題。首先,汽車品種數量明顯不足,不像傳統汽車有那么多品種和數量可供選擇。第二個問題是,就性能而言,它并不是讓所有人都滿意。第三個大問題是充電,這個問題根本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充電難度基本上沒有得到解決。仍然有許多需求,而且確實不止這些。這些都是目前顯而易見的大問題。
所以事實上,政府鼓勵它繼續下去,企業肯定會看到比過去更好的前景,所以企業在投資方面應該不會有太大困難。然后最主要的是跟上零部件系統、系統、輸出和充電設施的步伐。現在每個人都在想方設法普及充電設施,有些地方有,有些地方沒有。目前,中國沒有一個城市能夠解決充電問題,也沒有一個能夠很好地解決。
上游商報:政府能否提供更多資源支持,比如道路資源、停車位等,并設立專用電動汽車?這對電動汽車有很大幫助嗎?
王炳剛:這個資源是肯定的。電動汽車是消費者或車主,使用傳統燃料的車主也是消費者。事實上,矛盾是相當大的。雙方消費者的利益應該平衡。要解決使用電動汽車搶占傳統汽車資源的問題并不容易。城市本身的交通相對擁堵,事實上已經很難實施了。現在很難給公共汽車讓路。沒有路。有這些想法其實很好,但這仍然取決于他們各自城市的問題。對于一些交通困難的城市來說,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認為這個想法不合適。
此外,企業需要自己判斷情況,并開發汽車。我相信到時候我不會急于開發這輛車。再制造汽車是不可能的,這是企業的先決條件判斷。例如,一些企業現在做得很好,比如比亞迪、眾泰和江淮。有些企業做不到,政策已經出臺,產品也沒有。
上游商業周刊:現在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水平如何?
周恩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環境非常好。去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170萬輛。美國和日本是銷售量最大的兩個國家。
王炳剛:我認為離市場爆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離達到臨界點還很遠。因為大家看到9月份的銷量出現了一個比較明顯的峰值,所以判斷市場來了。我不這么認為,而且可能還早。很多條件都不滿足,而這只是一個月的情況,無法解釋問題所在。本月,由于準備不足和稅收政策的影響,銷售好轉是正常的。但這并不意味著關鍵時刻即將到來。
上游商業周刊:現在有一些低速電動車或小型電動車在熱銷。就產品銷售而言,目前主要使用的產品在哪里?
周舟:目前,產品在全球的應用率正在上升。目前,美國、日本和韓國具有絕對優勢,而中國目前表現不太好,與這些國家仍有一定差距。然而,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正在迅速發展。預計2014年中國銷量將超過5萬輛,其中大部分將集中在東部地區。與此同時,中國已兩輪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預計銷量將很快達到33萬輛。
王炳剛:低速電動車和使用鉛酸電池的電動車不符合國家標準。這輛車必須有證書才能生產。一些道路需要考慮安全問題,并需要獲得法律批準。現在這件作品還沒有法律批準,所以肯定不可能上路。安全絕對是最重要的,還有……
可以在地方一級實施的政策。
這款迷你車將成為純電動汽車的主要車型。從目前的銷售情況來看,這種車也是最暢銷的。七、八百公斤的四個座位是目前最暢銷的。與特斯拉一樣,它也滿足了其他特殊的市場需求。但它不會成為主流產品,因為這款車太貴了。
上游商業周刊:現在電動汽車產品有什么模式可以體現嗎?
周舟:目前歐美主要研究生產混合動力汽車和插電式系統汽車,日本主要研究核動力汽車;中國專注于發展插電式汽車。中國在純電動汽車的國際研發方面處于先進水平。其中,江淮和比亞迪的節能技術尤為突出。就混合動力而言,它正處于一個相對較弱的階段。此外,我國動力電池的研發相對先進,不斷完善整個產業鏈。從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來看,目前各項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發展有很好的支持,必然會帶來多元化、立體化、長期化的發展。
王炳剛:我現在沒有看到任何模式。整個世界的產量并不是很大,而美國的銷售量最大。美國最好的汽車是通用威蘭達、日產風鈴,第三是特斯拉,它們都是不同類型的汽車。我看不出哪些車會成為主流。對歐洲來說,銷售量很小,但種類很多。現在我只能說,在各種產品出現在市場上之后,市場需要慢慢地了解它們。誰最終會成為電動汽車的主流,還需要一兩年的時間。一兩年后,我們可以看到大趨勢,以及近年來什么樣的汽車會成為更好的車型。例如,比亞迪的秦在中國銷售良好。他們之前生產的第一輛雙模車在深圳銷售,銷售反響非常普遍。然而,秦問世后,銷量非常好,所以市場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接受什么樣的汽車,需要市場來判斷。
上游商業周刊:與國外相比,國內電動汽車的水平如何?
王炳剛:目前國內水平與國外肯定有一定差距。但我們還有一些其他的觀點需要考慮。例如,我們的公交車做得很好,由于外國做得很少,中國的電動公交車仍然處于領先地位。此外,與沃蘭達相比,比亞迪的秦在許多指標上都更勝一籌。這些都是好的,但中國的工業和技術總體上落后于歐洲和美國。中國和中國之間的總體差距也反映了整體工業水平,但這比節能汽車要好。與燃油車相比,可以發現在燃油車上很難找到世界上做得好的幾點。但電動汽車仍然可以使用。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會執行副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29日在2014電動汽車科技創新國際論壇上介紹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他表示,從2010年起,
1900/1/1 0:00:00據國外媒體報道印度科學家最近在研究氫燃料儲存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椰子可以有效提高氫燃料的儲存效果。技術成熟之后可以使用椰芯存儲氫燃料驅動新一代氫動力汽車。
1900/1/1 0:00:00為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制造水平,落實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4電動汽車科技創新國際論壇于10月29至30日在京召開。
1900/1/1 0:00:00最近獲悉,混合動力電池提供商科力遠與吉利汽車簽約,合資成立的國內混合動力系統總成的技術平臺簡稱CHS將落戶長沙,打造國內技術領先的混合動力總成系統平臺及系統解決方案。
1900/1/1 0:00:00為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制造水平,落實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4電動汽車科技創新國際論壇于10月29至30日在京召開。
1900/1/1 0:00:00工信部10月28日發布公告,公開征集對《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的意見。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