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省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行動計劃。
省經濟貿易委員會
(2013年1月)
為進一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提升產業發展整體質量,結合我省實際,扎實推進企業技術改造、項目對接、新興產業倍增等專項行動,行業標桿、創新驅動、“兩產”深度融合。
一、企業技術改造專項行動
(1) 主要目標
全年完成技術改造投資2600億元,增長30%,占全省工業投資的50%以上;
組織實施500個重點技術改造項目,“100個項目,150個項目投產”。
(2) 主要任務和措施
1.落實目標責任。各區市技術改造投資目標為:福州660億元,廈門200億元,漳州250億元,泉州470億元,三明470億元、莆田140億元、南平120億元、龍巖220億元、寧德70億元。各區市要強化措施,推動目標落實到縣(市、區)。
2.促進項目實施。滾動實施“千億”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完善季度跟蹤調度和通報制度。一季度,各地組織開展了“重點技改項目開工投產”活動。2月底,全省召開集中開工投產項目推進會,逐一協調,加強土地、環境、資金保護,確保100個重點技術改造項目一季度投產。各區市應于每月5日前向省經貿委報送市級重點項目投資完成情況和項目進展情況。
3.加強項目管理和儲備。跟蹤對接國家“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篩選儲備一批符合專項扶持重點的項目,爭取更多項目納入國家扶持計劃。加強對403個總投資296億元的國家技術改造投資項目的管理,加快144個在建項目的實施進度,督促259個已完工或基本完工的項目及時組織驗收。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技術改造項目儲備機制,建立省級萬億美元技術改造項目庫,每個縣(市、區)至少有3個省級技術改造儲備項目。各區市要進一步簡化項目審批和備案程序,優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投資1000萬元及以上技改項目儲備,按季度更新項目儲備,推動項目分級滾動實施,行業和階段。
4.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安排財政專項資金3億元,項目建設期內按銀行貸款或技術設備投資實際金額的5%給予貼息或補貼,單個項目不超過500萬元。安排3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重大產業技術改造項目前期,重點支持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經濟效益顯著的大項目、好項目。各區市和符合條件的縣(市、區)要安排相應專項資金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發揮“政策疊加”效應。將“千億”重點技術改造項目融資需求納入銀企對接內容,定期向金融機構介紹需要貸款支持的技術改造項目,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企業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
5.促進政策執行。落實省政府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的12條措施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加強對船舶、模具、閩東電器等“一業一策”執行情況的跟蹤落實,組織召開船舶、模具政策宣傳會。制定出臺技術改造政策,支持企業異地搬遷。
6.實施績效考核。對各區市技術改造投資目標完成情況和技術改造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績效考核。1月底前,各地市完成了技改工作自評,并于2月進行了核查評估,給予200萬元,1.5……
億元和100萬元分別躋身前三。開展優秀技改項目評選表彰活動,制定并公布省級優秀技改項目的評選辦法,評選表彰30個優秀技改項目。組織召開技術改造現場經驗交流會,加強優秀項目的示范引領作用。宣傳“省級優秀技術改造項目”和各地推動企業技術改造的有效做法。
二、項目對接專項行動
(1) 工作目標
對接500強民營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在福建投資20多個合作項目。截至2013年底,2011年和2012年民營企業對接合同項目開工率達到90%;2013年,新簽約民營企業3000億元,當年項目開工率達到50%以上。中央企業新開工對接產業項目20多個,外資新開工對接工業項目30多個。
(2) 主要任務和措施
1.注重項目對接。以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海洋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重點,瞄準500強民營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以東部11個省市為重點,面向全國開展多種形式的民營企業投資對接活動。深化與中央企業對接合作,爭取我省已有項目的中央企業擴大產業投資,加強與未簽約中央企業的聯系協商,爭取簽約一批產業項目。大力引進世界500強和全球行業領先的工業企業,繼續擴大與省100強企業和華僑、香港、澳門等基金企業的合作。
2.注重項目跟蹤和實施。進一步加強“立體化”對接產業項目跟蹤管理,收集、整理、協調解決項目對接、建設、調試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落實責任分工,持續完善月度通報、季度調度等跟蹤協調推進機制,并將重大問題提交全省召開的項目調度會協調解決。
3、重點關注各階段項目對接進展情況。按照“簽約一批、開工一批、投產一批”的要求,分階段扎實推進項目規劃、招商引資、對接洽談簽約、開工投產,配合“618”在福州舉辦福建省民營企業產業項目現場協調會和簽約。
(1) 1-2月:制定項目現場協調會和合同簽訂總體方案,利用省“兩會”和春節組織與福建省外國商會和歸僑閩商洽談對接。各區、市、平潭綜合實驗區要制定具體工作計劃,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對對接項目進行預測預審。
(2) 3-5月:各地各部門開展分區域、有針對性的招商引資洽談對接活動,形成了一批對接項目,協調解決了項目推進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3) 6月:各地進一步深化項目洽談對接;
全省民營企業對接領導小組辦公室對簽約、開工、投產項目進行總結,調查了解各類項目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對簽約項目進行評審推薦。細化現場協調會和簽訂合同的各項準備工作。組織召開全省民營企業產業項目現場協調會和簽約,務求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
(4) 7-12月:繼續推進項目落地、開工、調試,全面完成項目對接,跟蹤落實各項工作目標。
4.注重工作保障。省級發展改革、經貿、外貿等部門要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立體項目管理的通知》的要求,分別做好中央企業項目實施對接跟蹤工作,私營企業和外國資本。各區市、平潭綜合實驗區負責組織推進地方項目對接建設,做好民營企業產業項目的推介、洽談、對接和后續工作,落實民營企業產業項目現場協調會簽約項目和重點民營企業參會名單。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經貿委、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林業廳、海洋與漁業廳對該項目進行預審。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負責全省民營企業對接的新聞宣傳工作。省財政廳要做好資金保障和居民核算工作。省經貿委負責綜合協調和監督檢查,牽頭做好民營企業產業項目現場協調會和簽約籌備工作,完善民營企業產業對接項目和工作進展情況通報制度,牽頭協調解決項目對接中存在的問題。
三、 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發展專項行動
(1) 主要目標
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1800億元,增長25%。引導戰略性新興產業風險投資基金,跟進投資20個以上處于初創期和成長期的重大項目或創新型企業。
(2) 主要任務和措施
1.突出重點領域。新型顯示器著力完善TFT-LCD和OLED面板的產業鏈,加快智能終端產品、激光顯示、3D顯示等新一代顯示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進一步增強福州、廈門新型顯示產業的集聚。LED產業聚焦大功率高效芯片、多芯片集成封裝和散熱結構等關鍵技術攻關,提升全省襯底材料支撐能力,延伸產業鏈,組織示范應用。稀土及化工新材料以廈門鎢業為主導,整合全省稀土資源,發展稀土精深加工業;
加快工程塑料、改性塑料、特種橡膠和有機氟材料的開發和生產。節能環保設備重點推進高效節能LED和節能電機的研發、生產和應用,開發環保設備、水處理膜材料的制備以及無水和缺水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太陽能光伏專注于支持太陽能級多晶硅的產業化,開發硅基太陽能電池、復合薄膜太陽能電池和高效聚光系統,擴大太陽能應用。新型動力電池專注于鋰離子動力電池、燃料電池、超級電容器等新型電池的開發。信息通信行業重點加強TD-LET等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高端軟件和新興信息服務業重點發展工業軟件和行業解決方案、嵌入式軟件、數字內容處理、信息安全軟件和服務、集成電路設計等。
2.突出顯示項目驅動。推進10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項目建設,豐富完善重點項目庫,支持100多個技術改造和節能改造項目,30多個產業培育和稀土新材料重點項目。在“立體化”的項目對接中,引進并簽約了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推進一批支持新興產業發展的工業設計、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項目建設。
3.突出示范作用。組織實施100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企業發展項目,繼續確定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骨干企業。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培育一批高增長骨干企業。整合區域、部門資源和生產要素,重點支持100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骨干企業發展。發揮風險投資基金對新興產業的引導作用,跟進投資20個以上重大投資項目或高成長性企業。
4.突出技術創新。支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所需的共性關鍵技術。完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LED產業、移動通信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建立3D打印、工業設計等行業技術創新聯盟。鼓勵和支持戰略性新興工業企業建設國家級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支持50多個技術創新和軟件產業重點項目。建設完善10多個創新平臺。
5.突出市場開發。組織實施太陽能光伏發電、新能源汽車、工業化與現代化融合等20多個應用示范項目,出臺推動LED照明產品應用引導消費、開拓市場的實施方案。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品列入政府采購目錄。鼓勵企業拓展和創新商業模式,大力發展電子商務。
6.突出政策保障。用好引導資金,支持一批產業發展項目。利用新興產業風險投資基金,培育一批處于初創期和成長期的創新型企業。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融資支持力度。支持企業通過上市融資、發行公司債券和短期融資券等方式拓寬融資渠道。建立統計監測制度,完善部門間聯席會議制度。
四是行業對標和節能降耗專項行動
(1) 主要目標
全省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速度已達到國家下達的“十二五”節能目標任務的時間進度;
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5%。各區市能源消耗目標分別為:福州0.508、廈門0.491、莆田0.503、三明1.182、泉州0.636、漳州0.481、南平0.915、龍巖0.777、常德0.452。火電、建筑材料、鋼鐵、有色金屬、化工、紡織和造紙等主要耗能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下降0.5%、4%、3%、3%。
(2) 主要任務和措施
1.進行行業能效對標。全面實施單位產品能耗28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和15項強制性地方標準。推動水泥、鋼鐵、合成氨等重點用能行業開展能效水平對標工作,引導企業對標找差距。根據對標結果,獎優罰劣,促進行業轉型升級。一季度前,發布行業能效對標工作計劃,開展能源審計,開展對標活動。上半年,水泥行業全面完成能源審計,并在第三季度前制定出臺了實施峰谷電價和差別電價的具體方案。將開展電力、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建筑材料、造紙、紡織印染以及建筑、交通和公共機構的節能工作。
2.開展重點用能企業節能低碳行動。重點用能企業應當在3月底前提交2012年度能源利用情況報告;按照GB/T23331標準要求,選擇各行業3-5家企業開展能源管理體系認證,一季度前會同行業管理部門和行業協會選擇試點企業,二季度前開展能源管理系統宣傳培訓,并在年底前完成系統認證;實現年能源消耗量在萬噸標準煤以上的重點用能企業能源消耗量在線監測。
3.實施重點節能工程。重點抓好工業鍋爐(窯)改造、電機系統節能、能源系統優化、余熱壓力利用、建筑節能、事業單位節能、商業節能、交通節能等重點節能項目,形成節能80萬噸;積極推行能源管理合同模式,實施節能改造,實施能源管理合同項目60個。編制發布福建省節能技術和產品推廣目錄,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
4.加強監督檢查。開展節能目標責任評估和考核,并報告考核結果。依法開展節能專項監督。三季度前,各區市將組織重點用能企業開展能耗限額標準執行情況和淘汰高能耗落后機電設備自查,年底前完成專項監管。
5、落實財稅政策。2013年,全省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行動計劃。
省經濟貿易委員會
(2013年1月)
為進一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提升產業發展整體質量,結合我省實際,扎實推進企業技術改造、項目對接、新興產業倍增等專項行動,行業標桿、創新驅動、“兩產”深度融合。
一、企業技術改造專項行動
(1) 主要目標
全年完成技術改造投資2600億元,增長30%,占全省工業投資的50%以上;
組織實施500個重點技術改造項目,“100個項目,150個項目投產”。
(2) 主要任務和措施
1.落實目標責任。各區市技術改造投資目標為:福州660億元,廈門200億元,漳州250億元,泉州470億元,三明470億元、莆田140億元、南平120億元、龍巖220億元、寧德70億元。各區市要強化措施,推動目標落實到縣(市、區)。
2.促進項目實施。滾動實施“千億”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完善季度跟蹤調度和通報制度。一季度,各地組織開展了“重點技改項目開工投產”活動。2月底,全省召開集中開工投產項目推進會,逐一協調,加強土地、環境、資金保護,確保100個重點技術改造項目一季度投產。各區市應于每月5日前向省經貿委報送市級重點項目投資完成情況和項目進展情況。
3.加強項目管理和儲備。跟蹤對接國家“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篩選儲備一批符合專項扶持重點的項目,爭取更多項目納入國家扶持計劃。加強對403個總投資296億元的國家技術改造投資項目的管理,加快144個在建項目的實施進度,督促259個已完工或基本完工的項目及時組織驗收。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技術改造項目儲備機制,建立省級萬億美元技術改造項目庫,每個縣(市、區)至少有3個省級技術改造儲備項目。各區市要進一步簡化項目審批和備案程序,優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投資1000萬元及以上技改項目儲備,按季度更新項目儲備,推動項目分級滾動實施,行業和階段。
4.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安排財政專項資金3億元,項目建設期內按銀行貸款或技術設備投資實際金額的5%給予貼息或補貼,單個項目不超過500萬元。安排3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重大產業技術改造項目前期,重點支持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經濟效益顯著的大項目、好項目。各區市和符合條件的縣(市、區)要安排相應專項資金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發揮“政策疊加”效應。將“千億”重點技術改造項目融資需求納入銀企對接內容,定期向金融機構介紹需要貸款支持的技術改造項目,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企業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
5.促進政策執行。落實省政府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的12條措施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加強對船舶、模具、閩東電器等“一業一策”執行情況的跟蹤落實,組織召開船舶、模具政策宣傳會。制定出臺技術改造政策,支持企業異地搬遷。
6.實施績效考核。對各區市技術改造投資目標完成情況和技術改造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績效考核。1月底前,各地市完成了技改工作自評,并于2月進行了核查評估,給予200萬元,1.5……
億元和100萬元分別躋身前三。開展優秀技改項目評選表彰活動,制定并公布省級優秀技改項目的評選辦法,評選表彰30個優秀技改項目。組織召開技術改造現場經驗交流會,加強優秀項目的示范引領作用。宣傳“省級優秀技術改造項目”和各地推動企業技術改造的有效做法。
二、項目對接專項行動
(1) 工作目標
對接500強民營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在福建投資20多個合作項目。截至2013年底,2011年和2012年民營企業對接合同項目開工率達到90%;2013年,新簽約民營企業3000億元,當年項目開工率達到50%以上。中央企業新開工對接產業項目20多個,外資新開工對接工業項目30多個。
(2) 主要任務和措施
1.注重項目對接。以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海洋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重點,瞄準500強民營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以東部11個省市為重點,面向全國開展多種形式的民營企業投資對接活動。深化與中央企業對接合作,爭取我省已有項目的中央企業擴大產業投資,加強與未簽約中央企業的聯系協商,爭取簽約一批產業項目。大力引進世界500強和全球行業領先的工業企業,繼續擴大與省100強企業和華僑、香港、澳門等基金企業的合作。
2.注重項目跟蹤和實施。進一步加強“立體化”對接產業項目跟蹤管理,收集、整理、協調解決項目對接、建設、調試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落實責任分工,持續完善月度通報、季度調度等跟蹤協調推進機制,并將重大問題提交全省召開的項目調度會協調解決。
3、重點關注各階段項目對接進展情況。按照“簽約一批、開工一批、投產一批”的要求,分階段扎實推進項目規劃、招商引資、對接洽談簽約、開工投產,配合“618”在福州舉辦福建省民營企業產業項目現場協調會和簽約。
(1) 1-2月:制定項目現場協調會和合同簽訂總體方案,利用省“兩會”和春節組織與福建省外國商會和歸僑閩商洽談對接。各區、市、平潭綜合實驗區要制定具體工作計劃,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對對接項目進行預測預審。
(2) 3-5月:各地各部門開展分區域、有針對性的招商引資洽談對接活動,形成了一批對接項目,協調解決了項目推進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3) 6月:各地進一步深化項目洽談對接;
全省民營企業對接領導小組辦公室對簽約、開工、投產項目進行總結,調查了解各類項目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對簽約項目進行評審推薦。細化現場協調會和簽訂合同的各項準備工作。組織召開全省民營企業產業項目現場協調會和簽約,務求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
(4) 7-12月:繼續推進項目落地、開工、調試,全面完成項目對接,跟蹤落實各項工作目標。
4.注重工作保障。省級發展改革、經貿、外貿等部門要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立體項目管理的通知》的要求,分別做好中央企業項目實施對接跟蹤工作,私營企業和外國資本。各區市、平潭綜合實驗區負責組織推進地方項目對接建設,做好民營企業產業項目的推介、洽談、對接和后續工作,落實民營企業產業項目現場協調會簽約項目和重點民營企業參會名單。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經貿委、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林業廳、海洋與漁業廳對該項目進行預審。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負責全省民營企業對接的新聞宣傳工作。省財政廳要做好資金保障和居民核算工作。省經貿委負責綜合協調和監督檢查,牽頭做好民營企業產業項目現場協調會和簽約籌備工作,完善民營企業產業對接項目和工作進展情況通報制度,牽頭協調解決項目對接中存在的問題。
三、 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發展專項行動
(1) 主要目標
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1800億元,增長25%。引導戰略性新興產業風險投資基金,跟進投資20個以上處于初創期和成長期的重大項目或創新型企業。
(2) 主要任務和措施
1.突出重點領域。新型顯示器著力完善TFT-LCD和OLED面板的產業鏈,加快智能終端產品、激光顯示、3D顯示等新一代顯示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進一步增強福州、廈門新型顯示產業的集聚。LED產業聚焦大功率高效芯片、多芯片集成封裝和散熱結構等關鍵技術攻關,提升全省襯底材料支撐能力,延伸產業鏈,組織示范應用。稀土及化工新材料以廈門鎢業為主導,整合全省稀土資源,發展稀土精深加工業;
加快工程塑料、改性塑料、特種橡膠和有機氟材料的開發和生產。節能環保設備重點推進高效節能LED和節能電機的研發、生產和應用,開發環保設備、水處理膜材料的制備以及無水和缺水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太陽能光伏專注于支持太陽能級多晶硅的產業化,開發硅基太陽能電池、復合薄膜太陽能電池和高效聚光系統,擴大太陽能應用。新型動力電池專注于鋰離子動力電池、燃料電池、超級電容器等新型電池的開發。信息通信行業重點加強TD-LET等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高端軟件和新興信息服務業重點發展工業軟件和行業解決方案、嵌入式軟件、數字內容處理、信息安全軟件和服務、集成電路設計等。
2.突出顯示項目驅動。推進10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項目建設,豐富完善重點項目庫,支持100多個技術改造和節能改造項目,30多個產業培育和稀土新材料重點項目。在“立體化”的項目對接中,引進并簽約了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推進一批支持新興產業發展的工業設計、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項目建設。
3.突出示范作用。組織實施100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企業發展項目,繼續確定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骨干企業。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培育一批高增長骨干企業。整合區域、部門資源和生產要素,重點支持100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骨干企業發展。發揮風險投資基金對新興產業的引導作用,跟進投資20個以上重大投資項目或高成長性企業。
4.突出技術創新。支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所需的共性關鍵技術。完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LED產業、移動通信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建立3D打印、工業設計等行業技術創新聯盟。鼓勵和支持戰略性新興工業企業建設國家級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支持50多個技術創新和軟件產業重點項目。建設完善10多個創新平臺。
5.突出市場開發。組織實施太陽能光伏發電、新能源汽車、工業化與現代化融合等20多個應用示范項目,出臺推動LED照明產品應用引導消費、開拓市場的實施方案。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品列入政府采購目錄。鼓勵企業拓展和創新商業模式,大力發展電子商務。
6.突出政策保障。用好引導資金,支持一批產業發展項目。利用新興產業風險投資基金,培育一批處于初創期和成長期的創新型企業。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融資支持力度。支持企業通過上市融資、發行公司債券和短期融資券等方式拓寬融資渠道。建立統計監測制度,完善部門間聯席會議制度。
四是行業對標和節能降耗專項行動
(1) 主要目標
全省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速度已達到國家下達的“十二五”節能目標任務的時間進度;
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5%。各區市能源消耗目標分別為:福州0.508、廈門0.491、莆田0.503、三明1.182、泉州0.636、漳州0.481、南平0.915、龍巖0.777、常德0.452。火電、建筑材料、鋼鐵、有色金屬、化工、紡織和造紙等主要耗能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下降0.5%、4%、3%、3%。
(2) 主要任務和措施
1.進行行業能效對標。全面實施單位產品能耗28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和15項強制性地方標準。推動水泥、鋼鐵、合成氨等重點用能行業開展能效水平對標工作,引導企業對標找差距。根據對標結果,獎優罰劣,促進行業轉型升級。一季度前,發布行業能效對標工作計劃,開展能源審計,開展對標活動。上半年,水泥行業全面完成能源審計,并在第三季度前制定出臺了實施峰谷電價和差別電價的具體方案。將開展電力、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建筑材料、造紙、紡織印染以及建筑、交通和公共機構的節能工作。
2.開展重點用能企業節能低碳行動。重點用能企業應當在3月底前提交2012年度能源利用情況報告;按照GB/T23331標準要求,選擇各行業3-5家企業開展能源管理體系認證,一季度前會同行業管理部門和行業協會選擇試點企業,二季度前開展能源管理系統宣傳培訓,并在年底前完成系統認證;實現年能源消耗量在萬噸標準煤以上的重點用能企業能源消耗量在線監測。
3.實施重點節能工程。重點抓好工業鍋爐(窯)改造、電機系統節能、能源系統優化、余熱壓力利用、建筑節能、事業單位節能、商業節能、交通節能等重點節能項目,形成節能80萬噸;積極推行能源管理合同模式,實施節能改造,實施能源管理合同項目60個。編制發布福建省節能技術和產品推廣目錄,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
4.加強監督檢查。開展節能目標責任評估和考核,并報告考核結果。依法開展節能專項監督。三季度前,各區市將組織重點用能企業開展能耗限額標準執行情況和淘汰高能耗落后機電設備自查,年底前完成專項監管。
5、落實財稅政策。
標簽:
成都的汽車保有量2335萬輛,城區9條進出城干道的高峰平均車速為1874公里小時,低于天津市區主干道車速。
1900/1/1 0:00:00私裝地鎖誰來管怎么罰12月16日有了明確說法。
1900/1/1 0:00:002013年全省工業轉型升級專項行動計劃省經貿委2013年1月為進一步推進工業轉型升級,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提升產業發展整體素質,結合我省實際,
1900/1/1 0:00:00財政部網站12月16日公布了2014年關稅實施方案。
1900/1/1 0:00:00電動汽車自問世以來就被業界視為極具市場潛質的”未來之星”,但由于充電設施不完善和一次性充電僅可支持較短路程等因素的制約,電動汽車仍然是馬路上的新鮮面孔。
1900/1/1 0:00:00對于霧霾,杭城市民已經深刻領教過其威力了。除了汽車尾氣,燃煤等生產供能活動中造成的空氣污染,也是霧霾的主要成因。
1900/1/1 0:00:00