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是第二個全國低碳日,今年低碳日的主題是“攜手節能低碳,共建碧水藍天”。浙江省氣候辦公室和省發改委也選擇在低碳日前夕發布首份《浙江省低碳發展報告》。浙江如何應對低碳?作為個人,低碳生活離我們有多遠?我們準備好選擇低碳了嗎?
“去年夏天,杭州的最高氣溫連續十天超過40攝氏度。秋天,臺風淹沒了余姚,冬天,杭州的PM2.5數據超出了圖表。這些現象在浙江歷史上非常罕見。為此,浙江重新定義了控制氣候變化的任務:2015年,單位GDP的碳排放強度將為紅色與2010年相比增長19%,到2020年,基本形成低碳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周華富表示。
了解浙江的“碳家庭”
了解“碳家族背景”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為“碳交易”鋪平道路。碳交易在10年前被認為是“買賣空氣”,現在已成為減少全球碳排放的有效市場手段。
《京都議定書》將市場機制視為解決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的新途徑,溫室氣體排放權成為商品,從而形成碳交易。由于排放量有限,發達國家從沒有減排義務的發展中國家購買溫室氣體減排。發達國家需求量大,發展中國家供應能力強,形成了國際碳交易市場。
在碳市場機制下,碳排放權通過交易產生不斷變化的價格,導致經濟主體將碳排放成本作為投資決策的重要因素,實現環境成本的內化和最小化。
浙江的“碳家庭”仍處于探索階段。《報告》指出,浙江省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已初步建立。其中,杭州市、寧波市、溫州市和麗水市的清查編制工作已初見成效。初步建立了省級溫室氣體清單數據庫和杭州市溫室氣體清單庫。
碳交易在中國仍然是一個新生事物,在各地仍處于初級探索階段。浙江去年的成績單不錯。截至2013年底,聯合國在浙江發布的項目累計碳減排1.62億噸,居全國首位,從國際碳市場獲得近100億元。
低碳工業正在發展。
一些業內人士告訴筆者,低碳經濟是一塊新的大蛋糕。如果一個企業能夠在低碳經濟發展的初始階段占據一席之地,并在新興產業中處于領先地位,那么它將是未來經濟的領導者。“如果你不這樣做,你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被市場淘汰。”可以說,多年后,低碳將是許多企業的“生死門檻”。
據筆者了解,浙江已啟動重點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編制工作,為下一步參與全國統一碳交易市場做準備。要樹立碳排放權的價值意識,通過市場機制以最低成本促進減排效果最大化。只有當企業認為每噸碳排放都有市場價值,并在市場價值的驅動下,企業才會珍惜,要求才會非常嚴格和準確。投資風電的盾安集團總裁吳子夫表示。
低碳產業結構對“低碳浙江”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報告》顯示,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園、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園區、嘉興秀洲工業園區成為首批國家低碳產業園區,浙江低碳產業園數量居全國首位。
低碳產業正在發展……
浙江。《報告》顯示,2013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8.2%,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的23.5%。服務業同比增長8.7%,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6.1%。
低碳生活不遠了
說到日常生活中的低碳,除了節約水電和回收廢物外,還有什么?
“報告”告訴你,旅游和建筑可以非常低碳。全省共設計節能建筑5.6億平方米,建設節能建筑4.5億平方米。形成年節約667萬噸標準煤的能力。
杭州是首批入選國家低碳城市試點的城市之一。在中國首批六個低碳試點城市的最新成果展上,杭州的亮點是:加快推廣電動汽車的步伐。目前,杭州已有27座充換電站投入運營,共服務723輛電動汽車,電動汽車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初步形成。
“應該引入更多的技術設施,鼓勵公眾多乘坐公交車、多騎自行車,提高節能意識,參與低碳社會建設。”浙江大學網絡新任副校長張旭光先生表示,信息技術可以吸引更多市民參與低碳。“例如,碳幣積分的概念使用智能手段記錄公民的低碳行為,然后提供激勵。”6月10日是第二個全國低碳日,今年低碳日的主題是“攜手節能低碳,共建碧水藍天”。浙江省氣候辦公室和省發改委也選擇在低碳日前夕發布首份《浙江省低碳發展報告》。浙江如何應對低碳?作為個人,低碳生活離我們有多遠?我們準備好選擇低碳了嗎?
“去年夏天,杭州的最高氣溫連續十天超過40攝氏度。秋天,臺風淹沒了余姚,冬天,杭州的PM2.5數據超出了圖表。這些現象在浙江歷史上非常罕見。為此,浙江重新定義了控制氣候變化的任務:2015年,單位GDP的碳排放強度將為紅色與2010年相比增長19%,到2020年,基本形成低碳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周華富表示。
了解浙江的“碳家庭”
了解“碳家族背景”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為“碳交易”鋪平道路。碳交易在10年前被認為是“買賣空氣”,現在已成為減少全球碳排放的有效市場手段。
《京都議定書》將市場機制視為解決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的新途徑,溫室氣體排放權成為商品,從而形成碳交易。由于排放量有限,發達國家從沒有減排義務的發展中國家購買溫室氣體減排。發達國家需求量大,發展中國家供應能力強,形成了國際碳交易市場。
在碳市場機制下,碳排放權通過交易產生不斷變化的價格,導致經濟主體將碳排放成本作為投資決策的重要因素,實現環境成本的內化和最小化。
浙江的“碳家庭”仍處于探索階段。《報告》指出,浙江省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已初步建立。其中,杭州市、寧波市、溫州市和麗水市的清查編制工作已初見成效。初步建立了省級溫室氣體清單數據庫和杭州市溫室氣體清單庫。
碳交易在中國仍然是一個新生事物,在各地仍處于初級探索階段。浙江去年的成績單不錯。截至2013年底,聯合國在浙江發布的項目累計碳減排量為1.62億噸,居世界第一……
從國際碳市場獲得近100億元人民幣。
低碳工業正在發展。
一些業內人士告訴筆者,低碳經濟是一塊新的大蛋糕。如果一個企業能夠在低碳經濟發展的初始階段占據一席之地,并在新興產業中處于領先地位,那么它將是未來經濟的領導者。“如果你不這樣做,你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被市場淘汰。”可以說,多年后,低碳將是許多企業的“生死門檻”。
據筆者了解,浙江已啟動重點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編制工作,為下一步參與全國統一碳交易市場做準備。要樹立碳排放權的價值意識,通過市場機制以最低成本促進減排效果最大化。只有當企業認為每噸碳排放都有市場價值,并在市場價值的驅動下,企業才會珍惜,要求才會非常嚴格和準確。投資風電的盾安集團總裁吳子夫表示。
低碳產業結構對“低碳浙江”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報告》顯示,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園、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園區、嘉興秀洲工業園區成為首批國家低碳產業園區,浙江低碳產業園數量居全國首位。
浙江的低碳產業正在發展。《報告》顯示,2013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8.2%,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的23.5%。服務業同比增長8.7%,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6.1%。
低碳生活不遠了
說到日常生活中的低碳,除了節約水電和回收廢物外,還有什么?
“報告”告訴你,旅游和建筑可以非常低碳。全省共設計節能建筑5.6億平方米,建設節能建筑4.5億平方米。形成年節約667萬噸標準煤的能力。
杭州是首批入選國家低碳城市試點的城市之一。在中國首批六個低碳試點城市的最新成果展上,杭州的亮點是:加快推廣電動汽車的步伐。目前,杭州已有27座充換電站投入運營,共服務723輛電動汽車,電動汽車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初步形成。
“應該引入更多的技術設施,鼓勵公眾多乘坐公交車、多騎自行車,提高節能意識,參與低碳社會建設。”浙江大學網絡新任副校長張旭光先生表示,信息技術可以吸引更多市民參與低碳。“例如,碳幣積分的概念使用智能手段來記錄公民的低碳行為,然后提供激勵。”
標簽: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關部門、事業單位,各有關企業:《廣州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方案》業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1900/1/1 0:00:00在正在重慶舉行的重慶國際車展“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業界高層代表表示,新能源汽車的產品變革正在改變汽車市場格局,成為未來發展的熱點方向。
1900/1/1 0:00:00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近年來雖然發展迅速,但也面臨市場熱情不高、補貼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電池能量密度需進一步提升、標準體系建設尚未健全等諸多不利因素。
1900/1/1 0:00:006月8日上午,2014首屆環青海湖國際電動車挑戰賽在西寧城區開始了第一場車隊巡游及車輛評測的第一個項目加速性能和制動性能的評測,
1900/1/1 0:00:00技術正在對個體和社會帶來巨大改變,科學家們更是用綠色能源技術為人類描繪出一個,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世界,或許短期內根本無法成為現實,但可以肯定的是,人類的諸多幻想已經通過技術被一件件的實現。
1900/1/1 0:00:00上海市閔行區政府將給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車主再補貼2萬元輛。在5月20日發布的《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暫行辦法》中,上海對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補貼標準分別是4萬元、3萬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