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可以說是電動汽車的一年。首先,美國的特斯拉率先上市,然后德國的寶馬高調上市。7月29日,寶馬i3在北京、紐約和倫敦同時發布。10月14日,寶馬邀請了來自38個國家的750名作者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進行試駕。有一段時間,寶馬搶了特斯拉的風頭。談到電動汽車的熱潮,寶馬公司負責人艾希納在接受筆者采訪時強調,現代能源危機的到來以及人們對環境和氣候問題的日益關注,讓人們看到了電動汽車崛起的希望,同時,我們也應該為全球環境的和諧發展承擔相應的責任。
清潔環保
國家越發達,汽車尾氣排放造成的污染就越嚴重。寶馬在德國推出的i3電動汽車在推動低碳環保方面樹立了榜樣,其整個制造周期貫穿于綠色制造的理念之中。車身使用的碳纖維增強塑料的主要原材料是由水電制成的,而不是美國磨湖工廠的煤電。來到萊比錫工廠后的所有加工程序都由風力發電提供支持。在生產過程中,與傳統汽車生產相比,它降低了50%的能源消耗和70%的水消耗。除了二氧化碳零排放外,生產車間還采用了智能通風系統,最大限度地減少車身制造和裝配車間產生的氣味和灰塵污染,并為沖壓車間生產造成的過熱提供必要的冷卻。車間屋頂安裝了透明玻璃,大大減少了對人工照明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寶馬i3電動汽車95%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可以回收。
寶馬公司的技術人員為作者計算了賬目。目前,寶馬i3在德國市場公布的售價為34950歐元,約合人民幣28萬元。一輛普通汽車每年行駛15000公里,加油費用約為1400歐元(按每升汽油1.5歐元計算),同時會排放2640公斤二氧化碳,而一輛電動汽車同樣的里程只需要500歐元,而且它是零排放的。
2013年10月14日,筆者參加了寶馬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試駕活動。兩天內行程近200公里,不僅穿過了交通堵塞頻繁的狹窄街道,還穿過了寬闊的高速公路。當進入駕駛室時,第一感覺是“簡單”。方向盤前面的32英寸第三,電動汽車不燃燒燃料,在石油資源日益枯竭的情況下,電動汽車在節能方面具有很大優勢。此外,電池的充電時間可以安排在午夜,這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電力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因為午夜后電網使用頻率相對較低。
雄心勃勃的
2011年,歐盟成員國工業部長就電動汽車問題舉行了特別磋商,希望借助歐盟自身的汽車技術優勢,繼續保持歐洲汽車工業的全球領先地位,并搭建一個統一的平臺,共同制定電動汽車的發展戰略。
德國是世界汽車大國,它將推動電動汽車的發展視為提升整個國民經濟的戰略機遇。抓住這一戰略機遇,可以保持和擴大德國在工業、經濟和科技方面的領先地位。2011年5月,德國政府發布了《德國聯邦政府國家電動汽車發展計劃》,目標是:到2020年,德國將有100萬輛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上路,到2030年至少有600萬輛,到2050年,電動交通網絡將覆蓋德國所有城市地區。該計劃包括兩個實施階段:第一階段側重于電池技術、電驅動技術、混合動力技術的研發以及公共充電站和其他設施的建設;
第二階段,將大力開展電動汽車的全國普及和商業應用開發,使德國成為全球電動汽車技術和市場的領導者。具體措施如下:1。基于經濟部、交通部、教育研究部和環境保護部四大政府部門的多項資助框架,建立統一、全面、高效的研發平臺,以及在企業和非政府組織的積極參與下。2.通過“窗口”和“燈塔”兩大項目,將有更多的企業、組織和人員參與德國電動汽車的發展,加快電動汽車的市場普及進程。3.加強電動汽車專業人才培養,建立健全全國電動汽車專業教育和再教育網絡。4.完善公共充電設施,確保清潔能源供應,力爭盡快實現充電站遍布主要城市交通網絡的目標。
歐洲其他汽車王國在發展電動汽車方面并不落后。法國前總統薩科齊早在2009年巴黎國際車展上就宣布,未來四年,法國政府將投資4億歐元用于清潔能源汽車的研發和制造,并加強汽車企業生產電動或混合動力燃料汽車的能力。為了鼓勵傳統汽車的消費者轉向電動汽車,法國對電動汽車采取了不同的補貼標準,從4000歐元到7000歐元不等。例如,一輛雷諾Zoe在獲得補貼后售價1.37萬歐元,這是歐洲第一個能夠使電動汽車價格低于傳統汽車價格的國家。自2013年以來,法國規定國有部門購買的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數量應至少達到總購買量的25%。2013年,當全球汽車行業遭遇嚴寒時,電動汽車在法國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這也是法國能夠超越德國成為歐洲最大電動汽車市場的原因。
盡管荷蘭不生產汽車,但它是歐洲第一個使用電動汽車的國家。例如,阿姆斯特丹計劃實現到2040年,幾乎所有的交通能源都將來自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能源,通過城市的機動車將不需要使用化石燃料。
疑慮依然存在。
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四年前宣布,到2020年,德國將有100萬輛電動汽車在運營或駕駛。但到目前為止,德國只有5000多輛電動汽車獲得許可,其中大部分是出租車和出租汽車,還有數百輛真正私人的電動汽車。相關專家認為,電動汽車沒有被消費者廣泛接受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基礎設施建設和價格影響了工業化進程。與傳統汽車相比,電動汽車需要更多的配套基礎設施,如建設充電站或充電樁,這不是一家企業能解決的,需要所有企業聯合起來,在政府的支持下完成。從技術角度來看,為了使電動汽車具有高速行駛能力,電池系統的瞬時集中放電能力應該滿足很高的要求。在德國,有許多高速路段沒有限速。許多德國人的駕駛速度為每小時180至200公里,而電動汽車的最高速度僅為每小時130至150公里。對于德國人來說,電動汽車的加速不夠激情,也沒有排氣引起的聲音,也沒有即時的駕駛樂趣。筆者的一位德國年輕朋友甚至表示,在傳統汽車市場擁有極其豐富和成熟的車型的情況下,至少年輕人不會選擇設計平庸、價格超貴、續航里程短、充電不方便的電動汽車。事實上,續航里程和充電問題等一系列缺點構成了電動汽車進入大眾消費的巨大障礙。其次,環保主義者并不認為電動汽車已經實現了真正的零污染。盡管電動汽車本身沒有排放……
污染,其二次污染物不容忽視。例如,鉛酸電池中的鉛會污染環境,從采礦、冶煉到生產過程中的污水排放。如果電動汽車大規模普及,將不可避免地導致火力發電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這將抵消電動汽車的使用所帶來的一些環境效益。德國環境專家弗森認為,許多新興國家經濟發展的瓶頸是電力資源短缺。當這些國家仍處于風能和核能發電的發展階段時,大力發展電動汽車必然導致能源供需緊張,不利于低碳產業的發展布局。因此,國家在支持電動汽車發展時需要解決源頭問題。用煤代替石油是不可取的。電動汽車成為低碳經濟時代的先行者的前提是解決電力資源問題,否則前景不容樂觀。
但無論如何,電動汽車的大規模使用將在不久的將來實現。21世紀無疑是電動汽車將取代燃油汽車的世紀。2013年可以說是電動汽車的一年。首先,美國的特斯拉率先上市,然后德國的寶馬高調上市。7月29日,寶馬i3在北京、紐約和倫敦同時發布。10月14日,寶馬邀請了來自38個國家的750名作者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進行試駕。有一段時間,寶馬搶了特斯拉的風頭。談到電動汽車的熱潮,寶馬公司負責人艾希納在接受筆者采訪時強調,現代能源危機的到來以及人們對環境和氣候問題的日益關注,讓人們看到了電動汽車崛起的希望,同時,我們也應該為全球環境的和諧發展承擔相應的責任。
清潔環保
國家越發達,汽車尾氣排放造成的污染就越嚴重。寶馬在德國推出的i3電動汽車在推動低碳環保方面樹立了榜樣,其整個制造周期貫穿于綠色制造的理念之中。車身使用的碳纖維增強塑料的主要原材料是由水電制成的,而不是美國磨湖工廠的煤電。來到萊比錫工廠后的所有加工程序都由風力發電提供支持。在生產過程中,與傳統汽車生產相比,它降低了50%的能源消耗和70%的水消耗。除了二氧化碳零排放外,生產車間還采用了智能通風系統,最大限度地減少車身制造和裝配車間產生的氣味和灰塵污染,并為沖壓車間生產造成的過熱提供必要的冷卻。車間屋頂安裝了透明玻璃,大大減少了對人工照明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寶馬i3電動汽車95%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可以回收。
寶馬公司的技術人員為作者計算了賬目。目前,寶馬i3在德國市場公布的售價為34950歐元,約合人民幣28萬元。一輛普通汽車每年行駛15000公里,加油費用約為1400歐元(按每升汽油1.5歐元計算),同時會排放2640公斤二氧化碳,而一輛電動汽車同樣的里程只需要500歐元,而且它是零排放的。
2013年10月14日,筆者參加了寶馬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試駕活動。兩天內行程近200公里,不僅穿過了交通堵塞頻繁的狹窄街道,還穿過了寬闊的高速公路。當進入駕駛室時,第一感覺是“簡單”。方向盤前面的32英寸空轉。寶馬i3電動汽車在釋放開關后可以立即反轉電機,產生負扭矩輸出,進入能量回收階段。此外,開關的踏板具有加速和制動兩種功能,只需松開開關即可實現約75%的減速,而無需踩下制動踏板。當駕駛員松開開關時,制動燈也將點亮。只有當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并要求更多減速時,傳統的制動裝置才能工作。電動汽車配備了預判斷輔助系統,該系統利用導航系統提供的數據,提醒駕駛員在彎道、岔道、環島和限速區適當釋放油門,從而實現節能駕駛模式。
談到電動汽車的環保意義,寶馬技術人員得出的結論是,電動汽車有三個優點:低噪音、零排放和節能。1.與傳統汽車相比,電動汽車只有一些機械傳動聲音,但沒有發動機工作噪音和排氣噪音,因此具有低噪音的優點。第二,因為電動汽車的動力源是電池,所以沒有任何形式的廢氣排放,因此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污染。第三,電動汽車不燃燒燃料,在石油資源日益枯竭的情況下,電動汽車在節能方面具有很大優勢。此外,電池的充電時間可以安排在午夜,這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電力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因為午夜后電網使用頻率相對較低。
雄心勃勃的
2011年,歐盟成員國工業部長就電動汽車問題舉行了特別磋商,希望借助歐盟自身的汽車技術優勢,繼續保持歐洲汽車工業的全球領先地位,并搭建一個統一的平臺,共同制定電動汽車的發展戰略。
德國是世界汽車大國,它將推動電動汽車的發展視為提升整個國民經濟的戰略機遇。抓住這一戰略機遇,可以保持和擴大德國在工業、經濟和科技方面的領先地位。2011年5月,德國政府發布了《德國聯邦政府國家電動汽車發展計劃》,目標是:到2020年,德國將有100萬輛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上路,到2030年至少有600萬輛,到2050年,電動交通網絡將覆蓋德國所有城市地區。該計劃包括兩個實施階段:第一階段側重于電池技術、電驅動技術、混合動力技術的研發以及公共充電站和其他設施的建設;
第二階段,將大力開展電動汽車的全國普及和商業應用開發,使德國成為全球電動汽車技術和市場的領導者。具體措施如下:1。基于經濟部、交通部、教育研究部和環境保護部四大政府部門的多項資助框架,建立統一、全面、高效的研發平臺,以及在企業和非政府組織的積極參與下。2.通過“窗口”和“燈塔”兩大項目,將有更多的企業、組織和人員參與德國電動汽車的發展,加快電動汽車的市場普及進程。3.加強電動汽車專業人才培養,建立健全全國電動汽車專業教育和再教育網絡。4.完善公共充電設施,確保清潔能源供應,力爭盡快實現充電站遍布主要城市交通網絡的目標。
歐洲其他汽車王國在發展電動汽車方面并不落后。法國前總統薩科齊早在2009年巴黎國際車展上就宣布,未來四年,法國政府將投資4億歐元用于清潔能源汽車的研發和制造,并加強汽車企業生產電動或混合動力燃料汽車的能力。為了鼓勵傳統汽車的消費者轉向電動汽車,法國對電動汽車采取了不同的補貼標準,從4000歐元到7000歐元不等。例如,一輛雷諾Zoe在獲得補貼后售價1.37萬歐元,這是歐洲第一個能夠使電動汽車價格低于傳統汽車價格的國家。自2013年以來,法國規定國有部門購買的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數量應至少達到總購買量的25%。2013年,當全球汽車行業遭遇嚴寒時,電動汽車在法國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這也是法國能夠超越德國成為歐洲最大電動汽車市場的原因。
盡管荷蘭不生產汽車,但它是歐洲第一個使用電動汽車的國家。例如,阿姆斯特丹計劃實現到2040年,幾乎所有的交通能源都將來自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能源,通過城市的機動車將不需要使用化石燃料。
疑慮依然存在。
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四年前宣布,到2020年,德國將有100萬輛電動汽車在運營或駕駛。但到目前為止,德國只有5000多輛電動汽車獲得許可,其中大部分是出租車和出租汽車,還有數百輛真正私人的電動汽車。相關專家認為,電動汽車沒有被消費者廣泛接受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基礎設施建設和價格影響了工業化進程。與傳統汽車相比,電動汽車需要更多的配套基礎設施,如建設充電站或充電樁,這不是一家企業能解決的,需要所有企業聯合起來,在政府的支持下完成。從技術角度來看,為了使電動汽車具有高速行駛能力,電池系統的瞬時集中放電能力應該滿足很高的要求。在德國,有許多高速路段沒有限速。許多德國人的駕駛速度為每小時180至200公里,而電動汽車的最高速度僅為每小時130至150公里。對于德國人來說,電動汽車的加速不夠激情,也沒有排氣引起的聲音,也沒有即時的駕駛樂趣。筆者的一位德國年輕朋友甚至表示,在傳統汽車市場擁有極其豐富和成熟的車型的情況下,至少年輕人不會選擇設計平庸、價格超貴、續航里程短、充電不方便的電動汽車。事實上,續航里程和充電問題等一系列缺點構成了電動汽車進入大眾消費的巨大障礙。其次,環保主義者并不認為電動汽車已經實現了真正的零污染。盡管電動汽車本身沒有排放……
污染,其二次污染物不容忽視。例如,鉛酸電池中的鉛會污染環境,從采礦、冶煉到生產過程中的污水排放。如果電動汽車大規模普及,將不可避免地導致火力發電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這將抵消電動汽車的使用所帶來的一些環境效益。德國環境專家弗森認為,許多新興國家經濟發展的瓶頸是電力資源短缺。當這些國家仍處于風能和核能發電的發展階段時,大力發展電動汽車必然導致能源供需緊張,不利于低碳產業的發展布局。因此,國家在支持電動汽車發展時需要解決源頭問題。用煤代替石油是不可取的。電動汽車成為低碳經濟時代的先行者的前提是解決電力資源問題,否則前景不容樂觀。
但無論如何,電動汽車的大規模使用將在不久的將來實現。21世紀無疑是電動汽車將取代燃油汽車的世紀。
為了迎合時下節能環保的趨勢,寶馬推出了i品牌,旗下i3與i8也將在今年正式推出。在大力發展純電動技術的同時,插電式混動也將成為寶馬未來的研發重點。
1900/1/1 0:00:00北京市關于新能源汽車示范應用的文件已頒發,果然如事先傳聞的那樣,準備把比亞迪、榮威等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排除在外。
1900/1/1 0:00:00經過5年多努力,揚州終于進入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名單。這意味著,今后凡在揚州本地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用戶,有望獲得國家和地方財政補貼。
1900/1/1 0:00:002013年底,各大新能源客車企業中的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產量均有爆發性的增長。
1900/1/1 0:00:00奧迪日前和位于法國的GlobalBioenergies公司建立了合作,投入資金支持該公司生產一種名為bioisooctane的生物燃料,并計劃將該燃料用作常規汽油的便利替代品。
1900/1/1 0:00:00近日,比亞迪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通訊研究院I2R簽署合作協議,將聯合建立實驗室,整合雙方在電動車領域和無人駕駛領域的優勢聯合研發無人駕駛電動汽車技術,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