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一堵“隱形墻”正在被打破。
近日,上海、北京等地相繼公布了新能源汽車試點車型目錄,率先響應中央政策,將部分外國品牌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納入其中。這意味著,阻礙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地方保護”問題正在破冰。這一現象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贊譽,甚至在資本市場掀起了新能源汽車概念的浪潮。
然而,總會有更多好的事情發生。仔細研究各地的試點目錄可以發現,“地方保護”仍然留有尾巴。例如,上海對選定的外國品牌車型不完全給予當地補貼,只給予銷售和免費上牌資格;
北京莫名其妙地限制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這可能是因為當地企業尚未涉足新能源汽車領域。
破冰尚未融化。徹底打破“地方保護”的壁壘,無疑將激活市場力量,為即將破土動工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打下新的疫苗。
隨著新一輪大城市促銷活動的展開,今年有望成為真正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元年。最近,各地再次掀起了電動汽車充電樁建設熱潮。與過去更多依靠政府和電力部門推動不同,更多的車企已經參與其中,這可能會更有效地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商業化。
“以開放的態度培養市場競爭”
3月2日下午,上海市新能源汽車推廣辦公室牽頭舉辦了城市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活動。活動現場,上汽榮威、深圳比亞迪、安徽江淮、奇瑞、武漢東風汽車、重慶力帆等多個品牌的新能源汽車亮相。這成為新能源汽車打破“就地保護”壁壘的集中呈現。上海成為中國第一個放開對外國電動汽車限制的城市。
“只要工信部上市的新能源汽車進入上海市場,它們都將獲得‘免費上海品牌’。”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馬靜在活動中表示,即將出臺的上海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將以開放的態度促進市場競爭,到2015年,上海將有1萬輛以上的新能源汽車投入使用,“外資品牌比例不低于30%”也將寫入上海地方規劃。
目前,上海共發布了五批“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車型的產品信息”。例如,在第五批中,比亞迪試圖向大眾消費市場推廣的雙模電動汽車秦出現了。此外,包括北汽、奇瑞、江淮、力帆等外國品牌在內的一批純電動汽車也進入了上海補貼的試點范圍,此外還有來自當地上汽和上海通用的新能源汽車。
“感謝上海市政府打破地方保護的開明舉措。”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侯艷興奮地說,比亞迪計劃于3月在上海舉行新能源汽車發布會。“比亞迪一直在積極推廣,希望有機會為上海的用戶提供純電動和雙模產品。”
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先驅,比亞迪一直在為其電動汽車產品走出深圳進入國外市場尋找途徑。在之前嚴格的“地方保護”原則中,比亞迪必須有資格通過在一些城市設立工廠來在當地推廣電動汽車。這種方式對于一個企業來說無疑是難以忍受的。此次獲準進入上海市場,無疑是比亞迪電動汽車的一大突破。
“地方保護”留下了尾巴。
然而,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上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車型的信息,不難發現,“地方保護”仍然留有尾巴。
根據上海發布的信息表,比亞迪秦將可以申請33250元的中央補貼,而可以申請的上海補貼則列為“待定”。這種“只有中央補貼,沒有地方補貼”的情況也出現在北京品牌E150純電動汽車和江淮愛純電動汽車的產品信息表中,而奇瑞的純電動汽車則被特別標注為不符合上海地方補貼條件。一些商界人士認為,示范城市可能會采取這樣的方式,即允許外國品牌進入當地市場,但不一定給予當地財政補貼。這將降低外國品牌產品的吸引力。
根據《上海市鼓勵私人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試點實施暫行辦法》,私人用戶可以直接購買新能源汽車,并可以免費獲得上海牌照,而獲得地方補貼必須符合上海市確定的安全、動力、維護和保障等相關條件。是……
我知道上海的標準比國家標準更嚴格。然而,一些原本補貼“待定”的車型最終被批準用于地方補貼。從實際情況來看,中央新能源汽車推廣政策要求所有示范城市采用不低于30%的外國品牌,不得設置或變相設置障礙限制購買外國品牌汽車。因此,一些外國品牌將能夠在上海獲得當地補貼資金。
北京留下的“尾巴”更為明顯。獲準進入當地上市市場的比亞迪秦申請進入北京市場,但被拒絕了。據知情人士透露,在北京推廣的新能源汽車目錄中,不包括北京汽車制造商近期不會生產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比亞迪秦無法進入北京市場。在不久的將來,比亞迪純電動汽車e6已獲準進入北京進行推廣,并與北汽車型一起進入第一目錄的兩個地方。
“北京不應該拒絕比亞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指出,北京的做法不符合國務院發布的新能源汽車規劃要求,北京希望通過示范應用推動新能源汽車在北京的發展,而不是在其他地方,這是短視的。“他們沒有看到示范申請的開展,正是因為它系統性強、難度大,僅靠北京不可能發展好。”
“目前,中央和地方并存的兩級財政補貼機制,讓地方政府在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方面有了很大的話語權。”汽車分析師張志勇表示,30%的國外品牌法規實際上使地方保護合法化,還有很大的操作空間。他認為,新能源汽車補貼應該由中央政府統一控制,然后應該由地方政府承擔的補貼資金應該通過其他方式收取。此外,新能源汽車的所有上牌權都應歸國家所有,地方對發證的各種限制都應定性為違規行為,從而徹底消除地方保護主義的基礎。
汽車公司尋求在房地產領域植入充電樁。
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城市的擴大和地方保護壁壘的打破,業內預計今年將是新能源汽車真正市場化的元年。值得注意的是,各大車企在積極拓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同時,也在尋求通過自身力量完善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為新能源汽車的逐步應用掃清障礙。
筆者了解到,東風日產與恒大足球俱樂部近日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中包括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據東風日產副總經理任勇介紹,啟辰品牌即將推出晨風純電動汽車,恒大也有打造綠色建筑的愿景。因此,我們將在一些房地產項目中合作推廣新能源汽車。“我們正在與恒大協商,在他們的房地產中率先布局汽車充電樁,并逐步將其發展成為現代綠色房地產的標準化設備。”
顯然,如何在大型房地產的車庫和其他地方安裝充電樁,將消除車主在購買電動汽車時對“充電難”的擔憂。可以預見,未來充電樁將成為住宅區的標準化設施,就像停車位一樣。這也將取決于相關法律和政策的推廣。
中國第一家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的合資公司比亞迪戴姆勒也明確了其騰勢電動汽車充電網絡建設的具體計劃。比亞迪戴姆勒將與電力和自動化技術供應商ABB合作,為騰勢首款電動汽車提供家用直流快速充電樁。首批產品將于2014年年中交付,并將通過騰勢經銷商網絡與電動汽車一起銷售。這款充電樁安裝在墻上,并集成到手機應用程序中,以監控充電情況。消費者可以選擇……
在家里、辦公室或兼容的公共充電站充電。
更全面的充電設施的建設取決于地方政府的推動。上海計劃到2015年普及應用1萬輛以上的新能源汽車,并在全市布局6000多個充電樁,為電動汽車提供配套服務。到2015年,上海將初步形成與上海電網規劃相協調、與城市通行能力相匹配的電動汽車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
在中央有關部委出臺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措施中,也確定了由中央財政安排資金對示范城市進行綜合獎勵。獎勵資金將主要用于充電設施建設,對示范城市充電設施按照建設投資的一定比例給予財政獎勵,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充電等配套設施建設和運營。
掀起海外電動汽車收購潮
吉利汽車最近收購了英國電動汽車制造商EmeraldAutomotive,以加強新能源汽車的研發。這是繼萬向集團最近收購Fisco之后,中國車企第二次收購海外電動汽車資源。
上周五,吉利汽車在倫敦簽署了收購Emerald的合同。吉利汽車新聞發言人楊學良告訴《南方日報》作者,Emerald是一家專注于汽車輕量化和新能源技術的小型企業,主要開發電動面包車。吉利的收購是為了幫助其倫敦出租車推出新能源汽車。
吉利沒有透露交易金額,但承諾在未來五年內投資至少2億美元開發Emerald的電動汽車系列。
去年年初,吉利斥資約1億元收購了倫敦黑色出租車的核心資產,使這個標志性的英國出租車品牌免于破產。楊學良介紹,吉利汽車已計劃逐步推出倫敦出租車的低排放車型,包括符合歐6排放的車型、增程電動汽車和純電動汽車。收購Emerald是為了幫助倫敦出租車開發下一代新能源汽車。同時,它還將加強吉利在輕型和電動汽車方面的研發能力。
過去兩年,中國多家車企通過海外收購技術資源,加快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今年2月,萬向集團在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Fisco破產資源拍賣中成功擊敗了李澤楷的混合動力技術公司,并以1.49億美元現金和其他對價收購了Fisco。這是萬向收購美國鋰電池開發商A123 Systems后,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全面布局。北汽集團也開始了對電動汽車的國際收購。“在新能源汽車方面,車企除了加強研發能力外,還需要整合更多的優勢資源。”楊學良表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一堵“隱形墻”正在被打破。
近日,上海、北京等地相繼公布了新能源汽車試點車型目錄,率先響應中央政策,將部分外國品牌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納入其中。這意味著,阻礙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地方保護”問題正在破冰。這一現象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贊譽,甚至在資本市場掀起了新能源汽車概念的浪潮。
然而,總會有更多好的事情發生。仔細研究各地的試點目錄可以發現,“地方保護”仍然留有尾巴。例如,上海對選定的外國品牌車型不完全給予當地補貼,只給予銷售和免費上牌資格;
北京莫名其妙地限制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這可能是因為當地企業尚未涉足新能源汽車領域。
破冰尚未融化。徹底打破“地方保護”的壁壘,無疑將激活市場力量,為即將破土動工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打下新的疫苗。
隨著新一輪大城市促銷活動的展開,今年有望成為真正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元年。最近,各地再次掀起了電動汽車充電樁建設熱潮。與過去更多依靠政府和電力部門推動不同,更多的車企已經參與其中,這可能會更有效地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商業化。
“以開放的態度培養市場競爭”
3月2日下午,上海市新能源汽車推廣辦公室牽頭舉辦了城市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活動。活動現場,上汽榮威、深圳比亞迪、安徽江淮、奇瑞、武漢東風汽車、重慶力帆等多個品牌的新能源汽車亮相。這成為新能源汽車打破“就地保護”壁壘的集中呈現。上海成為中國第一個放開對外國電動汽車限制的城市。
“只要工信部上市的新能源汽車進入上海市場,它們都將獲得‘免費上海品牌’。”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馬靜在活動中表示,即將出臺的上海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將以開放的態度促進市場競爭,到2015年,上海將有1萬輛以上的新能源汽車投入使用,“外資品牌比例不低于30%”也將寫入上海地方規劃。
目前,上海共發布了五批“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車型的產品信息”。例如,在第五批中,比亞迪試圖向大眾消費市場推廣的雙模電動汽車秦出現了。此外,包括北汽、奇瑞、江淮、力帆等外國品牌在內的一批純電動汽車也進入了上海補貼的試點范圍,此外還有來自當地上汽和上海通用的新能源汽車。
“感謝上海市政府打破地方保護的開明舉措。”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侯艷興奮地說,比亞迪計劃于3月在上海舉行新能源汽車發布會。“比亞迪一直在積極推廣,希望有機會為上海的用戶提供純電動和雙模產品。”
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先驅,比亞迪一直在為其電動汽車產品走出深圳進入國外市場尋找途徑。在之前嚴格的“地方保護”原則中,比亞迪必須有資格通過在一些城市設立工廠來在當地推廣電動汽車。這種方式對于一個企業來說無疑是難以忍受的。此次獲準進入上海市場,無疑是比亞迪電動汽車的一大突破。
“地方保護”留下了尾巴。
然而,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上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車型的信息,不難發現,“地方保護”仍然留有尾巴。
根據上海發布的信息表,比亞迪秦將可以申請33250元的中央補貼,而可以申請的上海補貼則列為“待定”。這種“只有中央補貼,沒有地方補貼”的情況也出現在北京品牌E150純電動汽車和江淮愛純電動汽車的產品信息表中,而奇瑞的純電動汽車則被特別標注為不符合上海地方補貼條件。一些商界人士認為,示范城市可能會采取這樣的方式,即允許外國品牌進入當地市場,但不一定給予當地財政補貼。這將降低外國品牌產品的吸引力。
根據《上海市鼓勵私人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試點實施暫行辦法》,私人用戶可以直接購買新能源汽車,并可以免費獲得上海牌照,而獲得地方補貼必須符合上海市確定的安全、動力、維護和保障等相關條件。是……
我知道上海的標準比國家標準更嚴格。然而,一些原本補貼“待定”的車型最終被批準用于地方補貼。從實際情況來看,中央新能源汽車推廣政策要求所有示范城市采用不低于30%的外國品牌,不得設置或變相設置障礙限制購買外國品牌汽車。因此,一些外國品牌將能夠在上海獲得當地補貼資金。
北京留下的“尾巴”更為明顯。獲準進入當地上市市場的比亞迪秦申請進入北京市場,但被拒絕了。據知情人士透露,在北京推廣的新能源汽車目錄中,不包括北京汽車制造商近期不會生產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比亞迪秦無法進入北京市場。在不久的將來,比亞迪純電動汽車e6已獲準進入北京進行推廣,并與北汽車型一起進入第一目錄的兩個地方。
“北京不應該拒絕比亞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指出,北京的做法不符合國務院發布的新能源汽車規劃要求,北京希望通過示范應用推動新能源汽車在北京的發展,而不是在其他地方,這是短視的。“他們沒有看到示范申請的開展,正是因為它系統性強、難度大,僅靠北京不可能發展好。”
“目前,中央和地方并存的兩級財政補貼機制,讓地方政府在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方面有了很大的話語權。”汽車分析師張志勇表示,30%的國外品牌法規實際上使地方保護合法化,還有很大的操作空間。他認為,新能源汽車補貼應該由中央政府統一控制,然后應該由地方政府承擔的補貼資金應該通過其他方式收取。此外,新能源汽車的所有上牌權都應歸國家所有,地方對發證的各種限制都應定性為違規行為,從而徹底消除地方保護主義的基礎。
汽車公司尋求在房地產領域植入充電樁。
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城市的擴大和地方保護壁壘的打破,業內預計今年將是新能源汽車真正市場化的元年。值得注意的是,各大車企在積極拓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同時,也在尋求通過自身力量完善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為新能源汽車的逐步應用掃清障礙。
筆者了解到,東風日產與恒大足球俱樂部近日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中包括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據東風日產副總經理任勇介紹,啟辰品牌即將推出晨風純電動汽車,恒大也有打造綠色建筑的愿景。因此,我們將在一些房地產項目中合作推廣新能源汽車。“我們正在與恒大協商,在他們的房地產中率先布局汽車充電樁,并逐步將其發展成為現代綠色房地產的標準化設備。”
顯然,如何在大型房地產的車庫和其他地方安裝充電樁,將消除車主在購買電動汽車時對“充電難”的擔憂。可以預見,未來充電樁將成為住宅區的標準化設施,就像停車位一樣。這也將取決于相關法律和政策的推廣。
中國第一家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的合資公司比亞迪戴姆勒也明確了其騰勢電動汽車充電網絡建設的具體計劃。比亞迪戴姆勒將與電力和自動化技術供應商ABB合作,為騰勢首款電動汽車提供家用直流快速充電樁。首批產品將于2014年年中交付,并將通過騰勢經銷商網絡與電動汽車一起銷售。這款充電樁安裝在墻上,并集成到手機應用程序中,以監控充電情況。消費者可以選擇……
在家里、辦公室或兼容的公共充電站充電。
更全面的充電設施的建設取決于地方政府的推動。上海計劃到2015年普及應用1萬輛以上的新能源汽車,并在全市布局6000多個充電樁,為電動汽車提供配套服務。到2015年,上海將初步形成與上海電網規劃相協調、與城市通行能力相匹配的電動汽車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
在中央有關部委出臺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措施中,也確定了由中央財政安排資金對示范城市進行綜合獎勵。獎勵資金將主要用于充電設施建設,對示范城市充電設施按照建設投資的一定比例給予財政獎勵,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充電等配套設施建設和運營。
掀起海外電動汽車收購潮
吉利汽車最近收購了英國電動汽車制造商EmeraldAutomotive,以加強新能源汽車的研發。這是繼萬向集團最近收購Fisco之后,中國車企第二次收購海外電動汽車資源。
上周五,吉利汽車在倫敦簽署了收購Emerald的合同。吉利汽車新聞發言人楊學良告訴《南方日報》作者,Emerald是一家專注于汽車輕量化和新能源技術的小型企業,主要開發電動面包車。吉利的收購是為了幫助其倫敦出租車推出新能源汽車。
吉利沒有透露交易金額,但承諾在未來五年內投資至少2億美元開發Emerald的電動汽車系列。
去年年初,吉利斥資約1億元收購了倫敦黑色出租車的核心資產,使這個標志性的英國出租車品牌免于破產。楊學良介紹,吉利汽車已計劃逐步推出倫敦出租車的低排放車型,包括符合歐6排放的車型、增程電動汽車和純電動汽車。收購Emerald是為了幫助倫敦出租車開發下一代新能源汽車。同時,它還將加強吉利在輕型和電動汽車方面的研發能力。
過去兩年,中國多家車企通過海外收購技術資源,加快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今年2月,萬向集團在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Fisco破產資源拍賣中成功擊敗了李澤楷的混合動力技術公司,并以1.49億美元現金和其他對價收購了Fisco。這是萬向收購美國鋰電池開發商A123 Systems后,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全面布局。北汽集團也開始了對電動汽車的國際收購。“在新能源汽車方面,車企除了加強研發能力外,還需要整合更多的優勢資源。”楊學良表示。
2月25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電動汽車應用技術研究與規模化示范”項目順利通過了科技部專家組的驗收。
1900/1/1 0:00:003月10日,比亞迪“秦“如約登陸上海。當日上午,比亞迪在上海佘山舉行新車發布會。同日,上海市區的眾多旗艦店、4S店也終于迎來“樣車“到貨。
1900/1/1 0:00:00被北京首位新能源汽車搖號中簽者選中的電動汽車是北汽E150EV。這是北汽首款電動汽車,車身小巧、外觀大方,與北汽E系列是同門兄弟。
1900/1/1 0:00:00在去年實現整體銷量突破216萬輛后,北汽集團全面進入汽車行業第一梯隊。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認為,中國汽車工業60年發展史中,前后30年分別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
1900/1/1 0:00:00今年是東風日產成立的第11個年頭,回顧前10年,東風日產副總經理任勇自豪地說“東風日產在這段時間內年銷量增長了14倍,做到了千億產值,發展速度連續多年保持3倍于行業的平均水平。
1900/1/1 0:00:00中通客車2月27日在深交所互動易表示,公司預計新能源客車未來的發展方向是純電動客車,但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前,目前仍以混合動力客車為主。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