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在2013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前夕,投資者率先舉行了高級別夜間會談。晚會的主題是“新能源汽車的投資機遇”。來自新能源汽車和上下游行業的投資者和嘉賓參加了會議,討論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投資目標。歐睿基金投資總監葛遠在一次演講中表示,新能源汽車的成本在過去兩三年里大幅下降,年均下降率為15%至20%。從材料、電池到整車(包括零部件)的整體成本進一步下降,但這還不夠。例如,在公共交通領域,國家對燃油車的補貼遠遠超過對電動汽車的補貼。
以下是葛源的演講記錄:
讓我談談我對當前投資環境的看法。我們一直在關注投資環境。從本質上講,電動汽車市場是一個補貼市場。事實上,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策的影響。2013年,這種情況并不那么好。原因是補貼政策幾乎停止了一年,直到2014年才恢復。這種情況可能又開始升溫了。
事實上,這是一個共同的市場。我們相對樂觀,但并不那么激進。最初,我們可以投資于早期項目。我們并不急于在兩年左右的時間內盈利。我們認為培育和發展這個市場需要時間。它什么時候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大市場?即使在不需要補貼的情況下,補貼還有多遠?可能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
縱觀整個成本在兩三年內的大幅下降,平均每年下降15%至20%,從材料、電池到包括零部件在內的整車成本都進一步降低,但這還不夠。為什么這還不夠?也許我對目前的補貼政策還有一點看法。如果你算一算,你會發現目前的補貼政策完全不足以滿足公共交通領域的這種補貼,也無法支撐這個行業的發展。讓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剛才,機場打了一輛出租車,出租車司機問是用油還是用蒸汽。目前,全國90%的出租車都使用汽油。燃燒天然氣需要多少補貼?這個地方去年花了12000英鎊,今年花了15000英鎊。它是為了補充燃燒氣體的燃料。燒機油的燃料每年4萬元,汽油每年8萬元。一年的燃油補貼超過了電動汽車的補貼總額。你認為你能對抗它嗎?因此,石油和電力之間沒有區別,天然氣和電力之間也沒有區別。就電動汽車的成本而言,一年多后實際上可以達到油耗的水平,而目前的電池成本幾乎是四元。我認為今年下半年批量生產是可以的。一輛出租車有20萬公里,一個大城市有10多萬公里。這個油耗相當于十幾輛家用汽車的油耗。這是目前仍需要加油的那種汽車。
我不知道為什么我對這件事有點意見。現在對太陽能的補貼是什么?上網電價為1元,補貼超過100%。風力發電最早的成本超過80美分。現在要五六十美分,所以這輛電動汽車不愿意出錢。現在,這實際上取決于現實的政策。誰消費石油,誰就會得到補貼。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樣的。所有地方都有石油補貼。在公共領域,公共領域是燃料消耗量最大的地方。公交車也是如此。PM2.5是最糟糕的,而且是有補貼的。用電說什么都不需要油,這是一種政策誤解,但我相信,過一段時間,當每個人都知道得更多時,這件事就會回來。我們得等一段時間。當補貼增加時,我們現在看到這個產業鏈存在問題。現在有兩個問題。如果沒有補貼,這個市場就不存在。這是一個補貼市場。你應該仔細考慮這筆補貼。你發現很難得到這筆補貼。資金從中央政府流向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往往會延遲一到兩年提供資金。財政已經非常緊張了。從電動汽車材料廠到汽車廠,整個鏈條都被墊了起來,所以企業跑不了,很難發展好,訂單也不好做,因為沒有辦法。
技術……
y、 我認為它比以前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每個人都沒有太注意這個細節。電池的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非常明顯,包括汽車制造商不斷進行的技術實驗。實驗結束后,每個人都看到了哪些有效,哪些無效。電動汽車不可能全部取代,有些地方可以完全取代。如果出租車可以被電力取代,那么公交車的充電仍然很好。家用汽車最好使用混合動力,而不是純電動。為什么你每天跑50公里就要裝電池,而且沒有舒適感?就比亞迪的汽車而言,我認為它是相對不錯的,而且這個目標已經實現了。讓我們探索并找到最合適的方法,它將在一年多后問世。這會來得更快。人們燒了那么多的石油補貼,所以你什么都不給。這項補貼是三個月。如果真的能夠實施,今年將是黃金發展期。如果財政真的每三個月給一次錢,那就是及時發放補貼,即使現在補貼很小或不夠。現在所有人都對前景充滿熱情,他們都投入了資金,但這只需要一兩年的時間。這是我的看法,所以前景仍然非常樂觀,但目前確實存在問題。1月8日,在2013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前夕,投資者率先舉行了高級別夜間會談。晚會的主題是“新能源汽車的投資機遇”。來自新能源汽車和上下游行業的投資者和嘉賓參加了會議,討論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投資目標。歐睿基金投資總監葛遠在一次演講中表示,新能源汽車的成本在過去兩三年里大幅下降,年均下降率為15%至20%。從材料、電池到整車(包括零部件)的整體成本進一步下降,但這還不夠。例如,在公共交通領域,國家對燃油車的補貼遠遠超過對電動汽車的補貼。
以下是葛源的演講記錄:
讓我談談我對當前投資環境的看法。我們一直在關注投資環境。從本質上講,電動汽車市場是一個補貼市場。事實上,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策的影響。2013年,這種情況并不那么好。原因是補貼政策幾乎停止了一年,直到2014年才恢復。這種情況可能又開始升溫了。
事實上,這是一個共同的市場。我們相對樂觀,但并不那么激進。最初,我們可以投資于早期項目。我們并不急于在兩年左右的時間內盈利。我們認為培育和發展這個市場需要時間。它什么時候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大市場?即使在不需要補貼的情況下,補貼還有多遠?可能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
縱觀整個成本在兩三年內的大幅下降,平均每年下降15%至20%,從材料、電池到包括零部件在內的整車成本都進一步降低,但這還不夠。為什么這還不夠?也許我對目前的補貼政策還有一點看法。如果你算一算,你會發現目前的補貼政策完全不足以滿足公共交通領域的這種補貼,也無法支撐這個行業的發展。讓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剛才,機場打了一輛出租車,出租車司機問是用油還是用蒸汽。目前,全國90%的出租車都使用汽油。燃燒天然氣需要多少補貼?這個地方去年花了12000英鎊,今年花了15000英鎊。它是為了補充燃燒氣體的燃料。燒機油的燃料每年4萬元,汽油每年8萬元。一年的燃油補貼超過了電動汽車的補貼總額。你認為你能對抗它嗎?因此,石油和電力之間沒有區別,天然氣和電力之間也沒有區別。就電動汽車的成本而言,一年多后實際上可以達到油耗的水平,而目前的電池成本幾乎是四元。我認為今年下半年批量生產是可以的。一輛出租車有20萬公里,一個大城市有10多萬公里。這個油耗相當于十幾輛家用汽車的油耗。這是目前仍需要加油的那種汽車。
我不知道為什么我對這件事有點意見。什么樣的……
太陽能現在有補貼了嗎?上網電價為1元,補貼超過100%。風力發電最早的成本超過80美分。現在要五六十美分,所以這輛電動汽車不愿意出錢。現在,這實際上取決于現實的政策。誰消費石油,誰就會得到補貼。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樣的。所有地方都有石油補貼。在公共領域,公共領域是燃料消耗量最大的地方。公交車也是如此。PM2.5是最糟糕的,而且是有補貼的。用電說什么都不需要油,這是一種政策誤解,但我相信,過一段時間,當每個人都知道得更多時,這件事就會回來。我們得等一段時間。當補貼增加時,我們現在看到這個產業鏈存在問題。現在有兩個問題。如果沒有補貼,這個市場就不存在。這是一個補貼市場。你應該仔細考慮這筆補貼。你發現很難得到這筆補貼。資金從中央政府流向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往往會延遲一到兩年提供資金。財政已經非常緊張了。從電動汽車材料廠到汽車廠,整個鏈條都被墊了起來,所以企業跑不了,很難發展好,訂單也不好做,因為沒有辦法。
從技術上講,我認為它比以前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每個人都沒有太注意這個細節。電池的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非常明顯,包括汽車制造商不斷進行的技術實驗。實驗結束后,每個人都看到了哪些有效,哪些無效。電動汽車不可能全部取代,有些地方可以完全取代。如果出租車可以被電力取代,那么公交車的充電仍然很好。家用汽車最好使用混合動力,而不是純電動。為什么你每天跑50公里就要裝電池,而且沒有舒適感?就比亞迪的汽車而言,我認為它是相對不錯的,而且這個目標已經實現了。讓我們探索并找到最合適的方法,它將在一年多后問世。這會來得更快。人們燒了那么多的石油補貼,所以你什么都不給。這項補貼是三個月。如果真的能夠實施,今年將是黃金發展期。如果財政真的每三個月給一次錢,那就是及時發放補貼,即使現在補貼很小或不夠。現在所有人都對前景充滿熱情,他們都投入了資金,但這只需要一兩年的時間。這是我的看法,所以前景仍然非常樂觀,但目前確實存在問題。
在CES展會上,寶馬帶來了令人期待的主動安全駕駛系統ActiveAssist,這項技術的本質就是能夠協助駕駛員實現更高的安全性,特別是在高速過彎或者緊急變道的時候將接管車輛操作,
1900/1/1 0:00:001月8日,2013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主論壇召開前夜,投資者高層夜話”新能源汽車投資機會”率先舉行,京道基金董事長何紅章到會發表演講稱,新能源汽車行業有沒有投資機會要講”存量”,
1900/1/1 0:00:001月8日,2013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召開前夜,投資者高層夜話率先舉行,與會企業高管紛紛發表了精彩的”路演”。
1900/1/1 0:00:00比亞迪的工廠里生產出第一輛插電混合動力”秦”后,老板王傳福就把純電動車e6換成了秦,每天開40分鐘上下班。銷售公司一幫人也沒閑著,絞盡腦汁想怎么讓”秦”博眼球。
1900/1/1 0:00:00第一電動網2014年1月9日,由GNEV官方機構主辦、第一電動網承辦的2013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2013在海南海口隆重開幕,大會主題為”市場化前夜的中國戰略”。
1900/1/1 0:00:00當地時間1月6日,IT巨頭谷歌公司宣布成立汽車聯盟,通用汽車等車企和部分IT相關企業加入。聯盟計劃向將谷歌安卓系統更加廣泛地應用于汽車領域,年內將初見成效。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