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吐槽:這篇文章的出處是因為我坐在火車上,在知乎上回答了關于特斯拉公開專利的問題,并很快贏得了一些朋友的反駁。我決定更詳細地談談這個問題,以及那些冷眼旁觀、開發氫能源汽車的企業。
事實上,氫燃料電池早就開發出來了,包括上屆美國政府,它指導了新能源的開發,并提供了大量的財政援助。后來,在2003年左右,美國政府放棄了補貼,日本也沒有氫能源汽車的消息。
事實上,美國放棄了,因為美國沒有太多的動力來開發氫能。與日本不同的是,國產氫能源汽車本田豐田的相應車型在中國投入使用,但僅以租賃而非銷售的形式。氫能源電池汽車本身面臨著一個重大制約因素,這在近年來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即將上市的本田FCEV和豐田FCV售價近50萬元。
這不是我們應該擔心的。以目前的發展速度,氫能源汽車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真正來到我們國家(大約20年后進入中國,普及可能要到我們退休)。這是因為中國一直把資源的生命線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包括電網建設。
說到電網建設,我們將談論特斯拉。自從特斯拉進入中國以來,它確實憑借其吸引人的外觀和創新的設計贏得了相當多的粉絲。在看中了中國的潛在市場后,特斯拉尋求了中國政府的幫助,因為電力供應掌握在國家電網手中,但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暫時對安裝充電站不感興趣,馬斯卡的中國特斯拉計劃似乎即將崩潰,因此,馬斯卡轉向了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
特斯拉的環保程度如何?
以美國為例。在美國,電力主要是核能,其次是燃煤電力。特斯拉每公里排放約122克二氧化碳,一些有煤電的州每公里排放175克至190克,而國內傳統內燃機車僅排放150克至160克。總的來說,特斯拉比傳統汽車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事實上,日本發展氫能源汽車并不是為了保護環境。)
特斯拉開放電動專利,并推動目的地充電樁的建設。
然后看看關于特斯拉的第二條新聞。豐田北美ECO JimLentz質疑電動汽車的發展前景,并終止了與特斯拉的合作框架。與此同時,豐田章男宣布,日本不會大規模進入電動汽車行業。然而,得益于美國政府的監管,特斯拉仍然實現了盈利。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可以說是“震源”。國家規定,汽車制造商銷售的汽車中,一定比例應為電動汽車和其他零排放汽車。不符合標準的制造商必須支付罰款或從完成標準的制造商那里購買“ZEV排放權”。
這項環保法使特斯拉(其整個車型都是電動汽車)非常有用(豐田普銳斯被排除在ZEV之外)。因此,特建以環境保護法為契機,大力投資電池制造,并借助環境保護法開發電動汽車。
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日產打算停止銷售其電動汽車Leaf。由于Leaf的電池壽命不高,需要經常充電,銷量一直有限,定位一直被困在“第二家用車”。另一方面,在日本,整個國家的汽車企業都進入了氫燃料電池陣營。在歐美,寶馬和豐田也開始聯合開發氫能源(相關產品計劃于2020年推出),梅賽德斯-奔馳也有意開發氫燃料汽車。為什么?
氫能源汽車為何冷眼旁觀?
事實上,關于日產聆風,日產和雷諾已經制定了2015年150萬輛電動汽車的銷售計劃,但到目前為止,日產已經……
僅售出10萬輛電動汽車,而本應上市的高端英倫和菲尼迪電動汽車(high end Leaf)的研發也因各種原因停止,這讓日產很難對電動汽車的銷售前景感到樂觀。
當豐田和本田一次又一次地展出氫燃料電池車型時,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卡表達了他的不同意見。他對豐田和本田的產品并不樂觀,并稱其為營銷工具。然而,在2014年4月的一次采訪中,馬斯卡出人意料地表示,特斯拉可能不會成功,但他讓電動汽車不再是丑陋、緩慢和無聊的產品。
事實上,從這個角度來看,馬斯卡的目標已經實現。他刷新了電動汽車的形象。對于日本汽車發展來說,對氫燃料的重視實際上是由于歐美電池技術的瓶頸,以及日本的能源安全。
日本大力發展氫能源汽車,并推動加氫站的啟動。
可以說,電動汽車在日本的發展不符合國情,但其電池技術積累也不弱。特斯拉的電池供應全部來自松下(電池技術掌握在松下手中,特斯拉非常被動)。為了加強與松下的合作,特斯拉曾以每股不到22美元的價格向松下出售股份,將合作協議延長至2017年。EnergyTrend的電動汽車和電池行業分析師呂立順認為,限制電動汽車的因素是電池的成本和重量占汽車的一半。在這種基調下,氫能的優勢顯而易見。
那么,電池的瓶頸何時才能突破呢?眾所周知,日本經濟正處于低谷。盡管安倍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政策,但夏普和松下仍難以投入資源開發電池技術。當然,業界對鋰空氣電池的發展潛力持樂觀態度,但目前還沒有一家電池制造商能夠明確給出切實可行的時間表。即使鋰空氣電池在2020年初大規模生產,其能量密度仍然無法達到汽油的水平。因此,日本沒有動力開發電池。
從更大的角度來看,日本發展氫能技術是一項國家政策,關系到日本的能源安全。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而且總是存在能源危機。它需要擺脫化石燃料的限制。然而,大部分國內電力仍以化石燃料為基礎。此時,電動汽車的發展實際上對日本制造業是一個打擊。盡管現階段氫能在制氫過程中仍然受到污染,但能源安全對日本來說更為重要。
日本氫能產業除了得到交通省、工業省和環境保護省的支持外,還獲得了對汽車制造商和消費者的大筆補貼。與此同時,對氫氣設備的限制也在放開。日本已經投入使用了大量的加氫站,加利福尼亞州政府也在安排加氫站。一旦氫能技術成熟,核心技術掌握在豐田和本田手中,日本將有望擺脫對石化能源的限制。
事實上,除了本田和豐田,一些能源公司,如JX、昭和殼牌(類似于中石化和中石油),正在支持氫能的發展,19家公司,包括石油公司、天然氣公司、汽車制造商和重工業制造商,成立了日本氫氣供應和利用技術研究協會HySUT,大力發展氫氣利用和氫氣供應設備。
目前看來,氫能液氫和高壓氣態氫的儲存技術已經成熟,豐田和本田在日本推出的氫燃料電動汽車理論上已經達到了500公里和650公里的性能,不輸電動汽車。
當然,成本仍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據報道,日本準備減少鉑催化劑的用量,以便控制FCV的成本,并決定在2015年將該產品投放市場。加上日本給予的各種補貼,FCV的終端價格將……
競爭的
環顧歐美,通用汽車站在日本汽車一邊,熱衷于氫能,而公眾則嗤之以鼻,并不樂觀。事實上,日本有最適合商業化的混合動力汽車,但真正有趣的是,他們在新能源汽車的儲備中直接跳過了電動汽車。現實是,混合動力汽車很可能成為未來的主流汽車,而電動汽車仍然無法直接挑戰混合動力汽車的市場。
因此,特斯拉打開了專利,但熱衷于氫能源汽車的公司選擇冷眼旁觀。作者吐槽:這篇文章的出處是因為我坐在火車上,在知乎上回答了關于特斯拉公開專利的問題,并很快贏得了一些朋友的反駁。我決定更詳細地談談這個問題,以及那些冷眼旁觀、開發氫能源汽車的企業。
事實上,氫燃料電池早就開發出來了,包括上屆美國政府,它指導了新能源的開發,并提供了大量的財政援助。后來,在2003年左右,美國政府放棄了補貼,日本也沒有氫能源汽車的消息。
事實上,美國放棄了,因為美國沒有太多的動力來開發氫能。與日本不同的是,國產氫能源汽車本田豐田的相應車型在中國投入使用,但僅以租賃而非銷售的形式。氫能源電池汽車本身面臨著一個重大制約因素,這在近年來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即將上市的本田FCEV和豐田FCV售價近50萬元。
這不是我們應該擔心的。以目前的發展速度,氫能源汽車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真正來到我們國家(大約20年后進入中國,普及可能要到我們退休)。這是因為中國一直把資源的生命線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包括電網建設。
說到電網建設,我們將談論特斯拉。自從特斯拉進入中國以來,它確實憑借其吸引人的外觀和創新的設計贏得了相當多的粉絲。在看中了中國的潛在市場后,特斯拉尋求了中國政府的幫助,因為電力供應掌握在國家電網手中,但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暫時對安裝充電站不感興趣,馬斯卡的中國特斯拉計劃似乎即將崩潰,因此,馬斯卡轉向了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
特斯拉的環保程度如何?
以美國為例。在美國,電力主要是核能,其次是燃煤電力。特斯拉每公里排放約122克二氧化碳,一些有煤電的州每公里排放175克至190克,而國內傳統內燃機車僅排放150克至160克。總的來說,特斯拉比傳統汽車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事實上,日本發展氫能源汽車并不是為了保護環境。)
特斯拉開放電動專利,并推動目的地充電樁的建設。
然后看看關于特斯拉的第二條新聞。豐田北美ECO JimLentz質疑電動汽車的發展前景,并終止了與特斯拉的合作框架。與此同時,豐田章男宣布,日本不會大規模進入電動汽車行業。然而,得益于美國政府的監管,特斯拉仍然實現了盈利。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可以說是“震源”。國家規定,汽車制造商銷售的汽車中,一定比例應為電動汽車和其他零排放汽車。不符合標準的制造商必須支付罰款或從完成標準的制造商那里購買“ZEV排放權”。
這項環保法使特斯拉(其整個車型都是電動汽車)非常有用(豐田普銳斯被排除在ZEV之外)。因此,特建以環境保護法為契機,大力投資電池制造,并借助環境保護法開發電動汽車。
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日產打算停止銷售其電動汽車Leaf。因為Leaf的電池壽命不長,所以需要經常充電……
其銷量一直有限,定位一直被困在“第二家用車”。另一方面,在日本,整個國家的汽車企業都進入了氫燃料電池陣營。在歐美,寶馬和豐田也開始聯合開發氫能源(相關產品計劃于2020年推出),梅賽德斯-奔馳也有意開發氫燃料汽車。為什么?
氫能源汽車為何冷眼旁觀?
事實上,關于日產聆風,日產和雷諾已經制定了2015年150萬輛電動汽車的銷售計劃,但到目前為止,日產只銷售了10萬輛,而本應上市的高端英國和菲尼迪電動汽車(高端聆風)的研發也因各種原因停止,這使得日產很難對電動汽車的銷售前景持樂觀態度。
當豐田和本田一次又一次地展出氫燃料電池車型時,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卡表達了他的不同意見。他對豐田和本田的產品并不樂觀,并稱其為營銷工具。然而,在2014年4月的一次采訪中,馬斯卡出人意料地表示,特斯拉可能不會成功,但他讓電動汽車不再是丑陋、緩慢和無聊的產品。
事實上,從這個角度來看,馬斯卡的目標已經實現。他刷新了電動汽車的形象。對于日本汽車發展來說,對氫燃料的重視實際上是由于歐美電池技術的瓶頸,以及日本的能源安全。
日本大力發展氫能源汽車,并推動加氫站的啟動。
可以說,電動汽車在日本的發展不符合國情,但其電池技術積累也不弱。特斯拉的電池供應全部來自松下(電池技術掌握在松下手中,特斯拉非常被動)。為了加強與松下的合作,特斯拉曾以每股不到22美元的價格向松下出售股份,將合作協議延長至2017年。EnergyTrend的電動汽車和電池行業分析師呂立順認為,限制電動汽車的因素是電池的成本和重量占汽車的一半。在這種基調下,氫能的優勢顯而易見。
那么,電池的瓶頸何時才能突破呢?眾所周知,日本經濟正處于低谷。盡管安倍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政策,但夏普和松下仍難以投入資源開發電池技術。當然,業界對鋰空氣電池的發展潛力持樂觀態度,但目前還沒有一家電池制造商能夠明確給出切實可行的時間表。即使鋰空氣電池在2020年初大規模生產,其能量密度仍然無法達到汽油的水平。因此,日本沒有動力開發電池。
從更大的角度來看,日本發展氫能技術是一項國家政策,關系到日本的能源安全。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而且總是存在能源危機。它需要擺脫化石燃料的限制。然而,大部分國內電力仍以化石燃料為基礎。此時,電動汽車的發展實際上對日本制造業是一個打擊。盡管現階段氫能在制氫過程中仍然受到污染,但能源安全對日本來說更為重要。
日本氫能產業除了得到交通省、工業省和環境保護省的支持外,還獲得了對汽車制造商和消費者的大筆補貼。與此同時,對氫氣設備的限制也在放開。日本已經投入使用了大量的加氫站,加利福尼亞州政府也在安排加氫站。一旦氫能技術成熟,核心技術掌握在豐田和本田手中,日本將有望擺脫對石化能源的限制。
事實上,除了本田和豐田,一些能源公司,如JX、昭和殼牌(類似于中石化和中石油),正在支持氫能的發展,19家公司,包括石油公司、天然氣公司、汽車制造商和重工業制造商,成立了日本氫氣供應和利用技術研究協會HySUT,大力發展氫氣利用和氫氣供應設備。
A……
目前,氫能液氫和高壓氣態氫的儲存技術似乎已經成熟,豐田和本田在日本推出的氫燃料電動汽車理論上已經達到了500公里和650公里的性能,不輸電動汽車。
當然,成本仍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據報道,日本準備減少鉑催化劑的用量,以便控制FCV的成本,并決定在2015年將該產品投放市場。加上日本提供的各種補貼,FCV的終端價格將具有競爭力。
環顧歐美,通用汽車站在日本汽車一邊,熱衷于氫能,而公眾則嗤之以鼻,并不樂觀。事實上,日本有最適合商業化的混合動力汽車,但真正有趣的是,他們在新能源汽車的儲備中直接跳過了電動汽車。現實是,混合動力汽車很可能成為未來的主流汽車,而電動汽車仍然無法直接挑戰混合動力汽車的市場。
因此,特斯拉打開了專利,但熱衷于氫能源汽車的公司選擇冷眼旁觀。
在美國,扣除旨在鼓勵購買電動汽車的聯邦抵稅,特斯拉最便宜的ModelS車型也達到6357萬美元。該數字看起來也許還是很高,但在歐洲和亞洲的部分地區,該款汽車的標價甚至更令人膛目。
1900/1/1 0:00:00第一電動網作者邱鍇俊為了解決電動車主的自用充電樁安裝難題,北京住建委等部門將出臺文件,推動既有居住區自用充電設施安裝,特別是確定對不配合物業公司的懲罰措施,
1900/1/1 0:00:006月17日上午,成都企業家段先生親自駕駛他剛提貨不久的電動汽車特斯拉,來到成都市國稅局車輛購置稅征收管理分局繳納購置稅。
1900/1/1 0:00:00小小的一個充電樁,原本該是新能源車的動力源,現在則越來越像是一道門檻。作者歷時一周調查發現,滬上電動汽車的充電樁存在3種標準、5種充電模式,尤其是進口電動汽車,幾乎是“各充各的”。
1900/1/1 0:00:00電動汽車和充電設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關系,雖然地方政府對新能源汽車扶持力度越來越大,但電動車主擁躉們購買了電動汽車,卻依然開不出自己的城市。歷經五年發展的充電樁行業仍然處在迷茫期。
1900/1/1 0:00:00與其他許多車企一樣,豐田也在鋰空氣電池上投入了大量研發精力。工程師追求更高的能量密度從而讓電動車能夠跑得更遠。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